《报人生涯》书评

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7
ISBN:9787805191928
作者:顾执中
页数:918页

报人的变与不变

这是为了应付中国新闻史的作业而写的。……凑合着看吧。—————————————分割线——————————————《报人生涯》一书记录了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顾执中50多年的生命轨迹。特别是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初,他的30多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尤其为人瞩目,其中不乏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顾执中先生一直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他在《新闻报》报社值夜班的时候,曾经向负责排字的工友请教排字技术的问题,获得了许多关于排印方面的常识。参加陕西考察团的时候,遇上地质专家冯景兰,同行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向他讨教学习地质学上的知识。新闻工作者接触的信息量大、领域多,要能够胜任新闻工作,正是需要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新闻记者最需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时时刻刻要鼓起干劲,不能有丝毫松懈,即是在喝酒或跳舞的时候,也不能忘掉新闻的采访。”好的新闻记者,哪怕在平时生活中,也总有一根弦,为随时进行新闻采集而紧绷着。顾执中正是在一天夜里回家的路上,偶然碰上了一位去捕房求助的女子,得知了程其葆这位教育界重要人士失踪的消息,便立即返回报房发排这条新闻。“如新闻记者疏忽大意,贪懒,好追求个人娱乐,很容易脱漏为他报所有自己报纸所无的大消息。”要采访到想要的内容,新闻记者还需要学会不断变通。比如,顾执中先生提到,采访一些国际性事件的消息时,大国的领事们往往架子很大,不好参访,这时可以将采访对象转一些卷入其中的小国的领事们,这些小国的领事往往没什么架子。他总结说:“一条路走不通,可以回过头来去找另一条路走,千万不要胶黏在一条死路上,停滞不前,这是新闻采访的一个极普通的而却又是重要的战略。”普通群众也是帮助新闻记者完成采访任务的重要力量。“新闻记者除跑机关外,如能参加社会活动,不置身于中国人民的政治斗争之外,跟广大群众发生密切联系,其消息来源,就不会有穷尽之虑。”顾执中的报人生涯,还体现出一种新闻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这种爱国的道德情操,特殊时期超越了记者的职业要求,成为一个报人的行为准则。在一•二八上海抗战的时候,记者曾经得到吴淞炮台失守的消息,然而,“我们不能贸然发表炮台失守的消息,即使炮台真的失守了,这种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消息,迟登几天,甚至不登都可以”。又如,当顾执中先生作为《新闻报》的代表,随李顿调查团前去9•18事变之后的东北调查时,《大公报》、《京报》希望他能够把报告同时也提供给这些报馆。他认为,这是一种抗日的宣传稿,报馆和报馆之间没有竞争的必要,为了扩大抗日反侵略的宣传,“谁需要这种东西,我们就应无条件地供给他们。”这种在特殊时期,以民族大义为重的胸怀,是崇高而宝贵的。今天的我们来看顾执中先生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报人生涯,这些民国报人的品质依然闪耀着光芒,依然是我们不变的追求。老报人的精神是可敬的,不过当我们客观冷静地看待顾执中先生在书中的某些叙述时,的确会发现一些问题耐人寻味。文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意识形态特征鲜明的语句。如,提到苏联的时候,都会使用一些主观性很强的褒义词,如“那时苏联领事馆巍然独处于左右帝国主义国家的领事馆之中”。又如,作者说自己在《新闻报》工作的时候,“从来没动过脑筋怎样去跟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组织接触和取得联系,为中国人民的伟大的革命斗争在宣传鼓动上尽一些力量。”这些特征鲜明的语句,是新中国加在顾老先生身上的印记;不过这样的语句在我们今天看来,主观色彩可能会显得太浓。《报人生涯》这本书,不是新闻类文字,叙述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还说得过去;不过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新闻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做到客观 冷静,不要把自己主观评价的话语加入其中。报人身处时代的洪流之中,很难独善其身。顾执中先生能够留下这些镌刻着宝贵的时代回忆的文字,已经不易。掩卷深思,报人的变与不变,或许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新闻事业的人,都将面临的抉择。


 报人生涯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