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邬达克同时代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1
ISBN:9787208113626
作者:王唯铭
页数:302页

内容概要

王唯铭,1955年8月11日出生,祖籍浙江绍兴,上海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资深传媒人。
写作开始于遥远的1980年。
自1996年起,先后有《欲望的城市》、《游戏的城市》以及《上海七情六欲:1965-2005一个狩猎者的城市记忆》等八部城市与城市文化主题的专著出版。
2007年,写作进入“由非虚构而虚构”的新方向,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狂澜三部曲”之一的《迷城·血》、之二的《迷城·伤》,以及“早潮三部曲”之一的《亲爱的,飞》。
建筑文化从来都是王唯铭倾情关注的一个主题,1998年,他曾经写有《不可遏止的活力——东西方尺度比照中的上海百年建筑》一书;2007年亦写有《墙·呼啸——1843年以来的上海建筑》一书,此次出版的《与邬达克同时代——上海百年租界建筑解读》反映的是他近年来对上海建筑文化的新感受和新体会,也是他对租界这个特殊空间的再经验、再读解。

书籍目录

A时代
1.所有故事开始于1893年1月8日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邬达克是个光荣的旗手
3.站在外滩码头上,无人在意邬达克
AA时代
1.殖民地风格与简屋:从华洋分居到华洋同处
2.外白渡桥:从此岸到彼岸的上海往事
3.在帝国总会的长廊酒吧中喝着威士忌
4.派克弄开始延伸:1917年的先施公司
5.派克弄再次延伸:1918年的永安公司
6.黄阿根们原来生活在石库门
B时代
1.何东住宅:西下的光芒金黄着爵士的那颗心
2.卡尔登大戏院:张爱玲在它面前挪腾而去
3.诺曼底公寓:1924年的优雅和从容
4.焉息堂:邬达克的指尖全都洋益着虔诚
BB时代
1.沿江:外滩27号中傲慢的大班们
2.沿江:汇丰银行中那一根根圆润的大理石柱子
3.沿街:贝当路上那幢美妙的小红楼
4.沿街:华商纱布交易所中的高耸大厅
5.电影院:沉浸在白日梦中的上海性灵
C时代
1.美国花旗总会:乔治亚风格后的崭新路径
2.孙科别墅:风格混合、意味独特的古堡
3.慕尔堂:圣光照耀着的这个空间
4.刘吉生住宅:爱情缠绕在爱奥尼巨柱上
5.哥伦比亚住宅圈:邬达克讨得时代的新欢
CC时代
1.江海关大楼:绕梁不去的威斯敏斯特钟声
2.华安大厦:吕岳泉只手打下的天地
3.麦特赫斯特公寓:中产阶级热烈地兴起
4.上海跑马总会:这种生活被上海市民疯捧
5.上海舞厅:大众在这里狂欢着自己的肢体
D时代
1.大光明大戏院:那片始终不曾散去的金黄光
2.国际饭店:让上海自豪了半个世纪的地标
3.达华公寓与吴同文住宅:彻底的告别,彻底的现代主义
DD时代
1.如同容宏般出发和回归的男人们
2.董大酉:“大上海计划”不倦的实施者
3.范文照:在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间舞蹈的大师
4.陆谦受:在外滩,高度不只是物理的一个向度
5.杨锡缪:“百乐门”使他进入了历史
尾声
再见,上海;再见,我的生命
后记

作者简介

这是上海作家王唯铭的又一部有关上海历史与上海建筑文化的专著。全书采取双线结构,于1918年流亡来到上海的拉斯洛·邬达克,在将近百年前的上海天空下,与同时代的中西方建筑师们并行不悖地前行,他们有各自轨道,也有各自命运,而在他们设计的种种建筑的宏伟体量、壮丽风格背后,不仅有着上海租界的一路演进过程,还能够找到上海之所以是上海的那个城市密码。在这个意义上,邬达克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中西方建筑设计师们,超前地回答了美国历史学家罗兹·墨菲后来的一个提问:为什么上海是现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与邬达克同时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目录 最后一页 “尾声 285”一段中,“他在1956年病逝于美国”——“1956年”错,邬达克死于1958年。P53 第一行,“他们两人全都来自珠江口外一处叫香山的偏僻岛屿”——香山在古代确曾指孤悬于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的岛屿,但早在明代就因泥沙淤积而彻底与大陆连成一片,至清代已成为与南海、番禺、东莞等同列的大县,范围包括今天中山市、珠海市和澳门,完全不是“偏僻岛屿”了。P96 倒数第三行,“于1803年改名为比尔·麦尼克行”,P98 第16和17行 “紧接着,他们两人入伙马尼亚克公司。1832年7月1日,在马尼亚克公司倒闭的翌日……”——经查,“麦尼克行”和“马尼亚克公司”应为同一家鸦片商行Magniac,应该统一译名。P182 第14-15行,“上海道台吴建章”——应为吴健彰。P184 第18行,“花翔”——应为花翎。P184 第19行,“又被天朝帝国追封为太子太保,在晚清期间,获此荣誉的只有三人:中兴名臣曾国藩、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随后便是赫德”——此说不确,查《清史稿》可知,左宗棠、张之洞、骆秉章、胡林翼、文祥等生前都曾加太子太保,彭玉麟、杨岳斌等死后也被追赠太子太保。P219 第13行,“上海滩著名文人之一的孙树芬先生”——应为孙树棻。P226 第16-17行,“邬达克既用了象征古典主义的直线,又用了象征现代主义的弧线”——引用的大光明电影院副总的这段话也值得商榷,现代主义中的国际主义风格不是以单纯甚至单调的直线著称么?而巴洛克、洛可可等古典建筑风格,不是以运用大量弧线形装饰为特征么?P260 倒数第4行,“在东方纳粹主义者所谓大陆政策的恐吓、咆哮声中”——“东方纳粹主义”一说不准确。纳粹主义特指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与意大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日本的军国主义既有共同点,又有重大区别。当时执行“大陆政策”的日本,最多可与德、意统称法西斯主义,而不能称之为“纳粹主义”。P287 第14-15行“阿道夫·希特勒在他的腊斯登堡中自杀”——地点错。希特勒是在柏林的地堡中自杀;腊斯登堡并非地堡的名字,而是东普鲁士(今属波兰)的一座小城,那里的密林中设有希特勒的东线战场总指挥部,即著名的“狼穴”。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作者臆想太多
  •     想了解一位名建筑师,作者却丢给我们一整个时代。略显琐碎和不连贯,但一片片拼凑起来后读者仿佛自己置身在那个时空当中。读其他的邬达克或上海建筑概述都没有过这种感觉,读了这本书,当自己在上海穿梭,常不经意就出现dejavu,仿佛找到了时空交错的裂口。。
  •     我就喜欢这种书!!!!!!!
  •     感觉还行。但是作者过于激扬的文字,反而让人难以静下心来看。再仔细分析一下,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资料的整合,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对于邬达克当时如何如何的猜想。
  •     内容不错,全书着眼点也是我的关注重心。但作者感情太丰富,抒情过多。具体内容描述不够全面。
  •     想要讲故事,想要放在历史大背景下纵横驰骋,不过呢,故事点到为止,背景交代不清……当然,纯粹当做睡前读物什么的还是有一定可读性的
  •     作者材料积累还行。但写出来的东西实在。。1 书名有种是单写邬达克的错觉 2 章节名A时代AA时代B时代BB时代……几个意思?3 每一页都是诸如我们无法知道邬达克当年想法,邬达克无法遇见N年后怎么怎么。偶尔用下也能接受,但弹幕级的使用太抓狂了。还有几个宇宙尺度的三不像比喻 4 仔细看其实差错还比较多,特别不能忍的是说没人知道黄浦江怎么形成的……简直了,一个研究上海的人连这话也写得出。总之,知识储备不多的作家硬要显摆学识的结果实在是……
  •     看了书评才知道有更牛逼的读者...
  •     这几天因着项目的关系,努力的翻书努力的行走。时光年轮不断地流转,岁月缓缓划过,外滩的天际线宛如奏鸣曲。欲望沉沉浮浮,人生明明灭灭。那些历史与往事,曾真实的存在在这个非凡的城市中。百年的荣华和繁华,了解以后,才有真切的热爱。
  •     上海是一座从来都不缺乏故事的城市。每一座老建筑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 总来来说是一本还不错的故事书。
  •     对上海建筑和历史有了了解
  •     邬达克与他同时代的中西方建筑师们并行不悖地在时空中前行,他们设计的种种建筑其实承载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密码,波澜壮阔地说明了上海作为生命的成长过程。
  •     随便翻翻,了解一些历史
  •     狗屁历史观掺和了太多
  •     了解上海近代建筑的入门读物
  •     准备寒假暴走上海而看的书,有关上海的历史讲的还行,文笔一般,前半部分还能好好看一看,看到后半部分就看不动了。
  •     文笔真不行,但是信息是有用的,这周末暴走去~
  •     这本书删掉一半,把所有用滥掉的形容词、重复无数次的感慨以及作者自己无处不在的身影都去掉,留下那些讲述邬达克生平与创造的干货,可以再打高一星。
  •     行文恣意,显得杂乱;过多推定,过多解读。
  •     能给人画面感的书,还是真心值得一读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