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考场

出版日期:2014-9
ISBN:9787506077248
作者:萨苏
页数:240页

内容概要

萨苏:本名弓云,汉族,祖籍河北,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保利大厦做侍应生。自此先后在美国通用电气、AT&T、诺基亚、AMECO等公司工作,定居日本关西小城伊丹市十余年,曾兼任《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日本新华侨报》副总编,被视为较为客观而视角独特的日本问题专家。新浪最佳写作奖获得者,博客点击率将近一亿七千万人次,并担任《史客》系列总编,出版《国破山河在》《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与“鬼”为邻》《京味九侃》《我们从沙场归来》等图书。其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书籍目录

序 解读甲午,自北洋水师始
引 子
第一章
海啸
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不仅是军事的较量,也是两个国家在引领着自身的文明跨入近代化过程中的较量。它戏剧性地成为了两国国运与民族命运的转折点。
第二章
迷航
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中尽管不乏望风而逃的将军,不能满足战场需要的装备,但战争的结果应该并不由这些元素左右。甲午战争的胜败不在某一战某一人,所谓体制问题才是关键。
第三章
梦断
甲午战争成为了一场考试,是对两个国家自强图新成果的一次试炼,然而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场考试,胜败一决,两个国家的命运就此逆转。
第四章
潮生
他们的努力并非化作泡影,他们的成就已经把这个国家带上了近代化的轨道。舰队虽然灭亡,但梦想没有灭亡,120年前的海军梦、强国梦依旧生生不息,至今绵延不绝。
外一篇 北洋水师今何在
北洋水师的遗物,有的在国内,有的在国外,简直可以说星罗棋布。著名的“八大远”中,每一艘都有遗物残存在这个世间。而每一件遗物,似乎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它们曾经的故事。
附 录 日本学者看甲午
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余年,外夷入侵,中日两个国家奋起自强。一方是洋务运动,一方是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成为了一场考试,是对两个国家自强图新成果的一次试炼,然而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场考试。胜败一决,两个国家的命运就此改变。不幸的是,中国惨败。割地、赔款,我们自此堕入丧权辱国的深渊。
泱泱大国为什么会输?是奸贼当道?是贪污腐败?还是体制落后?

萨苏查阅中日史料,探访甲午战场遗迹,悉心创作《血火考场——甲午原来如此》。本书披露了甲午战争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并以独特视角对中方战败的战场内外原因进行了分析。大清朝究竟败在何处?答案或许比我们猜测的更加令人唏嘘。


 血火考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萨老师推出这样一本新书,令人唏嘘。无论多么不堪的历史,不回避,要真实,有态度,才是最重要的。阅读本书,满纸详实史料,更多鲜为人知的过去的事,再加上萨老师一向独特的视角进行分析,对于那段历史有更深的认识。
  •     甲午海战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痛,如果说鸦片战争只是打懵了中国人,那么甲午战争则是彻底打伤打残了中国人,曾引以为傲的北洋水师被日本这样一个天朝看不起的弹丸小国打得全军覆没,怎一个惨字了得。今人说起此役失利,习惯性概括为“体制”之罪,但到底什么是体制问题,或者说体制哪里出了问题,很多人就说不清了。本书以应考作比,讲述了中日在近代化这场资格试中,各门功课全部不及格,以至于被世界遗弃:一是政治课。上有帝后夺权,下有清洋党争。大敌当前,从上到下,仍然忙于勾心斗角、争权夺势,甚至在战败签条约时,翁同龢还不忘踩李鸿章一脚,如此政局,焉能不败?二是经济课。当时的天朝,虽然GDP总量占据全球四分之一,但工农比重严重失调,现代工业远远落后,饶是总量占优,也已无法与日本这个率先完成工业化的小国匹敌。三是军事课,八旗、绿营这样的正规军严重腐坏变质,几无战斗力,领导上又是中国传统的文官掌旗,党争也在友军救援这件事上再次插一脚,凡此种种均直接导致了甲午海战的惨败。很多人觉得甲午海战是输在了军事装备上,但其实,仅军备差距,断然不会造成这样的惨败。最后就是思想课了。中国的军民,大部分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和”民族“观念,因为中国统治者历来把爱国和忠君捆绑在一起,脱离了忠君的爱国,很有可能会被怀疑谋逆,因此,中国人的爱国观念,跟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是有很大差距的。《血火考场》对甲午海战的观点并不算新奇,但视角还是比较独特,对体制的认识独树一帜,但具体阐述还远远不够深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字里行间过多的情绪化宣泄和悲悯语句,则让这本书更像是献给甲午海战的挽联,而不像是深刻的历史反思了。
  •     说起甲午,哪个中国人心里不憋屈。小时候看黑白电影《甲午风云》,邓世昌一声“报国的时刻到了!”指挥致远舰义无反顾地冲向吉野,那时节“泪飞顿作倾盆雨”啊。 东方一霸,四方朝贺,一夜之间就被踩在脚下,任人践踏。要钱给钱,要地给地。从此听到甲午战争,想到慈禧太后就满腔怒火。后来甲午的书看过不少。要么一本正经,满纸教条;要么洋洋洒洒,但观点立不住脚。还是老萨这本看着过瘾。不但多方引证,并且中国、日本、欧洲,世界上有甲午遗迹的地方,他都去走了一遭。书里讲的许多故事都是闻所未闻,许多观点也是让人耳目一新。看法新但是有理有据,这才吸引人并且让人信服。何况老萨这一腔热血,落在纸面上自然也是沸腾的。看完最直接的一个感受:技不如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安心做井底之蛙,缺乏眼界。举几个印象深刻的细节:1.国难当头,慈禧节俭办寿。老佛这样“委屈”自己,朝堂上下都感念天恩浩荡。那日本皇后怎么样?一条美子在战争开始后留守皇宫,随即于皇宫内召集女官成立了绷带厂,亲手制作绷带,分发将士。如果期待慈禧老佛爷可以像她一样亲手制作绷带送到军中,那恐怕就是天方夜谭了。大清朝的体制中,没有平民百姓的位置。老佛爷的眼里,也没有所谓民主文明。2.严复,中国近代最出色的思想家之一。先后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和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翻译了一批西方著作,诸如《天演论》《国闻报》。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可这位饱读西学之人,却从1885年到1894年连续四次去参加科举考试,每次都在乡试就铩羽而归。在这样的打击下,严复依然百折不挠,最终自己捐了一个候补道了事。可见进不了体制内,再有眼界也是“野路子”。3.甲午战前,中日曾会于大沽口。中国精锐出征时,乡里老幼送行,三四里路呜咽不已、声震云霄,俨然出殡送葬。而日本老妇写给儿子的信却是“希望在靖国神社见到你”。这样的军心,没上战场,就先输了一半。当然不能说中国军人不爱国,是国家没有清晰的战略,军人除了当兵拿粮饷,当然提不到什么家国观念。精彩的片断不能尽数。说不尽的甲午,解不开的遗恨。种种缘由细细读了才能明了。难得一的本好书哦~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陕图
  •     有些史料非常特别!
  •     那场一百多年前滴战争,影响到现在。 克服甲午带来滴阴影,心里挥之不去滴疼。
  •     作为爱国科普片的解说词,煽情而且有时候过于滥情。随便翻翻吧。
  •     甲午战争主题的文集,某些篇章很能体现萨苏的特点,读来令人动容。应该说萨苏认真起来的话还是很有料的,不过从成书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写得太散了,没有一条主线,东一下西一下的缺少整体感,文章的水平也多少有点参差不齐。闲来无事读来解闷还不错,真要想严肃的了解那段历史的话,比《清日战争》还是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     这本书的看点有两个,一个是甲午战争,一个是萨苏先生。这本书里,萨苏先生依据众多的史料,对甲午战争做出了精彩的点评,推荐一看
  •     甲午败的不是海军,是陆战是整个体制
  •     史料很少,抒情文章较多,只能做一般阅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