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日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08637860
作者:[印]克里希那穆提
页数:166页

内容概要

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学家,是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新时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又称“东西文化合流运动”)紧密相关的思想大师,在东西方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思考来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都在帮助人类从恐惧中彻底解脱,体会生活的真正乐趣。他的五十余本著作,全是由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目前已被译成47种文字。
纪伯伦、萧伯纳、亨利·米勒、披头士乐队、卓别林、量子物理学家波恩等等20世界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都曾坦言从克氏的话语中找到灵感的源泉。

书籍目录

前言
英国汉普郡布洛克伍德 1973年9月14日~1973年10月13日
意大利罗马 1973年10月17日~1973年10月29日
美国加州马利布1975年4月1日~1975年4月6日
美国加州南部奥哈伊1975年4月8日~1975年4月17日
马利布1975年4月23日~1975年4月24日

作者简介

《心灵日记》是克里希那穆提唯一一本日记体手记,记叙了他自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五年在英国、罗马、美国等地的观察和思考。从这些非常自由、直接的日记体手记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克氏对宇宙万物、自由、真理、爱的独到见解和感受,以及这位近世最伟大的心灵导师的人格与思想精髓。克氏用静谧而简单的文字告诉我们,美不仅仅在于表达之中,它在于放弃言语与表达,放弃画布与书籍。
在整本日记中,克里希那穆提以第三人称“他”称呼自己,偶尔会告诉我们一些有关他自己的事情,这些都是他以前不曾讲过的。

海报:


 心灵日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1973年9月16日黎明时分,村子的小路空荡荡的,但是小路那边的乡村却到处是树木、草地,时常吹过阵阵微风。只有一条主路还亮着路灯,其余的道路都是昏暗的。距天亮还有3 个小时。天空繁星点点。雪山和冰川还沉浸在黑暗中,几乎所有人都在熟睡着。狭窄的山路蜿蜒曲折,汽车无法开得很快。汽车是全新的,正在磨合期。这是一辆非常漂亮的车,线条流畅,派头十足。在清晨的空气中,发动机运行得更有效率。在路上,这辆车着实很美,它稳重地爬过了一个个弯道。到天亮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树木的形状、山峦漫长的轮廓以及葡萄园的影子。那将是一个可爱的清晨,山峦间天清气爽。太阳升起之后,树叶和草地上点缀着颗颗闪亮的露珠。他总是很喜欢机械,他将汽车的发动机拆开修理,再发动时,它会像新的一样运转起来。当你开车时,冥想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你会看到呈现在眼前的乡村、房屋、田间劳作的农民、飞驰而过的汽车,透过树叶间隙,你可以看到蓝天。你甚至不知道冥想正在进行,这种冥想起源很早,还将永远地持续下去。时间不是冥想的组成要素,文字也不是。冥想中是没有冥想者的。如果有的话,它就不是冥想。冥想者是文字、思想和时间,所以会有所变化,会来去不定。它不是一朵会开放和凋谢的花朵。时间在运动着。你坐在河畔,注视着河流、水波和流逝的东西。当你置身于水中时,就没有观察者了。美不存在于纯粹的表达中,而是存在于文字和表达方式以及画布和书本难以企及的地方。那山峦、那草地、那树木是多么平和啊!整个乡村沉浸在转瞬即逝的晨曦中。两个男子在指指画画地高声争论,脸庞争得红扑扑的。悠长的道路两侧伫立着一棵棵树木,柔和的晨曦正逐渐消退。你的面前展现着一望无垠的大海,空气中弥漫着桉树的芬芳。他的个头儿不算伟岸,身材瘦削,但肌肉却很结实,他来自一个很远的地方,皮肤被太阳晒成了暗黑色。寒暄几句之后,他就开始胡乱批评起来。在还不了解事实的时候就随便地批评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啊。他说:“也许你是自由的,过着你所期待的那种日子,但实际上,你却处在一个笼子里,而这个笼子就是你的朋友们所设置的。你不知道你周围发生了什么事,人们已经将你视为很有权威的人物,而你自己并不是这样的人。” 我不确定你在这件事情上做得是否正确。要办学校或是做其他事情,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可能已经存在,不需要权威方面的任何暗示。权威对于合作没有任何积极作用,不利于商讨事情。这就是我们所从事的所有工作中已经完成了的,这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了。但愿有人会说,我和其他人之间没有所谓的权威出现。“你所说的这些非常重要。你所写、所说的都该印成小册子,在一小部分人中间传阅,他们真正对你的思想感兴趣并甘愿为此奉献。这个世界正在激变,而你身处其中。” 我还是有些担心,你没有完全意识到将会发生什么。有一次,有一小部分人负责传播他所讲演的内容。现在,也有一小部分人在负责着同样的事情。我再一次强调,但愿有人会说,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他提出了很多批评性的意见,但它们都是以主观性的假设和捕风捉影的议论为基础的。没有反驳,有人只是指出实际所发生的事情。然而,人类是多么奇怪啊。山峦在向后退却,白天的喧嚣包围着你,来来去去,充斥着欢喜与悲忧。小丘上突兀地长着一棵树,是地上的美景。山谷深处奔淌着一条小溪,小溪旁蜿蜒着一条铁路。你必须超然于茫茫俗世,方可体悟溪流之美。
  •     接触克氏已有几年,在众多身心灵流派里,我最喜欢的是克氏和赛斯,但读懂赛斯要花很多时间去反复研读,而克氏的文字相比之下,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令人费解的通神,他的文字平和简单,你总能从中获得安静的力量,被他深深折服,那是心有大爱的包容才会有的大彻大悟。《心灵日记》是克氏从1973年9月到1975年4月居住在5个地方的随笔日记,每一篇的篇幅都不太长,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见闻,周边环境的自然风光人情事物。这本书全然不同于克氏的其他思想作品,它直观地展示了克氏不同寻常的敏感和细腻,从日常的花鸟树木,山涧溪流中,感悟自然和生命,进而受自然万物的启发去谈论冥想、死亡、孤独、信任等主题。日记中谈论到一些关于他自己的事情,这在克氏的其他作品中鲜见,譬如散步途中的所见所闻,与当地人的交流等。虽然在文中是以第三人称来述说自己,好似要置身事外般旁观自己的生活,但读来仍觉得鲜活生动,仿佛正与他随行在山间溪流旁,晨曦照耀中的小树林里,朴实的农村屋舍前……全书几近一半的篇幅是在英国汉普郡布洛克伍德写成,所以日记里记录了很多英国乡间的风光和人情,这于热爱英国文化的我而言大赞,全文中我最喜欢的仍是这些对野外林间的描写,鲜活而丰盈,静谧而芳香。早晨他迎着晨曦,傍晚他踏着晚霞去山上树林中散步,趟过小溪,路过花丛,在这里他只看到眼前万物的存在,花朵就是花朵,芬香四溢,流水就是流水,叮咚向前……在这里他与万物融为一体。任思绪飞扬,而不去捕捉。正如克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穿行在万物生灵中,说话乃至呼吸似乎都是亵渎神灵的,会让人想起一代宗师中的那句“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显然克氏是无我之境的见众生。读着他优美的文字,我不由地想起十年前,高考之后公布录取通知前的那段日子,每天我都会去家附近的一个山上桔园散步。清晨桔园里雾霭氤氲,极少有人路过。青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从树林深处传来鸟儿和虫子的鸣叫,热闹又静谧。桔园里还有一眼泉水,汩汩地淌着。等太阳升起后,地上的蚂蚁就该忙碌起来。在这里不去想升学不去想未来,没有焦虑和痛苦,只是和这些生灵呆着,看它们活着,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更甚的是,自然生物怡然自得,而我们人类却常常把自己活得累赘多余。克氏是20世纪全球最知名的心灵导师,他的思想极富感染力,令人鼓舞有力量。但正如他自己一直拒绝被宣称为救世主和导师一样,这本心灵日记让我们看到克氏的另一面,他亲近自然万物,在它们的启发下对人性探索,深怀悲悯。曾有人评价克氏“是我知道的唯一能完全摒弃自我的人”,灵修之人都深谙肉体不重要,名利不重要,自我也可抛,百年之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溪流旁边的树木越发茂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世间的匆匆过客,唯有意识和思想才能如这自然生灵一样,带来恒久的创造力和改变。
  •     此次是首读克氏的书。开读之前,我并不了解克氏。于是我克制自己不去了解作者的光环和成就,也不看他人对他的评价,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回归书的内容本身,不带任何期望标准去阅读,同时也尽量以初次游历的心情去感受他《心灵日记》里的风景。《心灵日记》主要以日记形式,记录他78岁高龄的灵修见闻。笔触随意而流畅,感受和哲思流转自然,信手拈来。他在闯入一片原始森林里,陷入其静谧的包围下,却从置身冥想中意识到“任何有意识的冥想都不是真正的冥想”,“各种形式的冥想难免导致欺骗”。对于一个我这样曾经置身于“冥想”文字牵引,以为“冥想”是刻意去做的一种行为的人来说,他两句话便指出我所身处的思想的牢笼。在他看来,冥想之美是“你生在河畔,注视着河流水波和流逝的东西”。我以为是这个流逝的过程与我的意识合体,这种合体是“文字和表达方式,以及画布和书本难以企及的地方”。看到路人争吵,他宽容而又不失深刻地感叹“在还不了解事实的时候就随便地批评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啊”。由这类原因引发的争吵在网络上,哪怕豆瓣也极为常见。人们却在自己的“主见”的牢笼中,在为证明自己的思想而架起对抗。他说“你只有一个头脑,你必须照顾好它”。假如说以上句子更像哲学味道的心灵鸡汤,那么最深刻的话题也是谈“死亡和爱”。“死亡”是怎么样的一种牢笼?我想人们不敢直面死亡的恐惧,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逃避。“人们想关起来门来驱赶死亡,但它是赶不走的”。但爱呢,可能正如克氏描述死亡的反面,人们想关起门来占有爱,留住爱,但它是留不住的。“爱的美好在于‘死亡’”,他说。我也曾想,人们不愿意直面死亡,便无法直面爱的死亡——爱终究是要死亡的,无论是任何一方心死,心里爱上了别人,或者躯体死亡,反正爱终究是要死亡的。只有直面爱的死亡,才可能明白爱的”永恒“的意义在于过程的体验,过程的赋予,过程的经营,而过程的永恒都是全身心投入才能不愧对体验,不愧对生命在爱中所流逝的时间单位。没错,爱正是用时间单位组成的高质量生命过程。他眼里, “人们对两者都一无所知”。他像是牢笼外的人,在看牢笼内的人挣扎彷徨,他又从不自诩通晓真理。即便是“僧侣或穷人,离真理并不近。”他的日记里,类似的哲思只是信手拈来的记录。他所置身的自然景物与动植物的观察和被观察,他在没有时间单位的存在中存在,才是他的日记所感受到的、营造出来的自由世界。可以说,哲思并不是他在日记里带给我的价值,他在哲思之外对待万物的态度才是令人难以表达的智慧所在。他说:“那天一大早,鹦鹉就开始在罗望子树附近尖叫,不停地拍打着翅膀”,“他们偶尔会驻足在阳台的护栏上,这样你就可以近距离观察它们,但时间不是很长,它们会马上飞走,发出刺耳的叫声。他们唯一的敌人似乎是人类,因为人类会把它们关进笼子里。”人造了这牢笼,把鹦鹉的自由关了进去,甚至自恋地欣赏起笼中的风景,以为可以不用面对对鹦鹉的爱、失去和死亡,以为占有并留住了。而克氏,在书里,为人们给自己建造起来的笼子,打开了曾经紧锁上的门。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超然于物外 又无处不在自然之中
  •     静心
  •     2013年11月18日读。2013-284。
  •     如果喜欢优美的哲思散文,这本日记就是韵味悠长的散文集;如果喜欢“心灵鸡汤”,可以将这本日记当做清淡的鸡汤。
  •     读的意大利语版本的,觉得很清新。想以后读给爱人听。
  •     可能读的太仓促
  •     是不是存在一種柔軟的麥芒 將智慧爲你啓示 卻未曾傷害你?應該是了。不過本書拓展了一直以來講演和訪談題材為主的局面 以一種遊歷自然的日記體 在描繪景緻中塑造和闡釋了一個他者的瞭悟 以及成爲一個完整的人的出路所在。讀來依然清爽而獨特。
  •     克里斯那穆提的心灵笔记,成为散文抒情式的当代心灵鸡汤
  •     冥想:清空意识,汇集所有能量
  •     在整本日记中,克里希那穆提以第三人称“他”称呼自己,偶尔会告诉我们一些有关他自己的事情,这些都是他以前不曾讲过的。
  •     沒有看懂,好難!
  •     非常一般 他没有结婚 孤身一人 很早之前就摒弃了茫茫俗世的生活方式 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欲望 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过着隐居的生活 他不悲伤 不空虚 不冷漠 他在几年以前已经忘记了这一切 他的生活中只有冥想和现实 ---- 果真这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内心么 为修行而修行 不能想象如果人人如此 世界就进入冥想状态而平和咯
  •     文字太美,描写入微
  •     它是一本可以让你放下思绪,慢慢来阅读的书籍。你会在作者的字里行间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平静。欣赏它的美,你也会感受到心灵的美。
  •     reading list
  •     不是我的菜
  •     一本看不懂的好书
  •     诗一样的文字和生活
  •     随性而发的随笔日记集
  •     正在昏昏欲睡,坚持看完结尾后,惊觉这本书不适合一次读完,应该每天看一段,读给孩子听,特别是每一篇的开头,描述大自然的美景时,很细腻很美,瞬间带你感受自然之美
  •     大片的景色描写,读起来雅致清爽沁人心脾,对自然、自由、环境、战争、心理、冥想和爱的心得也是到达一定的高度。他说心灵由教育、宗教、传统、文化的制约,那是否我们根本无法做到真正的心灵自由?大师就是一个睿智笃定的长者,看破众生百态,悲天悯人,拥有慈悲和大爱。
  •     这本很美
  •     去爬山那几天读完的,走路、呼吸、思考、静心
  •     看克氏的书总能让人心一下子平静下来。“无我”,还有与宇宙万物的融合,这些读起来都非常的让人舒服。
  •     与其他书籍风格差异较大
  •     小慢书。
  •     第一次读克氏的书,想要不带评判的读,有很多启发,也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需一读再读。
  •     克氏系列中第二本,第一次在大陆出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