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顺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1
ISBN:9787509743713
作者:黄东
页数:251页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研究动机与论题旨趣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资料和使用说明
四 研究的对象、概念与逻辑
五 研究架构说明
第一章 传媒、教育:思想战的武器
第一节 掌控传媒与操纵舆论
一 对平面媒体的控制
二 控制电影及其他
三 实际宣传中对传媒的利用
第二节 选择知识与控制教育
一 学校教育的控制
二 社会教育的控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传统的“发明”:王道政治的追求
第一节 王道天下:新民主义的价值
第二节 寻求秩序:儒教的复兴
第三节 神道设教:信仰的利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黄种人同盟:“大亚洲主义”的号召
第一节 东亚新秩序:“共荣”与“联盟”
一 从“建设东亚新秩序”到“大东亚共荣圈”
二 东亚联盟论
第二节 友邦与解放者:日本形象建构
一 做为历史记忆的日本形象
二 新的国家形象建构
第三节 “同文同种”:亚洲主义下的种族联盟
一 “同文同种”论的背景
二 尴尬的宣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敌人的价值:腐朽党国、“赤祸”与侵略者
第一节 腐朽颟顸与“华北之癌”:国、共形象的塑造
一 “腐朽颟顸”的国民党政权
二 “赤祸”与“华北之癌”
三 “国共相克”
第二节 “东亚侵略者”:英、美形象的塑造
一 既存的英美形象
二 “击灭英美”的建构
本章小结
结语:建构中国的战争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抗日战争是中国作为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的关键一役。在这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进行的总体战争中,汉奸及其政权所致力的统治“正当性”建构、对治下民众的“国家认同”建构,于现代中国的影响何在?《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丛·塑造顺民:华北日伪的“国家认同”建构》从建构的旨趣、内容、方法等方面对华北伪政权的“国家认同”建构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以严谨、细致的笔触刻画了那段隐蔽的历史,论断公正平和,发入深思,促使人们谨慎地重新审视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敌人的价值”。


 塑造顺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全书作为博士论文自然还是不错的,一些地方的梳理也下了不少功夫,不过大体而言,如果要说从理论的贡献来说,则还是较弱的。多数地方是运用了理论工具来解释一些历史现象,自身并未修正或对某些理论架构进行再阐释。可见作者长于材料铺陈而弱于理论思考。在这里所讨论的,很多限于宣传和报纸文章,但没有讨论日伪时期的文学作品,这其实是观察“塑造顺民”意识特别重要的一个窗口。有些地方的论证不免有些粗疏和跳跃,需要更严密的论证才能得出某些结论的,例如,如何证明当时的“塑造顺民”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的?仅仅列举说当地人缺乏国家观念之类是证明不了这一点的,这只是那些人尚未被卷入现代潮流的例证。如果要讨论“塑造顺民”的问题,在我看来一个原应要深入讨论的是:当地人对这种宣传或建构采取了哪些态度?为什么?这些态度又分别受到了什么因素的影响?实际上,这里可以进行比较研究,尤其如日本在台湾殖民地、满洲国如何进行相似的塑造,其成功和失败又如何?这方面台湾有大量深入的研究,而显然都不在作者视野范围内。有些参考书目也是值得参见的,例如《灰色上海》,2002年刘熙明所著《伪军——强权竞逐下的卒子(1937-1949)》也很值得参见,虽然不是理论性为主的著作,但搜罗史料详密,尤能说明当时地方伪军的政治取向。书中的错别字稍多,且多见于近代史领域之外的内容,虽然都是小疵,但何以如此,似可见作者作为历史学博士,于近代史专业领域之外不甚究心。兹列如下:p.2:前件看得暇荒万里:遐荒p.25:《燕京大学,1937-1941:自主或妥协?》(Nanjing University, 1937-1941; Autonomy or Compromise?):同页下注8亦作“Nanjing University),原本应是Yanjingp.75:还撕掉《岳母刺字》、《阎典吏》等课文:阎典史p.102:太伯、徐福之于日本人恰似萁子、卫满之于朝鲜:箕子p.107:“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文者为饿夫!”按,最后一句应是“得其道者为饿夫”p.123:进入民国,张光壁掌教:张光璧p.155:明准王十代后裔之常清王(化名张寿山振甫):明无“准王”,此人据传是福王后人p.164:天使长米逸勒:米迦勒p.190:李宝初《反动救国的重大意义》:当是“反|共”?p.218:“对华派”主要集中在陆军省,杉杉元是其代表:杉山元p.219:黎令勤(Lincoln Li)曾从日本军方自身的特征分析,认为日本军人……信奉的是“谁力量大谁便正确”的名言:原文是英文,此处的引文想应是might is right,即“强权即公理”p.220:“当时提出的是‘讨伐暴华’的口号”:此处是引文,非作者所译,不过这里似可加注:原文应是“膺惩暴支”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愤青、汉奸、国粉都可以拿来读一读!
  •     融合一些新观念新角度,总体还是泛泛而论,对新民会、青训等日伪方训练效果持论较此前更为客观,二手辑录一些基层民众“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调查实况。有些事只能点到即止。
  •     好书!好书!
  •     细思
  •     围绕抗战时期华北地区日伪政权的国家认同建构策略展开研究,很有新意和勇气的选题。征引了一大批之前的研究文献中少有提及的独特史料,而在史料分析上,则广泛运用跟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相关的政治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理论加以论述。绪论对汉奸产生机制的分析和结语对日伪建构策略失败原因的分析都堪称精彩。
  •     本书从渠道、国家理论和作用等方面探讨了华北日伪政府的国家认同塑造。华北伪政府通过控制教育和传媒强化和延续国民政府时期的控制力量,在宣传中借鉴中国传统,提出王道政治和新民主义的政治追求,扶植和引导宗教与信仰以减少阻力。同时,将华北国家认同纳入大亚洲主义和东亚同盟的正当性体系中,烘托日本东亚解放者的形象与同文同种的亲切,反强调重庆(英美)和延安(苏联)之腐败与道德匮乏。作者强调立足文化建构而不探讨与战争失败的关联度,得出“大局失败、局部有得”和促进现代中国形成两点结论。可以说日本对自身民族立场资源的利用在当时的确塑造出相当异质于西方影响的力量,但国内纷争、德意关系、军政错位让日伪文化建设多有制肘且缺乏说服力。抗战时期国家建设的三种方案,日伪政权固然合法性难成立,但其所强调的文化要素不应忽视。
  •     标准博论,研究机构史、制度史最怕照抄规章制度和工作报告。
  •     可惜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只触及了些皮毛,也可能是因为学术政治正确的大环境。回过头来想想,8年的中日战争,如果不考虑大背景,倒是像极了一个扩大版的越南战争的预演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