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书评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201091743
作者:萧红
页数:273页

维以不永伤

作为“乡土小说”的代表,《呼兰河传》堪为萧红短暂人生里的一首绝唱。第一人称“我”的叙事模式,既是其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诗意书写,更是泛化为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借稚嫩、天真,扑闪着疑惑目光的童眸领略世界,言说世界,感受世界的窥探审视——以儿童视角透视成人的世态空间。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作家写来写去难免绕不过自己的童年,视丰富的童年资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亦是隐含其对乌托邦式童年的想象与对难以释怀家园的渴慕。祖父,后园,“我”——萧红的童年栖息之所。“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如斯鲜活绚丽的后园,不过是寻常夏日的普通园子罢了,却在作者笔下犹如人间仙境一般存在着。稚拙的寥寥童言,花、鸟、虫、倭瓜、黄瓜、玉米、蝴蝶……万物皆被赋予人之情状,徜徉天地,追逐自由,何其无忧,何其无虑!这是属于小女孩的温馨童年:有蓝天白云的自在,有祖父慈爱的神态,有园中美好的景色……无关园子之大小,无关祖父之模样,只有一位年迈的长者,对女孩的过分宠溺,老顽童领着小顽童嬉闹,眼里溢满了笑。十多年后,经历人事纷繁的萧红,身处异地,寂寥愁苦之时,故乡的后园,那位最为疼爱她的祖父,以及与之相关的点点滴滴,成为她生命里唯一的精神寄托。如果说,她的童年记忆激起的是成人内心空虚麻木的拷问,那么,“小团圆媳妇”的人物设置,则唤醒成人世界的悲悯。“黑乎乎,笑呵呵,大方”的十四岁小姑娘,因为辫子一事被成人捉弄而死。然则,“我”知道,小团圆媳妇没有病,不是妖怪异类,不是狐仙附体,她的辫子是被人用剪刀剪的。有用吗?老厨子用手捂住了“我”的嘴——真相并不重要。躲藏在儿童视角背后的成人世界是悲凉,更是可怕的,萧红用儿童明亮澄澈的双眸洞察世界:回首自己的童年,拂去落在上面的尘埃,留下的是幼时的快乐与幸福,暂时挣脱现实的桎梏;着眼成人的世界,剥离现世重负的艰难创痛,感知的是儿童的纯真与清醒。于萧红而言,记忆里的童年,呼兰河的故乡,终究是一个凄美的梦境,乐以至幻,痛以至真。当她悄然隐没于人群角落,通过儿童视角观照百味人生,以边缘审视者的姿态完成一个成熟生命对人间冷暖的精神书写——维以不永伤。

呼兰河传

女朋友说萧红是她最喜欢的作家了,但是这本呼兰河传我看了没什么感觉,特别是前面那几页,好难看下去,干嘛要去写一个坑,有意义吗?都快睡着了。唉,一定我水平不行看不懂。

一部充满灵气的故事

《呼兰河传》是我读的第一部萧红的书。读完感觉灵气十足,像一个轻灵的小姑娘在你耳边轻轻地说着,文字里透着灵动。就像简介中说的“萧红的书模糊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比散文有趣,比小说有情。小说以作者第一人称视角带入,讲述自己的家乡呼兰河的一些“琐事”。萧红一看就是地主家的娃,一个大院子。东厢房、西厢房、磨坊、草屋等等租住了这么多家人,还有一个后花园。形形色色的房客就这样在院子里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故事。很多章节的都以“我家XX是荒凉的”开头。破败的后花园,会走的房子,跳大神的房客,“团圆媳妇”的死让人可怜,再到后来冯歪嘴子媳妇的死无一不透漏着荒。作者的描述并不深刻,但正是这种浮光掠影的叙述更添了几分荒凉、、、荒凉的景色,荒凉的故事,荒凉的人生,就连作者的描述都是看客一般的荒凉冷漠。轻薄而更显深刻!

摘录

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的感得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人若老实了,不但异类要来欺侮,就是同类也不同情。这样广茫茫的人间,让他走到哪方面去呢?是谁让人如此,把人生下来,并不领给他一条路子,就不管他了。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似,如此悲凉。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永远的萧红

第一次读萧红的文字(其实在初中时学过一篇课文《火烧云》,就是从这本书中节选的,但当时并不知道),就非常喜欢,可能看书和吃饭是一个道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口味,萧红的文字,很合我的口味:朴实、娓娓道来,但又生动传神,写景,能让人如临其境;写人,能让人感觉他就站在你的面前。本书包含她的三部作品:《呼兰河传》、《后花园》、《小城三月》。呼兰河传,介绍是长篇小说,但我感觉更像是作者的童年回忆录。呼兰河,一个偏远但美丽的地方,萧红就出生在此。她家有一个大大的后花园,她的童年最多的快乐时光,就是祖父带她在这里度过的。花园里有各种花草、瓜果蔬菜,更有蝴蝶蜻蜓。她家是富户,所以有很多房屋,空闲的房间就租给各种人家,有磨房、有小手工作坊等,所以她对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非常了解与熟悉,在这部呼兰河传里,就传达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热爱。后花园,写了磨官的生活与爱情;小城三月写了翠姨的爱情与悲惨命运。看完本书,我老感觉萧红的文风与鲁迅先生非常相像。看她写在后花园玩耍,想起鲁迅的百草园;看她写有二伯,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看她写团圆媳妇,想起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看她写人们喜欢看跳井上吊的,想起鲁迅笔下那些麻木的看客。萧红笔下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多有悲苦的一生,团圆媳妇、磨官媳妇、翠姨她们,无不是在青壮年时期就早早离世。没想到,作者萧红自己也只活到31岁,这是不是命运捉弄人?如果不是早逝,她还会给我们留下多少好作品啊。我喜欢萧红—永远的萧红!2016.6.30

黄金时代

合上书的时候,我眼前浮现出汤唯和小宋佳的面庞。这两个女人在《黄金时代》和《萧红传》里演绎了她动荡的一生。大概很意外她在生命的尽头成日地躺在病床上最后都拿不起笔,断断续续写下的竟是这样孩童时生活的回忆。但转念一想,又有什么意外的呢。所有人都不外乎如此。童年像白纸上的第一笔叙说着我们的来路和性格里最改不掉的纹路。忘不掉的。尤其当她知道自己将要客死异乡,心里大概是想回家的。《呼兰河传》是我看的萧红的第一本书。之前有想象过她的笔风。应该是像个温柔又刚毅坚定的女子罢。读过之后才发现她比想象中还要世故内心强大。总觉得她的生平和张爱玲有几分相似。家境较好的童年,男人的背叛,流离颠沛的那几年,最后病死在异乡。张爱玲是刻薄几近天才般的世故,笔触伶俐如一瞥犀利的眼神。而她是用孩子的语言谱写了那一场荒谬的天地,不夹杂成人的情感,不夹杂偏见激动。就那么如白话一般说着一段封闭社会不多不少的人情冷暖。而写完之后你竟觉得她依旧是爱着这些无知愚昧的人们的。她懂得这些不是什么优美的故事,但她仍无法改变地想念着这片土地和她的根。她那么淡淡地在最后写,“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了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这句话让我好心疼。总觉得像是对际遇人情通通失望之后,仅剩不多的最真挚的东西全都在这里了。而这于她最真挚的东西里,竟也不都是纯粹的。说不出读完呼兰河传是种什么感觉。翻阅别人短评的时候觉得有一篇说到心里去了。他写,“最近睡前一直在读萧红。她的作品就像大北方下过大雪的原野,在其中行走时就只是往前走,不觉得冷不觉得累,也不觉得悲凉和喜悦,就愣愣地往前走。像已经冻傻了,或者跑了几万米进入幻境。也不知前方是什么,似乎照样什么都不会有,又似乎能看到自己牵着最爱的人嘻嘻哈哈打打骂骂。”这之后觉得不会再有更精确的描述。大多时候我都是因了解了一个人的故事而去想看他的书或是电影和音乐。萧红也不例外。两部电影的结尾我都在想萧红最后弥留之际到底有没有放手释怀生前种种。书的封底印着书里的一段话。“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萧红到底是洒脱的。

痛快的文字

萧红这几年被搬上大屏幕,很多人开始读她,似乎一下子火了起来一样。但是她的火同一些现代的作家不同,不是炒作,不是故做姿态。读者也不是随波逐流,是她的文字真的痛快,写的那般的酣畅淋漓,看似通俗的语言却那样亲切不做作。《黄金时代》里说萧红的写作是天才,是她与生俱来的天赋。只是可惜了这样一个女子,一生流离,凄凉而终。

人生不过是凄凉的长夜

失眠的晚上看书本来就有一种失落的苍凉之感,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沉睡而我却醒着、等着。一口气看完这本书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悲切,不是那哭天抢地的祥林嫂式的悲切,也不是那冷眼看尽人间事的张爱玲式的悲切,而是萧红独有的那种柔软而苍凉的悲切。书里写的是她年少在呼兰河城里的回忆,本该明快欢乐的童年回忆读来却有种说不出的悲伤,即像无法入眠的长夜,又像道路上疾驰的车辆,看不见尽头也不知道去向。萧红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在这本书里可谓一览无余,她一生的苦痛挣扎都源于她那颗柔软而敏感的心,她对于人世的不幸有着敏锐的痛觉。萧红对于这个世界抱着深切的关怀却也怀着最深刻的绝望,人生是苦比乐多,人们挣扎着活着却又轻易的死去。所以文字是最私密的东西,它包含着你内心最隐秘的角落,当你还没参透自己的一生的时候,别人却能由你的文字看清你的来源和你的去向,《呼兰河传》暗示着萧红不幸而穷苦的一生,《情人》里藏着杜拉斯放纵而自持的爱情观,《小团圆》里有张爱玲敏感病态而又骄傲的痛楚,作家尤其是女作家的笔下往往藏着一个最真也最假的自己。书里对于早期的中国乡村的描述读来有种连筋带骨的痛感,不自知的愚昧与无力挣脱的无奈。萧红将这归结为中国人自古有之的“逆来顺受” -- “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而我更倾向王小波在为李银河的《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写的序里说的:由于信息共有,在村落文化这个半封闭的大匣子里人们如何过生活往往是不由自己选择的,村落文化这种几乎是强制性的力量是个人意志无法抗衡的。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简直是这一观点的最佳印证,人们对于他人的家事,尤其是他人的痛苦抱着几乎狂热的兴趣,张望着、评论着。人人都是不幸命运的受害者,却也都是他人不幸的加害者。萧红此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站在悬崖边往下看,你望向深渊,而深渊也回望着你,文字里带着极强感染力的悲凉令你感到像在下坠却又恍然发现其实自己还在原地,“忘却不了,也难以忘却”。

与一座城说再见

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雨很大,所谓的高楼大厦隐藏在白茫茫的雨帘后。我是喜欢雨的,肆意地冲刷一切,尤其是对积攒了太多尾气与热量的城市而言。且,小时候骑自行车,总是喜欢从小水潭中穿过,喜欢车轮划过水面的声音,喜欢车轮带起的水珠四溅开去。所以,城中虽略有积水,却是很享受车轮带起水珠的那一刻——一种美的刺激?或是怪异的喜好。胡乱的唠叨,是因为即将与一座城市说再见——虽然以后也会回来,不过,物是人非的感觉、怀念的情怀总是强烈些吧——毕竟,现在,生活其中。关于萧红,关于《呼兰河传》,都是早已闻其名的;那里关乎一个小城,一群人,一段童年。而对她的阅读却是近来的事,其文字风格——散文式小说,无疑让我心头一震,真美,即使那故事带着无奈与凄凉,带着对国民性不漏痕迹的批判。一开篇,就讲东街的大坑,大家生活中的乐趣因它的存在为每天的平凡带来一点色彩。不过这里,也描述着国民看热闹的习性,以及有马掉进坑中大家一起出力的良善——当然,是没人提议把坑填掉的。不得不说,萧红对于国民的劣根性批判虽没有鲁迅的杂文那般直接犀利,却用小说描绘得鲜活——当然,在当时人看来,那不是什么劣根性,那只是生活罢了。在后面关于团圆媳妇(童养媳)的故事中,婆婆为了树一个下马威,为了邻居关于团圆媳妇“太大方”的评价,便使劲地打她;当团员媳妇病入膏肓,婆婆与邻居们又找出各种偏方来医治——这是一个讽刺,是闹剧,也是无奈——只是,死亡对团圆媳妇而言是一个解脱,是“我要回家”。我想,现代社会,关于以上的迷信、看热闹的脾性该是少了一点吧;毕竟,一不留神遇上碰瓷就坏了。以及,社会文化塑造着我们,呼兰河城已略显遥远。1、假若有人问他们,人生是为了什么?他们并不会茫然无所对答的,他们会直截了当地不假思索地说了出来:“人活着是为吃饭穿衣。”再问他,人死了呢?他们会说:“人死了就完了。”——《呼兰河传》2、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呼兰河传》最为喜欢的还是小女孩及她的后花园,毕竟放下了生活的重压,对于自然与美的观察便格外细心。这让我想起小学老师借我的《秘密花园》,即使忘记了故事情节,依然记得那里也有一位小女孩,一个小花园。说来惭愧的是,最近方知小学课文《火烧云》是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因为读到那里,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猛地袭来。3、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飞得多么快,那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了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呼兰河传》怪不得鲁迅赏识萧红,她的文字,简单中有一种深刻,一种看透不说透的深刻。在23岁,始读《呼兰河传》,说来真是惭愧。细思之,还有很多如此的作品需要阅读上的“补课”,只好群毕生之力,多读一点,多一点欢喜与进步。回到即将离别的城,大学的四年基本上是宅在学校的,去市区也是游玩,说不上融入。只是在这个暑假,早起,晚归,多少有了一点本地人的体验。看见济南的第一眼,是楼多、车多、人多,一幅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一幅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稚嫩模样。我是慢热型的人,济南也是如此,她中规中矩,甚至有点平庸,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亲切。我会怀念她,不仅因为发生在这里的故事,遇见的人,还有城市本身——只不过,也是过客。与一座城市说再见!于我而言,是济南;于家国而言,是呼兰河。

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我是先读《城南旧事》再读《呼兰河传》,当时读完《城南旧事》对于童年的的种种记忆让人挥之不去久久沉浸在那样老旧的,温婉的画面中,无法走出来。于是,我还看了电影。之后《呼兰河传》,我才读一半,就不忍放下了,萧红那近乎散文式的描写创作的小说,给像我这样读者带来别样的心境,我可以想象在快要走到人生的尽头时的那个萧红,她怀着怎样心情和对幼年无限的回忆,创作了这样绝好的作品。正如她在小说最后说的:“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我在看到她写的吃掉井的鸭子,并且偏要吃掉进的鸭子那段,觉得真是写得太精彩了。除了孩子,还有谁会这么想呢!我于是想到在自己年幼时,每过一段时间母亲会使父亲:你去给孩子们弄只鸡来补补身子,最好是童子鸡。那是喜欢凑在父亲边上看那只鸡如何放在开水里面,把毛一点点弄去,然后变成光滑的。弄下来的羽毛和粗的管子我和姐姐制作成鸡毛毽子。每当鸡蒸熟之后,我和姐姐是贪婪地啃,直到最后真的明明白白吃不下了,父亲还不时地提醒我们,不能尽吃鸡,要吃点蔬菜,避免油腻。萧红这样的描写,让人沉浸在对童年深深的追忆中。她在小花园里和祖父的快乐的生活,在储藏室寻宝,目睹大自然的变化,完全以一个小孩的角度,读到这里,我甚至多么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拥有这样的幼年生活。昨天老公和我说:真是感谢,我们这些人还是有故乡的......,而我们的孩子们........我的童年确实啥也没干,不如现在的孩子才艺多,但是我因为在乡村度过,而且是无忧无虑无人管的童年,因此我感到庆幸,我甚至认为我某些时候的情怀确乎是因为我曾经在乡村呆过的缘故。谢谢萧红在生命的尽头时还能带给世人这样好的作品,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简单细腻 朴实感人

注册豆瓣三四年了,从来没有写过书评,2015年的最后几天,读完今年计划内的最后一本书,决定为自己读的每一本书都留下一点文字。愿豆瓣永远不倒,我也许会一直写下去,还会把以前的都渐渐补上。2015年的最后一本,其实不是这本,而是所谓全球畅销书的《岛上书店》,只是我没觉得有多好而已,反倒想起来前面读的这本感触颇深。我喜欢读国内小说,特别是现代小说,也读一些当代的,《活着》是非常喜欢的一部当代,不过最喜欢的还是现代小说。呼兰河传写了作者小时候的故事,敏锐,细腻,简单,朴实,感人,嗯,就这几个字,可以了。我是坐在上班的厂车上看完的,一段一段,很快,加起来也许就几个小时而已,看完了还接着看了后面的短篇《小城三月》,作者半生飘零,写下这部长篇后次年便英年早逝,有好多个故事,都是院里或者镇上的人,(因为她的一句话又打乱了思绪,明天再写吧)

她的31岁

断断续续的看这本书,隔了很长时间了。刚刚中午吃完饭,外面下着特别小的雨,深秋凉丝丝的,于是没有饭后散步,躲到阴天反而显得明亮的办公室里,站着消食,顺便把这本书最后的几页看完了。我看着这本书的时候,就像萧红在我耳边叙述着她记忆中的小城,她小时候看到听到的人,现在,那声音还很清晰,之所以可以这样清晰地伴着文字想象着听着声音,也是因为看了黄金时代那部电影,汤唯饰演萧红,我进到影片里了,自然而然将影片中她独白的声音认成了这本书的声音“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听,这就是她的声音,从寒冷的呼兰河来。不过,她却已经过世很多年了。“女,作家,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1911年生于黑龙江呼兰河畔一个地主家庭,1942年葬于香港浅水湾边,时年31岁。”31岁。再过几天,我就也要过我的31岁了。数字虽说没什么意义。但放在这里,还是觉得有某种情愫,某种说不出的感慨。开头我说了,是断断续续的看这本书,看的也不快。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不像看有些特别喜欢的书,心急恨不得一口气读完,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说不清我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硬要说喜欢的话,我喜欢其中的一部分,比如她在大花园里童真的时光,比如关于她祖父的描写。这部分描写的特别美好,恍惚我也回到了童年,我是她,在大花园里玩累了,就在蒿草里边做着梦了。这本书中写了不少人,还有他们做的或是遇到的荒唐事,当然在孩童的眼里可能还觉得比较好玩,正是以这种童言无忌的语言写出来,才更让里面的大人们还有正看着这文字的大人们显得荒唐和感觉身上麻西西的不自在。看着这些人的行事,我觉得不怎么舒服,也不喜欢他们,我只喜欢她的祖父。那些荒唐的愚昧的那时候的人和事,其实想想,在那时,谁都觉得是再正常不过的吧。而现在的时代,谁敢说就没有这种荒唐和愚昧呢,也许,更多的是以另外的形式存在了吧,要不然,我们怎么都很难发现呢,很多事还觉得理所当然呢。再过几天我就31岁了,我依然会继续着我的生活,追寻着我的梦想,走在我的路上。而你31岁时,被时代车轮碾轧,你留下了鲜活文字,现在我在读着,很多很多的人在读着,你的文学梦想是实现了一部分吧,是吧,尽管有遗憾……

豪华落尽见真章

豪华落尽见真章箫吹罢了,坟头的草籽发芽了,而翠姨的锦年情事也随杨花落尽了。是谁说,传奇,就应该这么短暂而美好地存在?在今天,小城三月是属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传奇;在当时,小城三月不过是小城三月。翠姨是典型东方的窈窕闺秀,含蓄痴情,隐忍善良。哥哥来看她时她满足的感激,弥留之际她那番成全哥哥的话让人心酸又怅惘。翠姨在得不到的遗憾中魂归离恨天,如张爱玲所说像 美丽而苍凉的手势。曾经众星捧月,曾经绝代风华,却也免不了的为世间最难的情字衣带渐宽 香消玉殒。她身上带着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家闺秀的襟怀与哀愁,像因风起的柳絮,丝丝缕缕;像迷离氤氲的烟岚,挥之不去,至今。一曲新词酒一杯,不知哥哥再吹箫时还会不会想起翠姨,无可奈何的三月春风送走的女子?把酒问青天,不知哥哥再看大月亮时会不会想起无法与自己千里共婵娟的翠姨?那么简单的故事,那么长久的相思。那个年代的凄凄惨惨戚戚,那个年代的此情可待成追忆。翠姨是一首诗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呼兰河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