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田有木, 自給自足: 棄業從農的10種生活實踐》章节试读

出版社:果力文化
出版日期:2013-5-9
ISBN:9789868929418
作者:諶淑婷
页数:240页

《有田有木, 自給自足: 棄業從農的10種生活實踐》的笔记-第240页

【赖青松的人生课题,就是试着放轻松,“方法是其次,心态才是重点。为了防治杂草,福寿螺,他细心控制田间水量,但农夫不给水,老天爷会落雨,只能随时准备好应付无常。他不再是人生为一场十多秒的短跑比赛,不担心输在起跑线上,他的人生是一场长长的障碍赛马拉松,多变的路况常让人失足,以为自己领先了,下一秒钟又因不可预测的因素排名落后,但只要不落他人太多,跑久一点,总会抵达终点。】
想起水木茂爷爷~
【“我们赋予了他生命,给他一个好的家庭,也祝福他,希望他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四十岁才生下孩子的绮文,曾经假想自己若是年轻几年生子,可能同样陷入主流教育的漩涡,带着孩子补习才艺、追求名次。相较之下,现在的她反而能客观判断正确的学习模式。“成熟的父母对孩子来说绝对是利多,年纪越大,越能掌握对生活的自主权,也不再畏惧与他人不同,能为自己做主。”绮文说。】
虽然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父母也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习,但是拥有思想成熟、独立,不随波主流,懂得发掘孩子天性的父母,晚育未必是坏事。
【这就是赖青松的“七十分主义”,剩下的三十分,掌握在老天手中,“抢不到也拿不到,只能任由天意决定是否送分,所以这场马拉松,我跑在中间就好,跑得最顺,看到的风景也最美。”】
或者起步比别人慢,但是因为深思熟虑,思考自己要什么,适合什么,更加深入地挖掘内心的需求,也未尝不好。

【读书考试,人人都填第一志愿, 但多数人的生活都是第二志愿以下,很多事情可能永远等不到。】
就算生活等来的是第二志愿,和当初的目标有所差距,或者方向完全不同,也请不要气馁,以前的努力会成为滋养新的种子养分,过去的一切都不是白费的。例如看过的书,锻炼了你的思维;做过的听写,让你明白什么是坚持,让你可以用另外一种语言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也许农居生活,不能让孩子多才多艺,但能找到心灵的平衡。未来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都会想到一起做酱菜的婶婆,一起骑单车的朋友,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心灵的故乡。】
比起让孩子去培训班,玩电脑、手机来度过童年,不如教会孩子亲近大自然,以及“爱”的意义,而不是因为长期对着冰冷的机器而感受不到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情谊。

【我们选择在农村生活,并非为了造就什么,一切还是为了孩子,努力做好一个家庭的典范。说真的,我从来都不担忧过生活,我们全家一起经历所有的生活过程,不再是个人片段生活的拼凑,这就是最值得的收获。】
相比起双职工家庭,有了很多可以和孩子一起相处的时间。比起到外地工作,逢年过节才能回一次家陪伴父母,住得近些,多花些时间在孩子和父母身上的居住形态,也许才是健康的。现代城乡结构的二元化,实在使得很多家庭父母和子女相处时间大大减少。

【頫,是俯视的古字,绮文,吉仁期待儿子能懂得低头谦虚,也拥有客观处事的态度,以及对万事万物的宽容胸怀。但我更常联想到的是英文单词life。赖頫,祝福你过好生活,好好过生活。】
好有趣的名字!

【惠雯感慨地说:“因为务农,所以我现在比较能接受失败,而且学习在失败中找到极微小的成功之处,然后期许明年收成会更好”。】
在《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中,有提到一种错误思维,就是全部否定。即使一件事情的结果未如理想,但是自己总有做得好的地方,找到这些地方,好好表扬自己,而不是让自己陷入消极思维当中,然后期待下一次的挑战。

【农夫看到虫就杀虫,因为顾客喜欢买漂亮的蔬菜,却不去追问为什么有虫?医疗也是如此,医生只顾着开药,杀死体内细菌,却忽视生病的原因。难道我们买到没有虫的菜就是吃下健康?身体没有咳嗽发烧就是强壮?我看也不见得。】
不要只看到表面,要看到背后的因果和潜伏的东西。另外,记得思想史的方老师说,他退休了,找了一小块土地,边读书写作边种地,种出来的作物,虫吃一半,他吃一半。读书耕作,悠然自得。

《有田有木, 自給自足: 棄業從農的10種生活實踐》的笔记-农村弱势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妈妈是幸运 - 农村弱势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妈妈是幸运

棄業從農系列專題(3)文/ Clitier Chen on 2013 年 06 月 02 日 in 人物與歷史 · 1 篇留言 · 閱讀人次:瀏覽人次: 2,871
本文摘要:元氣館不是典型的家庭,卻給了孩子們比原生家庭更完整的一個家,彷彿有一條無形的線,牢牢的繫在孩子身上,元氣館永遠是孩子最堅強的靠山。由於租約到期,六月起,館長陳文靜將帶著孩子,另尋課輔班新地點,儘管目前地點未定,但元氣館的精神不會改變,依舊以孩子和農業為中心,希望讓這群孩子們好好安心長大。
文/諶淑婷、圖/黃世澤
屏東高樹鄉的元氣館,需要資源、需要社工、需要學生志工,卻因為地點偏遠而缺乏外援。
館長陳文靜曾經一度沮喪,但很快再度振作,她決心打破弱勢團體的形象。先是培育當地需要就業的弱勢婦女成為課輔師資,接著讓老師、志工、孩子們同心協力種植無毒蔬菜,提供午餐食材,也推廣安心的蔬菜箱,希望以企業的長期贊助穩定收入來源。如果元氣館在土地上自食齊力的努力成功了,那麼其他偏鄉也能複製他們的經驗,積極幫助更多弱勢孩子。

夏天來了,屏東縣高樹鄉元氣館所承租的田地前幾日剛種下玉米苗,沒幾天幼苗幾乎要被雜草淹沒,一群八、九歲的孩子們頂著夏日午後驕陽的考驗,勤快的蹲在田畦間拔雜草。
身為有機農田的除草大隊,眼明手快雖是基本條件,但對這群農耕新手來說,實在有點難度,他們像群麻雀嘰嘰喳喳熱烈討論著。
「你拔錯了,那是玉米苗啦!」
「雜草和玉米苗到底怎麼分辨?」
「要等多久玉米才會長大呢?」
陽光咻地失去了蹤影,孩子的話語被吹散在狂風中,天空落下幾滴豆大的雨水。颱風來臨前夕,快速變化的天氣,讓雙腳還浸在濡濕田土裡的孩子們發出了此起彼落的尖叫聲,「快躲雨!快躲雨!」手上還抓著雜草的他們,在志工老師急促的呼喚聲,飛也似的穿過圍牆、跑過了高樹國小的操場、鑽過大門空隙,馬路的另一側,就是他們的家——高樹鄉元氣館。
元氣館課輔班的最高記錄,有四十八名孩子,即使是暑假,也有二十多人天天來報到。孩子們在元氣館的時間,比在家還長,在這裡吃的午餐,也常常是一天中最豐盛的一餐。在這裡,要讀經、要讀書寫字,也可以玩黏土、學跳舞。最特別的是,他們還要下田耕種!這是館長陳文靜的好點子,她要讓一甲多的無毒農田,變成孩子們自食齊力、助人與自助的希望。
孩子自己耕種、自己販售「良心菜」
八八風災那年,高樹鄉遭洪水沖毀舊寮堤防成為災區,文靜和一群單親媽媽組成的「慈惠善導書院」」,協助提供義工食宿,並天天為獨居老人送餐,這場天災,讓她看到了高樹鄉弱勢老人與孩童的無助。
一年後,她接下新豐休閒農業區觀光發展協會的委託,擔任無給薪的元氣館館長一職,運用閒置已久的館內教室,為弱勢孩子開辦元氣館課輔班,唯一的困難,是必須自籌一年逾百萬元的經費。
二層樓建築的元氣館,偌大的一樓是展示大廳,但農產品規定只能做交流用途、不能銷售。為了籌措經費,文靜只好自給想辦法,她一口氣買下六分多農地,又四處承租,累積了一甲多農地,元氣館十一名職工、五名志工和所有的孩子,都捲起袖子褲腳,下田當農夫去!
2011年開始第一次耕種時,無論大人小孩都沒經驗,在文靜不傷害孩子、土地的堅持下,採取不灑農藥、只施有機肥的友善耕作方式。職工和志工們把握孩子白天在校的空檔處理田務,孩子們放學後來到課輔班,先吃些點心、寫作業,如果還沒天黑,孩子們就成了活力最充沛的拔草大隊。
快手快腳的他們,雖然可能不小心誤傷了菜苗,但對於擁有一塊田地,看著田裡的作物一天天長大,大家心裡都充滿了驕傲與快樂。無怪乎,每當志工宣布「拿出雨鞋」準備下田時,孩子們立刻拿出一雙雙五顏六色大大小小的雨鞋,還有一張張開心的臉龐。
一甲多的土地種植無毒稻米與蔬菜,收成量可觀,尤其是在生長期快速的夏季。這群兼職的大小農人根本趕不及採收,時間晚了,只能看著蔬菜荒廢在田畦上。當時有人開價,以一斤十元收購,文靜心疼的說:「我們人手有限,種田的是孩子和老師,沒用藥,菜是醜了點,但是非常健康!大家種得那麼辛苦,一斤十元我賣不出去。」第二年有了經驗,在收成季的假日,她帶著孩子一起到市場販售,或是在元氣館門口賣起「良心菜」,讓民眾自己買、自己投錢;接著推出「安心蔬菜箱」,歡迎個人或企業認購。
自助也助人,孩子們為社區老人送餐
自己耕種、自己販售,賺取課輔班的經費,是文靜為元氣館找到的經營之道。
「我要孩子們知道,元氣館的孩子不需要以悲傷形象博取同情。我們有能力幫助自己,也有能力幫助別人,孩子們可以種出好的蔬菜,讓捐款人獲得健康與美味,對於想要協助我們的個人或企業,也歡迎來認購我們的農產。」她說。因為農業和教育,本來就不能分開,兩者交叉的中心點就是孩子,「如果元氣館在土地上自食齊力的努力成功了,那麼其他偏鄉也能複製我們的經驗,積極幫助更多弱勢孩子。」
安心蔬菜是孩子們的午餐菜色,也是送餐到新豐社區老人關懷據點的主要食材。每週五早上,志工們到田裡摘菜、準備好簡單飯菜後,和輪流當志工的孩子們一起送餐過去,協助老人家用餐、洗碗。精力充沛的孩子們,總逗得滿屋子老人笑盈盈。
不必送餐的日子裡,中午是學習動手做飯的時間。這天的主題,是自己煎一顆荷包蛋。吱吱噴起的油氣,在炙熱的鐵鍋上跳動著,原本興奮圍繞在旁的孩子們突然有點畏懼,「別怕!別怕!」志工媽媽緊握著孩子的雙手,打蛋、調整火侯,握緊了鍋鏟,然後翻面!
「感謝爸爸媽媽養育之恩,感謝老師親情教導、感謝同學關心幫助,感謝所有幫助我們的人,感謝萬事萬物……」大聲唸著飯前感謝詞,二片土司夾著荷包蛋、肉鬆、草莓果醬,這是孩子們豐盛的一餐。正在發育的孩子,在家裡沒機會吃飽,但在元氣館,可以吃第二份、第三份,荷包蛋不夠了,沒關係,夾果醬也很美味呢!
我們的前方有好多好多夢想,不元氣是不行的啊!
元氣館不是典型的家庭,卻給了孩子們比原生家庭更完整的一個家,彷彿有一條無形的線,牢牢的繫在孩子身上,元氣館永遠是孩子最堅強的靠山。
總是洋溢著孩子歡笑聲的元氣館,每天只有午睡時間會安靜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被子與枕頭,很快的躺成長長二排。
孩子們一雙雙柔嫩的腳掌、帶點髒污的腳指甲縫,此刻舒適的伸展著,像演默劇似的沒一刻停止不動,牆上壁畫是飛舞的蝴蝶和大大的世界地圖。也許很多年的以後,他們還會記起,某一天下午,和二十多個孩子一起躺在木地板上做夢。在夢裡,孩子們應該化身成牆上壁畫裡的蝴蝶,隨著微微鼾聲的甜美節奏下,到世界地圖裡忙碌飛翔吧。
元氣館的孩子,飛翔多遠都不會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家裡頭,有慈愛的館長媽媽,有時而嚴厲、時而溫柔的老師們,有一起面臨生活磨難的好夥伴,有捏著被子、比賽誰最後睡著的午睡回憶。
孩子們,快快睡吧,睡醒後,還有好多挑戰、好多機會、好多夢想等著你們,不夠元氣是不行的呵!
編按:由於元氣館租約到期,六月起,館長陳文靜將帶著孩子,另尋課輔班新地點,儘管目前地點未定,但元氣館的精神不會改變,依舊以孩子和農業為中心,希望讓這群孩子們好好安心長大。
《有田有木,自給自足》
本書採訪10 對「棄業從農」的伴侶,離開了城市與穩固的工作,一家人來到農村,靠著雙手和土地生活。種田,不再是「等我退休以後」的事!他們的耕作法友善土地,透過雙手與勞動,自己生產健康的食物,改變餐桌模樣,讓食物成為改變社會的力量。這10種農耕生活的創意實踐,不僅是對親近土地與田園生活的嚮往,也是一場溫柔而堅定的革命,象徵著台灣社會價值的深層轉變,他們是田間的革命家。
更多內容請參考《有田有木,自給自足》
(http://www.books.com.tw/exep/activity/activity.php?id=0000051175&sid=0000051175&page=1)
「棄業從農」系列文章閱讀請選這裡

《有田有木, 自給自足: 棄業從農的10種生活實踐》的笔记-第1页 - 作者序


作者序
看見新農村:十個農村議題,十種家庭關係,與十種生活方式
  給想要離開都市,過不一樣生活的朋友
  當您有這樣想法時,加油勇敢尋夢吧!
  約翰藍濃名曲「Imagine」裡唱道,”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約翰藍濃當然不會是唯一的一位。
  在極度渴望改變生活的三十歲之際,我們有幸認識了十位農村裡的dreamer,參與他們的生活日常,坐在他們的餐桌旁,走入他們的農田裡,我們一起探討十個農村議題,看到了十種家庭關係,與十種生活方式。其中無論哪一位,其實都有能單獨出書分享的豐厚故事,對於只能在有限篇幅中述說他們的故事,我們感到小小的不安,卻又慶幸自己能走入這十個家庭的生活,將他們的故事分享給更多人。
  十個農業問題
  一,吃當地與吃當季:
  正確的飲食為什麼重要?以名車舉例,名車該吃最好的葡萄籽油還是九五無鉛汽油?同理,人如果不吃對的東西,如何要求健康長壽?
  台灣糧食自給率過低,我們三餐參雜太多進口食物,為了讓這些飄洋過海的食物保存得當,添加了數不清的藥劑,所以現代兒童過敏問題嚴重。大自然的節奏有其道理,為什麼我們不在食物最新鮮好吃的時候品嘗它呢?
  「自然農莊」的惠雯和旭瀛為了孩子健康,堅持在對的季節種出對的作物,不使用農藥和肥料,推動「吃當地、吃當季」,降低不必要的飲食風險,以食物的原始美味,打敗充滿人工添加物的市售加工品,拒絕再讓下一代吃下有毒的食物。
  二,拒絕基改豆製品:
  無論葷食素食,台灣人對豆製品的熱愛從來沒減低過,卻不在乎自己吃的是國外囤積半年以上的基改豆。
  對於廉價基改豆傾銷台灣,「荳之鄉」的蘇榮燦非常不安,他堅持不要施肥灑藥後就能有高產量的種苗,到處尋找蟲不愛吃、不容易生病,而且最適合台南佳里天氣與土壤的種子。留下一顆種子,他留下自己的優勢和未來性,還有農業的根本。
  三,減少休耕、活化農地:
  台灣休耕農地廣,休耕補助議題也備受爭議,但休耕也打破了緊密無縫的農村結構,讓新農民有機會開始耕種。
  冬山鄉的廖德明算過,四甲農地的收入才夠餵養一個家庭,但以台灣稻米的低價,即使不吃不喝的賣米買地,新農民一輩子也買不到足夠的耕作面積。作為一個有田種的小佃農,他感謝老地主願意把農地租給非親非故的他,維持土地農用,不是坐領休耕補助,也不是等著賣地蓋農舍,否則歸農、歸鄉都是癡人說夢。
  四,打破盤商機制:
  傳統農夫只顧耕種,販售與價格全交給盤商。「田裡的孩子。小農家」的阿碩與小綠一手包辦栽種、包裝、網路行銷,他們渴望為自己的作物決定售價,成為傳統農村裡「不一樣的農夫」。
  他們願意以給果菜市場的批發價,賣給直接購買的顧客,讓農夫決定售價成為正確常態。而他們的實際收入,也證明友善種植、正確行銷,農夫的年收入不比一般上班族差,青年歸農為農村與土地都能帶來希望。
  五,預約訂購,計畫生產:
  以前農夫只有一種模式,有田就要種,收成時才煩惱賣不完。賴青松的「榖東俱樂部」,開創「預約訂購,計畫生產」新型態。
  「榖東俱樂部」募集榖東預約付款,賴青松受僱領薪,擔任田間管理員的角色,為榖東種植安全作物,並公開所有田間資料和種植地點,重建產銷間的連結,榖東每到月底會收到新鮮現輾的米,而他自己也有相當一般上班族的穩定薪水,農人與消費者成為真正的朋友,產銷間有真正透明的對話。
  六,戰勝農地徵收:
  如同台灣各地層出不窮的農地徵收案,苗栗灣寶徵收案形同滅村計畫,要將從小生活在灣寶的老農民活生生從土地挖起斷根。
  畫家農夫洪江波與陶藝家妻子淑玲,一邊加入村民的抗爭行列,一邊開始種有機稻米,抗議苗栗縣政府對灣寶土地的輕蔑與批評,村民的集體努力,打敗了不合理的徵收案,成為其他徵收地區的成功典範——土地本來就屬於農民,反對徵收是保護自己的財產。灣寶村民手牽手,以發展有機農村證明自己的價值。
  七,農場可以是小型生態園:
  整齊劃一、猶如工地的田景,是台灣農村最常見的風景。台東羅傑農場卻雜亂得像一片荒田,草幾乎比作物還高。
  尊重自然的羅傑最懂雜草可以防曬、幫土壤保溼、保溫、保鬆的優點,當其他農人噴灑除草劑,讓田地寸草不生時,他卻靠著雜草保護土壤,雨後的山坡流水依舊清澈。羅傑也放棄單一作物種植,改混種二十多種作物,降低染病風險,打破產季量多、價位壓低的困境,而整座農場也成了一座小型生態園。
  八,以農業改變農村兒童命運:
  農村青壯年人口外流嚴重,單親、隔代教養、新住民家庭比率都較城市地區高,來自農村的孩子是否一定與弱勢畫上等號?
  高樹鄉元氣館館長陳文靜,接下新豐休閒農業區觀光發展協會的委託,擔任無給薪的館長,運用閒置已久的館內空間,為社區弱勢兒童開辦免費元氣館課輔班,培育當地需要就業的婦女成為課輔師資。她帶著孩子們自食齊力,租地耕種無毒蔬菜、爭取企業長期贊助,不以悲情形象博取同情捐款。如果元氣館成功了,那麼其他偏鄉也能複製經驗,幫助更多弱勢孩子。畢竟農業和教育兩者交叉的中心點就是孩子。
  九,回到純樸節約的農村生活:
  在農村,填飽肚子是最不需要煩惱的事,家家戶戶都有耕種,廚房裡總是不虞匱乏。
  小東河畔的光爸和光媽帶著五個孩子,過著最不依賴金錢交易的生活。他們以「消去法」生活,自己種菜、汲水、縫衣、在家自學,以物易物,和朋友交換所需物品,生活簡單,但安全、舒適又滿足,當擁有的少,就不害怕失去。
  十,仰賴大自然,過自給自足生活:
  自給自足曾是農村裡最美麗的生活原則。八寶村的綺文和吉仁染布做窗簾,親手編織縫紉,替自己針灸、調理身體,收集木頭碎塊幫孩子做玩具,以舊砧板做古希臘豎琴,做火箭灶取代瓦斯,打造雨水收集系統,以家中廚餘菜葉、鄰人割下的雜草及九隻狗的排遺自製堆肥,努力創造生活所需的各種用品。
  他們不花太多時間賺錢,但享受手作樂趣甚於直接消費購物,學習靠天吃飯,雙手萬能,尋找貼近生命本質的生活方式。
  十種家庭關係
  這十個離開了都市的家庭,在農村裡重新建立起新家庭關係,父母以大自然為師,引領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
  在農村緩慢的生活步調裡,黑板上的文字不是知識唯一來源,田地是孩子的自然學校,孩子觀察昆蟲生長、植物四季變化, 感受四季更迭的自然訊息,以自己的節奏自在成長 。爸媽們也有機會反思自己的童年記憶與學習經驗,調整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方式,他們是一起遊戲的朋友,是合作家務的伴侶,是田間滴汗的夥伴。
  十種用心生活的方式
  十位農村裡的dreamer,也是十位叛逃都市的勇士,他們在人生最精華璀璨的時刻,毅然決然結束原有的生活或工作,來到農村找尋人「生的第一志願」。
  他們有人是醫師,有人是畫家、博士、新聞工作者、建築科系畢業生,無論哪一種職業,在傳統社會都比「農夫」來得有地位。他們卻甘心巡田看水、割草撿螺、補秧挖溝、曬穀搬運,在汗水淋漓的勞動中,享受生活自主的自由快樂。
  重要的是,他們務農往往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要幫助農村,幫助消費者。農耕是生活的方式,真正的目的是提供更多人安全健康的食物,提高農村與土地的價值。
  這些農人的努力,能夠改變多少人的飲食習慣?能讓多少人回鄉務農?我想他們也沒把握,但因為有他們,台灣缺糧的風險一步步減少,友善種植的田地越來越廣。請珍惜與愛護你身邊的每一位友善小農,讓他為你改變餐桌上的食物,為你照顧這塊土地。
  最後,謝謝每一位願意拿起這本書閱讀的你,我相信我們所身處的土地正處於最痛苦的時刻,但陣痛期後,會有新生命出現,現在所經歷的種種農業、食品、環境、生活上的痛苦,都會形成新的文化新的未來新的生命,猶如黑夜快結束、黎明將至時,接下來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了。
  祝福你也成為自己的dreamer。
淑婷、世澤
2013年春天的幸福路上


 有田有木, 自給自足: 棄業從農的10種生活實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