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村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6-14
ISBN:9789620433184
作者:張瑞威
页数:216页

内容概要

張瑞威,九龍出生、長大,香港中文大學學士,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主要教授清史和世界貨幣史。研究課題雖廣泛,但主要仍圍繞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於斯、長於斯,作者一直對九龍歷史情有獨鍾。除了見證其歷史轉變外,更自1997年起,積極投入田野調查和文獻研究中。整整十五年,作者在鯉魚門、茶果嶺、牛池灣、竹園、大磡、衙前圍等舊村進行了大量的訪談。
代表作有〈鯉魚門的歷史、古蹟與傳說〉、〈宗族的聯合與分裂:竹園蒲崗林氏編修族譜原因探微〉、《黃大仙區風物志》(與遊子安、卜永堅合編)、〈九龍衙前圍村吳氏祖先的追尋〉、〈九龍十三鄉專輯〉(與蕭國健合編)等。本書的編寫,是作者多年以來的心願,也是他的九龍歷史研究的一次總結。

作者简介

本書以九龍地區村落為描述對象,從清初的「遷海令」以至戰後因應香港政府的城市規劃而村落逐漸被清拆為止。講述了九龍村落及其氏族在經歷清廷遷界、英屬殖民地、日治、解放後內地居民湧入、港府拆村等時期後,日漸式微,甚至消逝。作者藉助文史檔案和口述歷史,再現村落族群的認祖歸宗、抵禦外敵、拜神祭祖和拆村安置等場景,還提到了族譜、祀田、祠堂、寨城、田契、民俗傳統等內容。
作者行文順暢且帶有靈活性,更重要的是「有情」。全書滲透著作者對九龍村落不斷被清拆的悲歌,正如作者在書末的最後一段話:「下一個拆村故事將會在新界開始。」本書雖是在講歷史,但仍帶出近年來港人十分關注的議題:文物保育與城市發展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全書圖文並茂,既可視為近代以來九龍舊村的故事,也可作為作者張瑞威教授十多年來對九龍歷史研究的一次總結。


 拆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 三聯這套書很不錯, 之前讀過關於海浴的那本, 今次是第二本. 有時很難理解三中商的定位, 明明是中資 (昨天中華書店就見到那本一國兩制白皮書), 但又經常支持些很'反動'很有本土意義的出版...... - 現在居住的村子, 就和衙前圍村有關係, 頓時九龍的村落不只是書本上的概念.- 原來以前尖沙咀就有幾條村, 後來割讓後把人往油麻地趕才發展起油麻地. 想來當年看詹瑞文的話劇有尖沙咀的原居民倒不是戲言了. 今天的旺角(芒角村), 黃大仙九龍城一帶, 到油塘鯉魚門乃至將軍澳, 百多年前都是農村, 農漁生活就是這半島的常態. 回看五六十年代的照片, 獅子山下仍是良田處處, 就算我父親當年遷入黃大仙徒置區, 他亦有兒時跑山裡田間的記憶...... 今天九龍能見到的可能就只剩下衙前圍及牛池灣兩條村, 以及大磡村尚未發展的土地(己成港鐵地盤).- 書中關於宗族、祖嚐的制度介紹, 十分不錯.- 讀到1957年港英要清拆竹園村時, 當時的左派組織及中央政府都出手又出口的幫忙村民抗爭及爭取權益, 反觀今天卻對新界土地乃至內地農村持完全相反的態度, 真讓人唏噓.- 現時香港的市區尚餘幾條村, 除了九龍這邊外, 港島南區的香港圍(新舊圍)、薄扶林村, 赤柱、石澳等, 實在要好好保護及重新活化, 讓我們知道漁農其實和城市是一直共存。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因为在香港,很多熟悉或不熟悉的名称、地名都变得让人觉得亲切。一本了解九龙过去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