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的故事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40766818
作者:(西班牙)希梅内斯
页数:190页

内容概要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Juan Ramón Jiménez,1881—1958),西班牙诗人,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悲哀的咏叹调》、《天空与石头》等。

书籍目录

目录
译 序/ 001
序 诗/ 003
第一部分 金色年代(有关孩童的故事)
1 死去的小女孩/ 003
2 华露希亚与玛丽琳/ 009
3 细微的阳光/ 013
4 生命/ 015
5 杰伦尼塔/ 016
6 冷/ 017
7 讨人厌的孩童/ 018
8 “马利孔!”/ 019
9 孩童的鸟笼/ 020
10 奥琳匹娅/ 022
11 皇家蟋蟀/ 023
12 年轻的乞丐/ 025
13 卖报的/ 027
14 小丑/ 028
15 卖香蕉的年轻女孩/ 030
16 描绘一个男孩/ 031
17 被遗忘的金丝雀/ 032
18 雷菲尔•华滋奎兹/ 033
19 “小紫罗兰”/ 034
20 马诺利罗/ 035
21 森林空地/ 037
22 丽奥婷/ 038
23 “劣诗人”/ 041
24 蓝童马克斯/ 044
25 佛兰西斯•冈察雷•阿南布鲁/ 046
第二部分 慈悲的肩膀(友善的手)
1 醉/ 051
2 马德里的盲人/ 053
3 无情的废墟/ 055
4 姊姊/ 056
5 痛苦天使/ 057
6 可怜的猴子/ 058
7 坎迪多/ 060
8 嘉年会/ 062
9 小麻雀/ 063
10 朋友?/ 064
11 不合时宜的叫卖/ 065
12 / 066
13 两人的星期日/ 067
14 他的另一个我/ 069
15 马拉加的工匠/ 070
16 国王/ 072
17 年轻的菲律宾女孩/ 073
18 老妇人/ 074
19 内在的空地/ 075
20 葡萄牙老人/ 077
21 女家庭教师/ 079
22 奇怪的老人/ 081
23 冷漠的小提琴手/ 083
24 外表的爱/ 085
25 老人安德烈/ 087
26 流浪者/ 089
27 / 091
28 精神病院/ 093
29 热情/ 095
30 一个轮廓的存在/ 096
31 不可或缺的园艺家/ 098
32 圣诞节从吉柔拿来的人/ 100
33 双重人/ 102
34 自然力/ 104
35 游戏的女孩/ 105
第三部分 所谓长故事
1 所谓长故事/ 109
2 严酷的痛苦/ 110
3 一个声音/ 111
4 儿子/ 112
5 黄叶/ 113
6 没有名字/ 114
7 令人惊恐的快乐/ 115
8 混乱的字词/ 116
9 目盲的父亲/ 117
10 恋爱中的女人/ 118
11 海上的孩子/ 119
12 胆怯的姿态/ 120
13 河流/ 121
14 葬礼/ 122
15 萎缩的记忆/ 123
16 蛊惑/ 124
17 无眠/ 125
18 夜/ 126
19 诗人/ 127
20 日常的美/ 128
21 平滑的灰色橡皮擦/ 129
22 患痛风的男人/ 130
23 秘密的脸孔/ 133
24 街/ 134
25 言语/ 135
26 安静的人/ 136
27 巴希利欧/ 137
28 收获葡萄的人/ 138
29 新的一位/ 139
30 时间/ 140
31 正确的人/ 141
32 被骗的女孩/ 142
33 姿态/ 143
34 绿色的秘密/ 144
35 关于字词的所谓长故事/ 145
第四部分 自然的罪行
1 一个理由/ 151
2 记忆的事故/ 154
3 / 157
4 在开与闭之间/ 159
5 生命世界的亮光/ 160
6 它还不是今天/ 162
7 来自那儿/ 163
8 树与脸孔/ 164
9 事件/ 165
10 完全的结束/ 168
11 继女宝妮/ 169
12 世界的颜色/ 171
13 一个女人的表情/ 172
14 春天/ 174
15 主体、木乃伊、客体/ 176
16 干掉的血/ 178
17 这个世界为了成为一个世界,吃掉了自己/ 179
18 医生/ 181
19 最好的记录/ 183
20 枯叶的笔记/ 184
21 在我自然的巢中/ 186
22 不为世界所看到的一只眼睛/ 188
23 我分裂一个“我”/ 190

作者简介

西班牙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希梅内斯经典作品。人生小品故事,深刻的哲理,惊人的意象,诗人的想象力展露无遗。


 生与死的故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虽然胡安•拉蒙•希梅内斯素享大名,要进驻他的文学世界却并不容易。他推崇“纯粹的诗”,认定“诗歌是上帝的同义词”。在旁人眼中,诗歌不外是文学体裁,到希梅内斯这里,却“当作心灵来理解”。也因为这样,希梅内斯的诗歌意象繁复,笔触深隽,情绪的勾连异常用力,唯恐延宕不出足够的空间。《生与死的故事》虽说是生活小品,技法却有浓重的叙事诗印记。但以叙事诗的标准来审视,纪实与虚构又处于明显的失衡状态。每幅篇什都宛如画卷的背后,希梅内斯的哲思与深情都不在现实之中,常常从一重飘渺转向另一重迷醉。譬如第一部分“金色年代”写有关孩童的故事,看似平凡的人事,却有魔幻的余音。希梅内斯是将静物写出动态的高手,描述“头发像瀑布一样往后流泻”,勾勒“卧房是一个狭长的房间,有很多窗子,像黎明的一列火车”,都是绝妙好辞。所有日常可见的名物,在希梅内斯手中混搭、拼贴,魔术般重生,构建起一条条高于生活的关系网络。这其实好理解。之所以落笔不着柴米油盐,不以经验世界入诗,是因为唯有肆恣汪洋的想像不会碰壁,担得起纯粹之名,和上帝能划上等号。希梅内斯的早年,父亲暴病身亡。沉重的身心打击之下,希梅内斯多次因精神创伤住进疗养院。这段经历或者也和诗歌中的迷醉有关。深受现代主义诗歌影响的希梅内斯格调低沉、哀婉,写的是赞歌,却常有挽歌的情怀,这或许也形塑了《生与死的故事》里的基调。实在说,阅读希梅内斯是困难的。因为他试图以一己之力打乱既有世界的逻辑,再重构一个想象的天地。他笔下的西班牙从不曾真实存在,却与实存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差异之间,就蕴藏着诗的可能。1956年的诺奖委员会将文学奖授予希梅内斯时,有一句评价: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不理解希梅内斯为“纯粹的诗”付出的努力,也就不会明白理想何谓。不过,话说回来,诺奖并不是评判文学的唯一标准。希梅内斯的获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方主流价值观在特定年代里对他者的想像。如果伊比利亚半岛的样貌和加泰罗尼亚的风情与英美能够无缝对接,希梅内斯的意义或许会削减不少。纯粹信然,迷醉有时,对希梅内斯的理想之诗,理当心怀钦慕。但也不要忘记他者的身份,是否真正理解希梅内斯,皆系于此。
  •     揣着这本红底黑花的小书多日无门可入得奖是件喜事但怀着无可指摘的纯真写下明亮丰盛的文字就是件危险的事情没有设围栏一根也没有还是没有多少人愿意进入在乎日常的越来越少宁愿苟且着踱向死亡直面恐惧之美的越来越少无数个声音在喊空忙夜海边飞驰的公交车顶霾城人最能接近他的地方爱与死 必须被拖出暖房读不懂他的顽固与包容直到加班归途面对着夜海灯潮狗一样的贪婪吐纳嗅到一对恋人一个幸福地前倾向黑暗另一个忧伤地闭口不言这样多美独占着两种最真切的危险也许只拥有最后一个夜晚但爱与死也只需要一次机会
  •     诗一般的散文,画一般的文辞,谜一般的哲思,这就是诗人胡安·拉蒙·希梅内斯的散文集《生与死的故事》,这位西班牙诗人“由于他那西班牙语的抒情诗为情操的高尚和艺术的纯真树立了典范”,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位追求纯粹、以心灵写诗的诗人,他将诗歌视为上帝的“意识与光辉”,视为某种“在灵魂中沉浸,在灵魂外闪光的神圣之物”,通过诗歌可以达到他所追求的永恒之境。这种对诗歌的执着在他的散文作品中继续,《生与死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本散文集,也是一本熔铸着对生命与永恒思考的诗集。  《生与死的故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金色年代(有关孩童的故事)”和第二部分“慈悲的肩膀(友善的手)”,以人物速写的笔法描绘了许多“弱者”的形象,主要是孩童、女性和老人的形象。这些形象,以一种弱者的身份扮演着人间善良的天使,即便是最卑微者,诗人也用充满敬意的词汇来描绘他们。而相比之下,那些青壮的男性人物,作者常常笔带讽刺,那个吃掉女孩的小白鸽的父亲和哥哥,那个虚荣虚伪的装模作样的医生,那个让老人替他乞钱却没有给他一分钱的歌手,他们是男权世界的强者,但他们常常残忍、虚伪、愚蠢,他们不符合诗人对善对上帝的追求。而作者常常把女性作为“天使”的象征:《细微的阳光》中用“阳光”象征“母亲”,《丽奥婷》中的“丽奥婷”直指“天父”,《姊姊》中那个使犯罪的弟弟变得善良的“姊姊”。所以说,诗人的眼中,孩童、老人和女性,这些阴柔的人物,他们处弱而守善,他们因被边缘化而保留了原始的生命力,保留了灵明之气,他们能够超越现实经验而达到超验境界,从而与上帝发生互动。这些人物是诗人的理想的投射,表达了诗人对于阳性世界的怀疑与否定,抒发了他追求博爱的悲悯之情。  散文集的第三部分“所谓长故事”和第四部分“自然的罪行”表达了对时间、空间、生与死等的形而上的思辨。诗人常常把一些相对或相似的概念并置,呈现为一种奇妙的辩证关系。在《所谓长故事》中诗人表达对长篇大论的讽刺,“哪一天我们会了解,东西并不是从大小之中获得价值……(哪一天)整本书会缩小到像一只蚂蚁的手那样,因为一个观念就可能把这本书加大,把它变成宇宙。”大与小、有与无,生、死、睡觉、梦,这些概念在诗人笔下是互通的,并不二元对立,它们被诗人以巧妙的手法共同植入一个结构体中,呈现一种悖论的荒诞。《诗人》中的“他”决定再也不要把思绪带到沙发边无止境的爱抚,但最终他还是把这一想法带到了沙发那儿反复思考;《安静的人》中的“他”在终于征服了一切因素带来的不安后,又陷入无可征服带来的不安中。时间、记忆、生死与永恒,更是诗人思考的重点:记忆是时间上的想象,“我不想遗忘它,但又没有时间完全记得它”,记忆会“萎缩”,所以“最好的记录”不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而是当下“在我心灵中缭绕着的记录”;如果要给生命“一个理由”,那就是向一个想知道的人叙述我自己的绝对生活,那么我们两个人就是两面“彼此映像的镜子”,在互相的投射中使空间变得无限;《这个世界为了成为一个世界,吃掉了自己》表达的是对生命和死亡平衡循环的思考,方生方死;《主体、木乃伊、客体》表达了诗人对于永恒的思考,死亡意味着永恒,时间停止又绵延开来,“现在我是不朽的,而人类是会死的”。这些是一个诗人对这个世界的形而上的思考,他将对立的概念熔为一炉进行整体关照,以诗性的思维进行生命体认而非逻辑地论证,为我们呈现了这个世界浑然一体却又矛盾横生的独特魅力。而他关于事物辩证、循环的思考,整体的静观,以及他对于阴性世界的欣赏和处弱守善的追求,似乎都在表明他对东方哲学的体认。  无论是对爱的追求,还是对真理的思辨,诗人都是在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赋予奇特的生命之光。陌生化的处理让“金丝雀”成为一种精灵,“河流”成为爱情,“夜”象征了乌有,“橡皮擦”代表遗忘,“木乃伊”隐喻永恒。诗人从现代主义而来,又超脱现代主义的束缚,他将诗歌的元素织进散文,使叙事富于跳跃性和模糊性,使散文的抒情功能更加突出;人物以速写的方式呈现鲜明的个性,形而上的思考又以具象化的意象给读者以生命的体验。因此,诗人对于读者不再居高临下,他仿佛就是那个常常坐在街角的露天咖啡吧,要上一杯咖啡,晒一下午太阳,默默观察行人、沉思而微笑着的老者,这样一部散文集也正适合在这样一个慵懒的午后,静坐冥思,做咖啡伴侣。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猛然发现是三年前标记的“想读”,看来给自己种草还是早晚会用上的。。。还不错的抒情小品(鸡汤)。
  •     从英语转译恐怕失掉了太多味道
  •     漂亮的文字游戏 一口气读完会腻 跳着断断续续地看才会不停地被里面的天才闪耀到
  •     很多年没看如此散文诗般的笔法写就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很短,我觉得它更像一幅幅人物肖像画。配上充满哲理和奇异想象力的文字,我只能说唯有诗人才能写出如此令人惊叹的作品。
  •     相信原作应该是很棒的,只是翻译水平不敢恭维。
  •     画面感十足 文字简介轻巧
  •     看到大家的评价都这样高雅,我很惭愧的说,实在看不懂
  •     诗人的品性
  •     三星半,翻译与文化差异有一定影响。但诗化的语言,奇妙的想象,瑰丽的比喻,生活中最常见平凡细碎片段,在诗人的眼里笔下俱蒙上一层诗意光芒,无一不透视出美与哲理。第三部分“所谓长故事”皆是寥寥数语,却余韵无穷。全书通篇如果以诗歌的形式呈现,想来更能精确的表辞达意。
  •     翻译一般
  •     还是读诗罢。
  •     正如推介所言,真的是纯美极简的文学典范。最深刻的印象当属诗人惊人的的想象力和极美的比喻。用短短几句话勾勒出一个个纯美的意境,这是纯精神的享受。虽然有一些意境现在还看不懂。。
  •     诗人的灵魂!生命就是死亡,因为死亡就是生命!
  •     译者语文没学好系列。读到20多页扔了书(╯‵□′)╯︵┻━┻
  •     逼自己读不喜欢的风格真遭罪!读不下去了,再见!
  •     勇敢,穷苦的诗人,单独面对不可能的亮光,用渴望的指头将它打开
  •     真的没有人来吐槽一下这小学作文style的翻译文笔吗。。。
  •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在弗洛伊德看来,生与死,是人类的两大基本本能。生与死,是生命史诗冲突激荡的两个主题,是命运交响曲贯穿交织的两个主旋律。世上所有的真理,历史全部的哲学,都隐藏于生与死的更替中;生命所有的情感,你我全部的悲欢,讲述的也都是生与死的故事。在《生与死的故事》一书中,希梅内斯除了延续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艺术追求与思想境界之外,更以一种新的形式探索这个世界的美好与丑陋,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与认知。
  •     2014第一本书,抽象、玄秘、形而上的诗化散文;但得撇下那些伤感故事的外衣~
  •     很美 就是 典型的西班牙文学 以及 真的不能拿科学主义眼光看诗和诗人写的东西的 有些东西不能瞎解读。。。
  •     读着别扭。(4儿子)
  •     厉害
  •     难读
  •     每一个字都值得推敲和品味
  •     我也不想刻薄,只是翻译实在大失所望
  •     对于这种严重诗化的语言风格往往评价会分为两极,喜欢的人谓之优美,不喜欢的人谓之酸腐。毋庸置疑,对于有诗歌阅读经验的人来说,这些人生小品无疑是件称心的读物,那些关于生死与人世的深情沉吟透露出哀婉的韵律,充满对人生精细的描摹,如诗如画。或者,这就是作者所认定的“上帝的同义词”吧。
  •     虽然我会要去再反省下自己。但是。。感觉落差实在太大了。
  •     在美的同时,有残酷的人生真相。
  •     哭死的节奏
  •     细腻、流动、带着诗的新奇。
  •     对于弱势群体,希梅内斯总是呈现得干干净净,也谦逊恭敬。“这些劳动者虽然很穷,却有一扇窗子对着水、田地和亮光。”这又何其不是一种富有。正如他对生死意义的再次探索,“哪一天我们会了解,东西并不是从大小之中获得价值”。
  •     我知道西方有些诗歌会比较抽象,比如《恶之花》。但这本诗集实在让我很难往下读,实在佩服希门内斯神一样的想象力(或者是翻译的问题)。
  •     “你整个一生有一个秘密的愿望,就是去发现一个人,把她生命的绝对真理告诉你;你能够了解她的生活,就像了解你自己的生活。”
  •     极妙的思维。
  •     不通的翻译使得所有的语句都像一个读书读坏了的小学生的喃喃自语
  •     意象很美,置身梦境一般。
  •     深情的人啊
  •     大概看懂的只有一小半,寻章摘句倒是够了,不过还是不敢妄评。另外翻译实在不甚合格。
  •     "你说,你整个一生有一个秘密的愿望,就是去发现一个人,把她生命的绝对真理告诉你;你能够了解她的生活。就像你了解你自己的生活"–––《一个理由》
  •     还是不给分了 当年在京东买的加几块钱赠的书..............好几次读读停停 或许对别人来说这是好书 对我来说真的读不下去 感觉比流水账还差
  •     不是很好懂。都是片段。有点闪光。不是我的菜。
  •     值得一读,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诗和散文都很美,但是也需要静下来的时间才能慢慢理会。
  •     很抽象的东西 想象一下有很多细小很美好
  •     Kuan Qamon Ximénez
  •     用对环境和光影色彩的极致控制淡淡地讲述那些生命的故事。
  •     语言应该还不错,3.16和3.32有点意思
  •     居然看到这么多好评,好吧,一定我太浮躁了,不适合读这么巴洛克的作品。
  •     台译本
  •     散文诗 小故事 除了最后几篇难懂之外,前面的无障碍 很好的书 意象很完美 想象力很丰富
  •     我希望在芒果季节结束之前,你能尝尝这几颗芒果,它们是在清晨的新鲜空气中采撷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