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传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3-2-1
ISBN:9787100095860
作者:陈毓贤
页数:36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他们一起吃完午餐,都还没有讲到钱,等到咖啡也喝了,点心送上来的时候,戴维斯才说:“我现在只有五分钟,请你陈述实情。”司徒雷登紧张得满头大汗,赶快解释燕京为什么需要钱;话还没说一半,戴维斯截断了他说:“就告诉我你需要多少吧!”司徒雷登迟疑地提议一百万。戴维斯便说:“好吧。”司徒雷登听了十分后悔没有多要些。 同一时期,哈佛商学院院长多纳姆(Wallace Donham)跟约翰逊很熟悉,也正设法让哈佛分到这份巨款;一九二四年,戴维斯吩咐多纳姆跟司徒雷登合作,两人草拟一合乎霍尔遗嘱规定,而又使哈佛燕京都受益的方案。哈佛福格博物馆(FoggMuseum)有个教日本与中国艺术的馆员,便主张建立一个哈佛东方学社,在北京设立实地侦察所。这位叫华纳的馆员在日本念过艺术,也曾到过中国旅行几趟。但他对中国的爱好只限于中国的艺术,他很蔑视中国人。计划中的哈佛东方学社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考探古代艺术。 一九二五年一个深夜里,洪夫人及两个女儿都已上床睡觉,洪业接到一个电话,是他学生王近仁打来的,说:“我有要紧事得马上见你。” 为了不吵醒门房,洪业到四合院大门去等他,把他带入客厅,一进门,王近仁便在洪业跟前跪下,说:“洪科长,我是卖国贼,你得救救我。” 洪业对着他发愣,迟迟才说:“王近仁,站起来,你不会是卖国贼,卖国贼是达官贵人才能做的,你是学生没资格卖国,你一定把自己估错了。” 王近仁流着眼泪跟洪业说,他前一年向燕京请假,替一个来自哈佛叫华纳的人当翻译员,又替他安排到西北探险。到了敦煌,他们在窑洞附近一个庙里住下,华纳说他要研究洞里的佛教古物。一天晚上王半夜起来,发现华纳不在,去找他,原来他在一个窑洞里,用布把一片壁画盖上,不知道在干什么,华纳看见王进来,吃了一惊,便要王替他守密,说这些壁画是很有历史与艺术价值的,但中国人对此类文物没兴趣,美国的诸大学却很想研究它,所以他正用甘油渗透了的棉纱布试验,看能不能把一些壁画搬回美国去。他说试验成功的话,就再回中国来,到时候又有差事给王近仁做。王近仁那时便猜疑这件事是不合法的,现在华纳果然又来了,还携了一大堆美国人来。他们带了一罐一罐的甘油,无数巨卷棉纱布,王近仁深信他们要把敦煌壁画都偷走。 洪业听了不寒而栗,华纳的计划成功的话,中国最重要的历史遗址之一就全会被掠劫了。

前言

我算是个美国汉学界的“票友”。这里汉学自然不是指汉代的学问,也不是清代亦称“朴学”的儒家学术,而是欧美学者以及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统称。    二○一○年十月在一个会议上与科罗拉多大学的Antje Richter教授相晤,互报姓名后,她说看过我的书,我说哪一本呢?她说书名记不清了,却记得我在序言里说:“写汉学家的传记,有个做汉学家的丈夫实在太方便了。”“哦,你看过A Latterday Confucian!”旁边一位香港来的学者笑说他也读过,“原来是你写的!”    这位教授一语道破我的“票友”身份,但我很高兴《洪业传》英文原版出书二十多年后仍有不少人记得,哈佛大学出版社仍陆续销售,然而台北联经一九九二年的中文繁体字版和北京大学一九九五年的简体字版却都买不到了。《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的中译者饶佳荣先生是位有心人,他在《上海书评》看到我的《赵元任、胡适与韦莲司:半世纪的友谊》一文,写评语惋惜《洪业传》绝了版,并通过朗诺的学生张佳音和我联络,自告奋勇筹办再版,请我重新写一篇序。    我且谈谈我如何成为个汉学界“票友”,又怎样经过一连串的巧遇,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获得机会客串登台,连带略谈四十多年来这个圈子里的见闻。    必须从我复杂的文化背景说起:我曾祖是在广东中山县城开锡器行的,他早逝后亲戚经营不当,生意一落千丈;老掌柜为不愿增加我家的负担上吊了,我年轻的祖父北上到天津投靠姐夫,在京奉铁路当了点票员,不料被诬告偷窃而逃命到马尼拉。懂些英语的他,到一家美国人俱乐部当酒保,我外公则在另一俱乐部做酒保,这些替“西人”打工的广东汉集资赁了栋花园洋房做会馆,叫“南聚安馆”,让单身会员有地方住,还提供大家玩牌聚餐一起揣摩西洋习俗的场所——这是他们自己的俱乐部。珠江流域得风气之先,和洋人打交道不亢不卑,我从他们那里承袭了这个态度,即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可以理解的,须异中求同。    菲律宾经西班牙统治三百多年后,有半个世纪是美国殖民地,“二战”时被日本占据三年,在我出生的那一年(一九四六年)独立。我小时家里长期订购两份中文报纸,一份当地的英文报纸,还有美国的《读者文摘》和《生活杂志》。上的小学是福州人办的,中学是厦门鼓浪屿的基督徒办的,都是双重学制:半天以闽南语解释中文课本,半天以菲律宾话或英语解释英文课本,还要修菲律宾语和西班牙文。同样的代数用中文上完再用英文上,但中英文的历史课本就几乎完全不衔接了。灵惠中学教师大多是厦门大学出身的,来自南京的陈锡荣老师是唯一的“外省人”,西南联大毕业,当过记者,教了我高中三年的国文,奠定了我的中文基础;有多位美国传教士,一位曾击落数架日本战机的退役空军教物理,另一位把世界史讲得非常精彩,令我对历史特别感兴趣;有这些好老师,也算我“师运”好。    现在回想,我们晨光小学进楼门上那块黑漆大木匾,上面刻着蒋中正题的四个烫金大字“礼义廉耻”,宣扬的是中国旧道德;中文课本提倡的是经“五四运动”过滤的理性思想和民族意识,英文课本标榜的是个人主义。我生活在几个平行但自成体系的世界里,以小孩的天真,坚信书本的话完全可靠,每句话后面都有个现实,而现实世界里每件事物,包括我所有的思绪和感情,都有正确的中英文名词和形容词。后来发现居然有“汉学”这么一个东西,企图把这些世界打通,也怪不得我着迷。    ……

内容概要

陈毓贤,祖籍广东中山,生长于菲律宾马尼拉。曾就读台湾师范大学,获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硕士,波士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从事金融业多年。退休后写作聊以自娱,在美国及中国两岸三地报刊发表,主要写二十世纪人物。除《洪业传》外,与白睿文合作英译王安忆的《长恨歌》(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8),与周质平合作用英文介绍胡适和韦莲司半世纪的友谊和恋情(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

书籍目录

《洪业传》再版自序
1 幼年在福州
2 洪家的故事
3 童年在山东
4 青春好时光
5 蜕变
6 俄亥俄卫斯良大学
7 友谊与爱情
8 转折点
9 巡回演说
10 归国学人
11 燕大教务长
12 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
13 一九二零年代的哈佛
14 新交与旧好
15 全身投入学术
16 出入敌区
17 被押入狱
18 抗日胜利
19 漫长的旅途
20 侨居剑桥
21 幸存者
附1 剑桥岁暮八首
附2 洪家三代女人的悲剧
附3 余英时:顾颉刚、洪业与现代中国史学
人名索引列表
外国人名中英文对译表

编辑推荐

《人物:洪业传》作者陈毓贤女士,自幼侨居菲律宾,后经台湾而赴美留学,在美国高校与洪业及其他多位华人学者及汉学家多有交往互动。此传记为作者与晚年洪业交谈逾三百小时,录音整理,又汇集多种信史资料,以自然而生动文字写就。是洪业先生这位被历史沉埋的重要学人唯一的翔实传记。

作者简介

洪业(1893—1980),号煨莲,系英文学名(Wiliiam)的同音异译。1922年自美国学成归国,参与创建燕京大学,并历任燕大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文理科科长、图书馆馆长等职。1946年后赴美,担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洪业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历史学者,与钱穆、顾颉刚、陈寅恪等人同为大家。治学严谨,特重治学方法与工具书的编纂。自创“中国字庋撷法”,曾主持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工作二十余年,编纂出版经史子集各种引得六十四种、八十一册。著有《我怎样写杜甫》《洪业论学集》等中文著述四十多种,《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等英文著述二十一种。
洪业的一生,正反映着中国近百年来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各种抉择与问题,他一生的经历与故事、治学与交游都与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有着极丰富而深远的关联。
本书作者陈毓贤女士,自幼侨居菲律宾,后经台湾而赴美留学,在美国高校与洪业及其他多位华人学者及汉学家多有交往互动。此传记为作者与晚年洪业交谈逾三百小时,录音整理,又汇集多种信史资料,以自然而生动文字写就。是洪业先生这位被历史沉埋的重要学人唯一的翔实传记。
英文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率先出版,繁体版由台北联经出版社出版。这次是本书简体中文版首次完整呈现,除复原诸多删节段落,更有完整修订补充,另附作者关于洪业家族悲剧的文章及余英时学术致敬长文以飨读者。


 洪业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大师之称谓在这个时代能成为笑话,可真是一场悲剧。但如果我们放眼历史当中去搜寻,大师却是大多数时代所具有的特质,就好像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建筑一样,大师也是时代的标志。如果将此放在民国,大师是众多的,虽然他们有的广为人知,有的却有可能因历史原因被遮蔽,比如顾随,比如洪业。最近,我在读陈毓贤的《洪业传》时,一时会有一些错觉,好像是很熟悉的历史背景,却因人物登场的时机不同,有了巨大的反差。当然,在时代转型时期,是不可以以成败论英雄的。   关于洪业的历史细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几乎是当“反面教材”出场的。这多半跟他出身教会大学有关。洪业1922年自美国学成归国,参与创建燕京大学,并历任燕大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文理科科长、图书馆馆长等职。1946年后赴美,担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后来就留在了美国,他的许多成就却因是英文撰述,并没有像顾颉刚、郭沫若那样为人所知。  但这很显然无损洪业在学术界的名声。他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历史学者,与钱穆、顾颉刚、陈寅恪等人同为大家。治学严谨,特重治学方法与工具书的编纂。自创“中国字庋撷法”,曾主持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索引)编纂处工作二十余年,编纂出版经史子集各种引得六十四种、八十一册。这在“整理国故”中,所发挥的作用今天看来,亦不可小看。  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是各有风采,而教会大学多达十四所,除了燕京大学之外,还有齐鲁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等等,这些大学最初的设想是培养传教士或相应的人员,随着时代的变化,他们转向于国民教育,与国立大学竞争,同样大放光彩。而洪业所参与创建的燕京大学最为出色。他在燕京大学任职时,“不是个广得学生爱戴的教务长,很多人对他不满”。做教授时倒也轻松自在,因他有演讲天才。这跟其他教授相比,自有其特色。胡适曾在为司徒雷登的自传所作的序里说:“我趁此向燕京的中国学人致敬,特别是要向洪业博士致敬;他建立燕京的中文图书馆,出版《燕京学报》,而且创办一项有用的哈佛燕京引得丛书,功劳特别大。”  有意思的是,洪业和顾颉刚在史料整理工作上代表的是“五四”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主流。学者余英时曾比较洪业与顾颉刚:“顾先生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太大,许多研究计划都无法如期实现”,“洪先生在同一段时期却仍能不断地在学问上精进不懈。”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大致是因为在面临时代巨变,所选择的路径不同。  事实上,洪业的一生,正反映着中国近百年来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各种抉择与问题,当时知识分子们所选择的路径只有两种,不管是去留,都有所不舍,但在时代激变面前,都需做出选择,洪业、钱穆和顾颉刚、陈寅恪刚好是选择的不同,其最后的学术研究也就有了不同的面貌,命运也有了差异。  在谈到洪业被历史所遮蔽的时候,作者陈毓贤说,洪业集中精力做基础工作,编了六十四种引得,同时他写文章不求闻达,最重要的著作是《礼记引得》与《春秋经传引得》的两篇序文,解决了很多历代以来争议纷纭的疑问,在本行之外却少为人知。一度他参与筹办的哈佛燕京学社也被“误读”。当然,这些是不争的事实,但倘若洪业参与了政治,其命运也许就更为人少知了吧。  纵观洪业的一生的经历与故事、治学与交游,其所透露出的信息都与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有着极丰富而深远的关联。在美的汉学界也分为两派,一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哈佛燕京学社,一派是以费正清为首,探讨清代以来的中国制度,两者来往不多,但对后来的学人而言,有机会接触到历史的全貌,是一种幸运。  《洪业传》还原了洪业的一生史实,在写作上多有创新,读来轻松有味,能让人阅读洪业的沧桑人生。今天,我们再来看洪业,也许是该以另外的眼光来看他了。
  •     在近現代中國史學大家的名單上,洪業恐怕是經常會被人排在後面甚至是遺忘的——儘管從學識上來說他應屬於第一流人物。其原因,恐怕在於生平著述與同時代的大家相比少之又少,而其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編撰各種引得之中的緣故。他所做的基礎工作廣爲學人所利用,嘉惠學林,非只一點點而已。洪業非是沒有創論立說之才識,只不過是在“犧牲”個人而成就大家。他的那些整理工作,也不是隨便誰肯下苦功就能做得出的,需要如炬慧眼,高屋建瓴,需要對傳統典籍的熟悉與深刻理解。讓今天所謂的一些“大師”、“名家”去做,恐怕是沒有幾個人能做得出來的。當然,洪業選擇從事的工作受到他所處時代的影響。那時,“近代”學術體系在中國不過剛剛開始建立,需要基礎性工作以爲將來更精深的研究打下根基。在今天,這樣的工作就未必有那時的緊迫性與必要性了。一時代自有一時代之學術,此毋庸贅言。然卻不可以今日之眼光輕易評判前人之“不足”,那往往會顯示出自己的淺薄。洪業幼時信仰孔孟之道,後來皈依基督教,但東西文化、宗教等方面並未在他心中形成不可調和的矛盾與衝突,毋寧說這些異質文化水乳交融地滲透進他的生命之中。早在晚明,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所謂“三柱石”以及瞿式耜等傳統士大夫就集天主教信仰與儒家之道融合於一身;近代如馬相伯、吳宓,也都沒有自限畛域、自我封閉,而把宗教信仰與安身之本、西方學術與文化傳統在自我內部進行調適而不曾齟齬不合。在生命的層面上來說,無論是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儒教,不管是“宗教”還是“教法”,各有其異,卻也不害其有共通的一面。東西方文化在個人身上可以並行而不悖,若得其內在精義,在國家、社會層面又何嘗不可共存而創一新局面?讀近現代名人的回憶錄、日記或傳記等等,除了個人的生命歷程之外,也常常會在有意無意之間發現一些歷史的細節。宏大敘事自然有其無可替代的價值與意義,勾勒出歷史演進的過程,但卻常常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使得歷史豐富、生動起來。而歷史,也正是由無數細節所支撐的。在此書之中,也有許多在我看來非常有趣的細節,是我過去所不知道的。如洪業祖父爲太平軍所俘,知其爲三瑞堂洪而跪拜稱王爺,因洪秀全把抓到的每個三瑞堂姓洪的都封王,抓人者也可升官。又如其父任曲阜縣令,衍聖公孔令貽常遞條子指揮審案,又如山東本地學校中成績好者多外省來任官之官員子弟,引起本地人不滿,乃致令設收費之客籍學校以容之。……這些內容,通過洪業的回憶,通過他個人的視角,便顯示出他眼中的那個時代,也使得我們可以更鮮活地領略過去。2013年7月7日夜至8凌晨
  •      一九八○年底中国史学界不幸失去了两位重要的人物:顾颉刚先生和洪业(煨莲)先生。两位先生都是一八九三年出生的。逝世的时间也仅仅相差两天:洪先生卒于十二月二十三日,顾先生卒于二十五日。顾先生是苏州人,系出著名的吴中世家,早年所受的是中国传统的历史教育;洪先生原籍福建侯官,早年就受到西方基督教的影响,且是在美国完成正式教育的。但是尽管他们的家世和文化背景都不相同,在史学上两位先生很早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了。洪先生是一九二三年从美国回到燕京大学任教的,这正是顾先生以“古史辨”轰动中国学术界的一年。洪先生在美虽治西洋史和神学,但回国之后治学的兴趣很快地就转到中国史方面来了,这是和当时胡适之、顾颉刚诸先生所倡导的“整理国故”的运动分不开的,而顾先生对他的影响尤大。洪先生生前曾屡次和我提到这一点,决不会错的。一九二九年顾先生到燕京大学历史系来担任古代史的教学,他和洪先生在学术上的合作便更为密切了。最值得纪念的是他们共同发现崔述夫妇的遗著和访问崔氏故里的一段经过。而《崔东壁先生故里访问记》一文也是由洪、顾两先生共同署名发表的。  洪、顾两位先生恰好代表了“五四”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主流,即史料的整理工作。在这一方面,他们的业绩都是非常辉煌的。以世俗的名声而言,顾先生自然远大于洪先生;“古史辨”三个字早已成为中国知识文化界的口头禅了。但以实际成就而论,则洪先生决不逊于顾先生。洪先生三十岁以后才专治中国史,起步比顾先生为晚,然而顾先生由于早年遽获大名之累,反而没有时间去做沉潜的工夫。所以得失之际,正未易言。最后三十多年间,他们两人的学术生命尤其相差的甚远;顾先生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太大,许多研究计划都无法如期实现。例如《尚书》译注的工作,在“古史辨”时代即已开始,六十年代在《历史研究》上续有新作,但全书似乎未及完篇。(最近两年发表的,有关“甘誓”、“盘庚”诸篇主要都是由他的助手代为完成的。)所以就最后三十余年而言,他有成绩不但赶不上“古史辨”时代,而且也不能与抗日战争期间相比;因为即使在抗战的那个困难条件下,顾先生尚能有《浪口村随笔》之作。(后来正式出版的《史林杂识》即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实在不能不令人为之扼腕。对照之下,洪先生在同一段时期却仍能不断地在学问上精进不懈。洪先生是在一九四六年春间应聘到美国哈佛大学来讲学的。据他有一次谈话中透露,他当初只打算在美国住一两年,藉以补足战争期间接触不到国外汉学研究的缺陷,但是后来中国的政治局势变化得太快,他终于年复一年地在美国住了下来。  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八○年,洪先生发表了许多份量极重的学术论著。凡是读过洪先生论著的人都不能不惊服于他那种一丝不苟、言必有据的朴实学风。他的每一个论断都和杜甫的诗句一样,做到了所谓“无一字无来历”的境地。但是洪先生晚年最精心的著作则是刘知几《史通》的英文译注。他对《史通》的兴趣发生得相当早,认为这部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对史学体例进行了系统讨论之作。因此他发愤要把它译出来,让西方人知道中国史学造诣之深和发展之早。由于他的态度认真,不肯放过《史通》原文中每一句话的来历,译注工作所费的时期几乎到了不可想像的程度。记得十五、六年前洪先生曾告诉我,他已戒掉了烟斗,要等《史通》译注完成后才开戒。但他究竟最后有没有照预定的计划结束这一伟大的工程,我现在还不十分清楚。希望整理洪先生遗著的人要特别珍视这一方面的文稿。洪先生为了要整理出一个最接近本来面目的《史通》本子,曾进行了精密的校勘工作。我曾不止一次向洪先生提议,请他整理出一个最理想的校本,分别刊行,以取得与译注相得益彰之效。他表示十分同意我的看法。希望我们能在洪先生的遗稿里发现这样一部完美的校本。  洪先生平素与人论学,无论是同辈或晚辈,绝对“实事求是”,不稍假借。他博闻强记,最善于批评,真像清初人说阎若璩那样,“书不经阎先生过眼,谬误百出”。但是另一方面,洪先生却又深受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的熏陶,对古人不肯稍涉轻薄。一九五四年胡适之先生曾经多次与洪先生为了全谢山问题发生争论,书札往复不休。主要关键便在于洪先生认为胡先生说全谢山吞没赵一清(东潜)水经注校本,是一种不应有的厚诬古人。一九七四年我在香港,听说洪先生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看报,读到那些毫无理性的“批孔”言论,气愤之至,出来时竟在图书馆大门前跌了一交,把头都摔破了,几乎因此送命。可见洪先生虽从小受西方教育,又信仰基督教,但内心深处始终是一位彻底为中国文化所融化了的读书人。顾先生《古代史论文集》,和洪先生的《论学集》不久都将问世。这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史学今后将何去何从,现在自未易言。但是无论史学怎样发展,它永远也离不开文献学的客观基础。因此我们可以断言,顾、洪两先生的著作决无所谓“过时”的问题,它们将继续为新一代的史学家提供学习的范例。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对于90后一代而言,历史课本相当含糊和虚假,很多概念错位甚至错误,通过这本传记,可以把近代史穿起来,也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那个时代。对原有的观念有一定冲击,吾爱真理,吾爱真相。这本书,很好!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基督徒,燕京学人。
  •     不知道是否大陸版有閹割,不過對某一歷史時期的評論過於直白倒確實令我驚訝,如若有更多燕園往事似乎對外會更有吸引力~文中雖未正面提出當年政府對洪葉先生的態度,但從附錄余英時的文章便可見一斑~回過頭來想想,那個年代的我們離真正的歷史是有多麼的遙遠呢?
  •     一气读完,酣畅淋漓。p160 “傅晨光”应作“博晨光”(Lucius Chapin Porter)。
  •     很少读人物传记,非常流畅有趣,收尾的时候有点遗憾
  •     让白先勇先生一人题字,做推荐语,此书虽然算不上很严谨的学术,但依据洪业晚年回忆写成,重要性无需赘言。洪业的作为燕京大学的创始学人,一生经历从慈禧到卡特,胡适、赵紫宸、刘廷芳、张东荪、苏慧廉、邓之成等一众学人过从其间,大概任一民国学人的传记应都能窥探到近代史的微小瞬间,不禁唏嘘时光匆匆。洪业是个儒者,但书中对洪业的基督信仰生活却有不少描述,亦成为洪业在狱中、晚年时刻的支撑,作为大陆出版物来说这是难得的,喜欢琢磨的基督徒可以一阅。去年游历福州,对大量近代名人故居甚是惊奇,洪业亦是福州人,再次发现近代史意义上的福州。推荐一读。
  •     为毛评分那么高。
  •     去年就听说此书不错,一直没有找来阅读。上周趁购书之际,就加上了关注已久的这本书。仅从作者写的再版自序就找到了兴趣,于是利用空闲时间逐渐翻完了这本传记。传主洪业先生经历独特,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与时代密不可分。作者借助于访谈和其他材料,共同反映出二十世纪变化之中传主的生活和工作,为一代学者树立了丰碑!阅读此书,收获巨大,从中可以找到那一时期知识分子的平凡和伟大之处。
  •     陈毓贤女士的文笔好极了。
  •     后半部写着写着就有点飘了,演绎太多。
  •     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海外汉学、民国教育……司徒雷登、胡适、傅斯年、顾颉刚、陈寅恪、斯坦因、伯希和、苏慧廉……齐思和、瞿同祖、侯仁之、谭其骧、王钟翰……这么多关键词都在这位洪业先生的传记里有所勾联。而这位燕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教授的一生有格外生动,他自己订立人生原则“有为有守有趣”,这本书也可谓是有故事有思想有感叹。而附录里的《洪家三代女人的悲剧》尤其令人心生感叹。于那一代学者的公共面向之外又传递了一种更加个体化的悲哀。五星推荐!
  •     材料不是很全面,采访者的访谈不够仔细。当然,也或许与美国注意保护隐私有关。
  •     一代宗师
  •     洪业大名鼎鼎,人生经历很传奇,在民国学术史和教育史上是相当重要的存在,这本书可能还是有点失之简略。
  •     洪业是学术史上被忽略的大师,值得一读。收获颇多
  •     因获洪先生藏书一本而读。洪公一生传奇,故而此书所蕴学术八卦亦多。印象深者,一则洪与刘廷芳之关系,二则司徒雷登因成绩事为傅泾波说项,三则张东荪之为人。然结合当下燕京学堂风波,洪先生之择才标准亦值玩味。所谓「世界眼光,中国立场」,乍看或与今日一干学界吹鼓手所言相同,所相异者,唯对学之「诚」也!
  •     煨蓮先生的口述自傳罷了。奇異的是從洪業與洪范的講述里都能感到血脈作祟——生命軌跡全然不同,敘述里卻有相似的節奏。
  •     写得简洁明了,但是又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气节
  •     洪业与西方人相处似乎极融洽,是否与基督教背景有关?原来马戛尔尼带给乾隆的函件本是拉丁文写的,由那不勒斯一天主教学校译为中文,而此校意在训练意葡到中国的传教士,而不愿助长新教势力,故翻译外另抄一份加上附言先呈清廷,言英国人居心不良不可信赖。古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然否?
  •     好运道
  •     一部传记是否优秀,也不妨以“信、达、雅”来衡量。信者,真实,尽可能采用第一手资料和经过验证的史料,为文不虚饰、不浮夸。达者,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传主生平经历和精神风貌。雅者,文字优美流畅,气韵生动。这三点,《洪业传》可说做到了。民国灿若星辰的知识分子群体中,洪业实为光芒璀璨的一位。可惜岁月风尘累积,竟至湮没。他参与创办的哈佛燕京学社今日仍然活跃,却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了。好在有这本传记。谢谢陈毓贤女士。
  •     传奇的人物,作者对传主刻画得入木三分
  •     洪业祖父烧字,警示洪业父亲 P???凭着一股热情去干某事时,公众利益和个人野心两者之间的界限往往是很模糊的。。。。。。 洪业让某图书馆员收集“垃圾”(报纸黄书巴拉巴拉),并带着一干学生垃圾堆里找“宝贝”
  •     不妨一看,不看损失也不大。
  •     五星学人八卦史,洪业26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划定自己一生的范围。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你会看见他是个积极的行动派实干家,但这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不避讳他在自己家庭中的阴暗懦弱面。燕京大学,哈佛燕京社,救国教会等历史,包括作者本身在美国汉学圈子里的所见所感。
  •     驚心動魄的事,如今也就輕描淡寫的說來。看完情緒有點小波動,或許是我老了吧。人的一生,對於個體和圈子來說或許是意義重大,但放大了說無非滄海一粟,大節不虧,自己開心就好啦。
  •     读易洞
  •     前天晚上从图书馆借的,昨晚用了整整一个晚上读完,内容挺丰富,附录“三个女人的悲剧”让人叹息!南台和后蒲在福州何处,改天有空去找找。
  •     厉害。
  •     本想买,还是借出来了,省了几块钱。因为主要依据洪先生口述,所以难免有点单薄,作者非学界中人,行文比较活泼流畅,读起来很畅快。希望哈佛燕京图书馆什么时候能把洪先生的录音制作成音频文档放到网上……
  •     洪业传 商务2013。2014年5月4日至5月5日简单翻一遍,写个人经历较多,写研究成果也不少。比较多的还有交往的人、从事的事情,对于史学研究的方法说的较少,另外提携后进也不少。可以看看。
  •     介绍生平多,介绍学术思想少。
  •     现在觉得女作者写的书更容易看牢。或许很多人知道胡适,直到顾颉刚,直到燕京大学,但我想像我这样弱弱的人,不知道洪业的也不在少数吧?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在,我想“煨莲”永远都会有,这类人是我最膜拜的。
  •     虽有瑕疵,但已是半学术作品的佳作。有时想,一个旁观的研究者,考证再三,也比不上历史亲历者写作来得真诚与畅快。
  •     “三不三有”,1890s一代的儒者的进退。
  •     儒家,基督教,中西,史学,燕京。还是要重新审视历史才是。
  •     作为那个时代经历丰富的高知代表,洪业的经历传奇,本书写的极其客观的口吻,仔细读可以看出许多吊诡的人生,本书与学术关系不大。
  •     又见燕京大学,整个二十世纪的华人学术圈,和美国的纠葛真是难分难解。
  •     非常值得读,买本论学集就齐全了。
  •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以及,最后作者提到洪业说过欲知五四起码要看两本书:周策纵的,曹汝霖的。
  •     先人修为,附录不忍读
  •     看到放不下的通勤书 。绅士当如洪业!最后在读到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眼眶温热。如果有生之年可以去哈佛的图书馆,希望能够借录音再细听
  •     K825.81/120 ,三区
  •     洪业真是被神祝福,虽生逢乱世却大致平安。此书似更接近口述自传,多处细节描述缺乏旁证,有溢美之嫌。
  •     但凡以传主口述为依据的传记常常不甚好看,除非著者能够对传主有所驾驭。唐克刚之于胡适传即是一例,这部《洪业传》大体也可作为一例。但二者还是有不同。陈毓贤无法做到唐德刚那样的程度,但其文笔简洁优美,材料裁剪得当,或许无法当“信史”,但可以让读者了解传主曲曲折折的一生脉络轨迹,对民国学人所处环境有身入其境的感受,读起来还感到一种很好的文字享受。这是很难得的。此书自学校图书馆借阅,读毕打算购一册置家中。
  •     逝去的风景.
  •     近日读了《燕京大学》和本书,方知有这么一位大学问家的存在。历史不容抹杀,我们要清楚的知道。
  •     本想五星好评的,可惜附录关于洪家女性的内容显示出了作者过于依赖推断行文,使传记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不过洪业老爷子确实好牛!
  •     读了之后感觉洪业主要成就并不是个学者,或者是传记的侧重点的问题
  •     高山仰止。读及洪业召集众人,为华特选主教之事打抱不平一段,几欲下泪。洪业之胸襟见识,当真远迈时流。
  •     燠热的南方,崩塌的信仰,漫长的时光,只看了为数不多的几本年度“畅销书”,其中便有人物传记《洪业传》与《寻找苏慧廉》。《洪业传》与我的精神血缘更近一点。诸多脉络与细节经由作者平实又饶有风致的史笔铺展开来,饶是让人唏嘘不已。当“最后的**”,已成用滥的恭维,我依然想说,煨莲先生,真是中华文化最后的风骨。
  •     洪先生将受过的现代科学训练应用于传统的中华文化的研究,那个时代的学者们,将传统的中国社会传承下来!!!
  •     实习读毕。真是一个时代最杰出的人,培养人才和学术探索都很在行,既有传统的语文基础又能具有全球的视野。赞!
  •     基于口述史,作者的文笔轻快,叙事生动。对于洪业学术上的贡献,还可更加深入一步。洪业在燕京时的洋派作风让人印象深刻。这个商务的新版,全书21章,每章标题独占一页,而且背后是空白页,实际等于膨胀出40多页。书后的人名索引非常有用。附录2价值尤高。在去郑州和回京的火车上读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