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传

出版日期:2016-4
ISBN:9787308155676
作者:[法]路易·戴格拉夫 著
页数:480页

内容概要

路易・戴格拉夫(Louis Desgraves,1921—1999),法国学者,长期在波尔多市图书馆工作,任馆长,以研究孟德斯鸠而闻名。他写作的《孟德斯鸠传》公认为最有学术价值的传记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家庭与童年............. 1
第二章 孟德斯鸠:法官和院士(1714—1721)............ 44
第三章 从《波斯人信札》到出国旅行(1721—1728)............. 95
第四章 游历欧洲(1728—1731)............. 171
第五章 从《罗马盛衰原因论》到《论法的精神》
(1731—1748)............. 243
第六章 《论法的精神》............. 304
第七章 《论法的精神》之“争”............. 347
第八章 最后的岁月(1748—1755)............. 383
注释............. 422
孟德斯鸠生平和著作年表............. 438
参考书目............. 446
再版后记.............. 465

作者简介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西方现代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法制思想、三权分立思想、君主立宪思想等对后来的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等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人类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哲人。戴格拉夫是研究孟德斯鸠的专家,这本传记是他研究孟德斯鸠生平和思想的力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孟德斯鸠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刊于《经济观察报》2016年8月1日,发表时标题有改动)文/俞耕耘孟德斯鸠的卓越功绩无疑引人深思:君主立宪既非他的发明,分权原则亦非他的首创。然而,他被视为西方现代国家学说的奠基者,已是最大的共识。《联邦党人》里“美国宪法之父”的贴切论断,就为我们提供了孟德斯鸠历史地位的参考系:“在立宪问题上,自始至终被我们倾听和援引的是著名的孟德斯鸠。诚然,在政治科学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的这一(分权)原则,并非由他首创,然而,他以最易接受的方式向人们阐述和介绍了这个原则,这至少是他的功绩。”这话是富于深意的。孟德斯鸠的不朽正源于他以毕生之力对国家政体进行的考察、论证、反思与阐述。他让政治学说突破观念论上的学理论辩,在历史具体的环境下“深入人心”,具有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感。与之相应,戴格拉夫先生也完成了对这位先贤深得人心的描摹。《孟德斯鸠传》向每位读者发出了“邀请”:与孟德斯鸠相伴一生,重走思想之旅,穿行他的著述文本,畅游他的欧洲游历,出入他的社交沙龙。从法官到院士,从波尔多到巴黎,看似只不过是孟德斯鸠的身份转变和地理位移,却决定了他一生的轨迹。作者的眼光显然独到,敏锐用辐射化的扩散视野,用风俗化的场景还原,描摹了孟德斯鸠的格局气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大棋局”?在我看来,它是孟德斯鸠心理的“外向扩张性”与胸怀的“无限收容性”。显然,成就得益于永无止境的好奇。然而好奇并不足以成就伟大。事实上,在孟德斯鸠身上,作者看到了更多成功推力:如人格的魅力、行事的圆通、交际的如鱼得水。这些“软实力”恰是呆学究与假名士所缺少的“硬指标”。古往今来,学识广博、耽于沉思的脑袋往往并不长在左右逢源、顺风顺水之人的脖子上。孟德斯鸠兼具才情、幽默和机巧,用学识赢得赏识,以著作进阶高层,用友谊增殖友谊。他的“折中主义”更像一种东方儒家的智慧,留有余地,恰到好处,时时寻找一种“节制的德性”。取悦而不阿谀,平静不乏激情,他永远在“失衡”与“偏废”的路口,“懂得回头”,实现人生再平衡。作者巧妙以孟德斯鸠三大著作(《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为结构力点,自然区隔出人生历程的几个单元。著作、纪事和评述穿插使全书血肉丰盈,骨相宜然,精细回答了他的著作“写什么”,“因何写”,“怎么写”等核心问题。正如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不着力描摹战争的进行时,而是百般铺陈战前的风起云涌,勘察战后的“风卷残云”。戴格拉夫也深谙此道,他会对《波斯人信札》的成书经过进行考辨(推翻前人论断),分析写作缘起(并非来自简单刺激,而是不为所知的心路历程),品评孟德斯鸠的写作才质(法官身上富于伦理学的观察)。作者那仿佛嵌入“档案”的目光:一面是大量的索隐考据,一面是繁复的著作阐述,试图让孟德斯鸠自白。他用相当专业的文学批评视野,向我们至少剖析了《波斯人信札》的形式层、故事层与内韵层。在他看来,《波斯人信札》直接表象了孟德斯鸠精神世界的所有开端:东方的异域想象、文明价值的交锋、对一切思想(历史、哲学、政治和道德等)的杂糅融贯。尽管书信体的体裁与“东方观察家”的母题并非孟德斯鸠的独创,然而《波斯人信札》却开出了别样之花。“这是一部奇书,具有书信体小说:政治编年史、游记和道德教育论文等特性,既采用了悲剧的独白或喜剧的对话,也没有轻视论说、辩论或叙述”。就这样,孟德斯鸠把难于理解的作品,消化成为自己作品的营养“质料”,却丝毫没有产生“排异”反应。孟德斯鸠将多种复杂的精神面向微妙地调和:哲学的风流,严肃的轻浮,执着的忠诚与色情的放纵,造成了作品的奇特风景。然而,这部匿名出版的著作最终给孟德斯鸠同时带来了盛名和烦恼。一个外省人(即使身为庭长)能凭著述迅速跻身巴黎的宫廷、沙龙和上层团体依旧难以想象。作者描绘了孟德斯鸠从不自信的身份焦虑到与名流交游的风生水起,他在不断扩大“朋友圈”的同时,正在下一场没有棋盘的“棋局”――为入选法兰西学士学院运筹帷幄。孟德斯鸠深知才学如果不配以舆论和人脉,只会像无源之水,一片死寂。戴格拉夫敏锐地看到孟德斯鸠巴黎社交的策略意义。它不能简单归结为一些有始无终的暧昧艳遇,表面上无聊、纵欲的寻欢作乐却是一种蛰伏的“情感投资”。这难道是作者的偏袒和开脱吗?我想它既有道理,也有对家庭和职业荒疏的遮蔽。显然,作者强化了一种先贤“自我成就”的目的论,有意淡化了孟德斯鸠对妻子的冷漠及家庭生活的缺位。当他在中二楼俱乐部吸收论辩思想,在朗贝尔侯爵夫人沙龙里积淀情趣时,他也许早已乐不思蜀,满面春风。从另一面看,孟德斯鸠的成功也是反讽的。《波斯人信札》因嘲讽法兰西学士院,所造成的两难残局,最终以孟德斯鸠向红衣主教妥协和解而告终。他的顺利又总是难以撇清和妇女的亲密关系。因为他总受惠于一个个“妇女乐园”(受到沙龙女主人,贵妇人的赏识推荐),成为卓越的“妇女之友”。如果没有德·朗贝尔夫人团体的幕后助推,孟德斯鸠入选法兰西学士院的过程必定会充满曲折。《论法的精神》一书在巴黎发行成功,也主要得益于德·唐森夫人的热情努力。然而,孟德斯鸠又绝非凭女人“上位”,靠关系吃饭的平庸之辈。他的异性缘反而解释了他与人为善、广结善缘、知恩图报、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欧洲游历四年,更是孟德斯鸠放眼看世界,与异国有识之士相交的“群星灿烂时”。如果用“游学”二字总结,更是恰切。孟德斯鸠以学生的姿态,观察、听取、纪录,“做出自己的判断,研究外国制度的多样性及其与法国法律的异同,结交学者和作家,通过和读书人的谈话了解情况,通过参观历史古迹和博物馆培养自己的情趣。”在作者看来,无论是《罗马盛衰原因论》还是《论法的精神》都离不开历史具体的“情境思考”。它指向了孟德斯鸠理论的特质:极富现实感,重视政治体制和民众性格与传统相关联的特征。“他很清楚,在政治理论及其日常的个别实践两者之间,存在着差距”。正所谓“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知道”。孟德斯鸠对于英国君主制的推崇,绝非盲目照搬,而是有保留地借鉴。分权制衡的原则是为了保有自由。这是一种怎样的自由?“我说它(英国)自由,是因为英国国王无权对任何人进行能够想象得到的伤害”。更为难得的是,孟德斯鸠阐述了自由公正的层级性(一种相对自由),形成了一套生活准则:“如果我知道,某些事对我有利,但对我的家庭有害,我连想都不想;如果我知道,某件事对我的家庭有利,但对我的国家不利,我就设法忘掉它;如果我知道,某些事对我的国家有利,但对欧洲有害,我就把它看成一种罪行”。可见,唯有对人类关切的胸襟,才能说出这样的箴言。“发现孟德斯鸠”不仅是戴格拉夫的书写任务,更寄寓了一种“研究产成的情感”。戴格拉夫是双重的,他既是学界孟德斯鸠研究的权威,更是孟德斯鸠的“同乡人”――波尔多人。你就不难理解,传记里那种克制的激情,追慕的同情到底从何而来。为了孟德斯鸠的名誉,作者可以皓首穷经,用细致的考据,缜密的辩驳,可靠的推论让读者心悦诚服。一部精彩的传记绝非传主的“起居录”和“生死簿”,而是要从言行的琐屑里翻找出人物的精神密码和心理根源。《孟德斯鸠传》的精彩全在实现了忠实、创造和深情的统一。作者既专注于文本(著作、游记、信件)分析,显示了研究者的厚重质实;又有对“八卦”断裂线索(家庭伦理、私人生活、男女关系)的“查漏补缺”,展示出艺术家的敏感情趣。从而,他跳脱了两种创作倾向:没有写成拘于理论著作的思想评传,也并未写成缺乏深度的风情轶闻考。相反,戴格拉夫造就了一部孟德斯鸠的“对照记”。面对游历和著述,家庭与社交,外省与巴黎等人生太多的“两端”,如何切换,兼顾与平衡是孟德斯鸠一生的研究课题。戴格拉夫的高明,恰是紧紧扣住孟德斯鸠的人生回环:那富于分寸的平衡感,融化在其为人行事的每个细节瞬间。理论不正是精神气质与心理类型的外化吗?唯有“折中主义”的孟德斯鸠才会追求分权制衡的“力的美学”。https://site.douban.com/106727/widget/notes/41017/note/573658528/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资料翔实,译笔精确。能在孟德斯鸠看似平淡的一生之上,作者很好地写出其内心和思想的涌动。尤其是在最后的岁月里,孟德斯鸠说,以后我要学会生病,学会死。这也是所有哲人的必经之路。
  •     不如另一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