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书评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511721028
作者:曹保印
页数:280页

教育应该无痕

《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是一本教育视角很独特的书。关于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很多人都在研究。孩子的成长辐射面广,从方方面面都可以去琢磨琢磨,任何一种教育都有其独特性,当然,任何一种教育都不是全面而完美的,也都有其缺憾。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多角度的,全方位的,这样,才能力求让教育完美。但一个家庭,一对父母,他们不可能把全部身心都投身到教育上,于是每个孩子的成长就不一样了。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有的家长面对子女成长大吐口水,有的子女叛逆不可救药。当然有的家长谈及自己的子女洋洋得意,有的子女谈到自己的父母敬佩有加。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所谓谁对谁错。让电影走进家庭,调节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却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家长要舍得牺牲这个时间,因为这个时间与子女共度,是值得的。本书中介绍了20部经典国内外电影,每一部片子都很有观赏性,同时也很有教育价值。作者把每一部作品的价值都挖掘出来,供家长参考,如《独自在家》中孩子的机智,他沉着地应对危机,独立生活能力是我们中国儿童所不能比的。他对陌生人有一种防备是我们,即使大人都不具备的。《绿野仙踪》里,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导盲犬小Q》这样的电影,那个孩子不爱?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会感动多少人啊!很多动物电影,让孩子超级喜爱,孩子们在看这类电影的时候,那种纯真的爱,会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懂得生活中需要真爱。本书中把电影中的教育因素挖掘出来了,每一部片子后面都有家长和孩子讨论的话题。我不知道这部分是不是多余,但我读书的时候,是没有太关注这部分的。因为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家长和孩子探讨的题目有时候不需要统一,哪怕谈谈剧情,回忆一下观看感受都是一种教育。另外那些话题孩子是否喜欢?感谢作者抓住电影这个教育契机,让一些家长能够从中受益,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教育契机,用眼睛去发现吧。

用电影架起通向孩子的心灵之桥

梅飞朔舞/文在拿到这本书时,我首先把《后记》,《序》和《自序》读完,因为曾经在群里和曹老师交流过,所以希望从这些文字里找到老师平时生活的小细节,仔细体会一下,曹老师是如何从浩如烟渺的电影资源里发现电影对儿童教育所发挥的神奇作用。特别是我孩子去年曾经疯狂迷恋《功夫熊猫》,并为此在日记里写自己心目中的第三部这件事,我也在反思,我当时也仅仅是鼓励她,并没有多留意这部片子的深刻影响,却如何也想不到孩子竟有如此大的热情。作为家长,我仅做到与其他家长保持交流,捕捉一些流行时尚,跟风似地给孩子看了一些电影,那些电影我几乎就没看过,因此阅读《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时,书中介绍的电影主题、对儿童人格的打造、对儿童教育的思考,每一篇读下来,内心的愧疚不断涌来!《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一书一共分成五个单元:让孩子成为爱家的人、让孩子成为爱生命的人、让孩子成为爱朋友的人、让孩子成为爱追梦的人、让孩子成为爱青春的人。每个单元曹老师选择了四部电影进行解读,每部电影主题把握得非常精准,每部电影的剧情、情节与主题的中的精华部分,曹老师引领读者细细体会和揣摩,每部电影包含的精神营养,曹老师都把它们挖掘了出来,并对照儿童心理成长特点,进行分析,特别是列举了最近几年发生在儿童身上不幸的事件,更能让读者体会到社会、家庭对儿童教育的缺失和粗略,有些事例痛心到让我热泪盈眶,这仿佛在提醒家长,如何呵护儿童心智的成长,倾听、理解、示范、鼓励和陪伴,平常细微的生活,对儿童的生活意义非同凡响,从而帮助读者梳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曹老师还借题推荐了很好的阅读书目,比如在《别惹蚂蚁》一片中,讲到杀虫剂对自然的危害,特别提到《寂静春天》这本书中的一句话:杀虫剂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被普遍使用,导致春天到来时,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在自家的后院里听不到鸟鸣,春天也就变成寂静的春天。读完这段话我震惊了,作者如此的细心和周到地将动画片中对成人来说不起眼的元素展现出来,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书中列举的电影都非常经典,适合孩子反复观看,特别是适合亲自共赏,观看影片的过程似乎也是回到幸福童年的穿越过程,打动家长也让孩子心动。而且有些电影都是文学作品改编的,因此同步阅读书籍更能体会这些美好情感,对塑造儿童健康的心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本书,孩子在期末复习前一直在看,她告诉我书写得非常棒,如果要提一些意见的话,她对宫崎骏的影片非常迷恋,但曹老师仅摘录了《千与千寻》和《龙猫》二篇,有些意犹未尽,因为对宫崎骏的崇拜,孩子还迷上了动画片中的音乐,久石让的配乐经常伴随孩子写作业,更有意思的是按照这个线索,孩子还阅读了久石让儿时最喜欢的作家,日本的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总之电影让孩子获得了美妙的精神享受。《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这本书对《放牛班的春天》的介绍,让孩子对克莱门特老师充满了崇敬之情,这部片子她已经看过两遍,她对我说,读过书后打算在假期再看一遍!因为之前在群里和曹老师交流过电影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其中有两点我非常感激老师对提问的回答,在书评里我写下这些问题,与书友一同分享:鼓励孩子重复看同一部电影;不要观看电视连续剧,这种观影方式容易让孩子迷恋电视,进而远离阅读;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影,并进行思想交流,加深体会;鼓励观影前后阅读对应的文学作品,全方位滋养孩子的心灵;写不写观影体会不重要;家长要放低身板,抛弃功利心,细心聆听孩子的心声,留心每一个细节,并放至生活中进行运用体会。《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这本书是家庭教育书,它借助电影架设家长与孩子的心灵桥梁,让儿童的生命更加温暖,让家庭教育更加人性和温馨,它就像一支火把,照亮了家长们在家庭教育前行的路。

孩子的成长,何尝不是父母的成长

电影是文学艺术的再造,将文学上的形象搬上银幕,通过艺术手法赋予人物鲜活的生命力,具有立体感,能激起人们的情绪认同感。我陪青春期的女儿观看《罗马假日》《傲慢与偏见》《巴黎圣母院》《冰雪奇缘》等经典影片,就是想让她亲近经典,开阔视野。无独有偶,看见曹保印先生《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上市,立即收入囊中,看他如何从电影中诠释爱家庭、爱生命、爱朋友、爱追梦、爱青春五个主题。《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推荐了20部经典儿童影片,从剧情介绍入手,导读,让大家边看边想,最后落笔于是对照自身和孩子讨论,进一步延伸阅读。我感觉20部影片从五个方面,阐释爱这一主题,爱是什么?我感觉他是一种包容,不因她任何外在的条件,去评价她,接受她本来的样子,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作为父母,我们会无条件的爱她,曾几何时,就因学习成绩对他不满,还是那个孩子,却在承受着我们的粗暴,我们谈何教育?我在想到底是谁教育谁?谁影响谁?孩子是我们的影子,我们难道不能从他的身上,看到自己吗?这些影片我比较喜欢《花木兰》,可能是他多触角的让我感到父母、家庭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曹保印在书中写道,“家是永恒的生命港湾,但相位不是;家是灵魂的憩息所,但相位不是。相位失去了,还可能再拥有;但家失去了,就永远不再有。”家是我们每个人的避风港,疲惫的休憩所。正是因为木兰父亲对她的爱,使她具有家庭责任感,替父从军,明白自己的目标,在皇上封其相位时,宁愿舍弃宰相之位,回家继续做父母的女儿,因为木兰心中,家比相位重要,所以她才可以跳出这种羁绊,跟随自己的心做出选择,让人钦佩。我在想什么原因让木兰具有荣誉感和责任感,我感觉父亲对其的包容,正是她成长的原因。对照自身,我在想女儿偶尔搞恶作剧时,我前期的反应可以接受,再过一会,就开始训斥,我的包容力还需修炼,我对女儿说我爱你,为什么就不能接纳女儿的调皮,她或许只是为了获取关注,只是为了验证我是不是爱她,而我却以不耐烦回应,这是爱吗?这让我想起影片《美丽人生》中的父亲,在完全没有盼望的集中营中,他凭着爱和幽默感,让儿子的每一天都活得开心、活得有盼望。父亲在遭纳粹处决前,儿子从木箱缝隙中窥见士兵用枪顶着父亲的后背,准备要枪毙他,但父亲仍露出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大踏步地向前走,还扮作跟儿子玩游戏的样子。直到临死前,父亲仍要为孩子留下一个美丽的回忆,真叫人笑中带泪。《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是曹保印先生在电影的长廊中,遴选的20部经典儿童影片,从家庭、生命、友谊、梦想、青春五个方面,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亲子共赏,孩子的成长,何尝不是父母的成长?

陪孩子看电影

了了/文当前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却困惑无从下手,陪伴孩子成长的往往是电脑、电视和IPAD,缺乏亲子间的交流沟通,走不进孩子的心门。家长把自己的时间给了工作、应酬、电脑和手机,期望只要将孩子送进学校,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于是,本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直接演变成学校、培训机构、兴趣班的教育网络,孩子疲于奔命的往返学习,亲子关系更显冷漠。曹老师教给我们另一种亲子方式,在建立良好沟通渠道的同时,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翻开书,在曹老师推荐的电影中,有一些也曾经陪孩子一起看过,看完后也有选择话题交流心得的意识,但看了曹老师解析后,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的着手点有多么浅显简单。《千与千寻》一直觉得是宫崎骏的经典之作,于是便列在电影清单中早早陪同孩子看了,看后感觉主题涉及坚韧、真诚、善良、乐观等优良的品质及对忠诚友谊的定义,于是就跟孩子聊了聊喜欢的人物,为什么喜欢,如果你是千寻你会怎样做之类的话题。但从未想到,原来作者的本意是以10岁为一个分届点,讲述进入青春期前后孩子认知上的逐渐转变,而在这个时期父母的形象也会在孩子眼中产生变化,父母的缺点会被青春期这枚放大镜扩大变形,这就是为什么电影里那对贪吃的父母会变成两头猪的原因。而电影名《千与千寻》是因为千寻为汤婆婆工作,被要求改名字为千,即便如此,千寻也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忘记自己原来的名字,不能忘记自己原来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同时千寻作为千时,她的性格及处事方式也与之前截然不同,这说明人就具有的双重人格,关键在于哪一个状态能被挖掘和发扬,这就提示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电影名由此而得。剧中还有一个细节之处最易被忽略,老主顾河神,它浑身淤泥、藏污纳垢,被千寻奋力清洗了好几遍才恢复清爽,看的时候我压根都没跟环保挂上钩,更别说有跟孩子聊聊关于世界目前面临严重危机的十大河流的想法了,看了曹老师的诠释,这才恍然大悟。曹老师推荐的每部电影在解析后,都有作业要求,让家长对照检查自己,在教育中是否常会犯这些错误,与孩子聊电影时应该讨论的一些话题,同时很温馨的添加了与孩子一起研读、调研的板块,增加知识量。看书的过程中,我同时在网上搜索电影下载,看来这些电影真的该好好地重新再看一遍了。

美好的观影之旅

文/蓝莓兔子如果让你选择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你最喜欢的会是什么?对我来说,最惬意的莫过于在周末的晚上,和儿子一起窝在沙发上,分享一部彼此都喜欢的电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担负着太多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然而就教育方式而言,比起传授一大堆教条死板的大道理,电影对于孩子而言显然更为通俗易懂,也要亲切得多。与其浪费大量的口舌和时间,告诉孩子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诚实,善良,友爱,勇敢,坚强,守信,懂得担当……不如和他们一起,通过共同观赏一部部电影,从别人的故事里学习生命的真谛,获得成长的力量,在美丽与丑陋,贫穷与富有,善良与邪恶,理想与现实之间,让孩子渐渐去理解普世的价值,并建立起独立的自我人格。电影虽然是滋养孩子心灵的最佳良药,但它终究与书籍不同,它所呈现的是一个用光与影打造的虚幻世界,它所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但若缺少正确的解读,对孩子而言可能也只是图一时之乐的消遣之作。所以亲子共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这本书中,作者曹保印用20部适合亲子共赏的电影,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丰盛庞大的精神家园。这原本是一个父亲在陪伴女儿成长过程中的温馨感悟和珍贵手记,而今终于得以面世,让更多与孩子之间缺乏交流的家长能够找到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20部电影分共分为5辑:让孩子成为爱家的人、让孩子成为爱生命的人、让孩子成为爱朋友的人、让孩子成为爱追梦的人、让孩子成为爱青春的人。从这样的划分中,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心:孩子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家庭和生命,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去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追寻自己的梦想,让青春如鲜花般绽放, 让生命扬帆远航。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对每部电影的解读,我承认,即使热爱电影如我,也未能在看完每部电影之后给自己留出那么多思考的空间,阅读的过程,宛若对电影的慢镜头精彩回放,不同的是这回放中伴着作者曹保印诚恳而朴实的领悟。作为资深编辑、写作和研究新闻评论文章的职业新闻评论人,同时又身为父亲的双重身份,曹保印无疑是最适合撰写这本书的人。长期 “批判性思索”的职业习惯以及为女儿天天作好行为楷模的内在思想根源,成为他解读20部成长电影的写作动力。他将自己的情感和智慧融入书中,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这其中,有令人感动的亲情,有对幸福的领悟,有坚持梦想的执着,有珍惜友情的可贵……电影中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而那些关于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弥足珍贵的梦想,青春的冲动与美好,叛逆与努力,如小河般缓缓流动在字里行间。电影还是那些电影,人物也还是那些人物,不同之处在于,通过他的解读,让影像更具体更生动也更有滋有味。于是我们知道,童话存在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满足孩子对真善美的憧憬与幻想,更在于能让孩子从中正确地区分善与恶,体验正直与邪恶的较量,并树立更为正确的人生观。同时,家长也可以在观影的过程时刻反思:比如在《绿野仙踪》中,多萝西的离家出走,跟叔叔婶婶的不理解有关。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预防孩子的离家出走?为他/她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比如《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中阿里和莎拉这样懂事并暖心,是因为他们过早地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所以才能够温柔地相互体谅。那么从家长的角度,该如何为孩子创造这种小主人翁的条件和外在环境呢?比如在《白雪公主》的故事中,如果继母愿意放弃那颗嫉妒的心,欣然接受白雪公主做自己的女儿,并且像妈妈一样疼爱她,她距离幸福原本也只有一步之遥的……正是因为作者提出了这些令人能够深刻反思的问题,才能从早已熟知的剧情和结局之中,衍生出新的思索。真正的精彩并不是发生在观影的短暂时间内,而是在于影片结束之后,父母和孩子之间共同分享、讨论及领悟、成长的过程。每部电影的最后,是与电影中内容有关的一些科普知识,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不过,我觉得《千与千寻》和《玩具总动员》被归在 “青春”类里略有不妥,《千与千寻》是一段寻找亲情和克服欲望的救赎之旅,而《玩具总动员》中虽然有着令人感动的英雄主义情结,但若要与青春扯上关系,却仍然感觉有些牵强,好在这丝毫不影响书中对作品的精彩解读。

为了孩子,继续努力

百禾一个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而努力学习的爸爸这是《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曹老师深耕细作,拿出了这样的硕果,让我们这些不努力或者不够努力的父母感到惭愧,同时也感到欣喜,因为可以分享到其实之甘甜。这本书的序、自序和后记,都记录了曹老师对女儿的深情,也记录了这本书的来龙去脉。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现实环境忧心忡忡的父亲,也可以看到一个勤奋学习、努力实践的父亲。我自己在陪伴女儿看电影上也有一些实践,除了陪伴,还做一些资料的收集整理,也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但读了这本书,觉得之前做的那些还是不够的。我更多的是指导女儿如何如何,而这本书里很多分析,是希望父母对自己的言行有反思的。这一部分,我做得很不够。比如在谈《绿野仙踪》时,曹老师的标题是“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可能我们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会离家出走,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烦恼认知不足,关注不够,在孩子那里是巨大的压力,在父母看来却是微乎其微,这样必然导致的结果是亲子关系僵化,孩子有心事不肯对父母说。孩子虽然身在家,心已经不在。这和离家出走也没什么区别。父母之所以担心孩子离家出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社会不安全,担心孩子出事。可是,对于孩子的心事却不值得担心吗?当孩子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理解和支持,父母又如何从孩子那里获得理解和支持?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其实是一本从电影角度来谈育儿的书。父母阅读之后,有所触动,再重新去看这些看过的电影,感觉应该不同,也会另有收获。我觉得我还要更加努力,正如曹老师在后记中说的:“这其实也是为了给女儿做出表率:工作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努力是永远的。”“五爱”奠基人生的健康底色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其实不然,当他们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就已经开始染色了。出生后的每一天,他们都会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不停地染色。我们都希望孩子明朗乐观,所以,奠基给他们怎样的人生底色就显得尤为重要。曹老师选取了10部电影,细分为五个部分:爱家、爱生命、爱朋友、爱追梦、爱青春。这五个部分的每一部电影又各有侧重。比如爱追梦这部分,涵盖了公主、王子、国王、大侠这样几个类型,每个类型促使我们做出不同的思考。我们可以从《白雪公主》那里学习善良、勤劳和乐观,从《阿拉丁》那里学习勇敢、善良、幽默、有礼貌,从《狮子王》那里学习尊重所有生命、有责任感、拒绝诱惑、勇于救赎自己,从《功夫熊猫》那里学会正确认识优缺点。在这样清晰的脉络指引下,我们读完后再回过头想想,可以说这“五爱”涵盖了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全部底色。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这样完整的爱和宽容,世间会少很多很多的争斗和牺牲。我们不要因为丛林法则的弱肉强食盛行而担心自己秉性温和的孩子吃亏,真正屹立不倒的,还是“大爱”。为人父母,慎言慎行说到教养孩子,我最近思考比较多的是:父母自己也需要成长。有的方面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要求孩子做好?一边读这本书我就一边想,这个我还做不到啊!但是往往我们一旦看孩子有什么不顺眼的地方,立刻就说,抬手就打。我们自己是如此冲动的人,如此狭隘的人,又怎么可能得到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真的是正确的吗?足以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吗?或者我们只是适应了这个社会的低级需要,而未能提升生命的高度和纯度?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是不是像狮子王木法沙那样具足尊重、智慧和坦诚,成功地建成了与孩子的心灵沟通的桥梁?《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一书,尝试地提出了父母成长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过,对于带有成见的父母而言,可能未必能够接受,毕竟改变自己已经成型的观点,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我觉得,改变自己固然很痛苦,那也只是我一个人的痛苦,和孩子较劲不但双方痛苦,还会两败俱伤。

在光影的世界里一起成长

  喜欢看电影,也喜欢看儿童电影,但如何将电影与育儿结合起来?这个问题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曹保印这本《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里找到答案。作者精选了世界经典20部优秀儿童影片,对这些影片做了精细的分析的梳理,帮助家长在与孩子一起看儿童电影时,能够更细致更深入地体会影片的内涵。阅读后发现内容相当不错,很有参考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影片,将观影与亲子教育相结合,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心智的健康成长,而不仅仅只是娱乐手段。    作者将这20部经典电影,以五个关键字分为五大专辑:爱家、爱生命、爱朋友、爱追梦、爱青春。又针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儿童的特点,观影之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引导,让家长们一边看一边想,看完电影后也对照一下自己的表现,反省是否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这些是对家长的教育;而对孩子们,则是在观影后和孩子们一起引出现实中的问题,联系影片激发孩子的自我反省内驱力----这一部分是对孩子们的教育。    此外,作者还特别针对影片进行一些引申知识,比如《花木兰》观影后,与孩子们一起读《木兰诗》;看完《宝莲灯》后,一起读《华山救母》的故事,以及学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典故,一些古代文献相关知识等等。这部分知识作者讲得也非常详细,很实用。    结合影片作亲子教育,是一项创新尝试,与孩子们一起在光影的世界里成长,相信,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会从这些难忘的亲子时光中共同感悟人生的美好。唯一的遗憾是:中国的好儿童影片或动画片入选得太少了,一些有特色的片子大胆加以分析吧。

跟孩子一起做梦——Leo鉴书148

看电影就是做梦,很多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东西借助电影展示给我们。而跟孩子一起看电影则可以把一些我们平时讲的大道理有效地与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就是这样一本讲述不同电影中应与孩子分享内容的书。整体感觉不错,能看出作者的用心。每部电影以剧情简介、请这样边看边想、看完电影对照下自己、看完电影跟孩子一起讨论、看电影和孩子一起研读的结构呈现给读者。每篇逻辑性都不错。书里提到《夏洛的网》这部我刚好看过(可惜没跟儿子一起),而书就电影谈的一些东西我有些领悟到了,有些是看了书之后开始深入思考的。重承诺、助人、友谊能让人生更温暖和丰富这些我看电影时就能反映过来,而对照电影检讨下自己这事儿之前没多想。比如“让孩子不说谎时自己有没有做到?”惭愧中……之前,就没跟儿子讨论过什么电影,之前都是一起看,看完出来吃饭,饭后回家睡觉的节奏。现在看来,电影不能白看、梦也不能白做,应该找机会好好讨论一下,孩子出说孩子的感受(之前只是我说自己的感受,比较面片),然后再对照下生活中的场景,看有哪些自己可以随之改进的地方。《功夫熊猫》也是之前看过的。印象很深的是下载之后一直没时间看,后来出差坐火车卧铺,睡觉之前认真看了一遍。看完花了1个多小时才睡着,感受是——这那里是什么儿童动画,简直是励志故事,适合孩子的同时也合适成年人。即使看过电影,本书中的问题仍然对我很有启发。比如:太郎是天生的坏蛋吗?阿之宝是天生的英雄吗?我们身上有谁的影子?每部电影都是一个世界,都会向我们展示一种世界观,用心看、用心想我们才能掌握其中的秘密。我准备以后看电影,看完之后列个问题单,照单跟儿子聊。如此,估计每部电影对儿子、对我都会更有意义和价值。之前读书曾读到一段话很有道理“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们争门面,不用为我们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们养老。我们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们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与孩子共同成长任何时候都不会太晚。

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爱

一一/文 说实话,我是准备抱着“批判”的眼光进行新书试读的。但一看到书的扉页,我就被吸引并感动了。酒红色的幕布下,一个女孩托着下巴、踮起脚尖,仰望星空,表情有些凝重、又有无限渴望,近在咫尺的星星,仿佛一个个梦想,指引着她……作者精心选择了20部影片,通过亲子共赏的角度来解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电影只是一种载体,作者更多地传递的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许,你觉得给孩子喜爱、深受教育的影片还有许多,也许你并不认同书中所说的每一部影片,也许你有更多更好的影片值得推荐,但我认为,这本书对于这20部亲子共赏的影片,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重新审视亲子共赏优秀、经典影片的力量。这本书分“爱家庭、爱生命、爱朋友、爱追梦、爱青春”五个篇章,每辑精选了四部电影,在每部电影中分:影片介绍、边看边想、对照自己、一起讨论、一起研读,也许有人说看个电影这样多累呀,我想这也是精读的一种要求,诚然,在经典和名著中浸淫,孩子能潜移默化地收获许多,但如果同时能精读一些、提升欣赏水平,岂不是更好。这本书是给家长看的,父母得到启发后可以带着问题和思考来引导孩子的,当然家长是不可以像解剖一篇语文课文那样来生搬硬套地为孩子灌输什么,这就需要爸爸妈妈的智慧了,能在恰当的时候与孩子分享经典影片带来的启示。在这本书中,我体会最深的是,曹老师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爱的不断融合和碰撞。他理性地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欣赏这些经典影片,但通篇我都感受到他对天天深沉、浓烈的父爱!我喜欢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认为我正处于与儿子亲子共赏的绝佳时机、最适合的年龄段,我想,我应该从这里起步,让电影伴随着儿子一起长大,让他热爱生命中的一切,让他平静地度过青春期。如果真的要找碴的话,那就是,每个篇章的电影分类,其实是有点相互交织的,但这完全不是问题。最后,我想说的是,真心推荐给爸爸妈妈们,尤其是爸爸们。

光影世界的教育价值

竹新/文《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这本书很令我欣喜。我从事教育工作20年了,年年岁岁,接触到的教育界的各类文字,穿靴戴帽、歌功颂德,维持着你好我也好的大好局面。偶尔有些不太听话的文字,确能针砭时弊,可惜又缺少建设性,读来读去,看不到出路,最后就不了了之的没了。但,这本书很不同。首先在于,它是立足于中国教育现实的,切切实实说实话,并且在帮读者找到办法的。我在看书的时候,不由自主频频点头,认为作者说的太对了。例如,“联合抗暴”一节,给我和儿子启发很大。作者写出的恰恰是我们每个普通中国家庭、普通中国孩子时时刻刻都在面对的问题。比如,劳动观念的缺失;生命教育的缺失;暴力教育的盛行;沟通问题的严重等等。同时,作者又借助世界知名影片,详尽通俗、贴近大众的分析问题成因及对策,话说的入耳入心,令人心悦诚服。其次在于,它是立足普世价值观的。中国的教育,确实有点怪。怪就怪在它是政治宣讲员,它是分数至上,却从不或很少关注人的心灵成长。《追风筝的人》里面有一句话:“在阿富汗有很多儿童,但却没有童年。”同样,中国也有很多儿童,童年却日渐成为一个稀缺的词语了。书中列举的20部著名影片,能够在全世界受到普遍欢迎,那就说明影片所反映的价值观是得到人类普遍认同的,不分年龄、肤色、国家、民族、信仰,人性中的善良与爱,才是人类发展的主题。最后要说的,就是这本书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父爱。我个人认为,正因为作者有着推己及人的悲悯情怀,才促使他更多地关注中国教育的现实,才促使他更多的关注中国家庭教育,以疗补学校、社会之缺。我尤其想当然以为,作者是有信仰的人,有信仰的人更容易认同普世价值,更容易、更愿意爱自己、爱他人,接受自己、接受他人,进而接受这个世界,并且,依靠爱,找到在这善恶交织的世上生存的法则。

陪孩子看电影首先要选对片子

文/友竹生活中常听孩子们开心的诉说“昨天妈妈陪我去看电影啦,电影里那个XX可有意思了,真想再看一遍”,或者“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电影,演的都是大人的事,一点也没劲”!对此我深表理解,小时候看电影的记忆一一涌上心头。童年时期看过的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十分赞同本书作者的观点:电影对儿童和青少年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一部电影的影响有时候会超过一本书。就我自己来说,小时候看过的《霹雳贝贝》、《妈妈再爱我一次》、《99只小白鸽》等影片会永远留在记忆里,也许那些故事的具体情节已经模糊,但它们带给人的心灵触动永不会消失。但是必须承认,作为电影爱好者,本书作者选择的20部经典电影我基本没完整看过,改编成电影的原著倒是看过一些。特别是《夏洛的网》一书,还曾经把前半部分读给孩子听过,后来嫌读的太慢,跟不上孩子提问的速度,就果断变成简短故事讲给他听了。我们两个都被威尔伯和夏洛的友谊感动得一塌糊涂,向来害怕蜘蛛网的孩子也不怕了,还变得乐意凑上去看看夏洛们的捕食工具了……《功夫熊猫》也曾陪孩子看过一点儿,但那时孩子年龄尚小,根本理解不了剧情和台词,于是转而陪他看朵拉探险记了。本书的分析让我再次提起了对该片的兴趣,也许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是得找时间再陪他一起追寻一下熊猫大侠的成长轨迹了:有梦,并积极追梦,才有可能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父母陪孩子看电影一定要选对片子,切记远离含有暴力血腥恐怖等负面影响深重的片子,可是有些父母对此似乎不以为意。我认识的一个孩子就跟我说过,妈妈为了锻炼他的胆量,竟然强迫他在家看恐怖片。结果他胆子没练大,反而夜路都不敢一个人走,就连一个人乘乘电梯都怕得要命。他还告诉我说脑子里有时会突然出现那些恐怖形象。阅读本书你会发现,作者极力向我们推荐的经典电影都是承载着热爱生命和家庭、肯定正义、诚信与合作等普世价值的。这些美好的价值不仅孩子需要,家长也需要,在亲子共赏的同时,可以促进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和交流,并提升各自的心灵素养和人生高度。在这浮躁逐利的社会转型期,正需要此类电影作品来安抚人们躁动的心。阅读本书让人收获颇多,因为作者除了引导我们全面解读各部电影的主题内涵外,还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儿童、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注意的心理需求、家庭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思考。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家长只有试着站在同样的高度,才能体会孩子的喜怒哀乐,也才能够做到有效的沟通并达到教育效果。总之,探索经典儿童电影的教育价值和力量对家长有重要的意义,借助合适的电影温暖孩子的生命,滋养孩子的心灵,不仅有助于加强家庭教育的效果,更能让孩子一生受益无穷。因为,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仅是经典儿童电影的最大价值所在,也是家长们一生都要为之努力的目标。

电影的力量《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

电影的力量《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一部好电影会让一个人终身难忘,尤其是童年,在童年看过的电影,印象特别深刻。我小时候还没有这么多媒体,看电影只能上电影院,电视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一场电影的力量对一个社会的影响几乎相当与一场春晚。很多虽然往往只是在电影院看过一遍,却一直留在了我的记忆当中,至今记忆犹新。七十年代没有大片,在童年我最难忘的电影叫《应声阿哥》,现在想要搜索都搜索不到了,没什么艺术品味,就是讲述一个小孩子到云南亲属家过暑假的故事。却让我久久难忘,这就是电影的力量。当有了孩子以后,动画片成了孩子童年的伙伴,孩子没上学的时候,还没有网络,只有vcd,去买盗版光盘,陪着女儿把好莱坞的动画片一部一部基本上看了个遍。非常喜欢那唯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精心设计的情节,而且每一部动画片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者赞美爱情,或者歌颂勇敢,我想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吧。孩子大了却喜欢上了电视剧,我总是觉得看电视剧肯定不如看电影,不要说浪费时间,就是从制作成本上,就能够看出一部大制作的电影要相当于多少部电视剧。于是就想带着孩子一起看电影,可是却发现,选择电影可不简单,首先我们喜欢看的,孩子未必喜欢,动画片就那么十几部,可是电影却浩如烟海,怎么选择啊?当年可没有这么多介绍电影的书,更没有专门给孩子推荐电影的书,于是只能自己凭着经验去搜索,有时候自己先看看,一般都选择大片,选择经典。可是往往自己觉得很经典的电影,孩子却一点都不爱看,看到半个小时就要换片。几次我挺生气的,连着换了几个,时间都用去了一两个小时,却还没找到一部喜欢的。我就告诉孩子,很多电影开头往往都是铺垫,要认真看下去才能够看明白。可是有的电影真的不太适合孩子看,有时候孩子和我竟然都看睡着了,不是所有的经典都适合孩子。这本《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就是向那些爸爸妈妈们推荐适合孩子的电影,这个主意不错,可以让很多父母们不再为孩子们选电影而发愁了。不过我感觉书中推荐的电影数量有点少,一共才二十部,而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设计看完电影以后如何和孩子一起讨论,说白了就是用电影去教育孩子,这个我总觉得不太必要,电影中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而真正的教育都是润物无声的教育,太过强化电影的教育意义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觉得,哦,原来看电影是为了这个啊,马上对电影的兴趣就少了很多。至于里面推荐阅读的书目,这个主义不错。从一个电影中抓住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设计成游戏啊,延伸到生活当中啊,一起追里面的某个动人的明星啊,延伸到看相关的书啊。挺好的,不过也不能太过,不能每看一部电影都要去延伸到书上面,因为很多电影和书关系不大,里面列的书目也很牵强。读书是读书,看电影是看电影,没必要把这两者联系太紧密,书有各种好书,并不是和电影有关的书就一定要去读。所以我想,如果这本书里面这类说教的内容再少一点,空出来篇幅,再多介绍一些更多的电影,那么这本书就更好了,更适合去指导家长们,如何去领着孩子看电影了。

看电影,品教育

前一段时间带儿子去看新上映的《天才眼镜狗》,成人50,小孩子40,要说这价格真是不菲了,但是在选择前,我们俩就一致选择了看国外的这部动画片,而看完后,我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这钱花得值。从小到大,没少带儿子看电影,但凡电影院里有儿童新片上映,他总是先要一睹为快,这里面当然国内国外的都有。我是一个看电影就犯晕的人,而且一些粗制滥造的国产剧无非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对自己来说实在是觉得昂贵而无好感,但这次看电影却给了我非常震撼的感觉,为什么国外的儿童电影就如他们的一些绘本、小说一样,里面传递的种种人类的共有情怀,在我们的国产电影里就很少能够创造出来呢?国外的作品,你总是能够在里面寻找到抚慰儿童灵魂深处的东西,让孩子看到正义、善良、勇气、智慧、生命、友情等等非常让人温暖的东西,那巧妙的构思与深刻的意义,总是让人惊叹,为什么我们的国产电影,却总是流于表面的喧闹与浅层的快乐,且不能在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上建立良好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我觉得这不仅是反思的问题,而是一个真正要学习的过程。读新京报传媒研究主编曹保印老师的新书《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振聋发聩,曹老师对国外优秀儿童电影的介绍与深层意义上的挖掘,都是值得家长们阅读与思考的,他对这些优秀的电影的理解之深刻,也的确给了家长们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引导。一部优秀的电影对于孩子的成长,绝对不是看过就忘记的事情,成长中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抓紧成长中的每一天,抓紧成长中每一次陪伴孩子的机会,陪孩子去相遇那些优秀的人类智慧,使之成为孩子生命中精彩的浪花。我想起自己小学时候,学校常常组织学生去看电影,但每每为我们播放的都是革命教育片或者战争片,那时虽然还小,但内心深处从来不喜欢那些内容,那时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系统,但那颗孩子的心灵里,还是对炮火在荧屏上飞来飞去感到厌烦与麻木,若说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事情,就是当年一部非常有名的记录三大战役的电影,为了电影效果,在悬崖边一匹演戏的马不得不被推下悬崖,之后在一张报纸上读到拍摄时那匹马在拍摄时似乎知道自己大限将近,眼中流泪,死死不肯去崖边,这段介绍给了我难以磨灭的记忆,仿佛电影总是与一些残忍残酷相连,缺少必要的心灵深处的安慰。所以我想说,我们的孩子现在是多么幸运,至少文化上的包容可以让他们的童年相遇那么多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现在风头正劲的绘本又从孩子的幼儿期就温暖浸润着他们的心灵,能够认识到这一切并陪伴孩子去做的父母,是幸运的,孩子更是幸运的。曹老师的书中,精选了二十部国外的优秀电影为引,透彻地分析了这些电影核心所传递的精彩的儿童成长意义。优秀的国外电影当然不只是这些,它必然还有更多,且今后还会有更多,曹老师只是精选了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孩子成长中的多个角度来与我们一同理解这些作品,他的见解是非常深刻的。在陪孩子看电影这一点上,我做得很不够,可能还是自己不够重视的缘故。倒是在网上看到过一些最值得给孩子看的电影的目录,但一直没有认真地实现,倒是他爸常常下载了给他看,因为没有亲子共看,也便少了互动的环节,现在读过曹老师的书后觉得很遗憾,所以今后会努力把这一课陪孩子补上。在本书中精选的电影片目中,我也曾看过几部,《绿野仙踪》是其中一部,因为看得少,不得不说,每看一部都在想,为什么会这么好看?但是再读曹老师的书时,会发现自己看过后的思考与孩子交流方面,真的做得不够,同时,对于作品的理解也不够深刻。所以曹老师说,书香与电影之美一点儿都不矛盾,如果我们既读原著又欣赏电影,同时再阅读这样一部辅助的教育书籍,对于我们和孩子来说,都是值得去做的事情。作者也选取了国内的《宝莲灯》,但作者显然对作品本身不是很推崇。我认为这不是妄自菲薄或者对国内作品的鄙夷,恰恰相反,我觉得这是一种警示,为什么国内的作品一部接着一部,却几乎没有能够让文学人士从灵魂深处欣赏的优秀作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与关注儿童的内心需求,在我们的国内或许还没有摆正位置。

让孩子从优秀电影中汲取营养

读过铁皮鼓著的《构建合宜的大脑》,这本书有一章专门推荐电影。我很推崇那本书,所以也接受铁皮鼓的观点,认为在影像时代,人类的阅读不再局限于文本,传统的书籍,现在兴起的电子阅读,还有电视剧电影等等,都是人类阅阅读的发展,一方面,失去了传统纸质阅读的一些特性,但声光影等,也增添了新的品质。有了前面那本书垫底,《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的主旨我是接受的。我也愿意去看一看,作者推荐了那些电影,为什么推荐这些电影。电影虽多,但适合孩子看的,最好还是有鉴别。像我,根本就不进电影院,现在在网上看电影很方便的,虽然天天上网,但是绝少看电影。没有养成习惯。有一个专业的人来推荐,自然比自己漫无目的去找要强得多。上文提到的《构建合宜的大脑》推荐了27部电影,分为儿童电影、人类电影、教育电影等几个类别。这本书推荐了20部电影,其中有一些重复,这本书推荐的不少少一些,原因是没有推荐对孩子难度过大的人类电影。本书的优势在于有对电影的较为详细的介绍,有些电影看过介绍之后,再看电影理解起来会容易。作者认为没有问题儿童,只有儿童问题。用很大的篇幅来介绍,从电影里可以学到怎样的思考方式,怎样的教育方法。然后,作者还要我们做家长的反思,对照自己的行为,有哪些不足之处。和孩子看完电影,要抓住值得探讨的地方谈话。这本书里推荐的《花木兰》这部电影很久前看过,前面说过我看过的电影很少,就是根据花木兰的传说改变的动画片电影。作者要我们讨论的是花木兰的孝顺,怎样为家里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还有一个和孩子一起研读的栏目,这个研读的是《木兰诗》。这样电影和文本就联系起来,可不可以算相互促进?《夏洛的网》是两本书都推荐的。我倒是简单读过原著。用电影来是文字立体化,我觉得是个好事。毕竟电影更生动。就算不阅读原著,只要是忠于原著的改变,孩子能受到教育。这里面我看多的电影还有《放牛班的春天》。确实是挺好的片子,《构》一书归类为教育电影。这部电影能人们很多感动和启发。孩子在看动画片的时候,我给他看什么?在网上搜过,莫衷一是。现在我有了一本指导书,我可以将这本书中推荐的电影找出来,下载下来,和孩子一起看。

影视承载教育

前些日子,带不满四岁的儿子一起看《钱学森》,黑洞洞的电影院,影片中吵闹的声音,从以开始儿子就吵着要走,虽然我和孩子爸爸都十分留恋,但是这个电影的确不适合孩子看;之前为了磨耳朵看英文版的《粉红小猪》,孩子却喜欢的要命,最近又在看了,之所以选择这个给看,是因为我实在不忍心孩子被《熊出没》和《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暴力场面所影响。国内的动画片和电影这两年的确出了不少,但是在热闹的背后总是让人感觉到商业化的运作味道太浓,有一些影视作品完全迎合了功利化的需求,而非本着对孩子、家庭及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制作优秀的影片。作者曹保印在《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选择的20部影片,只有一部是国产的,而且是勉强算进去的。电影是一种浓缩的艺术形式,它不像电视剧和动画片那样可以连篇累牍地放,但正因为时间上有要求,更需要制作者倾其所有的能量制作优秀的片子。如果是针对儿童的电影,那就更要花费几番气力,市场是一方面,而市场之外的市场,是一代代儿童的成长,他们接触优秀的影片,或许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影响。作者曹保印在《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显然是一个关注孩子成长的作者,在很多作家忙于书写畅销育儿书籍的时候,他却选择了电影这个比较“冷”的侧面,从中挖掘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我看过两本关于育儿方面专门涉及影视作品的书,一本是胡萍的,一本就是曹保印的《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不同于胡萍通过多部影视作品呈现中西教育方式的差异、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曹保印更多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为孩子选择优秀的影片,帮助他们成为爱家的人、爱生命的人、爱朋友的人、爱追梦的人、爱青春的人,作者所提炼的5个主题也正是我们家庭教育的精髓,他们不是功利的成绩、特长,而是孩子建构生命和价值的基石,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并用优秀的文字、影视作品滋养孩子的心灵,孩子才有可能学会付出爱。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是教育的载体,而且是润物无声的载体,它们不说教、不暴力,而是从孩子的视角,从孩子的内心出发,让孩子在故事中感受爱与生命的力量。


 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