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一个人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218088587
作者:大踏
页数:176页

内容概要

大踏,本名赵世坚,另有阿坚等笔名。诗人、作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为中学教师、报纸编辑,多年专事旅行与写作。著有《美人册》《携酒万里行》《正在上道》等。

书籍目录

序 大踏 陈嘉映
匪甲也上花名册
我被称为“小布衫”
好胜心作怪,我爬上纪念碑的浮雕
傻不是罪
还我战友,还我花圈
亮出我的青春大白嗓
去联合指挥部的红楼谈判
玩大了就不好玩了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除了上班都愉快
每天的晚饭都当成“最后的晚餐”
古有“苦肉计”,我玩的是“苦脸计”
我觉得唐山大地震与我无关
我的骨头实在缺钙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
最高领导成了“反革命”,我不用废话地成了好人 082 1978年,父亲摆席接我回家
工友陈嘉曜把我带进月坛帮
落第的感觉相当于失恋
校园里的“四五英雄”比较操蛋
学子固穷,却美事多端
大学像春天丰腴的土壤,顽劣、痞赖也因势生长 122 月坛帮扩大成黑山扈帮
大学的生活很疯狂
客入黑山扈,常携新醉离
校园竞选,我把自己看走眼了
尾声 1976——我的好运年
跋 1976年以后我才活开

作者简介

作者在《没有英雄的时代, 我只想做一个人》中详细记述了自己在“四五运动”这一曾经影响中国发展方向的事件中,是如何一步步走上“英雄”道路的,以及如何在事后人性的对待国家机器的审讯,保持了一个普通人的本性。除此之外,大踏在全文贯彻了一种看清生活目标后的“游戏人生”态度。他会玩儿,懂得如何玩儿,文稿透露出现在社会极其稀缺的洒脱,让人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


 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一个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那一年,好友刘建住进了肿瘤医院,我们几个好友轮班看护。这一夜,我和大踏(在写作的时候,他更多用“阿坚”这个名字)交接班。病房外走廊里,靠窗,夏末,两人谈起写作,争论起来,记忆中,是第一次听大踏正面反对我的看法。我喜欢简洁讲究的文字,像海明威说的那样,站着写,落笔会比较节省,然后悠悠在摇椅上把可删的一字一字删去。甚至像贺拉斯提倡的那样,文字落成,放上九年再考虑示人。大踏不以为然:写作像生活一样,贵在原生态,当下写成啥样就让它啥样,否则有作假之嫌。忽忽三十年过去了。他还是他那主张,我还是我那主张。只不过,那时候,我认为自己是对的,他是错的,而今我更愿说,各有各的道理。倒不是和稀泥,是因为我们各自的主张都不是孤零零的主张,这里的分歧连着很多其他不同,比如,大踏一身本事,走南闯北,富感知,高才情,我呢,好读书,差不多是在书里讨生活,坐在书房里写论文——想象不出大踏那种风格怎么写得出论文。大踏是作家,但我有时把他看作“半作家”,他的写作跟他怎么生活连得很紧,你觉得他写出来的东西有意思没意思,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你看来他那种生活内容有意思没意思。大多数作家,典型的作家,完全不是这样。我们几乎不知道莎士比亚或曹雪芹怎么过日子,甚至有人怀疑根本没有其人。身边人里,例如刚得诺贝尔奖的莫言,也很难从他的写作看到他怎么过日子。他和我关于怎样写作的争论,编织在两种不同的生活里,编织在对生活的不同态度里;这些不同,复又编织在让这些相异之处息息相关的共同世界里——如果不是共处在这个息息相关的共同世界里,还有什么可争?但要从怎样写作,一直聊到他和我的共同世界,那得聊到什么时候?那时候,我们两个差不多谁都没发表过任何东西。后来,两人七七八八各自不知发表了多少文字,各自把自己关于怎样写作的主张体现到自己的写作中。我仍然坚持他错把原生态等同于写作随意,但我也不得不承认,大踏走出了自己的路,如果他转而采纳我的主张,我们就读不到这许多大踏风的文和诗了。大踏有一双独特的眼睛,他固执地使用这双眼睛看待世界,于是,三十年来,他笔下出现了一个独特的世界。无法三言两语概括这个世界的独特之处,非要简言之,我会说,那是一个被解构了的世界。我不是因为“解构”时髦选了这个词(何况这个词现在恐怕也不那么时髦了),大踏原是咱们中国最早开创解构之风的作家,只因为他一上来就解构得相当彻底,把自己也一道解构掉了,所以不曾以解构先行者的身份暴得大名。1976年,他碰巧领头冲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公安部小楼,两年后,官方追认他们是天安门英雄,他又是那批英雄里有才有样的,一时间,赞誉崇拜蜂拥而来,可他认准了不走阳关大道。他要走他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这话说的人多,真这么走的人少。是条什么路呢?这条路曲曲折折,不大说得准,好在他一路走,一路哼唱,算是一路留下标记。他自己说的最到位:“跟时代抬杠”,用“小折腾小反抗小颓废”抬杠。大家发财,他偏要受穷,大家成功,他偏要落魄,大家健身体检,他偏喝大酒吃大排档——好在他那身子板儿硬朗,几十年还没折腾零碎。常听知道不知道大踏的人说:能几十年把抬杠坚持到底,这本身就是个成就。英雄都得扛点儿什么,我们却也不会因为扛着扛着就成了英雄,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英雄,因此也不会有伪英雄。有真钞,才有假钞,满街成名竖子,还伪啥英雄?大踏及其同伙儿,似乎可以称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嘲世派(通译“犬儒主义”),他们拒绝一般认作文明上进的东西,拒绝兢兢业业、守规矩、奢侈荣华,自愿忍受贫穷、脏乱差、身体的痛苦。他们不是要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他们只是在笼统的却也轻微的意义上是“反社会”的——社会是组织起来的,而他们反感任何组织起来的、正式的东西,认为只有通过个人的任性才能获得心灵的提升。的确,在我看来,大踏倒不是对咱们的社会怀有敌意,我不记得大踏对任何东西“怀有敌意”,他拒斥,或干脆不经心眼。人凭借财产分出等级,或凭借什么别的,例如产地、父母的官位、知名度,乃至凭借劳绩,这些等级在大踏那里都拉平了。也有他佩服的、崇敬的,新近尤其崇敬“有信仰者”,在一首长诗里,他提到苏联流放地的老东正教徒,同治年间的扎合忍耶教派、佛陀、穆罕默德、耶稣、巴哈欧拉、刘胡兰、黄继光……他自己不是信仰者,也不为自己不是感到苦恼,他仍然高高兴兴过他喝大酒的生活,时不时把喝大酒也拔高成一种信仰——我因此觉得他崇敬信仰者是否有点儿拉他们来为自己辩护的意思。大踏写的东西,大多半我都读过,好看,受益,也有不满乃至不快。大踏的生活和写作,几十年来,我都深有质疑。他很早就在自己的写作中洗去煽情和矫情,但他刻意保持的那种抬杠者姿态,是不是也有点儿挺着板着矫情着?的确,这里那里,我会觉得他写到得意处,颇有点儿自鸣得意,而我个人一向把自鸣得意看作写作的或写作者的一个致命缺陷。呵呵,说到这里,恐怕我又要与大踏争论一番,但此处按下不表。毕竟,他近期的写作没有这种东西了。而且,对我个人而言的一重重要意义在于,大踏这个人,他的写作,不断把我带向自我质疑,质疑我自己的生活和写作。不久前,我们共同的老朋友梁和平在病床上说,不管我们是否赞同大踏,他始终是让我们审视自己的一面镜子。以大踏这样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写1976这样一个独特的年份,读来都会受益,对那一年不知情的,会由此知道很多,从那一年生活过来的,会重新去思考关于那一年的一些成见。这是一本纪实书,书的扉页上说:“我写它的原因,是重回我个人的那段历史。因为好玩,弄假了就对不起自己了,所以要求真,即便写的有误,也是记忆的责任而无关良心。”这我信,实际上,大踏一路解构高调的东西,本来就有求真之意。不过,读者诸君不可指望历史学家的严谨。记忆弄人,这在心理学上是在论的,大踏写回忆期间也做些查证,但认真比我尚不如,较历史学家所悬的标准差得很远。要是回到本文一开头说到的真实与原生态,那我会说,这里呈现的是写作时的原生态,而不是事情发生时的原生态。我是1978年认识大踏的,此前的事是否写得真实我不知道,此后的事情,我发现了一些失实之处;而且总体上,我猜想,大踏多多少少把他后来发展出来的生活态度投射到1976年了。  来源: 《南方周末》http://www.aisixiang.com/data/66850.html
  •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空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北岛 宣告看写XX相关的书里面最轻松的一本 有些自恋 倒也因此显得格外坦诚想到当年看新概念作文大赛里面有个作者写 说作文里写文革是近代最浪漫的时代 然后被自己的老师狠狠批了一顿与接触到的所有XX亲历者或者说受害者的感受不同这本书特别是后半部分的文字肆意泛滥着一种诗意 感受起来有点儿像漫不经心的黄金时代[1976年后我才活开 越活越爱活 越活越觉得离死越远][大学那几年,我的生活很疯狂,报仇似的攫取生活。把“四人帮”给我造成的损失夺回来]挺羡慕景区不要门票 也挺想看看作者的1986和1996 似乎比1976年来的更为不羁不过没有标志性事件来垫垫底 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来出版最后祝作者晚年幸福 冰山尚未得见而夜里发生的故事就让他在夜里结束吧以上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这人说好不好,说坏不坏;整本书前半段平淡无奇,后半段妙趣横生,正如作者所讲:1976年以后我才活开,越活越爱活,越活离死越远。
  •     总觉读出为了彰显性格而描写的感觉。但也佩服一些实事,比如作者的业余生活真是蛮不虚此年间的。爬了那么多座山,去过那么多的地方。这本书没给我带来什么大的感受,要非要说有,就是反省了一下自己单调乏味的生活节奏,渴望做出一些调整,以便多年以后再回首的时候不至于只有几句而已吧。
  •     清水出芙蓉是自然,浑水出菱角也是当然。这本书的风格,喜欢
  •     看过太多70年代的回忆文字,这本书也就不能称为上乘
  •     羡慕当初风气初开下,潜伏已久的知识分子思想交流。作者乃痞徒,却也属半个知识分子,混迹文化圈中,其中两个“帮”是当时大学生,真正的文化精神碰撞的缩影。
  •     有点失望,没有遇到自己期望的共鸣
  •     好书,推荐!
  •     精彩,喜欢个人回忆……
  •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想到另外一本书的书名。70年代的鸡零狗碎。
  •     劫后余生的人似乎更容易发现生活的美好。尽管作者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弄得痞子气,但其文艺气息和追求依旧挡不住。没有经历过那个所谓的八十年代,或许感受不到那样纯真的美好吧!生活才是决定性的,而人性又是生活的基本。
  •     亲历过的人,觉得这本书对“四五”描述真实,认同作者观点。
  •     kindle
  •     吹逼史的青年时代回忆
  •     很难想象写出这些文字的是一个年近花甲之人,第一次接触从另一个方面回眸那个年代的作品,1976年以后,大梦初醒的中国也曾那么孩子似的闹嚷过、跃跃欲试过、充满希望过。渴慕月坛帮,黑山扈帮。
  •     还是上大学好!跋里面丰富的个人经历着实让吓得我多给了一星。
  •     既有心怀旧何必装成不入流的痞子
  •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13年的夏天我还是高二的时候,当时在书店偶然捧到的,对作者对于四五的记述现在还印象深刻,很传奇『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很自恋哈哈』,喜欢这种随性的风格,做个有文化的痞子
  •     漂亮、灵光、爱玩的青年,后来玩得了不起了,就索性玩下去。难免些特种钢身影,回忆回忆认识哪些甲种钢、哪些铁成了粱钢。
  •     四五运动、八十年代大学生活回忆录,文笔不烦。又是一年人大代表竞选时,跟当年比确实是倒退多了。
  •     活开了 开火了
  •     财新送的书,真挺好玩的
  •     写的太随意自恋了
  •     对于那段历史,我总是想去了解,只是作家笔下的历史,还是没能让我真正感受到作为那个时代的小市民,人们的心情、体会、生活、一切等等
  •     另一种风格,“真实”地让我知晓了一些事情,改变了一些观念。
  •     随性洒脱的文字,一气呵成的流水账,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履历。
  •     乏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