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释文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32567263
作者:陆德明
页数:70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经典释文第五 毛诗音义上 起第一尽第六 周南周者,代名,其地在《禹贡》雍州之域,岐山之阳,于汉属扶风羙阳县。南者,言周之德化自岐阳而先坡南方,故《序》云:化自北而南也。《汉广序》又云:文王之道,被于南国是也。关雎七胥反。依字且边「隹」,且音子余反,旁或作「鸟」。故训传第一旧本多作「故」,今或作「诂」,音古,又音故。传,音直恋反。案「诂」、「故」 皆是古义,所以两行。然前儒多作「诂」解,而《章句》有「故言」。郭景纯注《尔雅》则作「释诂」。樊、孙等《尔雅》本皆为「释故」。今宜随本,不烦改字。毛诗《诗》是此书之名。毛者,传《诗》人姓。既有齐、鲁、韩三家,故题姓以别之。或云:小毛公加「毛诗」二字。又云:河间献王所加,故大题在下。案,马融、卢植、郑玄注三《礼》并大题在下,班固《汉 书》、陈寿《三国志》题亦然。国风国者,揔谓十五国。风者,诸侯之诗。从《关雎》至《驺虞》二十五篇,谓之正风。 郑氏笺本亦作「笺」,同荐年反。《字林》云:笺’表也’识也。案郑《六艺论》云: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也。然此题非毛公、马、郑、王肃等题。相传云:是雷次宗题,承用既久,未敢为异文。案,周续之与雷次宗同受慧远法师《诗》 义,而续之释题已如此’又恐非雷之题也。疑未敢明之。 关雎旧解云:三百一十一篇诗,并是作者自为名。后妃芳非反。《尔雅》云:妃,媲也,对也。《左传》云:嘉耦曰妃。《礼记》云:天子之妃曰后。之德也旧说云:起此至「用之邦国焉」名《关雎序》,谓之《小序》。自「风,风也」讫末,名为《大序》。沉重云:案郑《诗谱》音,《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不尽,毛更足成之。或云:《小序》是东海卫敬仲所作。今谓此《序》止是《关雎》之《序》,揔论《诗》之纲领,无大、小之异,解见《诗义序》。并是。郑注所以无「笺云」者,以无所疑乱故也。风之始也此「风」谓十五国风。风是诸侯政教也。下云:所以风天下。《论语》云:君子之德风。并是此义。所以风如字。徐福凤反,今不用。风风也并如字。徐上如字,下福凤反。崔灵恩《集注》本下即作「讽」字。刘氏云:动物曰风,托音曰讽。崔云:用风感物则谓之讽。 沈云:上「风」是国风,即《诗》之六义也,下「风」即是风伯鼓动之风,君上风教能鼓动万物,如风之偃草也。今从沈说。风以动之如字。沈福凤反,云:谓自下刺上,感动之,名变风也。今不用。故嗟迹斜反,咨嗟也。叹之本亦作「叹」,汤赞反,叹息也。蹈之徒到反,动足履地也。犹见贤遍反。角征陟里反。上下时掌反。相应「应对」之应。下注同。治世直吏反。之音絶句。安以乐音洛。絶句。其政和一读「安」字上属,「以乐其政和」为一句。下放此。以思息吏反。

前言

自漢武帝於建元六年(前一三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詳參朱維錚先生《儒術獨尊的轉折過程》一文)以後,經學又經歷了可籠統稱之爲西漢今文經學和東漢古文經學兩個時期,接著出現了清末皮錫端所説的「經學分立時代」(《經學歷史》),這一時期説經者大致上有南學、北學之分。之後,「隋平陳而天下統一,南北之學亦歸統一……天下統一,南并於北,經學統一,北學反并於南,此不隨時運爲轉移者也」。(《經學歷史》)由吴人陸德明所撰寫、被後來目録學家歸入群經總義類的《經典釋文》即産生在這個由分立到統一的過程中,稱得上是風氣下的一部資料匯集和研究性著作。陸德明,名元朗,字德明,後以字行。蘇州人。據兩《唐書》本傳,德明曾仕於陳,入隋後以《易》學最爲著名,嘗與群儒論經,無出其右者,遂授國子助教。後又絕王世充之徵辟。唐高袓釋奠,博士徐文遠講《孝經》,沙門慧乘講《波若經》,道士劉進喜講《老子》,而德明難此三人,遍析其要,衆爲之屈。《舊唐書》以德明貞觀初遷國子博士,封吳縣男,尋卒。經學古典時代典籍中的文字和意義,屢經轉變,閲讀困難,所以漢魏以來不少經師加以注釋。自南朝陳後主至德初年開始,陸德明採摭諸本,搜訪異同,撰成本書,專爲古代經典注音釋義,亦考辨經籍字句。古代漢字以音寄義,音切與訓詁互爲表裏,標注、考訂字音主要是爲了確定或辨析被注字在該句語境中的讀音和意義,以便讀通經文及其注文,故《釋文》各卷又稱《音義》。釋文即解釋經典語言,音義即注音以明義。本書第一卷爲《序録》,次《周易》一卷,《古文尚書》二卷,《毛詩》三卷,《周禮》二卷,《儀禮》一卷,《禮記》四卷,《春秋左氏傳》六卷,《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孝經》《論語》《老子》各一卷,《莊子》三卷,《爾雅》二卷。其中《孝經》由於童蒙初學,《老子》當時版本錯誤很多,故多摘全句。由於自晚唐至北宋方才有周予同先生所說的《孟子》升格為經的運動(《群經概論》),故而《孟子》並未列入《經典釋文》的音訓範圍。而《老子》《莊子》在南朝一向被作為經典研讀,陸德明沿襲當日學術風氣,亦在情理之中。《經典釋文》收録漢魏六朝二百三十餘家的音切和訓詁,有些音訓原書現已亡佚,賴本書而流傳至今,是研究中國文學、音韻學、訓詁學、經籍版本和經學史的重要著作,歷來爲學者重視。《經典釋文》至南宋初方有刻本流傳。宋朝刊刻諸經,卷末多附陸德明音義,又有將陸氏音義散入章句之下者,清阮元刻《十三經注疏》猶有此風。單行刻本的《經典釋文》反而甚少流通,其宋本更極爲罕見。南宋初國子監刊印的《經典釋文》單行刻本,後來重印時曾兩次補版,元朝又補版一次。據《西湖書院重整書目》知版片在元朝由西湖書院保存。據《文淵閣書目》著録,明正統時文淵閣藏有《經典釋文》完本四部,不完全的有一部,惜未注明版刻年代。明末錢謙益絳雲樓曾收藏此四部中的完本一部,後來葉林宗請人據錢謙益收藏的宋本迻寫影鈔一部,清朝徐乾學通志堂和盧文弨抱經堂先後據葉林宗影宋本重刊。由於絳雲樓藏書明清之際化爲灰燼,學者遂疑已無宋本存世。通志堂本既出,清儒多據以校勘和研究,知該本誤刊和誤改很多,如張金吾《愛日廬藏書志》及瞿鏞《鐵琴銅劍樓書目》據原汲古閣藏宋刊殘本第二十卷即《春秋左氏音義之六》對校,發現通志堂本誤改很多。而抱經堂本雖極力修訂,但其失與通志堂本略等。今上海圖書館藏有十三家校清同治間刻《通志堂經解》本,而十三家都並非根據宋刻原本校勘。不料,清内閣藏有宋元遞修本一部,辛亥革命後流出並分散兩處,後均爲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收藏,合爲全璧。清内府藏宋元遞修本出,學者據文本、字體及刻工姓名等方面研究,定爲當刻在南宋孝宗以後,雖有元朝補版,大體猶爲宋刻。黃焯先生曾從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借得此宋元遞修本對勘通志堂本,發現通志堂本誤字極多,可知宋元遞修本雖有訛字奪文,仍爲現存《經典釋文》之最早最佳版本。黃焯先生於一九七〇年代末完成《經典釋文彙校》一書,由門人賀庸繕寫,由中華書局於一九八〇年影印出版。《經典釋文彙校》以宋元遞修本對勘通志堂本,旁及唐石經、敦煌出土唐寫本、葉氏族影宋本,並以清儒及近人黃侃與吳承仕所説附列其中,他如盧文弨《經典釋文考證》及阮元依十行、小字、閩監諸本所作之《十三經注疏校勘記》亦間採入,而注疏本所附《經典釋文》與通志堂本及宋本文字間有互異之處,其已見於盧文弨《經典釋文考證》、阮元《十三經注疏校勘記》者,《經典釋文彙校》中則皆未贅録。《經典釋文彙校》爲黃先生畢生精力所萃,實可與《經典釋文》並行於世。中華書局又於二〇〇六年出版黃焯先生從弟黃延袓集合《經典釋文彙校》和通志堂本《經典釋文》的排印本,出版説明稱該局一九八三年曾影印黃先生的斷句本,其實一九八三年本只有《序録》一卷斷句,餘二十九卷則無。另外此排印本取消了賀庸繕寫本的標點,似爲一失。本次整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影印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藏宋元遞修本爲底本,以四部叢刊影印通志堂本爲校本,目的在於做出一個可供閲讀的點校本。《經典釋文》爲文字學、音韻學及訓詁學之匯集性著作,點校中的疏漏紕誤在所難免,尚祈讀者不吝匡正。

内容概要

陆德明,名元朗,字德明,后以字行。苏州人。曾仕于陈,入隋后以易学最为著名,贞观初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寻卒。张一弓,真名张旭辉,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

书籍目录

点校说明
凡例
经典释文第一
序录
经典释文第二
周易音义
经典释文第三
尚书音义上
经典释文第四
尚书音义下
经典释文第五
毛诗音义上
经典释文第六
毛诗音义中
经典释文第七
毛诗音义下
经典释文第八
周礼音义上
经典释文第九
周礼音义下
经典释文第十
仪礼音义
经典释文第十一
礼记音义之一
经典释文第十二
礼记音义之二
经典释文第十三
礼记音义之三
经典释文第十四
礼记音义之四
经典释文第十五
春秋左氏音义之一
经典释文第十六
春秋左氏音义之二
经典释文第十七
春秋左氏音义之三
经典释文第十八
春秋左氏音义之四
经典释文第十九
春秋左氏音义之五
经典释文第二十
春秋左氏音义之六
经典释文第二十一
春秋公羊音义
经典释文第二十二
春秋榖梁音义
经典释文第二十三
孝经音义
经典释文第二十四
论语音义
经典释文第二十五
老子道德经音义
经典释文第二十六
庄子音义上
经典释文第二十七
庄子音义中
经典释文第二十八
庄子音义下
经典释文第二十九
尔雅音义上
经典释文第三十
尔雅音义下
附录
旧唐书
新唐书
直斋书录解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十驾斋养新录
潜研堂文集
抱经堂文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经典释文序录疏证

编辑推荐

《经典释文》一书,唐陆德明撰,主要为古代经典注音释义,同时考辨经籍字句异文。全书收录汉魏六朝二百三十余家的音切与训诂,有些音训原书现已亡佚,赖《经典释文》而流传至今,因而《经典释文》是研究中国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和经籍版本学的重要著作,也为南北朝时期经学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该书至南宋时始有刻本。根据《宋史•艺文志》的记载,当时在三十卷本刊行的同时,另有诸经《释文》单刊单行的情况。宋本珍贵,流传至今,已难觅得。黄焯先生撰《经典释文汇校》,以《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参考宋本及清人诸家的《释文》校勘,集为大成。中华书局排印此书,功在学林,但削去标点,实为可惜。上海古籍出版社早年据北京图书馆藏宋元递修本《经典释文》影印出版,版本价值颇高,今据以为底本,再取《四部丛刊》影印通志堂本对校,写成校勘及,施以标点,整理出版。此次整理,旨在出版一个方便阅读的点校本,而不在形、音、义之考辨,故于常见之异体字未出校记,底本中的异体字则尽可能予以保留,意在存真,虽大多只是点画之别,也便于读者在阅读排印本的同时,得见当日情形。

作者简介

《经典释文》由唐陆德明撰写,主要为古代经典注音和释义,同时考辨经籍字句。全书收录汉魏六朝二百三十余家的音切与训诂,有些音训原书现已亡佚,赖本书而流传至今,因而本书是研究中国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和经籍版本学的重要著作。
点校以我社1985年据北京图书馆藏宋元递修本之影印本为底本,以四部丛刊影印通志堂本为对校本。


 经典释文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唐陸元朗撰。元朗字德明,以字行,吳人,貞觀中官國子博士兼太子中允,事迹具《唐書》本傳。此書前有自序云:“癸卯之歲,承乏上庠,因撰集五典、《孝經》《論語》及《老》《莊》《爾雅》等音,古今並錄,經註畢詳,訓義兼辨,示傳一家之學。”考癸卯為陳後主至德元年,豈德明年甫弱冠卽能如是淹博。抑或積久成書之後,追紀其草創之始也。首爲《序録》一卷,次《周易》一卷,《古文尚書》二卷,《毛詩》三卷,《周禮》二卷,《儀禮》一卷,《禮記》四卷,《春秋左氏》六卷,《公羊》一卷,《穀梁》一卷,《孝經》一卷,《論語》一卷,《老子》一卷,《莊子》三卷,《爾雅》二卷。其列《老》《莊》於經典而不取《孟子》,頗不可解。葢北宋以前《孟子》不列於經,而《老》《莊》則自西晉以來爲士大夫所推尚,德明生於陳季,猶沿六代之餘波也。其例諸經皆摘字爲音,惟《孝經》以童蒙始學者,《老子》以衆本多乖,各摘全句。原本音經者用墨書,音註者用朱書,以示分别。今本則經註通爲一例,葢刊版不能備朱墨。又文句繁夥,不能如《本草》之作陰陽字,自宋以來已混而併之矣。所採漢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餘家,又兼載諸儒之訓詁,證各本之異同,後來得以考見古義者,《註疏》以外惟賴此書之存,真所謂殘膏剩馥沾漑無窮者也。自宋代監本《註疏》卽析附諸經之末,故《文獻通考》分見各門後,又散附《註疏》之中,往往與註相淆不可辨别。此爲通志堂刻本,猶其原帙。何焯點校經解目録,頗嗤顧湄校勘之疎,然字句偶訛,規模自在,硏經之士終以是爲考證之根柢焉。
  •     经典之作,只是字有点小,不过看起来还不算费眼。
  •     第一次用这本书,刚读两行就发现一次错误。81页“按郑《诗谱》意”之“意”写成了“音”,我本来以为是我看的《毛诗正义》写错了(上古《毛诗正义》错误比比皆是),于是查了这版《经典释文》的底本宋元递修本及校本《通志堂经解》本,两个本子均作“意”。 现在书商真无良。
  •     该书的价值在于标点。其他价值基本没有。 由于该书不作形音义考辨,故文字多已规范,在存真方面做得不好,如“恱”整理作“悦”、“舎”整理作“舍”之类大量存在。 该书与通志堂本做了对勘,但不全面,如该书25页上栏“腓”条“膊”字,通志堂本作“膞”,该书未出注。同页“憧憧”条下“丈家反”通志堂本作“丈冢反”,该书也未出注。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差异,而该书不出注,证明该书对勘不全面。 断句也不甚严格,如同页“腓”条“王廙云:腓腓腸也。”两“腓”字之间应该用逗号断开,而该书没有。 《经典释文》的价值正在于文字和音韵,若做专业研究,应该使用原影印本,该书慎用。
  •     以为会把汇校什么的弄在一起,结果……更别说里面的错字还真不少……整理这种书好像挺不容易,但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