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的启示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39964461
作者:秦晖
页数:710页

内容概要

秦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们时代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民史与经济史。主持了一系列乡村调查,主编了《农民学丛书》首批六本。主要著作有:
《南非的启示》
《共同的底线》
《市场的昨天与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
《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
《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合著)
《天平集》
《耕耘者言:农民学文集》
《江浙乡镇企业转制案例研究》
《学问中国》(合著)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南非之魂:曼德拉传
【第一章】 好望之源
一、乡村童年
二、篝火旁的少年
三、走向茫茫世界
【第二章】 指点江山
一、初露锋芒
二、重振非国大
【第三章】 蔑视恶法
一、和平的“蔑视”
二、我的祖国——非洲
三、为自由辩护
四、最后的非暴力抗争
【第四章】 “民族之矛”
一、“非暴力”已经死亡?
二、“靠枪活着的人将死于枪下!”
【第五章】 谁是“被告”?
一、对自由的审判
二、“曼德拉,继续战斗!”
三、被告席上的“法官”
四、一个黑人在白人法庭上
五、风云再起
【第六章】 漫漫长夜
一、把牢底坐穿
二、铁窗之谊——访马哈拉吉
三、“勇气与艰危并长”
四、“曼德拉大学”
五、“释放曼德拉!”
六、自由之路无坦途
【第七章】 摩西归来
一、“全人类将为之骄傲”
二、“我的余生将为你们而奋斗”
三、马拉松谈判
四、问鼎南非
【第八章】 鸳梦难温
一、庞多姑娘
二、铁窗柔情
三、劳燕分飞
【第九章】 前路迢迢
一、治国之道
二、“既没有奇迹,也没有灾难”
三、“民主不能输出,但正义没有国界”
第二部分 南非的启示
“好望”降临好望角:“曼德拉现象”的历史意义

从南非看中国:“低人权优势”下的“经济奇迹”
一、吾国吾民:背景的比较
二、其人其地:体制的比较
三、何去何从:前景的比较
附录 另一个奇迹:南非经济发展中的低人权优势
“彩虹”的启示:新南非十九年评述
一、2008年排外骚乱说明了什么?
二、在什么意义上“南非仍是中国的前车之鉴”?
三、民主政治的“中庸之道”
四、“非洲的瑞典”:民主南非的工会与福利制度
五、繁荣之路无坦途:南非的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前景
六、“约翰内斯堡变成了索韦托加桑顿”:新南非的城市治理困局与“美国式城市化”趋势
七、“民主社会主义”的南非共产党

作者简介

“我们时代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秦晖从南非发现另一个中国,反思福利、暂住证、农民工工棚、非法强拆、新农村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曼德拉传、从南非看中国、新南非十九年。
曼德拉病危使全世界又一次把目光注意到南非——这个以往多灾多难、如今多姿多彩、而未来前程无限的“彩虹之国”、“金砖”新秀。自从曼德拉领导南非人民废除种族隔离、建立民主南非、实现种族和解以来,新南非已经走过了19年的难忘历程。
新南非至今虽然只有19年,但此前四年曼德拉出狱后南非就已经开始新旧“过渡期”,1993年各种族各党派终于达成最后协议即民主南非协商会议公约(CODESA),并通过了新宪法决定建立新南非,至今刚好20年了。而再往前回溯,30年前的1983年发生了非国大武装斗争期间最大的一次暴力行动“教堂街事件”;55年前的1958年非国大在加纳第一次呼吁国际社会制裁南非。另一方面,今年也是1948年南非白人国民党上台开始全面实行系统性的种族隔离制度的65周年;1913年第一个种族隔离法《土著土地法》颁布的100周年;南非布尔人殖民者击败反抗的祖鲁人的“血河之战”175周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对南非的关注中,秦晖注意到发生南非“部族冲突”的黑人多是祖籍不同的“黑人家园”而在城打工的、南非当局所谓的“流动工人”,他们的“部族矛盾”表象下有着社会地位的微妙差异:科萨族劳工多是都市贫民区的安家户,而祖鲁族劳工则多是住集体宿舍、家属留守“黑人家园”的单身劳工。由此他联想到我们国家的类似现象,以及两国类似现象的制度背景,这些背景与两国经济发展及高速增长时期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到民主化前南非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演变以及与我们的对照。
主要观点:
曼德拉不是霍梅尼式的“圣人”或曹操式的“英雄”,更不是绿林式的枭雄,他是集道义与理智、勇气与宽容于一身的圣雄式人物。圣雄不是完人,但他给南非带来了希望。因此,无论基于价值判断还是基于功效判断,曼德拉投身“革命”如果说无须被“崇拜”的话,那么至少也是不该被诅咒的。
——“曼德拉现象”的历史意义

许多国家、包括印度与拉美的贫民主要特征就是贫困。而与此不同的是:南非的“进城黑人”与中国的“进城农民”除了贫困,更严重的问题是公民权利的缺失。他们不仅是穷人,而且是“贱人”。当然,印度民间的种姓制下也有“贱民”,但那里的“贱民”只受民间传统的歧视,国家把这种歧视视为非法。而中国与南非的贱民受到的恰恰是来自国家的“合法”歧视。
——从南非看中国

南非共大概可以说是当代世界最“自信”的共产党之一——她的自信表现在不害怕在民主政治舞台上与别人公平竞争,自信可以靠讲理、靠做事,而不是靠“专政”,靠强权封别人的嘴来取胜。南非共从来不是“甘地主义”者,在别人武力镇压她时她会武力抗争,不会任人宰割束手待毙。但她也不相信武装夺权,早在武装斗争时期她就已经在自己的纲领中放弃了“专政”的说法,更不会用武装去摧毁宪政民主。
——新南非十九年


 南非的启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纳尔逊死了。  关于纳尔逊的书,一下多了起来;除了自传之外,不同作者/版本/译者有十多种吧。我选了秦晖的《南非的启示》纯属偶然。那天,去找李劫的《论红楼——历史的全息影像》未果。顺手牵羊……该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传,第二部分是启示。我也分上下来写读后。  我们看过电视/网络/报纸/手机关于纳尔逊死了的消息。或者也看了点专题,深度。也有人系统的开始阅读关于纳尔逊的书,但我想为数不多。一个非洲的黑人,1918年出生,2013年去世,在监狱里面呆了28年或者更久,怎么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呢?如果他没有死的话。  我对非洲的印象,无非两个字。一个是黑,另外一个是穷。这和我们经常说的高富帅,白富美,土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还有别的,那就是知道他们有“割礼”和信基督吧。割礼后的第一天午夜,有人会把孩子们叫醒,然后指挥他们离开小屋,摸黑走到很远的地方,埋掉自己的包皮,同时,也埋葬了自己的童年。  有时候看孩子的外婆在看《非诚勿扰》,最近有一个黑妞在上面,总觉得别扭,估计她会《一站到底》?  今天去南山书城旁边的一个小店吃水饺。等饺子期间,来了一位黑大哥,像塔一样坐在不足5平方米的小店,顿时感觉“天昏地暗”。呢喃兄把欧洲人称为白面包,真是形象/幽默/智慧。  李超说,在斯坦福读博士时,经常会遇见黑人。他不喜欢他们,觉得他们有多动症。他们总想撩拨你一下……  1952年6月26号,非暴力抵抗的——蔑视运动正式开始,蔑视运动以不抵抗为宗旨,在整个过程中,志愿者不制造事端,不抵抗甚至自愿被关押。更早之前,忘记是谁的著作了,把蔑视运动翻译成“咖啡时间”,感觉更加诗意——想想吧,假设,为了反抗城管打人,每天/任何时刻,或多/或少的人,聚集在城管大楼旁,静静的,小声的交谈——天长日久……再想,就毛骨悚然了。  在《战后的日本》一书中,我大约记得日本人在欧洲的境遇,他们几乎采用类似的“咖啡时间”方式。对于压迫和不公,表示了抗议。他们就是不离开他们所在的欧洲国家,每次遭遇不公的待遇后,他们总是更加的积极工作/毫无抱怨/忍辱负重,这真叫以德报怨啊。这又让我想起犹太人来。    西化之路漫长而势不可挡?我的两个女儿,一个四岁,一个一岁半,她们每天都在坚持学英语。小女儿比大女儿还执着,学英语是她最喜欢的游戏,没有之一。大女儿也从老六的女儿彭禹晨那里获得了一个英文名字。西化,没什么不好;不是全盘就好。毕竟,面,是山西的好。意大利面,日本面之流,差远了。曼德拉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姆丁根小姐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纳尔逊。并且要求,在学校,这是唯一可用的名字。是一种要求,或者强求,就是一种侵犯,包括强加的爱。    纳尔逊的父亲是克拉尔家族的族长,是腾布人高贵的家族。即便如此,小时候也是无书可读。他们靠观察获得知识。“即使在少年时代,我击败对手时,也不让他们感到难堪。”纳尔逊如此说,感觉真高贵。  一个民族的古老故事,从来都是很美好的。老人们讲述的故事是这样的:那时,我们的人民在自己的国王和长老的统治下过着和平的生活……然后,英国人来了,一切,都变了。    我们耐心地/温和地/客气地但徒劳地敲打着一扇紧闭着上了闩的大门。(艾伯特 卢图利)  1952年,纳尔逊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这让我想起北京的钝刀和深圳的花田来。  纳尔逊研究毛泽东/格瓦拉……  MK(民族之矛)在四种形式的暴力反抗中,选择了破坏活动,并且严格要求不伤人。四种活动分别是:破坏活动,游击战争,恐怖活动和公开革命。“咖啡时间”结束?  书中,有很多我认为是“诗意的审判”的篇章,其中,虽然不乏丑恶和暴力,但,总有理性和智慧的光芒闪耀,由此,想起加缪的《局外人》来。也想起何帆翻译的《批评官员的尺度》《谁来守护公正》《法官能做什么》。    自由之路无坦途。  余英时主张改良,并称改良也是要流血牺牲的。  民主不能输出,但正义没有国界。  摩西归来——摩西又走了。  如此粗略的阅读,或聊胜于无吧。文学温暖人生,读书改变生活。愿和诸君共勉。  对未来,你是否有足够的信心?我们能否让生活过得更加坦然和安静,干净。我们能否在更大程度上守护正义/善良/公正?我们相信恶魔一定不会消失,我们相信一切丑陋终将消失,我们相信很多的时候,是否相信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来面对未来——包括我们的子孙后代?自在天茅台镇标准工艺酱香型白酒,品质保证。一箱(12支)起订,每箱1800元,微信下单,95折。自在天,逢年过节,访亲问友,居家旅行的好东西!存量有限,先到先得。      
  •     读这本书,有被砸了一下的感觉,那种当头一棒式的。但感受到的不是痛,而是云开雾散后的清醒。从来没有想过旧南非会与当下的中国有什么可比性,也从未想过今日的南非对中国的未来会有什么启示,秦晖的这本新作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全书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是曼德拉的传记,后半部是南非的启示,即从南非看中国,我直接阅读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后半部。秦晖认为,旧南非与中国的“经济奇迹”主要原因均来自于“低人权优势”和“全球化”。所谓“低人权优势”的原因,在旧南非,即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制度;在中国,即城乡二元结构。关于“全球化”没有什么好多解释的,重点在于“低人权优势”的剖析。旧南非的“低人权优势”表现在政府对黑人土地的自由支配和大量无人权低工资的黑人劳工,导致资本可以轻易获得两项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和劳动力,这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依靠低成本产品向全世界的输出,旧南非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非洲大陆上唯一的发达国家。这样的发展路径与今天的中国何其相似!众所周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优势正在于低人力成本与强势政府对土地的掌握,吸引外资进入中国的,一则是低工资(近年略有上升)且无充足权益保障的农民工;二则是政府通过圈地运动,可以提供最优质且廉价的土地。而做到这一点,旧南非依靠的是种族隔离制度(或称黑白二元结构),中国依靠的是城乡二元结构。看到这里,很多国人从感情上难以接受,我们的社会体制怎能与可耻的种族隔离相提并论!南非的问题与中国的问题有同质性吗?当然是有的,一个最直观的证据是:这两个国家都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下等人”的权利缺失。旧南非法律规定黑人没有选举权,中国200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第十六条也明文规定:人大代表名额“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也就是说,每个农村人等于四分之一人!秦晖进行了几项对比分析,这里只摘要介绍一下。一是土地制度,旧南非的土地制度是白人土地私有制,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黑人理论上也是有土地的,但属于农村公社(部落),国家对土地有征调权。这个制度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是政府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地把黑人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走,用于招商引资或建设基础设施,在80年代南非的高速公路里程就在国际上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二是既然黑人理论上有自己的土地,那就没有理由呆在城市里,在白人的城市出卖完劳力后就应当回到乡村去养老,黑人当然也是无权在城市中购置土地和房产的。白人可以建立起漂亮的城市专供白人居住,使用黑人的劳力却无需为其提供公共服务和配套资源。二是对人口流动的管制,1834年前,南非实行奴隶制,黑人除非受到国家征发,基本不得进城。废除奴隶制后,特别在大量黑人劳工(那所谓流动劳工)进入城市工作时期,旧南非实行严格的通行证制度,在城市里,不带通行证的黑人会随意被警察拘留处罚。这种情况下,黑人劳工在城市中的居住形成两种方式,一是住在工棚,也就是集体宿舍的单身劳工;一是在当局划定的郊区建成贫民区式的家庭住宅。而在城市私自搭建的“违章建筑”是经常被政府清理的。随着城市的发展,贫民区也经常被强制拆除,赶到更加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这常常成为爆发严重冲突的原因。中国的相应分析不再赘述,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种族隔离政策带来的红利是不可持续的,日益严重的种族冲突也让南非各界意识到只有实现民族和解才能给南非带来真正的发展。新南非当然也有其新的问题,但总体上是平稳地走上了种族融合的民主发展之路。对比的意义在于启示,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从一个种族冲突剧烈的国家平和地转变为一个种族融合的民主国家,其间克服了无数的障碍,避免了国家走入津巴布韦式的黑白对立、波黑式的种族清洗那样的危局,可以说是另一个南非奇迹。这其间起到重要作用的有曼德拉和德克勒克这样的政治伟人,更重要的是南非人对民主政治的理解。曼德拉说,我们不要白人统治,也不要黑人统治,我们要南非人的统治。这样的政治智慧与我们所熟悉的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斗争哲学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和解过程中,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布尔人,即土生的白人。虽然在旧南非,白人社会早已是民主制,但他们认为,黑人的传统是部落酋长制,西方的民主不适用于南非黑人,把西方式民主强加于黑人是殖民主义的延续。换言之,黑人是不能也不配享有西式民主的。这种论调又与我们的左派学者“中国人素质太低不能适应民主论”有何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的南非政治,有左右派之争,却没有黑白之争,因为无论哪一边都是既有黑也有白。作为非国大重要成员的南非共产党,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同样让人深思。虽然作为非国大武装力量“民族之予”的主力,但南非共并没有把“民族之予”建设成自己的党军,而是在和解之后全部退出了军队,投身于议会政治,南非共今天仍然是南非政坛中最有影响的党派,在民主政治中展现了真正的自信。在意思的是,在“苏东剧变”的1990年,南非共以总书记斯洛沃的名义发表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吗?》长篇声明。在声明中斯洛沃针对惋惜苏东国家脱离社会主义的言论,尖锐地反问:“斯大林主义和毛泽东式马克思主义的什么教条,给了共产党或任何别的党以道德权利或政治权利来强加其霸权、或者面对大众的拒绝时还要维护它?”在和解时期,为了坦诚相对,建立信任,南非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作为非政府机构,通过各方提供证言还原历史真相,既揭露种族主义虐待黑人的罪恶,也不回避非国大等黑人解放组织在武装斗争中曾有过的问题。委员会没有强制权力,完全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事实服人,受到各方包括绝大多数前施害者在内的广泛认可,并因此卸除了历史包袱,避免了后续的冲突隐患,这一做法也成为世界政治中的范例。中国的情况与南非一定有所不同,但绝非独一无二,从南非的发展历程看中国,我们看到了那么多似曾相识的东西。假如中国也能走出今天的危局,像南非一样平和转身,将是多么可喜可贺的事情。书中还有一则附录不能不读,那是秦晖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发表演讲及交流的实录,从文中各方的评论可以清楚看到各种所谓左中右派的逻辑与立场,当一个人的立论原则是实用主义和利已主义时,那真是无耻没底线的。秦晖与金雁真是一对奇妙的夫妻组合,与金雁的娓娓道来,述多于论的笔风不同,秦晖的文笔是犀利的、绝不拐弯抹角而直达人心。对于他的结论你可以不愿意接受,但却难以否认。不管怎么说,他的新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以一个新的视角来观察今天的中国,畅想未来的中国。再顺便说一句,本书的前部可读性也很强。如127页“被告席上的法官”,描述了1962年对曼德拉的一次审判,他为自己进行了辩护。书中记载的庭审记录十分有趣,作为律师的曼德拉,平和而雄辨地转换了角色,在这里他虽然是被告,但他更像是一名正义的法官,让法官和证人站在了被告的位置上。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     抽着看了一点,立马就有种豁然开朗和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中国模式,目前的所谓繁荣也无法为继,秦教授一个推论大概也是要说明这点。民主也许有曲折,但那是一个必然的方向,而且为了保障好的民主,法治等手段是必须的。但是我们有理由悲观,为未来的几十年悲观,我们这个民族太需要真正大智大勇的前行者了——历观百年历史,关于这一点,我们更有理由悲观,因为一群愚昧的民众总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作者反复强调,低人权优势绝不仅仅意味着只是低工资,它主要包括了政府对于民众基本权利的肆意侵犯,在这种侵犯中,部分民众的利益大受伤害,从而从整体上降低了政府服务、企业生产的成本,如此一来确实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低人权优势仅仅在南非、中国比较明显,诸如韩国这种昔日的专制国家,都不会去肆意侵害民众的基本权益)。然而,矛盾被积累下来,比如政府、企业完全可以不顾当地人民对于环境安全的考虑,大肆污染环境;政府、企业可以大肆侵占土地,弄得民众无家可归;大城市也在驱赶低端打工者,城市各种成本会相应上升……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虽然都受益了,但是相对的分化却在拉大(负福利也在做推手),不利于社会的持续成长,不利于内需的扩大。矛盾的积累也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会一直延续下去,就是如南非一样实现了民主,暂时也不容易解决。很多人一直在强调南非如今经济的疲软、治安的紊乱,都要归咎于民主政府或者曼德拉本人,事实上,那是专制政府政治、经济演化的必然结果,至少其中的大部分责任,都需要那个旧制度来负责,就像苏联解体以后的俄罗斯。========================以上是6月份所写,以下是2014年11月2日所写部分内容。二、中国最近三十多年发展的奥秘中国今天的所谓经济成就,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感同身受的,但是对于这一成就的本质及其成因,却可谓见仁见智。本人在这里不想对那些虚骄、浅陋之见一一驳斥,只想对此提出自己的有关分析和解释。首先说,中国这三十多年的成就,主要是技术、物资方面的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模仿(或者说“山寨”)。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存在这种通过技术模仿快速迎头赶上的优势,西方用300年、200年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后发国家用50年、30年也许就能够赶上——且不说是否能够与之齐头并进。其次,不得不强调,中国这三十多年的制度、文化特性没有根本改变。此前是一党专政、官僚主义,现在仍旧维持原状,甚至可以说至今犹行秦法政;过去人权状况糟糕,如今也没有质的改变;过去的党文化遗毒,至今也未得根本清理。贫富差距的可怕也许不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底层的民生状况堪忧、大部分人被国家通过各种方式盘剥的境况,却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社会常态。技术模仿、市场繁荣、快速进步是如何实现的呢?难道真的是由于党的英明领导吗?很显然,无论是就我们的经验观察,还是逻辑推理,我们的官员在这种体制的决定下,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英明的——就是真的英明,也不可能被这个体制所容忍,道德的逆淘汰、能力的逆淘汰都是必然的。改革开放、管制松动,带给中国人的首先是过去锁链的解除(实质是部分解除),温饱线上挣扎了几千年的中国人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没有理由不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产热情、致富激情!这个时候,偏偏又遭遇上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浪潮【缺一不可的要素】,发达国家由于对高污染、高消耗的顾虑,以及对于人力成本、生产成本的考量,不能不把那些劳动密集型、资源高消耗型企业转移到落后国家来。为什么偏偏是中国成为了号称“世界第一工厂”的“幸运儿”呢?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广阔的地域、相对丰富的资源储备量以及广大而廉价的劳动力。那么中国的制度本身对于促成世界工厂的形成,究竟有无正面促进作用呢?有!由于中国的官员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可以对人民发号施令甚至予取予夺,通过农村二元体制、限制工会等措施,也就形成了作为中国发展过程中一大特色的“低人权优势”。由于这一优势的存在,社会交易成本(福利成本)大大下降、决策及实施效率大大提升——先不管腐败成本的巨大以及很多决策的局限性、盲目性。如同秦晖教授所讲的,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情况,非常类似战后的南非。由于公权力的强大、低人权优势的存在,政府可以随意征地,用于修路、建工厂等;政府还可以不顾当地居民的反对,允许开设高污染、高消耗企业;政府在征收了大量的赋税之后,可以随意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而不须兼顾民众的福利问题……什么是“中国模式”?这就是中国模式!但仅仅从对于资源的消耗而言,中国这个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的国家,就是不可能长期维计的。 ==================全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9cd7950102v94g.html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没有读完,有点枯燥,结合电影《漫漫人生路》,对曼德拉有了一些了解。这是一个坚毅的汉子,以实际行动让人尊敬。当他经历了27年牢狱之灾后,他对关押他们的人释然了,站在为南非人民考虑的立场上,强调白种、黑人以及黄人之间和平共处,而不是像白人压迫黑人一样,黑人夺权了再压迫白人,这不是他领导革命的目的。
  •     原来的条目已经被删了。读了《走出帝制》,另辟蹊径的对百年中国做出了解释。不喜欢的是杂文式的写作方式
  •     该书对民主化进程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应该给5星。 传记部分不吸引人,只是陈述,基本没有作者的观点或者评论。 后面写得好,精华所在。感觉作者经过了深刻的思考,逻辑性很强。而且加上了许多不同意见,这是个亮点。有多少学者肯在书里加上反对自己观点的言论呢?
  •     看了一年才看完= =
  •     秦晖的作品,很有道理
  •     观念先入
  •     抽着看了一点,立马就有种豁然开朗和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中国模式,目前的所谓繁荣也无法为继,秦教授一个推论大概也是要说明这点。民主也许有曲折,但那是一个必然的方向,而且为了保障好的民主,法治等手段是必须的。但是我们有理由悲观,为未来的几十年悲观,我们这个民族太需要真正大智大勇的前行者了——历观百年历史,关于这一点,我们更有理由悲观,因为一群愚昧的民众总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     南非就是中国的未来。
  •     大白话很容易读,视角也挺有意思。我去南非能写出点啥东西呢,一个没有性经验学术又半调子又容易相信别人的人,啊,我不知道。
  •     原来天朝很多针对民工的政策,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政府也都对黑人用过啊
  •     曼德拉传的部分比较糟糕 大概是一些资料文字的拼凑 后面对于南非和中国的一些比较分析还是不错 全球化+低人权
  •     我没有看第一部分曼德拉传的内容,就第二三部分而言,很有新意、深度,对中国有非常好的对照剖析!
  •     #翻书# 主要看第二部分,从南非看中国…低人权优势下的经济优势…中国没有种族歧视,甚至城乡歧视都是伪命题,最直接就是权力歧视…权力不受制约,权利不被保护…
  •     只看了第二部分。 看完只觉得失败各有各失败的原因,参考价值并不大。 南非主要是种族矛盾,拉美是左右剧烈摇摆,中国呢?
  •     最早知道秦晖是在大学时候的燕南网,当时上机时间有限,还用软盘拷他的文章回宿舍看。之后断断续续一直对他保持关注。本身是历史学者,但对现实问题很有见地。“尺蠖效应”、“低人权优势”等阐述就像用力揭开疮疤上的膏药,带来撕裂刺痛。十几年后再读,心情和年轻时还是不一样。即便拥有共同的善意,政治家的抉择还是会区别于学者。如果说“人生来而不平等”很难让人接受,我们更乐于相信善政的设计和落地也需要妥协和忍耐。德国对难民的慷慨接纳带来的并不全是童话般的世界大同,城乡融合也注定要设置时间和规则的缓冲
  •     三颗星全是给后半部分的,一点不夸张的说前半部分就是垃圾。曼德拉的民粹主义也不过是打折全民民主的幌子,说到底他还是一个部落酋长的儿子。
  •     由南非种族隔离看某国种族内隔离
  •     因要到南非留学,故选择读这本书,没有读完,不过对南非的历史也多少有了些许了解,对曼德拉有了少许认识,对南非的经济土地改革稍有认识
  •     南非和天朝完全不具有任何可比性
  •     秦晖出书不认真,引用数据也是瞎来,但无碍论点振聋发聩,惹人深思
  •     独特的视角
  •     前半部分完全是浪费时间,我居然强忍着看到了他老婆。后半部分比较有料,但是组织有点凌乱。这书应该精简到25%。
  •     三星半,第一部分可以忽略,后面启示还不错
  •     已经是第二次试着看完了,实在读不下去,又是看了一部分便扔了。
  •     虽然对南非有过誉,但不减此书风采
  •     秦公,中国不多的良心!
  •     只看后半部分,没看曼德拉传。这本书,分明是秦时明月汉时关。
  •     对所谓中国奇迹的解读真是一针见血正三观。对廉租房腐败和非京籍儿童升学风波,可供参考,不解释。可惜可读性只有三分之二,第一部分基本凑页数。
  •     郑重推荐此书,尤其是第二部分"从南非看中国"。在这部分中作者分析比较了南非的种族隔离和我国的城乡二元制身份限制,并由此展开了身份不同下低人权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放了一篇论坛实录,为我们提供了与作者不同的声音。在国外这段时间,最令我感触万分的反而不是发达国家的种种优越,而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经验,而这些却长期被我们所忽视。大国心态和自卑后的民族优越感长期蒙蔽了我们的眼睛,土耳其的富足与平和,智利的廉政,哥斯达黎加的去军队化,南非的社会改革与民主转型。现在才明白换一个眼睛看世界看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     曼德拉部分没有看。老头子身为学历史的,观点先行,然后按自己的需要裁减资料,感性而偏颇:(
  •     啃完曼德拉自传再来看这本的,文笔一下子顺了,最好看的是南非中国对比,以及最后南非共的章节。有趣的是中间秦教授和其他人辩论的部分,那些个垃圾的发言只能用露拙来形容。
  •     社会变革,实现普世价值,实在是随机性很大的事情,成有成解释,败有败的解释。傻比大众往往醉心于用户哗众取宠的野心家阴谋家,却对理性的务实主义者嗤之以鼻,是个太大的悖论。秦觉得南非的好处是,理性的曼德拉,已经不需要去哗众就已经取宠了,所以能以理性引导人民,尽管人民对他这种理性不理解。
  •     越来越羡慕秦晖的眼光和头脑。
  •     曼德拉传记的部分没看,因为知道不值一睹。
  •     对中国启示部分写得很好,融贯国内问题和国外制度变革显然是秦老师长项所在,对比而言,单纯研究“国际问题“恐怕就失之偏颇和狭隘,学习之。
  •     曼德拉之所以为圣雄就在于自制与妥协,而非国大所秉持的族际主义可能就是目前我们所最需要。作者所提出的低人权优势确实极大地降低了企业成本,也促进了经济腾飞,当然伴随而来的确实是无数惨案。但是我并不认为低人权优势就能够劣币驱逐良币,因为我们可以预见,在中国未来的二十至三十年,低人权优势会慢慢消失,经济发展变缓,社会利益分配不均,民族矛盾冲突严重,会倒推低人权优势。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会再现南非转型前后的经济停滞甚至衰退的情形。而这之中的政治和族群冲突中会不会引发民粹主义盛行,我认为是很值得警惕的一件事情。这个问题的消除就需要有类似曼德拉这样公信力,感召力和智慧的政治家。如果说能够以左右来划分人群,而不是以种族认同来判断个体,减少转型之中的冲突就很有帮助。
  •     南非奇迹般摆脱了黑白种族危机,并且实现良好的宪政、社会转型。它在这过程中创造诸多制度,值得探索。秦晖老师的多篇反思文章,也让人视野大开。
  •     本书,第一部分实在应该砍掉。就第二部分而言,单看文章,从南非看中国,对于中国农民工权利的争取自有意义。但是名为《南非的启示》,就南非而言,感觉作者是为了所谓的“启示”而拿来比较对象南非,换个他国亦无不可。总之部分内容不错 ,但打分如此低的原因,主要针对这种文不对题、恶意增加无用内容的出书方式。
  •     旧南非的种族歧视确实与今天中国制度对农民、农民工的不公平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虽然我们的这种不公平从外表上看不出,其实其隐蔽性或许导致的问题更大~愿南非改革的得与失,能对中国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的变革有所启发~
  •     前半本渣渣,看得昏昏欲睡。后半本舌战群儒,点评中国与南非,甚是精彩。 从人权的角度,南非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也必须认识到,南非的经济要回复繁荣,道路依然崎岖。
  •     看了各位书友的评论直接从第二部分开始读,果然获益不少
  •     怀疑是不是本人操刀
  •     一本书这么厚,前半部分却完全看不进去,心里太难受了!幸亏看了看评论,大家都是看不进去的。还是应该提前看完评论再开始看,这前半部分把我折磨的半死导致后半部分也是跳看的,有机会要重看后半截
  •     这本书还是没能全部读完。本书的第一部分《曼德拉传》是由作者的几个研究生收集资料翻译,然后作者带头“编译”的,但整体就如第二页读到的质量一样,除了时间逻辑,其他都很混乱,尤其是感情不能控制,不值得读;第二部分《从南非看中国》,把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和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对比虽然能自圆其说,但大多数论据都不能深究,只能说是大胆的论点;第三部分《新南非十九年》是唯一完整看完的。
  •     倾向和资料引用都有很大瑕疵,但基本理念很清晰。
  •     如若不是旅行,大概是不会想着要看这本书吧。一路在大山大水交汇融合的路上翻完,曼德拉的部分看得颇为艰难,倒是后半段把黑白人跟我国的城乡人口对比有点意思。纵然跨越了地域和时间,人性何其相似,文明的进程又何其相似。
  •     看了评价后才发现不是我一个人觉得曼德拉传部分写的跟坨翔一样!四星完全是给后面的分析部分!观点确实比较独特,从“低人权”角度分析了南非当年经济崛起之谜,特别是其中不少民主政治观点让我有种被洗礼的感觉,说实话,出版社真是够鸡贼的,为了卖高价钱硬是把前面曼德拉传记部分跟后面的精华放一起卖。
  •     秦晖比别的学者更能发现元问题,也就是相对靠近基础的那些“龟“。而他的那些元问题也很有特色——既不像纯理论问题那样反应迟钝,又不像实际问题那样流于表面。他在理论和实际之间找到了平衡。
  •     在全球化下,低人权优势是南非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56674有请秦大师前来洗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