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病,我只是特立独行》书评

出版日期:2016-7-1
ISBN:978750937586X
作者:隋岩
页数:240页

我绝对有“病”

我绝对有“病”看了《我没病,我只是特立独行》这本书,我发现我绝对有“病”,因为书里说的症状我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我才发现我绝对有让人不舒服的资本,还经常自诩是个特别的人,醒醒吧。第一、我偏执,或者说我有强迫症。这本书中写道:偏执的人只有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事情才是对的;只有按照他们期待的方式表达友善,关系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他们会表现的不关心、不在乎、无所谓,甚至做出厌恶的反应。这简直是我生活中的常态。我喜欢把一切都早早安排好,如果别人不按照我的想法来,我会非常愤怒。就拿之前送我弟上大学来说吧,我前一个月已经把我们要住在哪,要去哪玩,要吃什么全都安排好,包括路线全都规划好。但是我妹说她不想去,我非常生气,我说,你怎么这么扫兴呢,大家都去,你不去怎么照全家福?你是故意的吗?期间我还对她进行各种诱惑,后来她终于同意去了,我的焦虑才消失了。在工作中也是,我根本听不得别人说我不好,一点点都不行,否则我的心里会特别难受,我会进行自我安慰:“她也不过如此还批评我,真是不自量力。”第二、我自恋,我自私,因为我只爱自己。这点我自己也很疑虑,我从没谈过恋爱,初中时有一次特大胆的倒追经历,可能是因为那次受伤太深,导致我再也不敢付出。我对父母、家人那是非常爱的。也许是因为我还没遇到一个让我再一次为爱疯狂的人吧,爱一个人是能力,每个人都会,就看愿不愿意。第三、我人格分裂,我在同事朋友面前是一副面孔,在家人面前是另一幅面孔。我发现我母亲也是,在亲戚面前各种好脾气,在家里完全是易怒暴躁型的,对我爸骂的话特别难听,对我们也是从小打到大。我特别害怕我变得和她一样。我现在基本上是在同事面前也时不时露出自己难搞的一面,在家就各种控制情绪,父母一吵架我就躲远点。人与人之间真的很怪,父母吵得那么凶,第二天却跟没事人一样,而小孩往往还会记恨父亲或是母亲一方,然后处于下风的那方还会劝你说,别生气,他们是吵着玩的。真是可笑,优雅尽失的泼妇形状我这辈子都不要学会。这本书非常专业,很多举例也是栩栩如生。但是值得庆幸的一点是,我和我周围的人还都没有到病态的地步,我们的“病”都是小打小闹的撒娇啊、任性啊、自负啊,无伤大雅,因为我们都是在有爱的环境里长大的,父母给我们的爱足够让我们应付这个世界的风风雨雨而不至于心里有病。

这个全民“有病”的时代

这个全民“有病”的时代曾经对于这一块我们避之不及,一点点和“精神病”“心理”有关的都会被列为“变态”“神经病”之流,很多人即使到现在也分不清楚“神经病”与“精神病”的区别,单反看见一点点与众不同的人,便把人往“有病”上归类。我们喜欢欧洲某些国家的人对心理医生的定为,他们认为心理医生如同普通医生一般必须,身体需要呵护,他们的灵魂同样需要。然而国内对于这一块比较陌生以至于我们对某些心理疾病既陌生又敏感。我们缺乏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于是对于某些现象显得很敏感,觉得这样的行为是有心理问题吧?那样的也是吧?然而却缺乏真正的了解,容易产生误会与误解。我很喜欢这本书的标题,“我没病,我只是特立独行”里面说明了各种人格障碍容易产生的现象与行为,这样看来很多人都是“有病”的然而,这些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病,或者说并不是我们曾经以为的“病”。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不同的人有着这样那样或者相同或者不同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与我们平时了解他们的行为并不一样,然而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我们碰到这样行为的人又该如何解决呢?就以书中依赖型人格为例,童年时期父母的过分溺爱或者过分强势都会造成孩子失去自主与自立的机会,这样的依赖一直会延续到成年,就像很多就算结婚都犹如未能断奶的孩子一般,极度依赖父母,毫无个人处理能力。依赖型人格感觉自己软弱无助缺乏自信,习惯性依赖较强者,过分服从。阅读过后会发现,很多人格障碍都能从童年与幼年时期找到根由。书中有较多的实例,语言简单易懂,非专业书籍,作为科普还是很不错的。

微调的心理智慧

人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几大类研究不透的事物之一,看似天真阳光的外表下,并不能一眼看出内在的暗性,人性也因而越发神秘而吸引人。隋岩所著的这本《我没病,我只是特立独行》中,运用了大量实例来讲述十大种人格障碍,分析其成因、与这样的人相处时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缓解等。内容很专业,语言较通俗,对于心理学爱好者和想要了解自己及周围人的朋友来说,还是不错的选择。心理学界对于“正常人”与“非正常人”之间的划分,一直不能太确定,一般是依据某些症状的持续时间长度、强度、影响生活的程度这三个方面来判断划分为正常还是非正常,属于正常里的轻度障碍还是重度的精神疾病,但如果症状不太明显,那么只好结合心理医师的经验去划分了。正因如此,在看书前提出三点建议:1、切勿随便将他人对号入座。2、切勿将书里的特性往自己身上套。3、生活中很少见到单一特性的人,多为一个以上的综合体。因为出于正常与非正常的边界比较模糊,而所有的心理特性其实所有人都具备,只是有些人因为所经历的事情不同,使得思想认知出现了些偏颇,导致某些偏离常态的经验学习,因而会变现出有别于常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所以对于判断某个人是否存在书中的十大人格障碍,还需慎思再下结论。正所谓任何事都有其两面性,某一品质也存在其两面性,如果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会显现出其负性特征,这样是很正常的,但如果经常如此就需要当事人适当地调整下了。可以看到,所有人身上的特质都有变成负性的可能,因而才需要每个人去不断地调整和自我完善。同时,很多的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多会追溯到童年期的某些事件,因而通过阅读了解里面的案例和分析,可以回忆自己的童年是否存在某些个别事件,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反思对待子女上要注意到哪些地方,虽说人无完人,纵使父母注意到所有的细节,也不可能确保孩子所接收到的信息万无一失,心理这个东西有时还会矫枉过正。但至少多注意点,少为子女留些人格调整的任务,还是有帮助的。毕竟天下父母无不希望子女能够健康快乐的过完一生。人心无边无际,因而有偏颇的地方很正常,人人都会有稍微偏离正常群体的某一方面,所以了解这些特性,在人际交往关键时刻,还是可以尝试着通过注意细节来达到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效果的。人的心理过程就像开车,开过车的朋友都有这个经验,直行的车,如果方向盘一直不动,很容易就会跑着跑着就偏了出去,所以需要时不时左右微微动下方向盘,调整车的方向。那么人也一样,需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的对内心进行微调,以保证整体不会偏离了大方向。


 我没病,我只是特立独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