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就是一场秀》书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508640891
作者:[美]李•勒菲弗
页数:330页

商业就是一场秀

这是假期里读的一本书,对于需要提升个人推销能力或是经常做产品演示的职场人士比较适用,关键是作者提出了一个演示概念,一个很重要但经常被忽视的概念,通常我们写PPT,写文案,写博客,做产品推荐往往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顾自己在文字游戏里面YY,完全置读者,消费者于不顾,并不考虑他们是否理解,是否喜欢?其实这是一种并不专业的态度。---望共勉。以下是部分书摘:演示就是一系列用来描述一些事实且阐明这些事实发生的起因、背景与先后次序的句子。“使......被人知道,使……浅显易懂”一、什么才是真正的演示?演示让事实更加易于理解演示是一个有意识的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是演示的独创性。演示就是用事实“制作”而成的艺术作品,就是用一种新的方法来传达观点。演示是一个创造性行为,它把事实转变为对人有益、信息量大且便于记忆的观点。a换位思考b选对切入点c用艺术的手段包装事实d清楚回答为什么e激发受众兴趣f高效学习途径二、为什么受众对你的演示提不起兴趣防止知识的诅咒要让受众觉得他们很聪明帮受众建立信心三、做出精彩演示的超实用工具演示难题与如何选择交流方式有关明白潜在客户处在什么样的群体产品推广受到演示方式的限制

让演示变得更简单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常会关注各类名家的“秀”,无论涉及的内容是我们熟知的领域还是未知的领域,无论和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关联。比如谷歌眼镜的新品发布会,乔布斯在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上的演讲,马云的卸任演说等等。我们大家关注的点可能不尽相同,但是优秀的演示一定有共通之处。一个杰出的业务专家或是学者,未必能够把他的专业和他擅长的东西解释得清楚、到位。相反,如果一个演说或商业演示是易于理解的、有趣的、让你觉得能够融入其中、找到共鸣或是能让你发掘出可用的东西。那么,这场演说一定是成功的。一场成功的演示的关键词不是高深、高端,这只会让受众产生距离感。我想,匹配的关键词应该是理解和共鸣。如果你是那个站在讲台上的人,你也不会愿意看到台下的观众昏昏欲睡,开小差或者埋头玩手机。可想,好的商业演示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希望受众能够理解你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希望你的产品、服务和理念不被埋没,一定要注意表达方式,说辞以及用来辅助演示的视频或是PPT。没有人生来就是演说家,演示的技巧是可以学习的。我很早以前就看过Common Craft公司制作的视频,这家公司出品的视频非常有特色,你可以在众多演示中很快辨识出它们。这些视频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这家公司的客户包括乐高、英特尔、福特、微软、谷歌等著名公司。你可能在想,它们是怎么做到的?看过这些视频,你会惊讶于它们真的是在用一些好玩的简笔画和幽默的脚本,来解释你可能花上几个小时也无法阐述清楚的产品和概念。《商业就是一场秀》便是Common Craft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演示员李•勒菲弗的作品。丰富的演示实战经验让这本书中的理念、操作方法和案例都很充实。李在书中告诉我们,通过练习,人人都可以成为演示高手。比起单纯讲视频或PPT制作技巧的工具书,《商业就是一场秀》更多的是在传授演示的精髓。比如:你一定要掌握的超实用演示工具“演示标尺”;演示中内容是“国王”,背景是“王国”;有好的演示创意,更要有绝妙的包装……这本书从整体思想阐述到技巧层层分解,全面帮助你从职场演示菜鸟进阶到演示高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是:会讲故事的演示才是好演示。我们从小读故事书,看到无数次这样的句子:“从这个故事,我们懂得了……”中国人其实很早就明白故事的魅力,故事将深奥的道理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你。当然,演示毕竟不同于给小孩儿讲故事。作者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让受众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让演示出彩的故事格式是怎样的,等等。无论你现在处于做演示的什么阶段,这本书都会让你受益。这是个表演者的时代,就算你的工作不需要你当着很多人的面来演示某个产品或是某项服务,你还是会遇到向领导陈述方案、为客户介绍产品的情境,这个时代处处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展示自己。每个职位、每种职业都需要演示高手!

The art of explanation演示的艺术

这本书如果畅销或者差评都是因为这个书名。这本书的名字原本叫The art of explanation(演示的艺术)。不知道是翻译者还是出版社为了营销这本书才给它摆置了这么低俗的一个名字。我自己非常的喜欢这本书。我用我自己的案例作为案例来分析一下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实际是在讲述演示的方式和方法还有为什么要用这样演示的方法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演示?演示是为了让受众理解得更透彻。作为一个商家,我们要演示自己的产品达到销售的目的。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们希望得到公众对媒体的关注和信任;作为豆瓣写手,我们希望自己的文章可以收到关注;作为教师,我们希望自己的课程能得到学生的喜欢,让他们获得知识。可是为什么,商家的产品没有得到正常的市场反应,媒体的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很多玩豆瓣的人写了很多文章,关注度却不高。很多老师教课,却得不到同学的喜爱。让我先回到一个概念叫做“知识的诅咒”。“知识的诅咒”这个概念我第一次了解的时候是看《如何让创意更有黏性》这本书。这两本书基本讲的是类似的概念。什么是“知识的诅咒”?随着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细致的科目划分,同时影响了我们思考的内容和于此带来的词汇量。甚至在同一学科中,我们站在不同的阶梯上去看知识,此时产生了知识的诅咒。站在10阶层的人理解不了站在2层的人的结构。这时候就会产生沟通的问题。如何传输我们的知识,让更多的人理解和运用我们已知的知识,我们需要艺术的演示。我大学的专业是公共事业管理。在我大四之前。我们开了很多的专业课,《管理学原理》《逻辑学》《统计学》《数据库》之类的专业课。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学科跟我专业之间的关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估计大部分学习管理的学生也很少清楚这些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和架构,导致这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但实际上理解学科中专业的意义对学习一个学科是至关重要的。在知道为什么(Why)和怎么样去做(How)之间有一组关系:当你不知道为什么的时候,很多时候你也就不知道怎样去做。当你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你也就很难拥有学习的动力。这本书里面有一幅插图是解释Why和How之间的关系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就好比森林和树木的关系,了解森林会帮你更加的了解一个树。那如何去演示呢?书中的方法:1.讲背景;2.故事;3.建立联系;4.在解释为什么的基础上,回答怎么做;5.做减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你还记得我写的那篇文章(养成2天读一本书的好习惯那篇文章吗?我用这种方法,我分析一下这篇文章受欢迎的原因。几乎作者说的问题,这篇文章都沾到了一些。我讲到自己的养成读书的故事和背景和方法,回答了怎么做的问题。快速的节奏加图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KK.凯文·凯利在《失控》中说到一句话,我很喜欢,大概是讲,如果你要了解一件事情, 最好的办法就是运营它。如果你想写出一篇受欢迎的文章或策划一个受欢迎的方案,我建议你好好的读一下这本书。了解其中的方法,你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豆瓣红人。同时也希望越来越多的负责人的大学教师也能读到这本书,可以将大学的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们。教会他们思考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假如你想避免“知识的诅咒”

对于想做好产品或技术型演示的人,我推荐读一读这本书。大部分精心准备的演示遭遇失败的原因无非是没讲好三个问题:1.我听不懂你说的概念;2.这个对我有什么价值?3.那我该怎么做?----我们往往不是死在没有逻辑,而是用了别人听不懂的逻辑。我第一份工作是卖软件,软件的名字叫PDM(产品数据管理 Product Data Manager),我还记得给客户介绍我们是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客户笑了,说,我们这里只卖东西,不搞对象。他的意思我一下子就听懂了:能说人话么?《商业就是一场秀》认为我们需要为事实找到一个独特的包装视角,使事实变得通俗易懂,进而让人们对相关的信息产生兴趣。这就是成功演示的作用!为此你要找到听众容易理解的方式演示,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能理解你的内容。这点对产品型演示非常重要,因为你要让很多人认知到这是我不知道的需求!有时候我们做演讲会不自觉陷入内部的思维模式,讲的话都说我们自己内部的话,到了客户现场也一样,结果没有人能听懂,书里把这种情况称为出现了“知识的诅咒”。为什么会这样?我猜测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写产品宣传材料的人往往都是实现这些技术的人来介绍,这样的技术男往往擅长讲参数说术语,很难掌握另外一种技术,讲故事,讲听众能够理解的故事,否则你哪些自以为是的段子不是冷笑话,是冷场。作为当时公司的售前技术顾问,我拿到的技术资料基本上都可以直接改改投稿到期刊,没有人喜欢这样的技术演示,哪怕我们真的是在谈技术。这样的经历多了,我就会反思,到底我该怎样讲话才能到位?后来我慢慢明白,我不是做一场技术资料的复读机,哪怕是充满激情声情并茂。我要做的是搞定我的主要听众,获得他们的支持,这才是我的目标。所以每一次演示我要做的是“猜心”,猜测我讲什么,我怎么讲我想打动的人可能会产生兴趣。你们知道的,大部分演示你很难详尽了解你的听众,你必须猜,猜多了,就慢慢越来越有把握猜准了。我猜心的经验是三条:1、换位思考,用听众能够理解的思维构思2、打个比方,用听众周边熟悉的案例对比3、编个故事,用听众喜闻乐见的手段讲述在《商业就是一场秀》这本书里,这个已经被作者系统化成一个标准套路1、开场:创造认同感2、铺垫:交代背景,建立全局框架,便于对方理解细节,在这个阶段作者建议我们用“故事--联系--描述”三种策略让听众意识到演示的话题和自己的关联3、思路:提供我们的解决方案4、行动:号召大家马上去做一些事情这也是我经常使用的套路,我评估一场演讲的质量往往不是掌声,而是事后有多少人按我的建议去行动,因为创造预期行动才是我们最开始的目标。作者分享的一些视频和脚本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内行仔细体悟。我觉得一种好的训练方法是:先不要看他的脚本,假设这个话题我来讲,我会怎么讲,然后对比看看,是不是他的构思更加巧妙?当然,建立这种构思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看一本书就能获得,需要大量艰苦的训练,如果你愿意为你的演示进步付出代价,我推荐你看看这本书。

以道御术——展现演示之美

有一句老话:传拳不传功,传功不传诀,“诀”说出来心里透亮了,不说就如同隔靴搔痒,也许一直事倍功半。这本书就是把演示的“诀”点出来了,演示并不局限于介绍产品和服务的基本层面上,而是一种交流工具。当别人问:“你是干什么的?”演示的策略在于把这个问题当成“我为什么应该对你的工作感兴趣”这个问题来回答。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演示要解决两个问题,“为什么”和“怎么做”。如何在演示过程中权衡这两块的比重,要看受众群体对演示内容的了解程度。确认这点有助于有效传达其主题。演讲者在台上自信地表达观点,一个个专业术语如数家珍,台下大多数人茫然以对,对演示内容只能有一个非常有限的理解。这就是作者提出的知识的“诅咒”,仿佛演讲者知识越丰富,造成与受众理解的沟壑也越大。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讲座,内容有关希特勒刺杀,我对这段历史还挺有兴趣,可是刚开始没听多久就觉得有点索然无味,原因在于演讲者用了不少术语,我感觉像在看历史书上一个个黑体小标题一样,难以很好地吸收演示内容。其实,看到不少概念上来就是这种专业术语、简写,往往看不了多少就把页面关了,因为它在无形中造成了一个假象,这个知识点在我认知范围之外,要了解需要花的成本太高,索性就不去费这个心思。作者从一开始就成功地激起了我的认同感,并建立起一个大背景:演示是什么?为什么演示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建好了整片“森林”,开始讲其中一颗颗的树:如何通过一块块跳板让人们从知识了解程度较低的A端走向较高的Z端。首先从产品背景着手,获得受众的认同,建立起认知的框架;然后通过讲故事在介绍中加入人的因素,使产品介绍不再抽象,更易产生认同感;并通过类比,把要介绍的新观点与人们所知的某个概念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了解。这几步完成后,基本已解决受众“为什么”要使用该产品或服务的疑问,受众的了解程度向高的一端迈进,此时运用描述对了解“怎么做”尤为有用。非常赞同作者对于整片“森林”的运用,这对于接下来各个知识点的了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经常有这个体会,一个个内容罗列得清楚,但没有一个大框架定位,我无法将它们串联起来,吸收得相当杂乱。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职场人,当你在做一个演示时,是为了获得高层或专家的青睐而刻意用深奥的专业术语来展示自己的渊博学识,还是顾及初学者的知识水平运用略显幼稚却更易理解的方式?答案昭然若揭,巧妙运用一点背景介绍,引起初学者的认同,容易跟上演示的节奏。而对专家而言,回顾一点已知信息不会带来任何负面体会,两全其美!那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又要介绍背景如何准确传达演示内容呢?作者当机立断,掌握核心概念,去除细枝末节!短时间内精确解释一个复杂概念几乎不可能,有效传达核心概念,激起受众的兴趣才是上道。另一点我深为赞同的是为演示设定限制条件,我要讲多久?可行的演示媒介是什么?我要演示多少概念?限制反而带来了更好的想法和机会,这看起来多不可思议,又多么正确!结合作者最后一部分对如何巧妙展示成品的阐述,来看Common Craft公司做的视频,作者的理念非常清晰:用简约的形式轻松愉快地让人们记住这个产品或观点。正如开头说到的这个“诀”,说出来仿佛再容易不过,看完整本书,发现作者不过是换了一个角度来看演示,却能达到如此惊人的效果。他的公司贯彻这样的理念,在这个新信息爆炸的时代发掘出了巨大的商机!这本书很有启示意义,不仅在于以道御术,赋予演示全新的意义,更可以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换一个角度思考可能就会看到一个潜力无限的未来!

如何成为生活中的演示高手

生活当中,随处可以见到要用到演示的场合,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员工向老板汇报工作、销售向顾客介绍产品、闲谈中别人对于我们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询问、网页视频新闻企图抓住浏览者注意力等都用到了演示。之前对于演示的一知半解,只是字面理解,展示的意思,而本书阐述了一个贴切的观点——“演示是一个创造性行为,它把实施转变为对人有益、信息量大且便于记忆的观点”。做好了演示,能够大大的节省沟通交流的成本,对于商家能够做出好的演示,对于推销产品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对于如何成为杰出的演示者,强调“能把自己放到其他人的位置,并且从这个视角与他人进行交流”,不仅仅是同理心,更重要的是以对方的视角交流。“激发受众对你的演示的兴趣”,抓住注意力从而给演示者和受众信心,推进演示。确定为什么之后,展开“怎么做”的介绍,“背景—讲故事—建立联系—描述”,演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四个方面,但又不是死板生硬的每个过程都要走到,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书也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做了详实的介绍,将受众的理解程度以26个字母的演示标尺标记。如何“做减法,把复杂的概念简单化”(不要假设人们已经了解哪些内容、尽可能地使用最简单的语言、用最宽广的视角看内容、忘掉细枝末节和例外,关注最重要的概念、为了易于理解,可放弃准确性、把基本概念与受众已经掌握的概念联系起来)、充分利用限制条件做出最优演示。演示词如何准备,如何编写也极为详尽。从演示脚本到演示产品,作者给出了10条实战经验:尽早陈述意图、要有助于解决问题、不能过长、减少不相干的噪音、利用视觉材料、要欣然接受不够完美的地方、节奏要慢下来、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要容易理解、要做到风趣而不拘谨。对于演示的方案、媒介(文本、影像/图标、听觉材料、视频、现场展示)、模式(文件、幻灯片、网站、在线研讨会、视频、基于万维网的战士程序),如何选择最优和最佳,作者亦是做足了解释,反对和赞成理由分别分析,并从推销人、创始人、培训师的角度举例应选的最优方案。此外,本书举了大量的实战案例,附随案例的都有二维码,书的最后也有所有本书提到的经典演示的网址,可以看到作者公司的各个实战产品,也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很实在很好的书,值得细读。如果能够全部掌握并运用于实践,成为演示的高手,势必会是在生活工作学习方面游刃有余的高手。

《商业就是一场秀》:演示,走向繁荣

一般来说,“授人以鱼”是不如“授人以渔”的。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勒菲弗很热心地将他通过“演示”发家的技巧呈现在纸面上。这种行为,不仅仅是教授人们如何“渔”——一种单纯的营销技巧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演示”,人们的生活也可能因此而发生改变。其实市场上,类似于这种指导人们如何进行办公操作、公关文案创意的图书是很多的,那么这本《商业就是一场秀》为何可以脱颖而出呢?首先,与大多数事情类似,像演示公关这种技能,是需要经验为依托的。就好像所谓的成功学,尽管具体的条件要因人而异,但有说服力的成功的经验却需要有真正成功的人士来总结。本书的作者勒菲弗是知名演示公司Common Craft的创始人和首席演示员,而所谓的演示公司,顾名思义是以为客户制作演示视频为业的公司。该公司的视频演示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已经有超过5000万人次在线观看该公司制作的视频。他的客户包括很多知名公司,包括乐高、英特尔、福特汽车、微软、谷歌等。既然是这样,那么“演示”究竟为何如此重要,以致如此多世界知名的品牌需要将自己的“演示”业务外包给所谓专业“演示公司”来完成呢?现如今,时代的发展是极迅速的,新技术,新工具每日层出不穷。但对于通过“创意”经济,旨在以“新”来打动大众并从中牟利的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课题在于如何推广自己的产品,如何让大众相信,自己的创造可以实现更完美的应用。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把优势直接展现给大众,即所谓的演示。而越来越多的经验告诉我们,出色的演示,甚至比产品本身更重要。“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自己成功的经验做基础,勒菲弗的“侃侃而谈”便显得理直气壮又游刃有余了。在这本书中,勒菲弗使用了大量图表来说明演示的动机和方法,这样的方式生动具体,即使是初学者,也可以很轻易地上手。简单是最好的教学,而勒菲弗也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一套极精简的模式,这显然使得这部作品更具有实践价值。或许出色的演示,可以令全新的梦想照进现实,走向繁荣。

怎样让演示更加出彩和打动人?

“世界是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演员。”由于《商业就是一场秀》这一书名,让我联想到莎翁的这句名言。每一次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演示”,我相信都是一场演出,一场秀,把握机会,把自己最想要展示的表演给你的老板、客户……然后搞定他们。一直以来我总是很羡慕某一类人,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的清晰易于明了又吸引人,富有创意。我知道他们一定是使用了一种固定的技能,使他们知道怎样去表述他想表述的东西,但是我却始终不知道这技巧具体是怎样:首先是什么其次是什么然后是什么最后是什么。我认识一位Z小姐,新闻学研究生毕业,恃才傲物,脾气太直。她和之前公司的一孩儿他妈A女士一直互相讨厌,A女士三十三四岁,聪明而且特别会拍领导马屁,俩人明里暗里也没少过招。后来Z另谋高就,对之前的工作也做了一番总结,不过时过境迁,Z小姐客观地给A做了评语:口才真好。当然不只是说她拍马屁的口才,A面对客户滔滔不绝、入情入理的能力,连Z也佩服。Z小姐虽然客观,但输在不打动人。话题回到这本《商业就是一场秀》上来,书的英文原名叫“The art of explanation”,演示的艺术(不是拍马屁的艺术),作者Lee Lefever是演示高手,乐高、英特尔、福特汽车、微软、谷歌都是他所创办的公司的客户,他认为要想成功,演示非常重要。在这本书里有案例、方法、工具、步骤的介绍,“全是干货”,适用于“展示创意、推介产品、解说方案、吸引投资、竞聘升职……”,当然如果你想学习拍马屁应该也有用。我打算推荐给Z小姐这本书,不是为了让她寻找学习拍马的方法,是因为我觉得她在工作中存在书里所说的“知识的诅咒”的问题,也有点“干巴巴”,她从事营销企划工作,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她在向别人解释她的想法和方案时,能够解决她的实际问题,使自己的方案更易于为人所接受和理解。以实用性来讲这本书会受到她的青睐,而且聪明如她,很快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到底演示有着怎样的技巧?看了这本书,我试着用另一种不是我以往的方式写了这样一篇书评。至于其他读者,这问题有待您在书里自行寻找答案。再套用一下书中一个案例,丹•欧版弄和罗•舒塞特向电影厂推销《异形》时,使用了“太空版《大白鲨》”的比喻,那么,我就把这本《商业就是一场秀》,比喻成“商业版《论演员的自我修养》”吧,尽管我并没看过后者。行文仓促,本篇举例有跑偏的内容,还请谅解指正。

简单的演示,才是好的演示

我朋友非常喜欢乔布斯在苹果发布会上的视频,总是感慨说:“乔帮主太牛了,每次听他的讲话就会觉得自己的英语很厉害,但实际上……嗯,他嘴里出来的产品介绍,能让一个跟他语言、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轻松的明白!”仿佛是乔布斯打破了“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这一魔咒。读完李•勒菲弗这本书,你就会知道,乔布斯只是一个天生优秀的演示者。他通过“演示”解释他的产品,让受众轻松的接受他发出的信息,获得万众瞩目的成功。作者将“演示”当作一种艺术、一种科学,进行了仔细剖析。演示不同于别的表现方式,它是要将信息通俗易懂的传递给别人。作者通过循循善诱的逻辑,附带着一个个鲜活且带二维码的案例,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插画,讲述了这一观点,并阐明了如何在工作中用各种方式“演示”让受众轻松的由不懂变成懂,才能达到目标,才能成功。这个成功可以是一次成功的述职,可以是一次顺利的中标。虽然书中有很多理论的东西,但读起来却也很轻松,也证实了作者作为优秀演示者的一个总结:“演示做得非常好的时候,受众完全注意不到演示的制作中所包含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其实不仅是在工作里,我们频繁使用PPT、excel、视频等做演示。在生活中存在更多的演示,例如给老妈讲解什么是智能机,给朋友介绍自己在做什么工作等等,这些演示润物细无声得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也正因为这种亲密的接触,我们反倒将一系列显而易见的技巧忽视掉。看完本书,你就会觉得,“演示”说容易也容易,讲究起来也真讲究。因为在你努力把事情说清楚的过程中,你在一次次的挑战自己,也一次次的深入理解着这件事。等想的特别透了,再用些技巧,就可以演示出最基础也最难的简单美了。就像“所有的真理一旦被发现,都很容易理解,关键是发现它”一样。现在作者已经帮我们发现了如何更好的做演示了,那就看我们如何去利用了。

把你的想法秀出来——书评《商业就是一场秀》

以前一直感觉“低调奢华有内涵”比“高端大气上档次”更重要,所谓秀,就是一种赤果果的炫耀,而公务人员的“作秀”,则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因此,这本《商业就是一场秀》一直在我书柜放了很久都没有看。偶尔翻起这本书,突然发觉里面讲的内容是如此的有价值,几乎让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才知道“秀”是英文“show”的音译,本意是“说明;指示;表明;演示”,并无贬义的意思。而《商业就是一场秀》这本书,就是教人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创意演示给人看的书籍。任何人都需要“秀”这是一本告诉你自己的观点、想法、服务如何才能易于为人接受的书籍,也许你认为一个小职员或者家庭妇女不需要“秀”出什么东西来,而实际上我们每天都需要“秀”,因为“秀”就是让自己的意图通过适合的形式被别人所接受。从告诉孩子不要吃手指甲,到提交的工作方案让上司批准。你说了或写了不是目的,目的是你的想法让别人理解和接受。所以,提高自己“秀”的能力,哪怕是提高一点点,都可能让我们自己,所处的组织、身边的家人和同事获益匪浅。小心知识诅咒书中提出了一个“知识诅咒”的概念,即你没有了解对象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那么你的演示专业性越强,受众不能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甚至你以为你该说的都很精确的表达清楚,而受众却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这种情况我在一些业务培训中经常遇到,特别是一些软件公司的工程师,在我们这些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文科生演示各种信息化系统的时候最为明显。因为专业的人员,往往因为太熟悉自己的产品,而习惯在演示的时候假设受众和他们一样熟悉自己的语言措辞和概念,因此演示过程中,很多使用很多专有名词或者一些过于专业的表述往往会给没有这方面知识的受众不明觉厉的困惑,甚至造成敬而远之的后果。因此,你在报告某件事情或者分享什么东西的时候,要警惕自己因为非常了解而忽略了别人“非常不了解”的困惑。坐标尺分析法确定沟通对象的位置如何确定你演示的受众接受程度和预估自己的沟通成本呢?最直观简单的方法就是现场演示的过程中观察他们的反馈,但是如果这个时候观察则遇到另一个问题:如果受众很多,则很难对大家的反应有精确了解,而如果大家都听不懂你说的内容,大多数人已经进入昏昏欲睡(或鼾声如雷)的状态,你已经没有时间和机会去调整你的演示内容了。书中给了个很好的坐标尺模型对听众情况进行分析。用这个演示标尺,形象的假设受众的情况,满足受众的需要,构思精巧的演示使受众对你想要演示的东西从不了解到很理解。然后问自己几个问题图片 你怎么知道演示从哪儿开始你怎么考虑标尺上各个位置上的人哪些想法和策略可以使演示发挥作用怎么才能使人们在标尺的位置右移就某个特定观点而言,你在标尺什么位置受众在什么位置你认为他们了解多少你当前的演示是要让标尺上所有人都满意吗。。。在交流中,这些问题反映的往往是最大的难题——我们对受众进行了不正确的假设,这些假设会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使用标尺,在思考讨论并制定演示计划时候会很方便。四个跳板成就演示阳春白雪,和者必寡,应对“知识诅咒”的一个法宝,就是把“阳春白雪”通过合适的形式通俗化,明晰化,让“下里巴人”听得懂。这里提出了四个“跳板”协助你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演示:1.认同+背景对于完全不了解演示内容的受众,让他们了解基本背景,并对演示者产生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政治演说家在演讲里经常说“咱们”怎么样,就是一种最基本的获得认同的手法,通过这个词,改变演示者和受众所处的位置,让受众在心理上感觉大家是一家人。交代背景则为受众掌握演示内容奠定基础,让受众明白他们应该重视演示的原因,交代事情的背景应该简洁有力,框架清晰、表述准确。2.故事讲述讲故事看似在正式场合中不太不严肃,但实际上非常有效,这里所说的讲故事并非是让自己编一个孩子爱听的童话,而是通过举例的方式,让事实富有意义,让受众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进一步获得认同并加深理解,并接受你的观点。这种讲故事,是为了给演示的核心内容打上带有个人色彩的包装。我们把观点包装秤方便讲述的故事,就可以吸引别人。3.建立联系利用类比或比喻的方法,能有效的帮助受众理解你要演示的东西。比如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就是1954年,中国代表团为了宣传民主文化,在日内瓦播放《梁祝》这部越剧电影,鉴于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对越剧也一无所知,周总理形象的介绍说这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下子吸引了大批国外记者。建立联系可以使得观念和概念更加形象的易于理解。4.描述对待较为专业的受众,他们对你演示的东西可能从背景到内容都已经非常的熟悉,那么他们关注的可能是“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这种情况下,描述可能是一个更为恰当的选择。核心:复杂概念简单化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演示,是演示者把自己专业领域的观点、构思讲述给上司、客户或者其他这方面不如你熟悉的受众,所以在准备演示稿、制作ppt或者组织语言的时候,应该遵循这一铁律:复杂概念简单化。它有几个指导原则:不要假设人们已经了解哪些内容尽可能使用最简单的语言尽可能用最宽广的视角来看内容忘掉细枝末节的内容和例外情况,重点关注最重要的概念为了让演示易于理解,可以适当放弃精确性把基本概念与受众已经掌握的概念联系起来坚持这些的原则,你讲的东西才不会让自己觉得“鸡同鸭讲”,听你讲话的人才会不用时不时提醒你“说人话!”。

商业、精简与用户体验

周末看了《精简》后,又看了一遍《THE ART OF EXPLANATION》的核心原则实际上就像白居易写诗,写完后读给老奶奶听,若能听懂,还算能得到赞誉,那这多半可以广为流传。从这个角度说,白居易先生才是中国用户体验的先驱和大师,所谓在唐朝那个强大的时代,就已经是得屌丝者得天下了,如此重视用户体验的也并非他一人。李太白也是高手,而且主要面对高端客户,让杨玉环、高力士等上层人士追捧,堪称诗歌界的乔布斯,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用户体验感受,就像乔布斯在macbook air发布会从信封中拿出笔记本的那个时刻一致,已经让目标用户爽到天上去了。所以,中国互联网今天某些人得羞于面对老祖宗才是。况且唐宋之后,诗人文人这些斯文人早就超越现在的很多产品经理在做很所的用户访谈啊、数据分析等等,比如很多诗人在青楼就在干小规模用户测试最初的诗文创意,然后调小修改润色后,在青楼红楼这种声色犬马的场所大规模引爆流行,最后获得名声后然后在结集出版发行,宋词里面的柳永不就是这样的货色么?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以当时最普通的用户、最通俗的手法用最简单的词汇来创造病毒式口碑营销的内容基础,正如许多西装的VC世界中,投资人总是很屌的要求融资方用一句话讲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因此,人类历史上最NB的商业口号也是这样诞生的,它始于1927年中国,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翻身农民闹革命",这才是用户体验大师的作品。现在有很多知识分子批评中国企业家崇尚毛派,我觉得源于他们对管理和企业的误解,所以我觉得毛老人家把知识分子弄成臭老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些人不尊重用户体验。商人的成功在于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用户体验上的需求,这是毛最nb的地方。极致用户体验(打土豪分田地)、封闭的软硬件体系(军事+舆论)、病毒传播(口号式的动员和群众运动)、全球一样的专卖店(根据地),我严重怀疑乔布斯仅仅是偷师“毛邓”,更可怕的是,在中国上个世纪出现了2位这样的大师,毛和邓。毛选和邓选中有大量的语录体和箴言式的文字,这些文字灼灼生辉,有得至今还闪耀着用户体验的光辉,它极大的降低了传播和管理成本。毛的太久远了,就不说了。改革一代所记忆犹新的,比如“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猫就是好猫”。那怕是后来三代彪的“2Y,2S,2N”的发飙也是非常过瘾的。相比之下,要说后来者的水平差就差在无法创造出如此原创精简又这么牛逼的用户体验,那么整个社会的管理和统治成本到今天这么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有关精简的几本书:The Laws of Subtraction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206810/Insanely Simple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191425/

演示的艺术

这本书最初吸引我是因为它的英文书名:The art of explanation——演示的艺术,让人想起了The art of war——《战争的艺术》(孙子兵法)、The art of travel——《旅行的艺术》等一系列经典的名著。而中文译名相比起来就不那么可爱了。“商业就是一场秀”,让人想起的是“人生就是一场戏”,反正都是一场空,那我还看来干啥……译者这样翻译或许是迫于商业化销售的考量,毕竟在财经书架上必须要争夺眼球。如果由我来翻译,在商业和忠实原义之间权衡,或许会使用《演示的力量》或者《演示力》这样的名字。再来说explanation,这是整本书的一个核心概念,英文原义是解释、说明。但在这本书里,这个“说明”具有一种独特的含义,是作者发明的一种独特的使用白板、记号笔画的剪纸来拍摄的一种生动的视频演示说明。因此在这里这个“演示”的翻译还是很贴切的。解释和说明为什么会成为一种艺术?这要说到作者观察到的我们生活中经常会被忽视的一个“演示的难题”。举个栗子。你要怎样向你的父母、甚至是你的爷爷奶奶解释什么是“微博”、“微信”呢?如果你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程序员,你们在开发一种叫做APP的东西,你怎样向他们解释你所做的工作?且不说那些老一辈的人们,年轻人也一样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什么是“CPI”、什么是“大数据”、什么是“长尾理论”?我们需要去关注它吗?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出现新鲜的事物、概念、词汇。日常的工作已经耗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我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一个个透彻理解这些新事物。但我们可能就因此错过了很多对我们而言很重要的机会。演示就是为此目的而生。作者和他的太太一起发明了一种独特的使用白板、记号笔画的剪纸来拍摄的一种生动的视频演示方式,通过2-3分钟视频,让你迅速看清这个概念产生的背景,透彻理解这个新事物的核心理念,帮助你一下就跨越了这个理解的鸿沟。作者用这种独特的视频演示方式,解说了twitter、RSS、博客、BT下载、印象笔记、长尾理论等一系列的互联网新概念,在Youtube上获得了极大的欢迎,许多商业公司请他来为他们的产品制作演示视频,后来作者成立了一个叫做Common Craft的公司来专门承接这些业务。下面讲一下这种演示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概念:1、认知标尺。是一个标着ABCD……XYZ全套字母的一个标尺,标明对一个事物的认知程度。A位置的是完全不懂的外行人士,Z就是对这个概念完全掌握的专业人士。我们都处于这个标尺的不同位置上,演示的目的,就是让标尺左边的用户向右边移动。位于认知标尺不同位置的人,所关心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处于标尺左边ABC位置的用户,关心的是背景,也就是“为什么”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用XX?我们遇到怎样的困扰,而XX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中间靠右的用户,关心的“怎样做”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使用XX?有哪些具体的细节。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从“森林”到“树木”的过程。2、知识的诅咒。行业内和行业之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体系,就是一系列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当一个外行人经过漫长的岁月和艰苦的努力成为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之后,他往往就无法再回到他还是小白用户时候的理解方式。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的诅咒”。3、联系。这可能是这种演示方法最重要的一个核心。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一定是以一个现有的旧事物作为基点的。一定要把自己降低到用户的认知层面,在对方已有的知识范围内,选择一个合适的基点作为跳板,就能够最快速的帮助用户理解产品的核心概念。比如奥斯卡获奖影片《异形》当初还在剧本阶段的时候,是怎样向电影厂商推介自己的呢?就是六个字——太空版《大白鲨》。再比如什么是播客呢?就是可以订阅然后随时随地收听的电台或电视节目。什么是二维码呢?就是条形码的升级版,手机扫描之后就可以读取图案中包含的文字信息、网页链接等。什么是AR(增强现实)技术呢?就是象科幻电影《终结者》中那个机器杀手的眼睛看到的一样,在当前看到的人或事物上动态显示附加的信息。这个跳板不一定很精确,但是可以很有效的让对方了解你需要传达的核心概念。总而言之,作者提供的这种演示方法不仅仅是让别人快速理解一个新概念,同时对自己来说,也是学习和透彻理解一个新事物的有效手段。我想所有人都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这个演示的艺术。不管你是在校老师、培训讲师,还是推广销售人员、设计师、广告从业人员、乃至是普通公司职员,学会这个本事将会让你的工作如鱼得水,如虎添翼。ps: 这本书中所有视频范例,都提供有二维码,可以手机扫描后打开视频链接。

演示之魅力所在

大学时,曾有一次上台向同学老师们展示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的机会,我选择了当时很喜欢的《芒果街上的小屋》,非常珍惜那次机会,可惜最后没什么反响,这让我很挫败。这几天读完这本书,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就像书的扉页中说的那样“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意、策划案或产品,如果你没有把它向他人精彩地演示出来,就没有任何人会觉得它了不起。在职场和商场上,千万不要仅仅因为你那不足以吸引人的商业演示,而让你最精妙、最有成效、最有建设性的想法化为泡影。” 就像我们平时跑步,说起跑步就直接跑了,不会想到跑步的技巧,跑步的方式。就像对跑步的理解一样,我们都把演示看作理所当然的一件事。书中提到一个观念,在看到一棵棵“树”之前,我必须先看到“森林”,想要表达,首先要关注事物的背景,然后开始思考“为什么”以及“怎么做”,背景介绍的好,建立一个框架更好的去吸引人。然后通过讲故事等方式,用人的活动给事实加上包装,对受众产生巨大的影响,鼓励人们从新的角度了解你的想法。然后通过类比方式(比如:用《大白鲨》来推销《异形》,用烧水,水蒸气类比云的形成。)在演示中为观点建立联系。接着通过描述来增强演示效果。短短的几分钟,根本没办法展示所有你想演示的,所以必须有选择性的去繁化简。做到尽早阐述意图,有助于解决问题,不能过长,减少不相干的噪音,利用视觉材料,欣然接受不完美的地方,节奏要慢下来,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要容易理解,做到风趣而不拘谨。这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知识的诅咒”,如果我们很熟悉某个对象的话,那么我们会很难想象,在不了解的人的眼里,这个对象是什么样子。认清受众者的水平,避免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遇到很多麻烦。消除“噪音”,如果研究过common craft的视频,你会发现视频中的人物通常是没有面部特征,因为面部表情代表没有意义的噪音,会需要观众去认知并理解那些表情。媒介的选择,文本,影像/图表,听觉材料,视频,现场展示。展示模式,文件,幻灯片,网站,在线研讨会,视频等,考虑媒介与受众的限制,挑选最优方案。打开这本《商业就是一场秀》,你会发现一个亮点,那就是关于书中所举的关于common craft遇见的案例,旁边均有附上一个二维码,直接链接到案例视频,只是我试了很多次,安装了flash的程序,但我安卓手机并不能直接打开,如果下载到手机上倒是可以看,不知是何故。读完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曾经忽略了这么关键的一部分,演示不能独立存在,而必须是有技巧的推销,宣传,与人共享,才能发挥其潜能。演示,从制订计划、进行包装、巧妙展示都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了解的。现在很想推荐这本书给从事老师这个职业的同学们,也燃起了自己想要提高演示的技能的浓浓热情,这也是这本书魅力之所在啊。

利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

我得承认我落伍了,书里中提到的每个视频演示案例,都附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关于最新最热的话题、产品等的精彩演示。我特意扫描了这些QR码,作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我在考条码认证的时候,真心觉得这是场笑话,谁会真的使用条码在阅读上,没想到,7年以后,我真的在享受在阅读中刷条码,然后获取信息的生活。。。。。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种获得信息的新方法,作者在书的开头特意写了一章《利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好了,作为“土老帽”把我觉得最新奇的介绍完了,回到书的内容上来吧!!我很少给书到五星的,这次之所以打,是我觉得更多的人应该看看这本书。就像这本书里面写的演示这件事是:“我们都有做这件事的能力。我们经常做这件事,所以从来就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件事。我们认为自己做这件事时采用的是正常做法。我们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做这件事的方法还可以改进。这些方法是有可能得到改进的,而且改进后可以产生好的结果。”其实生活处处有演示、从找工作之初的简历到最后离职的时候的辞职信,都是演示,这其中还有更多的与同事沟通、说服同事,说服领导、说服客户、说服供应商、说服投资人等等工作中不同的演示技巧。这本书从制订计划、进行包装、巧妙展示三个层面,一步一步,细致、全面地教给读者最实用的演示方法和技巧及为什么这么做的原理。作者的确是个很优秀的演示人才,书里不光用文字描述(用《大白鲨》来演示《异形》)、二维码视频、总结来传授知识,作者还画了很多趣味横生的图画讲解,很搞笑。不光营销人、创意人、公关需要看看这本书学学如何演示,我觉得普通人,对于写简历、写文案、编辑文章都很有收获,至少知道如何去写出能吸引别人、表达自己的东西。

从傻逼到牛逼的艺术——手哥心法

  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大多数人看到是只是茫茫的夜空,极少数仰望者非常“专业”的给你指出,“看,这里是大熊座,像不像熊?看这里是飞马座,……”,实际上是不是,谁知道了,这些专家中还不乏一些装B的人,满嘴跑火车,但是他让你感觉很可信。      对,这就是本书的核心,商业、学术或者产品的成功,更多的不取决于你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是如何让普通人都知道你如何成功的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难题,哪怕没价值又能怎样?而且按照书中的这种说法,谁都可以办到这点。      就像很多人长期在社交网站上晒他跟各色美女的床照,津津乐道各种把妹技巧,这种描述方式,让很多人都梦想照片中的一位主角是自己。但实际上,他却从来不告诉你他是高富帅一样,这个世界从来不是平的。      相信大家都看过乔布斯主持的产品发布会,神级人物乔布斯,总是那么一语见地,总是那么让你迫不及待的想掏出钞票购买,甚至乔布斯那种倍万种瞩目的感觉,也被不少中国企业家山寨,比如说雷不死先生。      可惜的是,现在这点已经不是这些少数有钱人的玩物了,乔布斯的秘诀被勒菲弗在《商业就是一场秀》中无情的揭露。很多魔兽的玩家看到网爆的很多魔兽屌丝男用装备和技法,换得女神肉体,特别的在爆出男玩家的水平、工会和装备还很烂的时候,一种愤愤不平、空有一身本领的想法都会油然而生,“这种掉渣的水平居然还能泡到女神,可叹我这近乎神一般的属性技能和装备了!”      这种想法并不罕见,很多专业人士也有这种类似的表达。比如,微博上很多学究级的人物都发表过这样的态度:“叶檀这种学历史毕业的水平也好意思自称经济学家”,更让他感觉可气的是叶檀的出场费比专家叫兽还贵!!!。。实际上,他们并不理解广大人民群众并不吃他们那套在微博这种公共空间,讲模型,讲逻辑。正如书中所认为的那样,专业人士被他们掌握的知识诅咒了。就好像那些不满的魔兽玩家一样,他们同样被他们专业的技能诅咒了。      对大众炫耀专业语境的人,是傻逼。无非想体现出来一点的优越性,这类人在豆瓣特别多,一类是文艺逼,一类是专业逼。文艺逼和专业逼,一般是看不惯豆瓣的一些红人了,因为很多红人没有依靠这种看似nb的话语霸权,仅仅靠三俗就占领市场了,这让傻逼们既艳羡又气愤,还经常发生他们之间的论战。      所以真正牛逼的如爱因斯坦说,凡是你不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件事情,就说明你对它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我很喜欢本书的英文名字THE ART OF EXPLANATION,我建议商业是一场秀还不够深刻,如果改成我这篇文章的标题,从傻逼到牛逼的艺术,那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啊,让本书立刻从经管类图书跻身每个人都需要的牛逼圣经。甚至还可以把书中的一些原则抽取出来,每个原则配合上5、6个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又可以出一本叫做handbook of niubility,这是技术类图书的管用取名方法。      末了,说点装逼的了。本书的核心就是,通过营造用户场景,构建用户角色,大量采用拟人、类比、比喻、移情等手法,用口语化的通俗语言,讲一个虚构的经典故事或者叙事,这个故事就将成为你传道授业解惑的法宝。比如一个类似的叙事是王子为了达到拯救公主的目的,进入下水道,与各种蘑菇基友、绿毛龟等做斗争,最后大战恶魔BOSS后,成功的解救出公主,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最重要的,还要让用户从中看到自己影子,感觉自己就是在为了达到此目的,在与恶魔战斗的主人公。好似盗梦空间里面说的,你给对方脑子里面植入了一个抹不去想法。     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按照本书的说法,成功就在向你招手了,成为豆瓣红人就指日可待了。我想留一手是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的。基本上,每一条手哥的文字,都是本书的经典案例。在手哥面前,请原谅作者在书中多次自吹自擂的让人无地自容。穿越: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863461/

小摘录

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意、策划案或产品,如果你没有把它向他人精彩地演示出来,就没有任何人会觉得它了不起。在职场和商场上,千万不要仅仅因为你那不足以吸引人的商业演示,而让你最精妙、最有成效、最有建设性的想法化为泡影。演示就是描述事实使之易于理解演示高手都擅长换位思考:演示是一个创造性行为,它把事实转变为对人有益、信息量大且便于记忆的观点。对演示可以有两个不同的理解:你思考的东西(过程)和与人分享的东西(产品)。如果我们很熟悉某个对象的话,那么我们会很难想象,在不了解的人的眼中,这个对象是什么样子的。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你不能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一件事,就说明你对它的理解不够透彻。”回答时仅仅陈述事实,不交代清楚相关背景,这是把后续步骤的责任推给了提问者。尽管在很多时候,直接的回答时人们所需要的,也能令人满意,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被普遍使用。熟练的演示者会了解对方问题背后的意图,在构想答案时关注的不是效率问题而是理解问题。他们把“这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当作“我为什么应该关注这件事”来回答。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产品和服务,从它们自身来看都非常不错。我们面临的不是产品的功能、设计或者创意是否高明等方面的问题,而是演示的问题:怎么让别人了解其中的创意。没有有效的演示,产品的推广就会收到限制。问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吧:·就某个特定观点而言,你在标尺的什么位置?·受众在什么位置?·你认为他们了解多少?·你当前的演示是要让标尺上所有人都满意吗?·他们应该满意吗?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证据,表明DropBox产品属于“你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产品类型,因为对于不懂技术的人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DropBox这样的东西存在,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希望得到这种产品。在群体内部的交流需要人们把自己的聪慧表现出来。在群体外,他们要想成功的话,就必须关注如何帮助别人、让他人觉得自己很聪明。就一些大的话题,说一些大多数人都认可的话,就可以获得人们一定程度上的认同。如果观点没有基础或者不能与其他观点发生联系,就是孤立的观点,而这种孤立性会限制理解的可能性。演示一开始就要取得受众的认同:进行有效的背景介绍是演示者应该具备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技能。演示标尺上的第一个跳板:认同+背景会讲故事的演示才是好演示,加入人的元素,你就是讲故事高手:在叙述事情时加入人的因素,就可以使事实更加富有意义,也更为有趣。在演示中加入人的因素,演示就给人以自然真实的感觉。演示标尺上的第二个跳板:故事很多新的产品或者服务只不过是用新的方法来解决以前就有的问题。建立联系其实就是类比:类比的重点在于建立某种联系,明喻和暗喻强调的是措辞。演示标尺上的第三个跳板:联系除了解释“为什么”,还有回答“怎么做”。做法介绍告诉你怎么做某事,而演示不仅有这个作用,还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有意义。“内容是演示的关键,言之有物是所有演示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内容必须扣人心弦并因此易于记忆。在制作这样的视频演示时,人们不能简单地依赖文字和图片这些传统、陈旧的表现手法,制作者必须寻求最简洁的词句和最巧妙的影像,以最为有效的方式演示。否则,受众不会认为内容包含有用的信息,不会产生兴趣,他们更可能认为你在老调重弹。”重要的概念会各自成组,而放到哪个组都不合适的则被舍弃。筛选工作非常重要。如果作报告时不加筛选,受众就会做出小计的回应,因为你让他们费了好大劲才分辨出哪些内容最重要。common craft视频更加关注的不是介绍新的事实,而是采用新的、更易于理解的形式包装现有事实。打造精彩演示的10条实战经验:尽早陈述意图、要有助于解决问题、不能过长、减少不相干的噪音、利用视觉材料、要欣然接受不够完美的地方、节奏要慢下来、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要容易理解、要做到风趣而不拘谨去掉你所用视觉材料中的“噪音”:人物形象不带面部表情,是因为面部表情代表没有意义的噪音,而且还需要大脑去认知并理解那些表情。去掉面部表情就是去掉了噪音。麦克劳德认为,在画脸的时候,如果把脸画得辨识度很高的话,那么它看上去可能更像是某个具体的人。照片反映的显然是一个具体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用漫画风格画出来的脸去掉了所有这些具体特征,这下子,这张脸就可以是任何人的脸了。去掉面部特征,我们就可以鼓励人们在画像身上看到自己。from书评“以道御术——展现演示之美”如何通过一块块跳板让人们从知识了解程度较低的A端走向较高的Z端。首先从产品背景着手,获得受众的认同,建立起认知的框架;然后通过讲故事在介绍中加入人的因素,使产品介绍不再抽象,更易产生认同感;并通过类比,把要介绍的新观点与人们所知的某个概念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了解。这几步完成后,基本已解决受众“为什么”要使用该产品或服务的疑问,受众的了解程度向高的一端迈进,此时运用描述对了解“怎么做”尤为有用。

【至尊神位www.jfpxbang.com】

一直以来,都特别怕自己成为一个无趣的人,恨不得学尽十八般武艺讨人喜欢。  但事实是,我们灵魂里的沮丧是伪装不了的。  练习过再多次的温暖笑脸,也抵不过一个不经意的索然眼神。总有一些人,是他们伤害过你,把你推入万劫不复。 可真正面对面,是依旧恨不起来的。他们是命里的劫,也是恩赐。 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里,也许有朝一日,你会明白,我最喜欢你。

提升演示能力的必备阅读手册

一份ppt,一段演讲,一场产品展示……这些乍看没有什么,实际上饱含着无数东西,既要技术含量,又要沟通能力。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几年前我并未意识到这些,直到一次ppt演讲落败后才醒悟到自己与那些高手还相差很多。要展示一件产品或展现一些数据,纯粹依靠翔实的数据图表和文字解释是不够的。然而国内市场上没有关于演讲展示类的书籍,偶尔瞧见的一两本,也只是枯燥且千篇一律地强调演讲者要做好充足准备,收集充分的数据,提升自己的沟通和演讲能力等等,至于如何详细的去做,书内都是含糊其辞。所幸这一次让我遇见了这本书。正如书中所说的,会讲故事的演示才是好演示,如果纯粹堆砌数据,连自己都吸引不了,又何谈让台下的听众明了你所要展示的事物?我正是犯了教条主义的毛病,演讲被我搞成了填鸭。好吧,既然我已认识到这个错误,那就结合这本书,看看如何改善现状吧。首先,要了解来听演示的人处于哪个层面,他们对演讲内容了解多少,要是一味用专业术语讲述,听众不是浑浑噩噩,就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它处,肯定收不到良好效果。基于这个基础再去搜寻和筛选材料,把握演讲重点,将演讲内容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内。其次,可以将演示内容与平日常见的事物建立联系,用类比、暗示、强调等方式使听众取得更好的理解。把复杂概念简单化,表面看来遗漏了大多细节,但实际上,演示并不是课堂讲学,并不能通过短短的几十分钟使听众一下次成为某方面专家。要是演讲完毕后能使观众产生兴趣并对留下深刻印象,这已是极大的成功了。最后,提升绘制图表能力,丰富语言文字,使正常演讲不至于枯燥乏味,这也是演示的技巧之一。书内语言风趣幽默,采用了很多例子,其中还有QR码,便于读者去网站观看各类相关的演示视频,真可谓风格独到。另外,书中使用了很多虚构或非虚构的故事来讲述,每一段讲述中蕴含了不少演示技巧,书中附有的图表与示意图也很新颖。读完之后我感觉受益很大,很多例子可以直接套用,实在是极好的。需要进行演示的朋友不妨阅读此书,相信你们能和我一样,从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那部分技巧。

驭繁于简:演示的解释艺术

作为老师,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怎样最简洁的把道理告诉学生”的方法。也曾经听高人演讲,深深为其能够用逻辑性强、简洁、浅显的话语说出自己一直想说的道理,而深深折服。正如作者在文中讲述的难题盒子的例子,这个例子中的主人公的妹妹一开始为“难题盒子”所难,当他将打开盒子的程序告诉她时,她很轻松的打开了,然后生气的说了一句话“为什么看起来那么难打开,实际上却这么容易呢”(P217)。演示或许最高境界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让受众发出“哇,我为什么没有这样想呢”这样的感慨。这本书就有这样的效果,我看完后,最大的感受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为什么以前就不知道呢?如果提早知道,自己在教学上的进步会更大。或许不只如此,演示包含的范围远超过教学,具体来说“凡是为了通过包装让受众更易理解的道理”都在这个范畴,也即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驭繁于简。就我个人来说,这本书对我研究写作也很有好处。比如说文章的谋篇布局,按这本书中介绍的包装信息的方法,要先交代背景,引出冲突,然后再介绍自己为什么要解决冲突以及将怎样解决冲突。这符合作者介绍的演示标尺,左侧表示“为什么”型知识,右侧表示“怎么做”型知识,演示就是带着受众从左侧走到右侧。除了“演示标尺”这个有用的工具之外,另一点对我启发很大的是作者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前,自己做幻灯片,还有听他人讲做幻灯片的经验,大部分人比较重视形式。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真正明白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实质性内容,而不是对表现形式反复雕琢,力求完美”。PPT如果美观但没有内容,那只是浮云,更多的时间应该用来琢磨内容的丰富和逻辑性,尤其是用最简单的形式表达最深奥的道理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作者还针对这方面提出了去除和演示内容无关“噪音”的方法,因为这些“噪音”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使受众被带往和我们预期不一致的方向。最后,回到本文开头的例子,如何使受众感觉自己看了演示后“恍然大悟”,也即如何让受众感觉自己聪明,产生兴趣,这也是一种艺术。而演示者常犯的一个错误是,通过演示证明自己多聪明。这是和演示的本质相悖的,演示是为了导向受众,而不是为了自己高兴。因此,演示主要通过驭繁于简,让受众感觉聪明,而不是表现演示者多聪明。李•勒菲弗.商业就是一场秀.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本源的力量

商业小说中有一种说法,所有最有力量的核心剧情元素早在希腊时代就已确定,我们后人所反复使用的不过是前人的遗产、或者其延伸及变体罢了。这一现象的本质在于,从古到今,我们人类的基本生物特征都没有太大变化,因而最能影响我们情绪的那些核心信息要素也是如此,谁最接近本源的运用,谁就能最好地抓住读者和观众的心。这本书介绍的其实是完全相同的道理,商业演示,本质是追求有效打动观众的信息传递,然而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追求已经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异,想要靠单一文化外包装影像大多数人已经非常困难。然而,无论怎样文化下的人,其生物本能依然相同,所以最有效触动最大多数观众的方法,无疑就是瞄准他们的生物本能,无论是简洁法、作联系、讲故事、人性化,最终要实现的都是这个核心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做得相当不错,用足够简洁的文字把几个主要问题,误区,方法,都一一介绍分析清楚,提供了足够参考。


 商业就是一场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