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地球之歌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15
ISBN:9787539955681
作者:[英] 阿瑟·克拉克
页数:24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历史的镜像 摩西·卡尔多把存储卡举到灯下,凝神注视,仿佛能读出里面的内容似的。 “这东西对我永远是个奇迹,”他说,“居然能把一百万本书捏在拇指和食指之间——不知道卡克斯顿和古登堡看了有何感想。” “谁来着?”米蕾莎问。 “是两个让人类开始读书的人。不过话说回来,聪明也不是没有代价的。我有时会想到个有点可怕的念头:某块存储卡里存放着绝顶重要的信息,比方说治疗某种猖獗传染病的方法,但信息的地址却找不着了,它就在那几十亿个页面里,可我们就是不知道是哪几页。想想看:解药就在手掌里放着,但是死活找不着了,这该有多丧气啊!” “我看这不是问题,”船长的秘书琼·勒罗耶在一旁说——勒罗耶是信息存储和提取方面的专家,她参与了萨拉萨星和麦哲伦号之间的资料传输工作,“你总会记得关键字的,只要写个搜索程序,查看十亿个页面也就是几秒钟的事。” 卡尔多一声叹息:“你又何苦破坏我的噩梦呢?”接着他又露出了笑脸:“但你也未必知道关键字啊。你想想,有多少次是我们找到了需要的东西,才知道需要的是什么的?” “这只说明你没条理。”勒罗耶上尉答道。 米蕾莎听着他们互相挖苦,不知道哪几句该当真,哪几句是玩笑。琼和摩西并没有刻意将她排除在对话之外,只是两人的经历和她迥然不同,有时候,听他们说话就像在听外语。 “总之,主索引已经完成,我们都知道了对方有些什么,现在只要决定传输的内容就行了——这么说好像要传的东西很少似的。等到我们相隔七十五光年的时候,传起东西来可就不那么方便了,成本就更别提了。” “说到这个,我想起一件事,”米蕾莎说,“本来该对你们保密的:上个星期,北岛那边来了个代表团,里面有他们的科学院主席,还有几个物理学家。” “我猜猜他们来干什么——是为量子引擎?” “正确。” “他们什么反应?” “他们又惊又喜,因为没想到我们真的有资料。当然了,他们已经复制了一份。” “够走运的,他们的确需要那资料。你可能还得提醒他们几句:有人说过,量子引擎的真正目的可不是探索星空这种小事,总有一天,我们会用它产生的能量阻止宇宙塌缩成黑洞,然后开辟出一片新的宇宙。” 这番话把两位听者都震住了,现场一片沉默。琼·勒罗耶赶紧打破僵局。 “当然,这届政府是看不到了……我们还是接着干活吧,睡觉前还有好几兆字节要弄呢。” 他们并没有一味地工作。有几次卡尔多觉得累了,就走出登陆原点的图书馆,缓步走到艺廊,在计算机的指引下参观母船(他从来不走同样的路线,而是尽量到各处转转),要不就是到博物馆去缅怀历史。 博物馆的地球展示厅外面总是排着长龙,参观者多数是学生,也有父母带着孩子去的。摩西·卡尔多地位特殊,不用排队,有几次插队时他略感愧疚,但马上就安慰自己说:萨拉萨星人有一辈子来享受这些从没见过的风景,而他只有几个月的时间重访失落的家园了。 有时,他会和萨拉萨星人一起欣赏这些景色,他很难让这些新朋友相信自己没去过这些地方。他们眼前的一切都至少比他的时代早了八百年——殖民萨拉萨星的母船是在2751年离开地球的,他却要到3541年才出生。然而有几次,他还是吃惊地认出了眼前的景致,每到这个时候,记忆就会像洪水般席卷而来,将他彻底吞没。

前言

这部小说的创意来自近三十年前的一篇同名短篇故事,目前已收入我的文集《天空的另一面》。但真正激励我创作的是近年来在电视和电影里泛滥的太空歌剧,这是一种反面的激励,应该叫什么来着?反激?    请别误会:我很喜欢《星际迷航》,喜欢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的那些气势恢宏的作品,其他不怎么有名的我也喜欢。但严格来说,这些作品都属于奇幻,不算科幻。现在我们差不多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就是在真实的字宙中,我们永远都无法超越光速。即便是相距最近的恒星系,中间也得隔上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光年。没有什么曲速引擎能让你在今天这集飞到这个星系、下礼拜的那集叉飞到另一个星系。造物主的项目计划不是这么制定的。    在过去十年里,科学家看待地外智能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出人意料的改变。这个课题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一直遭人轻视(除了一些可疑的人物,比如科幻小说家),直到什克罗夫斯基和萨根在1966年出版《宇宙中的智慧生命》,情况才扭转过来。《生命》一书堪称里程碑之作。    但这股潮流在近两年又呈现出了颓势。我们在太阳系内没有发现丝毫生命迹象;我们建造了巨大的无线电天线,按说应该能轻易接收到来自其他恒星的信号,结果却什么都没有接收到,有科学家由此认为:“或许,我们在宇宙中的确是孤单的。”这个观点最著名的支持者是弗兰克,提普勒博士,他曾经(分明是故意地)用一篇论文的标题激怒了萨根的拥趸,那标题是《智能外星人不存在》。卡尔·萨根等人则表示,现在就下这个结论未免过于仓促,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十分激烈;有一个说法很对:无论真相如何,都将是令人敬畏的。要解答这个问题只能诉诸证据,光靠逻辑推理是不行的,无论那逻辑是多么具有说服力。我倒是希望两边能在未来一二十年里把辩论搁置在一旁,让射电天文学家像淘金者那样,将天空中倾泻下来的噪音默默筛选一遍。    别的不说,这部小说是我在星际航行题材上做的一次彻底现实主义的尝试。像之前的Ⅸ太空序曲*一样,我利用了已知的、或者可以预见的技术来描绘人类在地球之外的首次航行。书中的任何部分都没有违反或否认已知的科学定律,唯一称得上大胆的构想只有“量子引擎”。但即便是这个构想,都有着十分可敬的源头(见书尾致谢部分)。如果科学的发展证明它纯属空想,其他星际航行的方法也还是存在的。如果我们这些二十世纪的原始人都能将它们想象出来,那么未来的科学研究无疑会比我们走得更远。    阿瑟·C.克拉克    斯里兰卡.科伦坡    1985年7月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广袤的太空和数千颗行星中。没有人会来分担我们的孤寂。那里或许有智慧,或许有权力,茫茫宇宙中或许有巨大的机械……它们或许正徒劳地注视着我们这里漂浮的残云,它们的主人渴求伴侣,一如我们的渴求。然而,对于生命的本质、演化的原则,我们已经有了答案。在宇宙之中,地球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居民……    ——劳伦·艾斯利,《宏伟的航程》(1957)    我写了一本邪恶的书,内心却如羔羊般纯洁。    ——梅尔维尔致霍桑(1851)

内容概要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2008)
英国科幻作家,后移居斯里兰卡。与海因莱因、阿西莫夫一起被并称为“20世纪三大最伟大科幻小说家”。克拉克的作品以详实精准的科技描述著称,真实可信,毫无虚假之感,并运用其哲学的思考方式,探求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
阿瑟•克拉克有军队服役的背景,参加过二战,担任空军雷达技师,退役后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学士学位,自1950年开始创作科幻作品。在作品中,他探索了人类与人类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他针对太空技术做出的许多预测都一一成为现实,因此也被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太空预言家。他曾经预言过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全球通讯卫星、地震预防预测等尖端技术,全球卫星的轨道正是因为他而被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1986年,克拉克被美国科幻与幻想作家协会(SFWA)授予终生成就奖——大师奖(Grand Master Award)。

书籍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部 萨拉萨星 /1
・ 塔纳镇的海滩
・ 微小,且不带电
・ 镇委会
・ 警钟响起
・ 驱车夜行
第二部 麦哲伦号 /23
・ 着陆
・ 末日的贵族
・ 追忆逝去的爱
・ 探访超空间
第三部 南岛 /39
・ 第一次接触
・ 代表团
・ 传人
・ 别动队
・ 米蕾莎
・ 新地球村
・ 聚会
・ 层层下达
・ 库玛尔
・ 美女珊珊
・ 牧歌
第四部 克拉肯山 /89
・ 科学院
・ 克拉肯山
・ 参观制冰站
・ 档案库
・ 蝎子
・ 雪花升起
・ 历史的镜像
・ 沉没的森林
・ 撒巴拉人
・ 克拉肯的孩子
第五部 慷慨号综合征 /135
・ 请愿
・ 医务室
・ 潮涌
・ 舰载网络
・ 恢复
・ 乞力马扎罗
・ 酒后吐真言
・ 辩论
・ 雪山上的豹子
・ 交手
・ 枕边对话
・ 幸存者
・ 审讯
第六部 海底森林 /181
・ 侦察球
・ 诱饵
・ 无论是哪个神……
第七部 如同火星飞腾 /195
・ 飞升
・ 决定
・ 珊瑚礁上的火光
第八部 遥远地球之歌 /209
・ 冰盾
・ 圣物
・ 遥远地球之歌
・ 黄金面具
・ 道别
・ 启程
・ 海面之下
第九部 萨根二 /231
・ 时光的呼唤
附录:地球年表 /233
关于本书
致谢

编辑推荐

《遥远地球之歌》编辑推荐:广大读者翘首期盼二十年的首次中文版!经典科幻小说《遥远地球之歌》一直被阿瑟•克拉克本人视作自己的最高杰作,他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设置,构筑了一个地球毁灭之后的人类世界。在这部科幻小说中,融入了他对科学与未来、人类个体与社会、哲学与宗教、生与死、爱情与背叛的深深思考,更探讨了人类哲学的终极问题——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活着又该做什么?

作者简介

公元1967年,人类经过反复计算,发现要不了两千年,太阳就会变成超新星爆发,地球即将毁灭。在这最后的时刻,有人绝望,有人痛哭,有人放浪形骸,但更多的人将全世界的力量凝聚到一起,试图移民银河系,或者,至少将人类的基因和文明传播到宇宙中,这样,人类才不至于白白在宇宙中存在过。
地球最终还是毁灭了,但在此之前,她至少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移民:一种是用播种船运送基因到异星,在异星上土生土长的地球人后代,他们没有历史,不考虑未来,无忧无虑;另一种则是通过人体冷冻技术保存了肉体的地球人,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地球在眼前灰飞烟灭,内心焦虑,充满沉重的使命感。
而现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群在小小的萨拉萨星上相遇了……
本书一直被阿瑟•克拉克本人视作自己的最高杰作,他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设置,构筑了一个地球毁灭之后的人类世界。小说中,融入了他对科学与未来、人类个体与社会、哲学与宗教、生与死、爱情与背叛的深深思考,更探讨了人类哲学的终极问题——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活着又该做什么?


 遥远地球之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科幻小说能展三观,真假虚实之间让人又绝望又对生命产生莫大的敬畏之感。放在时间长河里,地球和地球文明可谓弹指间灰飞烟灭,看着人们如此急迫的想要留下存在过的痕迹,又觉得人类自大又可悲。《地球遥远之歌》讲述了地球毁灭之前人类已经成功地向四处“撒种”,末日来临时,最后的“贵族”们就充满使命感地上路,寻找自己所创造的地外文明。(具体操作请参照《普罗米修斯》)。故事背景没有《银河帝国》那么宏大,但是易读又很美好,让人感动,引人深思。阿瑟·克拉克花了不少篇幅解释科幻“原理”,但是一点也不枯燥,反而惊喜不断,大开眼界。如果学校在向学生教授那么枯燥无用的具体物理之前,应该让学生多看看科幻,给大家一个愿景,给大家一个要解决的“终极问题”摆在那里,会让学生更有动力。
  •     库布里克的不朽之作《2001太空漫游》的小说作者。这本书成为《2010太空漫游》2010: Odyssey Two(1982年)的蓝本。p1 什克罗夫斯基和萨根在1966年出版的《宇宙中的智慧生命》。p31 星际旅行的困难上,减速和加速同样困难。p39 量子涨落(不确定性原理允许在全空无一物的空间(纯粹空间)中随机地产生少许能量,前提是该能量在短时间内重归消失。产生的能量越大,则该能量存在的时间越短,反之亦然。当我们测量能量E和时间t时,测得的能量E越准确,那它存在的时间t就越不确定;反之,t知道的越精确,那涨落涉及的能量就越不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守一定的原则:△E×△t > h/2π(h是普朗克常数)。涨落涉及的能量与它存在的时间之间的乘积总要满足大于 h/2π 这个值。量子涨落看似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但这种涨落发生在空间中的任何地方,而且能量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时刻一到,它就要消失,所以在大尺度上,能量守恒定律并没有被破坏。不过,上世纪60年代末,有人想到一种可能性:物质或能量的万有引力本身具有负的能量(因为引力是吸力,假设无限远的势能是0,那么当物体靠近后因为引力做功使得其势能为负值)。当涨落产生的能量产生的瞬间,它又产生了一个引力场,引力的负能量与物质(或能量本身)对应的正能量互相抵消,使整个系统看起来并没有多出能量,所以量子涨落没有违反能量守恒定律。)p44(读一下几十年前的科幻小说,就知道人类社会的进步速度远没有想象的迅速)p94(卡尔-萨根的影响力确实非常巨大)p213 (会有人将佛骨带往群星吗?)
  •     P35: "真空"的真相是“超空间”,它是一种致密到极点却又仿佛泡末状的结构。人类已知的最致密的物质是中子星,每立方厘米都压缩了千万吨物质,但是和“超空间”相比,它只不过是一缕虚无缥缈的幽灵而已。 真空本身就在波动着。 空间的颗粒性之所以难以察觉,不仅是引起微小,更是因其暴烈。 这些泡沫不断破裂,每次破裂都释放出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它们吸收这些能量,再倾吐出来,不断地吸收、倾吐,直到永远。    量子引擎的能量来源,说的像永动机一样,不过就像阿sir说的嘛“任何科学出现之初,都与魔法无异 ”,姑且当成拓展想象力的小点心了。 P92 因此根据“元法则”,凡是大气中含有氧气的行星都不能殖民。不过说句老实话,要不是量子引擎确保了航程和动力的无限,我很怀疑人类是否会做出这么极端的决定。 p121:有人说过,量子引擎的真正目的可不是探索星空这种小事,总有一天,我们会用它产生的能量阻止宇宙塌缩成黑洞,然后开辟出一片新的宇宙。除了科幻小说家,谁还敢这么说。。。 P192 神学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算出结论,又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让几乎所有的聪明人接受这个结论:坏事发生的频率和好事相等。此前早就有人猜测宇宙的中间符合概率法则,这下终于得到了证实。 也就是说,所谓“恶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让宇宙仁慈,就好比让人在完全随机的赌局中总是获胜一样。 他证明一切知识都具有根本的局限性,因此“全知”的概念在逻辑上就不成立。 甲问乙:宇宙为什么是现在这样?乙回答:不然还能怎样? 别因为是我说的就什么都信,严肃的哲学问题是永远无解的。 P215 尽管在技术上已经没有改进的余地,但作曲家总能谱出新的曲子,这一点怎么看都是个奇迹。 P225 她问我“悲伤的目的是什么?它在生物学上有什么功能?” “悲伤是否是爱的一件意外的副产品?甚至是一件病态的副产品?要知道,爱的确是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一想到这个,我就有了种既奇怪又烦恼的感觉。不管怎么说,人正是因为有了感情才成为其人。诚然,每一次爱,都是在往时间和命运这对强盗手中交付一个人质,可是谁又会因此放弃爱呢?” p213: 这是几个亲爱的老朋友送给我的,那是我在地球上的最后一晚,他们对我说:“万物都不长久,但这东西我们已经守护了四千多年,你就带着它去星星那里吧,带上我们的祝福。” “它装的是一个人的遗骸。那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就是他,创立了唯一不曾被鲜血染红的宗教。他要是知道,在他死后四十个世纪,会有人带着他的一颗牙齿飞向群星,一定会觉得非常有趣的。” 阿sir果然对佛教情有独钟啊。 p217:我当然知道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从来就没存在过,但正是因为这点,它也永远不会灭亡。

精彩短评 (总计69条)

  •     这本用的是原版封面啊!!!!!
  •     我扣一星主要是因为封面丑。以及,连熊猫都能画这么不可爱你们真有本事。
  •     无论如何请活下去
  •     含蓄的,诗一般的,忧伤又充满了希望。而我抗拒这种希望
  •     最大优点:小说中的科技描写很严谨很理科生。关于时间的描述很震撼人心。
  •     还好看的是kindle版,不然绝对被纸书的这个封面吓走
  •     虽然前半段看得要睡着,结局还是那么美><
  •     从未看过如此sentimental的科幻小说 但是很对我的胃口了吧!
  •     人类有没有能力走向一个光明的未来
  •     结尾有点短了,没具体说到达萨根二行星后的遭遇与萨拉萨星的联系。
  •     书中那伴着音乐拼装冰块的这段情节,是我最喜欢的部分,音乐在那时化作沟通未来和过去的纽带,带着一种仪式般的美感,竟让人有想要落泪的冲动。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都会相信,这来自地球的遥远歌声,将一直一直在洪荒宇宙中演化流传,在宁静又嘈杂的宇宙中回荡不息。
  •     书不是很厚但是封皮很不错,正面书名上有凹凸感。纸张也是上层。这是我看的阿瑟的第一本小说,以前对他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三巨头之一上。看了之后觉得阿瑟是个很有预见性的科幻作家,有好多观点或者是文中的一些事物或多或少的成为现实,成为后来小说家模仿的对象。而它像是一部概括性的小说,如果要具体写,也可以往长篇去写,这样的小说内容节奏很紧凑,不拖泥带水,一气呵成。可算是短篇中的精品了。另外还推荐一本叫童年的终结,也是不错的短篇。
  •     相对于过去,我总是更喜欢未来,不知道那个转折点,断崖一样的尖锐转折点,什么时候到来,又会不会到来。星舰,船长,星辰大海,叛乱,镇压……遥远时空里发生的那一切,多么像我们的海上故事重演。地球毁灭,人类离家远航,重走哥伦布之路,穿越无数星辰光年寻找新大陆,与他们素未蒙面的先行兄弟短暂相逢,并旁观另一个物种如曾经的人类一样遥望文明的火种……这天然就有种恢宏的悲恸与浪漫,仿佛时间和空间都在这一刻彻底泯灭,“既是镇魂歌,又是摇篮曲”。看前面作者的话吓了一跳,还以为老爷子是近年写的,结果一看写作日期,1985年。“地球的最后一届总统伊丽莎白温莎”,哈哈,老爷子还是爱女皇的。“我爱他的优点,但我更爱你的缺点”,这真是全世界最动人的情话。
  •     "等他从那爬满皱纹的双唇间听见最后的道别,她的身体早已化作了尘土" 这书真得很温柔
  •     17.3.20故事零零散散,对于宗教的阐述也很浅显,“爱”的观念我更是难以接受(mdzz,简直莫名其妙)。
  •     就像是一首诗,或者就像书名说的,一首歌,大师出手果然不凡。
  •     昨晚做梦还梦到了地球的末日……设定还可以,但故事写得真的不好看啊,生硬。
  •     作者有一颗圣母心 可以说是披着科幻皮的言情小说了 剧情很简单
  •     感情线有点弱,别的都好,穿插的一些小吐槽很可爱。一个低级错误,图坦卡蒙的年龄不对,过于低级,肯定是读客弄错。终于明白为什么说BSG有受克拉克影响了,最后的地球人,寻找新家园,缅怀故土,永远不过时的题材。
  •     2017第三本。每一次相逢,都是久别重逢。很喜欢小说的背景设定。前半部很科幻,后半部不太喜欢,那海蝎子的部分还不错~
  •     之前没怎么看过克拉克的小说,但确实蛮有意思的,总体很不错。不是那种完全脱离实际的科幻,还真感觉是不久将来会发生的事情。不过似乎科幻小说都喜欢毁灭掉地球?人类真要离开地球才可能真正扩张?麦哲伦号不错,不过似乎描写不是很多。地球化改造那段虽着墨不多,但真是震撼,人类未来有那个再造行星能力么。萨拉萨星也有意思,但海地的蝎子那一节并不完整呀,描写这个海底社会为的是个啥?克拉克似乎喜欢留有悬念。
  •     读客的这一系列阿瑟克拉克都翻译得不错啊
  •     本来觉得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系列有点点太深了,读不太懂,就选了一些他比较短的作品,看完这本《遥远地球之歌》,对阿瑟·克拉克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又英国人的幽默,故事又能说的很流畅轻松,但每一个细节的描写,细细想来又意境深远,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书
  •     像是饱含深情的诗。
  •     #2016读书#第39本:克拉克的地球末日三部曲第二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证明不到2000年后,太阳就会变成超新星,而地球也将随之毁灭,为了拯救人类,绝大部分地球人同心协力,开始了移民银河系计划。最终,地球毁灭了,但在银河中已经有了2种形式的移民,一种将人类DNA带到异星,这些人将在异星从生到死,他们不用背负痛苦的历史;另一种利用人体冷冻技术,将亲眼见证地球灭亡的人类冷冻起来,他们眼中已看到毁灭,心中背负使命。巧合的是,这2种人类在萨拉萨星相遇了,相遇的故事中,我看到的绝大部份都是2种人类友善的合作,甚至共同发现了在海底已经具有一定智能的海蝎,它们像地球的人类祖先一样,痴迷甚至崇拜金属,也许再过几个世纪,这些海蝎就会上岸,继而发现火,制造工具,而人类将如何引导海蝎呢?这令我遐想万分。
  •     星际旅行,冰冻休眠,总是会把人生搞乱,拿罗伦森为例,跟一个晚于自己几百年出生的人恋爱,自己的儿子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死去,不会让人神经错乱吗?
  •     很赞,克拉克的小说硬气十足
  •     五颗星,向克拉克致敬
  •     总感觉少点什么,更像是浪漫小说
  •     不光是科学的语言,他对政治和社会的思考也是很深刻的
  •     三体2,三体3 的构造大量的参考了这本书。
  •     有宏大构思,有精妙细节,有迷人故事,遗憾的是可供展开的线索太多,放之则束手束脚,收之则未免刻意。或许结构再小一些,或是篇幅再大一些就好了。
  •     老实说,这本写得不咋的啊。不过有个问题很有趣:如果地球就快要毁灭了,有机会让一艘飞船延续地球的文明,那你会挑选怎样的文化产物跟着这首飞船出发?
  •     好几段都看得想哭 地球毁灭的场景 全息影像的重现 翻开宇宙中最后一本福尔摩斯 被带到星星上的释迦牟尼的牙齿 遥远地球之歌里包含的大千世界 阿瑟是真的很爱这个世界啊
  •     亚瑟 克拉克的作品总是带有哲学的味道和悲凉的气息。
  •     阿瑟克拉克的书无论那一本都很好,值得购买。
  •     很喜欢克拉克的科幻作品
  •     萨拉萨星是不是人类的一种理想社会?如果后到的地球人赖着不走,然后文明冲突,人类一步步毁灭萨拉萨星。这么写的话也挺期待。
  •     暂时。。。还是习惯阿西莫夫的风格。。。故事性不够。
  •     煽情有点泛滥,节奏偏散漫,神奇的是前言竟然说他不想写太空歌剧(……)。
  •     如果宇宙是一部宏大史诗,这本书就是记录了一个隽永的相遇。情节很简洁,但作者的克制在我看来并不是十足的优点,有些安排显得仓促到不能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不过仍然有足够的理由称其为一本好书。
  •     克拉克喜欢星际迷航,有句话挺有意思,他认为星际迷航很棒,但是应该属于奇幻类小说,曲率引擎不是能发明出来的,三体里面对曲率引擎技术描写是通过一个晦涩难懂的语言故事来尝试解释的,通过挤压一个一个的空泡来实现超过光速的恒星际航行。克拉克通过量子引擎让人类在关门的最后一秒实现了星际旅行,在这种接近光速的航行下,科幻导演们都忘记了三维空间下最重要的因素,时间,没有天贼里面的森卡,时间这个尺度会拉长并极大的改变人类这种物种,。。。克拉克典型硬科幻经典
  •     前言里说到ST,还有提到乒乓球的段落笑死我了
  •     优秀的硬科幻小说
  •     是《最后一个地球人》(原《童年的终结》)的后续貌似,书的设计真的非常漂亮,也没有多余的前言和编者废话,纸张也喜欢,这个系列真的非常棒!
  •     沉睡数百年的地球幸存者与遥远星球地球殖民新新人类的对话,很唯美的小说,翻译的质量也不错,内容没有曲折跌宕,但平稳和平静,恰恰是千百年后人类所希望和追求的境界吧?最终地球幸存者离开殖民地,按沉睡之前的计划继续行程,开拓新疆土,让读者看到人类的希望永不灭绝。
  •     还没来得及看,很期待,不知道翻译给力不
  •     结尾真的不是不想填坑吗?我还等着看萨根二的故事呢
  •     读的时候感觉很轻松,看完之后合卷再回想一下,总觉得有很多收获,有必要再读一遍。
  •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太空科幻,有太多的情愫,感伤和想象,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归根到底还是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克拉克真正做到了看似不经意的宏大叙述中的精致小品。
  •     小狮子死的时候一脸莫名其妙但还是哭了…最后觉得不管对仰望飞船离去的人还是在飞船上的人都是一种悲哀
  •     4.13 永远会记得那个飞向群星的孩子和即使离开了几百年依然在天空中清晰可见的麦哲伦号。冷静的叙述,诗一样的语言,讲述了两个丢了家的孩子,在茫茫宇宙中相遇的故事。抱歉我不能一直陪着你,我还有更重要的任务,我要去找一个新家。
  •     阿瑟克拉克后期作品,一开始感觉笔调轻飘,没有之前的锐利与硬感,看完之后只能说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克拉克还能写这样淡雅悠远的作品,服!
  •     地球末日三部曲之一,也是我看过作者最经典的一部作品
  •     还没有看。应该不错,喜欢克拉克的,从那个2001开始
  •     喜欢这个文风举重若轻的感觉,非常牛逼
  •     细腻而又深情
  •     书很好,没有磨损,封面很漂亮
  •     2:32,火车上读完,发现克拉克大爷对宗教的态度很是鲜明
  •     恒星毁灭,人类休眠,星际移民,文明重生。在千年之后的时间和太阳系之外的空间里,回忆地球往事,怀着巨大的乡愁——科幻浪漫起来,浪漫到极致了。
  •     因为阿瑟克拉克,想要在有生之年去一次斯里兰卡。
  •     遥远的悲伤浪漫不能掩盖的破烂关系,全世界的小朋友。 对远古画风的认同感见仁见智,不过不能否认排版还是很不错的,书脊的熊猫君也很cuuuute阿!!
  •     如果是我,可能还是会想留在伊甸园吧
  •     看了大刘的访谈买的大刘这么推崇阿瑟克拉克不是没有道理的
  •     很期待,未来可以实现这种科技生活,当然,地球别灭亡……
  •     地球毁灭之后,麦哲伦号与萨拉萨星上的人类之间的友谊与故事。有爱情有探险,有喜悦也有悲伤。还有萨拉萨星上的另一类智能生物!
  •     末日的设定,人性一览无余。
  •     我最爱的书,用科幻那纵横整个宇宙的宏达背景,来衬托了最细微处的人类情感,读之欲哭,而又深深思考
  •     不知道说什么了,就提出几个问题吧。作为人的一生,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对更高维度的存在来说,我们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