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有园》

出版日期:2014-12
ISBN:9787560856306
作者:金秋野,王欣

内容概要

金秋野,北京建筑大学,主要从事当代建筑理论研究、建筑评论理论与实践。已出版专著《尺规理想国》等两部,完成《光辉城市》《透明性》等17部专著的翻译,另在各类刊物发表评论文章百余篇。
王欣,中国美术学院,主要从事传统中国文人造园艺术的研究与教学,致力于当代中国本土建筑设计的探索与创新。代表设计与研究作品有:《松荫茶会》,《介词园之卷》,《西江二号园》,《苏州补丁七记》,《五十四院》,《破境·密林雅集》,《如画观法二十四式》等。

书籍目录

Foreword 题语
.
.
Open Books 开卷

山居九式
建筑需要如画的观法
凝视与一瞥
.
.
Works 作品

随形制器
红砖美术馆三识
因树为屋随遇而安,开门见山会心不远
物境许遇
.
.
Researches 研究

有限建筑
假山之假
.
.
Horizons 视野

庭园・ 建筑六议
具体的传统
.
.
Special Topics 专题

阅读园林
角园记
.
.
Appreciation 赏会

知地知天,建筑自然

作者简介

《乌有园》是由金秋野和王欣二人合编的系列出版物,关注“中国传统设计语言的现代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涵盖理论与实践(包括实验性作品),内容以建筑为主,也涉及造型艺术、绘画、文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2014年出版的第一辑“绘画与园林”约请了八位作者(董豫赣、李兴钢、李凯生、宋曙华、郑文康等),从不同角度探讨传统绘画、园林与当代建筑设计语言的关系,内容涉及自然与人工的造型、传统空间视觉构造法、有限度的建造等具体问题。此外也包含了两组与园林相关的学生习作,分别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和北京建筑大学。


 《乌有园》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乌有园真的乌有么?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想,一定未必。每个中国读书人的心里一定有一座想象之中的园林,不过是因为大时代的关系,有些人的清楚一些,有些人的模糊一些。《乌有园》里面的文章,可以使那些模糊的逐渐清晰,使那些清晰的更加真实。感谢专业的缘故,建筑师写起造园的文章来,角度总是独特的。他们并不纠结于技,重点是在法的探讨——这更接近于建造园林的本质,一种自觉的与世俗拉开些许距离的观看,看自己也看周遭。当这种观看之法确定下来了,技术的展开也就可以自然而为了。本书的重点是绘画与园林。意思是说从绘画到园林的转化。绘画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园林是具有现代性的当代园林。显然,作者们无意对传统做简单的模仿,他们更具有野心——中国传统设计语言的现代转化。这无疑是对当下强势流行的西方设计语言最好的平衡,也是一种努力使本土建筑学早日具有自觉性、独立性的勇敢尝试。
  •     读完此书,感慨良多。几位作者的文章为读者构建了当代造园的某种可能性。在当下商业建筑大行其道的时代,传统文化也往往被商业浪潮所裹挟,所谓中式园林成为开发商宣传和提升销售价格的一种手段,动辙上亿的豪宅在吸眼的同时也在慢慢扭曲大众对于传统园林的理解。疏不知,这些假古董只是一种机器复制时代的表象产品,而真正的故园则是需要慢慢地品味,需要一代代学者的薪火相承。而在《乌有园》中,我读到了这样一种历史责任和文化担当。几位作者以小见大,从不同方面细致地讨论了园林的可能性,也为我们理清了传统造园的诸多线索。读完此书再结合书名我不禁要问,故园真的已经回归乌有之乡了吗?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看到,书中的一些作者在实践中也在尝试某种造园的可能,也得到了一定的肯定。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作者王欣已经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建筑系开展了多年卓有成效的当代造园教学,这种类似海杜克在纽约库伯联盟的教育方式也为未来造园实践提供了诸多可能。当然,我们必需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故园己离我们相距甚远。就像本辑的主题《园林与绘画》,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当下建筑教育在这两方面的缺失。这两个方面的相互支持正是传统造园的要义,也就是明代画家董其昌所谓的"画可园,园可画。"而建国后以理工科建立的建筑系教育,使得学生对于绘画与艺术的了解极其有限,对于传艺术更是知之甚少;而当下中国画的衰微也使得画家只疲于尺牍上的画面经营,而不懂造园。而本书作者之一郑文康在讨论环秀山庄假山掇山的文章《假山之假》的结尾也表述了这种技与理的分离所造成的影响。我想,正是这种积极的尝试和对现实的冷静批判吸引我精读此书,《乌有园》是一个难得的开始,或许也是一种可以与当下国内盛行的批判地域主义建筑观相对应的新的设计方向,相信有园林梦的读者也会有颇多感慨!
  •     王欣老师总是笑称,在中国有一类建筑师,没什么钱,难以在现实中实现理想,却有着传统文人的情怀,于是自然而然地,便开始了纸上的造园,就是“乌有之园”,或许只是只能容许半个身子的“容膝斋”,又或许市井中的半亩庭院,半潭秋水一房山,足以在其中发生与人有关的有趣的故事。可能恰恰因为这种“乌有”的预设,加之师法于传统的文人画与园林,这类“纸上的园子”便顺理成章地按照“文人建筑师”们的理想状态,发展得足够风骚和“如画”。当然,在这群“文人建筑师”当中,自然不乏有在建筑实践中努力实现者,而在我看来,王欣老师的教学和研究中,更是把“乌有”当做一种“大有”的状态,这种“乌有”的纸上园林才得以有穷尽极致的可能。当多数建筑院系的学生已在本科二年级迈出他们“正规军”的第一步时,三年前,我曾师从于王欣老师有一年的时间。王老师心中理想的教学是传统的师徒制,而事实上我们的课堂也的确做到了,所不同的是王老师的徒弟,足足有二十一名,且年年如此般人数,可想而知教学的工作量有多大。而王欣老师的原则,便是学生们人人出高质量的精品——于是,我们的第一步,便是以这样一种极其“文人”,又十分严格、丝毫不能马虎的“纸上造园”的方式来展开。“侧坐莓苔草映身”,王欣老师总是引用这句诗来说明建筑的姿态与人的身体性,而我觉得,这句话也恰恰隐喻了王老师的教学,即,以一种解读传统的方式,从侧面介入到对同学们在设计的开始所需具备的建筑形式基本功素养的严格训练当中去。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唉,真是喜欢绘画与园林这个论题,可讽刺的是这总是在建筑系被研究。想把文人造园的精神融入骨髓,再言创作。
  •     这一定是建筑学版本的小时代。深深地知道自己的受众是小资学生文青。今日的建筑学只能借助文学修辞苟延残喘。
  •     “传统审美语言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借鉴与转化”。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真切的愿望。
  •     设计装帧都极尽精美古典。
  •     建筑在传统的研究上有着理论与时间,产品上会不会也能做这么好~
  •     需要再读
  •     非常好的一本書 真正的將中國古典園林、傳統文化以及當代的建築設計揉合。不只是內容,整書的裝幀和排版都非常用心!我非常喜歡。
  •     前半部分适合我读,从绘画讲园林中的“观法”,后面部分是作品和应用了,不是建筑出身的不能断定好坏。
  •     装帧挺好。。
  •     最有收获的是研究环秀山庄假山那篇。
  •     补
  •     大赞!值得一看!
  •     乍一看不错,但仔细读来也就几篇文章扎实,其余算是充数
  •     乌有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方山水 是每个建筑学子都值得推荐的必读书目!
  •     城市生活不给我们喘息的机会,想要休息片刻,那就来到心底造的园子里吧。
  •     有两篇还可以,还有几篇真是越看越可怕,完全沉浸在一种对古代文化精英的肤浅曲解和自我陶醉里不能自拔。而且只要看看里面重点提的什么“红砖博物馆”,就知道啥叫生拉硬拽匠气十足
  •     非常好的一本書!
  •     有很多文章读起来很棒 感觉像在听一场高质量的演讲 深觉园林和透明性很可能是一回事
  •     个别论述几近癫狂 能简练地表达却言词堆砌至茫然 何必呢?
  •     傻文人
  •     喜欢金秋野~
  •     才要开始读
  •     无论文字排版,还是书籍装帧都十分精美。透露内容可以看出两位老师对当代中国建筑环境以及整体审美取向的批判性思考。可在建筑学的惯性思维下,这种原本属于自己的语言却显得有些生猛且陌生。乌有园从表面上看是在建筑层面去讨论造一座园子,或者是一个空间。而其暗含的是一种造物的法则,一种抵制粗制滥造,抵制概念思想,与人相关且源于生活的物质经营。大赞!期待第二辑!
  •     为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乌有园,为了故园的重生重建!
  •     “常言珎饌,何如此书。飲食男女,得卷忘情”
  •     詩書
  •     对于一本好书不知道用什么词藻来形容它
  •     大赞
  •     乌有园并不子虚乌有,有这么多人都在为心中的乌有园努力奋斗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