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风物004·黔东南》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508664566
作者:范亚昆 主编
页数:272页

《地道风物004·黔东南》的笔记-第54页 - 雷公山

非洲绿色地带运动组织发起人文佳莉·马赛教授说:“发展就代表着存活下去,拥有更高品质的人生。我们可以减少消费,去过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非常尊重生态系统,尊重自然系统,尊重生物多样性。你放心,不知道有何好处没关系,那不是你创造的,你不知道它的好处,就顺其自然吧!因为上苍知道。也许将来有一天,人类在未来的世代,可能就会发现他们能够存活,就是拜多样性所赐。”

《地道风物004·黔东南》的笔记-第85页 - 侗族大歌

我将珍藏往昔的灵魂,为了将来的复活。

《地道风物004·黔东南》的笔记-第230页 - 糯禾,饭桌上的图腾

侗族人始终保持着对习俗的尊重,这是民族自我认同感的延续,也是侗族族群之间辨认彼此的方法。

《地道风物004·黔东南》的笔记-第106页 - 苗族古歌

亚里士多德在《诗艺》中说:“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于记载具体事件。所谓‘带普遍性的事’,指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某一类人可能会说的话或会做的事——诗要表现的就是这种普遍性,虽然其中的人物都有名字。”

《地道风物004·黔东南》的笔记-第110页 - 苗族古歌

E.H.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中谈到,历史“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这样看来,苗族没有书面的历史,似乎也算不得遗憾——因为古歌的存在,生者与先人的联系从未消失。每个民族都有记录自身、继续生活的方式,孜孜不倦地求索着“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各类人生的难题。苗族的历史已随讲古而不泥古的古歌融入苗族人的魂魄,每个人都在歌师的歌唱中找到了归属感和需要的答案。

《地道风物004·黔东南》的笔记-第85页

我将珍藏往昔的灵魂,为了将来的复活。
那些拥有自己音乐的民族都是幸运的。

《地道风物004·黔东南》的笔记-第46页 - 锦屏,侗族自此分南北

变化是永恒的。任何一个民族、一种文化,都必然在时光的雕刻中,传承变迁。面对岁月的吟唱,我们驻足聆听、发现、思索,看见看得到的风景,走近看不见的灵魂。

《地道风物004·黔东南》的笔记-第203页 - 黔东南 物 无酸不成苗

对于一向喜爱享受“口舌之快”人,看一本介绍某地风土人情的书,必定是先从当地美食看起的。因为味道好像是具有渗透性的,可以渗透到记忆里,同时它还有挥发性,让你每次回忆时,都仿佛又感受了一次入口如何滑顺,在咀嚼的时候牙齿舌头接触食物的感觉,汁水充盈,滋味曼妙。所以当翻到这张图的时候,勾起了我对酸汤鱼的味道记忆。不愧是要放在第一位介绍的美食,如说中表达,酸汤鱼就好像是每一个贵州菜饭馆菜单首页的第一张图,当头菜,看家菜!那滋味必是不用多说的。

《地道风物004·黔东南》的笔记-第35页 - 穿行于苗疆腹地

她不反对旅游,反对的是早年那种野蛮观光旅游,游客被一车车拉倒西江、肇兴等几个固定景区,收门票,看歌舞,吃土菜,然后一车车拉回去。她提倡个人乡村体验旅游,把游客分散到黔东南成千上万个村寨,感受自然与人文魅力。“文化就是吃喝拉撒,很简单。现在是移动互联时代,线上线下,点对点,开辟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我想在哪个苗寨住几天,就直接与村里的农家乐联系;当地年轻人不必外出打工,待在家里做苗绣、蜡染和银饰,产品就在微信和网站上销售。这样的旅游,可以激发民族的内生活力,进入万众创新的时代。文化不是死的,是活的。”

《地道风物004·黔东南》的笔记-第42页 - 锦屏,侗族自此分南北

人类学家认为,当一个社会与另一个经济、文化上都比较强大的社会接触时,这个较弱小的社会经常要被迫接受强大社会的文化要素。

《地道风物004·黔东南》的笔记-第5页 - 黔东南:观察“净土之变”

那种在经年累月中小心翼翼相互予取的格局,暂时未被新世界全然改变,它看起来似乎新旧杂糅、真相难辨,其实时间与空间在这里经历了特殊的压缩集中,形成一种独有的变化节奏。这种新旧秩序的交叠与变化,成为今天的黔东南真正的景观。

《地道风物004·黔东南》的笔记-第73页 - 侗族大歌

1959年,三龙侗寨的吴品仙小姑娘,豆蔻年华十三四。那一年春天,黎平歌舞团郑重其事地留下了一张合照。拍完这张照片,歌舞团里的这位小姑娘将代表黎平乃至侗族,远赴北京。她显然是侗寨里最荣耀的“北漂”之一。那一年,她肩负“侗族大歌歌手代表”的名号,北上首都,入职中央民族歌舞团。
在北京那几年,吴品仙完成了那个年代最让人艳羡的镀金——在首都,为毛主席演出。在人民大会堂,吴品仙参与了那场令她毕生难忘的演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她手里拿着的扇子,是用扇子搭出的一轮红太阳的组成部分。吴品仙胆怯地透过扇子的缝隙,看到了坐在第六排正中央的毛主席。
但是对于“侗族大歌歌手”吴品仙来说,她在舞台上唱响大歌的使命并没有完成。在由全国各个民族表演者代表组成的歌舞团里,没有人关心侗族大歌。表演者们轮番穿上不同民族的服装,跳起不同民族的舞蹈,跟随歌舞团南来北往,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表演属于那个年代的样板歌舞。
舞台表演完,落幕卸妆后,这位侗族优秀的歌手终于可以唱起一首妈妈教的、思念故乡的歌谣,潸然泪下。
少小离家,25岁回,吴品仙已是侗寨里的超高龄“剩女”。儿时的歌伴,早已为人父母。行歌坐月的歌堂,也没有了她的位置。再也没有月下歌堂里的幽怨婉转,藏好那皱巴巴的歌本,三龙最优秀的歌手,不情不愿地嫁给了她的远房表哥。


 地道风物004·黔东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