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中国

出版日期:2017-1-1
ISBN:978750867085X
作者:翁乃强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翁乃强,中国著名摄影家、画家,“四月影会”重要成员,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奠基人。祖籍福建龙岩,1936年7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一个爱国华侨的家庭。父亲翁福林曾开过照相馆、广告公司和电影公司。翁乃强酷爱美术,从12岁开始就向侨报《生活报》的摄影记者周昌平学习摄影。1951年7月回到中国。
1951~1953年,在北京育英中学(现北京第二十五中学)就读 。
1954~195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就读。
1958~196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学习,师承艾中信、韦启美、林岗、詹建俊、李苦禅等大家。
1964~1990年,在《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社工作,先后任美术编辑、摄影记者、图片部主任、编委、主任记者、总编助理,其间得到康大川、田家农、车慕奇、黄祥坤、安淑渠等同志的指导和帮助。发表了大量的摄影作品、插画,出版了很多摄影、美术画册。多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采访工作。
1980年,先后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
1985年12月1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作为创会会员加入了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并任副会长、荣誉高级会士。
1988年,获香港国际幻影会荣誉高级会士。
1990年,调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筹建摄影工作室,任副教授。
1993年,被评为教授。
1996年,作为创会会员加入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任会员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2003年退休。

书籍目录

推荐序  一颗红心,真诚记录时代  那日松
推荐序 相知五十年 方学辉
章甲 时代面庞 大同年代的生活和工作
章乙 舞台中央 北京和天安门的故事
章丙 人物记忆 文艺的新生
翁乃强访谈

作者简介

本书中作品的年度横跨了1964—1995中国急剧变化的30年,这些被雪藏了数十年的照片的原底片,有70多张已经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这445张作品,真实地还原了上个世纪中后叶4个十年中,我国各个行业的生产场景以及普通百姓在社会政治经济巨变中的生活状态。透过这些真实得令人窒息的照片,我们得以用极其罕见的彩色视野,近距离地观看那个年代人们的喜怒哀乐。这些照片中一个个生活生生的面孔就像从历史深处射出来的箭弩,把我们带回那段时光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位摄影者如何用极大的勇气和热情、用独特的视角去选取和采集被无数摄影家忽略的细节和生活琐事,并逐渐在拍摄中找到自己的观看之道。历史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年表,而是一个个真实的场景、生动的面孔。青年时代的翁乃强和他的摄影爆发了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的初始动力就是他对于摄影最为质朴的想法:要做时代的记录者。

中国摄影师眼中的彩色影像历史,而不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作品横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从珍贵老照片中体会老百姓30年日常生活的变迁,回味那些充满温度和质感的生活细节。

从未公开发表的,珍藏半个世纪的作品和原始底片第一次重见天日,从封尘的数万张原始底片中精心挑选445张作品展示给公众。

翁老70多张经典作品原底片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翁老作品《大海航行靠舵手》(原题为《红卫兵: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人民万岁!》)在2006年华辰拍卖会曾创下单张20.5万元纪录。

80高龄的翁老亲口讲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拍摄历程。


 彩色的中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从80岁高龄的摄影家翁乃强数万张底片中精选出445张照片,配以老先生亲口讲述的照片背后的故事来构成,时间跨度为1964—1995年这个中国社会变革最为迅速的时间截面。所有的关注点均放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工作,用生活细节呈现历史变迁。
  •     2017已读030。很快就看完,过去时代的记忆。
  •     周末,暖洋洋的阳光底下,在躺椅上翻完了这本摄影集,感觉似恍惚活过了前世。那个匮乏、动荡的年月,人们竟是如此鲜活地活。如今再比照来看,生活却变得茫然、焦灼、不安。史之漫漫,人之渺渺,亦不知是喜是悲,是福是祸。
  •     历史的记忆
  •     一代人的历史,新生活的波澜壮阔,让人回味。
  •     第一次阅读摄影集,还是关于中国历史的,445张照片中很多都给我深刻的印象,其中“毛泽东”号和“宝书台”的照片印象最深,感受到那个年代大搞个人崇拜的杀伤力。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内容很丰富,都是展现普通民众和知青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特别淳朴的气息,每个人物的笑容都那么自然和感人。第二章是专门展现北京和天安门的故事,看完后特别想去北京。第三章选取了一些名人,画家那些的大多不认识,这一章我觉得一般。总体说来是本不错的摄影作品,六七十年代的彩色反转片,别有一番味道。2017.3.21
  •     几十年前的中国在我的想象中是黑白的,这本集子里的彩色相片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那个中国。那时的北京天还很蓝,人们笑得很自然。全然没有今日的灰色,以及被这个操蛋的社会和生活压榨到无法喘气的死人一般的面孔。
  •     很棒的摄影画册书,内容从1960年代开始。作者是归国华侨,在国内从初中上到美术学院,后来进入《人民中国》杂志,有机会拍出很多那个时代难得的彩色照片。
  •     彩色的记忆
  •     我只能打三星,标准不在于是否拍的得不够好,我也知道他想表现出一个时代好的一面,只是,我看了太多关于那个时代的反面,虽然我们都是善于遗忘的,也是善于篡改的,内心始终平衡不了那份美好。(纪实作品来说算是好的了)
  •     属于那个时代的彩色记忆,不可多得,贵在纪实,深入生活非摆拍。翁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贵在坚持,用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及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很多东西依靠口述已经有些失真了,通过直观的摄影作品,会更显真实与震撼。
  •     仿佛图片留住了时光。
  •     回忆过去
  •     有一定历史价值,但不如同时代摄影家李振盛的作品冷峻和震撼。印象深的几张图片:火车头上语录等牌匾重达400公斤;968年广东赤贫农家在学习红宝书;云南中甸学生在新疆大串联;冯骥才:“‘文革’不会重演只是因为没人肯当导演,但中国不缺乏‘文革’演员。因为‘文革’时所有人都上了舞台。
  •     1936年生于印尼雅加达父从事照相广告电影行业51年回国,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64年在人民中国杂志社工作,30年积累成果。家庭支持,杂志社对日宣传获得器材便利,美术功力和对摄影一以贯之的痴迷。大量早期彩色摄影,不摆拍不造作。60年代海南黎族姑娘和山寨农田、学大寨黑压压人龙、71年河北农村小孩和知青、渔船上女性和对虾、75年红色娘子军、村里绣花两姑娘、61年万吨水压机下舞蹈、71年郭沫若看金缕玉衣、外滩晨练、西塘旧印、广州菜场、大同五一小朋友、66年大串联、北大荒女青年;记录北京60年,拿铝锅买炒菜;名人像:叶浅予刘海粟黄永玉钱绍武司徒兆光孙家钵李苦禅吴作人萧淑芳刘焕章王临乙艾中信张仃王雪涛徐冰朱屹瞻斯琴高娃潘虹凌子风郎静山木村伊兵卫吴印咸郁蕾娣侯宝林梅纽因杨丽萍殷承宗小泽征尔等。附对话。
  •     窥见那个时代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赶脚,老照片不再是黑白的~~
  •     翁老自60年代起,或工作摄影,或日常记录,用大量的彩色照片记录了60年代—90年代中国30年的巨变,呈现历史和生活的细节。
  •     彩色
  •     好期待看好几十年前的彩照呀。父辈的生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