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学史(上下)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2-05
ISBN:9787101028249
作者:洪湛侯
页数:838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者根据“诗”学研究史实,分门别类,推寻特点,加以评介。全书共五编,每编十章,涉及了诗学研究的分期问题。《诗经》的经学研究与文学研究并存问题、诗学评论的客观标准等诸多问题,并对《诗经》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本书是对《诗经》研究的一次总结和巡礼,对古典文学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读者对象:专业研究者、大学、城市。


 诗经学史(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 史迁学《鲁诗》的历史影响说诗者有齐、鲁、韩三家先后立于学官,而又先后亡佚,今惟《毛诗》独存。以今日眼光看来,似《毛诗》影响最为大,实则不然。西汉一朝,《齐诗》多谶纬,《韩诗》类寓言,而《鲁诗》解经略胜两家,而《毛诗》尚未出,史家如史迁者,多习《鲁诗》。然《鲁诗》所解,亦终非原义,时有神异之说,试举二例:1.《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后出《毛诗》解为:姜嫄“从于帝而见于天,将事齐敏也”。意即:姜嫄跟在其夫高辛帝后面,踩着他的足迹,以敏疾的步伐,向上天祭飨。史迁则说“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姜嫄为帝喾元妃,在野外见到巨人足迹,心中喜悦,践之而身动有孕,生下后稷。此说全系《鲁诗》说解风格。后人闻一多有《姜嫄履大人迹考》,以姜嫄与巨人野合而生子,现在的学者轰然群起而附和之,一时间神话学人类学,百般扭曲,不成体统。此句实应重点考察“帝”之义,愚以《毛诗》解说平正,得之。2.《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毛诗》以为:“有娀氏女简狄,配高辛氏帝,帝率之与祈于禖而生契,故其本为天所命,以玄鸟至而生焉。”燕来之季,简狄虽高辛氏到郊禖祈子后生契,事实很简单。而史迁《殷本纪》则说:“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除了吞卵生子极为神异之外,还有3P之嫌呢!此见习《鲁诗》之史迁,多受《鲁诗》神异之说影响,将解诗的怪说带到历史记载中。这样一来,《史记》一书的有名有为帝王,无不有着神奇来历,点缀以优良的道德品行,寥寥数事,便确立了“高大全”式的开国宗主和明君们。《史记》为正史之首,历代史书无不以之为楷模。由是,史迁将帝王神异化和美化的手法,后世多传袭之。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神异化越来越不受欢迎,逐渐为史家所摒弃,单以懿德高行美化。于是中国正史中的绝大部分开国皇帝,多有共性:志向高远、懿行可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史迁因其所习《鲁诗》局限而采用的记述风格与角度,与《毛诗》大异其趣,竟也给后世史家歌颂开国君主提供了方便,这种显而易见的可笑的粉饰行为,至今不绝。谁之过?读者明之。二、 释经方法:从重训诂到重义理的转变经书因时代悬隔,古奥难懂,宋以前多注重训诂,宋代开始,以义理发挥释经始得大盛,今观义理、训诂两派:训诂则拘于字句,义理又过分游离书外。试举例:1.“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论语》)末句“何有於我哉”,典型的固定句式,意为“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呢?”显然,孔子这里是一副成竹在胸、自信满满的圣人形象。不料这到了宋儒朱熹那里,解为“谦辞”,说这是圣人“谦之又谦者也”!两个解释虽然都是褒义,不料指向却南辕北辙,直教人大跌眼镜。直到今日的初中语文课本,不仍然循着朱熹的理解走么?2.若说上例是《论语》不足服人,朱文公在《诗集传》里屡加贬斥的“淫奔之诗”,让孔夫子那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立于何地?所谓“城隅为偷情之所,彤管为行淫之具”的断语,无非是“淫者见淫”的典型表现。要之,义理的探究是宋学对过于追求确诂的汉学的一次大反拨。不料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在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脱离文本,侈谈义理,致使后人眼中的孔子,几乎全是宋元理学家们空想出来的面目全非的形象了。当代还有不少文化虚无主义者,乐于批判中国文化,矛头所向,首先对准孔子。殊不知孔子何罪焉?这些人所攻击的中国文化的“源头”时代的孔子,多半是宋儒制造的幻象罢了。譬如不读《论语》者攻击儒家“愚蠢的以德报怨式思维”,实在是张冠李戴,孔子明明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主张“以德报怨”的,是老子。总的看来,古文经学的主导思维还是比较理性的,宋学义理虽然披着哲学主张的外衣,实则是感性无比,一如当今中国各色所谓“哲学家”,不过是拾前人之牙慧,外加一堆“人生感悟”的集合而已,廉价无比,毫无逻辑和质量可言。过于拘泥训诂和过于游离于义理,是解经的两个极端。实则中国人是非常爱走极端的,因此孔子才提出要“中庸”,然而他也知道“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似乎“中庸”不过是一种理想而已。顺便提一句,现代人所嘲骂的“中庸”,孔子时代叫“乡愿”,乃“德之贼也”,与孔子的“中庸”全然无涉,,奉劝文化虚无主义者们练好内功再放冷箭吧。三、 明代经学的堕落,兼与当代相较明代《诗》学,总体宗宋学。永乐年间胡广奉敕编成《诗经大全》,各种辅翼朱熹《诗集传》的书籍成批出现,原因固然是朱说成为官学,其目的却只有一个:方便明代以《诗经》为题,八股取士。这些玩意儿,无非是八股文写作的官方和非官方的教学参考书而已。尝观电视剧有明代八股文题目为“立鲤”,倒还符合史实。而八股流毒,不止令明代科举转向畸形化,令自身体制僵化腐败,更使学术风气恶化,诗经研究趋于衰败,既不切于经术,也不适于生活,只瞄准仕进,造成了惊人的人才和资源的浪费和急功近利的畸形社会思潮。顾炎武慨叹“八股行而古学弃,科举行而经术亡”,此言不虚。最终明末崇祯皇帝面临起义大军围攻北京的时候,鸣钟召集群臣,结果无一人相应,只好自缢而死。后人多以悲哀论之,其实看看科举八股取士,灭亡的种子早就已种下,这个结果,是自作孽,不可活也。反观当下,各种隐喻,笑而不语。四、 今人治《诗》的分类问题洪氏下册论及现代诗经的研究,水准似不如上册。洪氏以旧经学已经灭亡,现代治诗者多抛弃经学而从纯文学的角度研究《诗经》。细度起来,这种思路并不甚妥。首先,若因《诗经》被定性为文学作品,全然抛弃经学方法,那现代《诗》学也会因为没有经学根底的支持而成为无根之木,将很快堕入庸浅无聊的境地。研究文学作品必须讲求“知人论世”,讲求字句确诂,探求音韵美。因此,抛弃了文字音韵训诂和作为社会背景的礼乐文化研究,抛弃了出土文献的启发,只去偷懒地进行所谓的“文学性”的欣赏研究,到底能走多久,实在是个大问号。现代诗经学,如欲重生,必得旧学助力,否则必然“中天摧兮力不济”。又谓《诗经》分类不专主风雅颂三类,现代《诗经》研究突破藩篱,分爱情诗、征役诗、战争诗、宴饮诗、农事诗……等等类型,这种分法,于研究论文的写作倒是大有裨益。但从研究其背后最重要的元素——礼乐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分类其实很无谓。礼乐,是形式美、世俗美和音乐美的综合体,透过诗经文本,去探寻礼乐制度规范下的诗经美学,才是正道,而花样翻新的各种分类,应该可以停止了。五、《诗经》与《楚辞》名物研究之别以汉代开始计,两者的名物研究几乎同时起步,但运行轨迹却大为不同。尤其以宋代和清代为突出。宋代《诗》学中义理不重考据,但《楚辞》却大为不同,连续出现了《楚辞补注》这样的综合性著作和《离骚草木疏》这样的专书。而后者还是受到了朱熹的批评的。自此以后,到清代《诗》学名物考证臻于顶峰时,《楚辞》再也没有出现像样的名物研究著作。或以诗骚均为先秦作品,二者名物研究可通,相互援引并无不可。表面的确可以找到例证,但在《楚辞》学者们煞有介事地争论“兰”到底为何物时,不知《诗经》学者多隆阿早已解决了,但至今研究文献不见到有人引用他的结论。现代学者如周建忠之流,还煞有介事地整出“兰花文化”研究,居然在屈原学会占有突出位置,真是不可思议!洪湛侯《诗经学史》末对《诗经》研究作了前瞻,特别提到“诗经博物研究”,实在很有见地。今天《诗经》博物研究在有古代深厚研究的基础上又提出这个课题,《楚辞》研究者是否应该为自己争论屈原之有无、争论年代问题、争论爱国问题的这种狭隘视野而感到羞耻呢?六、本书可以作为诗经研究者的入门捷径之一。不过似乎引用《经学历史》《汉学师承记》及《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尤其引后一本书为多,而且不怎么见有标注出处。总论和分论中重复的文字较多,亦为一弊。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解题性质的工具书。
  •     可以按图索骥
  •     详细全面客观 多核心问题均有涉及
  •     一条道走到黑乃成专门之学问,一通而百通。
  •     介紹挺全面的
  •     看瞎了。。。最大感想就是束晳躺槍。。。
  •     目前条理最清晰的《诗经》学史。
  •     每次拿出来翻看,总有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之感
  •     有时可以质疑其文学和文学史观念。昨日听C说,和八十年代末的学风有关系……太薄,学力有限,毕竟只能是一本本文献提要性质的。唯一可悲的是,最后的诗经学展望,让我几乎没了希望……
  •     吴洋老师课上讲的 很好的学术著作
  •     若研究诗经,手备一本可。
  •     研究《詩經》必讀
  •     诗经研究参考书。前面还可以。
  •     大一假期刷过,补标记一下。适合做查考资料···
  •     书出得比较早了,有些观点现在看来可以再讨论...但是作为文献索引和概览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     分章节比较细。内容充实
  •     好书。
  •     在历时性坐标上,依次划分先秦诗学、诗经汉学、诗经宋学、诗经清学、现代《诗》学五个阶段;同阶段内又依托名家名作的分布状态呈现思潮与专题特色,遂建立起诗经学史的模型。人文研究不同于数据统计,带有探寻规律诉求的总体性趋势图固然重要,样本中远离大趋势的散点同样具备魅力,是书可贵之处正在于为一时代经学的“抵抗者”立传而非除名。就压轴的展望与建议看,书史者对自己设计对框架基本满意,尽管还提出百科全书与诗经大系的设想,其实质不过是在已有骨架上添砖加瓦持续加盖。若说还能增添的砖瓦,除了基于个案研究的样本扩容,筛选尺度亦可变通。譬如历代文学而非经学视阈下的《诗经》读解——《封神演义》殷商变革中引《诗》为证的时空错位,《西厢记》陈最良与春香读解《关雎》的雅俗对位等,亦能折射一本正经之外民间的生动活泼乃至嬉皮笑脸
  •     其中对于三经三纬的描述似乎是错的,根据诗集传原文内容来看的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