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风花雪月 永远的附庸风雅

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出版日期:1999-12
ISBN:9787542612823
作者:张远山
页数:301页

内容概要

张远山,1963年生于上海,祖籍绍兴。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大。1995年离职成为自由作家。已著述300万字,发表100万字。主要作品:一、《寓言的密码》(先秦诸子寓言解读集,岳麓书社1999年4月版);二、《人文动物园》(动物寓言集,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7月版);三、《人类素描》(人文寓言集,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7月版);四、《永远的风花雪月永远的附庸风雅》(思想随笔集,上海三联1999年12月版);五、《人与墙》(哲学寓言集,即将出版);六、《故事的事故》(世相寓言集,即将出版);七、《跟随你自己》书评书话集,尚未出版);八、《独自打坐》(诗集,尚未出版);九、《汉语的奇迹》(当代诗解读集,尚未出版);十、《通天塔》(长篇寓言小说,尚未出版)。

书籍目录

永远的风花雪月,永远的附庸风雅
(代序)
上编永远的风花雪月

永远的风花雪月:风月无边
诗人论:一意孤行的诗人
绘画论:眼睛的狂欢节
鲁迅论:被逼成思想家的艺术家
顾准论:
人类是否真正需要理想主义
“王小波论:
化腐朽为神奇的想入非非
《围城》散论:吉卜赛情结
董桥论:站在桥上看风景
荷马论:众神的狂欢
寓言论:有尾巴和没尾巴的寓言
经典论:大书而特书
面对新世纪:文学的未来千福年

下编永远的附庸风雅

永远的附庸风雅:仪式与民俗
集体主义的游戏:寻找替代
旅游游什么:巫风强劲的中国象形文化
当代影视与文学:乏味的英雄和有趣的坏蛋
当代电视:电视批评的紧迫性及其基本困境
谁在说不:“我们”和“我”
张承志论:一个生错时代的旧理想主义者
当代文坛扫描(十则)
叶芝论:《幻象》中的幻象
说悖论:理性的癌变
寓言的圈套:
被愚弄的兔子和被弄愚的乌龟
中国人的宗教观:施主与乞丐

天下莫非风花雪月,人间无不附庸风雅(代跋)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思想随笔。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部为人类正常的文化欲望辩护的文集。在作者看来,人类天生迷醉风花雪月,人类天生喜欢附庸风雅,正如人类天生追求幸福生活。革命家因为憎恨贵族的风花雪月而反对平民迷恋附庸风雅,哲学家因为憎恨平民的附庸风雅而反对贵族吟咏风花雪月。风花雪月在革命家眼里是高雅的麻木,附庸风雅在哲学家眼里是粗鄙的麻木。永远的风花雪月,永远的附庸风雅,永远受到革命家和哲学家的双重夹击,永远处在高雅与粗鄙之间。


 永远的风花雪月 永远的附庸风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永远的风花雪月,永远的附庸风雅》是张远山先生18年前的作品,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12月第1版,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部为人类正常的文化欲望辩护的文集,如今已然绝版,读毕已夜深,久久不忍释手。夜,沉沉地压低,世界成了聋了的阴影。顶破了黑暗,利刃般裂出地一朵月亮,却透出整个天空的温茂、静和。顿觉,月照一孤舟,风月无边。海子说:“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为什么是永远的风花雪月,永远的附庸风雅呢?如书中言:“无边的风花雪月,正是中国文化的真正精髓。......如果没有中国人举世无双的诗意灵魂对原生态的大自然的发现、提炼和创造,‘风花雪月’就不可能具有如此撼人心魄的巨大魅力。”我们对风花雪月的附庸风雅,这种向往追求表达是人性闪光的金色是生命的力量感。胡风吹朔雪。(鲍 照)淡月隐芦花。(许有壬)这些闪着一流涧水光泽的诗句,让人感到远方就这样在眼前婷婷升起,悄悄等着,明亮而耀眼,幸福升起在未来照在现在的沟坎上。书中说到鲁迅先生的格外孤愤,不仅不能说明鲁迅狭窄、阴暗和睚眦必报,反而证明鲁迅天性淳厚,永远不会记得屡经惨痛教训而始终把人想象得太好,即便他对人性之黑暗的认识已足够充分,仍不愿进行蓄意的防范,于是一次次震惊和意外,也就不难理解他身上体现出的一种“异常的残忍性和异常的慈悲性”。“有大石车驰来,我终于碾死在车轮底下,但我还来得及看见那车就坠入冰谷中。”“来得及看见”传统文化之覆灭,是鲁迅毕生的最大奢望。鲁迅深怕“来不及”及身而见传统文化灭亡以及惟恐其在“二十多岁的老先生”身上借尸还魂的急切心情跃然。对于鲁迅先生的真情热血和铁屋里清醒的痛苦,书中鲜明清晰梳理,也提到其局限,“人性是没有善恶的,过度放纵无限丰富而复杂的人性之某一方面,人性之常就会畸变为人性之‘恶’,而过度压抑某一方面,则人性之常就会畸变为人性之‘善’,然而既非真恶,亦非真善。”因为鲁迅对“庸众”的蔑视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偏见,无法深入了解“庸众”之麻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不是共情的理解,并非真正的大慈大悲,于是愤怒,这种愤怒也同时是被他所处的险恶时代环境和远未达到其思想境界的论敌逼成的。为何鲁迅先生的矛指向的是下层而没有向上层,这点这里没有论及,但我以为和当时情形的险恶和对立面的激烈不无关系。感谢疯人愿同学提供的图片说到顾准先生,他身上的布鲁诺气质令人崇敬,对民主的深刻理解、对科学的全面反思、对理想主义的独特批判,不能不说顾准是鲁迅后最伟大的中国思想家。顾准先生指出——希腊式民主,即由全体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方式,在现代大国(不仅中国)中不可能照搬:“广土众民的国家无法实行直接民主。在这样的大国里,直接民主,到头来只能成为实施‘仪仗壮丽、深宫隐居和神秘莫测’的君王权术的伪善借口。”“惟有科学精神才足以保证人类的进步,也惟有科学精神才足以打破权威主义和权威主义下面的恩赐的民主。”“民主不过是方法,根本的前提是进步。” “......一切第一原因、终极目的的设想,都应该排除掉......”如此深刻的思想洞察,让我特别动容。顾准先生生于1915年,逝于1974年,时年左祸。说到王小波,展开的是《红拂夜奔》的“想入非非”,从合理性世界中挖掘出荒诞性,令人拍案惊奇的想入非非,这正是王小波的独特,这太典型了,一语中的般。谈《围城》,书中是从吉卜赛情结切入,这从某种意义上暗示了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非吉卜赛的民族,中国人的吉卜赛情结在封闭文化中受到了最深最久的压抑,“生于斯,长于斯”的唯一生活方式让人扭曲地认为夕阳下弹钢琴的波希米亚人生活是一种乞丐般的忧虑颠沛。提到董桥时候,也提到了屠格涅夫,因为他们都是那么干干净净,云淡风清地收敛着深邃的情。董桥说:“世界上的人天天、时时、刻刻都在等,只是有的人等不到。我只想告诉你:不要只顾等玫瑰花!天下礼物有好多种,你永远猜不到你会收到哪一种。这是人生的乐趣,也是人生的烦恼。”人,如果那么局限,这个局限会成为自己的阻碍,未来是无限开放的,如果心里装得下,这何尝不是驰骋无边。讲《荷马史诗》时,书中说到:“人的灾难成了神的狂欢──正如人也以动物的灾难为自己的狂欢。”这和莎士比亚不谋而合:“我们之于神祇就如同飞虫之于顽皮的男孩;他们以杀死我们当消遣。”道德经的那句也就不由浮现了。在这众神死亡的地方,不由闭上眼睛,任风撒向心里,逃离世界尽头。书中还提到中国《百喻经》和外国《伊索寓言》,寓言的隐喻和揭示被没尾巴和有尾巴来娓娓道来;从博尔赫斯与卡尔维诺这样的象征性短篇小说大师,到虚假繁荣的中国当代文学的泡沫;由儿时游戏捉迷藏引申到被集体遗弃的放逐者;有渴望代替自己到渴望代替他人的人性探析,有“我”“我们”在big brother与独立思考者的逆反和创造。感谢疯人愿同学提供的图片还谈到了中国主流文化中的两种旧理想主义——儒家和道家的思维方式,都是“奉天下而为一人”,儒家式社会化理想是为了皇帝一人,道家式个人化理想是为了自己一人。在讲叶芝时候,讲到叶芝一生追求茅德·冈而不得,这种痛苦令《幻想》一书充满了幻象,剖开层层迷雾,剥开因一己之失恋而仇视整个世界的怨恨,幻想里的幻象最终一一呈现。像一捧水,被吹皱,被碾成碎片依然映出新光景。讲悖论和莫比乌斯怪圈,而最终也追溯到那不过是游戏和玩具,是理性的癌症。想到我自己在看《工具论》,第一实体不论作为“one”、“thing”还是“things”,都是自失效的,维特根斯坦的名言就显得无比真切:“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我们只能沉默。”一滴月亮就饮尽了整个夜晚,静静地。万千城砖,青石苔藓,在它的清亮下呼吸。忧愁般盘结的水草,在它的抚摸里伸展。在这彻骨的阴凉里,在这长长的暗街里,沉浸在茫茫的银色的缠绵,苍山纷至沓来。煮一壶月光,芦苇呻吟。悲伤欢喜爱恨缱绻,再浓再烈也终将抹平了,溶在这月光,满满的远去,烟消去。月光里,有一丛月亮,一把芦苇,千江水万里云。你看,那风,那月。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读的当时拍过许多次大腿,丫的说的太对太贴心了。
  •     把张远山叫成作家,实在是侮辱了张远山
  •     敌人敌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