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博物馆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2
ISBN:9787540220655
作者:[美]乔治E·海因
页数:222页

作者简介

学在博物馆,ISBN:9787540220655,作者:


 学在博物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开始养成每读完一本书都要说说想法的习惯TAT好好读一本书比粗略读10本更能提高阅读和思辨能力。-------------------------------------------------------------------------------------本书的作者在讨论了一对认识理论(由个人之外所学的知识&学习者自己构建知识)和一对学习理论(学习是慢慢积累的&思维是主动建构的)之后,作者比较了经验设计和博物学(更准确应该是博物馆学吧)的特性差异(这一章其实丝毫没看懂TAT)在下一章中提出博物馆学习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网络体系,是观众和展览,或者更广泛的来说是博物馆之间的双向互动,而这种互动表现丰富不能够简单地分出层次来,也不能以行为主义为评判标准。通过以多种方式研究观众,作者重申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曾经在别的文章里看到了比本书表达得更清晰的概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应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活动" 也就是说,知识不是通过教育者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已有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 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建构而成的"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博物馆应当创设建构知识的真实情境、搭建协作互助的合作平台、形成对话交流的共享机制,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在博物馆教育的框架中,要积极地用展览讲述故事,也就是构成一个情境,观众沉浸在一个有意营造的氛围内进行参观,而展览的设置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尽量与观众建立联结,或者是直接可以让观众进行参与互动的装置(也要有吸引力才会有互动呀),或者是成为日常生活和展览内涵的一个跳板,让观众由一个熟悉或自然感知的问题切入,由展览内容转移到策展人最终想呈现的比较艰涩或陌生的概念(关系是相关或同类)。为什么要如此煞费苦心呢?观众更乐意在与自己有关的能产生共鸣的环境中探索,一方面是因为有认同感而更加舒适自在,另一方面是这样的阶梯状的缓和过渡提供足够的拉力去吸引观众探索,而不会使他们对展品产生疏远的概念。建构主义的博物馆教育是目前的一个发展的趋势,而这种教育的成果往往不是显著的,它强调的是观众自身动用已有的认知与新接受的信息进行反应,对原先的概念进行增强、深化或重建,因此观众的内省过程更为重要,可喜的是由此观众对于展览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更有利于对展览主旨全局性的掌握。这与此前的展览过分强调资料逻辑的实践相比,更具有可观赏性。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陆陆续续地读了好久,每次都没读完。在博物馆学里引入构建主义的先驱,然而真的读完了感觉也一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