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精致之城的入昔时光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9
ISBN:9787802252844
作者:(美)戴维·李维特
页数:151页

章节摘录

对现代的游人来说。佛罗伦萨似乎有时候显得随意,有时候又显得庸俗,一些地方不受人欢迎,另一些地方又能挑逗起游人的兴趣。如果在温暖的春天早晨。漫步在西尼奥列广场。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具有艺术和历史意味的迪斯尼乐园,你能欣赏到乌菲齐美术馆蜿蜒的轮廓;而在这个迪斯尼乐园中,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复制品)扮演的正是米老鼠的角色。然而,当露西试图与小说家埃莉诺·拉维希一起去“人迹罕至的地方”时,很可能除了表面的石头,你看不到别的什么了。这里的许多街道都非常窄,窄到当你开着一个普通大小的汽车穿过它们时。必须要小心翼翼,不得不因为担心碰着墙,战战兢兢得像一只受了惊吓的猫。这里的门都很大,大到不得不套着小些的、符合人体形的小门。甚至还有一些木门都被雕刻成了石头状。所有的门都是锁着的——不过偶尔也会有一两个开着的。一只拴着项圈的髯狗从门后面出来,它的主人伯爵夫人牵着它,手里摆弄着钥匙。在这一瞬间,你能够一睹门后院子里的风景。院子里有喷泉。你还能闻到柠檬树、木兰树、英国山茱萸和攀缘在古老的铁护栏上的紫藤的气味。这时门被重重地关上。只剩下你独自待在那里,眼前能看到麦卡锡所说的那些“浮雕装饰的外表”。来佛罗伦萨的许多游人都会有一种被排斥的感觉。没人邀请他们参加他们隐约瞥见过的。或者曾经猜想过的聚会——这种排斥感并非来自佛罗伦萨当地人的“真正生活世界”,而是来自于那些从自己的祖国侨居至此的人所形成的专门圈子。因此伊格牧师为了诱惑露西·霍尼彻奇,就表示愿意介绍露西进入这样的侨民圈子:“这个圈子里的人从来不会依靠旅行指南四处行走,他们学会享受午饭之后的午休,他们还会开着车旅游,那些住膳宿公寓的游客对此绝对是闻所未闻。圈子里的人所参观的画廊是有影响的私人性质的,不对那些住膳宿公寓的游人开放,那些游人也从来没见过。”伊格牧师向露西吐露了心迹:“我们这些侨民有时候其实是很为你们这样的游人感到惋惜的——你们就像一个包裹,被一站接一站地,从威尼斯运到佛罗伦萨,再从佛罗伦萨运到罗马。你们如羊群一样聚集在提供膳宿的小旅馆和酒店里,完全依赖旅行指南,对指南之外的东西一无所知,只想着赶紧把这个景点看'完'或者看'过'。好去其他地方。”本地的居民说话时都带着优越感,这里的居民也是如此。但是别忘了,他或者她对这里来说,也曾经只是一个游客;他或者她也有过第一次到佛罗伦萨的经历。也茫然过。不知所措过,也依赖过旅行指南——除非他或者她能像约翰·辛格·萨金特、哈罗德·阿克顿、南丁格尔一样,恰巧就出生于此地,他或者她最初的一个人的经历最后变成了他们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不要误以为佛罗伦萨是一个乐意接纳外地人的城市,它以排斥的心态对新来者冷眼相待。仔细观察一下大教堂的正面,你会发现,右门右侧上的一个天使做出的是攻击性的姿势,它右臂弯曲,手攥成一个拳头,左手放在二头肌上,意思是说:帕尔玛!去往佛罗伦萨的路程也并不顺利。佛罗伦萨机场附近的风总是太大,以至于飞机经常要改道到比萨降落,乘客们再乘公共汽车去佛罗伦萨城。乘火车可以到达圣玛利亚·诺维拉火车站,下了火车的乘客顿时陷入混乱的人群中,人群中可见长期通勤票旅客、出租车司机、为旅馆拉生意的招揽员、导游、流浪汉、乞丐,还有拎着大小手提箱的茫然的游人。等候出租车的队伍一般都很长;如果步行到达市区,沿途要经过一个地下通道,两边是出售打折CD的商店,路上能看到一些抱着狗的吸毒者。佛罗伦萨酒店的住宿价格一般比较高,而且基本上都需要提前预订。如果哪位游客来这里之前没有预订住处,那么他势必会四处碰壁,甚至还会陷入困境。每家酒店——他们首先会对你竟然没有提前预订感到惊讶——都会推荐你去另一家试试看。最后这位游客不得不住进那些在车站里招揽生意的小旅馆或者膳宿公寓。这些旅馆在车站附近。而且好像总有空房间:房间潮湿却要价过高,而且往往是临街的。佛罗伦萨没有几家很好的餐馆,即使有几个不错的,它们还自己给自己设置不必要的障碍。Cibreo是佛罗伦萨最著名的餐馆之一。它分成两个营业区,一个是消费昂贵的餐厅,另一个是饮食铺。饮食铺的消费低廉。与餐厅里供应同样的食物,但价格只有餐厅的一半。但是。饮食铺的就餐环境很不好,椅子坐起来很不舒服,餐桌很小。在这里吃饭不仅要忍受身边陌生人的拥挤。你甚至能听到他们近在咫尺的喘气声,还得忍受烟雾缭绕。饮食铺里供应的食物具有——甚至可以说实际上就是——托斯卡纳式的特色。这里没有意大利面,第一道菜反而是豆汤,这让人想起生活在意大利其他地区的托斯卡纳人其实就是食豆子的人。第二道菜的名字在意大利语中叫“collodipollo”。就是带馅的鸡脖子。餐馆中间摆满了各种食品摊子。从中你也能找到夹着牛肚或者夹着“lampredotto”的三明治,意大利文“lampredotto”其实就是牛肚的意思,只不过是指牛的另一个胃。面包倒是新鲜的。意大利的烹调擅长用内脏做食物,从字面上理解也是如此。我还是得继续说一说佛罗伦萨这个地方的种种不好,当然,在稍后的下文中,我将会介绍它种种的好。佛罗伦萨的天气时常很糟,原因是它地处盆地,北靠缪格罗,南临勤地山脉。夏天,这里的天气闷热,意大利语叫“afoso”。有几家电影院里装有空调,但是由于有钱的佛罗伦萨人此时都去维亚雷焦、沃斯莉亚和福特·戴·玛尔米度假了,影剧院也就暂停了营业。这里的冬天也好不到哪儿去,风太大,很容易让人患上一种不知名的奇怪的流感。但是几年来,佛罗伦萨因为其气候有益于健康,而被认为是病人疗养的好地方。结果就有很多肺结核病人移居至此疗养身体;但是其中也不乏因为适应不了八月份和一月份的恶劣天气而病情加重,甚至恶化致死的人。查尔斯·肯尼思·斯科特·蒙克利夫就有着这样的遭遇,人们现在说起斯科特·蒙克利夫,大都只把他当做是普鲁斯特作品的翻译者,其实他还翻译过《罗兰之歌》和司汤达的作品。和许多20世纪早期移民至佛罗伦萨的人一样,斯科特·蒙克利夫在自己的祖国英国一直难以融人当地上流社会。他十八岁的时候发表过《晚祷与摩维之歌》——保罗·福赛尔评价这部作品时,认为它是“一部关于放荡少年的淫秽故事”——他的这部作品发表在《新原野》的纪念专刊里。《新原野》是斯科特·蒙克利夫在温彻斯特中学里主编的文学类杂志。他也因此被迫退学。后来在西线当步兵期间。他受了伤,从那以后他成了瘸子。在伦敦时,他加入了乌拉尼亚诗人社(因为喜欢男孩而聚在一起)的圈子,与威尔弗雷德·欧文交往,同时他给克里斯托弗·米勒德做过一阵子情人,给罗伯特·罗斯当过秘书,第一个为奥斯卡·王尔德做书目编录的人也是他。20世纪20年代,斯科特·蒙克利夫移居至佛罗伦萨·C·皮诺·奥廖利在《书商奇遇记》里这样描述斯科特·蒙克利夫:“我不能说他是一个可爱的人;相反,没有人比他更具攻击性了。他总是因为任何一个理由和他的所有朋友争吵。不过这样的争吵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他又是一个离不开朋友的人;但是就是因为他的这个特点,他才没有永远失去这些朋友。”奥廖利认为斯科特·蒙克利夫的坏脾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的脚伤引起的——斯科特·蒙克利夫并没有因为脚伤而放弃散步甚至徒步旅行。奥廖利回忆说:“我们有时候在维亚雷焦的松树林子里散步,这时候我就有机会见识到他的工作方式了。”

前言

将这本书题献给马克·米切尔是最合适不过的,他是文章中“我们”的另一半。1993年,正是马克首次把我们俩带到了佛罗伦萨;他对这个城市了如指掌,以至于连续数周之后,我还对这个城市的地理情况没有任何概念,因为跟着他更容易了解这个城市。他把我带到美第奇·里卡尔第宫欣赏贝诺佐·戈佐利的壁画,带我去参观了福斯特居住过的房子。他介绍我认识了那个来自科林扎的喜欢穿巴洛克式礼拜法衣的前神学院学生,他还鼓动我尝试吃牛肚。后来,在我写作期间,他推荐我查阅了各种各样我顾及不到的书籍,并耐心地阅读我的稿子。他非凡的编辑能力使我受益匪浅。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他,我的这本小册子就没有机会问世。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为什么佛罗伦萨是自杀者最钟爱的地方,也是热爱生活的人最钟情的一座城市……为什么佛罗伦萨吸引了如此众多的英国人和美国人?为什么男人女人一来到这里,就会不自觉地卷入艳遇?是什么令这个城市如此迷人,以至于如此众多的艺术家和作家选择这里?……长期居住在意大利的美国作家戴维·李维特,用生动、详实的笔触记录了他在“百合之都”的移民者生活,记录了这座城市的美妙和魔力,勾勒出一个他心目中的佛罗伦萨:小巷,教堂,桥梁……

后记

我要对佛罗伦萨英国协会图书馆的马克·罗伯兹在我从事研究与写作这本书期间给与的各种帮助表示感谢;并对下列人士表示感谢:这套精彩丛书的策划者莉斯·考尔德;布鲁姆伯利出版社的考林·迪克曼和爱德华·福克纳;怀利机构的金·阿乌、罗斯·盖特以及安德鲁·怀利;尤其要感谢埃德蒙·怀特,他给与的鼓励与支持对于我这些年来的重要意义趨讨了他的想象。

内容概要

戴维·李维特(David Leavitt),美国作家,居住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盖恩斯维尔,并在佛罗里达大学任教。写过关于意大利的两本著作《意大利乐事》和《近海岸沼泽地里》,其他作品还有《马丁·鲍曼》、《确定的事情》以及《大理石被子》等。曾获“纽约公共图书馆文学名人”的称号,并享受古根海姆基金会和国家艺术捐赠基金会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城市主题的写作。

书籍目录

献辞一二三四五致谢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佛罗伦萨:精致之城的入昔时光》编辑推荐:自杀者最钟爱的地方,也是热爱生活的人最钟情的一座城市……佛罗伦萨始终是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城市之一,是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笔下的“精致之城”。它是艺术之都,是流亡者的天堂,是世界上自杀者钟爱的地方……为什么佛罗伦萨吸引了如此众多的英国人和美国人?为什么男人女人一来到这里,就会不自觉地卷入艳遇?是什么令这个城市如此迷人,以至于如此众多的艺术家和作家选择这里?在时光里穿梭,探索这个城市或真实或虚幻的特质,一位长期居住在意大利的美国作家戴维·李维特,用生动、详实的笔触记录了他在“百合之都”的移民者生活,记录了这座城市的美妙和魔力,勾勒出一个他心目中的佛罗伦萨:小巷,教堂,桥梁……

作者简介

自杀者最钟爱的地方,也是热爱生活的人最钟情的一座城市……
佛罗伦萨始终是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城市之一,是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笔下的“精致之城”。它是艺术之都,是流亡者的天堂,是世界上自杀者钟爱的地方……
为什么佛罗伦萨吸引了如此众多的英国人和美国人?为什么男人女人一来到这里,就会不自觉地卷入艳遇?是什么令这个城市如此迷人,以至于如此众多的艺术家和作家选择这里?在时光里穿梭,探索这个城市或真实或虚幻的特质,一位长期居住在意大利的美国作家戴维·李维特,用生动、详实的笔触记录了他在“百合之都”的移民者生活,记录了这座城市的美妙和魔力,勾勒出一个他心目中的佛罗伦萨:小巷,教堂,桥梁……


 佛罗伦萨:精致之城的入昔时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买《布拉格》的时候顺带买了这本《佛罗伦萨》,前者很好看,后者很不知所云。整本书印象做深的两句话分别是:自杀者的天堂。鸡奸者的温床。然后就是到处乱窜的文艺圈人名。曾经,有关文艺复兴的历史还有图册让我对佛罗伦萨充满憧憬,那里几乎只是艺术殿堂的代名词。和少年时代的好朋友相约一定有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在佛罗伦萨的大教堂相遇;因为,那里是个五彩斑斓的幻影。好吧,现在,这个略带不屑的美国作家说佛罗伦萨的颜色是颓废糜烂的,英美文艺圈的人把这里当作他们的俱乐部。所以我有些伤心。
  •     以下是读过本书的笔记,有些庞杂,因而分成了五节。 对本书的建议是,如果你想去佛罗伦萨旅游,不如去看旅游指南;如果你仅仅是向往这座艺术之城,不如看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甚至是改编的电影;如果你认为对佛罗伦萨有些了解,这本书会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东西。 一、书之大意 作者David Leavitt是旅居佛罗伦萨的美国作家,(他现在一半时间住在佛罗里达,另一半时间住在佛罗伦萨),写于2003年的本书(Florence, A Delicate Case)的主要内容便是“佛罗伦萨的英美侨民和英美侨民笔下的佛罗伦萨” -- 为西方读者写一本关于这座名城的书,泛泛而论的介绍是不适合的,因为读者对它已经很熟悉了 -- 这就是本书独有的视角。 对于英国人在这里侨居的历史,书中写到,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有例如,弥尔顿、拜伦和雪莱等旅居者,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人在当地形成固定的社交圈子,50年代佛罗伦萨的20万居民中竟有3万人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分析侨民众多的原因,一个自我吹嘘的答案,同时也是对英裔佛罗伦萨人来说最具有吸引力的答案是,他们是因为艺术才来到这里的;但作者的解释是,这里房价低廉,而且有如此众多的大房子。在后来的第三章里,作者似乎在说另外的原因是,佛罗伦萨是同性恋者的避难所。 书中大量引用英美作家对佛罗伦萨的描写,被引用最多的是沃尔特•佩特;书中还写到很多侨居在这里的英美名人,提到最多的是哈罗德•阿克顿,但是作者推辞了和他见面的机会,随后不久他就去世了。作者不想花时间拜访这些名人,他说自己是E.M.福斯特的孩子,而且说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对这个城市的特征最深刻的描写,虽然福斯特年轻时在佛罗伦萨住过五个星期。 二、游客和侨民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伊格牧师向露西说:“我们这些侨民有时候其实很为你们这样的游人感到惋惜的—你们就像一个包裹,被一站接一站地,从威尼斯运到佛罗伦萨,再从佛罗伦萨运到罗马。你们如羊群一样在提供膳宿的小旅馆和酒店里,完全依赖旅行指南,对指南之外的东西一无所知,只想着赶紧把这个景点看‘完’或者看‘过’,好去其他地方。”这是对观光客极好的描绘。 佛罗伦萨拥有世界上将近五分之一的艺术品,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和博物馆。十九世纪来这里旅行的人通常会在这儿待上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才走,因此他们在这里欣赏游玩的节奏更从容一些。现代人可能在这儿只停留几天、甚至几个小时。(我去过二次,一共待了不足四天。) 侨民们虽然不必担心没有时间,住下后却难得再去乌菲兹画廊或比蒂宫参观,除非有亲友来才去陪同,他们的时间大半用来交际。 三、司汤达综合症 面对如此丰富的艺术品,外来游客因为一下子无非承担这样浓重的艺术熏陶,几近崩溃的边缘。这些叹为观止的艺术奇迹打乱了他们的心里平衡,因而烦躁不安、无所适从,使人产生敬畏和晕眩的感觉,淹没原本的自我。这种现象称为“司汤达综合症”,因为1817年司汤达在日记中描述了他面对艺术品时所遭遇到的心灵震撼。 作者说他初到这里时,也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四、同性恋者的天堂 上面已经讲到,第三章主要在讲佛罗伦萨怎样是同性恋者的天堂。这一章的第一句话是,“佛罗伦萨是鸡奸者温床的名声由来已久”,这就像前二章的第一句一样惊世骇俗。第一章以这样的句子开头:“佛罗伦萨一直是自杀者钟爱的地方”;第二章则是“在外国人的想象中,一方面具有色情意味,另一方面具有艺术气息的宿命感是和佛罗伦萨联系在一起的”。 作者是个公开的同性恋者,在他的很多作品公开这个事实。本书也不例外,他把本书献给他的“另一半”马克•米切尔,并感谢1993年马克将他们带到佛罗伦萨来定居,引导他熟悉这座城市,并为他写作本书提供协助。在第五章的第一句话是:“1993年我和马克来到佛罗伦萨定居时…” 五、最后的一些部分 第四章写艺术品所受的劫难,例如爆炸、水灾、岁月侵蚀和人为破坏。这些内容最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的。 第五章,是全书的最后一章,写侨居佛罗伦萨的英伦名人,虽然前面已经写了不少。 附录的“参考资料”内容充实,而且很有参考价值,提供书中引用的大量著作的清单和作者对它们的介绍。
  •     作家与城市。这个系列我读的第一本。不是一般的浅表的游记,而是经过时间和思考,由一个既融入过这个城市,又与之保持一定距离的作家来叙述一个多角度的关于这个城市的集合。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读来稍显枯燥,因为对欧洲文学艺术并不十分了解,但是对于佛罗伦萨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还是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可以作为一个了解欧洲文化的途径,还是值得一看的
  •     内容不错,比较细致~
  •     去佛罗伦萨的路上读完的
  •     自杀者最钟爱的地方
  •     我只是单纯地想了解一个叫弗罗伦萨的城市。。。。。但是,这书写了满纸的gay好嘛!
  •     我还蛮喜欢这样描写一座城市的方式,适合稍有意趣的媒体。
  •     精致之城,曾经五月的向往……年少时对于某些城市的迷恋和向往虽然不是一种病,但现在回想也确实挺蛋疼的
  •     满眼故事
  •     有关英裔文艺圈人士在佛洛伦萨不知所谓的生活
  •     细致的城市介绍
  •     翻译欠揍
  •     很久之前就读过的书。从此也认识了意大利那个叫佛罗伦萨的地方。自杀者的天堂,鸡奸者的温床。
  •     有些言辞精致而华美,但在空洞乏匮的内容之上,这些华美就像自古旧青铜剥落的斑驳锈迹。读后印象:自杀天堂;色情+艺术;基情满满;司汤达综合征;西尼奥列广场、乌菲齐美术馆;文化冲突社交圈;红衣主教黎塞留(多次出现)
  •     “要研究清楚居住在佛罗伦萨的外国人的历史,就和研究佛罗伦萨的历史一样,关键在于这个城市作为地方城市所具有的特点:这里曾经发生过很多的事情,但那已经是很久以前了。一个半世纪以来,由于佛罗伦萨越来越像是一个博物馆,它的外国侨民——许多人刚开始来到这里只是观光者的身份——也越来越被认为是这个博物馆中的一件展品。”
  •     本来期望能读到很多有思想的东西,大概是历史知识欠缺吧,也可能是作者的文化教育跟我们不同,读起来不是很好,感觉没有太多的收获。封面倒是漂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