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作者简介

以人文关怀,区别热点时尚,感动心灵瞬间,于浮华盛世于声色犬马后,点击登陆,找到信仰依靠,坚持一直坚持的,恪守一直恪守的,岁月蹉跎,我们纯洁如初。我读故我在,宁静致远,淡泊人生。


 读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5条)

  •     很久没有买《读者》了,前几日买了一本,累的时候翻翻看看,忽然之间生出感慨:《读者》真是本伟大的杂志。这么多年,它始终如一,在日益浮华浮躁的现代社会,坚持着自己的温情,始终歌颂真善,叫人不虚荣,不肤浅,给人以安宁。
  •     这个时代,读书到底有何用?读书到底给我们什么?大家还会记得在今年2月底的时候,温总理第一次和网民互动的时候最后正好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 但其实我把现在的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知识的阅读,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在这个时代,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给你一个直接的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它给你心灵的辽阔,给你幸福感和安全感。读书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除了我们应对世界之外,更重要的是确认自我。今年的毕业生都在抱怨,入行的门槛越来越高了,入行的薪水越来越低了,他们说,我们这拨孩子怎么这么倒霉,扩招进来的,而出门的时候偏偏赶上了危机,到处不是减薪,就是裁员,我们怎么办?社会给我们的价值评定又是什么?我想不管这个社会现在给你什么评定,关键是自己怎么认定自己。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徒弟去问他师傅,一碗米是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一碗米,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往里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有点脑子的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发一发,分成四五堆,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下来,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多少价值,这要因人而宜。假设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碗米,谁能说一碗米是多少钱的价值啊?但是这里有一个规律,我们加工的时间越短,费的心思越少,越接近原来的形态,它的价值就越低。而今天大家都说职业竞争很激烈,我看到我周围的孩子们,就是着急把自己做成一碗米饭卖出去,就是赶紧得把自己变现了。有谁经得起把自己酿成一瓶酒呢?酒离米的形态是最远的,酿造的时间是最长的,中间失败的元素是最多的,你还敢于这样去实验吗?所以我们说,读书养心。一个人的心灵辽阔了、自由了,自我的确认明确了,那么他跟这个世界的默契程度就会大。但这不是说这个世界就能变得温柔了。文化的力量,我们不能夸大它,它不能阻止地震的来临,它也不能改变金融危机,它能改变什么?它改变的是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态度,它改变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和世界相遇的方式。生活都挺残酷。可以说生活就是一锅滚开的水,它一直都在煎熬你,问题是你自己以什么样的质地去接受煎熬,最终会看到不同的结果。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你的眼前有三锅水,都滚开滚开的,你试着往第一锅水里扔一个生鸡蛋,第二锅水里面扔一根生的胡萝卜,第三锅水里面扔点干茶叶。生鸡蛋,最开始很鲜亮、很柔弱,都是流动的,像我们鲜鲜亮亮的、满怀梦想的心,但是在生活里熬啊、煮啊,最后煮硬了,愤世嫉俗,以偏概全,觉得这个世界很艰难,人心很险恶,前途很渺茫,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人,充满了抱怨,这是被生活煮硬的人。再看胡萝卜,胡萝卜一开始有款有型,鲜鲜亮亮很漂亮,但是最后成了胡萝卜泥了,就是被生活煮软了的人,“好好先生”,大家人云亦云,为他人活着,服从别人,这种人固然挺善良,但是失去了自我。再看第三个锅里,茶叶同样是受煎熬的,但是恰恰是这种煎熬沸腾,使得它所有的叶片都舒展开,能够起伏着,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在被这个社会成就它的同时,它也把无色无味的水改变成了一锅香茶,这就是彼此的成全。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不能要求社会降低温度,不再沸腾,减少煎熬,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是一个生鸡蛋,是一把干茶叶,还是一个胡萝卜,我们能选择的是自我。读书就是干这个的,就是滋养自己
  •     看下去。Part.1   好吧。如果一个男人出生于农村,那么他一定很穷。他父亲一定有关节炎而卧病在床。他有哥哥或者姐姐,或许他也有弟弟妹妹,但诚然这篇文章讲的不是他们的故事。(一个人患了白血病的故事我不再提起)  他在乡村的学校读了初中或者小学,他哥哥或者姐姐的成绩不亚于他。  显而易见,他哥哥或者姐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而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机会。  好吧,现在他上了大学。  他哥哥或者姐姐在城市打工。他现在很想念他们,或者多年以后想起,依然记得他兄长所受的苦难。  好吧,这个时候,思考者进行了反思,对社会有了一些认识。  但是可怕的是,初中生看了这样的文章挤下了眼泪,然后,装出一幅充满人文和社会见解的样子说:我建议你们像我一样读一读《读者》这样感人的杂志。  各位中学语文老师诚然还以为现在的《读者》和他们当年一样充满文艺和知识性,亦道:“学好语文可以读一读《读者》里的文章,如果你的文章可以达到《读者》的水准,阅读水平可以达到《读者》的水准,那么你语文就没问题了。”  好吧,没有人读列夫·托尔斯泰,没有人读加西亚·马尔克斯,就连故事性浓厚的《基督山伯爵》在图书馆也无人问津。  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女学生手中捧着《读者》去感受高水平的文字和极具深度的人文水平,当然,《读者》里的故事从来不曾表现为千篇一律。Part.2  好吧,多年以前,我的一个朋友。或者有一个人,做了一件小事。  是的,我现在想起来,充满哲理。  人生之中(我们的生活之中),往往在细节中充满着感恩和爱。邻居间的和睦和关怀、多年不见的陌生人对恩人的报答、家里偶来的钟点工的淳朴话语、蜘蛛织网的锲而不舍精神……  好吧,如果你觉得作者篇头所遇见的这个故事不足以得出后面他近千字的人生感悟,大可不必见怪。因为《读者》偏爱这种从细节和小事出发就能看到整个人生哲理的故事,读者们都认为这些故事都是真的,也相信这些故事和人生也的确有此文所说的那种联系。  好吧,家庭主妇们当然捧着《读者》多愁善感起来,学生们有时读了某些“哲理性”的文章,而又看到一些触动他们的小事后,也希望仅凭灵感、一挥而就。  当然,同样也有人在考试作文中将题材所给的小故事照抄一遍,抒发一番自己内心中宽阔的想象和仅在试场内一个小时就做出的人生感悟。  各位,如果你觉得《读者》依然和90年代的读者一样出色,那么可以学习各个多愁善感的作者,继续对生活大发感慨。或许你也可以提笔写写,没准能登上此类美妙的人文杂志,并且其它的人会认为你的文章充满哲理,或许他们会说,这篇文章对他们的一生的为人处世都会有所影响。  对于以上的内容,各位都可以当做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者的非客观言论,但是现在我要切入这篇评论的重点。  在这种中学生热爱的杂志上刊登电子词典的广告,的确一种是明智之举。同样,治疗近视的广告也找对了地方,而推售理科学习辅导类书籍,并找几位省理科状元声称他们都是用了此类书籍才获得了成功,此法虽然屡见不鲜,但读过《读者》这样充满思想性杂志的人们依然汇以巨款,毫不可惜,一如他们每年都坚持阅读各种美文杂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