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
ISBN:9787508034003
作者:高阳
页数:400页

内容概要

高阳(1922-1992):台湾已故著名作家。本名许晏骈,字雁冰,笔名郡望、吏鱼,出生于钱塘望族。
大学未毕业,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当了空军军官。
1948年随军赴台湾。曾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王叔铭的秘书。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还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
高阳擅长于史实考据,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评史述史,更重要的是将其史学知识用于创作历史小说。
1962年,高阳受邀于联合报副刊连载《李娃》,此部作品不但一鸣惊人,也成了高阳历史小说创作的滥觞。尔后发表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更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的地位。

编辑推荐

高阳擅长于史实考据,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评史述史,更重要的是将其史学知识用于创作历史小说。1962年,高阳受邀于联合报副刊连裁《李娃》,此部作品不但一鸣惊人,也成了高阳历史小说创作的滥觞。尔后发表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更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高阳一生著作一共有90余部,约105册。高阳的小说不仅注重历史氛围的营造,情节跌宕,旨在传神,写人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出。

作者简介

从怀州河内来到榆次的荆轲,已经相当狼狈子,除去一剑一马,别无长物。前路茫茫,去既不能,而囊无余资,留亦不可,这进退之间,简直没有主意可打。
但是,以他脸上的神情,怎么样也看不出他这天的晚餐还没有着落。这就是养气的功夫。他颇自矜他的这份修养;自然,矜持也是在心里,从不会摆在脸上。
“去吧!”他对自己说:“出去走走。越是遭遇困境,越要显得潇洒。”
他本来就够潇洒的了。跨一匹骏马,悬一柄长剑,剑鞘的尖端,敲击着马凳,丁咚丁咚地直往闹市而去;看去越发像个养尊处优的王孙公子。……


 荆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高阳最有研究的是清史,但他清代的历史小说却是最不好看的,因为史实罗列过多,体制描述过细,反而像是考据文字。所以我偏爱他清代以前的小说,故事整体性较强,人物也多性情中人。荆轲是中国人再熟稔不过的人物,故事从司马迁的一篇列传、冯梦龙的两章演义,敷衍成厚厚一本,的确可见小说功力。故事大致符合史实,高阳只是在人物对话和心理方面下了大量功夫,设身处地地为主角患得患失,似乎亲历了那一场惊心动魄的传奇。荆轲与燕公主的恋情是很落俗套的,不管是否真有其事。徐夫人在他笔下变成了女人,这也让我大惑不解。不过,高阳的高明处是阐明了荆轲刺秦王的意义,让他败犹不败。就像陶渊明所咏的,“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最后张良等人的尾声大有不尽的余味。如无此尾声,本书大可不写。
  •     很简单的原因去读这本书,因为我心爱的女孩在读。高阳的书大学的时候看过不少,能看但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只记得她说“为什么他不能成功啊,为什么啊?”
  •     高阳所作《荆轲》 实在是不忍心看下去了。 几乎就是眼睁睁地看着荆轲走向秦王,走上死路。他是必死无疑的,这点我们早就知道了,但是他又是必败无疑的,这点是非常在意料之外而在情理之中的。他明明筹划的那么万无一失,滴水不漏,如果他真的刺杀成功,也许历史就会改写,至少,统一中国的将不会是那个暴虐的秦王嬴政。 小时候就看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当时觉得那个在易水之滨高唱的侠士真是慷慨悲壮得一塌糊涂,很奇怪他刺秦为何会失败----图穷匕首见,那样近的距离,应该是万无一失了才对,而且他那把匕首还是淬毒的,只要能割破一点点皮肤,必死无疑。刺秦失败后他说:“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无非是想活捉你,得到归还侵占土地的凭证去回报太子。”感觉也很牵强,另外那个秦舞阳实在是让人怄火,来到咸阳宫居然吓得尿裤子,对他强烈表示不满,很奇怪燕太子丹为什么要派这么个家伙跟他来,现在才知道,燕太子丹其实才是刺秦失败的罪魁祸首。 首先,荆轲其实只是一个谋士,而不是剑客,他不善用剑,他所擅长的是养气、舌辨。不是每一个侠士都应该以剑服人的,但是他却得到了铸剑名师徐夫人的垂青,可见他养气、舌辨的才能是不言而喻的,可惜燕太子用错了地方,荆轲提出了三策,可是太子却选择了下策,因为他就为了要报当初在秦国做人质时所受到的侮辱之恨,完全不为整个燕国着想,想想看,刺秦失败会是怎样一个结果,荆轲又不是没有跟他说过,奇怪的是这样的人居然有那么一个行为见识都比他强几百倍的妹妹。而且荆轲已经表示下策太垃圾,自己“只愿为其谋,不愿成其事”,但他还是逼着荆轲这个从未动过刀剑的人去做这件事了。 接着,所有的人都反对秦舞阳做副使出秦,只有他,提到刺秦的人选时能在第一个想到那个在闹市杀人的小P孩,这小P孩有什么好的?闹事杀人,已经显示出目无见地,行为冲动,只因为他是正宗的燕国本地人,就相信他超过相信来自楚地的盖聂,燕太子识人的本事也太差了,而且也太能疑人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是他偏偏又要“用人”,又要“疑人”。他疑人的本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田光为燕国谋划多年,不在庙堂而为天下计,他居然从来没有前去拜见过,还自诩位比“战国四公子”,真是天大的笑话!好不容易屈尊下访一次,又还怀疑别人会泄露国家机密,临走时巴巴地加一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弄得人家老人家没办法,为了国家能任用贤能,为了能让太子信任完全荆轲,只好以死示之。偏偏荆轲是个重情之人,田光对他有知遇之恩,为了举荐他而弄得自杀,荆轲的心理上不得不背负上沉重的包袱,实在是可怜得很! 再次,是燕太子有些白痴,对于收留樊於期,就是一种想要报复秦国的心理,要知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越王勾践还能卧薪尝胆十年,他却想明里暗里都反抗!明知道收留樊於期无用,如果真要刺秦则樊必死无疑,可他却动了妇人之仁,不肯下手,其实老樊这会子巴不得舍身就义,宁愿以死让荆轲接近秦王,所以这还是他“自顾私事”“不顾国怨”的体现,太傅鞠武就说他:“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其实我觉得他是在假装当好人,自己不做坏事,逼着荆轲去当逼死老樊的坏人,实在是老奸巨猾,虚伪冷酷。他喜欢秦舞阳也是,最后自己也觉得秦舞阳不足用,却还是派他跟荆轲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了,太子为何这么喜欢秦舞阳,急于送他跟荆轲上前线,我们已不得而知,舍友说难道是恋童癖?我笑死----如果是恋,就更不应该送他去死啊!倒是秦舞阳闹市杀人,据说是为了他姐姐,不知道燕太子和秦家姐姐是不是又有什么瓜葛。 至于催促荆轲动身就更要命了,刺秦这样的大事,不愿仔细谋划,只会天天上赶着催促,如果副使是盖聂,刺秦是一定能成功的,他就是不愿等,《战国策·燕策三》里荆轲就“怒,叱太子白:‘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也不知道他急个什么劲儿,为了报仇?结果只能加速燕国的灭亡,还早早被父王杀了作为向秦祈和的祭祀。 而荆轲自己也有错,他太重感情,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田光的死,已经对他造成很重的打击,使他报效燕国的愿望加倍强烈,接下来燕太子的推心置腹,尽心供奉,又让他更加倍地着急,再后来,樊於期、夷姞的殉国更是……好可怜,就这样一步步进逼,这个世界上没有对他造成逼迫的,大概只有任姜一个人了,如果他先遇到张良,也不会这样,可惜……这世界没有如果。秦舞阳这个祸根,也是他太过于迁就于燕太子的缘故,其实他完全可以拒绝的,毕竟这么点大的小孩,出使副使,虽然可以用甘罗之事来敷衍,但以荆轲的才情,何必用在撒这点子小谎的上面,可是他最总不忍拒绝,这就是鲁迅先生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迂”! 谁都知道刺秦会死,但是谁都没去,最后是荆轲去了,虽然他为的也不是什么民族大义,说白了还是为了燕太子丹与秦王的个人恩怨,而荆轲自己,也不是死在秦王手下,而是死在各方面压迫他去刺秦的力量中的。 可是荆轲还是堪称天下第一刺客!没有人能苛责这一点! 什么是勇士?不是那些以武力,铁血称颂的人,而是那种明知道走下去会死,也决不退缩的精神。 不要说什么螳臂当车之类的话,试问像荆轲这样去挡的人又有几个? 书里描写了几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夷姞和任姜就不必多说了,夷姞贵为公主,见识高远,有勇有谋,谋是宫闱斗争中的优良遗传,不过勇是养在深宫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为了让荆轲毫无顾忌地上路,她不惜自尽以断后路,并且她选择了服毒自尽,用的就是荆轲准备刺秦后自裁的毒药,顺便还为他试出了毒药的时效和毒性,真是智慧与勇气兼并的美女;任姜的勇是天性,为了一个素昧平生的但是欣赏自己好人,她可以舍弃失散多年的爱子苦苦追随,但她比夷姞更理智,因为她的谋是在残暴的社会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并且这些经验换来的特殊身份无意中给荆轲帮了一个大忙,如果不是秦舞阳,荆轲必胜!这两个女人对荆轲的帮助和影响是最大的,缺一不可。徐夫人出场不多,有一种熟于世故的温柔。季子、夏姒都很可爱,只有太子妃显得忠厚到了愚钝的地步,各有特色,栩栩如生。 读到夷姞服毒送行殉情那一段,眼泪就开始忍不住了,高阳写得真是好,整个故事结构入情入理、铺排得当。易水送行,秦宫行刺这两个高潮,都写得十分传神、步步紧扣,不愧是写历史小说的一大宗师。 可是我还是不明白,历史上的荆轲死前为何会说:“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也许像高阳推测的,是为了后继有人?也许另有深意,而且他拿的是淬毒的匕首,他没追上秦王,也该拿在手上,最后那一掷,明显不会掷中,我最不解的就是他丢掉匕首这一点了,所以说他甚至是----其实不想杀秦王,他宁愿天下归一?太难解释了,我还是一个小孩子,不懂这些政治风云-_-///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说话之道的揣摩还是很见功夫的,节奏也掌握得不错,挺好看
  •     作者你是来yy的、 TAT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与史书不同的荆轲
  •     还不错啊,高阳的风格
  •     小说中透露出严谨的历史,同时呈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荆轲和一个久远的时代
  •     没有《侠客行》里面的任何春秋战国之气,人物迂腐无趣,动机奇怪,人情奇怪。
  •     历史小说
  •     一夜 又一夜
  •     想当年,俺把这书改成了个剧本,想起来真是汗颜啊
  •     大学的时候从学校图书馆借的,是寒假带回家看的,非常精彩的书。
  •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     好书 好看
  •     高阳是名理科生,他推导出了荆轲必须去刺秦王。。。
  •     只是感叹刘晓庆的电视剧居然连编剧都省了
  •     侠客之命,舍我其谁!
  •     20岁前读金庸,20岁后一定要读高阳
  •     流不出泪的痛心
  •     我看的时候书名叫荆轲刺秦王 看网友对它的评价不高,但我想评它9.5分 个人非常喜欢这本书
  •     超、好、看......不過為何歷史硬要加言情啊有點不適
  •     荆轲,我心中的一个英雄!
  •     荆轲的故事注定是以悲剧结尾,就是因为知道所以对于荆轲的爱情更显得凄美
  •     还是不喜欢他
  •     只能说历史小说充满魅力
  •     高阳历史小说的厉害就在于能写出令今人倾慕的古人风采。荆轲的故事在高阳的笔下才算是真正的英雄故事。
  •     真心不喜欢这男版玛丽苏的调调,完全没有感受到英雄豪情
  •     很久以前淘到了一个青紫封面的版本 原本以为是个英雄故事 却读出了重口味爱情
  •     突然想起读过,就是忘了什么时候了..好像是高中的时候- -
  •     看过第一本高阳的书,好多年前。一个高产作家,一个历史小说作家,一个能把故事写得这么好的人。
  •     历史毕竟久远,后人的写作读来难免有些隔膜(读史书并没有这种隔膜),高阳的这部创作,感觉就不如清代小说写来得心应手——但是他终究中规中矩地写了出来,对荆轲刺秦事件的前因后果、关联人物、成败得失都做了一个系统的交待,基本上尊重史实,史实不详处则充分展开想象力来补充,磕磕绊绊地带着大家领略了荆轲一生的精彩风景!全书最出彩的依旧是高阳对人物心理的描摹,公主夷姞和赵女任姜尤为出彩,太子丹秦舞阳田光盖聂等则逊甚,高渐离几无戏份,很是令人失望(史书之中二人击筑而歌和于燕市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引多少后人追慕)……主角荆轲塑造得颇成功,雄心壮志侠骨柔情一应俱全,难怪求国士者得国士、托终身者托终身,及至从容赴身一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义举,终于慷慨而死,成就盖世英雄之名!
  •     翻翻《史记》荆轲真没主动要求当刺客。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更喜欢小凤仙……
  •     很简单的原因去读这本书,因为我心爱的女孩在读。高阳的书大学的时候看过不少,能看但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只记得她说“为什么他不能成功啊,为什么啊?”
  •     高阳的历史小说,另一个角度讲述荆轲刺秦王的前后。
  •     高阳的东西充满了虽然但是。。。 觉得很下里巴人但某些段子确实有感染力,比如田先生和樊於期的死。 其他就没什么爱了,特别是女人,都不可爱ORZ
  •     还原为人的刺客祖先
  •     文字故弄玄虚,故事也很意淫
  •     高中读的时候,觉得很惊艳,也才认识了高阳这个人
  •     英雄美人
  •     读的第一本高阳的书,非常好看
  •     不错
  •     高阳的作品,读过一些,最喜欢的就是这部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