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1
ISBN:9787020035908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页数:1196页

内容概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的,因而接触到了农奴的实际生活。1834年他进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毕业后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在该校工程部制图局工作。一年后,他自动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院士。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穷人》、《白夜》等作品反映了小人物的遭遇和痛苦,作家认为这是一种社会的悲剧。小说《穷人》是他的第一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穷人的痛苦生活,揭示了穷人的性格以及他们所受的种种委屈。继《穷人》之后不久,陀思妥耶夫斯基又推出他的第二部作品《双重人格》,这部作品存在着不着力去揭示现实社会的主要矛盾,而热衷于描写主人公近乎疯狂、病态的内心分裂等问题,遭到别林斯基的批评。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疏远,直至停止交往。而靠拢了彼得拉舍夫斯基。184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判处死刑,后改为苦役刑,被押送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刑满后他又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常备兵营当兵。1859年底他被获准退伍并返回彼得堡。
陀思妥耶夫斯基服役回来后发表了两部小说《舅舅的梦》和《斯捷潘契科沃村》,同样受到好评。继这两部中篇小说之后,他又发表了两部大型的作品《死屋手记》和《被侮辱和被损害的》。这两部作品使他蜚声世界文坛。前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学中揭露暗无天日的监狱生活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后者描写沙皇制度下俄国平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展示了一幅人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斗争的真实画面。他的长篇小说《罪与罚》于1866年问世。小说描绘了一幅城市贫民生活的悲惨图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罪恶。同年他还写了长篇小说《赌徒》。后来他到国外旅行,于1868年在旅行期间完成了长篇小说《白痴》,小说对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上层社会作了广泛的描绘,对资本主义的金钱万恶进行了有力的控诉。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卡拉玛卓夫兄弟》(1879—1880)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广泛反映了19世纪后期俄国不同阶层的生活和心理状态。1881年2月9日,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世。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真实地描写了社会上种种不平,以及鲜明而别具一格的俄罗斯式性格的冲突,竭力寻求社会与个人的和谐一致。他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洋溢着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他给人类留下了极丰富、极珍贵的艺术遗产。他的国际声誉几乎与列夫·托尔斯泰并驾齐驱。

书籍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部
第一卷 一个家庭的历史
第二卷 不适当的聚会
第三卷 好色之徒
第二部
第一卷 折磨
第二卷 赞成和反对
第三卷 俄罗斯教士
第三部
第一卷 阿辽沙
第二卷 米卡
第三卷 预审
第四部
第一卷 男孩子们
第二卷 伊凡・费多罗维奇哥哥
第三卷 错判的案子
尾声

作者简介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一八八一年)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的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他就在构思这部小说了,经过近三十年的酝酿,一八七八年才动笔写作,边写作边发表,历时二年,于一八八○年,在《俄国导报》上连载。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我天生地害怕同时困惑复杂的社会,及与它同样复杂的人性。于是当我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时,有意无意地没去注意,具体的人如何在社会生活里过好自认为正当、合理、幸福的一生。书中人物炽烈的情感与欲望,远非我所能理解。加之我又天生好高骛远,喜欢关心把握不住的宏大命题,也就更多地留心此书里对政治、法律、宗教、科学如何影响人类命运的讨论。看了一些别人的评论,很怀疑自己把此书读偏了。P.36他也很明白,对于俄罗斯普通人的温顺的灵魂,对于被劳累和忧愁所折磨,特别是被永远的不公平和永远的罪孽(自身和世上的)所折磨的人们,见到圣物或圣者,跪在他的面前膜拜,是一种无比强烈的需要和最巨大的安慰。P.57对自己说谎的人会比别人更容易觉得受委屈。因为有时觉得受委屈是很有趣的,对不对?他也知道并没有人委屈他,是他自己认为受了委屈,为了面子就说谎,夸大其辞,装腔作势,斤斤计较片言只语,小题大作,拿一粒豌豆当成山,—这他自己完全知道,却还是一碰就自觉受委屈,感到这样很愉快,甚至有很大的乐趣,于是就弄到真的产生了怨恨。P.77幻想的爱基于求成,渴望很快得到圆满的功绩,并引起众人的注视。有时甚至肯于牺牲生命,只求不必旷日持久,而且能像演戏那样轻易实现,并且引起大家的喝彩。至于积极的爱,—那是一种工作和耐心,对于某些人也许是整整一门科学。P87据说,外国的罪人很少忏悔,因为种种甚至是最新的学说都竭力使他相信,他的犯罪并不是犯罪,而是对压迫者的横行霸道的反抗。社会依仗那种机械地压服对手的力量使他和自己完全隔断关系,并且—至少他们欧洲人自己是这样讲的—在实行这种摒弃的时候,还对他怀着仇恨,以及对于他这个兄弟的未来命运,抱着完全冷漠和淡忘的态度。但问题是,除了已设立的法庭以外,我们这里还有教会在,它永远也不和罪人断绝关系,始终还把他当作可爱的、仍值得珍贵的儿子。P.250因为即使是那些抛弃基督教反抗基督教的人们自己,实质上也仍然保持着他们过去一直保持的基督的面貌,因为直到现在无论是他们的智慧或者他们的热情,都还没有力量创造出一个比古基督所规定的形象更高超的人和道德的形象。P.320受屈辱的人感到最难堪的就是忽然大家全以恩人的姿态来对对待他。P.356有时常听见形容人“野兽般”地残忍,其实这对野兽很不公平,也很委屈:野兽从来不会像人那样残忍,那样巧妙地、艺术化地残忍。P.367我宁愿执着于未经报复的痛苦。我宁愿执着于我的未经报复的痛苦和未经消失的愤怒,即使我是不对的。和谐被估价得太高了,我出不起这样多的钱购买入场券。同时你能不能那样想,就是你为他们建筑的那些人会同意在一个受残害的小孩的无辜的血上享受自己的幸福么,即使同意了,又能感到永远幸福么?P.376有三种力量,地上仅有的三种力量,可以永远征服和俘虏那些意志薄弱的叛逆者的良心,使他们得到幸福,这三种力量就是奇迹、神秘和权威。P.382你当时明白,你只要跨一步,只要作一个跳下去的动作,你就是在考验上帝,就是丧失对他的整个信仰,就会落在你前来拯救的大地上,摔得粉身碎骨,而引诱你的精灵就将欣喜若狂。但是我要重复一句话,像你这样的人多么?难道你真会有一分钟一秒钟真能够相信别人也会有力量抵挡这样的诱惑么?然而你不知道,人一旦抛弃了奇迹,他同时也就抛弃了上帝,因为人寻找的与其说是上帝,还不如说是奇迹。而既然人没有奇迹就没法过下去,他就会为自己创造出新的奇迹。P.385人类在地上所寻求解决的一切,那就是:向谁崇拜?把良心交给谁?大家怎样最后联结成一个无可争辩的、和谐一致的蚁窝?因为要求全世界联合一致正是人们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痛苦问题。P.387因为他们深深记得,以前没有我们的时候,他们弄到的面包一到了他们的手里只会变成石头,而一当回到我们这里来时,石头在他们的手里也会变成了面包。永远服从具有何等的价值,这一点他们是太明白了,太明白了!P.426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P.469他们有科学,但是科学里所有的仅只是感官所及的东西。至于精神世界,人的更高尚的那一半,人们却带着胜利甚至仇恨的心情把他完全摒弃、赶走了。世界宣告了自由,特别是在最近时代,但是在他们的自由了……只有奴役和自杀。因为世界说:“你有了需要,就应该让他们满足,因为你跟富贵的人们有同等的权利。你不必害怕满足需要,甚至应该使需要不断增长。”……但是这种需要不断增长的权利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富人方面是孤立和精神的自杀,穷人方面是嫉妒和残杀。因为只给了权利,却还没有指出满足需要的方法。P.475我们倒要反问那些嘲笑的人自己:假如说我们是在那里幻想,那么你们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不靠基督,只凭自己的智慧盖起大厦,建立起合理的生活来呢?P.477兄弟们,你们不要害怕人们的罪孽,要爱那即使有罪的人,因为这接近于神的爱,是地上最崇高的爱。你们要爱动物,因为上帝曾给了他们初步的思想和无忧无虑的快乐。不要去搅乱它,折磨它,不要夺取它们的快乐,不要违背上帝的意思。
  •     按:听说已久的作者,有所耳闻的著作,经一位朋友的推荐,正式跟《卡拉马佐夫兄弟》见面。前后7天,终于读完。为履行跟另一位朋友的承诺,写些感想,供后来者参考。1,这是一部深厚且深刻的小说。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引人深思的对话和独白设计,因人而异的话语风格,作者都写得如此丰富而自然,不得不让人感叹他是个天才。再说情节推进:基本上是按正常的时间顺序一一到来,先从一个人物写起,随着故事的发展又有新的人物出现,然后再从头交待这位人物的成长,直至与先前的线索合拢,然后推进故事的进行,叙事也因此逐渐铺开。最让人震撼的是当中的对话与独白:关于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死的辩论,关于信仰/道德的根基是否实在的质疑,其中的文字就深度而言不输优秀的哲学著作。同时,作者也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小说的优势:代表基督徒的佐西马长老、主角阿辽沙,代表无神论的伊凡、米卡、斯迈尔佳科夫,他们之间的交锋可以视为不同世界观的冲突,而不同人物的命运无疑也体现了作者本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并隐喻了作者对这个世界开出的治疗方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讨论不是如哲学辩论一样仅拿理性论证,更多的是以人物的感情及命运来体现抉择和冲突,在这样在感性的滋养之下理性也更为充沛而动人。2,这是一部冗长且让人时常走神的小说1169页,74.3万字——几乎是我读过的最长的小说了。其中有大量——在我看来——并无多大意义的段落,无用处的对话,然而作者却写得一丝不苟浓墨重彩。或许这是为了增加小说的“丰满度”与“真实感”或者其他什么,不过作为读者,在读这些段落时,我就忍不住打哈欠了。因此,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是一个热爱思考,并关注人的信仰/道德(或曰:精神出路)的话,那我郑重向你推荐此书,它无疑会丰富你的“纸上阅历”;如果觉得自己不是此类型的话,我劝您赶紧换一本,否则太受折磨啦!
  •     自从看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以前读过的书都是垃圾。。。原来,文学家也是可以如此的写的,哲学是可以这样写的,宗教是可以这样写的。。。。。。。。。尤其喜欢宗教大法官一段。。。。。。。。。基督的存在,在隐秘之路,在于人类自身背负苦难之路上。。。相当的喜欢此书。。。唯一缺憾是结尾未写完。。。。。。作者就已经去世。。。。。。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那些温柔,坚定,白痴一般神一般的人啊
  •     打败《安娜卡列尼娜》,位列真爱榜首。俄罗斯是怎样的民族?无神和有神都思考得这样深?
  •     没想到竟然很顺利地看完了,对基督教的原罪意识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不知道把基督教文化称作一种“耻感文化”是否合适,但书中无疑将自尊/羞耻作为了衡量人性的根本。崇高,严肃,伟大,这些在日常生活里变得很空洞甚至矫揉造作的字眼,在书里回归其最原初的朴素的意义,生活还是需要这样的大部头的。另,陀氏还提醒了我们爱情真的是一件伤自尊的事……
  •     您总是能让我流泪……神经质般地流泪……
  •     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一群疯子
  •     我的淘宝特价书店有售http://shop33246297.taobao.com/
  •     教堂的钟声响了三下 夜渐渐亮了 天边的朝霞泻入流经城市的河流 大街上空荡荡的 昨天复活的小女孩 出门到泉边打水 一只鸽子落在她的肩上 ——《浪子回旷野》
  •     大老爷的书,字里行间全是人生百态。
  •     :)
  •     看完了1169P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我想面对大部头应该有一些底气了
  •     伊留莎爸爸那段读的真是要流下泪来了。。。体会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意,可是总觉得阿辽沙最后的那段话作为主旨过于单薄,阿辽沙这个人也有些单薄——竟真有这样的人么!还有丽莎算是怎么一回事,伊凡会醒来还是死去?难道我看的是删节版orz...
  •     犀利
  •     作者的心里分析功力实在匪夷所思,尤其是对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冲突的刻画
  •     2011/9-2011/10
  •     废寝忘食,一气呵成。
  •     欣赏不来
  •     没有感受到书评说的那么伟大,不过文章的思想深度极其深刻,对于每个人物的描绘颇为生动,情节复杂而又体系清晰,这样的构思和布局让人敬佩
  •     伟大啊伟大
  •     逆向
  •     加一颗星(12.01.02)
  •     你是洞察了人类全部的智慧与爱么?你总是如此雄辩地证明了上帝不值得期待以后,又以其深沉的关怀包容一切精神上的苦难。。。乌拉!卡拉马佐夫!让我们成为一个比目前实际更好一些的人。。。
  •     首先要善良,然后要清白,最后一定不要相互遗忘。
  •     其实没怎么真正喜欢,但是大师终究有迷人之处, 陀思妥耶夫斯基 的第一本,以后有待继续挖掘
  •     十一假期读小说,要读就读经典著作,这是上册
  •     尽管是一种过于铺陈的笔调,但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故事。其中的人物有一种极端的可怕和可爱。结尾的伊留莎的葬礼,让整个荒诞的人性添上一点温暖的颜色。
  •     长篇大论
  •     被期末考试生生腰斩了的···想得我好惨
  •     影响俺一生的书。
  •     2007年1月6日读毕
  •     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多月,看过最厚的一本书。很长很很缜密,吃不透。卡拉马佐夫家族的多愁善感和放纵任性,浪荡不羁的父子为女人为金钱同室操戈,一条毒蛇总想咬死一条毒蛇,但结局是没弑父的米卡判刑二十年但也得到了情人格鲁申卡的心。作者想表达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和人性的良知和救赎。
  •     无法用语言形容这部作品的伟大
  •     我为我曾经想在里面看到的阴暗而感到愧疚。一开始感觉出奇的啰嗦,中间有一种看到了尼采但是比尼采可爱许多的感觉。最后几章已经感觉读起来吃力了,而且绝没有想到结局是这样?似乎我一辈子也不会懂陀氏了吧。翻译大赞,虽然人名依然记得吃力,但是译文流畅如许必须是难得的
  •     两种父子
  •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样的巨作面前,如此深切地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但同时也确确实实地体会到自己作为人类存在着
  •     每个人都有他坚定的信念,固执地维持。
  •     时间跨度比较长的读完了,最后一点点快速的浏览了一遍。除了对伊凡的发言,没有太大的感觉,可能我是一个无神论的缘故。
  •     的确是读着却从不见少的一本书。
  •     原来看书会有害的。一个阴影。让人心灵脆弱。特拉克尔,‘在濒临死亡的存在的那些瞬间里,感觉到/所有的人都值得去爱/当清醒的时候,你感受到世界的残酷/其中有你全部不可推诿的过错/你的诗歌只是一个不圆满的赎罪’
  •     卡拉马佐夫,高尚与堕落,横跨两个深渊的天性。与伊凡较有共鸣:寻求苦难同时难以克服自身弱点。主角纯打酱油,原因是作者准备写一鸿篇巨著以此开头然后挂了……
  •     傅老师说人年纪越大会越喜欢陀氏的作品。
  •     必须慢慢读的一本书!
  •     累死我了
  •     巅峰之作
  •     重新读一部巨著后,我依然无法准确说出我的感想。这是那个年代面临选择的俄罗斯人。
  •     一旦读过这本书 就想拼命地读陀的其他作品 想要竭尽地畅饮陀氏的精神白开水……语言很谦虚平淡 可仍旧把陀感动人心的精神表现出来了 信仰与爱的力量
  •     很好看。陀氏一贯的风格。
  •     阿辽沙,我永远也难以成为的人。可是至少每看一遍可以感到稍许接近。
  •     我就是喜欢图书馆这本,看起来旧旧的、纸张有些发黄、能闻到一股墨纸和时间变出来的醉人的气味的这个本子,虽然有很多其他的装帧的很好的新出的版本。最大的惊奇之处是,那么牛b哄哄的宗教大法官一文原来出自这里,当然伊凡的梦魇那节也很好,最后检察官和律师的演说词也很好,整本书都很好!
  •     人是两级分化,是善与恶的集合体。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