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2
ISBN:9787309022407
作者:刘明今
页数:566页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编 批评意识与方法
第一章 文化历史意识
第一节 泛文化批评
一 先秦的文化评判
二 汉及汉以后学术家的文化评判
三 泛文化批评的方法论特征
第二节 历史意识与批评
一 以治观文
二 史的建构
三 探本溯源
四 实录存史
第三节 教化意识与批评
一《诗》的作用与文人创作的动机
二 美刺与诗教的双向界定
三 文学价值的游移
四 教化情结
第二章 人物品鉴意识
第一节 人物品鉴与批评视界的转移
一 才性论渊源
二 人物品藻的影响
三 文气说的意义
四 才性论批评的发展
第二节 才性论批评在方法论上的意义
一 文学的定位
二 创作心理的关注
三 从教化之情到个性之情
四 风格论的展开
第三章 审美超越意识
第一节 形而上的追求
一 思想渊源
二 重旨与余意
三 诗境与诗道
第二节 诸种超越
一 教化美刺的超越
二 情感的超越
三 文词藻饰的超越
第三节 审美超越的方法论意义
一 从才性之品到人格精神之品
二 范畴内涵的抽象化
第四章 批评的自觉、自主意识
第一节 批评的自觉意识
一“知音”的呼吁
二 批评家的自觉
三 批评方法的自觉
第二节 批评的自主意识
一 鉴无定识
二 论必有识
三 善读的提倡
第二编 批评思维与方法
第一章 体用不二
第一节 即体即用
一 文之为文的三相界定
二 情、志、性灵异同辨
第二节 因用致体
一 文体论渊源
二 刘勰的文体论
三 词体的界定
四 小说的界定
五 戏剧的界定
第二章 整体直觉
第一节 类推与体悟
一 类比外推
二 体味批评
三 启悟于无方
第二节 批评的表述
一 印象传达
二 经验描述
三 摘句褒贬
第三章 通观整合
第一节 集大成批评
一 集大成思想
二 弥纶群言
第二节 批评范式的统合
一 从挚虞到刘勰
二 选家的统合
三 诗话的统合
第四章 圆融不执
第一节 对待致中
一 对待立义
二 中和之思
三 剥复之道
第二节 消解破执
一 消解性思维
二 东坡文论的启示
三 以禅说诗
四 无迹而神
第三编 批评的具体方法
第一章 知人论世
第一节 知人论世方法界说
一 知人论世的提出
二 知人论世说的理论特征
第二节 汉魏六朝知人论世方法的展开
一 经学家的实践
二 史学家的实践
三 才性论与知人论世
第三节 唐宋时期知人论世方法的深化
一 齐梁文风批判中方法的更新
二 唐人文序的两种类型
三 宋代作家论的新貌
四 诗史说与杜诗编年
五 本事的记载与论评
第四节 明清实学思潮的影响
一 性灵派对知人论世说的开拓
二 经世派对知人论世说的反拨
三 史家之运用
第二章 附辞会义
第一节 早期的经典阐释
一 断章取义
二 诗可以兴
三 以意逆志
四 通其精微
五 诗无达诂
第二节 词意辨析
一 比德说
二 隐义的提出
三 物象比附
四 内外意推求
五 意蕴赏析
第三节 题旨发明
一 诗歌题旨的综合探求
二 戏曲小说的寓言探索
三 戏曲小说的索隐批评
第三章 品藻流别
第一节 文情辞采的品藻流别
一 品藻的溯源
二 风气的形成
三 品藻流别的三种类型
第二节 品藻流别的深化
一 辨味之品
二 意新语工之品
三 格调家数之品
第四章 明体辨法
第一节 义法批评
一 义法的提出
二 丽以则
三 圆鉴区域,大判条例
四 文章义法
五 情事理之法
第二节 格法批评
一 界义与渊源
二 唐代格式之学
三 破格为法
四 辨体求法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体系丛书的第三种。古代文学
批评的方法论问题自80年代中
期开始即引起文论界的重视,
本书是迄今为止对之进行全面
阐述的第一本著作。
批评方法是多层次的,它
与批评意图、批评关注点、批
评思维、批评体式等密切相关,
故本书采取多点切入的方式进
行描述。同时本于发生学的原
理,着重探讨了各种批评方法
形成的契机及其在批评中的作
用,这样就使批评方法的描述
贴近批评史的发展,不是平面
的简单的类型归纳,而呈现出
动态的流变的特征。


 方法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作为中国文论方法论研究的发轫之作,同时也是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纵向梳理后,横向上尝试理论体系建构的奠基者,此书与原理、范畴相呼应,填补了视域盲点。从零散寄生的材料中搜讨出关于批评意识、思维和方法的只言片语进而缀联成篇,入山伐木着实不易。从文学以外的教化,到作者的才性,再到作品自身的审美素质,是一个逐渐剥离外在而返璞归真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讲,文论史实乃以批评家(读者)的视角观照,在“收视反听”回归作品的粗犷历时脉络下,还参杂着世界、作家的共时性散点与一瞥。有理论自觉便会眉目清晰,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果然是思想利器
  •     西学素养有所不足,与张伯伟先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相比,差之千里。史的罗列过多,理论深度欠缺,是本书的最大弊病。但毕竟是筚路蓝缕之作,开创的勇气可嘉。个别处也可见亮点。比如对知人论世、附辞会义的论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