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真理》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
ISBN:9787805158983
作者:尼采
页数:197页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1872年的:哲学家:艺术与知识之争思想录 - 1872年的:哲学家:艺术与知识之争思想录

【天才与群众的关系】一个民族的那些最伟大的天才的形象就是这个民族的形象。它的全部生活都是这些形象的纷纭无声的反映。我们要表明的是这种反映的方式。不是群众早就了天才,而是天才改造了群众。
哲学家并不是和人民毫无共同之处的完全的异类:意志对他也同样有所要求,其目的与在艺术那里一样——意志自身的美化和表达。(叔本华之追随者)
天才的出世要求克服历史。它必须融于美,化于美,永存不动于美。
哲学家是自然这座工场的自我揭示。哲学家和艺术家揭示自然的行业秘密。哲学家是时间之轮上的制动,天才产生于开始意识到自身危机的民族。
不加选择的知识冲动,正如不分对象的性冲动——都是下流的标志。
无休无止和无所不包的知识冲动本身,还是它的历史背景,都是生命已经衰老的标志。个人只能仅仅抓住知识对象不放,而不管这种知识对象是什么。
在艺术的背景下,一种更高的生活形式、一种【有选择的知识冲动】即【哲学】发展起来了。
哲学家应该认识【我们需要的是什么】,而艺术家则应该把它【创造】出来。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要做到如何去控制科学;同时必须对科学的必要发展问题加以考虑,它必须决定【价值】(ps德语中科学指任何严密的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探讨,包括数学、历史和哲学等)科学之蛮化效果的证据;它容易就效忠于“实践利益”。
想要文化,需要艺术力量。哲学可以压制【无限制的知识冲动】和使它服从与【整体】。早期希腊哲学家关注的是关于【全体】希腊人的问题;苏格拉底之后哲学家关注的是【个人】幸福生活的关怀。
在希腊那里,控制是为一种艺术文化服务的,目的在与防止完全放任的状态。
除非借助艺术,我们现在就不可能控制科学。它必须重新创造一切,独自让生活获得新生。
我的任务:认识每一种真正文化的内在连续性和必然性;认识一个文化的保存和复兴因素以及它们与有关民族的天才的关系。
一种文化需要驱使着康德,他希望从知识手中留下一块地盘:所有伟大的和最深刻的事物的根就扎根在这里,艺术和伦理的根就扎在这里——叔本华。
美学标准是我们所倚重的唯一标准。伟大的事物只能影响伟大的事物,不能让民族中的伟大的东西默默无闻或浪迹天涯乃是文化的任务所在。
我们现在【用艺术来反对知识】:回到生命!控制知识冲动!加强道德(?)和美学本能!——艺术,音乐
【哲学家-艺术家】用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作品填补空缺。
文化的问题很少被正确地把握。一个【文化的目的】不是某个民族的最大可能幸福,也不是他们的全部才能的不受阻碍的发展。毋宁说,文化之在于这些【发展的比例】。世俗幸福不是它的目的:产生伟大的作品才是它的目的。一个民族的文化表现于对他们的各种冲动的【协调控制】:哲学控制知识冲动;艺术控制迷狂和形式冲动;阿加帕控制爱洛斯,等等(控制?生命力之不强?)
………………
文化是一个整体。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9页 - 下流的

不加选择的知识冲动,正如不分对象的性冲动--都是下流的标志。这句话是尼采针对“真理和谎言的非道德论”较为浅显的论述。参照拉康所述人的性驱动是欲望的核心,人对知识的欲望实则也是寻求性的满足;而对知识不加选择的冲动是一种伪真理,是为了掩盖人追求性满足的谎言,若是不加选择、不合理控制这种驱动,人同动物则毫无差异。
而受过教育的我们,绝大多数是下流的。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1872年的论真理感 - 1872年的论真理感

【文化的基本概念】是:那些渴望名声者的坚强信念不会落空,伟大的时刻在任何时代都是伟大的,它们形成了一条像山脉一样的锁链,把世世代代的人们联系了起来。
伟大的东西要永存,平庸之物片刻毁灭,引起了冲突。
那些不可一世、苦思冥想的或充满激情的生活者(政治领袖、哲学家和艺术家)留下了这样一个启示:活得最美的人正是那些最不尊重生活的人。
这种名声迷中最勇敢无畏的骑士只能到哲学家中去寻找,有才能,漫步独行,信心十足地追求目标。哲学思索的本质就是忽视眼前的和暂时的东西。真理在它手中。
赫拉克利特,出发点:对他来说,人是完全无用的,就是为了他的知识的目的也是如此。他对任何人们能够确知或他以前的先哲们确知的东西一屑不顾。“我寻找和探讨的只是我自己”。
既然世界永远不能没有真理,那么它就永远不能没有赫拉克利特,虽然赫拉克利特不需要世界。他的名声只与人们有关,而与他自己无关。他的自我之爱就是真理之爱。
如果人仅仅是一个认识动物,那么这就是人的命运。真理将他推上绝路,他永远逃不出非真理这一真理。
叫醒它,满怀真理感的哲学家叫道,自己却陷入更深的奇异睡眠“不朽和理念”
艺术比知识更有力量,因为它渴望生活,而只是却只惦记它的最后目标——剿灭。
(艺术高于知识,高于对真理的探索)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96页 - 异人

常人需要异人,即使异人并非为常人而存在。正如理解作品的是创作者自己,然而作品又有面向公众的一面。读者之生,作者已死。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31页 -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8549208/edit#quote艺术的力量

在我们内部既有使映像的主要特征被更为强烈地感觉到的艺术力量,也有不顾实际的不确性而强调韵律的相似性的力量。这必定是一种艺术力量,因为它是创造性的。它的主要手段是省略、忽视和无视。因此,它是一种超科学的力量。它没有对于它知觉到的一切事物一视同仁。这句话让我联想到电影作为艺术的力量。弗洛伊德释梦,将梦的功能列为省略和凝缩;而电影作为介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过度产物,势必会将省略和凝缩功能发挥地淋漓尽致。我们在电影中感受到的现实是相对的客观和绝对的主观,这种感知力量迎合了我们内在不自觉的审美驱动--讲究韵律和忽视不协调。
而作为艺术的电影,终究是前卫而高雅的。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52页

真理先是作为一种社会需要出现的,而后通过一种转移,它被应用于所有事物,在那里它并不是必须的。
一切美德都来自抑制需要。....
知识冲动具有一种道德起源。
太刚烈了哦,知识好廉价....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46页

语言不是已经表明了人生成逻辑的能力吗?它无疑包含有最值得赞叹的逻辑操作和特征。然而语言并不是一夜之间发展起来的,毋宁说,它是无限漫长时间的逻辑结论。...
亿万年的精神活动沉淀在语言中。
仔细想想的确是这样额,你有想到过语言这一面的美么?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47页 - 无极

人对自己了解到什么程度,他对世界也就了解到什么程度。他所能认识到的世界的深度正是他自己和他自己的复杂性让他吃惊的程度。而这漫长的认识过程哪有尽头?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24页 - 道德界

谁创造了风习--强有力的风习--谁也就创造了道德。我认为,风习、风俗和风化没有好劣之分,都只属于低等的道德界。
只是迎合道德风习可以为我们换来更多的自由吗?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1873年的作为文化医生的哲学家 - 1873年的作为文化医生的哲学家

哲学家与其时代的必然对立。
哲学家不能创造任何文化;但是可以为它开路或消除限制,或者他可以弱化从而保存文化,或者可以毁掉文化。
每一个昌盛文化都竭力使哲学家成为不必要的。
哲学不是为人民准备的,因此它不是文化的基础,而只是文化的工具。
哲学不能创造什么文化,但是可以为它开路,或保存它,或调解它。
只有在一种艺术或艺术作品的集中意义中才能生发出文化。哲学将在不知不觉中为这样一种世界观铺平道路。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6页 - 论真理感

艺术比知识更有力量,因为它渴望生活,而知识却只是惦记着它的最后目标--剿灭。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81页 - 凝视

科学家计算自然规律中的数,艺术家则凝视它们。前者符合规律,后者则是美。艺术家所凝视的是十足的‘外观’,根本就没有‘观念’!环绕美的数的美妙外观。自然本身就是美。原生、原本和原态,这些被科学之数环绕已久的美,再被艺术所凝视,哪有艺术化的‘观念’能超越科学的‘观念’?因而艺术本身是不存在‘观念’一说,艺术是长久的凝视历程。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49页

把脑的产物“精神”看作是某种超自然的东西!甚至把它神化!这是何等的狂热!
理性主义者又如何对待“精神”呢?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2页

活得最美的人正是那些并不尊重生活的人。当普通人一本正经地对待这片刻的生存时,那些走向不朽的人却知道如何报之以奥林匹亚式的大笑,或者至少是用一种高贵的轻蔑打发它。他们带着讥讽的微笑走向坟墓,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身上并没有什么值得埋葬的。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5页

他的自我之爱就是真理之爱,这种真理告诉他,人类的不朽离不开他,而不是他离不开某个赫拉克利特的不朽。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2页 - 给拿、希、毛和万万千千类似者的话

那些不可一世的、苦思冥想的、充满激情的生活者全都留下了一个启示:活得最美的人正是那些不尊重生活的人。他们带着讥讽的微笑走向坟墓,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身上并没有什么可埋葬的。伟人们的伟业不可否认,唯可否认的是光环下笼罩着的虚伪的真理。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116页 - 真理与谎言

被当作一种无条件责任的真理对于世界是敌对的和破坏性的。人的本质是不诚实的,因为它是乐天的。我要说自己活的真快乐,这是一句绝对的谎话。
相对的,说自己活的还蛮健康,有时候有点味道,有时候有些傻,是一句大实话。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101页

作为个体保存的一种手段,智力专心致志于作假。作假是不那么强壮的弱小个体保护自己的手段,因为在生存的战斗中,他们既没有犄角,也没有猛兽的利齿。人是这种作假艺术的集大成者。谎话连篇,阿谀奉承,故做多情,两面三刀,装模作样,狐假虎威,假充正经,隐瞒真相,对自己和对别人做戏——总之像着了魔似地不停地梦游——在人类中是如此司空见惯和习以为常,以至于没有什么比一种诚实和纯粹的真理冲动竟然会再他们中间萌生更不可思议的了。人关于他自己究竟知道些什么?他真的能够有朝一日完全彻底的了解自己,仿佛自己就躺在一个灯火通明的展室中?自然难道不是对他隐藏了大部分事情,甚至与他身体有关的事情,以便把他关在一种骄傲的梦幻般的意识中锁起来,远离肠的缠绕,血的奔流和纤维的复杂颤动!她扔掉了钥匙。那倒霉的好奇心有一天也许会能够从意识禁闭室的缝隙向外打量,音乐瞥见是那些贪得无厌、残酷无情和令人反感的东西支持了他的放肆无知,仿佛是骑在老虎背上做的梦。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12页

个人面临着卑贱化的巨大危险,所以他们就紧紧抓住知识对象不放,而不管这种知识对象是什么。他那无限制的知识冲动正是他的生命的贫乏的结果。

《哲学与真理》的笔记-第100页

在人类智力存在之前是永恒,在它彻底消失之后还是永恒,就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这种智力出了人类的生活以外没有其他使命。


 哲学与真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