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批评

出版日期:2008-8
ISBN:9787531028208
作者:支宇
页数:254页

内容概要

支宇: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所副所长、四川外语学院中外比较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博士(四川大学2002)、文艺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2005)、著有个人专著《文学批评的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版)、《术语解码:比较美学与艺术批评》(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版)等。

书籍目录

目    录
绪 论 后形而上学:中国“新批评”的话语特征与理论维度
一、从“真理审判”到“意义启示”:中国后现代性批评的话语特征
二、解构、游戏与启示:中国后现代性批评话语的理论维度
第一章 王岳川:后现代性批评话语的引进、拓展与实践
第一节 走向后现代主义
一、“后现代主义”的必然性:“后现代主义”起源学分析与论证
二、反本质主义
三、反中心主义和非同一性
四、反主体性与主体零散化
五、反逻各斯中心主义与在场形而上学工具论
第二节 性别、种族与历史话语中的解构意识
一、性别话语的解构与权力的颠覆
二、后殖民主义批评话语的导入与展开
三、历史话语中的解构意识
第三节 西方后现代主义批评的中国化
一、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播撒与影响
二、90年代中国文化的后现代主义解读
三、“后东方主义”话语
第二章 陈晓明:中国后现代性小说批评
第一节 回到叙事本身——中国当代小说批评的后现代性
一、叙述工具论:中国现代性小说批评的叙述观
二、“写作向叙述的还原”:批评对象由“现实世界”向“叙述话语”的转换
三、“临界叙述”:阐释小说叙述的自主性
四、“叙述时间”、“叙述幻觉”和“开放文本”:“叙述策略”分析
第二节 叙事话语的乌托邦——后结构主义文论与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
一、文本理论: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
二、“差延”与“新的写作观”
三、“补充”与中国当代小说写作的“本源性匮乏”
四、“空缺”、“重复”与中国先锋小说的叙述策略
第三节 解构意识形态批评:话语构成物
一、“现实潜文本”——作为话语构成物的“现实”
二、历史祛魅:解构“历史”
三、作为“叙述权力”的“主体”——解构“主体”
四、“自我的镜像”:解构“自我”
第四节 反本质主义批评
一、“现在主义写作”:直接书写没有本质的“现在”
二、“仿真叙事”:不顾一切的文本生产
三、“欲望化叙事”:消费社会反抗本质的叙事法则
第三章 栗宪庭:中国后现代性美术批评
第一节 现实主义艺术意识形态工具论批判
一、“五四美术革命”与中国当代艺术“意识形态”工具论的开端
二、“毛模式”
三、对“现实主义”的反思与出走
第二节 “从意识形态出走”
一、超越意识形态对抗的自由精神之域:’85新潮美术
二、后’89中国艺术的无聊感与解构意识
第三节 “生存感觉”批评:后现代性美术批评的建构之维
一、对中国当代美术“纯化语言”论的反抗
二、“生存感觉”批评
第四章 余虹:后形而上学批评思想
第一节 后现代眼界与中国现代性批评神话的终结
一、形而上学真理结构与中国现代性批评话语的本质主义神话
二、革命现实主义“历史理性”神话之解构
三、审美浪漫主义“历史理性”神话之解构
四、非“逻各斯中心主义”语言观与“语言理性”神话之解构
第二节 “真理”、“命运”与“自由”:走向后形而上学批评思想
一、解构性的后现代性批评及其非精神性
二、“真理”:从“表象”到“无蔽”
三、艺术:“命运”的回声
五、艺术与“自由”
第三节 批评的小写:后形而上学批评实践
一、批评:从大写到小写
二、小写批评与精神维度
三、后人本主义批评
结 语 “真理判断”、“无限反思”与批评的尊严
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简介

“新批评”是中国当代批评界最活跃最新锐的一种话语形态。
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借助于西方“后现代”思想的启示,以王岳川、陈晓明、于坚、栗宪庭、戴锦华、陶东风、余虹等为代表的一批批评家彻底解构了中国“现代性批评话语”对意识形态“真理”的信仰、追求和运用,从而使中国批评得以走出“真理审判”而跃入“无限反思”和“意义启示”的自由之域。
“新批评”将20世纪中国批评从“大写”的意识形态话语中解放出来,让每一次批评活动都变成对具体艺术作品独创性的分析,变成偶然性的、具体性的“意义显现”活动,变成“小写”的话语实践。
中国“新批评”使20世纪中国批评最终从单一的现代性走上了复数的话语实践之路,它重建了中国当代批评思想应有的尊严。
本书从“后现代”话语引进、小说批评、美术批评和理论建构四个领域中选取四位最有代表性的批评家来考察中国“新批评”话语的基本性质与理论维度。


 新批评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