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的疆界》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506042185
作者:[美] 詹姆斯 G. 马奇
页数:128页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87页

理解不了某事物,就给它贴上一个标签,让它在语言学上看似被解释了。实际上,贴标签与其说是进行解释,不如说是承认缺乏理解,或者说放上一个占位符,留待进一步研究。在心理学故事中,“人格”经常被人用作标签贴在一些理解不了的东西上,也就是不能解释的变异上。在社会学和人类学故事中,“文化”也起着类似的作用,就像政治学中的“权力”、经济学中的“效用”、进化生物学中的“突变”一样。在大众故事中,“人性”有着类似的作用。这样的标签,在让故事灵活地拟合经验的同时,还让故事显得很真实。有了这样的标签,就比较容易创作具有事后解释力、但没有什么预测力、也没什么指导作用的故事。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5页

的确是干货满满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经验与人类智慧 - 经验与人类智慧

通过想象理解世界是人类美好而独特的一面,通过有目的的问题解决适应环境、取得进步,也是人类美好而独特的一面。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美 - 美

即使是随便浏览一下人类文明史也会发现,制造并欣赏提供审美乐趣的事物,是智慧的重要目标。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45页

因为相信‘“人类举足轻重”,所以人们倾向于把历史事件归功于或者归咎于于人类意愿,进而慷慨地或残忍地对待领导者。国民幸福的功劳、国民不幸的责任被归到政党和政治家的身上,股价上涨的功劳、股价下跌的责任被归到公司管理者的身上,社会项目取悦公众的功劳、社会项目惹怒公众的责任被归到政治领导者或政府机构管理者的身上,只有领导者才配受崇拜、受谴责。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14页

组织复制成功的三种机制:试错、模仿和天择。
所谓天择就是繁殖与成功相连的属性,淘汰与失败相连的属性。
复制的缺陷在于历史的复杂性、随机性以及潜在结果分布受历次选择及变现结果的影响。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故事和模型 - 故事和模型

人类存储、回忆历史的能力有限,对服务于当前信念和欲望的重构记忆敏感。人类的分析能力有限,对加诸经验之上的框架敏感。人类固守成见,对支持先人之见的证据不如反对先人之见的证据挑剔。人类既歪曲观察又歪曲信念,以提高两者的一致性。人类偏爱简单的因果关系,认为原因必定在结果附近。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33页

人类存储、回忆历史的能力有限,对服务于当前信念和欲望的重构记忆敏感。人类的分析能力有限,对加诸经验之上的框架敏感。人类固守成见,对支持先入之见的证据不如对反对先入之见的证据挑剔。人类既歪曲观察又歪曲信念,以提高两者的一致度。人类偏爱简单的因果关系,认为原因必定在结果附近、大果必定有大因。与比较复杂的分析相比,人类更喜欢涉及有限信息和简单计算的启发式。人类诠释经验的这幅大图景,证据充分,众所周知。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22页

因为练习效应的存在,通过复制成功来寻找最佳选项容易出现问题。这个问题被称为“胜任力陷阱”。人在某项活动上的潜力是固定的,胜任力是变化的。胜任力起初较低,但随着练习提高。既然绩效是由胜任力和潜力共同决定的,那么有了练习效应就更难找出最具潜力的选项。极有可能,一个潜力较低的选项会因为学习者比较擅长而胜过一个潜力较高的选项。比如,一种是老做法,缺点较多,但是用顺手了;另一种是新做法,有点较多,但是不大会用。人们极容易选择前者。复制成功更有可能加重而非缓解这一问题。
学习在三个层面同时发生:1. 学习做什么:寻找好的技术、战略或者合作伙伴; 2. 学习如何做:精炼并改进在某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上的胜任力; 3. 学习期盼什么:调整绩效目标。因为学习在这三个层面同时发生,所以最佳选项更难找到。在学习最佳技术时,还要学习如何让这项技术发挥作用,如何调整对这项技术的期望值,三个层面的适应相互干扰。
低智学习与高智解释
尽管存在严重缺陷,但是复制成功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学习工具。试错、模仿、天择的低智简单与人类对高智的希望是相互冲突的。因为自负,所以人类不愿把自身行为归结为复制成功,而偏好更高级的解释。
假设人类行为的机制实际上远远没有人类对行为的诠释那么复杂,假设我们可以证明某些行为只是简单复制成功得到的产品。但是,还是几乎证明不了复制成功是产生这些行为的主要机制。以风险承担和选择配偶为例:
风险承担:
在面对金钱相关选择时,大多数人规避风险,这种风险偏好被经典理性选择理论简单定义为“金钱效用曲线的任何非线性特征”。已经有人证明,通过简单的赋值成功而学习就会导致在受益面前规避风险、在损失面前寻求风险。
这种现象的一个特例涉及小概率极端事件。小概率事件的出现次数分布是严重倾斜的。例如:重大科学突破。这样的事件,结果极其正面,但是发生机会非常之小。大多数研究者一辈子都不会精力这样的事。实际上,大多数学习者会低估极其稀有、极其正面的事件的发生可能性,进而无意识的规避风险,不能像本来可能的那样复制与重大科学发现相连的行动(例如,高度敬业,积极投入)。
子比如极少发生但是后果十分严重的事件,比如核事故。核电厂的大多数操作员不会经历。于是低估极其稀有、极其负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而无意识的寻求风险,复制增加核事故发生可能性的行为(例如,粗心大意)。
在涉及极其稀有正面事件的案例中,由于个体没有经历过,所以会放松复制加大事件发生可能性之行动,如放松勤奋努力的程度,从而真正让事件变得不大可能。这种学习会降低做出重大科学突破的机会。在涉及极其稀有负面事件的案例中,由于没有经历过,所以个体会放松回避加大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行动,如马虎大意,进而真正让事件变得更加可能。这种学习会增加酿成重大核事故的可能性,还会通过更多的经历核事故让核事故变得更加可能来矫正对风险的低估。
长期置身于危险之中又一直安然无恙,人们就会淡忘曾经让自己非常忧心的危险,因此,经验具有双面性,一方面让人们泰然处之,一方面让人麻痹大意。
配偶选择:
假设人们每次选择一个配偶,记录其表现。计算曾被选过的候选者的表现的平均值,把这个平均值当做期望值,再比较所有候选者,从中选择一个。
通过这种方式选择的配偶是潜在最佳配偶的可能性非常小;
最后会出现一夫一妻,也就是,下次重复上次所做选择的可能性会逐渐增加。以上趋势会因选择之后的失望而减弱,会因相处能力的提高而增强。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认为自己从经验中学到了东西,对自己所做选择越来越有把握。
一夫一妻不一定是从文化习俗、道德规范或者理性计算的产物,而是可以看成简单的从日常经验中学习得到的产物。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26页

低智学习与高智解释:人类适应学习(试错、模仿、天择)的低智简单与人类对高智的希望相冲突。因为自负,人类更愿意用复杂的认知理解来解释行为。
用复制经验学习来解释两个例子:
1、人类在面对风险和收益时的偏好差异,低估极端小概率;
2、单向选择配偶导致潜在最佳可能性很小以及一夫一妻制。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13页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故事各模型 - 故事各模型

关键是把经验与预先存在的公认故事情节连接起来,以获得主观理解感。片面描述往往胜过全面描述,它简化了现实,让观点更好理解、更具说服力。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58页

特别是,局部创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创新者孤陋寡闻。对初尝云雨的人而言,所有房中术都是令人兴奋的新发现,不管其他人对这些房中术有多么熟悉。
......另外,本书把两个假定看成多少是不证自明的。第一个假定是,大多数新想法是坏想法,也就是,后来会被判定为失败,只有少数几个新想法最后会成功。第二个假定是,没有任何可靠的方法预测哪个新想法最后会成功。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3页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34页

但是,效度主张一般取决于不同学者对基本框架的认识达成某种水平的一致。如果缺乏这种共识,那么在讨论解释的有趣度、可理解度和可信度之时,就可能异常激烈但自说自话。在马克思主义框架之内的诠释的经验,在新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大都是莫名其妙的;在弗洛伊德框架之内诠释的经验,在行为心理学家看来,大都是莫名其妙的;在福柯框架之内诠释的经验,在组织群生态学家看来,大都是莫名其妙的。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31页

高智适应,要求理清因果关系,并用叙事(自然语言)、模型(符号语言)或者理论阐述出来。
因果往往是复杂的,我们更多时候了解的是相关性而不是准确的因果。
故事和模型必须精妙复杂到显得有趣并彰显人类智慧---“最大可理解复杂性”,它是听众智慧及故事讲述技术和模型建造技术的函数。
### 故事和模型
经营由复杂的、随机的、部分可观察的过程产生的事件流构成。因果关系是模糊的。诠释历史,涉及把经验的模糊性和复杂性转化成一种详尽到足以让人感兴趣、简单到足以让人理解、可信到足以让人接受的形式。讲故事的技巧,涉及在三个标准之间微妙地平衡。
人类存储、回忆历史的能力有限,对服务于当前信念和欲望的重构记忆敏感。人类的分析能力有限,对加诸经验之上的框架敏感。人类固守成见,对支持先入之见的证据不如对反对先入之见的证据挑剔。人类既歪曲观念又歪曲信念,以提高两者的一致度。人类偏爱简单的因果关系,认为原因必定在结果附近、大果必定有大因。与比较复杂的分析相比,人类更喜欢涉及有限信息和简单计算的启发。
各种解释的关键,是把经验与预先存在的公认故事情节连接起来,以获得主管理解感。
对于相互竞争的框架,要认识到分歧产生于框架不同,无法强求用一种框架去理解和解释另一框架产生的理论和观点。
故事讲述者可以分为两派,自然语言派强调主题和语法,不求定论但求新解;符号语言派强调数学框架、假定和推导,他们追求超语言真理。
故事讲述者、组织模型建造者和组织理论家力求让诠释既贴近现实又容易理解,但这两个目标相互冲突。
故事和模型简化复杂的因果关系,减少所涉及变量数目,经常忽略二三阶效应、最小化反馈效应、掩饰时滞变异。
在熟悉框架内简化经验,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基础。经验故事和模型是希望呗社会证实为真相的虚构。
### 组织故事
常见做法是,从组织生活细节中提取几个基本特征,定义成抽象概念,确定概念之间的关系,用模型的形式阐述出来。但是大多数有关组织绩效的研究没有理清绩效产生的因果结构:
(a)组织多大程度上吸收了过去的理解,进而大大减少了政策、实务和形工务和形式的变数;
(b)因果结构的复杂与用来描述果结构之观点的简单不相匹配;
(C)影响利润的因素,有些是不可观察的,或者同时受到利润的影响;
(d)大量不可控因素;
(e)经验样本小。
###神话主题
任何通过具体化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想或者表达一个民族共同深深体验到的情绪情感来取悦这个民族的真是或虚构的故事、重复出现的主题或者性格类型。
可信度与熟悉度密切相关。————论刷脸的必要性
组织故事和模型,围绕四大神话主题而建构。
1.理性(rationality):人类遵循结果逻辑采取行动、为行动辩护,行动是做选择,做选择要遵循结果逻辑。基于对结果和诱因的期待采取某个行动。
2.层级(hierarchy):问题可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子问题,行动可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子行动。采用层级方式解决问题,就是把任务逐层分解下去,各部门平行开工,然后把成功逐层整合上去。
3.领导者个人举足轻重(individual leader significance)
4.历史有效(historical efficiency):历史遵循的路线,通向唯一的均衡,这一均衡由先前条件和竞争共同决定。历史青睐那些符合环境要求的个人、组织、形式、实务和信念;竞争会确保历史的有效性;能够生存下来,说明与环境要求的匹配度较高。
四大神话主题都有反主题:
1.理性神话-身份:个体不是遵循结果逻辑,而是把情境与身份要求匹配起来。
2.层级神话-非层级网络:复杂的联系网络把组织中的个人连接起来。
3.领导者个人举足轻重-复杂性:历史由多个个人的行动的复杂结合创造。
4.历史有效-历史无效:适应是缓慢的,具有多重均衡。
这些神话,很多下面潜藏着一个更大的神话:人类举足轻重,可以通过个体或集体的智慧行动影响历史进程。
###真理、正义与美
####真理
经验故事和模型,不仅因为声称准确表征超语言真理而具有真理价值,而且因为创建社会秩序而具有正义价值、因为提供审美乐趣而具有美学价值。
世界太复杂,而经验太贫乏。人们往往深信广泛分享来自经验的故事,但是相信的深度、分享的广度都不能肯定地保证故事的效度。真相是模糊的。人们口中所谓的真相,不过是大多数人的共同看法。
模型建造者必须选择是建造复杂模型犯过度拟合错误还是建造简单模型犯过度简化错误。
####正义
很多组织研究与其说是在努力正确反映现实(效度),不如说是在努力达成共识(信度)。组织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寻找具有最大可理解复杂性的故事和模型,并且努力培养能够阐述这样的故事和模型的人。
####美
尼采把历史学家的工作说成是“在老主题上翻新花样,把流行小调提升成普世象征,并且证明其中存在一个深奥的、强大的、美丽的世界”。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1页

本书关注的问题:经验在智慧寻求中起什么作用,特别是在组织里?组织在什么条件下,如何从经验中学习增长智慧?从经验中学习,有什么潜力和问题?
###追求智慧
智慧的两个要素,第一个是有效地适应环境。为了有效适应,组织必须拥有资源、有能力利用资源。只有少数组织存活了数个世纪(如宗教)。第二个要素是优雅地诠释经验。这样的智慧因为反思、理解并欣赏生活而伟大,并不仅仅因为掌握生活而伟大。
###通过复制成功而学习
学习,是在观察行动与结果联系的基础上改变行动或行动规则。如果改变是改进,那么学习就促进智慧增长。
智慧适应的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低智 low-intellect”学习,指在不求理解因果结构情况下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第二种是“高智 high-intellect”学习,是指努力理解因果结构并用其指导以后的行动。
复制成功的过程:1选择可选行动中的一个付诸实施,2记录结果评定成败,3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通过复制成功而形成的能力具有情境特殊性。
复制成功的三种机制:1试错 trial-and-error ,关键策略问题是选择表面上最佳选项还是抽取几个选项进行尝试以收集更多信息。2 模仿,传播过程往往趋同而非最优,能否通过模仿找到最优解,取决于学习者之间的联系网络 (竞争的后果,寻找优质网络并嵌入)3 天择 selection 繁殖与成功相连的属性(如规则、程序、形式),淘汰与失败相连属性,取决于一群竞争者之间相对绩效,成功者属性比失败者更可能被复制。
以上机制有一个共同的根本问题:探索(进一步了解世界,追求未知之物,尝试不同于标准流程的新做法)和开发(利用并精炼已知之物,提高效率,进行标准化、实行问责、施加控制)之间如何分配资源。
一些标准:
- 改进:平均绩效随着经验而改进吗?
- 稳定:第t次重复第t-1次选择的可能性随着经验而增加吗?
- 声誉误(reputation error):所选选项变现绩效(声誉)是大于还是小于期望值?两者差距如何随时间变化?
- 最优性(optimality)发现并采用了最佳选项吗?花多少时间才找到最佳选项?或者,所选选项的绩效与最佳期望绩效的差距如何随着时间变化?
以上其实是刻意练习中应该考虑的评价维度。
####复制成功的问题:
1 历史是复杂的;
2 历史充满随机不确定性,组织中经常是信号弱、噪音大、样本小;
3 潜在结果分布受到历次所做选择以及历次变现结果的影响,例如资源消耗、优势因开发而丧失、熟能生巧。因为练习效应存在,所以通过复制成功寻找最佳选项容易掉入“胜任力陷阱”。假设某项活动的绩效由潜力和胜任力共同决定,一个潜力较低的选项会因为学习者比较擅长而胜过一个潜力较高的选项。组织经常选择缺点较多但是用顺手的老做法。 ——可见习惯或路径依赖如何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
4.经验抽样率受样本结果影响。选择一个选项付诸实施观察结果就获得一次经验,每次经验都是深层实现的一个抽样值,与深层实现存在误差。
学习在三个层面同时发生。
1.学习做什么:寻找好的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
2.学习如何做:精炼并改进在某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上的胜任力
3.学习期盼什么:调整绩效目标————经常出问题,开始设定太高或太低后续没有调整
####低智与高智学习解释
风险承担:当期望值高于目标(收益),个体倾向于规避风险;反之倾向于寻求风险。在涉及稀有正面事件的案例中,因为没有经历过事件,所以个体会放松复制加大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行动(例如勤奋努力)的力度。反之,长期置于危险之中但一直安然无恙,人们就会淡忘层级让自己非常忧心的危险。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3页 - 绪论

第一天读,2015.4.20(第一篇读书笔记开张了)
绪论,本书抽样介绍的各种观点可以归到三大不同学派。
第一个是组织学派,专门借鉴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行政管理和人工智能学。这个学派的学者,大多是笛卡尔信徒,崇尚科学,擅长分析。
第二个是叙事学派。这个学派偏人文主义,专门借鉴文学、评论、史学、人类学、语言学、法学研究和宗教。这个学派的学者强调语言、暗喻、阐述意义。
第三个是适学派。这一学派理论性很强,只是偶尔做做实证研究。它强调有机体、物种、技术、组织、行业和社会的适应机制的性质。它大量借鉴进化生物学和心理学有关人类学的观点。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1页 - 1

□ 梦里花落知多少 □
QQ群:121385006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爱文艺、爱疯狂、爱搞怪、爱洒脱、爱自由、爱安静
在喧嚣的都市、昏暗的街道里
一个个落单的身影、一颗颗年轻梦幻的心
在这黑暗的夜空中寻觅着最闪耀的那颗星星
在这烟雾缭绕的红尘之中寻觅着最完美的邂逅
在不断的徘徊与犹豫中寻觅着最坚定的信念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57页 - 产生新事物

新事物是偏离成规定见的事物,而创造物是后来被判定为成功的新事物。
两个基本假定:大多数新想法是坏想法,没有可靠的方法预测那个新想法会成功。
###适应是新事物的敌人
复制成功导致选择趋于稳定。为什么新事物风险较大?1新事物的结果分布,平均值低,方差高;2新事物往往要求练习;3新事物的回报往往在时间上延迟,在空间上分散 。复制成功可以降低想捞回损失反赔上老本的可能性,但是复制成功也意味着永久砍掉初始结果不好的选项。
故事和模型框架具有熟悉性和灵活性,会为新经验或新框架制造障碍。
适应对回报在时间上延迟或在空间上偏离本地的选项相对不敏感。这一特征是延迟满足(自我控制)和奉献满足(利他主义)问题的根本所在,也是与新事物有关问题的根本所在。
###新事物之谜
构思过程与实施过程之间存在创造性冲突,通常的担忧是,探索与开发之比倾向于过快降低,新想法因此过快被标准化。
###理解新事物的两种理论思路
一、适应结合
假定存在某种过程,老元素相互结合产生新元素。但一直无法说明涉及哪些基本元素、结合法则以及演化过程。
二、适应低效★
适应过程是想消灭错误源,但是这样做的效率并不高。适应机制改进已知之物的效率低下,所以消灭新事物的效率也低下。
笼统标签
几乎每个知识领域都为其解释不了的变异贴标签:愚蠢?疯狂?意外?天才?反常?人格、权力、领导力、文化。既然社会科学中解释不了的变异一般都很大,那么只要贴上这样的标签,不对标签指代的概念作出诠释,就能解释很大一部分变异。这种做法的存在价值就是,刺激学术发展,进而让人们少使用这样的标签。

###新事物生成机制的存活
我们可以假定,知识通过适应而积累,储存在图书馆、基因、规则和记忆中。知识通过更迭、遗忘和错误归档而丢失,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很大程度的无知。有的东西,以前知道,现在不知道。另外,知识还通过其不完全可及性而丢失。有的东西,这个地方知道,那个地方不知道。即,无知的原因:1.适应滞后;2.知识衰退;3.不能获取分布式知识。
适应把新事物产生机制镶嵌在高效繁殖受环境待见的属性的过程中,新事物产生机制才得以保存下来。
组织适应如何制造产生新事物的条件:
1.成功带来组织宽容以及与之相连的控制减弱,进而鼓励尝试、避免新想法夭折。宽裕是由高效制造的,但是宽裕有助于保护愚蠢免遭消灭。
2.管理者狂妄自大,导致他们过分支持有风险的新想法。
3.对新想法过度乐观。
乌托邦智慧:因为迷恋理性智慧,于是迷恋抽象思维和模型产生的想法,信仰假设模型与现实情境的拟合,看好抽象思考产生的新事物。
适应的低效性产生新事物,历史的因果复杂性供养适应的低效性。
-----------
问题和假设如何演变成可用理论:实证研究,通过调查或实验反复观察一段时间;理论研究,形成一组精确的观念来阐明观察到的现象。
-----------
###新事物工程学
如何提高新事物存活率?
一个策略是想办法从大量新想法中尽早分辨出稀有的好想法。但是这个策略基本行不通。另一个比较有前途的策略是,想办法在不损害好想法之收益的前提下降低尝试新想法的成本。但是这样的组织结构或流程很难设计。一个经典的解决方案是限制新事物投资的“赌注大小”,进行小规模试验粗略评价新想法的好坏,随后增加初步被判断为成功的新想法的投资,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组织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到:既维持足够强的本位主义,以供养多学科知识系统,又保证足够多的跨部门联系,以分享观念和事物。在一定程度上,组织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循环的历史就是一首歌,吟唱着“在边界的短期局部成本和长期整体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永久平衡”,这个工程是多么的艰巨。***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经验的疆界-个人版 - 经验的疆界-个人版

这本书,使我对学习,有了更新的认识。
一直以来,我未能平衡探索和精通之间的问题,我认为知识是即时的,知到即是要做到。但这种观点,在面对不确定的现实时,却将我逼至一种恐慌之中:不断的去寻找新的办法,来使自己不那么“落伍”。但实际上,这依旧是狗熊进了玉米地,我以获得新知识时,那暂时的新奇感来派遣我自身的不安,却忘记了知识的厚重,和从理解到精通之间,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为此,我必须要谢谢马奇老爷子。所以我写下了我的第一篇书评。希望能回避经验的模糊性,和解释的随意性的问题吧。
我想尝试将马奇老爷子书中所说的推广至个人,所以我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个人如何自经验中学习?
学习的渠道,被我分为两种:直接和间接,而我所理解的 经验的定义也构筑于此:亲身经历的,被称为直接经验;而自长辈口中传授,自书中所得的,就是间接经验。这两者方式,分别对应各自的问题。
首先是直接的:
1. 无自父母,还是长辈那,我们都应该听过,无论是他们自身还是朋友的经历,以此为论据,告诫我们一些子道理。但问题很明显,样本容量太小,以偏概全。
2. 但这同样是人身上最为正常的第一反应,眼见为实,毕竟某些事,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有更多的感触。由此,也造成了人在下次选择中,评判的权重会有很明显的个人色彩,也即偏见,甚至自负。
因为人毕竟只有两条腿,踏不完千山万水,所以,我们主要还是自间接经验中学习。
但间接经验同样存在困境。而首当其中的,便是,我们在面对着一个在不断的加速发展的世界。
在这个背景下,所有间接经验,无论是自学者的总结,还是来自父母传授的价值观,都面临一个问题:来自过去的经验,学说,智慧,适合于将来么?
由此产生一个问题:何种经验,是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办法是:寻找最为古老的经验,保证一个“不错”的解。因为某种学说,如儒家,在经过长时间的检验之后,他必然存在某种合理性。甚至这种学说本就参与了对大环境的构建。所以这种学说能够保证“不错”,但毕竟并非“正确” 。
还有,我们在使用经验时,或者在对他人提议的搪塞时,总会有一种疑问:这种方法,适合我么?由此,产生了经验的适配问题。这就需要人对自身及所处环境和对经验来源对象及他所处的环境有足够的了解。
所以,认识你自己,是自经验中学习的前提,因为只有在足够了解自身之后,才能明白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
然后,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自己认真的去观察,去理解这个世界。毕竟,间接经验的质量受制于阐述者的认识,和自身对经验的理解,而唯有亲身体验过,才能理解的更为丰富。
最后,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的提升自己,扩展自身的理解里,丰富的人的世界必然更为丰富,也即是能够提取出更多的信息。所做的分析也就愈发的贴近现实。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51页

我们如何评价契诃夫所讲故事的可信度?评价方式与评价威克所讲故事可信度的方式不同吗?可信性与艺术性截然不同吗?与讲述技巧呢?什么是经验数据,计算可信度时如何参考经验数据?可信度可以与兴趣和意识形态分离开吗?与熟悉度呢?本书的目的不是假装解决这些问题。尽管人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好像没有丝毫的解决痕迹。本书的目的是指出,人们永远不可能达成共识说:组织研究所提故事和模型的可信度高于(或者低于)小说家,或剧作家所讲故事的可信度更高。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6页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第49页

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真相是模糊的。人们口中所谓的真相,不过是大多数人的共同看法。这种情况的问题比上面提到的《皇帝的新衣》更为严重。在世人普遍认为世界是圆的时候,如果亲身经验告诉我们世界好像是平的,那么我们要怎么办?在世人普遍认为吸烟有害健康的时候,如果亲身经验告诉我们吸烟似乎让我们觉得好受了一些,那么我们要怎么办?
......同样的,经济学教授向经济学学生保证,尽管直接经验有时似乎并不符合教材中的经济学模型,但是问题更可能出在他们的观察或诠释上,而不是出在模型本身。
以上断言颇具教育性,也唤醒了我们儿时的记忆:物理实验课上得到的结果不好,说明我们的实验技术不合格,而不是理论有错误。然而以上论断既难进行实证效验,也难从公认假定推导出来。以上断言隐含着某种“中央极限定理”:反映在典型故事之公认框架中的经验汇集,会减弱对直接经验的诠释造成干扰的随机噪音。然而,要推导出这一结论,需要很多很多的假定,还需要这些假定非常非常地可信。

《经验的疆界》的笔记-本质内容 - 本质内容

经验可能让信心的增长快于能力的增长,而且让尝试过早结束。结果经验丰富的人对自己所提建议的把握往往高于自己所提建议的质量。


 经验的疆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