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钟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0-1
ISBN:9787302096313
作者:林洲英,唐・休伊特,马诗远
页数:232页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离百老汇四十五分钟》
第二章 啊,多可爱的战争
第三章 翡翠城
第四章 新领域
第五章 电视主管们的较量
第六章 黄金时间的《60分钟》
第七章 是什么成就一个好故事
……
译后记
中英文关键词对照
编后记

作者简介

美国60 Minutes每周更新,网盘下载连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810557/
对美国著名的《60分钟》新闻节目,大多数中国新闻工作者早已耳熟能详。由于《60分钟》的节目形式被广泛借鉴和采纳,中国电视人也逐渐熟悉了它所开创的电视新闻杂志的模式。然而,《60分钟》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在这个成功节目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人物和故事?本书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资深记者、《60分钟》的创始人和长期的总制片人唐·休伊特将为您一一道来。


 60分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看完及其崇拜休伊特和迈克华莱士。真实很重要。灵感很重要。勇气很重要。喜欢新闻的人都该看的一本书,快点,崇拜还来得及。
  •     一个美国中立媒体人的良心长啥样——《60分钟读书笔记》《60分钟》,薄薄的书却看了一个多月,得首先感谢下曾倩老师介绍这么一本书,让我有机会看到一个美国有良心的中立媒体人究竟怎么个活法。唐.休伊特没有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那样喋喋不休自己当年如何勇战沙场,也没有像深夜收音机里主持人大妈那样给你搔首弄姿地展示其“心路历程”,正如他自己所阐述的《60分钟》成功秘诀一样,他只是在“讲一个故事”,告诉你,这就是唐.休伊特,这就是《60分钟》,而不是其他。在电视新闻的世界里,他以真诚和谦卑面对自己的同胞和所在的土地,努力去真实地活在每一个年代。“客观中立”是如何炼成的休伊特说,“我的立场多数的时间是在中间。如果需要你左右周旋的话,这里很可能就是你最终要选择的地方”。犹太家庭,生于大城中的小镇,参过军,从报纸跳到电视……休伊特就是那样“活在那些年代的人”,不太拘泥于自己的固有观点,而是对世界持着开放的态度,在时代的变革中不断寻找自己的机会,不过多抱怨也不过于骄傲,而是把许多东西理所当然地看作自己需要为之负责的选择,让一场场不凡的经历塑造和再塑造其人格、价值观、是非观,多吸收不同方面的观点意见,增长见识,也许这是造就其新闻人清醒品质的源头所在吧。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经过冷静判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坦诚为其结果负责,多少反应了其心智的成熟度,而在这点上,即使尚在青年时代的休伊特也比无疑比许多所谓君子显得成熟得多。当然,能做到这样,多少离不开一个相对公平开放而流动性大的社会背景,既重视家庭,又只身到处闯荡的他就是个美国梦追寻者,人家对和平有着向往但又说“可爱的战争”,理直气壮划出一条界线“力求平衡”,背后靠的可是其国家宪法修正案第一条与第二条的支持。有些诸如阻碍别人访问的行为和一些战争的看法我不一定赞同,但他当然是美国的中立媒体人,而不是中国的,考虑这个问题也就不能以偏概全。撇开这些立场,我们是不是应该向人家学学怎么做一个有脊梁的人呢?休伊特左蹦右跳不亦乐乎,一边骂五角大楼,一边没忘记“必须提供最好的东西”的美国价值观,这才是一个中立美国人的爱国立场,一种两面说“不”的权利,反观我们偌大的“天朝电视台”老是要人家道歉,我反正是觉得这才是面上无光。美国人的思维的确比东方人直线得多,他们在世界自大耍流氓的恶俗的确是要改,但一个很可爱的现实是中国人眼中“头脑简单”的山姆大叔有时比天朝谦谦君子们来得更真实。很难想象除了韩寒那类人以外哪个名作家名记者愿意在自己的传记体记述里面堂而皇之地写自己如何出入歌舞场、喜欢看《花花公子》,也很难想象哪家电视媒体会开门见山跟你说电视专题新闻栏目既是新闻又是商业,有些东西说破了其实就是那么回事,“也许没人教育我,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真诚二字能把我国那些媒体精英统治者们气得上串下跳。得了吧,请收起“我比你高尚”的嘴脸,谁也不比谁"高尚圣洁”,硬要划到道德上来的话,也只能由公众评判谁比谁更有那么个平衡的本事和良心,哪天这些自命不凡的媒体们能一边防范资本侵蚀一边要阜阳白宫负责人出来领罪,才算对得起那无冕之王的虚名。问世间电视新闻为何物我一直觉得第一个出来解释新闻机构公共服务性原因所在的人实在是个伟人----因为广播网使用了大家的公共空间与电波传播,因而要承担公共服务职能——这是在是太有才了。到底电视新闻担当着怎么的角色,休伊特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认为娱乐不是一个肮脏的词,关键是接近而不跨过那条界线。相当的真实。面包是一个问题,而服务又是一个问题,那完全可以用赚到面包的方式来服务,也完全可以以相对轻松,或其他合适的方式做你要做到的事,关键是看你的“主心骨”还在不在新闻上,你的落脚点还在不在在电视机前等着你的那群人身上,休伊特说“我们们是为莱恩社和扶轮社、为学校的老师、为公司的职员、为普通劳动者和消防队员广播的" 首先搞清楚了这一点,其他的很多东西其实并不是那么需要揪起神经放大的问题,无论它是严肃的还是搞怪讽刺的,抑或在两者之间。“我们不是正义之师,但的确解决了一些问题”媒体人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观点,而在尽量保证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前提下,如何在法律及其他规则范畴内说出媒体人认为该说的真相,是我们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里每个职业媒体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对其能力的最大考验。休伊特和他的《60分钟》当然也不例外要面对那些一个个“巨大”的行业,也从不少受五角大楼的冷眼,对于权力财势,他们似乎从不仰视,而能让他们低头而极其谦虚的只有民众以及对自我“不受利诱不怕威迫”的追求。休伊特说过他愿意以“令人肉麻的方式崇拜罗斯福”,而罗斯福最出名的名言之一,就是“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休伊特他们不是愚勇的傻子,也有妥协的时候,不过他们有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做事方法,那就是见啥说啥,没有那种上纲上线一说到什么就拿资本家什么什么性来说事,以为自己掌握世界真理的坏习惯。他们是探照灯,但也能客观承认有光就有影的存在,并不轻易放弃纠正的机会,这明白告诉看官什么才是成年人。白宫“第一记者”海伦托马斯说她敬畏的只是总统这一职业,媒体们只是“民主的看门狗”,那我们的媒体呢?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多余的粉饰,《60分钟》其书其节目其作者真实地告诉你一个故事。当我看到151页的右下角,我不知道除了感动我还应该感到什么,姑且以人家值得尊敬的理想,来给我们大洋彼岸的一些人以些许的鼓舞——“我有一种疯狂的理论,即我们是美国生活中唯一一个看上去、摸上去、闻起来仍然保持不变的东西。超市看上去已经与原来不同了,加油站看上去已经与原来不同了,银行看上去已经与原来不同了。但是,如果你记得你海通时代的《60分钟》,你会觉得今天的《60分钟》很亲切。人民说,在某些时候,你不得不改变悬挂的摆钟。而我说,绝不。这个挂钟就像爷爷屋里的纱窗门,这个纱窗门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但你从来不想给它上些润滑油,因为它给你的是这样美好的回忆。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我们追求不变。我喜欢纱窗发出一点声音。”
  •     作者刚刚仙逝,这本书既是一本节目创作手记,也是作者步入传播界后的个人小传,亦庄亦谐,尤其媒体运作中的各种故事,令人手不释卷。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这本书是我很喜欢的电视人Dan Hewitt的作品,里面有很多唐的经历故事,不仅是因为是跟新闻有关的著作很值得关注,就当故事书看也很有意思。这个老头,牛。
  •     60分钟
  •     写得很真实,有趣。
  •     。鹤立鸡群的唯一办法是——不要成为鸡群里的一部分
  •     它让我们对电视新闻节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我们的电视节目完全不同的形式、主持人的睿智、内容的挑战性……新闻界的航母
  •     其实我觉得这本介绍的还不错~ 大一读的,现在忘差不多了,就记住个唐。
  •     单纯为了写论文而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