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1
ISBN:9787508019741
作者:(明)高明
页数:321页

内容概要

高明,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名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约生于元大德年间,卒于明初。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高天锡、伯父高彦都是诗人,受家庭的熏陶,高明在青年时期就以学识渊博著称,诗文之外,尤擅长词曲。曾受业于理学家黄晋。元至正五年(1345)中进士,先后任处州录事、杭州行省丞相掾、江南行台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元至正八年(1348)当方国珍在浙东起义反元时,高明被任命为浙东阃幕都事,但到任不久,因与元人主帅论事不合,便致仕归隐。后来当投降元朝做了万户的方国珍要留他任幕僚,他力辞不从,隐居宁波城东栎社,闭门谢客,一心从事戏曲创作,《琵琶记》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闻其名,征召其入朝,高明以疾辞。除作有《琵琶记》外,还作有南戏《闵子骞单衣记》,今已佚,诗文有《柔克斋集》二十卷。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出 副末开场
第二出 高堂称庆
第三出 牛氏规奴
第四出 蔡公逼试
第五出 南浦嘱别
案六出 丞相教女
第七出 才俊登程
第八出 文场选士
柔九出 临收感叹
第十出 春宴杏园
第十一出 蔡母嗟儿
第十二出 奉旨招婿
案十三出 宫媒议婚
第十四出 激怒当朝
案十五出 金闺愁配
第十人出 丹青陛陈情
第十七出 义仓赈济
第十八出 再报佳期
第十九出 强就鸾凰
第二十出 勉食姑嫜
第二十一出 糟糠自餍
第二十二出 琴诉荷池
第二十三出 代尝汤药
第二十四出 宦邸忧思
第二十五出 祝发买葬
第二十六出 拐儿给误
第二十七出 感格坟成
第二十八出 中秋赏月
第二十九出 乞丐寻夫
第三十出 阴问衷情
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
第三十二出 路途劳顿
第三十三出 听女迎亲
第三十四出 寺中遗像
第三十五出 两贤相遘
第三十六出 孝妇题真
第三十七出 书馆悲逢
第三十八出 张公遇便
第三十九出 散发归林
第四十出 李旺回话
第四十一出 风木余恨
第四十二出 一门旌奖

作者简介

《琵琶记》 元・高明作。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剧情是: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应试及第,中了状元。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办思念父母。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得到牛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琵琶记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讨厌蔡伯喈
  •     尽管男主被稽留这个发展没啥道理。别的倒是不反感!男主没有多么太渣也能自圆其说的感觉哈哈哈结局真好了也是。
  •     我只是想问,琵琶只出镜很短时间,为什么就叫了琵琶记?
  •     本来是奔着中华书局的版本去的。。。时间紧迫 只好先借下来了。。。 我确实不是很喜欢琵琶记。。。估计是自己对伦理终究是不太了解。。。 蔡伯喈赵二娘牛小姐当然都是典型,只是太典型了反而失了引人入胜的趣味。。。 蔡伯喈的三从当然已经被讨论的烂熟了。。。牛小姐呢?似乎太单薄,但是有没有什么可以挖掘的呢。。。寻找中。。。
  •     其实还蛮好玩的。以及无聊研究了点野史。。。比如王四和不花太师
  •     文辞直白而感人,双线编排也挺好,剧值得反复研读,不过这个版本太差,很多错字
  •     炯炯有神的女人……那个男人的心理倒是比较好理解……
  •     真是不怎么喜欢
  •     不喜欢这样的团圆结局,太过心塞
  •     还是重读。双主角思路其实挺好的,穿插对比也很有新意和效果。这次看了看本事的流变,觉得宋的王魁模式兴盛其实是个挺重要的点。
  •     没感觉
  •     不喜欢
  •     没用的男人
  •     文采很是骈丽,写得极尽雕琢的弊端是节奏过于拖沓,以及全忠全孝的故事就是不兜人喜欢。我相信有陈世美,可是不相信有蔡伯喈…(咦,怎么会这样想呢?)
  •     比起元杂剧那个版本,这个改编对蔡邕刻意美化了,略显奇怪
  •     Bug 太多。张太公还挺令我感动的。蔡伯喈渣男无疑
  •     不喜欢琵琶记的故事情节。
  •     看的真是憋气。蔡伯喈为人怯懦又好贪实利求虚名,好的犹犹疑疑坏的畏畏缩缩,赵牛二人越替他开解就越显得这么个大老爷们论到大节还比不上俩姑娘的见识。
  •     看不下去【哭
  •     传统儒士,以写小说为耻,想为儒家忠孝正名,却引起思考。儒家是让人成为圣人,但大部分人成了伪君子
  •     十多年了,故事情节我记得清清楚楚
  •     全忠全孝蔡伯喈?没有人相信,却不得不赞同
  •     专业课要求看的书,觉得文辞通俗,比较有意思。特别是老翁老妪互相埋怨的一段,辛辣又俏皮。
  •     读不下去。。。。但是文学课得上 还是南戏中兴之祖 不得不看。。。。看的过程真的很拧巴 很多地方有牵强附会的地方 较之北杂剧 人物关系较多 而且脚色就那么几个词 出了主要人物 那几个词可以用到任何一个出场的人物身上 还挺不习惯的 哎
  •     = =
  •     琵琶记 高明 跟着湘金妹妹读元曲系列,啊啊啊终于到南戏了。以及汉语大词典真是干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