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1
ISBN:9787208009882
作者:爱德华·希尔斯
页数:448页

《论传统》的笔记-第265页

对“人自己创造了他的历史”这句话的反思…

《论传统》的笔记-第8页

社会科学家既避而不谈传统,又求助于“历史因素”以避免在理论解释中完全遗漏传统。这样,他们把传统当作某种剩余范畴,是引起知识界不安地东西,因此,须加以剔除。

《论传统》的笔记-第274页

如果传统给继承他的人带来了明显的和普遍的不幸的后果,那么它就不能长久地维持下去了;一个传统要延续下来的话,就必须“发挥作用”。一个传统反复带来灾难,或反复被证明明显不灵,那就行将灭亡了。
想一下晚清的疼痛…

《论传统》的笔记-第347页

第十章 永恒的任务
在人类生活中,任何重要的问题都没有永恒的解决办法。只有转瞬即逝和微不足道的问题才有解决办法;有时它们也没有解决办法,但是它们过去了,被其他的问题所取代,或者针对它们的解决办法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重要的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严重触及了众多个人的生活,影响了重要的制度和极有价值的事物。对这些问题所应用的解决办法至多不过是或好或坏的权宜之计,而并没有永恒地解决问题,同时却又产生了其他的问题,既有重要而持久的问题,也有无足轻重、转瞬即逝的问题。
理智和传统是两种与这些问题斗争的重要手段‘不管是单独一种手段还是两种合在一起,都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大自然是一种产生问题的系统;人类则是一种制造问题的动物。他发现问题,也创造问题。
二 社会的时间整合
P352 一个社会是一种“跨时间”的现象。它不是由其瞬时间的存在构成的。它只是历时的存在着,它需要一种时间跨度,正如它有空间上的整合一样,它也有时间上的整合。与自身社会的过去割裂,就如同与现今割裂一样,都会使个人和社会失去秩序。失范(anomie)有一种时间上的维度。

《论传统》的笔记-第37页

第一章 在过去的掌心中
他们生活在来自过去的事物之中。他们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除去其个体特性差异之外,都是对他们出生前人们就一直在做、一直在想的事件的近似重复。
社会风尚(juste milieu)中随机应变的庸俗作风曾被反资产阶级的审美主义者和天才崇拜的支持者所彼时。另一种与之配对成双的庸俗作风虽不会随机应变,却死守继承来的东西。这两种庸人作风常常相得益彰。
P38 新事物的形式与实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度存在的事物,并且以这些事物为出发点和方向。新事物吸取了存在于他们之前的某些东西,虽然,这也是背离传统的一个步骤。
世代
世代的更替使文化和社会组织的变化成为可能,而在这种变化中许多事物产生了。每一代人都以一种新精神对待他们的任务,不受前一代人既定的信仰和依属感的束缚。
每一代人似乎都有机会重起炉灶,阻止过去的事物进入现代,并且使他们的社会面貌一新。然而,其他许多人已经落入过去的掌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这一代人便要饱尝虚弱、孤苦和无援之苦。
代与代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没有自然界限可言。
P39 要从这些在时间的长河里纵横交错的世代中构想出一代人,只能是一个有争议的理想模式。
P41 不同时代的事物并存
卡尔 曼海姆认为,他在本世纪30年代所目睹的西方社会的危机产生于这样一个事实:新观念与已有观念的互不相容;更为深刻的冲突在于“不同时代的事物”同时并存。西方社会的昔日特点(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中自由放任的原则)和这个社会现在和将来的特点(社会规划和经济规划)同时存在,这在他看来似乎是引起混乱的原因。……
然而,谁能创造出完全当代的文化和完全当代的制度呢?

《论传统》的笔记-第15页

传统的持续性
一种范型要被延传和继承多长时间,才能作为一个持续的实体被看作是传统呢?我们不可能对这一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如果一种信仰或惯例流行了起来,然而仅存活了很短的时间,那么,它也不能成为传统,虽然在其核心部分包含了作为传统本质的延传范型,即从倡导者到接受者这样的过程。它至少要持续三代人——无论长短-才能成为传统。
世代的概念是表示传统持续性的一种方式。这一方式不太精确,因为世代本身长短不一,而且边界也模糊。
P16 只需要说,信仰或行动范型要成为传统,至少需要三代人的两次延传。
短时期内的时尚可能仅是一代人的惯例或信仰。……持续的短暂性是时尚的特征。时尚和传统都呈现为一种范型,并且能为他人所接受;但是,只要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代人,即使持续时间为整个一代,时尚也不是传统。……
开始是时尚的东西会转变为传统。传统和时尚之间边界模糊;要划定它们的边界,只能是武断的,而且无法实施的。然而,尽管边界模糊,差异却实际存在。
传统与时尚辨析(如上)

《论传统》的笔记-第24页

传统中的规范因素
P24 传授给人们的任何信仰传统,总有其固有的规范因素;发扬传统的意图,就是要人们去肯定它,接受它。然而,并非所有的传统都明确地有规范性。许多传统明显地是事实性和描述性的。
P25 被称为经典的作品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内具有规范性效果;它们为以后的作家和艺术家立志追求的东西提供了典范。
重现是规范性效果——有时则是规范性意图——的后果,是人们表现和接受规范性传统的后果。正是这种规范性的延传,将逝去的一代与活着的一代联结在社会的根本结构之中。
死人的支配权

《论传统》的笔记-第17页

几乎任何实质性内容都能成为传统。
在罗马法中,traditio是转移私人财产拥有权的一种方式。
P20 传统社会
20世纪上半叶,人们对于现代文明的憎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这一文明是科学的、理性的、个人主义的、也是享乐主义的;人们对资产阶级社会的责难之一是,资产阶级社会使人类“脱离”了赋予存在以意义的秩序。传统被说成是那种秩序的组成部分。人们断言,传统式秩序的保证,是文明质量的保证(注释12,这是个现代思想的重大主题。齐美尔、舍勒、柏格森、艾略特……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都以各种方式暗示,在毁灭性的现代社会来临之前,人类都曾经生活在连续不断的传统状态中。
有些作者把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出现之前的大多数社会描绘成受传统统治的社会,然而实际上没有一个社会是这样的……总之,“传统社会”并不比另一些社会更受道德的支配,在这后一种社会中,人们认为,传统阻碍了进步,只要可能就必须废弃之。
我们看到,在过去的许多社会中,过去的成就以及作为行为指导的因袭信仰更受到人们的推崇,而这在上两个实际的西方社会中却不多见;这种情况可能是属实的。

《论传统》的笔记-第19页

一个集体与其早先状态的认同使稳定的traditium更容易被延传和被继承。但是,认同意识既不能保证这一点,也不是延传过程所不可或缺的因素。传统依靠自身是不能自我更生或自我完善的。只有活着的、求知的和有欲求的人类才能制定、重新制定和更改传统。传统之所以会发展,是因为那些获得并继承了传统的人,希望创造出更真实、更完善,或更便利的东西。
非道弘人,人能弘道……人与道交融变迁

《论传统》的笔记-第11页

推崇个体性和现时体验
人们形而上学地惧怕被异己之物所累……
最新的寻找真实自我的绝妙手段不是通过冥想去获得,而是任冲动露于言表,并去身体力行。这可回溯到十八九世纪的浪漫主义。
传统的崩溃为个体性的兴盛铺平了道路。
近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又有了另一个变化,它愈加削弱了传统的影响。这就是,人们对现存事物的兴趣增加了。当然,所有的人都关心事情的现在状态,包括他们自己的事务和境况。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人们还增加了对世界各地的同时代事件的兴趣;以享乐主义态度全神贯注于个人寿命,关注在此期间发生的事件,似乎与此有关。这也许是个人生存信心被削弱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感官享受更为敏感了,在智识上更为活跃了,而且在最近几十年中,随着教育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量的报纸、电台、图片和电视传播,它们对当代事件有了更为充分的了解。

《论传统》的笔记-第428页

实质性传统的近期远景和远期前景……话语很简单,但见解是很深刻的 深刻的东西有时本身就很简单,仿若常识…只不过我们常常忘记常识…

《论传统》的笔记-第157页

人们之所以忽略作品的传统成分,
是因为他们遵从的是艺术独创性传统。这一传统为浪漫主义大力推崇。它在浪漫主义之前就早已有之。自从作家开始把文学作品视为个人产物,并将其与他们的姓名相连以来,自从读者也这样做时,这一传统就一定存在了。这一传统形成了一种压力,它不断地迫使作家与包容在前人作品中的成就以及包容在他自己以前作品中的成就分道扬镳。每一部新作都必须与它之前的作品有所区别。
P158
当代作家,尤其是近期的作家,因为不属于过去,所以不能作为严肃的研究对象。
人们认为,与传统融为一体是文学价值的标志,传统形成过程的选择代表了合理的判断。在近几十年中,这些限制已不再如此严格。人们不再像半个世纪以前那样一昧坚持,只有成为传统的一部分才有价值。但即使现在人们仍意识到,时尚比传统低劣。
天才问题
莎士比亚是天才中的天才,他未受过正规教育,因而是众人的典范,他向人们证明:伟大成就并不建筑在修习作家传统提供的课程之上。他以他的身世而不是以实质内容为他人树立了榜样。那些祈求发现自己天赋的人,应该像莎翁那样“无视一切规则和传统,直接走向自然”,
P162 关于天才的现代概念和前现代概念之间的共同点是,两者都相信天才涉及神圣的超常层面。古时,驱动天才的是附在他身上的外部力量,而现代意义上的天才则受到他自身固有的超人力量的推动。其结果是一样的:与传统相对立的克里斯玛的显现。(韦伯《经济与社会》第2卷)
这就是18世纪和19世纪首先在英国和法国,然后又在德国发展起来的天才传统。这是一个没有为一直维持着的传统留下多少余地的概念。……这就假定了,人们相信艺术天才必须服务于更高的目的,而不是艺术家所处的社会中的传统目的,即艺术外行的目的。这些逝去的时代包含着一个艺术存在的模式,这一模式与近代艺术家无足轻重的地位形成了鲜明对比。
P166 科学传统与文学传统
科学传统以其一贯性和权威性而呈现给新手……对科学新手来说,没有选择的余地;一段时间后,他获得了一些自由,他的创造力——只要他尊重这个传统的大部分内容——也会得到重视。而文学传统的传递更像政教分离政权下的多元社会中宗教传统的传递;在这个政权中,父辈们是虔诚得不可知者。雄心勃勃的作家就像信仰领域中的探索者,东奔西走直到他找到一个“符合他需要的典范”。
我们也不能过高地估计处在多元文学传统面前的有志作家的自由。在任何时候,文学传统的多元性都是一个由各种传统组成的等级系统,但同时也存在着真正的差异。

《论传统》的笔记-第6页

译序 《传统、克里斯玛和理想化》
传统的克里斯玛特质 克里斯玛事件
马克斯 韦伯指出,克里斯玛式人格是历史上尤其富有创造性的革命力量。
传统是人们既有的解决各种人类问题的文化途径。没有更好的,更具克里斯玛的传统,旧传统就会死灰复燃。
P6 在西方社会中,dynamic ideals要求人们与传统的观察方式和行事方式决裂“达到理想化理想的那个过程的名称本身就相当重要;人们给它起了‘现代化’的名称”。
对实质性传统构成威胁的不仅仅是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和享乐主义的文化,而且还有以个人主义相标榜的个人解放运动。……但是希尔斯着重指出”那些对传统视而不见的人实际上正生活在传统的掌心之中,正如同当他们自认为是真正理性和科学的时候,并没有逃出传统的掌心一样。“
最后我们要提醒读者,爱德华 希尔斯是一位与英国现代派诗人托马斯 艾略特一样的极端保守主义思想家……

《论传统》的笔记-第32页

什么不是传统
P33 作为指导范型的传统
P35 传统的因素处于有意图行为的边缘,他们确定目标、规则和标准——它们围绕这样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既有刻意获取利益的行为,又有充满激情的行为。这里,传统常常是理性的、道德的和认知的行为“不言而喻的成份”,甚至也是情感的“不言而喻的成分”。

《论传统》的笔记-第21页

实质性传统
P21 实质性传统是人类的主要思想范型之一,它意味着赞赏过去的成就和智慧以及深深渗透着传统的制度,并且希望把世传的范型看作是有效指导。
P22
纯粹理性和科学知识的光芒为讨伐实质性传统的人们照亮了道路。
启蒙运动的观点在任何社会中都未取得全面胜利,即使是在最科学的社会中也是如此。他所取得的胜利也是有代价的。这一代价不仅是它毁弃了曾一度被实质性传统、基督教信仰以及对于祖先的孝敬、对家庭和其他机构中的权威的尊敬所占据的大部分领域。这毕竟是他们的目的,代价也是由他们的对手来偿付的。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代价则由胜利者自己偿付。这部分代价包括“自身也成为传统”。另一部分代价是,他们头痛地发现了许多出乎意料的困难。我在此要讨论的问题是“自身也成为传统”这一代价。
就传统的延传具有“无意识”因素而言,科学和理性本身也免不了“无意识”成分。

《论传统》的笔记-第3页

现代观点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宣称,使尘世上的人类生活更趋完善是人类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种激进的进步主义从来就是残缺不全的。
传统影响着知识作品的创作,影响着人们的想象和表达,人们承认传统的这种作用,而且其成果也能为人们所赞赏,但是,作为行为和信仰的行为规范模式,传统则被认为是无用的累赘。对打着传统标记的制度、惯例和信仰有依恋之情的人被称作“反动分子”或“保守分子”;在一条由左向右的线轴上他们被置于“右”端,而“右倾”就是错误的。

《论传统》的笔记-第5页

对于神圣事物的无知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没教养。对于实际事件的无知在现代也处于同样的境地。无知和传统被联系在一起,两者似乎都是可憎的欧洲旧秩序的组成部分。
在20世纪中,正是革命政权干出了最具破坏性的不宽容之举,进步主义革命者的不宽容并不亚于反动派。在进步主义者中间和在那些认为怀疑传统不如信奉传统的人中间一样,都同样普遍盛行着教条。

《论传统》的笔记-第2页

这句话不错吧:“人们对于‘传统’思想的不适之感已经略微减少。但是,由于‘传统’长期被放逐于知识文献之外,其本义已鲜为人知。”

《论传统》的笔记-第82页

第二章 过去事物的持久性
与文学、科学和哲学著作相比,艺术作品在更方面更多与崇高性和神圣性相关联。
六 文学作品中呈现的过去
P148 物质传统
就与过去的关系来看,自然科学和文学所处的地位完全不同。
无论20世纪的小说家有多么伟大,人们不会因为有了他们的著作而认为没有必要读福楼拜、屠格涅夫。或任何一位十九世纪的伟大小说家的作品。
P149 不论原因何在,两千年前的文学作品没有因为出现了更多的文学作品而过时。它们始终保持着吸引力。人们将它们当作象征符号群,当作知识——或文学作品而拥有它们,而这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物质形式。
P150 文本的幸存
文学作品,犹如所有的知识著作,既具有独特的物质存在形式,又具有在概念上与物质相区别的独特的象征性存在形式。
以物质形式幸存下来的文学作品可能是原始样本,或是原始样本的复制品。以象征性形式幸存下来的文学作品可能会失去生命力,但是,只要物质样本还存在,他们随时会被一代读者积极地接受,因而重新获得生命力,也就是说,保存在人类的记忆中。

《论传统》的笔记-第53页

那些痛恨当代社会的人和那些声称要废除这个社会的人也常常眷恋着传统社会……一到老年,便在他们的社会的传统中寻找优点
让人想起五四时代…

《论传统》的笔记-第10页

按照这个观点推论(马克斯韦伯),现代社会正在走向无传统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行动的主要根据是借助理性来追逐利益,而传统则是与这种现代社会的风格格格不入的残余之物。马克斯韦伯在论述现代社会时,显然没有给传统多少位置。虽然,他在表达这一观点时表现出特有的悲剧式雄辩,但是,他的观点与他的同代人并无多少差异。他在解释中隐含地指出,传统将在无形的理想化进程中被消灭;人们保持传统只是出于非理性的畏惧,否则人们就会偏离正确的行为。

《论传统》的笔记-第49页

创新中的持久因素
在文学中,传统如果要开花结果,而不是走向末路,那它必须是另一部作品的起点,而这部作品虽然在形式上,甚至内容上与其他作品有某些相同之处,但是它必须包含重大创新。(然而,不能因此贬低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相同成分)

《论传统》的笔记-第316页

最时兴的原创性形式并不寻求成就的原创性,而是寻求存在的独创性。然而,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将传统视作敌人恰恰是虚假原创性的特征之一……对传统的敌意与徒劳地寻求原创性不可分解地混合在一起
"原创性"是个很值得审视反思的概念……


 论传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