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 >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538264494
作者:[美] 麦迪逊
页数:898页

谁有这本书,跪求二手

谁有这本书,跪求二手。跪求,看了电子版的,实在想收了原书啊太爱这本书了。谁当初不经意间买了这本书,后来不想要了,强烈渴望能出给我啊谁有这本书,跪求二手。跪求,看了电子版的,实在想收了原书啊太爱这本书了。谁当初不经意间买了这本书,后来不想要了,强烈渴望能出给我啊

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刚看了个开头,一上来讨论的就是程序问题——开会规则。美国宪法也基本上是一个执行程序的文本。从美国宪法对美国的发展、现实中美国国家力量强大的作用来看,程序正义确实具有无比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我们这样一个总在“道德”圈子里讨论问题的民族来说,真正认识到程序正义的缺乏必将带来实质正义的受损这个“常识”的认识是有莫大好处的。建议将两部宪法对照来看,尤其是那篇洋洋洒洒的“前言”。天朝宪法的前言几乎使得其他部分太容易被架空了。

美国“宪法之父”、美国宪法的奠基人詹姆斯·麦迪逊

麦迪逊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哲学家,是美国宪法的奠基人,他与约翰·杰伊及阿历山大·汉密尔顿共同编写《联邦党人文集》,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他的人权主张和三权分立学说迄今仍是美国宪法的指导原则。他在1776年参加弗吉尼亚宪法的制定,在大陆的国会提供,并且是弗吉尼亚会议的一位领导人。他还是出席大陆会议的代表,是制宪会议的著名人物、北部联邦党人文件的起草人之一、众议院议员、民主共和党的组织者。麦迪逊和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在宪法诞生后,一起写了一系列的文章,为宪法的批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和杰斐逊共同创建和领导了民主共和党,使美国开始形成了两党政治。 制宪会议在费城,36岁的麦迪逊把频繁和显著的部分加在辩论内。麦迪逊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约翰·杰伊,联邦主义者散文的宪法做了较大的对照。在晚些年,他被称为"宪法之父",在国会,他帮助修改权利法案,制定第一个收入立法。詹姆士·麦迪逊是美国“国父群”中的一位,他主张建立强而有力的中央政府,并且全盘修改邦联条款,是一位联邦主义者。宪法公布后联邦主义者为了克服反对势力,以致部分反对的州批准宪法,故麦迪逊等联邦党人文集为思想,一直贯穿美国的政治思想和宪政思想,该论文集的主要谈论为外部制约限制的民主、权利的分立,对宗教控制等辩论均充满洛克、孟德斯鸠的自由学说。其对民主的见解被后世喻为“麦迪逊民主”,而麦迪逊民主有以下的特点:1.如果不受外部制约,任何既定的个人或群体都将对他人施加暴政。2.所有权利聚集到同一些人手中,即意谓外部制约的消除。3.如果不受外部制约限制,少数人将对多数人施加暴政。4.如果不受外部制约限制,多数人将对少数人施加暴政。5.对于非暴政共和的存在,至少有以下两种必要条件:6.避免所有权力集中在同些人手中,无论是一人、少数人抑或多数人,以及无论是以世袭、自封还是选举。7.必须对宗教加以控制,已制其无以采取不利之行动而损及公民利益,抑或损害社区的持久和凝聚的利益。8.经常的普选将不会提供一种足以阻止暴政的外部制约。9.如果要控制宗教以避暴政,那么必须通过控制宗教的后果来实现。10.如果一个宗教由不足多数人组成,那么可实施立法机构中关于投票的共和原则来控制,换句话说多数人可以否决少数人。11.如果选民在利益势众多的、广泛的和多样的利益,那么多数人的宗教的发展就能受限。12.如果选民在某种程度有众多的、广泛的和多样的利益,那么多数人的宗教就不大可能存在,如果有也无法像个统一体那样行动。多元主义的理念可追溯到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由其是洛克和孟德斯鸠的观点,不过最早有系统的发展,则是麦迪逊在联邦论中的论述,其论述势促使美国从邦联走向联邦的关键,麦迪逊最担心的“派系问题”,其认为未受监督的民主统治容易受假借人民的名义,而去谋取个人利益,故麦迪逊相当重视社会利益和团体的多样性,认为民主社会应适能使每个团体均有发言的管道,以求其社会之稳定性和利益均衡,主要的方式有权力分立、两院制和联邦体制等。詹姆斯·麦迪逊就是这样一位理智领导者,再没有人比这位来自于弗吉尼亚的立宪主义者更具有说服力地概括了权力制衡的策略。他清楚地认识到了美国人民正在形成中的需要,而且他的政治经历以及他对政治文献的研读,也使他对人的本性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他从一种冲突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美国的政治形势—民众政府向派系暴政的转变趋势,其结果必将是造成混乱、动荡和不公平。他考察了派系产生的根本原因,发现它们并非是表面的或暂时性的因素,而是“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这些力量可能爆发于宗教冲突、政治冲突和领导冲突之中,尤其是爆发于经济冲突之中,但是,“由于人类彼此仇恨的倾向如此强烈,以至于在具有实质意义的原因并不存在的情况下,最细微、最荒谬的分歧也足以煽动人们的敌视的情绪,足以激发出最激烈的冲突”。由于派系分裂倾向如此强盛有力,因此根本不能用诸如“摧毁自由这个派系活动的本质所在”,或者赋予“每个公民同样的选择机会、同样的激情和同样的利益”这样的策略来平复它。“党争的潜在原因,就这样深植于人性之中;我们看到这些原因到处根据人类社会的不同情况造成不同程度的行为,热心于宗教和政体的不同意见,以及其他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见解,依附于各种野心勃勃、争权夺利的领袖或依附于财产使人们感觉兴趣的人,相继把人们分为各种党派,煽动他们被此仇恨,使他们更有意于触怒和压迫对方,而无意于为公益合作。”“有产者和无产者在社会上总会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债权人和债务人也有同样的区别。土地占有者集团、制造业集团、商人集团、金融业集团和许多较小的集团,在文明国家里必然形成,从而使他们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受到不同情感和间接的支配。”“管理这各种各样、又互不相容的利益集团,是现代立法的主要任务,并且把党派精神和党争带入政府的必要的和日常的活动中去”。

宪法是个体与国家理性对话的平台,宪政是对抗国家主义、集体主义的最佳屏障,没有个体意识,不会有责任意识。

中国人需要理性的论辩精神,中国基督徒需要分辨上帝和凯撒的智慧。尹宣在“译者例言”中认为“《联邦宪法》的特色之一,是不包含‘终极追求’,摆脱‘神的旨意’,把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分开,实行政教分离”,其实,从“上帝”和“凯撒”的角度,((可12:17)耶稣说,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美国国父们从事了一项非常符合“神意”的工作!正因此故,这部宪法才赢得了持久的生命力,(诗127:1)(所罗门上行之诗)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必须时刻牢记:本书作者麦迪逊首先是一个敬虔的基督徒,他笃信上帝必将保守自己的国家。(诗33:12)以耶和华为神的,那国是有福的。他所拣选为自己产业的,那民是有福的。生活在现实政治框架中的基督徒,有必要明白哪些方面应绝对服从世俗国家,哪些方面只需相对服从,而哪些方面则可平等对话甚至发布命令。宪法是个体与国家理性对话的平台,根本上是上帝允许我们与祂就国家、政治问题展开对话的唯一正当渠道。只有运用理性的、和平的、共和的、妥协的语言机制我们才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利,进而维护社会公义。基督徒应该关心政治,因为基督徒也是现实社会中的公民,但我们介入政治的方式是绝对的保守主义,而非凯撒式的暴力(武力)主义,这样理解可能更接近耶稣所说“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一语的真谛。在另一处,耶和华说,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赛1:18)可见,和平、理性的参政并进而践履自己作为社会公民的使命,是做一名“忠心有见识管家”(路12:42)的题中之义,在这一点上,麦迪逊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父辈们能留予子孙后代的遗产中,敬虔第一重要,道德文章次之。“代表们用相同的词语,表示个人心中不同的意念;用不同的词语,指代相同的内涵。语言的混乱,源于思想的混乱。”思想的混乱,源于信念的混乱,“州权派”与“联邦派”在使用“state","country","federal"时,肯定不会尽然一致。

这是一本应该成为中国大陆中小学生、大学生公民课读本的书籍

首先回忆回忆我们那十几年苍白、乏味、无聊的政治课,都学了些什么?我不觉得我学到了什么有用的东西。苍白、乏味的政治理论,死记硬背,快两百年前的、从未得到实践验证的政治、经济术语,加上所谓的结合中国国情的这个那个理论.....每次回想起我曾经每周两节、每年40多周、十几年这么折腾的岁月,我都有冲着那片红色怒吼一嗓子:还我青春——的冲动。为什么这本书应该成为中国大陆中小学生、大学生公民课的读本?首先它告诉了我们,从来就没有理想的政治。什么叫理想的政治?共产主义嘛,太理想了哦,典型的。为什么没有理想的政治?因为地球就不理想,人类更不理想。现实的政治,都不理想。现实的政治,都是合适的政治。合适的政治怎么产生?方式很多,打、吵、谈...都是方式,而这本书告诉我们,打过、吵过,最后还得靠谈来解决问题。谁来谈?是不是自己的左手跟右手谈?自己的屁股跟脸谈?当然不是,谈,要选出代表来谈。且,这些代表,不只是那些一辈子只会打仗的军人、党棍,也不是那些被收买的文人、骚客。这些个代表,首先就不是任命的、安排的,是选出来的。他们真正代表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的履历经得起考验、且在当时就完全被公开,他们有军人、农场主、商人、文人、律师、手工业者,他们不是职业官吏、他们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了解社会现状、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这些人聚在一起,不是橡皮图章、不是瞌睡虫、不是举手机器、不是鼓掌专家。这些人谈,靠谱。怎么谈?有规则,而且是实在的规则——即不是走形式的讲讲报告然后鼓掌、也不是作秀一般分组讨论......这本书整个就是关于如何开会、如何提议、如何表决、如何发表意见的活教材。谈什么?自然是谈“美利坚特色的资本主义”“政治”了。但,他们从不曾喊这样空洞的口号。他们在辩论过程中,提及了希腊的政治、罗马的政治,更多的,他们参考了英国的宪政,却不曾照搬英国的政治体制。正因为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着各自充分的人生经验,也从不曾盲目的听信某一理论专家的政治理论,他们基于他们所了解的历史、社会情况,他们基于他们所了解、熟悉的人性的弱点,贡献他们关于未来美国政治体制的设计思路。地方自治到什么程度?三权到底怎么相互牵制?行政官要不要设立?设几个?到底可不可以连任?到底一个任期几年?议会到底有几个?议员到底怎么产生?等等问题。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那个国家之所以民富国强的根本原因。这些美国宪法的起草者,用草根的智慧,为美国的未来发展,打造了一个充满弹性的、小布什所说的“笼子”——美国总统其实没多少事情可做,远没有中国大陆的领导人权力大;总统管不了州长;美国也不存在政府以外的各级执政党党委体系....。美国的政治,既不可能出现专制集权的国王(或者一个组织的实质独裁)、也不可能如古希腊那样成为“公民的统治”。美国的政治不完美,但是它已经是这个不完美人类世界中,事实证明最为合适的政治之一。中国大陆要发展,经济改革的成果要让所有公民分享,两级分化要想缓解,官民矛盾要试图缓和,政治改革就要推进,必须的。那就必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实实在在的行动。怎么行动?从学习开始、从学习两百年前人家立宪会议的辩论开始、从学习他们怎么谈、谁来谈、如何谈、谈什么开始。从让至少有一部分人懂得怎么谈、如何谈、谈什么开始。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