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

出版社:贾陆英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07出版)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203078050
作者:贾陆英
页数:28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据《论语·季氏篇》记载,孔子的学生冉有、子路任鲁国大夫季康子的家臣时,季康子准备攻打鲁国的附庸颛臾。冉有、子路把这件事报告了孔子。孔子说:颛臾是和鲁国同安危、共存亡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有意庇护季氏。孔子说: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必发愁财富不多,只需发愁财富分配不均;不必发愁民众太少,只需发愁社会秩序不安。如果财富分配均了,就没有贫穷;境内和谐团结,民众就不可能少;社会秩序安定,国家就不会倾覆。果真能做到这些,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的教化来吸引他们。他们已经来了,就要使他们安下心来。如今子路和冉有辅助季康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我恐怕季康子的忧愁并不在颛臾这个地方,而是在萧墙之内的鲁君吧!后人便用“分崩离析”来形容某个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毛泽东在《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借用“分崩离析”这个成语,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代替法西斯威胁全世界的美帝国主义,他说:“这个敌人的基础是虚弱的,它的内部分崩离析,它脱离人民,它有无法解脱的经济危机,因此,它是能够被战胜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61页) 在《论语·季氏篇》记载的上述事件中,孔子的最后一句话是:“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是古代君王所用的屏风,大臣至此肃然起敬,故日“萧(肃)墙”。这句话一语中的,点出了季康子图谋不轨的野心。这就是“祸起萧墙”这个成语的典故,用以形容某件事情的忧虑不在于外部原因,而在于内部原因。毛泽东在《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中说:“如能实行以上十二条,则事态自然平息,我们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必不过为己甚。否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反动派必然是搬起石头打他们自己的脚,那时我们就爱莫能助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774页)毛泽东在此引用“祸起萧墙”这个典故,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发动皖南事变,他们所忧虑的并不是外来的侵略者,而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并且告诫说,如果他们一意孤行,必然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孔子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他批评那种听到道路上的传言就四处传播的人,认为这是抛弃道德的行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深刻地论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道理,并对那些轻视实践、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6页)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他认为,那些整天吃饱了饭,不动脑子、不干事的人,是很难成才的。据报载:毛泽东曾对王任重说过:对于你们这些省委第一书记,我不担心你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干事,你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我所担心的是什么呢?你们忙忙碌碌,陷入事务主义、官僚主义,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没有时间读书学习想大问题,这样你们非犯错误不可,犯就犯大错误。

内容概要

贾陆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山西当代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传播委员会副主任、太原市党建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中共太原市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太原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共太原市八届市委委员、市十一届人大代表。荣获太原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长期从事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党校教育工作。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发表论文、评沦、杂谈、调研报告等百余篇。著有《智慧·人生·境界——国学哲理古今谈》。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总论:是“信仰危机”,还是精神家园的重构? 第二章近代以来儒学的历史命运 第三章近代中国的主要社会思潮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融合的历史脉络 第五章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第六章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殊使命 第七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一)哲学世界观融合的关键词 天入合一 矛盾分析 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 知行统一 实事求是 求真务实 (二)社会历史观融合的关键词 以人为本 改善民生 大同社会 公平正义 选贤任能 隆礼重法 尊师重教 天下一统 协和万邦 (三)人生价值观融合的关键词 心怀天下 天下为公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与人为善 明礼知耻 诚实守信 敬业奉献 笃信好学 主要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中华文化百年走势探析》编辑推荐: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融合,是近百年来中华文化发展的主线。这个过程虽然有曲折。有起伏,有波澜,甚至有惊涛骇浪,但是,它总是向着交流,融合的方向前进,它曾经引领了新中国的诞生,也必将继续指引着中国这条巨龙的腾飞。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融合。是毛泽东思想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融合,是包括哲学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在内的全方位融合。

作者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中华文化百年走势探析》紧扣“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个重大现实问题,从剖析中国社会处在加速转型期以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一些人在精神信仰上产生迷茫、犹疑甚至动摇的种种现象入手,追寻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从而论证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是中华文化百年走势的主线,深入探讨二者融合的历史脉络和原因,认真梳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儒学因素。从这样的视角切入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领域的引领整合作用;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图书封面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