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的田园城市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0-12
ISBN:9787100031301
作者:(英)埃比尼泽·霍华德著
页数:134页

前言

  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的《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是一本具有世界影响,知名度很高的书。在它的影响下,英国于1899年建立了田园城市协会(Garden City Association),以后改名为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Garden Cities and Town PlarLlaing Association),1941年改称城乡规划协会(Town and Countrv Planning Association)。它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田园城市运动也发展成世界性的运动。除了英国建设的莱奇沃思(Letchwort h)和韦林(Welwyn)两座田园城市以外,在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波兰、俄国、西班牙和美国都建设了“田园城市”或类似称呼的示范性城市。在当今的城市规划教科书中几乎无不介绍这本名著。  然而,这本书很少被正确理解。有些人喜欢以田园城市的支持者自居,却很少读,或者没有读过这本书;有些人按自己的主观想像或出于自己的需要,对它误解或曲解。只有少数人认识到田园城市理论对城市规划事业发展的深远意义,一再提醒人们对它的注意。  这本书自1898年10月以《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的书名出版以后,到目前为止,在英国共出过6个版本。除第一版和第二版相隔4年以外,其余各版间隔都在20年左右。  1902年发行了第二版,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内容有所删节和调整:比如说,删除了“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地主地租的消亡”、 “行政机构图解”和“新供水系统”等4幅图解和若干引语,以及“行政机构——鸟瞰”一章(约2页,是对“行政机构图解”的说明);把住宅建筑的最小用地面积从16英尺×125英尺改为20英尺×100英尺;在“社会城市”一章中增加了一段文字和一张图以介绍澳大利亚阿德莱德(Adelaide)城市合理布局和发展的经验。总的印象是,书名变动极大,掩盖了社会改革的实质,但是正文基本保持了原貌。这一版的书名和正文一直被以后各版延用至今。  1922年发行了第三版,由西奥多·钱伯斯爵士(Sir Theodore Chambers)撰写序言。  1946年发行了第四版,由英国田园城市运动的热心支持者弗雷德里克· 詹姆斯·奥斯本(Frederic James Osbom,1885~1978)编辑并撰写序言。还有一篇由美国著名城市规划思想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1895~ 1990)撰写的导言《田园城市思想和现代规划》(The Garden City Idea and Modern Planning)。奥斯本在序言中明确指出:“现在这一版是根据1902年版编辑的,但是恢复了一些霍华德在1898年版中取自其他作家的引语,在我看来,这些引语在今天会引起新的兴趣。书中的图维持了1902年版的状况。  ”然而,也许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编者在书中增加了作者的3张照片和1张手稿、莱奇沃思的2张照片和1张规划图、韦林的2张照片和1张规划图、以及1张1944年大伦敦规划图,图下标明:“田园城市思想运用于伦敦。” 1965年发行了第五版,其内容几乎和第四版完全相同,只是在序言中增加了一条关于莱奇沃思田园城市的脚注。  1985年发行了第六版,由英国开放大学新城研究部主任雷·托马斯(Ray Thomas)编辑并撰写序言:《霍华德的被忽视的思想》(Howards Negleted Ideas),删除了第四版和第五版新增加的全部照片和规划图,恢复了被第二版删除的“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地主地租的消亡”、“行政机构图解”等3幅图解,还增加了1幅在第一版中未采用的图解“万能钥匙”。可以说,这一版是最接近第一版的版本。  这六个版本,一方面说明人们对它有经久不衰的热情,另一方面,各版之间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对它在认识上的变化。这是很值得研究的。  目前,我国还处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我们完全有可能汲取全世界的经验和教训,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好。然而,由于对发达国家城市现状的盲目崇拜,对国内实践中已经出现的各种迹象缺乏科学的分析,也有可能失去这难得的机遇。此时此刻,看一看《明日的田园城市》走过的曲折历程,还它以本来的面貌,认真阅读它,并真正领悟其生命力之所在,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思考。  出于上述动机,这个中译本在正文上沿用了自1902年以来一直未变的内容;除“新供水系统”图外,书中保留了各版本中所有出自霍华德之手的内容,去除了后人增加的附图和照片。我想,这将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这本书的原意。

书籍目录

作者序言第一章 城市—乡村磁铁第二章 田园城市的收入及共来源—农业用地第三章 田园城市的收入—城市用地第四章 田园城市收入的支出概况第五章 田园城市的支出细目第六章 行政管理第七章 半市营企业—当地人民抉择—禁酒改革第八章 准市政工作第九章 预计到的困难第十章 各种主张的巧妙组合第十一章 遵循的道路第十二章 社会城市第十三章 伦敦的未来索引

编辑推荐

  《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在英国再版6次,每一次再版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这种关注源自于人类从城市化时代走向城市世纪对自己命运的关怀。城市在促进物质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上作用有目共睹。然而,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也带来了昂贵代价。这种代价不仅制约着人类对环境品质和生命品质日益增长的追求,也抑制着城市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英美文化基础教程》是17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在城市研究领域内,具有世界影响,知名度很高,但又常遭曲解的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兼具城市和乡村各自优点的田园城市的新型居住形式。并针对当时英国大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用逐步实现土地社区所有制,建设田园城市的方法逐步消灭土地私有制.....

图书封面


 明日的田园城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这本书是上城市规划思想史这门课时老师强迫我们去读的,还要求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报告.要不是为了写论文,我才不想去读呢,但真的读完之后才发现这本书能成为经典绝对不是被吹出来的,是有其深刻原因的.下面是我当时写的报告,很能代表我的看法和观点.这篇读后感是我用手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打到电脑里的,不管内容如何,在网络发达,ctrl+ c & ctrl+ v泛滥的年代,我能做到这一点不仅小小的佩服自己一下,放到博上,纪念。《明日的田园城市》——社会改革的宣言从开始学习城市规划专业开始,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就不停的被各个老师所提起,其主要内容、插图无一不被大家所熟知,但是说实话只停留在眼熟加死记硬背阶段,对于霍华德本人、其思想提出背景、深刻内涵我却没有好好研究过。孙老师的城市规划思想史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与大师进行思想交流的好机会,下面是我精读后的一点心得。一、从速记员到社会改革家——霍华德生平介绍及写作背景在西方近代诸多的城市规划思想家中,占首位和最有影响的毫无疑问当首推E.霍华德(P.Hall,1975)。霍华德出生于英国的平民家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W.Whiteman(1819-1892)R.W.Emerson (1803-1882)等人的著作与思想,特别是著名的美国政论家T.Paine(1737-1809)的思想对他影响很深,用霍华德资金的话讲,T.Paine的学说“使我成为独立思考的人”。[1]回到英国后,他长期在议会里担任速记员,使其对社会问题以及资产阶级政要的观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霍华德的年代,“现在使人们感兴趣的问题是,在我们已经获得民主的情况下,我们将做些什么?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将创造怎样的社会?我们是否能无休止的看着伦敦、曼彻斯特、纽约、芝加哥之类的景象,它们的喧嚣和丑陋、谋钱取财、罢工、奢侈和贫困的悬殊对比?或者我们是否能够建立一种社会,使人人享有艺术和文化,并以某些伟大的精神目标支配着人类的生活”?(Daily Chronicle,1891年3月4日)于是,伦敦政府授权霍华德进行城市调查并提出一整套的整治方案。现在看来,霍华德的工作思路明显受到了当时英国社会改革思潮的影响,他对种种社会问题如土地所有制、税收、城市贫困、城市膨胀、生活环境恶化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思考,并成为“社会(田园)城市”中所关注和试图解决的核心。虽然霍华德的工作是由伦敦政府委托的,他的方案也很有吸引力,“但它只不过是大量方案中的一个,许多这类方案已经试过,很少取得成功”。[2]为了能把田园城市和其他方案相区别并付诸实施取得成功,霍华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解释了田园城市思想并描绘了美好蓝图,目的就是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因为他深深知道,“这种支持在这个方案能付诸实施之前是必不可少的”[3]。所以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日的田园城市》是霍华德推介田园城市思想的宣传手册,其核心宣言就是社会改革,而霍华德不仅是这种社会改革思想的发起者、倡导者、鼓吹者,更是社会改革的积极推行者。二、城乡交融、群体组合的城市社会——田园城市的思想核心及空间模式霍华德自始至终所倡导的都是一种全面社会改革的思想,他更愿意使用“社会城市”而不是“田园城市”(更多体现的是关于形态的概念)来表达他的思想,并以此展开他对“社会城市”在性质定位、社会构成、空间形态、运作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全面探索。他的出发点是基于对城乡优缺点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城乡之间“有意义的组合”,他提出了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融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优点和美丽、愉悦的乡村环境为一体的“田园城市”将是一种“磁体”。因此从空间形态上看,这种田园城市必然是一组城市群体的概念:当一个城市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应该停止增长,要安于成为更大体系中的一员,其过量的部分应当由邻近的另一个城市来接纳。三、在经济的大旗下吹响人民城市的号角——田园城市的土地、赋税制度改革霍华德是第一个“吹响人民城市号角”的城市规划思想家,但他不是空想家。他的思想是建立在翔实充分的社会调查和严密合理的计算、分析之上的,并且超越了历史上所有形体规划师的工作局限,对社会的收入来源、支出、运行、管理结构等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霍华德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如日中天,在那样一个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中,谁占有了土地和金钱谁就占有了发言权和支配权。土地和金钱是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源,所以要想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就要从这两点上出发。霍华德的思想首先提出消灭地产主,土地归社区所有居民共同所有,居民所缴纳的地方税和地租经计算后比原来交给地产主时少了一半还多;而对田园城市的各项支出,霍华德考虑的更为细致周到,条分缕析的列出城市建设和维护所必需的12项支出。这笔经济帐一算,人民立刻发现,在田园城市中他们不但拥有了土地,稳定的收入,减少了赋税,还拥有了舒适的住宅,便利的交通,健康的环境,“人民至少是劳动人民住在拥挤而有碍健康的城市是经济科学的结论”[4]立即被推翻,人民的支持也如潮水般涌来。对社会城市收入支出的细致论述的另一个优点是,证明了田园城市是建立在切实可行的经济基础之上,有别于其他宣传的天花乱坠的空中楼阁。同时,经济基础的建立,确保了后面所提的行政管理、社会结构等一系列上层建筑。虽然霍华德曾在书中强调“更公平的分配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而且不会引起敌对斗争或苦难;根本就无需革命性立法,也不必直接侵犯既得利益集团”[5],但事后证明,它的想法还是过于理想化,社会改革不能单纯依靠“简单的事实”和“人性的纯良”,还要与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结合在一起。[6]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没有走到灭亡的那一天之前,田园城市是不可能被普遍推广并取得成功的,这也是为什么已经建成的Letchworth田园城市没有像霍华德所期盼的那样,在英国引起连锁反应。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霍华德思想与性格上的双重性霍华德不是个人主义者,也不是社会主义者,他具有典型的双重性。他担任速记员的经历,使他深刻接触到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个人主义者和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者两种不同的思想,并都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他没有盲目追随那一种思潮,而是经过自己的理解后取两者之所长。他认为“靠孤独的思想能产生出新的合作;通过学习协作的成就能做出最佳的个人作品”。他坦陈,田园城市思想并不是完全原创,而是组合了前辈的三个不同方案:(1)韦克菲尔德和马歇尔教授提出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运动;(2)首先由斯彭斯提出,然后又斯宾塞先生作重大修改的土地使用体制;(3)白金汉的模范城市。[7]霍华德的双重性在他的思想中还有多处体现。在序言及第一章中,他提出的“城市与乡村必须成婚”三磁铁理论就建立在“城市和乡村都各有优点和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8]在第十一章“遵循的道路”中,他明确的表示在探索田园城市的改革道路上,他会取两种改革家——一种是始终关注增加生产的必要性;另一种在于更公正、平等的分配——之所长,“并且用一条切合实际的线把他们拴在一起”[9]霍华德思想上双重性使他的田园城市方案完美地解决了当时很多社会学家无法解决的难题,但他性格上的双重性——坚持不懈与善良妥协——却给田园城市思想带来了众多的苦难与误解。霍华德从开始认识到大城市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之时起,就自觉承担起历史责任,继承先人追求真理的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失败。一直坚信“持之以恒的努力,尽管遭遇失败和挫折,却是全面成功的先导”。[10]但是他的改革方案毕竟触及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迫于上层社会的压力,霍华德不得不在第二版更改了书名,在封面上消除了社会改革的痕迹,突出了模棱两可的田园城市概念。同时,由于他的天性善良,一直对资产阶级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改革天性;每个人都有一些对其同伴的尊重;当这些天然感情于他的金钱利益相悖时,其结果是所有的人的对立情绪都不可避免的有所缓解,而有一些人则被炽热得追求国家利益的感情所玩取代,即使牺牲许多珍贵的财物也在所不惜”。[11]而事实上,正是这些表面支持他的资本家们,在披上了田园城市协会的改革外衣之后,却给了霍华德思想以沉重的打击。霍华德把“田园城市”用来专指“社会城市”的一个局部。但是协会却把“田园城市”用作象征霍华德思想的通用名词,并把它作为1902年版书名的一部分,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同时删去了社会城市、地主地租的消亡和新城行政机构等3幅图,迈出了背离霍华德思想的步伐。好在1965年的第五版开始,逐步恢复了这本书的本来内容,人们可以更原汁原味的研究霍华德的思想。五、史海沉浮铸就世纪经典——田园城市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从第一本《田园城市》出版至今,霍华德的思想已经流传了109年,虽然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他的思想有过矛盾与冲突,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近代城市规划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概而要言有4点:(1)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摆脱了传统规划主要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人审美情趣的旧模式,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移;(2)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了旧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市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3)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4)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美国著名的城市史学家L.芒福德曾经如此高度评价霍华德的“田园城市”:“20世纪我们见到了人类社会的两大成就:一是人类得以离开地面展翅翱翔于天空;一是当人们返回地面以后第一居住在最为美好的地方(田园城市)。”当我今天重新阅读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著作是,“不是看到他的恶边缘已经褪色,而是它的中心依然清晰醒目”(F.Osborn,1946)。
  •     从对《明日》一书的仔细研读,以及老师讲授、后人评价以及相关书籍中的论述,我更倾向于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是想创造一种新的社会运作体制以及相对应的一种经济运作形式、文化发展方向,而最后才是这些非物质形式改革所作用的物质空间——田园城市。从该书第一版的书名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霍华德所倡导的是一种和平的改革之路,而这一改革又是彻底的即“真正”的。那么该如何看待书中介绍的田园城市模型以及之后所建设的莱奇沃思(Letchworth)和韦林(Welwyn)这一系列城市空间规划尝试呢?我认为霍华德是想“靠榜样的力量,也就是靠建立一个较好的体制,在组织力量和对待理想方面用一点技巧” (P106)。即希望以“榜样”这一种“和平”的方式来实现改革。田园城市理论的核心在于“有关田园城市实现途径的探讨——有关田园城市可能性与必然性的论证” 【2】,是“一种模式,或可称为是一种思想的体系” 【2】。对于霍华德而言,改革才是他的理想,而《明日》一书只是他改革思想的宣传册,甚至莱奇沃思和韦林也只是更生动的宣传片而已。但是后人对于霍华德思想的理解,至少在运用上,是更倾向于霍华德所认为的“榜样”的空间模仿,而对于其思想的本质则是一种忽视抑或是某种避讳。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霍华德的理想已经破灭,从莱奇沃思到韦林,从田园城市到郊区化,从卫星城到新城建设,即使田园城市对现代城市规划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但从霍华德思想的本质——改革的角度而言,他依然没有实现其理想。改革的引导力量——科学与宗教在西方文化的悠长历史之中,对于美好生存环境的追求也是早就存在的。从宗教而言,作为其文化本源的基督教就一直以上帝创造人类、自然的一切并已经将两者安排在秩序之中的造物思想教导人们,世界的混乱与冲突并不是上帝的本意,人们只要拥有信仰并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回到创世之初的和谐。霍华德对田园城市的追求是宗教的本性所致。而西方近代科学思想则是从理性思维角度对实现田园城市的途径产生了影响,正如霍华德所说 “这个方案虽然还不完善,但不是在不眠之夜出自一个狂热者发热的头脑,而是出自一个认真研究许多才智和坚韧剖析许多重要精髓为起点的人” (P97)。霍华德在《明日》一书中对城市经济与市政管理的精细探索正是科学的理性精神所致。然而,宗教与科学并不仅仅是霍华德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在更高的层面上,霍华德认为宗教和科学是改革手段传播、引导的方式。正如他在万能钥匙草图(P5)中所表述的那样,宗教与科学是钥匙的杆,是把手处诸如“土地改革、市政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手段想要达到榫头处“城乡一体、新土地上的新城市”等目的的必然引导力量。乌托邦色彩的社会体制与经济模式改革霍华德对田园城市社会体制与经济模式的改革目的在于创造城市建设管理和经营的多样化,但是这种多样化并没有为后人所借鉴应用,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这种改革依然带有乌托邦色彩。在《明日》一书中,霍华德用了三章的篇幅来讨论田园城市的社会体制问题,他勾画了一幅“行政管理——鸟瞰”图(P76)来形象阐述其改革目标,设想了三级行政管理模式:中央议会,各市政组织,半市政组织、准市政组织以及合作社和私营组织。虽然这一种结构是理想的、全面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建立在人人内心善良的乌托邦思想之上。中央议会的权利很大,“代表人民,行使地产主根据通常的法律所享有的广泛的权利和特权” (P59)。这种权利的监督者是谁?或许只能是议会成员自身。虽然,霍华德在书中也表现了对个人的德行的关注——反对竞争,从行政管理上杜绝竞争的存在。他所倡导的半市营企业就主张行政与商业一体,由此“我们将会看到,在这种当地人民的抉择的体制下,田园城市的商人——无论是合作社团或个人——即使不是严格地或从技术上变成市政公务人员,但也实际上变成了”(P67)。但是这一种形式直至资本主义灭亡的前夜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三级行政管理模式在当今依然带有乌托邦的色彩。这也是之后的莱奇沃思和韦林并没有能够起到“榜样”作用,在英国乃至世界形成社会城市的原因之一。对于经济模式,霍华德同样也花了大量篇幅来论述。从农业用地与城市用地两方面对田园城市收入的讨论直至其支出状况无不详尽,特别是对于地产与地租的讨论。他在万能钥匙草图中明确的将土地改革作为实现田园城市的手段所在。他在消除地产地租的方式上主张“在市场上购得一块6000英亩的纯耕地……这块土地在法律上列在4位德高望重的人士的名下,委托他们代管” (P12)。田园城市居民购买土地成为地产主,或者说这块够得的土地本质上属于某个“集体”所有,委员会实行名义所有。然后个人又以租用者身份向委员会,也就是集体交付租金。如此而言,土地既属于居民所有又属于集体所有。我相信霍华德在最后的社会城市论述中所想表达的不仅仅是田园城市的复制,更是这种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复制。“购买土地”只是改革的“和平道路”而已,而最终在社会城市的发展之下在全英甚至全世界实现这种地产地租模式才是其“真正”的改革方式。正如霍华德所说“美丽的城市组群是建设在人民以集体身份拥有的土地上” (P113)。然而除去这种改革所可能面临的现有地产主、政府以及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外,单从这种地产地租方式上而言,“列在4位德高望重的人士的名下”就显示出了其乌托邦性质的暂不可实现。这一委员会与社会体制中的中央议会设置一样,是建立在人的德行良好的基础上的,但这一基础在当时乃至今日也并不牢固。从田园城市到社会城市——改革理想的破灭霍华德的时代,19世纪中后,工业革命已经持续了100多年,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大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张,土地上遍布着大城市。这不但导致了城市交通与生活系统不堪重负,环境恶化肮脏,也导致了农村的进一步衰竭,整个社会面临着几乎无法抑制的社会性问题。因此,当时整个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抑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无休止的流动,劳动者怎样能够返回故土。霍华德认为“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原因……都可以归纳为’引力’” (P5)。他把乡村和城市认为是两块磁铁,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与之抗衡的劲敌” (P6),这一劲敌“部分吸引二者特色” (P6),“把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地组合在一起” (P6)。这就是田园城市的理论基础——三磁铁理论。在三磁铁图解(P7)的中心,霍华德直接发问:人们该何去何从?田园城市思想倡导人口在区域(国家)范围内有序分布。单个田园城市的人口控制在3.2万人(其中城市30000人,农村2000人),当人口超过这个规模后则是“在其’乡村’地带以外不远的地方靠建设另一座城市来发展” (P111),他们“在行政管理上是两座城市” (P111)。所有的田园城市之间有永久的农业用地作为分割,“新城镇也会有自己的乡村地带” (P111)。如此随着时间推移便形成了“社会城市”,这也是田园城市理论的最高目标所在。社会城市强调单个田园城市的自足和城乡之间的平衡,自足是田园城市渐进推广可能性的前提,城乡平衡是社会城市实现的社会动力所在。从《遵循的道路》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霍华德在道路上是要在社会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折中,他明确的表示在探索田园城市的改革道路上,他会取两种改革家——一种是始终关注增加生产的必要性;另一种在于更公正、平等的分配——之所长,“并且用一条切合实际的线把他们拴在一起”。霍华德认为“当我们的第一次试验取得成果后以后,要获得必要的国会权力购置土地,并一步一步地落实必要的工作就没有大困难了” (P117)。但事实并不如此,已经建成的莱奇沃思并没有像霍华德所希望的那样在英国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在他建设韦林,为社会城市的形成又迈出一步之后依然无济于事。从这一角度而言,霍华德的理想已经破灭了。在霍华德眼中,田园城市只是社会城市的一个部分,他的理想是创造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然而后人对霍华德思想的延续却停留在了田园城市层面,甚至田园城市协会自身也将霍华德思想冠以“田园城市”之名。
  •     这不仅仅是一本讲城市规划的书,更是讲怎么用城乡一体化达到社会变革,实现社会理想。我们今天城市的很多问题,他那时已经给出了答案,而他那时指明的出路,我们至今仍未上路。呼吁所有怀有人文主义情怀的建筑师重视此书,金先生的译序很重要。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想的显然不是少数人的利益,更不是个人利益。尽管“田园城市运动”使他饮誉全球,他的终生职业依然是一个普通的速记员。——转自此书的译序看金先生的译序,几次看到热泪盈眶,理想主义伤不起!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田园城市理论的经典著作
  •     2013.1
  •     和这本书 纠缠到底
  •     教科书了
  •     美好~
  •     就这本书本身来讲,可以看出霍华德对现代田园城市有着一个比较系统的思考的,但是受制于时代背景,有一些乌托邦的味道。但是从译本来看,整本书翻译的非常生硬,文字晦涩难懂,很显然译者对作者的意图并未了解太多,只是字面翻译,本身三颗星,原版大概会给更高(没有读完,读不懂,以后再看)
  •     关于经济账的文字真的是看不懂。以及霍华德是水瓶座的。
  •     该书详尽的描述了,伦敦由于过度的拥挤,脏乱差,而引发了霍华德开辟新的田园城市来解决问题,并且从各个方面详尽的阐述了城市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经济建设和市政工程的实施。
  •     解决快速城市化时期英国城市病泛滥、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方案。形态上,建设小城镇群并以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连接,将乡村、公园等自然景观引入城市周边和内部;将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规划、建设。发展。 制度上,土地集体所有,涨价归公,以税租的“土地财政"支撑城市扩张和建设,减少税收负担;社区自治;城市以民众幸福生活为宗旨;强调规划的重要性,避免各自为战杂乱无章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核心是社会改革,建立一个新的集体所有的土地制度;理念上是为城市的居民提供舒适又尊严的生活。其次才是形态上的,如城市群、田园包围城市、圆形布局等
  •     理想规模的城乡关系和社会结构,高效率生产力
  •     理想主义的田园城市
  •     规划学的名著
  •     七天六本书。challenge finished
  •     这座未必能够真正地建立起来,但作者依然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伟大的构想。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对现代城市的反思。值得一看。
  •     “城市磁铁与乡村磁铁相比,其优点是工资高、就业机会多、前途诱人,但是这些都被高地租、高物价大大抵消。 城市的社交机会和游乐场所是富有魅力的,但是工作时间过长、上班距离过远和相互隔阂将大大降低这些优点的价值。灯光如昼的街道是令人向往的,尤其是在冬季,但是阳光曰益昏暗,空气被严重污染,以致漂亮的公共建筑,就像麻雀一样,很快布满煤烟,甚至雕像也毁坏殆尽。壮丽的大厦和凄惨的贫民窟是现代城市相辅相成的怪现象。”
  •     很好的书,是我一直在找的。很高兴!
  •     百闻不如一见…感觉以前在课本所见的田园城市理念都总结不全呢_(:3和美国大城市死与生对比来看非常有意思
  •     金轮法王霍华德!
  •     必讀。然而已然因現實侷限和時代變遷而失去意義,因爲格外理想,讀着就格外容易失落。
  •     比柯布西耶的理想城市实践性强很多,可惜中国这样的城市规划还未实行、
  •     历史上的这本著作前前后后经历了六个版本,这一译本选取的是作者选取的最贴近霍华德初衷的版本。田园城市兼具城市和乡村的优点,是用来解决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各种城市病的一套完整的理论。如今,人们对田园城市的理解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概念和空间上的布局,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改革方案,它包含城市策划、实施、管理等方方面面。书中的很多内容(尤其是经济测算、政治主张之类)很枯燥,而且如果不了解18、19世纪英国城市的背景和状况,根本什么也看不懂!个人读后觉得最有收获的还是金经元撰写的译者序,它强调了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下的今天重读本书的意义,即要重新思考关于规划的价值观问题。【首图】
  •     不落的经典
  •     这不(只)是一本城市规划书,是一本社会改革书。
  •     读完之后发现霍华德用了一种区别于传统建筑与规划的方式来营造城市,他理应被称为“社会学家”
  •     梦想无处不在,无处不受围剿!
  •     始终记得孙老师的那句话。霍华德其实是个社会改良学者。田园城市更多的是个一个社会发展理论。。
  •     小兵老师课堂上多次安利的书,我抱着纯属完成作业的心态阅读,可是刚看到序言的五月花,脑子里似乎浸酒的软木塞被蹭的拔开,自从高考后就冬眠的脑子再次跟新鲜的氧气接触,是啊,这本书暂且抛开内容的专业性不说,于我,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重新找到了阅读的感觉。 再来说说内容,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采菊东篱下”等老头子老太的奇妙安居生活,但是就这样不负责的这样说我说不安心的,玻璃长廊的设想一旦实现,大概会代替埃菲尔铁塔成为新任网红聚集地,各种滤镜加在七彩的玻璃上,跟它的初衷不谋而合,生活。
  •     不错的学术书,收获颇多
  •     =-=好吧要求现代人理解古人一向是个困难的事情。
  •     没读这本书很容易对 田园城市有 字面上的理解,其实田园城市的重点不是花园,更重要的是对社会改革的一种理念 一种尝试。
  •     有必要再读一遍,还有点云里雾里,但是惊人的发现如此早期的理论论述里面已经涵盖了很多100多年后今天依然存在的城市问题。由此也可见,建筑,城市在对于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反应速度依然是迟缓的,这有着建筑作为实体最本质的问题。
  •     现在根本搞不清楚雅各布斯到底有没有看懂霍华德…
  •     超出了之前的想像,城市規劃不光是關乎于土地的功能佈局問題,好的城市規劃依賴於好的社會運行機制。作者通篇談的是整個社會改革的構想。提高了我的眼界是好的。只是原本是帶著關於物質環境方面的問題來讀這本書的,結果講的是另一方面的事情,所以又要拿另一本書來補了。
  •     lab
  •     再读名著,感觉绝然相反。学生时代对书中“类共产社会”的构架憧憬不已,却在现在变得如此可笑,霍华德虽然书中间已提到共产主义没处理好“人是自私的,他们组成的政府也只会是自私的”,后面构想中却依然还在寻找所谓“公有制”下的政府“为居民服务贡献”的可能解决之道,却没有意识到,一个腐烂的种子怎么可能种出鲜花。凌驾于私人财产之上的一群“管理者”的自私贪婪本性,是田园城市失败的根源。还好,城市结构构想,为未来先进国家的城市发展,给出了极好的建议。
  •     霍华德的思想,远远不是只读教科书上简短的几句介绍就能清楚的,经典书籍!
  •     始乱终弃
  •     经典
  •     富有预见性的作品 虽然有些部分已经过时 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土地的价值在于人口集聚,如何保证人会放弃原有的居住环境来重新建立家园,而且要是各行各业的人。这样的规划几近重头来过,新的国家还行,英国是不可能的;执行者要大权在握,可惜,掌握权势的人重来不爱这样的规划,不管是希特勒斯佩尔的柏林还是金家的平壤。什么样的文化培植什么样的思想啊
  •     经典书,送货快
  •     比起那些做作的书来说,这个太真诚了。
  •     与其说再讲城市规划理念,倒不如说在谈地方自治模式的探索。用这么大篇幅算账,我都有点怀疑他是个干会计的。
  •     今年读书会的第一本书。始终觉得这个明日城市也只是为统治者服务。让文艺小年轻有放纵山水的寄托,让贫苦百姓画饼充饥,规划未来美好蓝图,让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思潮有了归属。最终,社会一片平和。倒是很想去看看现在的新加坡。
  •     其实我没有看懂。。。
  •     “田园城市”的着眼点与其说是城市规划,不如说是社会改革。霍华德显然期望自己的方案可以在既得利益集团与底层社会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从而化解革命。这种“中产乌托邦”,或者说对于“建筑或革命”的信仰,其实是柯布西耶与霍华德最一脉相承之处,尽管柯布终其一生猛烈攻击“田园城市”。此外,他还顺手给霍华德最感棘手的问题——如何在大量人口占用的旧址上重建一个新城市——提供了有着鲜明柯氏印记的解决方案:局部超高密度但总体花园化的市中心。
  •     伟大的心灵
  •     研究生最先接触的书
  •     Larry's recommend. 2014.12.28. 感觉没有读进去,看来日后要读第二遍。
  •     霍华德先生有志于改革这个社会,去除伦敦积聚已久的“城市病”,建立一个合城市与乡村各自优点于一身并避免两者缺点的田园城市。这块“磁铁”若真能存在,确实会让“人民自发地从拥挤的城市投入大地母亲的仁慈怀抱,这个生命、快乐、财富和力量的源泉”(双引号内为书中原话)。但任何一样东西都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这个想象中的田园城市也不例外,显然这个城市—乡村结合体是一位伟大的理想主义者所构筑的乌托邦。“的确,在通向较好社会状态的试验道路上到处都是失败。但是,正因为是试验的道路,取得任何结果都是值得的。”——引自本书。霍华德先生没有断言田园城市的试验一定会成功,会不会有成功的一天则只有上帝才知道。但他提出的伟大构思、给后人留下的珍贵精神遗产,这样无论他到了最后是试验道路上的成功者抑或失败者,都值得我们尊敬。
  •     bgfb 5o6f rom ta 97 dadmf fam4a roa 5om 96 b6a r6a tm l6 5om 5om 9gm r6a l6f ia6f l6f data 97 87f k7a l6f tgm c7fb tm 96g 97 h6g 9mf dafb y6a ta b7 c7 im roa 5om eam noa omg om6 97 9ma tm eafbea 97 t6f eam o7 ro7fb57 rom6 97 o7f romf l7 4a7 noa 9ma tm lm 9a roa om6f pam pm7pa6g f6 da 9ma yg tgm ia 86 dafb y6a h7a ta b7 da dmf 9gm tgm 9m l7 97 lm ro
  •     考试参考用书
  •     关注城市,关注我们的生活
  •     与其说是一本城市规划书不如说是本社会改革指南,具有高度理想化的倾向。译者所说的后来人歪曲他最初的想法这一点也是让人唏嘘。最后吐槽一句,这个翻译简直是要逼死人,还能再晦涩点吗?
  •     太特么无聊难看了。
  •     #被消费和被误解的田园城市#霍华德心中不仅是一座城,更是一场社会变革。1、经济上以土地共有产权和税负改革为基础,提出了以税租对已购土地进行清偿并利用盈余建设公共设施;2、社会管理上提倡自组织和社会精神;3、城乡磁铁结构;以期实现城市规模控制、人口疏散、城乡一体、绿色生活、全民分享城市增值红利消灭大众剥削的目的。可以说埃比尼泽霍华德思想成熟的年代与我国改革开放后30年颇有共通之处,不论是花园城市的模仿,还是西咸“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新区建设,在现有体制和社会自觉前提下,一切都是形似而神不似。
  •     有一定道理,卫星城市(无意中猜测到了),不过还是喜欢柯老的理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