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身符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208113060
作者:[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页数:159页

内容概要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 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 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 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作者简介

★知名西班牙语译者赵德明倾力翻译,鼎力推荐
★当代最佳西语作家,《2666》作者波拉尼奥以女性视角书写的青春诗篇
★《护身符》是波拉尼奥整个作品谱系中惟一出现“2666”字样的作品
我,奥克西里奥,诗人,被誉为墨西哥诗坛之母。1967,或是1965,或是1962年从乌拉圭只身来到墨西哥,栖身于两位深孚众望的西班牙作家门下,甘心当他们的清洁女工,其中一位正是当年军队占领大学逮捕学生,我受困在哲学文学系女厕所时手边阅读的诗集的作者。可我也有自己的生活。我在那不勒斯区住过,在罗马区住过,在阿特诺尔•撒拉斯区住过。我的书籍丢了,衣服丢了。但不久后又有了别的图书,又有了别的衣裳。大学给我一些无关紧要的临时工作,后来又收了回去。
我很高,很瘦,金发,缺了几颗关键的牙齿,说话与笑时不得不捂住嘴巴,连接吻都感到难为情。我认识十七岁的阿图罗•贝拉诺,是他家人的朋友,与他经历过一次难忘的冒险……
整部作品洋溢着悲情感伤的氛围,展现出一幅拉美忧郁与暴力的历史图景,也是文艺个体在这种情境下所能做出的最好回应。作家弗朗西斯科•高德曼认为这部作品可以视作波拉尼奥最特殊的自传,是他最具有创造力和震撼力的作品之一。
本书尽管是波拉尼奥长篇小说中较短的作品,但气势上丝毫不逊于他的两大巨作《荒野侦探》及《2666》。有超现实色彩,交织于过去与未来,时空与记忆。在《2666》及《荒野侦探》之间具有无可取代的衔接作用,是波拉尼奥全系列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片拼图。然而,《护身符》就其本身而言就像一则精巧的寓言。
这部作品1999年西语初版,也即在《荒野侦探》(1998)之后出版。2006年出版了英文版。本书与《荒野侦探》有直接联系,本书的女主人公是《荒野》中一单独章节的自述主人公奥克西里奥,在那个章节中,她描绘了自己躲藏在大学的女厕所,被困12天,幸免于特警冲击大学的镇压事件。在这部作品中,波拉尼奥少见的通篇采用女性视角,描述了奥克西里奥在60、70年代墨西哥的生活经历,她的动荡生活,她缺少的牙齿,她的酒吧交游;也是诗人视角下一代青年诗人对诗歌对文学的共同记忆,更有她与《荒野》一书中出现过的几个人物,如阿图罗•贝拉诺。艾蕾娜、雷梅迪奥斯、瑟尔帕斯等人的故事,其中切•格瓦拉也有登场。
“护身符”字样,直至作品结尾才出现。寓意深远。这是女主人公一直在寻找的归宿,又是一种更大意义上针对一代青年人的告白。这护身符就是你的勇气、心态,你所认定的一切。


 护身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整个城市都沦陷了,只有“我”在狭小的马桶间守护着最后的纯净,栖息于方寸之间,思绪却缭绕在千里之外。罗贝托·波拉尼奥自画“护身符”,以女诗人奥克西里奥为替身,她环顾现实,思绪却缠绕着梦幻的泡沫,她陷入难以破解的谜题,却在年份表的飞速流逝中如此诗意和轻盈。波拉尼奥的笔触在文学与革命的战场互为注脚。  所有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无论是文学风格的兴起,还是革命队伍的组成,波拉尼奥也是如此。他被认为是当代最好的西语作家之一,四十年的颠沛流离都成为他垒砌小说王国的坚固城砖:智利内战时期全家逃亡,身为反政府间谍参与左派政治运动,发起成立后又即刻夭折的诗歌“黑帮”,在欧洲多个国家漂泊流浪,寻求自我放逐。十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的高产形成了他挺进拉美文坛的节奏,《荒野侦探》 一出即引起轰动,皇皇巨著《2666》更是获得赞誉无数。  相比之下,《护身符》 看起来显得微不足道,但拾起其碎片大可拼凑出上述两部作品的雏形。“2666”作为他写作的密码,在互文中打开了通往文本深处的快车,《护身符》中2666年即毁灭之年的寓言,恰恰呼应了《2666》中主人公的消失。  而奥克西里奥是《荒野侦探》中一个单独章节的女主人公,书中另有《荒野》中出现过的几个人物,如阿图罗·贝拉诺、艾蕾娜、雷梅迪奥斯、瑟尔帕斯等人的故事。  “这可能是个恐怖故事。一个谋杀、侦探、黑色的恐怖故事。但实际上不是”,如果将开篇和之后的眩晕与故弄玄虚归于波拉尼奥的文学把戏,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他无意间形成的“镜像书写”来自流亡路上理想破灭与现实遭遇的对决,是一场场血与肉的较量。  每一次漂泊与流浪都仿佛是为了寻求真理的膜拜,作为主调反复出现在文本之间。“虽然,我听见歌声里谈到了战争,谈到了整整一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人之英雄伟业,我却明白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这歌声,就是我们的护身符。”为了灵魂那一声痛彻心扉的喧哗,直到冰冷的武器无情地指向忧郁的面孔。1968年,墨西哥城镇压学生运动的惨烈灼伤着文学青年们的创口,压抑着他们狂热的精神。正如阿图罗·贝拉诺在战乱中的急转,仿佛一种基因突变式的扭曲。  “我们好可怜啊!本想求人帮助,可是谁也不来帮忙!”古罗马佩特罗尼乌斯的苦闷道出了看似平凡的躁动者们神经中难以容纳的恐慌。这是一个需要麻醉的时代,海洛因、金钱、宗教……总有一款让人足以为其倾倒,但偏偏有一群人任他人引诱和摆布都难以落入世俗的圈套,他们欲占领文艺的王国,探测着周遭的细微,有尘土的地方就有文学。正如奥克西里奥以哲学文学系女厕所的马桶间为战壕,以诗歌为盾,抵御历史分娩的阵痛,看月光熔化墙上的瓷砖,烧出一个窟窿,意念穿越而过看到属于她们最好的未来。2013.11.22 文汇读书报http://dszb.whdszb.com/whdszb/html/2013-11/22/content_174518.htm 转载请发豆邮告知,谢谢。
  •     整个城市都沦陷了,只有“我”在狭小的马桶间守护着最后的纯净,栖息于方寸之间,思绪却缭绕在千里之外。罗贝托·波拉尼奥自画“护身符”,以女诗人奥克西里奥为替身,她环顾现实,思绪却缠绕着梦幻的泡沫,她陷入难以破解的谜题,却在年份表的飞速流逝中如此诗意和轻盈。波拉尼奥的笔触在文学与革命的战场互为注脚。所有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无论是文学风格的兴起,还是革命队伍的组成,波拉尼奥也是如此。他被认为是当代最好的西语作家之一,四十年的颠沛流离都成为他垒砌小说王国的坚固城砖:智利内战时期全家逃亡,身为反政府间谍参与左派政治运动,发起成立后又即刻夭折的诗歌“黑帮”,在欧洲多个国家漂泊流浪,寻求自我放逐。十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的高产形成了他挺进拉美文坛的节奏,《荒野侦探》 一出即引起轰动,皇皇巨著《2666》更是获得赞誉无数。相比之下,《护身符》 看起来显得微不足道,但拾起其碎片大可拼凑出上述两部作品的雏形。“2666”作为他写作的密码,在互文中打开了通往文本深处的快车,《护身符》中2666年即毁灭之年的寓言,恰恰呼应了《2666》中主人公的消失。而奥克西里奥是《荒野侦探》中一个单独章节的女主人公,书中另有《荒野》中出现过的几个人物,如阿图罗·贝拉诺、艾蕾娜、雷梅迪奥斯、瑟尔帕斯等人的故事。“这可能是个恐怖故事。一个谋杀、侦探、黑色的恐怖故事。但实际上不是”,如果将开篇和之后的眩晕与故弄玄虚归于波拉尼奥的文学把戏,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他无意间形成的“镜像书写”来自流亡路上理想破灭与现实遭遇的对决,是一场场血与肉的较量。每一次漂泊与流浪都仿佛是为了寻求真理的膜拜,作为主调反复出现在文本之间。“虽然,我听见歌声里谈到了战争,谈到了整整一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人之英雄伟业,我却明白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这歌声,就是我们的护身符。”为了灵魂那一声痛彻心扉的喧哗,直到冰冷的武器无情地指向忧郁的面孔。1968年,墨西哥城镇压学生运动的惨烈灼伤着文学青年们的创口,压抑着他们狂热的精神。正如阿图罗·贝拉诺在战乱中的急转,仿佛一种基因突变式的扭曲。“我们好可怜啊!本想求人帮助,可是谁也不来帮忙!”古罗马佩特罗尼乌斯的苦闷道出了看似平凡的躁动者们神经中难以容纳的恐慌。这是一个需要麻醉的时代,海洛因、金钱、宗教……总有一款让人足以为其倾倒,但偏偏有一群人任他人引诱和摆布都难以落入世俗的圈套,他们欲占领文艺的王国,探测着周遭的细微,有尘土的地方就有文学。正如奥克西里奥以哲学文学系女厕所的马桶间为战壕,以诗歌为盾,抵御历史分娩的阵痛,看月光熔化墙上的瓷砖,烧出一个窟窿,意念穿越而过看到属于她们最好的未来。来源:文汇读书周报作者:刘晗
  •     译后记译完《护身符》后,有几件事需要记录在案。波拉尼奥从写完《护身符》到 2003 年初步完成皇皇巨著《2666》经过了五年的时间。《护身符》里已经明确提出了 2666 年的象征意义——人类毁灭之年。《护身符》的结局——青年人高歌行进,走向深渊,与《2666》的主人公的消失是一致的。这是否意味着凤凰涅槃呢?有可能。《护身符》里从头至尾影响着女主人公心境的是1968 年墨西哥城发生的镇压学生运动的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直接改变了墨西哥的社会发展方向。它造成的伤痛至今犹存。不仅存在于墨西哥人心中,也存在于拉美人心中。波拉尼奥是有良心的作家。他虽然是智利人,但没有狭隘的地域观念,他想到了天下许多善良的人们和披着人皮的恶人。这在《2666》里有充分表现。波拉尼奥是诗人和小说家,对文学情有独钟。 《护身符》里用浓墨重彩描绘了青年诗人们的痛苦生活,其中也有作者生活的影子——阿图罗•贝拉诺的遭遇及其性格变化。其中详细描写了反动军警在镇压学生运动中给文学青年造成的精神创伤。这是波拉尼奥亲身经历的生活。特别是他在墨西哥的遭遇:贫乏的物质生活和郁闷的心境。波拉尼奥对西方文学知识可谓熟烂于胸。 《护身符》有作者对许多西方著名作家的精彩点评,值得欣赏。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全球爆发各种危机的今天,许多人在寻找可以辟邪的“护身符” ,例如宗教信仰,例如用毒品麻醉自己,甚至用自杀了断残生。而《护身符》的作者却用歌声——优秀的文艺抵挡全球的奢靡、恶俗、贪婪之风。优秀文艺作品中的真情、大爱、大善就是物欲横流中的诺亚方舟,是为热爱真善美的人们提供的避难所。最后,波拉尼奥创作《护身符》时四十五岁,正是才思敏捷的好岁数。从他的叙事风格和技巧的娴熟程度上,可以看得分明。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护身符》女主人公的叙事口气:时而清醒,时而混乱;时而像梦呓,时而像回忆往事;有时思维逻辑颠颠倒倒,有时浮想联翩充满诗意……整个作品像万花筒,令人眼花缭乱,需要一读再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万千思绪。以上几点仅供读者参考。赵德明    2013 年2月16日于北京大学燕北园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与其寻找宗教的慰藉,不如倾听他们的歌声,把坠入深渊的每一声嚎叫也当做我的护身符
  •     一开始看完全是懵的,看到中后期才渐渐看懂主线是什么意思,需要多读几遍的书
  •     后半段超现实的意识流让人猝不及防
  •     最喜欢那段关于预言的,只有诗人能写的小说段落。
  •     “我”捂住了嘴,然而诗歌依然从嗓子底向外喷涌,从只言片语到成团成块再到像荆棘鸟最终的献礼。从一开始的疑问“能有什么希望呢?泡沫状的希望吗?”到最后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站起来,浑身发抖,倾听他们最后一息的歌声,因为即使深渊吞噬了他们的身体,歌声依然会在峡谷上方飘荡,会在黄昏时分从谷底向山坡和峭壁升起的迷雾中飘荡。”墨西哥的诗坛之母,既是回忆又是预见还是和年轻人一起同时经历着动荡、困惑、遗忘与纵情。然而这片土地好像都在放声泣血,我的孩子们啊,我的孩子们啊!---比《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更要打动人。不过有一点点联想到曹禺的《日出》,最喜欢的那句“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面”所蕴含的悲戚意味。
  •     没读过2666,那些混乱的东西是隐喻吗?尤其是后半程又玄乎又作,女厕所从头厕到尾厕的停不下来了烦不烦。可能几年前的我会对这样有话不好好说或者没话任臆想放纵的文字有那么点倾向。但老实讲我现在回过头看看自己曾经那些用字词去“过度包装”不可明确言说而写出来的东西都觉得很恶心。我已经不愿解读了,只想发问,只想共鸣。(也可能我跟拉美文学就是搭不上?
  •     我想起1968年哲学文学系四楼的厕所。镇压,学生,牺牲,文学,理想,创伤,一切都似曾相识。我听到了青年们的歌声,歌声谈到战争,谈到牺牲,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不同于任何信仰,这歌声就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护身符。
  •     读起来舒服极了,荒野侦探读起来反而累
  •     有个贯穿全书的暗喻 我发现了 但不太懂
  •     感觉波创作的母题都是政权更迭下的时代与后时代人物,这本完全可以用“战争中你流尽鲜血,和平中你寸步难行”来概括了。
  •     被一条看不见的绳子晕晕乎乎跌跌撞撞在迷宫里走,心里渴望走出的那一刻。
  •     这个结尾还会读很多遍。太 好了啊。
  •     我至今还呆在文学系的女厕所的马桶里,明亮的月光照在了光滑的瓷砖上
  •     我是前进中的母亲,我是行者,生活把我卷入别样的故事里。
  •     时代杀死了我们,诗歌杀死了我们,我们杀死了我们。我们欣然接受。轮回转世。诗歌不会消失。#他们盛情邀我加入本能现实主义派 。我欣然接受了 。没有举行任何入会仪式 。这样反倒更好 。
  •     墨西哥诗坛之母在厕所里十三天或十三年的呓语
  •     第二本波拉尼奥。拉丁文学总是给人一种魔幻感,絮乱又吸引。对不停出现的“诗坛之母”有些犯恶心。是时候找来历史书看看1968墨西哥发生了什么了。
  •     像是不假思考的、不曾间断的流畅表达,一种看似毫不费力的“好”,读完说不出话来的好。
  •     1968年历史分娩的手术台上 我是唯一坚守下来的人 我没有儿子 却必须手术。等到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 厄里戈涅已经不在了 我的墨西哥 也已经不在了。
  •     2666,荒野侦探,护身符,人物被剥离出来,安放在故事的谱系里。 28160823。
  •     看到奥克西里奥就会想起Patti Smith。不知道为什么。
  •     这个作家的作品我要慢慢品。
  •     来回兜圈子,文艺人的人生是真的为止为生命值得热爱,若只为钻营实在不值。
  •     对拉美文学真的太难理解了,读完后云里雾里,不知道如何评价了。
  •     永远有尘土,永远有文学
  •     结合《遥远的星辰》那个似真似假的段子,可推测本书的写作背景:某编辑室内,主编扔过来厚厚一沓手稿,说,嘿,我们对这种东西没兴趣。不过,上次你写的《荒野侦探》里一些小故事挺有意思的,你还有类似作品么?他毛都没有,可却轻松地点点头,“我当然有”,于是回去翻翻《荒野侦探》,啊,奥克西里奥,那就写《护身符》……
  •     4.5 围绕1968年9月发生的惨剧,阴影飘荡在全书,飘荡在女诗人的一生,飘荡在每一个墨西哥乃至拉美的知识分子们无助的岁月,奥克西里奥所有的回忆、梦境与未来的预言再也没有摆脱过那年躲藏在文史哲系四楼女厕所里惊恐十多天的缠绕,绝望中沉沦的风之玫瑰们,“1968年的风里与生者和逝者融合在一起”,“1968年的陵园,2666年的丧葬之地”大幕已开启
  •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站起来,浑身发抖,倾听他们最后一息的歌声,希望能永远听到他们的歌声,因为即使深渊吞噬了他们的身体,歌声依然会在峡谷上方飘荡,会在黄昏时分从谷底向山坡和峭壁升起的迷雾中飘荡。”
  •     差不多最爱了
  •     流畅得让人不敢相信,读完以后很想去拉美大地上看看那到底是一个怎么样不同的世界。
  •     第一人称写作在波拉尼奥的小说群中显得突兀,但护身符展现出了绵延的创造力——通过叙事的扩张,刻意弱化时间以达到一片不存在时间的区域,以及在那片领域中展现无数诗人或诗歌的青春,失踪,死亡以及注定存在的遗忘
  •     厕所里长久的梦,和月光和歌声
  •     这本书很多人说属于波拉尼奥作品中比较弱的部分,我觉得它本身是很完整+好的。在中国经历过类似冲击或更大冲击的作家们为什么没有一个像波拉尼奥这样如痴如醉地写小说呢?或者写诗?最后一章=纪念碑谷。在汉语中有没有一个人写出了纪念碑和冰冷的山谷呢。
  •     月光照进女厕所,爬上瓷砖,毫无疑问,一本好书。
  •     不敢打分 看懂了一些但更多是看不懂
  •     荒野侦探里那么多人 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困在哲学文学系厕所里,掉了牙齿的女人
  •     看完之后第一感觉是波拉尼奥最好的作品,篇幅虽然很短,但完全波拉尼奥式叙事,沉浸入作品里,你能看到的绝对不止护身符这三个字,更重要的是如作者所说一整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的英雄伟业。非赞颂,只是通过奥克西里奥之口,为我们展现了70、80年代拉美青年人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梦幻、欲望以及残酷
  •     女性口吻很自然。梦呓和回忆,暴力和预言。
  •     读下来,觉得“我”一直困扰在大学四楼厕所里的那段记忆中,一直影响着之后被誉为墨西哥青年诗人之母这个称号。最后,在那些走向深渊唱着幽灵般歌声的小伙子身上找到了“护身符”。我不确定我是否看懂了。
  •     神神叨叨的讲述拉美左派的故事。
  •     重返2666
  •     汹涌的意识流,抓不住的无边梦境。
  •     像以前认识的某些人的合体
  •     波拉尼奥小说里那股喷涌而出的叙述激情真是很打动人(十年时间写下十部长篇,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诗集!),总是能激发我写作的欲望。看来必须读一下《荒野侦探》和《2666》了,但今年时间估计是不够了。
  •     女厕之后都是梦境
  •     有点硬写的意思,阅读心境:哦哟厉害厉害,不知是故意的还是只能如此的年轻-呵-哦,哦哦-啥?翻回两章-神叨咕再-嗯...-后来的作品更委婉-完了,呀。
  •     无法一遍给出评价,什么时候承前与启后都读了解了,再做评分吧。暂且算是读过了……嗯,叫看了,读都算不上。
  •     奥克西里奥,奥克西里奥,奥克西里奥,怎么看都是一个男人
  •     时间像一场梦折叠又打开。
  •     不明觉厉,如读天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