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顾聊绘画·壹》书评

出版社: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508643939
作者:顾爷
页数:256页

谈谈话,聊聊画

艺术是人类智慧的闪现,有了艺术,人类的生活才变得有意思了很多,不少人甚至为了艺术而不计个人的生死安危。但同时,艺术亦常常离普通百姓很远,有的人甚至望而却步,不加以理睬。这固然有个人爱好和认识的原因,同时,也中艺术的传播方式有关。绘画是艺术的一种,对于西方的绘画,一般人所知的有限,不外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和毕加索的《梦》等几幅举世知名的几幅,这当然跟这些画家的知名度有关,跟画本身有关,但同时,我们不了解其他的画家和他们的作品,跟画作的介绍方式亦有关不小的关联。在西方历史上,有着很多的绘画,但大部分都是记载在美术课本上,一般人不愿去读,因为有关专业的隔膜,同时还跟介绍者所用的行文方式有关。看西方的绘画史,多数用词一板一眼,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知识有余而趣味不足。因为要说到众多的绘画者,难免在章节上要足够节约,往往是三言两语介绍完绘画者的生平,之后简要提一下这个绘画者作品的特点。对于读者来说,只能得到一个平面的印象,对绘画者,对其画作,实际上并不能深入地了解多少。这本《小顾聊绘画》则跟一般的美术史不同,其针对的是一个个绘画者,从这些绘画者说起,不像美术史那样,往往从流派说起。附会地说,算是以人为本了。从绘画者的角度入手,这样便于展开叙事,有利于叙说人物的故事,因此,看起来要比一般的绘画史书籍更有情节。同时,再加上作者的通俗的语言,更能吸此读者看下去。另外,这本书对一些画作作了些许的解读,并非从专业的角度来写,并非从构图、用笔等绘画的基本要素讲起,而是尽可能抓住这些画作的特点,从画作所载的故事着眼,这样亦能拉近和读者的距离,让人更容易了解,更乐意了解。

轻松粗暴聊艺术挺好!

“这幅画出自欧洲著名画家卡拉瓦乔之手,他……”“卡拉瓦乔啊,我知道啊!天才画家,出生于米兰,代表作有《圣马太蒙召》等,很多西方的大画家都是他的脑残粉。你给我看的这幅画名叫《鲁特琴乐手》,画上的这本曲谱的音符是准确的,根据这幅画真的可以演奏出音乐嘿!”“啊,兄弟你是学美术史的吧……不好意思我班门弄斧了。”“没,我是做播客的,这些都是我刷微博看来的,献丑了哈哈!”“刷微博?不是吧,什么微博那么有信息量?我也去看看!”“有个叫@顾爷 的哥们,弄了个长微博专聊艺术。他近期出了本书,叫《小顾聊绘画》。”上面这段文字,就是我想来想去,最合适的书评开场的方式。书的名字就是《小顾聊绘画》,作者就是这位顾爷。书的封面上,梵高的自画像戴着一付雷鹏墨镜,墨镜里是伦勃朗的名作《夜巡》。看这个封面,你已经知道这是一本有着网络时代鲜明特点的艺术普及读物了。书的封底上印着这么一串小字:“所谓艺术,并没那么高不可攀,它只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浪漫,它也有爱情的八卦、人生的苦难,它能让你心酸也能让你笑翻天,你只需放下学生的大书和让人皱眉的负担,听顾爷给你说说艺术那些屁大的事儿~”可能有的人这时已经开启了防御机制了:这作者好大的口气啊!聊聊艺术的屁大的事儿,头像是个留着Alfo爆炸头的朋友,还自称顾爷,太嚣张了吧!别急,翻开书看看再说。书里每章的标题都以艺术史上鼎鼎有名的画家为题,却有着让人好奇的命名方式:比如卡拉瓦乔的那一章标题,就是“逃犯”,而讲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章节标题,是“苹果男”。翻到具体的章节,可以看到用网络流行语言讲述着画家的故事,这里“小清新”、“女汉纸”等词语随时出现,画家的生平故事就像是一个段子。其实这种看似粗暴的流行化方式只是表面,很多书中的篇幅都将那些世界名画放大分析,在这样轻松的阅读过程中,你不但知道了绘画史上谁是牛人,更可以知道他们牛在什么地方。关键是,这样的书看起来很过瘾!我知道学艺术专业的师生可能会有很多会对这样轻松聊艺术的方式嗤之以鼻。但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是专业学艺术的。通过轻松的方式先培养起自己对绘画和艺术史的兴趣,然后再去啃艰难的大部头著作,学习的过程本来就应该这样啊,只是咱们似乎一直都弄反了。我的书柜上,英国人贡布里希 (Sir E.H.Gombrich) 写的《艺术的故事》洋洋680页,售价280块人民币,买回来放在架子上两年多了,我都没勇气去翻开来。而拿到《小顾聊绘画》,一个下午就毫无压力地读完。读完后者后,我也有点儿想要去翻翻前者的冲动了。这就是这本“粗暴聊艺术”的书对我的最大影响。

看到一半写了篇康斯太勃尔的文,看完了画了一张画。

上图说明一切——今天画的,今天刚读完书。从左到右依次是极简、抽象、漫画、印象、插画风。抽象和印象风是这辈子第一次画。画个东西一次性用几种画风这也是平生首次。虽然画得不好,但足见这本书的成功了。另外,读完此书之后,康斯太勃尔已经成为我的偶像,我最喜欢的画家。

如何用一本书追妹子

知识这个东西吧,学了能用上,比什么都重要。而《小顾聊绘画》绝对是一本你立马能派上用场的书。比如和萌妹子约会时,从人生哲学到星座血型都聊得差不多了,气氛略显尴尬,这时候怎么赶紧找话题,营造和谐气氛呢?聊艺术显得太装逼,聊八卦又容易暴露低俗没品。这时候,没什么比聊“艺术八卦”更合适的了。哎妹子也喜欢自拍吗?对对,45度角光线最好。那你知道45角度光线谁发明的吗,就是欧洲绘画“新东方”的校长伦勃朗啊。。。你别笑,真是校长,他年纪轻轻就带了一大帮徒弟,各处接绘画订单。当时流行团体肖像画,就是没有相机时代的集体照。一般人家画的都像我们毕业照似的,呆头呆脑一本正经,但伦勃朗不一样,他自己给画加入了情节,愣是把集体照画成了剧照。牛逼吧!但也正是这种牛逼做法给他惹了麻烦。他最著名的一幅画《夜巡》……没听过不要紧,就是他给一个民兵连画的集体照。民兵连人多嘛,还要有情节,自然是有人演主角,有人成配角,还有N个路人甲乙丙丁。被画成路人甲也就算了,正脸都不给露一下!这对于他们所有画中人都要AA制付费的一张合照来说,路人甲们当然掀桌了,直接把他告上了法庭,也让伦勃朗从此名誉扫地。想知道《夜巡》后来是怎么成为经典名画的吗?来,干一杯吧。妹子喜欢看电影吗?什么,《泰坦尼克号》是你的最爱?咱俩品味简直太搭了!哎说到杰克第一次进入肉丝儿房间时,就不得不提那幅莫奈的《睡莲》啊。没注意?对对,当时大家都在关注肉丝儿宽衣解带了,呵呵呵呵。莫奈除了画睡莲,他的特点就是一台“人肉照相机”,他总是对着同一处景物,画不同时间里的变化——基本就是有人做PM2.5监测,对着同一片天空每天拍一张的意思。所以他被称为“天空大师”,动次大次动次大次,苍茫的天空是我的爱……来,再走一个。妹子也是一个人在北京打拼吧?不容易啊,给别人打工特辛苦,谁说不是呢。就连康斯太勃尔,富二代美少年,人称康帅哥,他自己非常满意的一幅画结果还是让甲方扔回来三字:“给!我!改!”他画了一片乌云,而客户要求换成万里晴空,就是几朵云的破事儿,折腾了一年多,最后画还没改好,客户就挂了,整的他一个子儿也没拿着。乙方就是这么地悲催……啥也别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干一杯吧!然后你再给妹子讲讲命很硬的疯子梵高、搞基的卡拉瓦乔,肖像画总是脸歪眼斜长短手的塞尚……面对时而笑得花枝乱颤、时而感动得深情凝望的妹子,你只要做出天真无牙的无公害脸,就已经妥妥的光环罩身了。相信一顿饭吃下来,你在妹子眼中一定会从一个杀马特洗剪吹的纯屌丝,变成集低调奢华有内涵、可爱卖萌接地气于一身的……纯屌丝。(顾爷os:哥只能帮你到这了)所以,哪怕你跟我一样,艺术知识是负的,从小到大只认得《蒙娜丽莎》,也不妨碍你从这本书开始,拉进一下我们和高大上艺术之间的距离,提升一下品味,顺带博妹子一笑。包教包会,随学随用,居家旅行开胃醒脑必备良药哦。

力挺艺术平民化进程

谈艺术就是装逼,这个根深蒂固的邪念似乎是在我儿时因美术老师大力忽悠而买到昂贵画材那刻起被埋下的,此后这粒不良的种子被无数艺术老师与美术老师的高谈阔论时时浇灌,最终终于长成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以至于如今我每次路过某展览或掠过某网站,看到印象派抽象派之类的词语时,总会忍不住一哆嗦,然后落荒而逃。别和我谈艺术,我他妈没钱。真要谈艺术也不是不可能,先帮我买齐画材用具,让我充分实战一遍你们口中的笔触色调明暗对比之类的名词之后,再来和我谈。当然,这些只是托词。若真要补齐这些概念之后再谈艺术,就好像去街上拉来一位敲锣的,非要让他认准五线谱蝌蚪谱,学会间奏停顿重音之类的概念之后,再和他谈锣该怎么敲。行行好吧,这年头吃个饭都不容易,你花时间来和我谈艺术,是为了显示艺术这玩意赚钱厉害,还是为了显示你逼格略高来着?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叫《小顾聊绘画》,而不是叫《小顾聊艺术》,真是通俗易懂深得我心。我反对随随便便张口就谈艺术,可不反对大侃特侃地谈绘画。在提倡爱好多样化的今天,绘画算是门最好入手的玩意,买几根油画棒或一盒彩铅,找几张纸片涂涂抹抹,没准就能画出一幅惊世骇俗的作品。与弹钢琴拉小提琴这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艺术相比,绘画可真是廉价得多!可是,尽管现在有很多人都在玩绘画,却无法提高,这又是为何?正是缺乏所谓的艺术细胞啊!我们现在不缺乏高谈阔论的艺术专著,但我们实在太缺乏与平民百姓亲近的艺术普及著作了。这本书恰好就是一本绘画知识的普及著作,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这些俗到骨子里的,不通文墨色彩的市井百姓了解世界名画,甚至记住世界名画。雷诺阿何人?乳房大师是也。如果今后看到一幅油画里的主角是肥硕的乳房,八成就是雷诺阿的杰作。莫奈又是何人?天空大师是也。苍茫的天空是他的爱,浩渺的湖水上面船正开……如果看到画面主体是天空或像天空的湖水的,那八成是莫奈的画。以上的言论,部分借鉴自小顾,部分由小顾聊绘画的内容中引申联想得来。我以前总分不清画家及其作品的特色,也不清楚世界名画到底是好在何处,知名在何处。看完这本书后,哪怕今后我未必能立马将绘画水平提升一个档次,但在朋友面前装个逼卖个萌,把大画家们的作品调侃几句,以便将自己提升数个逼格绝对是绰绰有余。我向来认为有关艺术的话题不应该是研究者们的专场,应当吸引更多有兴趣的人参与进来,就好像白居易写诗要念给老妇听,柏拉图辩论演讲时总要拉点平民百姓当听众那样,才不至于使艺术沦亡。希望更多出版社能以这本书为先驱,力挺艺术平民化进程。无论在哪些时刻,哪些方面,我们都既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

《世界拍价最贵的50幅名画赏析》

读了当当网的新书《世界拍价最贵的50幅名画赏析》,http://product.dangdang.com/23829242.html#preface 感觉观点更犀利、深刻,语言也是高级黑色幽默。书中介绍了16位大师的最贵50幅名画,非常精彩,内容是国内全新的,以前都没见过。

小顾很酷《小顾聊绘画》

小顾很酷《小顾聊绘画》我也是学美术的,而且也非常喜欢艺术史,而且这艺术史学艺术的都知道,指的肯定是西方艺术史,如果喜欢的是中国艺术史,肯定要特别说明一下。记得上美术史课的时候,我们敬爱的王老师,用135投影机为我们放幻灯片,让我们觉得兼职是高科技,那时候是九十年代初,还没有电脑,没有投影,也没有大屏幕彩电。王老师讲课也是风趣幽默,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我们的男神。工作以后,我也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画家,其中梵高讲得最多,还有就是建筑师高迪,还有米开朗基罗,学生们也都特别喜欢听,不过长江后浪推前浪,今天拿到小顾的书,一口气就看完了,不是我看得快,是小顾一共也没写多少字,书里面多数都是绘画,但是一本书的价值,和字多字少没什么关系,这一点尤其在艺术书中,绝对是永恒的真理。字少没关系,关键看你能不能讲到点子上,能不能让读者喜欢,能不能把自己想要说的东西讲明白了。小顾不仅仅讲明白了,讲有趣了,还讲得让你很佩服,不仅仅是让外行佩服,就是连我这个学过美术,而且很喜欢西方美术史的外行,也佩服,这才是真功夫。语言幽默不是问题,中国应试教育这么多年,都没有摧毁中国学生的幽默感,应该算是一个奇迹,幽默只是增加了这本书的可读性,仅仅幽默你只能去写相声,现在应该是写手机段子,你绝对写不了艺术史。小顾看似幽默的背后,其实对史料没少下功夫,而且他善于挖掘出那些能够吸引我们的资料,要说这些艺术大师们的资料真是浩如烟海,那些才是我们喜欢看的,这的确需要下功夫。还有就是小顾选择的点,选择的很准,很有眼光。比如卡拉瓦乔,我也只是知道而已,经过小顾的挖掘,一个品质恶劣的逃犯跃然纸上,梵高当然是疯子,莫奈的主题是睡莲,德加的主题是舞女控,伦勃朗的主题是光影大师,塞尚的主题是苹果男,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了解的往往并不是这些大师的艺术特色,我们只是想要通过某种符号来记住他们就足够了。而小顾找到的这些点,虽然不一定就是他们艺术上最大的特征,却往往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过目难忘。是的小顾绝对不是想写一部名垂史册的美术史,他只是告诉我们美术界里面那些有趣的故事,让你们看看美术史其实挺好玩吧,为你拉起厚重帷幔的一个角落,让你去窥视一下,你觉得有趣,他的目的就达到了,你想要了解更多,那么有无数种美术史供你选择。不过这惊鸿一瞥的窥视却往往是那些高大上的美术史无法做到的事情。

让绘画走近生活

  读小顾的书,翻开第一页就能会心一笑,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知道被逗笑了多少次。深入浅出、简明易懂,富有特色,就是读这本书时带来的感受。  早些时间,我无意看见他的长微博,如一个个精心制作的PPT般,给大家普及艺术的知识。不出几分钟,你就会有收获。不出所料,这次的文章也一向的不够正经,你单瞧那封面写的:放枪小神童透纳,人肉照相机莫奈,史上最贵附赠品塞尚……你可能会问:啊?啊?这些都是啥?  不错,这就是他。人物的生平被简述,同时写上了以往众人对其的评价,还有小顾对画作的独特释义。每一个人物,在薄薄一本书中,关系明确。加上其画风独特,内页设计简洁,字体对比鲜明,画幅印制逼真,更让整本书更具有易读性。即便是如此浅白的文字背后,我也能看出,小顾也是做了功课的人,他只是致力于将他所吸收的知识和思索过的问题,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再送给大家看。嘿!读着傻乐的同时,就这样很容易地理清了谁是谁。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样的书,缺乏的东西实在太多!画派应该有其溯源,画家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必须好好分析一番;竟然给这些大画家其绰号,简直是大不敬!还不如去看大家所作来得好!若他真这样做,就不再是在书中与大家畅快聊天的小顾了。  请别较真,且让绘画走近生活。  并非是每本书都需要严肃且全面地去探讨一个问题,它一旦如此做时,便只是一个论文或学术性文章,与人群保持了相当的距离。那样的文章,拿来思索欣赏尚有余,拿来教学却如地狱。而正因为此书浅白易懂,才让我们这样的普罗大众很容易了解了那些看上去很远的大画家们。哦,原来他们开始也只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人,有着深沉的爱恋,有着奇怪的癖好,有着难以言说的痛楚。此刻的他们,生动如画,一旦走出画框,就要踏入我们的生活中。  还记得那样一个小故事吗?有老师带着孩子们去看名师的画,却只是问画的是什么。同样的场景,我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中看到。一个老师,带着一堆学生简单地介绍着油画中的内容。大家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然而,我身边并没有多少朋友热爱绘画,作为一个自小对绘画痴迷的学生,我却无法开口找到人去聊天或是倾听。那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从小学起,大部分人接受的都是语数英,美术、音乐等等,都被视为可以休息的课。教育体制对培养艺术品质的漠视,也让教师和家长从无视,到扼杀在摇篮中,直接让孩子远离了美,远离了一个用色彩与音符构筑的大美世界。语数英和艺术品质的培养,到底孰轻孰重?而人长大后的苦果,唯有让人自尝。  绘画,最初只是人用来记录的一个工具,随着工具越来越先进,技术也越来越繁杂,但这一切,并不妨碍绘画的本质——记录与表达情感。绘画,并没有那些所谓的光环,它怎么看,只是一副画,一直一个人的某段人生,或是一段念想。  它无声地站在那里,等着你去解读。  就打开这扇缤纷之门吧,让自己融入色彩的生活。

简单的读书笔记

逃犯——卡拉瓦乔绘画功力强大、精细,甚至连曲谱都能画下来。擅长通过人物表情、动作表现紧张气氛。光影大师——伦勃朗年少成名,细节精美,善用光影效果。不受光的半边脸会出现倒三角——伦勃朗光。集体画充满戏剧性。奇才——透纳风景画家,风格多变,可以安静祥和可以疯狂澎湃可以写实可以抽象。善用细节,用来衬托大自然狂野的人类。彩虹——康斯太勃尔风景画家,田园风光,人物只是画面中的点缀。云彩富有特点。反复画相同尺寸或更大草稿的方法,来体会不同的细节、色彩和尺寸给观者带来的不同感受。睡莲——莫奈画景。用色彩分割法,不把颜料混合而是一块一块涂到画布上。“连作”,一次性架好几块画布同时作画,体验场景变化带来的光影变化。幸福画家——雷诺阿印象派,走到户外作画,色彩明亮。晚年结合了古典派的“形与轮廓”及印象派的“光与色彩”的特点。疯子——梵高独特。到了法国后受印象派的印象,画风变得明亮、强烈。笔触厚重,像是直接挤到画布上。用色大胆,爱用蓝色+黄色或红色+绿色。向日葵——用黄色背景来衬托黄色的向日葵。“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画,并能够通过我的画感受我的内心。”舞女控——德加印象派。只画脑子里的东西,用记忆作画。构图方式故意模仿照片效果。他笔下的舞女能让一个静止的画面“动”起来,捕捉运动中的一瞬间。苹果男——塞尚前卫,不协调。通过不同角度看场景并画在同一幅画中,在一幅画中有好几个不同的视角。

可以看的一本书

一开始是在网络上看到图片,觉得有些意思。就link到微博上去看作者发的小文。看了十几个故事后发现有书。跑到附近图书馆去找了出来。两天就看完。很痛快。想看绘画这种东西。不就看个感觉嘛?有个人在你看画的时候把一些细节什么的摘出来。又串故事的把这一切连在了一起,让你能够有侧重点的看,又初步了解当时的背景。画边有时候就短短几句话。就够了。毕竟,看的是画呀,又不是做研究,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而且也不是为了作为谈资,吹嘘什么的。有图片什么的这就够了。 这里很明显可以看到不同尺寸和不同清晰度的效果了,有些细节不放大,根本看不出来。如果没看到的东西,愣是看文字描述阐述观点的话,实在是不如看小说来的有趣。初略的看下来,能让我产生了兴趣。这就很不错了。真要了解什么内容和深入的故事时,我自然会找一个更细致的书来看。但初步看的时候,个人觉得产生兴趣是最重要的。至于有人吐槽什么的,我只想说,你想看或不看,是你的选择。我想看或不看,是我的选择。这本书的装订风格和印刷什么的,都挺喜欢。回头买本放家里。无聊时翻翻,或给小孩看都不错。看到评论里有人推荐那本《艺术的故事》,特意搜了一下。原价近三百的价格。即使某宝也150左右。那个说才三十多块的是在哪里买的?

让艺术更加平易近人

在没有看到《小顾聊绘画》这本书之前,我还是把塞尚、梵高之类的大名鼎鼎的画家奉若神明,他们是天才,更是大家,与我们遥不可及,即使知道其中几个画家,对他们的作品也知之甚少,一方面是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着实有限,另一方面对这些大家始终是“渴望不可及”,觉得他们是专门领域的人,对他们的专业实在不知道如何欣赏,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划分门派,各自的绘画风格又是如何,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又是怎样的。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小顾聊绘画》的,真的是非常有趣,单说语言就是充满了当下流行语言的特质,有幽默,有自嘲,还有点亲民,甚至运用了很多网络语言,一下子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把欣赏“高大上”层次的艺术作品当成了一种拉家常,非常平易近人。作者对他笔下所描写的几位大师级别的画家,经过提炼加工,用自己的那套标签给他们命名,有的是根据身世比如“逃犯”,有的是根据他们所擅长或者成名的艺术作品比如“苹果男”、“睡莲”、“舞女控”,有的是其艺术贡献比如“光影大师”,有的是根据作者的性格比如“幸福画家”、“疯子”……这些章节的摆布也突破了以往1、2、3、4章节的摆布,全部围绕着一个头像,发散开来,但看目录就足见作者的“艺术范儿十足”。作者用他特有的语言风格为读者介绍了一位位大家,看似轻松幽默,其实每篇介绍的文章里面作者都下了很多功夫,作者的生平事迹、发展轨迹、艺术贡献、绘画技法、代表作品等各个方面,不仅没有因为文章的语言风格埋没掉,反而因为作者的拉家常方式介绍给读者,让读者更容易记住,作者就像一个整理加工者,把关于这些大师的各类事情杂糅在一起,取最精炼最具代表性最容易说明这个大师的那些事件,串联成这个大师的“标签”,不论说的是哪方面,都与这个“主题”密切相联,作者对于这些大师有自己的解读,并把这些解读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写到了这本《小顾聊绘画》之中。在我们看来,艺术从来都是“高雅”的,也从来都是与某一特殊群体或者说上层阶级相关,普通读者尤其是对艺术没有一点功底的人来说,想了解一个大师或者读懂他的作品,不仅不易,说不好会被人耻笑的,而《小顾聊绘画》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认知,让艺术不仅仅属于“高大上”人群,更属于我们普通读者。

一本与众不同的绘画“科普”书

本书选了九位世界顶级画家,用最简洁的文字,最生动直观的方式,通俗地介绍了他们的生活经历、成长过程、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品。对画作的欣赏,充分地利用电脑“截图”功能,便捷地对画作某部分放大,突出显示细节,更加直观。每位画家,皆选其最具典型性的一点作为题目,并且用简笔画设计了代表图徽,非常与众不同。目录设计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更是别具一格。露脊的装订方式可以使我们随意地打开书的任何地方平放欣赏,不用压着,也不用担心书页翻卷,非常实用。书页全彩印刷,装帧精美。读此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对于绘画,我是门外汉,但通过此书,我对九位世界顶级画家有了一个概要了解。现把他们简介如下,以供对此书感兴趣者了解。1.逃犯——卡拉瓦乔: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意大利画家之一,是文艺复兴向巴洛克时期转变的承上启下的人物。其油画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往往能抓住最重要的那一瞬间,将剧情定格在最高潮的那一秒。使人自然而然地会去遐想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对细节和表情的处理也把握得恰到好处,并且,他的画作提前几百年实现了电影的效果。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他的另一面:流氓、赌徒、杀人犯、逃犯……2.光影大师——伦勃朗:生于历史上“黄金时代”的荷兰,值荷兰艺术、科学、贸易皆处于领先世界的巅峰时期。而伦勃朗就是站在这个巅峰时期的顶峰上的人。年少成名,他的肖像画精美的细节和独创的光影效果轰动了整个画坛。他创造出了后来被称为“伦勃朗光”的布光法,这种光影效果,今天被大量运用在摄影技术中。他摸索出了通过表情和动作刻画人物灵魂的方法。他的画中让人觉得充满了故事。他是一位将戏剧性的光影效果发挥到了极致的“光影大师”。3.奇才——威廉•透纳:一个极有才华而又聪明的英国画家。他先画受欢迎的东西,在得到名声和财富后,才开始画自己喜欢画的东西。他的画既能安静祥和,又能疯狂澎湃,既能写实,又能抽象。所以,如果绘画可以推断性格,他也许是一个人格分裂者。他将风景画在历史上的地位带上了一个绝无仅有的高峰,其晚年的表现手法更是影响了几百年后的现代艺术。透纳是一个执着、疯狂、勤奋、爱较劲的“奇才”。4.彩虹——康斯太勃尔:生于英国东部一个小村庄,画作主要内容就是他居住的村子,是他从小到大每天都能见到的、最熟悉不过的场景。其画中虽总会出现人或动物,但它们更多只是点缀,起到使画面更加生动的作用。最神奇的,是他在树叶上加上一些小白点,瞬间使阳光洒进了画面中,这些他独创的“小白点”,后来被称为“康斯太勃尔的雪花”。其风景画的画法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印象派。至爱妻子的离世,使他的画风发生了极大改变,此后他画的最多的就是“双彩虹”。划过天空的两道彩虹虽美,却永远无法相遇,似乎代表了他再也不能见到爱妻的心情。5.睡莲——莫奈:法国人。以一幅《印象•日出》开创了欧洲艺术史上一个新时代,并奠定了其印象派祖师爷的地位。独创了“色彩分割法”及“连作”画法。他把当时的艺术家做不到、想不到,甚至不敢尝试的事都试了个遍。中年后归隐田园打造私家花园,创作了著名的系列画作《睡莲》,并用他的“睡莲”征服了全世界。6.幸福画家——雷诺阿:法国人。印象派注重的是“光与色彩”的表现,古典派更看中的是“形与轮廓”,最终雷诺阿将两者融为一体。不管画风如何变化,其最爱的题材是女人,他说:“如果世上没有乳房这种东西,我就不知道该如何画了。”晚年在轮椅上度日时也没停下画笔,手拿不住画笔时,将画笔绑在手上作画。一生留下了6000多幅作品(不含草稿素描),相当于从他学会画画到去世,平均每三天一幅画。他的画总能给人一种幸福美好的感觉,所以,大家称他为“幸福的画家”。7.疯子——梵高:法国人。作者将其归为“癫狂派”,其怪异的画风源于其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神经病”。其画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一方面因为似乎是直接把颜料挤到画布上的厚重笔触,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最爱用蓝加黄或红加绿的对冲色,这种色彩搭配对一般画家而言是大忌。他还用黄色的背景来衬托黄色的向日葵,并且不显得单调。也许,只有神经病才能有这些怪异的行为,所以,他取得了常人不能及的成就。好友的离开使他割下一只耳朵,最终开枪自杀,中年37岁。27岁才决定以画为生的他,留下近2000幅作品,对其短暂的生命而言,这是人类史上的奇迹。其生前仅卖出一幅作品,生活靠弟弟救济。1990年,其《嘉舍医生的肖像》创造了8250万美元的拍卖天价。这就是天才画家、疯子梵高。8.舞女控——德加:法国人。印象派中最奇特的一位,一个不是印象派的印象派。他创造性的模仿照片的构图方式。一生留下2000多幅作品,一半是舞女。以笔下的舞女成名,人们称其为“舞女画家”。其独特之处在于,他笔下的舞女能让一个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一幅画,一个动作,能带出一整套动作。光就捕捉瞬间这点来讲,德加似乎超越了印象派。用记忆作画,画印象中的东西,从某种角度说,他才是真正的印象派。9.苹果男——塞尚:法国人。他在一幅画画到一半时,就换个角度继续画,一幅画中有好几个不同的视角,作者称其为“多动症”画法,这就彻底打破了画面的和谐,产生耐人寻味的效果。离婚后,找到了他一生至爱的题材——苹果。他经历了印象派从兴起到鼎盛的整个过程然后又亲手将它全盘颠覆,为后来的艺术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所谓的“现代艺术”,就是从塞尚开始的。2011年,他的《打牌人》以1.6亿英镑售出,创造了绘画史上的世界纪录。文字指瑕:第226页第三段有“塞上发觉绘画……”,“塞上”当为“塞尚”。

《小顾聊绘画》:大师就是这样来的

小顾这本书有两个优点,一是好看,二是好用。很明显,作为一本谈论艺术的书(哪里明显了= =),这本《小顾聊绘画》具有极好的阅读感,很重要的原因其实是——画多,然后废话也很多……这样的一本书显然很容易让读者一气哈成地读下去(好像哪里不太对)。然后要表扬的是这本书的印刷工作,很体贴的“裸背锁线”设计,“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po的跨页图了~”然后第二点其实比第一点重要。投资都是要讲回报的,买一本书,你们不像我,可以从出版社直接拿到样书(此处有嘘声,嘘——),还能拿到赠品(其实我很想问问那三支水彩笔是怎么回事,劳资从小学毕业之后就没拿过那玩意了= =),定价三十八块的书,实体店差不多要八折,网店(最近免邮费的标准还提高了,你还得去凑其他不相干的书)算下来,也至少得三十块吧,在稍添点钱,补个零头,一百块,就可以拿去看一场3D电影了~(什么?你说花辣么多银纸看一场电影不太值?拜托,电影院是用来看电影的么= =)好了,经济成本是一方面,besides,时间也是成本,用来读书的两三个小时,我不用来刷淘宝看快播把妹……确实需要更强大的理由才能让人找一本书来读吧。当然小顾童鞋这本书,值得你这样做,因为……知识就是力量。正如宣传语说的那样,作为“微博最红的艺术科普作家”的小顾用“形似ppt的精简艺术故事展演”,为读者展现了从“搞基(?)的男神卡拉瓦乔”到“命苦如中药命硬如钻石的梵高”等艺术大师“非凡”的人生路径——所谓“非凡”,往往出落与性情中。如果剥离掉看这本书可以“涨姿势”,可以理直气壮地去美术馆“把妹”这样卑劣的企图(虽然我正打算这么做),小顾展现的大师们的故事,其实也是凸显了这样的命题:星光之所以闪耀,仅仅是因为他们生来便拥有光明,并且不吝啬让这光明,明亮夜空。就是这样的道理。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理由,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你一定要认识你自己,不然的话真的是很遗憾的浪费呢。所以所谓艺术,它既不应该被神化,更不应被妖魔化。它仅仅是一些非凡生命诠释生命的方式。而对于诸如我这样的“门外汉”,可以有这样的机会,通过这样一本作品领略有趣的“星空上的故事”,似乎会让生活变得更有趣。至于拿这本书来“把妹”,则是这本书的“剩余价值”——当然,那也很重要。

这种东西你们都敢叫艺术?

姓顾的新下限:抄袭而且还不止一次抄的人还是同一波我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智商的下限……11.26.15更新……………………看来你们的阅读能力还是不行,我来帮你们综合一下以下内容。小顾聊绘画肤浅就算了,最大的问题是有错误。我觉得不懂的人就不要瞎比比了。不过看来你们觉得垃圾食品能吃就好那我也没办法。Greenberg就称你们这群人为愚蠢的中产阶级,以为自己欣赏了高雅的艺术。lol。开篇:说“小顾这样写我才看得进去”的人你们别玷污艺术和艺术史了,没这种修养非要装文艺累不累?这吐槽是我去年写的,今年已经没有这种闲工夫改了,将就着看吧,差不多这个意思。以及对一个学科有所了解会很容易看出来哪些人是融会贯通了以后用自己的语言写东西,有哪些人是看了看博物馆简介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LOL看到微博上葛巾的吐槽 http://www.weibo.com/p/1001603798860957936672来update一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学术水平没有高到觉得自己可以吐槽内容的水平,所以就没有对有误导性的肤浅内容进行点评。大家自己去看葛巾的吐槽吧。忍着想吐槽了很久,终于忍不住敲键盘,有个信奉了很久的准则叫“对一个东西不完全了解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更不要轻易吐槽”。于是我又上网搜了搜把我能够找到的所有《小顾聊绘画》的长微博基本看了一遍,看其他的评论想必与书中的内容八九不离十。说实话,内容没有我想象中的差,系统学过艺术史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他想讲的是什么,但是全部都局限在作品或者是画家的表面,就如同你给我一瓶康师傅的冰红茶,我一口喝完说真好喝,却忘了真正的茶是需要细细品的,而我喝完这一瓶甚至没有喝出茶叶味。#1#局限在作品的表面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让人印象深刻。艺术史的启蒙的作用到底是什么?真的是能够在把妹的时候邀请对方去博物馆,指着一副莫奈的稻草堆滔滔不绝说这家伙半小时就能完成一副,你看整个展厅都是他的稻草堆,但是他的阴影表现的还是很不错的…如果是我我可能会给你一句shut up。如果是普通人,去博物馆租个三十块的语音讲解一个一个的挑自己喜欢的听过来不好么?走到一副陌生的画前,心中像一朵烟花般绽放出油然而生的喜悦,然后静静的站一会儿听着语音讲解,再静静的看一会儿把画家的名字默念几遍,浏览一下展厅里有没有类似的作品,然后再寻找下一副意外的惊喜,这样不好么?更何况说实话,你们快来告诉我读完整本书你们记住了多少个画家的名字?就连我这个学的时候用的是英语法语德语记名字的人脑子里也无法一下子反应过来只能看到作品才有印象,看完中文名字照样抛之脑后。你们快告诉我你们还记得丢勒是哪国的哪个画派的人,和达芬奇的相似和不同点是什么么?你们还记得《拿破仑加冕图》是谁画的么,又为什么要画它呢?为什么要让他画,这个人后期的风格又有什么转变呢?对于卡拉瓦乔除了他是杀人犯你们还记得什么么?哦前提是得你们还记得他是谁吧?你们就是读来图个乐吧,其实我也知道图个乐挺好的,博物馆开放的理由也是教育无知的民众去看看价值连城的名画然后产生这些都是他们的财产人人平等的错觉,但是非要我告诉你们开放博物馆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带着深深的政治目的,并且上流阶级高知分子享受到的明显比普通民众来的多么?(这本书原名叫museum and civilization)#2#毫无历史深度厚度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比一下张公子偶尔在知乎上的艺术史的回答,你会觉得有深深的区别,同样用诙谐幽默的手法,为何张公子的答案读来如醍醐灌顶,因为张公子能够用足够高的历史深度把整个回答堆积起来,厚实饱满。在奥林匹克山上有个很高的宙斯庙的祭台,最奇妙的是那是由尘土堆积而成的。考古学家发现祭台本来只是一个小土丘,每次人们祭祀的时候带着牛羊在下面烹饪,烹饪完了就把骨头烧成灰给堆在小土丘上面,时间久了土丘就越来越高,祭台也就越来越高。整个艺术史的发展从始至终由几条线贯穿,印象派逃不掉浮世绘,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逃不了古希腊罗马,希腊罗马逃不了古埃及,伦勃朗逃不了早期北方文艺复兴,不知其一就难知其二,如此登高也未必能够望远,望到的也只是一片虚无而已。更何况绘画雕塑建筑,都逃不过政治大背景的影响,它们都只是沧海一粟,都只是随着政治历史漂泊起伏的船只,最后大多演变为工具,于是不知晓当时社会大背景,不知何年何月,只知道此画是由此人画的嘈点满满,此画是由那个人画的此人生性恶劣,相信我,你们还是陌生人,甚至对那画你都生不出一点感情来。#3#过分注重细节,小顾是个很喜欢分析画法细节,过渡边缘的明暗对比,光束的运用或者是草稿画法的人,可能跟他本身画漫画的有关。此前学词有人评价,有的人的词分句读来索然无味,但是全篇读来豪气万千,而有的人的词(比如纳兰容若,这个体会很明显吧!)单句读来妙不可言,全篇读来却感觉全无,于是便要想着”取句“还是”取整“来分析这词人与词。画亦然。例如芝加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杰克岛的星期天下午》,全画由点画成,这种东西你凑近了弄出个细节来分析就完全没有意思了吧?更何况记得有一副北方画系的画家的风景画(你看我说中文名过目就忘什么的不是开玩笑吧),他把人物一个个挑出来讲然后还把水面给讲了一遍,我都快疯了你真是成功的越过了北方画派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所有区别和关键点,甚至没有提一提当时北方画与意大利一刀两断开始注重自然和谐和普通人的生活和场景,这种历史性的分流都可以被你巧妙的避过?说真的,38块钱买本《艺术的故事》,剩下的钱再买本《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或者网上下载一本《加纳德世界艺术史》之类的翻翻不是挺好的,真不行去看看《渴望生活》啊,或者是《拉斐尔前派的梦》啊,这样不好么?…………………………3.25 update……………………首先能够读到这里的人都谢谢你们那么耐心的看完我那么长的吐槽/流水账一样的碎碎念,对于评论,你们的体验是“普通的没有艺术史背景的读者”也就是这本书的目标受众,而我是作为一个“有类似学术背景”的读者的身份进行分析,我所看到的只是我觉得不足的可以改进的或者是我认为不妥的地方,这些地方你们或许看不到,我只是看到了陈述出来了而已。买这本书的人一定是喜欢这种表达方式的人,我只是给你们一下参考表达一下我觉得这种方式的不妥之处,如果要喷的不如你把《艺术的故事》看完了再喷我如何?

如果说你要离开我,会不会选择去烦我

好开心啊,读完了坑货大叔的第一本书,我是个不懂绘画不懂艺术不懂人文不懂格律不懂这个世界的人。大师好白烂啊,白烂的大叔你是否也该带一些自己的看法在书里面呢,读完你的书感觉在读百科耶,好没有意思啊。谢谢你带我认识那么多的画家,至少比陈丹青大叔的《局部》要搞笑一点,就是没有内容和水准的平行线了、我勒个大超,最喜欢开头的那一句,对耶稣的调侃了,真是服了顾大爷啊,顾大爷不是我故意不好好的写书评啊,我特么的笑抽了,你让我怎么写啊,不说了,马上读第二本,我勒个大超。。

聊绘画谈笑风生

这本书的作者名让人莞尔。顾爷,敢自称为爷,牛逼。年岁过了五十了么?还好,在书名中自称小顾,算是谦虚了一下。不过顾爷也是他的微博名。据说这本书就是根据他的长微博顾爷聊绘画系列结集而出的,先是网络上火了,有了观众,然后被出版社看中的。这条路子是很容易理解的。网络上有人欢迎,出实体书自然也会有市场。回到这本书上来,我很快喜欢上了这本书。从内容上说,绘画内容我是感兴趣的。不过,从小到大,并没有收到什么美术教育,小学美术课都没怎么开,中学就更不谈了,中专的时候倒是上过一年。那厚厚的课本一册就是几十块,我还留着呢。要有一些美术修养,还真需要有一些画展之类的熏陶。这本书挺好的,介绍的国外大家的作品。从形式上说,作者介绍的是大画家,毕加索啊,梵高啊,塞尚啊……介绍的是名作,图文并茂是其基本风格。要不然,我肯定会果断差评:没图你说个啥啊,小白不就希望看个图嘛。作为小白,作者你说的画面细节,你不指处来,我就不知道啊。为了指出精彩的细节,作者用放大的截图的形式,让我们看清楚,我觉得挺赞的。行文风格上,作为一个网虫,我是喜欢的。作者的身份是平面设计师,他说自己不是科班出生,但是就是凭着兴趣,对绘画有了一定的研究。作者的口吻就是普通人的介绍,不装,不讲术语。我们这样的零基础的读者读起来也觉得轻松愉悦。愿意看,觉得好玩,有料。作者把那些重要的字弄得字特别大,那些名画,那些传世的名家,也都鲜活起来,接地气,有人气,不是硬邦邦的介绍,不是冷冰冰的说教。那些画很有名了,并不一味说好。那些人很有名了,并不为尊者讳,十全十美。我倒是看出来了,这些画家,有正常的,也有不正常的。艺术家嘛,尤其是超级艺术家,总是与众不同的,比如梵高。老实说,美术书中的介绍我都一丁点记不住,倒是顾爷的介绍,哈哈,能记住。还能知道点名家之间的小区别。喜欢这本书。看了些世界名画,我觉得有收获。本书封面上还标了个1,显然,是会出成一个系列的。这样的有料有趣的普及读本来的更猛烈些吧。

小顾聊绘画1(读书笔记)

小顾聊绘画1(读书笔记)小顾聊绘画--壹(读书笔记)这本书是一本书我看过的,鉴赏西方绘画最好的一本。图书是对每一个人物,依次介绍的,以下是正文:卡拉瓦乔,一个天才画家,擅长刻画人物内心,有一幅 有虫子的水果篮很有意思他的几幅画,在20世纪就被定义为,同性恋画,伦勃朗,伦勃朗光(摄影的45度角打光,来源于此),人物不受光的脸上有倒三角,受到卡拉瓦乔的影响,他摸索出了,如何通过表情,动作刻画内心,有人说他可以刻画出,人物的灵魂。威廉,透纳,他从小就擅长画水彩,可以将看到的迅速记录下来,回教室变成水彩画,神童,破格,风景画,他擅长使用人物,表现天气的恶劣,康斯太勃尔,和透纳同时代的还有一个风景画大师,比透纳小一岁莫奈崇拜的两个人 其中一个人是:康斯太勃尔,康帅哥的乌云,有让人想穿上大衣,带上伞的冲动。欧仁不丹,19世纪的法国,擅长描绘天空,,是一个天空大师,他主张走出去,这样的画法,直接影响了印象派差一点就被称为,印象派的创始人他发觉了一个年轻人,并且,解囊相助,这个人就是掀起了艺术史上的革命的人,莫奈莫奈被发觉这个人是:克劳德 莫奈曾经他的画 被讽刺称为印象派,像一个没有完成的画作(比如:印象-日出)他在43岁的时候,选择了归隐田园,从此,搬进了一个叫做吉维尼的小镇(有机会亲自感受下哦),开始打造他的私家花园,并且开始了,《睡莲》系列晚年的莫奈,患有白内障,1923年先后做过两次白内障手术,就是直接摘除晶状体(可怕),没有晶状体的眼睛,是和平常人的眼睛不一样的,不带眼镜,他什么都看不见,带上眼镜,看到的东西,都是蓝色的,因为他看不见红色和黄色,这就是,他2923年以后的作品,都带有粉蓝色的缘故雷阿诺幸福的画家19世纪的法国,许多画家,靠自己的画,过得挺滋润的还不少,世上如果没有乳房这种东西,我都不知道如何画画了,梵高全名:文森特-梵高,(有同名的一首歌vincent就是唱他的)1886年,一个励志成为画家的年轻人来到了,艺术之都,巴黎,梵高表示,最喜欢的画家是,米勒,米勒他喜欢画底层人民,农民什么的,画派,不像学院派保守,有没有印象派那么激进,算是半个非主流,画风,偏向现实主义,硬要划分画派,我(小顾)觉得他是,癫狂派的(哈哈),他和毕加索,马蒂斯故意作怪不一样,他血液里骨髓里就是怪因为他本身就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要了解这个神经病,要提到3个人,缺一不可梵高的重要1人物 弟弟,资助强有力的笔触,会有莫名的立体感,也会比别人浪费多一倍的颜料梵高的重要人物2 他唯一的一个朋友,保罗,高更,一个标新立异的人,多次震动画坛,也是梵高唯一一个欣赏的男人,自残事件,唯一不变的是,他缺少了一个耳朵梵高发疯后,创作的作品,整个画面都扭曲了疾病在摧毁梵高的同时,也在将阿德才华一点一点逼出来病情严重的时候,他曾经吞掉一整罐黄色,有毒的颜料,之后被抢救过来1980年,在弟弟的精心安排下,和嘉舍医生的照顾下,完成了杰作,《嘉舍医生的肖像》这幅画被拍出了8250美元的价格,被齐藤良买下画完最后一幅《麦田里的乌鸦》结果两天的折磨,他把枪口对准了自己胸口,命硬的文森特,自己走回了公寓,两天后,死在了弟弟提奥的怀里,享年37,六个月后,他的弟弟也死了,就葬在他的旁边,似乎,他弟弟的使命,就是为了帮助梵高完成梦想,梵高的重要人物3 安娜,梵高,他在他丈夫逝世后,发现了vincent的2000多幅画,(这在他短暂的生命已经算是一个人类史的奇迹了。)此女子并没有把它称斤卖掉,而是,不遗余力的宣传画,不足10年,这些杰作,轰动了画坛,当时,就已经出现了梵高的假画,这三个人,重要人物 1:保证梵高不被饿死,重要人物 2:给梵高打鸡血,重要人物 3:让梵高发扬光大,此篇完德加是一个舞女控晚年有非常严重的示例问题,差不多是半个瞎子,对于一个如此热爱绘画的人来说,无异于折磨,他知道最后会失明,所以,他晚年的作品,越来越艳丽,塞尚是苹果男,超级喜欢画苹果他的打牌人,2011年以1.6亿英镑(14.7亿人民币) 售出,创造了绘画史的世界纪录,至今未被打破喜欢就点个赞吧,未完待续,

热情洋溢的一本书

无论顾爷如何谦虚,“并非科班出身,没有教授头衔”的她做到了目前国内一些课堂索然无味照本宣科的老师甚至教授们所没有做到的事情。她用风趣生动的语言和突破天际的想象让西方一段艺术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孔老夫子曾经曰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就实际情况来说,谁都不愿听那些神烦的忠言,更愿意听那些东拉西扯的趣闻;就实际效果而言,枯燥乏味的课堂使人生厌,幽默诙谐的交谈令人舒心。看这样一本作者侃侃而谈的仿佛聊天般的书,高中课本上记了多久都没有记住的西方艺术史上的那些蛋疼的人物和他们“伟大”的作品都一一浮现在眼前,用抹布擦也擦不掉。总之,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也许会有人说,低俗的作品难以展现高尚的情操。然而这本书所讲述的,远远不止“扯西皮”这么简单。和目前以搏观众一笑为最终目的的快餐文化截然不同,这本书在“胡说八道”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培养”读者对于绘画的鉴赏。每一幅在“业界”可圈可点的画作都会用一夜到两页的篇幅来展示,其中还有作者对其中某些细节的详细赏析。但小顾的赏析还和正统的赏析很不一样,她可以抓住任何吸引你好奇心的部分,抽丝拨茧地向你娓娓道来。等你饶有趣味地翻看完这本书,你就会突然发现你也可以欣赏一些高大上的名作了。  其次,本书所讲的这些“艺人”经过作者的包装,已经完完全全从“巨星”陨落为“凡人”。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有着我们有的七情六欲,在烦恼的同时也有着欢乐,在晴天外出写生在雨天开室内“趴踢”,高富帅们约炮赛马,穷屌丝们关门画画,同时“色情”文化还搞得人模人样,比我们这些现代人格调高多了。自信的透纳,叛逆的卡拉瓦乔,疯狂的梵高,才华横溢的莫奈……  最后,在兼顾“通俗易懂”的同时,本书也散发着强烈的“人文关怀”。作者有时为疯狂的天才梵高的逝世而惋惜不止,有时为莫奈的才华惊叹不已,整本书溢满了作者对那些为艺术做出极大贡献的画家及其画作满满的喜爱,让我们不知不觉间就感受到这本书蕴含着的精髓和“关于艺术,一切的热情都源于单纯的喜爱”这句话的证实。

小顾聊绘画

在去书展前逛逛豆瓣,想找些书买买。画画(or 艺术?)一直是我的心头好,却也仅限泛泛地看,未曾怎么了解。因而也就挑了它。评论里有很多讲,这根本不能算是谈艺术。我觉得无所谓,因为这本书给那些对绘画有些兴趣,但无意于太过深入研究的人一个窗口,去管里窥窥那豹子。作为入门的兴趣书,还是很棒的。书中的大部分章幅都留给了画,有些铺满了整面,有的占一个小小角。我很喜欢盯着喜欢的画作,揣摩揣摩色彩和线条,有时也惊叹于整体的戏剧效果。但毕竟是印刷的,自然不比欣赏原作。翻到雷诺阿、莫奈处时,忽想起一两年前自己曾前往上海博物馆看某印象派大展。当时也一无所知,欣赏的方法同现在也无甚区别,自此也没留下什么印象。但当德加的一幅舞女展开在面前,我忽地忆起自己竟有幸看过原作。不禁失笑,想着若是现在再见该有多好。我觉得于我而言,艺术就是这样的。毕竟不是专业的,但怀有一分憧憬和爱意。喜欢它,也不一定要深入了解。对于某画某处小小的惊叹、或者自此喜欢上某位画家的风格,这本书能带来心灵的喜悦,那便够了。可能作者有些内容过于浮俗,有些画不太清晰,但我还是挺喜欢这本书。闲来无事翻翻也很开心。(同时也令我明确自己委实受不了塞尚的风格。)BTW,我真的超爱裸背锁线!

过目难忘:那些小顾聊过的绘画

Episode23 埃贡·席勒维也纳席勒的线条,就想梵高的色彩,伦勃朗的光影效果一样出名。“艺术不是时尚,艺术应该是永恒的。”Episode21 华盛顿成神 国会大厦的圆顶上Episode20 画作的题材圣皮特:白胡子 手拿钥匙圣保罗:黑胡子 手拿宝剑克里奥佩特拉(埃及艳后) 毒蛇咬住mimi圣阿加莎 割乳圣塞巴斯蒂安 中箭Episode19 那些让我抑制不住笑喷的名画《麦当娜和孩子和圣约翰》《圣厄苏拉之死》《维美尔的鬼魂,也可以是一张桌子》Episode18 神经病塞尚毕加索:“我11岁就能像拉斐尔一样画画了,然后我用一生追求如何像个孩子一样画画。”梵高 莫奈 克林姆特:用金子画画马蒂斯:野兽派蒙特里安Episode17 流派佛罗伦萨派:神圣、崇高、肃穆(文艺复兴三杰) 乔托(大神之一)从无到有《犹大之吻》第一个把圣经和传说中的文字变成图像。威尼斯派:追求肉感美 贝里尼 两个徒弟 乔尔乔内 提香(徒弟丁托列托)卡拉瓦乔(大神之二)从死板到生动巴洛克时期:鲁本斯(爱画大屁股),伦勃朗(忧郁的荷兰人),委拉斯凯兹(喜欢和观看者‘互动’)洛可可(18c 法国):繁复的皇室趣味。布歇,弗拉戈纳尔,新古典主义:大卫,安格尔浪漫主义:德拉克罗瓦 现实主义:‘自拍狂’库尔贝,‘农民工’米勒印象派:莫奈、雷诺阿、德加塞尚(大神之三)从看得懂到看不懂的飞跃立体派:毕加索。野兽派:马蒂斯。超现实主义:达利。达达主义:杜尚。抽象主义:蒙德里安。Episode16 跑题抹大拉的玛利亚Episode15 为毛那么贵?!克林姆特《阿黛勒夫人》Episode14 谜男子(下)维梅尔35+1幅绘画。《在窗边读信的女子》,《打瞌睡的女子》、《牛奶女工》Episode13 谜男子(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绘画艺术》(自画像背影)Episode12 坏小子库尔贝:法国,现实主义,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奥尔南的葬礼》、《艺术家的画室》Episode11 怪蜀黍19世纪法国德加:“舞女”(如同莫奈的睡莲和雷诺阿的milk),捕捉运动中的一个瞬间(与香奈儿的忘年交)。受安格尔影响重素描,马奈Episode10 逃犯(下)《基督下葬》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直接搬到画布上,《七善行》、《被斩首的施洗者约翰》抓住戏剧张力Episode9 逃犯(上)1571年,米兰,卡拉瓦乔《圣马太蒙召》Episode8 彩虹康斯太勃尔:风景画,画云。《干草车》。一个好老婆Episode7 奇才透纳,提升了风景画的地位《暴风雪》Episode6 疯子梵高:鲜艳明亮的色彩《红色葡萄园》生前唯一一幅卖掉的画厚重笔触给人一种立体感,明亮的色彩,蓝黄搭配,绿红搭配(对比色)在阿尔勒期间,《向日葵》。弟媳乔安娜的推广“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画,并通过我的话感受我的内心。”Episode5 黄金之吻年轻寡妇有第德色诱赫尔弗尼,看下其头颅。黄金画家克林姆特:爱猫更爱女人《阿黛勒夫人肖像》、《达娜厄》、《吻》!!!Episode4 光影大师伦勃朗:“伦勃朗光”(不受光的半边脸上有一个倒三角光斑)《杜尔医生的解剖课》《夜巡》Episode3 莫奈的下半生之后渐渐脱离印象派《睡》、《睡莲池和桥》Episode2 天空大师19世纪 法国 布丹,启发了莫奈《日出印象》色彩分割法,连作法Episode1 雷诺阿《风车小屋的舞会》《裸女图》爱画女人与乳房。

有趣的书

在这本书里,画家的世界没有那么神秘,他们也是凡人之躯,也过着七情六欲的生活。他们的画作被作者用风趣的语言评论起来也没有那么高高在上了,画作还是那些画作,但是以往只能囫囵的欣赏它们的美,现在却能在作者的引导下分享到一些有趣的细节,对我这样没有美术修养的人来讲很宝贵。

菜鸟的绘画入门··《小顾聊绘画》

回25年前我8岁那年,如果我能看到这本书的话(当然小顾也要穿越下!),我想现在我也会从事和画画的工作吧?那时的我遗传了老爸的画画天赋,可惜后来直接就被我荒废了。(玩,真是害人不浅啊!)如今好在我看到了这本《小顾聊绘画》,我已经成为一位百分之百的菜鸟了。看到里面那些画家的名字,是那么的陌生,(我个人比较欣赏毕加索)更别说那些专业术语更是让我一头露水。其实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趣,当翻开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别有一番天地。诙谐幽默的词语,配上简单而不简约的解说—绝配了!一个人有自己的风格才是最棒的,小顾真的做到了!我个人对脱口秀不是太感兴趣,对于电视节目里外国的脱口秀觉得就是找不到一点笑点,反而观众却捧腹大笑。(真心搞不懂国外脱口秀的某人)近期出了某人的脱口秀书籍,随手翻了几页就丢下了!但偏偏在小顾这本书了,反而领悟到了脱口秀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不是我捧他,只是觉得他个人的确很有才,在一个自己绘画的领域里闯出另一番天地。的确佩服佩服。对于这种把知识点汇集于这样诙谐幽默的语言里,真的可以让一些菜鸟可以去学者尝试去了解一幅画,如同小顾微博这样说道:“我们欣赏绘画作品时,总想把它看懂,其实,只要你觉得它好看、看着舒服,它就是一幅好画。”就是这样,把复杂的事情搞得很简单,就是一件很牛的事情!预祝小顾的新书热卖吧···

打通绘画史的奇经八脉

   谈及西方艺术史,尤其是绘画史,流派迭出,大师云集,简直令人眼花缭乱,顾爷用一种闲侃的方式,轻松打通了西方绘画史的奇经八脉,令人豁然开朗。这就好比品花,秋窗孤月,花影婆娑,一酒一诗,固然很好,但这要求太高,非凡俗人所能体味。顾爷之道是三五子品花,嘻嘻哈哈,指指点点,妙语如珠,外加饮酒作乐,只觉风月无边,不知不觉间就上了艺术的道儿。   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在创作内核上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即艺术的目的不同。中国古代绘画以意境为第一,绘画本身是东方哲学的一端而已;西方艺术重视的是创新,本身具有其独立性。不论是达芬奇,还是卡拉瓦乔,伦勃朗,都以与他人不同自傲,且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体系。这也是为何艺术流派迭出的原因。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各流派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创新,即便是同一流派中的画家,也以创新为务,甚或根本不承认归于该派。以印象派为例,德加、莫奈、马奈、毕沙罗、西斯莱……他们固然是印象派的大将,但却各立山头,自有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可以这样说,艺术最怕雷同,而不同的那一笔只有自己能画,别人无法代替你。也就是说,摹仿,产生不了你自己的艺术。至于梵高和高更,那只是擦着印象派的边过去的大师,是大师中的大师。再说中国古代绘画,从晋唐以来文人画成熟,一直到清代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绘画首重仍然在“意境”二字,盖因中国画乃系文人欣赏系,技法上落入雕琢,则就有了匠气,不足称道。细观中国画家,大多诗书画印俱工,如陈鸿寿更是大手笔,以五绝(诗词、书法、丹青、篆刻,制壶)称。清代四王为例,其影响之大,上承黄公望、董其昌,下开娄东、虞山二派,但若探究其艺术宗旨,仍属于仿古,远宗宋元诸家,以前辈技法为最高标准。这般说,并无贬低中国画之意,只是读书时的一点题外之思,略对比各自的特点。      西方绘画(包括其他艺术),最初主要是为宫廷或宗教服务,但自文艺复兴以来画家们基本上脱离了这种束缚,而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反传统的一面。他们不但在艺术上反传统,在个人生活上也荒诞不经。可以这样说,你如果不是一个疯子,你就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卡拉瓦乔的狂暴,顾爷已经在书中说了。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位乔大爷的狂暴呢,他如果正经点,活得长点,是否可以画出更好更多的作品呢?我不做这般想。好的艺术家就像一种植物,今年开花不会想明年的果。某种意义上,画画也和饮酒、做爱、舞刀弄枪一样,是一种天性。一匹狼不会问自己为何嗥叫,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会为了活得过更长点改变什么。好的艺术家都是如此,像孩童一样,又像一种植物。他们是天然的,肆无忌惮的。      大师云集的时代,往往是人类文明狂飙突进的时代。那种狂傲、雄性、不惧天高地厚的气质,往往意味着人类最精华的种子的复活与重生。反之,在最孱弱最暗昧的时代,艺术也丧失了气力。显得软弱无力,缺乏创造,充满虚张声势的粉饰。《小顾聊绘画》为我们打通的固然是艺术史,但其实是艺术家史。所谓艺术史,不过是一个个画家的传奇。

艺术只是艺术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种东西是不分国籍的,它们是音乐、绘画还有美食。  但事实上,绘画已经成为叫人害怕的怪物或让人膜拜的偶像。我觉得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些爱抛书包的人,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论点之后,看到一幅画不是驻足观看、细心品味,而是快速地在脑内搜刮适合的标签然后故作姿态、大放厥词。这种一知半解、摆行家的行为是很危险的,因为它很有诱惑力,容易让人难以自拔。这种行为能轻易获得无基础者的崇拜。从而满足心理需求,但也容易把错误的知识和混乱的理论体系传授给别人。接受了混乱艺术知识的人通过同样的行为又将这些“知识”传播给其他人。三人成虎,艺术便被塑造成高大上的神秘事物。他们只喜欢那些“看不懂”的作品,担心一旦承认自己喜欢那些明显赏心悦目的作品,就会被认为是无知、不能体会艺术之美的人。  丹纳在其著作《艺术哲学》中说:“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又说“我唯一的责任是罗列事实,说明这些事实如何产生。”绘画的出现,从历史的源头而言,本来就是为了满足生活中对美的需要。在画家生活的时代,他画一幅画不仅仅是出于为艺术作贡献的思量,更多的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在书中顾爷也指出,伦勃朗创作的《夜巡》是民兵团出资订制的团体肖像画;康斯太勃尔画《索尔兹伯里大教堂》因为客人不满意,也是要根据客人要求修改的……在当时,这些绘画作品的产生是为了供人观摩把玩,它们被买卖,引起争议,也会为某些人带来荣誉和烦恼。  人天生就有对“美”的分辨能力,只是“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它不同的内涵。例如在照相机未发明之前,人们觉得写实、逼真的画是“美”的,简直就是神乎其技。在照相机发明之后,人们更喜欢画家在绘画作品里立足现实,但有自己想法。事实上,人们喜爱的是自己容易理解且能深深折服自己、引起某些回忆和遐想的作品。  如果不知道其历史,不会不能欣赏一幅画,只是会缺少一些乐趣和体会。  所以,我很不喜欢一些人为这本书打上“装逼速成手册”“泡妹子必备”之类的标签。《艺术的故事》作者贡布里希曾说:“因一知半解而引起的自命不凡,还远远不如对艺术一无所知。”  顾爷这本书的出发点是很好的,通过画家的逸事和有趣的特点让更多人产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顾爷吸引读者推开绘画艺术这扇门,但并没有充当意识领袖,把自己的个人想法塞给读者,正是做到了丹纳所说的“罗列事实”。至于一些人认为这本书不够严谨科学,那就是太较真了,这本书面对的本来就不是那些饱读史书、沉浸艺术领域的专业者。幼时看动画《福星大嘴鸟》有一集让我印象很深刻:一位外星小朋友来到大嘴鸟的村子,和他成为了朋友。外星小朋友吃坏了肚子,频频放臭屁,让他感到很尴尬,但大嘴鸟却惊喜地发现世上居然有那么美妙的香味。原来外星人的嗅觉感知恰巧和大嘴鸟的相反。那时我便想,这世界上很难有绝对的感知,不同的事物对不同的人而言会有不同的体会。所以我们也很不能说喜欢某种东西、某位画家、某幅画的人是不明智、是无知的,只是因为我们get到的点不同而已。  最后,引用恩斯特·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导论中的第一句话:“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从未想过绘画可以这么聊!

从未想过绘画可以这么聊!作为“微博控”的我,很惭愧地承认,在知道这本书之前,并不知道@顾爷 这位大名鼎鼎的微博红人,也从未看过他的那些艺术长微博。但好奇心作祟,此书铺天盖地的宣传让我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不仅专门到微博上研究半天,还看了此书的编辑手记,还有中信出版社微信里的说明,最后得出结论——太好笑了!关于顾爷、关于《小顾聊绘画》的一切都那么与众不同,搞笑、戏谑、幽默、另类……种种标签都想让我想一读究竟。其实我自己还算学过绘画,在那遥远的小学时代,从儿童画学到素描,当时还挺引以为傲的,可惜升学之后撂下了画笔,从此再没碰过,导致前两年想赶时髦刻个橡皮章玩玩,都因为画不出来而半途而废(至今那一大盒橡皮还躺在柜子里,看都不敢看,真是作孽)。既然学过素描,对绘画,尤其是西洋绘画应该是有所了解的啊,可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目录:“逃犯、光影大师、奇才 、彩虹、睡莲、幸福画家……”,这都谁呀?除了“睡莲”能想到莫奈,其余真是让我一头雾水。仔细看下去,才渐渐明白,原来这些绰号还真贴切呢。不过我虽然学过绘画,到国家博物馆、市美术馆还有798看画展时,依然觉得自己是“小白”一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明觉厉”,除了能看出色彩和构图,感觉技法不错,很美很漂亮之外,就说不出什么了。作为一个屌丝,想变得优雅,当然不能在这方面落后,也曾想过自己补课,遂把当年的美术教材找出来,还买了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和丰子恺的《西洋美术史》。不过这种事怎么能一蹴而就呢,于是它们就被束之高阁了。所以,当我读到《小顾聊绘画》时,不禁眼前一亮:“哈,就是它,终于等到你啦!”这本书完全不同于传统教材和艺术史类型的书,以画家为线索,差不多是画家别传的形式,讲述了他们绘画背后的故事,代表画作也一览无遗,用不多的文字让人记住他们各自的画风和特点,真是太神奇了!可能艺术专业人士会对此不屑,觉得不严肃不靠谱什么的。但是那又怎样,反正我们这些门外汉涨姿势了!再也不会莫奈、马奈傻傻分不清楚了,什么构图、光影、层次感、立体感,也瞬间就理解了。因为顾爷总是把画作局部放大,让人看得更清楚明白,不然谁会注意到那些小细节嘛!而且顾爷还经常对比,不管是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画作,还是不同作家类似题材的画作,这么摆在一起,高下立见嘛!再加上顾爷的语言和口吻,完全不是老教授、老学究似的,没有距离感,已经不仅仅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了,而是令人捧腹啊,好几次看得我都笑出声了!脑补一下,若是做成“小顾聊绘画”脱口秀节目,收视率一定杠杠的吧!话说要是古典音乐、国画什么的,也都能这么聊一聊,那么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艺术修养啦!艺术总是相通的,我学的是文学,当然与绘画分不开,且不说冯至《十四行集》中专门为梵高作诗一首,就说比亚兹莱影响了无数作家吧,从鲁迅到闻一多,还有邵洵美和叶灵凤。这本《小顾聊绘画》也让我想到不少与文学的关联。顾爷的自序《爱讲故事的人》就与莫言在诺贝尔颁奖礼上的演讲《讲故事的人》一字之差。谁不爱听故事呀,讲故事的人也必然受欢迎咯。正如鄙校最受欢迎的校选课“张爱玲研究”火爆的原因不过是大家爱听八卦嘛。作家的八卦是文坛掌故,尚且有自传别传,还有各种书来讲,那画家们的故事就要听顾爷来八一八了!打开书扑鼻而来的油墨香、看大图无障碍的裸背锁线装帧、亮瞎双眼的红色大字体、简洁而有设计感的小插图,当然还有无数赏心悦目适合养眼的大师名作,亮点自寻吧,各位!用心又好玩的细节真心不胜枚举啊!继续搬小板凳等着听顾爷讲那绘画的故事咯~(只讲这么几个画家就把我们打发了?太不够意思了,赶紧的,接着讲!)PS:看了这书,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书评也写成这种奇怪的风格了,哈哈!看绘画虽易,聊绘画不易,且聊且珍惜~

专属标签

专属标签偷爱警/文纯粹的美感,只有画家的画笔能够得以诠释,文学的美感,稍显逊色。无论是文字还是画笔,观察者的视角,演绎生活的质感,触摸到美的存在。报刊杂志,美术馆,网路上都可以发现世界名画。作为普通观众,只是匆匆看客,并不了解画作背后的故事,不了解这个作者的生平故事,不了解他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思绪下面,创作了作品。画家将头脑里浮现的影像,通过画笔、色彩、曲线展现在画布画板上,百年之后,一个个欣赏者,体验着色彩年轮,渗透出的穿越意境。姑爷这次亲情推荐了他熟悉的几位大神。在这些大神,现在来看顶礼膜拜,都是牛人。但当时那个年代来讲,他们不过是打工仔,不过是用画笔赚钱的机器。没有3D mark 这些神人,居然能画出3D 效果,他们居然可以在画中加入自己签名或是自画像。用现在的网络用语来讲,真是不明觉厉。坐炕上唠家常,听着一个个大神故事,轻松舒缓,好开心的感觉。姑爷是平面设计,多少沾染一些艺术恶习,没事儿的时候,爱琢磨艺术构造背后的故事,很好很好,兴趣可以挖掘一个人的潜能,姑爷就是勤学的好童鞋。随着兴趣燃烧,姑爷对名画背后的故事越发着迷,难以理解的画作意图,难以琢磨的艺术亮点,被姑爷一一点破,当名画的局部,被放大,被解释,啊~读者才发现,大神们的脑瓜里,居然可以存下这么多内容,而且只用画笔、光影、色彩,表现画家的意图。个性被现在所接受,但对于当时来讲,这些大神的个性过于剑走偏锋。特例独行的风格,让大神们饱受折磨,交友圈很固定,有些画家是御宅族,整天闷在家里,足不出户,专心致志的研究画作。卡拉瓦乔典型的颓废主义者,生活平庸,画作平庸,但恰恰这份平庸和时间的赛跑,为卡拉瓦乔赢得了最后的冠军,他以画为生的职业,催生了他作品的魅力,他开始捕捉人性的黑暗,背叛和妥协。有时候,卡拉瓦乔没有决定权,收人钱财替人绘画,多少会让自己的个性有所拘谨。但生活就是这么紧凑,想要赚钱,必须放弃自己的一些想法。卡拉瓦乔没能接受颓废的惯性,杀人、越狱、逃亡,这位大神绝对是有个性的疯子。另一个疯子,梵高,有生之年,只卖出一幅画,太衰了,衰爆了。引荐梵高的女银,居然是他弟妹。在梵高哥俩全都升天之后,梵高名声大噪,弟妹功不可没,但梵高活着的时候,弟妹嘎哈去啦,可能女人的智慧,都是被现实压榨出来的。梵高痴迷于颜料的着色,并且对绘画的力度,对生命压抑感的释放全部投入到画作当中。他喜欢黄色颜料,甚至吞下一桶颜料。割下一只耳朵的梵高,生平故事充满黑色幽默的味道。梵高的疯狂,在于强调感觉,刻意强调追求的过程。他很怕失去,怕观众差评。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疯子,塞尚,奇葩中奇葩,奇葩中的战斗机,他的作品,让我觉得,脑瓜里肯定有豆,画的是什么玩应。塞尚注定考不上科班,他作品太小儿科了,不入流的画作,家人疏远他,妻子跟他say goodbye。个性的塞尚,依然信心满满,倔强的男人,坚持树立自己的风格,各种“斜作”,让塞尚的画,成为毕加索的模板。个人觉得,塞尚肯定是歪脖子画家,而且伴有视网膜病变,左右眼球异常等病灶。画家,个性太强。有些人是穷困潦倒型,有些事生活拮据型,有些是富二代,打发时间,有些人,绘画纯是娱乐生活。姑爷讲述的故事,诙谐幽默,通俗易懂。一幅幅名画,表现出画家的偏执,独特的个性。除了这些灵性、天分之外,还有后天的勤学苦练。自信很关键,即使一辈子得不到认可,死后也会名留青史。前提是,必须有专属标签,不断的为这个标签着色,不停地为这个标签做宣传,不停地为这个标签做营销,做市场推广,越独特越有希望打造自己的专属品牌。显然这些大神都是疯出来的专属作品。

这次是真的笔记

逃犯 卡拉瓦乔 擅长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出紧张的气氛,抓住观者的视觉神经,使观者融入到画面中去。代表作:纸牌作弊老手,酒神巴克斯,基督下葬。好几幅画里有一件红袍吸睛。老是犯事,应上面有人所以屡次逃脱制裁,后犯谋杀罪逃亡,被马耳他骑士团庇护。又得罪骑士团的人坐牢,越狱后再次逃亡……光影大师 伦勃朗独创的光影效果轰动画坛(简单的辨别方法,在不受光的半边脸上有一个倒三角),当时所有重要画家都是他的徒弟。代表作:夜巡。民兵队一起出钱请他画的,但很多人只给了半脸或看不清楚而激起不满,导致画家名誉扫地。奇才 威廉 透纳神童,14岁入皇家艺术学院,提升了风景画在整个画坛的地位,使它和宗教画肖像画站在了同一个高度。爱画风暴,爱表现大自然的狂野。早起追求的是对大海,太阳和火焰的表现,晚期开始抽象起来,喜欢光,风和速度。代表作: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雨蒸气和速度——西部大铁路。彩虹 康斯太勃尔威廉透纳的死敌,也是风景画家。画作轻松惬意,爱妻病故后,爱画双彩虹,看似美丽,却永远无法相遇。两人一起参加画展,在画作展出前3天的修改期,透纳现在康的“滑铁卢桥开放”前伫立良久,走到旁边自己的“海勒富斯勒特”前,在整体灰色调的画作中加了一个红色的浮标,使本来冷冷的画面瞬间生动了起来,也导致旁边的滑铁卢桥看上去笨拙了。康进来看到那个红点说到:“他来过了……还放了一枪。”代表作:干草车(用精致的草稿反复打磨每一个构图安排)。睡莲 莫奈印象派开创者。喜欢对着一个相同的场景连续作画,来表现出不同的时间和季节。43岁时,归隐田园,打造吉维尼花园,创作包括睡莲系列在内的一系列作品,整整三十年。

说画的人们——评《小顾聊绘画》、《名画之谜》

究竟是优秀的作品引导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还是社会的文化需求催生出应景的文艺作品呢?这或许和蛋与鸡的先后一样不太好回答。而引起我对这个问题思考的,就是今天要谈的两本书。起先,《小顾聊绘画》是得一位书友之慷慨,新书赠予我。于是,这一类我称之为艺普(艺术普及)读物的书从此进入了视线。后又在书店发现《如何看一幅画》、《神在人间的时光》,直至一本《名画之谜》送至手中,才觉得此类西方美术鉴赏书籍最近着实出了不少。再仔细看,竟全部是中信社出版。早以为同类型的书扎堆出不同寻常,既然出自一家,当作文化现象来看就难免牵强。可陈丹青的艺术赏析节目《局部》最近又在优土上线,加上这个,似乎还是佐证了美术欣赏的市场需求越发的强大了。不记得从何时,中国已不提什么“第三世界国家”的说辞。政治原因不讲,近十年的经济发展好像也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怎么好意思继续自诩为丐帮帮主了。俗话说“饱暖思淫欲”,老百姓吃饱了饭,总要找点事情来做的。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兴趣,或许和广场舞、《中国好声音》一样,成为国人的新消遣了。这么说,好像是市场需求在孕育文化产品了。不过中信社如此的不遗余力,又好像是在做推手。反正,不负责任的讲,被矛盾理论弄糊涂的我在这个问题上不明觉厉就对了。抛去这些有的没的,说回这几本书。本来《神在人间的时光》也是国人所著,也有买,或可以拿来与《小》、《名》一起说道说道。但因为还没拆封-_-|||,后两本好像也蛮有可比性的,就先说这两本好了。《名画之谜》是一本开本很小的书,拿在手中却有厚重感。纸张用料扎实,应该是铜版纸。文字,排版佳、印刷清晰。只说文字,是因为作为一本讲绘画的书,画的呈现实在不敢恭维——一是文字和画作过于分离。每一节上来开始吊你胃口,翻了几页仍不见本尊登场,耐着性子读完了文字,图画在后面姗姗来迟,此时已没有了刚才配着文字想好好看看画作的兴致,刚刚文字说了些什么又多半不太记得了……剩下的大概是亡羊补牢的感觉。一节一节,皆是如此,不免有点厌烦。如果对照着来回翻看又是麻烦得不行……此一题也是不好解,画就一副,文字却多,放在哪里都是问题,只能将就好了;再则作为艺术鉴赏书,准确还原作品原貌是一切欣赏之基本。现实是:所有图片的最暗部都呈现焦糊状,完全无法看清其中细节。真是书如其名,充满着一个个未解之谜,隐匿于各处,有点煞风景;三是在画作相邻页会对其中的局部细节截图进行说明。问题是,既然要“解谜”,就应该将所述部分放大到让读者看得够清楚才好。本书编辑不知吃错了什么药,不仅不给局部大图,有时甚至将局部图缩得不能再小,无法细见。却留出大片空白,配以有图案的黄色底纹,那些局部小图在上面仿佛一个个天窗。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突出设计感么?无法可想……《小顾聊绘画》的装帧采用了并不常见的裸书脊。这样设计似乎不是如一些书哗众取宠来的——大量图片采用跨页排版,如果上了背胶,书不能完全翻开,自然影响阅读。如此则邻页衔接完美,平摊开来,一览无遗。开本则比《名》略大,用纸没有后者好,是稍薄一些的磨砂彩纸。大概因为叙述风格上的随意,加之引用了大量的图片,排版上并不拘束,版面形式非常丰富。阅读中不时给人以新鲜感,些许附加的愉悦。本书也是“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承印。也就是说,印得也不怎么样,简直更为过。图画暗部无任何细节可言,完全印糊,加上那触感亦不是太好的纸张,观感可以说极差。一副《夜巡》真的是“夜”巡,看得你直想流泪……本人手中这本是一版一刷,不知改版后的1、2册合售版在这方面有无改进。与《名》不同的,在细节呈现上,本书均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局部放大。对于画作欣赏有相当帮助。凸显了《名》在排版上的脑残。刚读《名画之谜》,会觉得被书名骗了——哪里有什么“谜”,不过是借画来讲讲神话故事罢了。还是其杂志连载时的专栏名《通过绘画读神话》来得贴切嘛~编辑又在哗众取宠吸引眼球了吧blabla……可一直读下去,就会慢慢感叹于一幅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包含的信息量也是够惊人的。为了充实主题,画家会利用一切可用之元素。一些特殊的细节所表达的深意,如果没有明白人告知,像我这样的小白,真的就要当热闹来看了。既然如此,说是在“解谜”,也不算过分吧!还是之前所说,要说《名》是在带你看画,其实还是借画说希腊神话故事更多一些。一般都是从画中人物的身世说起,连带着背景也交代的差不多了,就把画作表现的场景故事给你娓娓道来。有时候也会借题发挥一下,讲讲类似的日本神话或作者借画产生的一些其他联想。基本就是这么个套路。而对于画作本身,作者几乎不提及技法,对画家介绍也仅是一笔带过,着墨最多的应该是人物解析和构图。总体来说,以画为引,本书提供的方方面面信息不可谓不丰富,语言不可谓不平实,也许是因为叙事有点日式极尽周到的表达的原因,不免有“吁叨”的感觉。明明是非常有趣又涨姿势的文字,但读起来似乎也不轻松。再有就是,本书编辑把一些和书相关却又不适合放在正本里的信息集结成了一个几页的小册子。我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好,可以让读者从侧面增进对书的了解,而且还可以当书签用^_^相比之下,《小顾聊绘画》则又是另外一种小白观画指南了。顾爷在微博上会火,也是因为诙谐幽默间,就把看来高冷的西方绘画艺术给你三两下叨逼个差不多。虽然离系统全面还差得很远,但我等图的不就是个略知一二,好在他人面前显得逼格高一点么?顾爷聊的内容和中野阿姨完全不同,侧重点还是在画家身上。以画家为圆心,侃完了他们奇葩/不奇葩的人生,就开始辐射他们著名的作品。风格特点、技法、构图、亮点……应该知道的东西基本都会说一说。反正顾爷的叙事简洁流畅、调侃味儿十足,读起来轻松易接受就酱紫而已。涉及的作品也从古典时期、巴洛克、近现代blabla,不一而足。风格迥异的名作掺杂在一起,读起来不枯燥。相对的,《名》则因为“希腊神话篇”的主题,多为古典主义作品,主人公基本都是近乎全裸的男女。肉体我也是喜欢的,可关键部位打了马赛克的,看多了也没啥意思。不过说句题外话,让·里奥·杰洛姆的《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中雕像的背影身材简直太棒了!不自觉的盯着看了好久^_^果然还是近代画家的作品比较符合我的审美。你坐着说,我就站着说;你谈希腊神的八卦,我就爆名家的料。驴子、马都拉上来PK了,喜欢谁的就围坐在摊子下听他讲好了。只愿这样说画的人更多一点,我们的姿势才会慢慢涨起来啊~

轻松学艺术 ——读《小顾聊绘画》

文/商容荣听顾爷讲故事,绝对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儿,正如他自己所说,“顾爷”只是网名,但经常会被人错打成姑爷,平白无故的多了许多丈母娘。看到顾爷的自我调侃,我不禁莞尔,也对本书多了一分期待。关于艺术,他是这样说的:“一切的热情都源于单纯的喜爱,我并非科班出身,更没有教授的头衔。因此,与其说我是在做科普,倒更像是嘻嘻哈哈地聊天。如果能在博您一笑之余为您增添一些吹牛聊天的资本,那也是极好的……”简单一句“那也是极好的”,标准的红梦用语,道出了顾爷的文学修养。博览群书之余又善于总结,用调侃的语调来解读艺术的高雅。顾爷笔下的人物,各个都是那么生动鲜活,合上书,人好像就在你的面前,而他们的作品也是精彩纷呈,一切从这里开始……天才画家卡拉瓦乔,除了“画家”这个称呼之外,还有好几个让他引以为豪的头衔:流氓,赌徒,杀人犯,逃犯,他最擅长的是将剧情定格在最高潮的那一秒,可能会往任何方向发展,使看的人自然而然地产生无限的遐想。他可以精确地把握人的神态,我们甚至可以相信他是带着相机穿越到十七世纪的现代人。少年成名的伦勃朗,以精美的细节和他独创的光影效果轰动的花坛,而这种光影效果,甚至被大量运用在了今天的摄影技术。他改变集体肖像画那种如集体照般枯燥的排列,把戏剧性带入画中,他再一次轰动了画坛。此时他创作了与《蒙娜丽莎》和《宫娥》并称三大名画的《夜巡》,将他戏剧性的光景效果发挥到了极致。而这幅后世称颂的作品并没有给他带来荣誉,却让他的名声扫地……透纳的出现将风景画在历史上的地位带上了一个绝无仅有的高峰。他晚年的表现手法甚至影响了几百年后的现代艺术。“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或淡化我对你的爱,爱你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论任何艰难险阻。”约翰•康斯太勃尔深情款款地说。我们可以从他轻松惬意的作品中感受到他的幸福。他对玛丽亚忠贞不渝的爱情,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印象派的的鼻祖莫奈,聊了色彩分割,还发明了一种名叫“连作”的画法,即对着相同的场景连续作画来表现出不同的时间和季节,他画的睡莲更是举世闻名。疯子梵高,舞女控德加,苹果男塞尚……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同寻常。小顾绝对天生就是要讲故事给我们听的人,他的故事源自他的知识,他对绘画的理解及热爱。在他的眼里,绘画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高雅艺术”,而是信手拈来的生活。随着小顾一起, 我们有幸欣赏了这么多世界名画,了解了这些名画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却原来那些高高在上的艺术家也不过是饮食男女,而大多数人也曾为生计忙,只是他们骨子里透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正是这种执着,让他们最终走向了艺术的奇峰。而我们缺乏的,很可能就是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坚持,成功往往就在你坚持一下的时候,放弃意味着你之前所做的努力都付之东流。柳传志曾经说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或许没有大师们的天份,但各人各精彩,只要认准目标,找对方向并为之努力,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等你。

绘画与做人

《小顾聊绘画》里提到的多位绘画大师,如卡拉瓦乔、莫奈、梵高、他们都是举世瞩目的天才画家,虽然逝者已逝,但大师们的作品至今依然光彩夺目,深深的影响着后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节在思念已故亲人的同时,我也有幸再一次躲在车内欣赏大师们的作品。短短的数小时 《小顾聊绘画》让我从生活中的疲倦中走出来,摇开车窗,暖暖的阳光溜了进来,心情豁然开朗。 数年前,我就有机会接触到了绘画。李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温暖,平和,对学生都很有耐心。老师教我从打调子开始练习,一步一步的又学习了画几何图形和其它的素描知识。我作为新生,画线条的时候总喜欢用橡皮将不准确的擦掉再重新画一次,画的不好,又擦掉重画,就这样画画擦擦,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李老师指出了我的错误说:“不要用橡皮擦了,将画错的线条留在画纸上,再画的时候才能通过比较去画出正确的线条”。老师说作画的过程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刚出生的婴儿,就像一张白纸,透明而纯洁,成长的过程中要遇到很多人和事,不成熟的我们也许会犯错误,就如同我们在作画的时候,不小心画出了错误的线条。与其用橡皮擦掉这些线条,不如留着它们。一是可以通过与错误的线条对比画出正确的线条,二是可以提醒我们,不要轻易下笔,既然下笔了,就不要后悔。作画和做人一样,都要认真对待,且行且珍惜。 生命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和事,后来我不得不放弃绘画。最后一节课,老师讲了几何体组合的画法,虽然知道是最后一节后,老师还是很认真的进行了讲解。他说:“在观察几何体组合的时候,要去整体的观察,不要将图形分开来看。打个比方,生活中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往往是因为我们分析事情的时候过于偏面,不客观,不够理智。从是否损害自身利益或自己的喜好去看待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导致不开心的根本原因。作画如同做人,客观的去看待周围的一切,我们将会变得更加豁达。感谢小顾,带给我这本《小顾聊绘画》,我不必经历假期高速的拥堵,也不必理会外界的噪杂与喧闹,而此刻我的灵魂变得自由和放松。

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第一眼,就被书的封面深深吸引了,这还是梵高吗?这幅自画像还保留着梵高对脸部线条运用的笔触,深深的沟壑留下艰苦生活的印迹,所有梵高的自画像立刻攫住我的是他的眼神,好似遗世独立的旁观者。封面做的最大改变是用一副墨镜遮住了梵高的眼神和传达出的意味,取而代之的是镜片上反射出的古典画作,仿佛梵高正在审视这些作品,也暗含了本书的主题:侃绘画种种。这墨镜在抹去孤寂感的同时,竟意外地和鲜艳的发色相得益彰,头发较之原作不仅浓密了很多,更重新上了向日葵的明亮色彩,好像这股热情、怪异和疯狂被根植到了梵高头上,衣服也换成了亮色调。不得不承认,作为封面,这样的改动极富创意,让人移不开眼睛,远远便跳脱出来。拿到书,这视觉冲击转为了触觉感受,让人爱不释手。裸背锁线的装帧方式像装订起一本画册,串联着一幅幅经典画作,透出一股浓浓的复古情怀。纸张像是用的布纹纸,没有太高的光泽度,摸上去有点手感,仿佛这不是影印上去的图片,而是真实的画作,缺少了距离感。唯一称得上缺点的是铺面而来的油墨味儿,晒了好多天后,仍不依不饶地像要宣誓自己的存在。原本准备就看个开头,谁知拿起书就放不下了,只能一边忍受着油墨味,一边止不住地开怀大笑。从前不管是分析画作,还是回顾艺术史,都让我有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对我这种门外汉而言,就如同趴在艺术殿堂外,想往里张望一二,又容易生出退却之意。这本书的出现,也响应了现在阳春白雪走向下里巴人的趋势,更易激起非专业人士的兴趣。顾爷的介绍方式绝对的平易近人,没有专业术语,相反充满了有趣的表达方式,从这些顶级艺术家的生平往事,到他们的画作比较和分析,顾爷侃侃而谈,让人在感佩这些艺术家的独特精彩之余,也不由为这逗趣的讲解形式忍俊不禁。每幅画均附上局部放大的亮点图,仿佛顾爷正在做着幻灯片演示,读者的目光追随着顾爷的指点流连忘返。200多页的书,看完仍意犹未尽,这本书从装帧至内容,无不给了我极大的满足感。用非专业的、充满趣味的介绍方式来展现绘画艺术,将阳春白雪从高深殿堂中解放出来,我想,这就是《小顾聊绘画》最大的成功之处。

艺术其实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

一本很有意思的西方绘画启蒙书,艺术其实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浅显有趣的解读,新鲜的光影世界,一个个艺术巅峰的大师走下了圣坛,成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据说是由微博整理成书的,一口气看完,至少很容易记住了好多世界名画,不错~~

段子手版博物馆讲解器---作者是怎么聊的

看这本书像是听一场入门讲座,更像是逛博物馆,还是集结的博物馆群。以画家为单位来划分场馆,这本书一共9个场馆,按时间升序排列。作者就是讲解器,段子手版的讲解器。你不用跑到世界各地就能参观各地知名的艺术博物馆,就听到别具一格的讲解。内容的深度也是讲解器的详细程度,低于预期。不可否认,门外汉的我还是得到许多 。1. 而好的讲解员不只是内容旁征博引语言妙趣横生,让你听讲时津津有味,还能做到在结束时,内容都留在你的脑子里久久不会离去。这归功于作者深谙概括段落大意的技巧。用一个词&一个符号概括每一个画家。例如卡拉瓦乔:“逃犯”,符号是一只画笔与一把剑的交叉。他的一生是跌宕起伏风雨交加的,他是画家,也是流氓,杀人犯,赌徒,逃犯,他总是在人生的高潮期发生一些暴力事件,而每每当他深陷绝境时,却又能凭借他的画笔“杀”出一条活路来。而讲八卦生平,也是为了了解画家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他的画风与特色。又如睡莲之于莫奈。莫奈以睡莲著称于世,他晚年患有严重白内障,手术后戴的眼镜,黄色的滤镜和一边磨砂的镜片,戴上了,看所有的东西都是蓝色的。每一章节结束,还附赠一段小总结或小轶事。我最喜欢的是第六章,“幸福画家”雷诺阿,的结束语。这使得每个画家在读者的脑子里不再是记不住的一长串姓名,而是一个鲜活而棱角分明的人。2. 妙趣横生的语言也是源自作者平易近人的艺术观。在封皮背面就说了“所谓艺术,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它只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浪漫”。作者在讲解塞尚的时候说,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或是常见的标准来审视一样从没见过的东西时,会很容易将它归入“错误”的行列,但是艺术却是没有对错的。这也可以推广到兼容并包的世界观。3. BTW,书的排版非常舒服,看起来就像学霸的笔记本。作者炒鸡注意读者的观感,图片与文字的布局,斜体粗体加色大粗体的运用都是恰到好处,这也是实体书甩开电子书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变一个外行者对绘画认识的一本书。

《小顾聊绘画》,预购一个月,终于到手了。内容基本上是顾爷微博内容外加一点点扩展,还有比较大幅的经典名作,当然最重要的部分是顾爷精彩的评析,让外行可以轻易、微笑地看懂名画。我很喜欢这本书的纸张,不像铜版纸那么反光得厉害,但是颜色有些偏沉,黑色比较浓重的部位缺失细节。另外装订方面,早有耳闻是线装,拿到手以后发现也只有线装可以避免书中夹缝隔断一幅完整画面的缺憾。只是那书脊,粘粘的还略带胶水感觉略微粗糙和匆忙。实话说,我对绘画超越传统的认识还要感谢顾爷这些介绍名家的书,他让我认识到人不应该被规矩教条框死,特别是大师级别的人物,往往都有突破规则、突破自己的精神!下面摘一些我喜欢的画家名言,并附上自己的一些评语:“一幅好画,胜过一千句赞美。”——雷诺阿(是这样的,画家是自己情绪的表达,不是别人审美的画奴)“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画,并能够通过我的画感受我的内心。”——梵高(梵高的情绪化能直接表现在画面中,是他最重要的天赋)“年轻人,要画线条,画许许多多的线条,不要根据自然,而是根据记忆,总之要画很多线条,这样你就能成为一名好画家。”——安格尔(这句话简单理解就是,要把对事物的感觉储存在记忆里,不然脱离了模特就画不出东西了)“世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或淡化我对你的爱,爱你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无论任何艰难险阻。”——康斯太勃尔(写给他妻子的,多么幸福的女人!)

听顾爷讲故事

偶然看到了一段,就被顾爷生动诙谐的描述所所吸引;一开始只当讲述画家的八卦来看的,看完之后发现虽然还是对艺术一窍不通,但是讲过的这些画家和他们的作品有什么特色有了一些些了解。知道了康斯太勃尔这个青年和他爱情“世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或淡化我对你的爱,爱你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无论任何艰难险阻”知道了画家不仅仅是画家,天才也可以是大坏蛋——卡拉瓦乔知道了那歪歪扭扭的向日葵为什么被视为名作了“所谓艺术,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它只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浪漫,它也有爱情的八卦,人生的苦难,它能让你心酸也能让你笑翻天。”

从本书看艺术普及的方法论

之前一直很喜欢读各种学科的普及作品,但是艺术类的却久久不敢碰。且不说我美术功底为零,欣赏不来,单是鱼龙混杂的专业名词,艺术派别,就够我这个外行头痛一阵子了。也买过一些剑桥的艺术史,装帧什么的都很精美,但就是看不进去,即便作者再怎么口吐莲花地去描述各名作之间在色彩、构图方面的差异,我也是看不出那些图画们到底有个啥不同。我甚至还纳闷,搁现在的话,那些风景画,人物画,一个单反不全解决了么,比你费半天劲画的好多了,还省事。为啥艺术普及的书读不进去?我其实也总结过原因。那些将读者拒之门外的书,无不充斥着枯燥的概念,学院式解说以及学派划分,而这些其实都是后人硬添上去的。“后人”实在是很可恶很无脑的一群人,他们总是惯于将名人神化,又总是自以为是地把名人的创造“体系化”,不停地归类细分贴标签。似乎它们唯一的作用就是使历史变得无趣。艺术是人之为人的证据,当然得是活色生香的。所以,我总感觉,写科普,无论是外行写的科普,还是写给外行看的科普,你必须关注“人”这个东西,要以窥探伟人隐私的视角切入写作,以八卦的心态带动阅读激情。严格说来,顾爷本人就不算是艺术科班出身,但是,作为一名苦逼射鸡师,他跟大众读者是一样的,都是对艺术抱有一种热爱。外行人写科普,功成名就的样板着实不少,《上帝掷骰子吗?》的作者曹天元就是一例。其小说笔法,以及对科学家之间的恩怨情仇的展现,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很多知名的科学理论都是与创立者本人的世界观乃至宗教信念有关的,艺术也不例外,那些名垂青史的神作,其实都是带有创作者的个人风格的,而个人风格势必与创作者本人的性格、历史不无关联。欣赏梵高的《星夜》时,如果把他的精神病因素考虑进去,欣赏康斯太勃尔的《哈德雷城堡》时,如果联系到他的丧妻之痛,不仅会更透彻地领略画作,而且在赞叹之余也会有一丝同情悲悯涌上心头,更能体会到艺术之升华人性的效果。另外,顾爷在微博里明确表态:“我们欣赏绘画作品时,总想把它看懂,其实,只要你觉得它好看、看着舒服,它就是一幅好画。”这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欣赏绘画跟谈恋爱一样,最重要的是感觉,如果一上来就规定一大堆条条框框,谁还有心思去关注这幅画是否让自己有感觉呢?(我最喜欢的一幅画是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最初是在什么场合看见的我忘了,反正第一眼就相中,怎么看也看不腻那种感觉。至于画的名字以及作者的名字,则是后来脑补的。)所以顾爷的这本书是我从小到大唯一一本看得进去且专心致志花了一晚上就读完的艺术书。在这本裸背锁线装订的书中,有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绘画,比如莫奈那套从不同时间节点创作的、包含N个版本的《鲁昂大教堂》,康斯太勃尔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原作,以及被客户威逼后重新修改的阉割版等等。我都有点儿佩服了,这些难得一见的各版本画作都是怎么搞到手的?顾爷以他的段子口吻娓娓道来,看似闲庭信步,杂七杂八,其实背后是有明确的写作逻辑的。每个画家的生平轶事,创作特点,在绘画史上的地位等,这些顾爷都有讲到。读到莫奈的时候,我知道他为什么牛逼了:他摒弃古典艺术“绘画中最重要的就是线条”的告诫,着重于展现光影的改变而否定轮廓,从而成为“印象派”的领头大师。读到塞尚时,一开始看他的《现代奥林匹亚》,真有种想抽人的冲动,就这样的还敢自称艺术家吶,我都行啊。后来明白了,他其实才是现代艺术之父,多动症般的“多视角构图”,开启了现代艺术的新潮流,影响了毕加索等大批艺术家。艺术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各流派的演变逻辑,顾爷都提到了,有点儿大俗大雅的意思。Anyway,nowadays,各个学科都迎来了普及自己的好时代。从前是科普一家独大,如今则有哲普(哲学)、经普(经济学)、心普(心理学),以及各种各样的艺术普及作品。以吾之浅见,普及专业知识之著者愈多,传到授业解惑之著作愈多,360行百花争艳之作品愈多,于读者而言,实乃幸事也。

“八卦”从来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艺术史同样

从来没有读过这么有趣、鲜活、接地气的艺术史类图书!作为一个“伪”艺术爱好者,我熟知莫奈的《睡莲》羞涩的风姿,《莫奈夫人和儿子》在山坡上回眸的悸动;熟悉梵高《罗纳河上的星夜》的璀璨星光;熟悉康斯太勃尔的《干草车》,伦勃朗的《夜巡》;热爱着特纳《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里呼之欲出的列车和朦胧的水汽。不过也仅限如此皮毛,没有再深入到资料里。直到我打开这本书,才知道照相机卡拉瓦乔大师戏剧性的一生(相信我,这样的经历在专业学术著作里不会提到,太不正面了);特纳和康斯太勃尔之间贯穿一生的较量(特纳“开了一枪”);康斯太勃尔《索尔兹伯里大教堂》创作中的曲折,以及修改前后的样子对比;还有更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几位被封为“印象派”的大师们各自在画派上的理念(有人画出那么印象风的画,却拒绝承认自己是印象派)和彼此的关系、影响。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轶事,我不能再剧透了。我想逸闻趣事并非不能上台面,反而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一副作品的前世今生。除此以外,这本书还收录了一些美术教科书少见的画作(梵高的罗纳河和特纳的大铁路并不是所有人都熟知),包括不常见的跨作者、跨年代、跨画派对比(可见其脱口秀的发散风格)。这是一本艺术脱口秀,一本语言时髦、活泼的大众普及手册。如果你对艺术有那么一丁点感兴趣,应该看看这本《小顾聊绘画》。

能让孩子读进去的文艺书

带着孩子去过很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洛杉矶的getty center,9岁的儿子面对着莫奈、梵高的作品,毫无兴趣的坐在画作对面的长凳上,“又看这些啊!”端午节的假期,带着他到关中大书房去,被一本美术普及版读物所吸引,名字就是《小顾聊绘画》,端着书津津有味的在楼梯上一直看到书店下班,买回家。我基本上是一口气读完的,作为一种严肃艺术的调侃普及本,让读者不再对距离我们空间和时间如此遥远的画作拒之千里,这,也需就够了。于是乎,我取出那些封尘了许久的美术作品集,一一津津乐道给孩子。画作的精妙之处,本身就有很多故事在期间,而仅仅让孩子们去欣赏构图、光影、色彩,一幅可以,若是连续看上半小时,能保持兴趣的才是见了鬼。

门外汉的入门书

我不是学艺术的,所以当我看到《小顾聊绘画·壹》的时候,还是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小顾擅长通过描述艺术作品中的细节来引导你欣赏,并让你时时发出:“哇!原来是这样!”的感叹。而对于画家们生平(八卦)的描写,也帮助了我,让我能更好的去了解作品的含义与画家创作时期的一些想法。小顾用轻松幽默的调侃语气来讲述与艺术有关的故事,使我感觉欣赏艺术作品不再如此困难,科普了我这个门外汉大致的艺术常识,并对此有了些兴趣。好了,我要继续去看《小顾聊绘画·贰》了。

当艺术充满温情,你会爱上她

所谓艺术,并没那么高不可攀它只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浪漫,它也有爱情的八卦、人生的苦难,它能让你心酸,也能让你笑翻天,你只需放下沉重的大书和让人皱眉的负担,听顾爷给你说说艺术的那些屁大的事儿……第一次接触顾爷是在微信的朋友圈,一个朋友分享说顾爷做广告也这么有品。从美弟奇家族的发家洗白终成贵族史,聊到达芬奇、波提切利、米开朗琪罗对当时佛罗伦萨的艺术献礼。虽说最后知道了他是在给“中国平安“做广告,却忍不住要分享出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对某个人、某件事留心起来时,她出现的频率就会骤然升高,就像如果你有了小宝宝,那你会突然发现满大街都是小朋友,而你以前却从未来注意过。从看到“顾爷”的首个广告作品后,我很快在其他的很多地方看到了他的身影,豆瓣读书、微信公共号、微博热门……于是,我买回了一套《小顾聊绘画》,准备好好为顾爷捧个场。虽然高中时候选修了《名画欣赏》课,但是我对绘画的了解始终只是一星半点,知道几幅像《夜巡》《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宫娥》《蒙娜丽莎》一样很有名的作品,印象最深的,也就是老师说——《宫娥》,虽然看上去主角是小姑娘,其实镜子里有他的父皇母后,并且这应该是作者对自己作画场景的一幅自画像,也就仅此而已了。而看了《小顾聊绘画》,真觉得顾爷打开了一扇门,推开门,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里有光影大师伦勃朗,宁愿得罪“甲方”也要坚持他对艺术的想法,结果有了《夜巡》这样的举世名作,他却也因此潦倒后半生;这里有英国帅哥康斯太勃尔,有《白马》中那云、《干草车》中那阳光,还有他生死不渝的爱情;这里还有莫奈千变万化的《睡莲》,有水似流动的《蛙塘》;还有幸福画家雷诺阿、奇才威廉.透纳、疯子梵高、舞女控德加……一个个我之前觉得遥不可及的艺术大师在顾爷的笔下活色生香——他们为什么会有各不相同的画风,为什么他们笔下的风景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阴云密布,每幅画作精彩的小细节,背后的小故事……我徜徉其中,感受着色彩与线条的无穷魅力。心生感慨,还好遇到顾爷,还好没有错过。我不禁想到之前听“罗辑思维”时,罗胖说过的一段话。大意是当我们怀着温情去看历史,,了解历史史实背后的故事,了解那些人的所作所为在当时情况下的情非得已,你会发现原来难以记忆的年代有了温度,那些遥远的人物变得鲜活,你与他们的“交流”也更加顺畅。其实科学如此、艺术也如此。像我在初中上历史课昏昏欲睡,以为历史不过是难以记忆的年份和与我无关的故事,甚至因此居然文理分科时毅然决然选择了理科。那时的我怎会想到,后来的我捧着《明朝那些事儿》七部书反复看了三四遍,为了多角度的了解又重新翻出曾经的课本。如果没有当年明月,我是不是又错过了他们——坚守理想立志改革的张居正;隐忍几十年推翻奸臣严嵩的徐阶;受尽磨难艰难成长却不报仇只报恩创明朝中兴的明孝宗朱祐樘;朝心中圣地麦加不断前行,沿途强而不欺,威而不霸,彰显着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和底蕴的郑和……第一印象何其重要!就像相亲,有了好的第一印象,你才愿意花心思去了解她、读懂她,为她付出时间、精力、金钱。而之后,也许你会找到相守一生的伴侣。所以每当我遇上好书,无论在网络上看过几次,都会买一本好好珍藏,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从小的时候,就能对历史、政治、科学、艺术有个好的第一印象,然后充满热情的去探索,去深入,不至于多年之后,感慨错过。《小顾聊绘画》,推荐。

那些标签下个性鲜明的艺术家们

因为工作需要和个人爱好,一直对艺术品尤其是名家名作鉴赏这方面有浓厚兴趣,读过艺术史,看过诸如《你必须知道的100幅名作》之类的书,也在网上认真拜读过“看展装逼指南”类似的帖子,花费的功夫不少,但很遗憾的是,记住的没几个,或者说,很多名画我记住了,但是好在哪里,不知道。。。知道顾爷还是从微博说起,仅仅一个“如果那些知名的艺术家用微信聊天”的帖子就把我吸引住了,于是开始从头到尾翻他的微博,所有介绍画作的长微博全都存下来,然后知道出书了,果断买,知道出微信群了,果断加,好吧,我有点跑题......如果说顾爷这本书有多权威,我不保证,毕竟画作同书籍一样,各人的理解都不同。但是仅仅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洛可可和巴洛克的区别,我知道伦勃朗画里的人物另一边脸上都有三角形的光,卡拉瓦乔这个爱惹是生非的坏蛋喜欢以黑背景做衬,透纳学的水彩却自学油画还画的贼拉好,雷诺阿的作品自始至终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还有爱画芭蕾舞女却总是不高兴的德加,和高更闹翻后更加癫狂的梵高,喜欢画苹果的多动症患儿塞尚,以及,通过顾爷的介绍让我深深爱上的,我的神——莫奈。也许和顾爷的职业有关,书里的排版非常讲究,字体颜色搭配都很雅致,还留有悬念,比如用两个版面介绍描绘天空的大师,说他提倡带着画板出去绘画,最后说他的学生继承他的风格并且发扬光大,成为超牛的大师。这时候我的好奇心就完全被提起来了,结果翻过来,是个胖胖的留着长胡子笑的一脸慈祥的老爷子的照片,他就是莫奈。顾爷的书拿到手的当天我仅看了一遍,但画家们的代表作绘画风格我全都记得清清楚楚,后来再看到他们的作品时仅从风格上我一眼就能认出来。我想,作为一本旨在推广艺术,教你如何欣赏大师作品的书能有这样的效果,已经足够了。

论此书对推动被搭讪进程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从一月开始追顾爷的围脖二月初在亚马逊上下了这本书的单,说二月底到二月底说三月底到然后说三月十号到然后又说三月十八号到然后,昨天我就收到了这本书。顾爷真是把画家们以及他们的作品们活灵活现地给大家讲了出来,对我们这种艺术门外汉又没空没灵力自己钻研的高冷艺术爱好者来说真真是极好的。当初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几乎把顾爷的围脖翻遍了,虽然内容略有重复,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虽然看过就忘(我什么都记不住),但什么时候都爱看,什么时候都看不腻。回到本题,今天上班时候,我在地铁上看顾爷的书,旁边的座位空出来,坐下了一个农民工兄弟,恰巧好死不死书翻到了雷诺阿画的满坑满谷的裸女。小哥眼都直了……抻长了脖子凑着一起看我就不复述谈话内容了,因为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尽快让他别理我包括其中的要手机号步骤总之我拒绝了这位满身异味的农民工小弟,害他被一起的其他兄弟嘲笑了他下车时候我有冲动想把这本书送他来着,因为他看到梵高的向日葵时候赞叹了一声:好立体啊。之后我看到顾爷写了:这种画法却能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立体感。可是,可是,我还没看完啊!有点舍不得啊!小弟问我这本书多少钱,我给他看封底,¥38那么贵啊!他说,多不值啊,你一天就看完了!现在有点后悔当时没要他的手机号了,应该送他一本,真的再回到这本书吧。我个人最喜欢康斯坦博尔和梵高的那段康帅的故事当初看围脖的时候就唏嘘不已,现在再看依然感动梵高是我一直就很感兴趣的画家,他的性格,他的作品,那种艺术家独有的神经质,以及神经质带来的执拗和坚持(我才不会承认跟缺爷演过他有关呢)大概有6-7年前吧,偶然间听了Vincent这首歌,当时也不是第一次听了,但是那次听突然特别有感觉,单曲循环了好几遍(我是一个不管多好听的歌连听三遍就会吐的人)很美很忧伤,也很无奈,梵高不属于那个时代,就像歌词说的,也许这个世界本就不配拥有一个像你如此美丽的人。今天在地铁里,看到最后高更在离开黄色小屋14年后说:我至今依然满脑子都是向日葵。我竟然不争气地感动到哭。顾爷,我泪点会不会很奇怪?

2

文化的暴君,最无美感的即是它所衍生的主流世界,其用于维护懒惰而建立用于庇护其自身的整体意义实则造就个体的平庸,它施与其子民最严格的训练以让个体学会随时窥视他人的内在想法,以此暴力地统治它领土的完整。这样的训练意在摧毁人作为个体的本质,仅仅维护了一个庞大而狭隘概念的空壳,胆怯于十分因过复杂而违背无上的易读,保守是其对绝对真理的过分信仰,而显露它暴君本性的是它的保守并不阻碍它探索文化的更深处,而它内在深处的平庸不够支持它阅读古老的文字。和别的群体不同这位君王拥有强大的力量,这力量让人的暴君本性得到足够的物质保障,现在它可以随意改变一切。没有哪样艺术进入它的视线不被强制脱掉它们作为其本身存在最有意义的一面,以艺术空壳的最终形态出现在它面前,用廉价的歌舞为它造笑,这时候这位暴君满足地享受着它所捕获的“珍兽”。

西方艺术的启蒙书

首先,我给四星是因为这本书的印刷太烂了,晾了两周,还是有非常刺鼻的味道,此刻我的喉咙很疼,我坚信与这本书有关系。艺术、大师这些字眼,一直是让平民草根望之莫及的,因自我天赋的限制或自幼的家庭条件,让我们与这些事物远隔重洋,直到有一天,我站在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前,站在那么多大师的作品面前,却一无所知,内心觉得有点尴尬和亵渎,所以坚定的告诉自己,要去了解他们。回国后我立刻买了一本《艺术与建筑.卢浮宫》,此书到现在没有被翻阅过,对于我这种对艺术没有丝毫基础认知,又没有死抠动机的人来说,难!直到某一天我发现了顾爷,对,这正是我们这些人需要的,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把每位大师的经历、特点简明扼要的总结出来,勾起了我无比的兴趣,在读书过程中,我还随时百度百科着各位大师更详细的介绍,读完之后,这些内容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就凭这些,四星,妥妥的!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大师是雷诺阿,用一个平民的语言总结来说,他的画让我感觉很舒服,不愧是“幸福画家”;最喜欢的两幅画是雷诺阿的《小艾琳》和梵高的《星空》,希望有机会能够目睹这两幅画的真迹。就在这个早晨,我看着梵高的《星空》,听着为他写的《vincent》,坐在阳台的躺椅上沐浴着阳光,觉得无比的幸福。

艺术还可以这么聊

《小顾聊绘画》是一本让人看得很欢乐的艺术普及类书籍,这点从作者顾孟劼在微博上以长微博的形式与大家聊绘画,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极高的转发量上便可以看出。他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将画家的生平、创作轨迹、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平易近人的文字表达出来,间或穿插着一些花边绯闻和笑料,让那些原本只是出现在教科书上的死板的名字变得具象化起来。正是这种像是摆龙门阵侃大山式的讲述手法,引发了很多平时对艺术压根不感冒的“下里巴人”们的共鸣,使得我们觉得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贵族,而欣赏绘画的能力,也不再是高雅人士才能具备的素养。而上一次让我生出这种感觉的书,还得追溯到《明朝那些事儿》。和《明朝那些事儿》类似的是,《小顾聊绘画》也是采用评书化的语言来拉近普通民众与严肃的历史文化之间的距离。通俗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抓人眼球的逸闻趣事……这些都是能够最快消除普通人心中的误解与隔阂,使人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说书人立场和观念的不二法门,远比死板的说教要让人容易接受的多。可是正如《明朝那些事儿》所遭遇的质疑一样,很多专业人士也在质疑,这种解构画家的方式是否会消解艺术的严肃性,将艺术鉴赏平面化、庸俗化、快餐化,使读者浅尝辄止就满足了而无法体会艺术的深邃和精妙?我真心想说一句,你们多虑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担忧艺术因此庸俗化的人,好比晋惠帝在饥荒之年问道:“何不食肉糜?”饿肚子的人能喝上一碗插筷子不倒的粥就要感动的认为是世间美味了,这哪里是成天山珍海味都吃腻了的“专业人士”所能理解的呢?况且,对于饿了太久的人,一开始就灌肥腻荤腥,是要人命的,得先用清粥小菜慢慢将养了,才能循序渐进。普通人所需要的通识教育,不能直接把《明史》或者《剑桥艺术史》扔过去就能当教科书的,搞不好反而可能会因此伤了胃口,而当年明月和小顾的书,无疑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自诩为文艺青年的我,也曾买过不少知名画家的画册,看来看去,虽然也有自己偏好的画家,例如雷诺阿。可是为什么喜欢他的画,说来说去也只得一个好字,好在哪里却是再也说不出来了。而小顾将画家构图和布局的巧思放大开来一一讲解,引导我们关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例如雷诺阿画中屡屡出现的用银白色和淡蓝色所营造的阳光明媚的场景,使人在看到他的画的时候,有一种暖洋洋的温馨美好之感油然而生,小顾因此总结他是一个”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画家。”真是一语中的!我猜想,也许是职业素养使然,作为平面设计师的小顾,可能把每篇聊绘画的文章,都当做是向严苛而又不够专业的甲方做提案来对待,所以他讲述时尤为注意手法:不能太长,否则甲方注意力便不能集中;语言要风趣幽默,时不时要抖个包袱,小高潮不断才能始终抓住甲方的眼球;重点要突出,论点和论据要简单清晰,尤其是要提炼出产品与其他产品相异的特质,才能方便甲方理解与区分。在与小顾的“畅聊”之中,我终于能体会出伦勃朗是如何戏剧性地操纵光与影的,透纳是如何在画中捕捉“光、风和速度”的,梵高是如何用厚重且对冲的色彩营造出一个强烈而扭曲的“视界”的,而德加又是如何用舞女来展现运动中的一瞬间,并且解决了在静止的画中表现时间的流动这一难题的。当然,他们每个人的性格也因此变得鲜明起来,你简直可以像说起幼时玩伴一样把他们的绰号随口叫出来:逃犯卡拉瓦乔、人肉照相机莫奈、乳房爱好者雷诺阿、苹果男塞尚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读者,包括我,在读小顾这本书时有茅塞顿开之感的由来。因为小顾在做的,不只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之以渔”的事情。他不仅在聊绘画,也是在启发读者如何欣赏绘画的妙处。我们不但可以经由这扇通往绘画殿堂的大门一窥堂奥,更可以因此建立起专属于自己的,想象艺术的方法。(刊于4.17《信息时报》,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作为商业用途的请豆邮征询,谢谢)

平滑的大脑热烈欢迎这本书

到底谁让我们如此急切?工作的时候着急、吃饭的时候着急、阅读的时候着急、爱爱的时候着急……于是在这样的时代,诞生很多为平滑的大脑准备的书籍。没有时间去学习、消化和掌握那么多的东西,更主要的是缺乏耐心和毅力。所以,很多用浅而广的知识、充斥着博览的性质、带着一群平滑大脑前行的书籍越来越受到追捧。这样的书籍最大的特点就是标签化和知识浅薄化。你喜欢梵高?OK,我告诉你梵高可悲的经历,然后建议你给他贴上一个“疯子”或者“色彩浓烈”的标签。你喜欢莫奈?OK,我告诉你莫奈老了以后很有钱,而且创立了“印象派”。你还喜欢谁?伦勃朗?没问题,我一定给你想要的。失望!你知道了他们如何经历的又怎样?你就能看懂那一幅幅画作的伟大之处?笑话!本来已经很平滑、褶皱越来越少的大脑,就这样更加的慵懒。这本书很好看,只是没有任何激发思考的用处。如果你只是为了炫耀,去买来看吧!-------------------------------------------欢迎关注敢看敢说的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

非主流读后感…

艺术科普读物,读后感如下:1,天赋很重要,比99%的努力更重要。2,追求梦想,在哪个年代都要付出代价,如果是土豪家族或富二代,更容易坚守梦想。(德加,塞尚)3,离经叛道很痛苦,不被时代接受,比贫穷还要痛苦,想追求自由就要忍受唾沫。(梵高)4,即使遭遇了背叛和重挫,也未必不是好事一桩。(塞尚,莫奈)5,受欢迎的不一定伟大,不受欢迎的也不一定平庸。最后引发自己思考了一个问题:一世幸福和身后名,哪个更重要?哪个才算适者生存、被老天偏爱的?

去看看“一个人或者那么一群人的浪漫”

在读此书时,我便自然的想到了另一本书: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共通之处是:他们都能够以一种特别好玩的态势将故事讲出来。从一本艺术普及的书的角度来说,本书是特别适合的。一方面是是好玩,读来不至于乏味。并且在这个同时,将大师的作品、流派予以讲述,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解读,能够普及到基本的知识。况且此书真真切切燃起了我对于绘画的兴趣。我想这也许是此书的最大的成功之处了。作者以大师划分为轴线,分别讲述了艺术家的生平、作品。虽然偶有八卦之心,但是对于艺术的态度我是蛮欣赏的。对于一幅画,不懂则坦然表示不懂。就像有的音乐绘画作品,我也在思考终究是有几人能看懂。联系到理工科的世界,对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等。这个世界有几个人敢于说自己是真正明白的。但艺术也有些不同,有些个作品不过是艺术家满足自己的,让自己先玩爽的作品。(也可能没想干啥。。。想想知乎上对于爱上一匹野马,可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的问答。。。)顾爷写的大师是凡人也是神人。一开始我认为这些艺术家都大部分是穷困潦倒的。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要不然怎么做出惊世骇俗的作品。其实不然,现在这样看来大部分艺术家过的还是蛮好的,其中不乏爱折腾的“富二代”。得,我这跟着作者也有点跑偏了。其实也不尽然啦,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社会地位、生长环境,甚至是当时作画的缘由,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的理解他的作品。我们所看的不仅仅是一幅画,看的也许是作者当时的构思,当时的思考,对一些理念的传达,也像是与作者来了个跨时空的对话。艺术有时真的像书的封面之语:它只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浪漫。

原来艺术可以这么聊

看到《小顾聊绘画》书的封面,你就知道这一定是本有趣的书。先看书名:小顾,就如同一个熟悉了很久的朋友,一下子就拉近了跟读者之间的距离;聊,绝对不是说教,也不会是照本宣科,设定的场景就好像是在某个天气晴好的下午,朋友们约好见面,喝着茶,随意聊聊天;绘画,这个不得了,原来聊的并非家长里短,而是一门真正高雅的艺术。有趣就有趣在这儿了,看似完全两个层面的词语,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再看封面设计,梵高自画像完全变了个形象,发型时髦,带着酷酷的雷朋墨镜,整个儿一个朋克范儿,但眼镜里折射出的却是古典绘画作品。具有冲击力量的因素组合在一起,完全是解构的,让人不由得眼前一亮,充满期待。事实恰恰证明,这是一本超级有意思的书,作者将绘画这一高雅艺术,整个颠覆了艺术史的严肃,说起了“脱口秀”;将画家们独特的命运,像讲一个你所熟知的人的故事一样,娓娓道来,甚至颇能满足读者的八卦精神。就如同穿着T恤听古典音乐,庙堂之音在普通人这里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可能会有人说这本书对画家的评价不够严谨,那是艺术史该做的;又会有人说画家的故事不够完整,那是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该做的。在信息极度发达的当下,各种信息爆棚,简直“乱花渐欲迷人眼”。《小顾聊绘画》可谓独树一帜,好玩,有趣,顺带还能了解一点艺术,这就足够了。我们来看这位顾爷聊的,可都非等闲之辈,个个是绘画史上的“大家”,真正是我们所说的绘画“大咖”。透纳、莫奈、梵高、塞尚等等,哪一个名字不是如雷贯耳,正是因为他们是大家,也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程度。稍微对艺术有点兴趣的人,想必都能说出一点他们的故事,谈谈某幅知名画作的。那顾爷聊的又有何独特之处呢?顾爷抓住了每位画家最独特的一点,或者是画家个人经历的,或者是其艺术特点的,就像卡拉瓦乔被称作“逃犯”,被冠以“舞女控”的德加,“苹果男”的塞尚等等等等。透过这样的介绍,一个画家的命运和画风展露无遗。何况这种介绍是日常说话聊天的口吻,夹杂着如今人们所熟知的网络语言,偶尔调侃,也会用到设问句,读来轻松顺畅。读者会发现,在不经意间已经了解了一个画家的一生。转眼间,我们也能跟别人侃一通这些个大艺术家们了呢。本书的设定和编排也非常到位。既然聊的是绘画,自然会有画作展示,从头到尾,你会发现整本书的编排都是“画”随“话”转,每一幅画作出现的位置都是配合作者聊到的话题,这对读者而言无疑是极好的阅读体验。另外,顾爷聊了很多画作的细节,画作也一一展现,很多也都用口语点明,仿佛画作中的人物都活了,从画幅中走了出来。如果你是个门外汉,却对绘画艺术感兴趣,看《小顾聊绘画》就对了,读完会发现,原来那些经典画作我们也能看得懂,更有甚者,我们由此也能掌握点聊绘画艺术的谈资呢。

听小顾聊绘画

除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还知道哪些西方著名的画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我猜一般人最多也就能报出五个。也难怪,今天人们对于绘画这门艺术的了解,远低于音乐和电影。就像我,说起来还在大学专门上过一学期的西方美术史课,可现在除了少数几个画家能记住外,其余大部分都对不上号,更别提准确的说出他们分别归属于哪个流派,各自的画风是什么样的了。不过现在,如果你有兴趣了解绘画史上的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那么不妨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来听小顾给你聊聊绘画史上的人和事儿。小顾,又称顾爷,据他自己介绍,本职是一名平面设计师,自2013年7月底,在新浪发表“小顾聊绘画”系列长微博,渐渐受到读者关注。而我也是从很早开始,就是顾爷众多粉丝中的一员。手上的这本《小顾聊绘画》其实是他之前微博内容的集结。对于我这个一路追看顾爷微博的“资深粉”来说,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我早先都已经在他的微博里看过了。可是这一点儿不妨碍我饶有兴趣的将这本书从头到尾又细读了一遍,而且此番重读,仍津津有味。哈哈,小顾不愧是个爱讲故事也会讲故事的人!大师们心中的男神原来也爱搞基,造画工厂厂长竟栽在一幅画上……不拽理论,不扯学术,看这本《小顾聊绘画》,你会觉得真的像听一个人在那里嘻嘻哈哈的跟你聊着天。“所谓艺术,并没那么高不可攀,它只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浪漫,它也有爱情的八卦、人生的苦难,它能让你心酸也能让你笑翻天。”书中小顾用他的顾氏调侃,为我们生动呈现了9位绘画史上被称为“大师”的画家的鲜明个性、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的“独门绝技”和代表作品,而且为了方便大家快速识别,他还形象地给他们每个人都贴了一个标签:“逃犯”卡拉瓦乔、“光影大师”伦勃朗、“天才神童”透纳、“天气操纵员”康斯太勃尔、“人肉照相机”莫奈、“幸福画家”雷诺阿、“疯子”梵高、“舞女控”德加、“苹果男”塞尚。我想,就算是之前对绘画一点也不了解的人,看这本书也会觉得趣味十足。以前我们常习惯性的以为,只有那些沉重的大部头书才配得上艺术的“高大上”,现在小顾告诉我们,其实谈论艺术也可以很轻松。虽然小顾说他在绘画方面只是一名“业余爱好者”,但我猜他平时一定做了不少功课,翻阅过很多画家的生平资料,研究过西方美术史,熟悉各个画派的绘画风格,所以聊起那些画家画作,可以侃侃而谈。小顾用他丰富的知识积累、特有的诙谐幽默,加上他自己对于画作画风的理解,帮助我们这些门外汉亲近和了解绘画这门艺术。通过这一场既有趣又有“料”的艺术“脱口秀”,我们不仅看到了大师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也对那一幅幅名画有了更多的了解,包括它们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和手法、如何欣赏等等。下次倘若有机会去到法国卢浮宫这样的艺术博物馆,面对满屋子的名画,说不定你会在其中惊喜的发现:“啊!这不就是小顾说过的那幅×××吗!”很多人说,现在机会太少,年轻人要想“出头”很困难。可看顾爷的书那么受粉丝欢迎,我倒觉得在今天只要你真的有才,发达的信息网络其实给大家提供了更多机会展示自己。顾爷说他并非科班出身,更没有教授头衔,跟大家聊绘画,只是希望“能在博您一笑之余,为您增添一些吹牛聊天的资本”。但我想,有些人在听过小顾的聊天后,也许真的就对绘画艺术产生了兴趣。“关于艺术,一切的热情都源于单纯的喜爱。”如果小顾的这番聊天,让更多的人从此关注绘画,那岂不是一件连小顾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好事吗?最后我要向大家透露的是,“小顾聊绘画”的微博原作其实远远不止书中收录的这么些,还有很多像“谜男子”维梅尔、“维也纳帅哥”席勒、“坏小子”库尔贝等精彩的内容,这次都没放到这本书里去。这里我代表广大粉丝,强烈要求顾爷赶紧出第二本书!要知道自打听小顾聊绘画之后,我再也不用担心名画看不懂的问题了。

美术馆看画从此好玩起来

生活中多多少少总会去看画展啊,逛逛博物馆什么的。感觉大师不愧是大师,作品给人的感觉很美,但常常是既分辨不出是哪位大师的作品,也看不出门道,更读不懂画作背后的涵义。所以,顾爷的这本书,你,值得拥有!顾爷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他强大的艺术史背景,以及高超的段子手段位,为你带来可乐的艺术画展解读。

不以兴趣为前提的热爱,都是装BB

过去,我一直记不住哪个画家画了什么画自从看完小顾的书,竟然能一一对上号了连那些佶屈聱牙的画名和作者名都记住了一口气说出那些画家的身世性格不费劲此书就好比我们初学英语要用中文音译标注一样。How are you?-好啊油?Fine,thank you,and you?-饭,三克油,俺的油?这种看起来粗俗乡野的做法却拯救了无数英语入门渣有木有。反正我是这么做过。你给一个连色彩三原色都不知道的人,讲拉斐尔前派对英国绘画史和发展方向的影响他能听的懂吗?他有兴趣听吗?此书说白就不是给学院派们看的。也只有专门研究史论和有极大兴趣爱好的人才愿意啃完那厚厚一本翻译的枯燥生涩的西方美术史吧。反正我那本16开3厘米厚的《世界平面设计史》到现在都没翻几页。研究的是真透彻,写得是真诚恳。但是没兴趣啊,枯燥啊!假如王受之先生能用轻松幽默又不失真实还原的方式也编这么一本,那得造福多少射鸡屎啊!看历史我喜欢先看野史,看了野史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再去看正史,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激烈碰撞,便在我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讨厌教科书的原因,写得太尼玛正经了!)一切热爱的根源是浓厚的兴趣,不以兴趣为前提的热爱,都是装BB。

请搞清楚这本书的意义

对于像我这样完全没学过艺术的、只知道《蒙娜丽莎》、《向日葵》的彻底门外汉,看到一幅名画,我的感觉纯粹是“哎呦感觉不错噢”或者“艾玛跟照片似的”至于在画这幅画时,画家的人生状态、情感状态,相信只要没系统接触过艺术的人,都跟我一样,是完全不了解。看了顾爷的微博和书,第一次有了这种感觉:看到一幅画,了解了这幅画在创作时的故事,就多少能够感受到画师在作画时的心情,也终于能够发现这幅画的确是想表达什么。可以说,就像看书一样,与作者建立了超越时空的交流。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绘画艺术是那么的有意思。

白丁的启蒙

打下题目,感觉有些歧义,不过就这样吧,因为最符合自己的感觉。当我看到GU的头像下面“这次就到这儿吧”的时候,意犹未尽。然后翻回去看封面上的“壹”字才算放下一颗心来——只要有“壹”,应该就会有“贰”,那么我还是可以在GU的带领下继续欣赏一些在以前看来莫名其妙的画和认识一些几乎从来记不住名字的人的。我这个人,虽然说不学无术稍嫌狠了一点儿,但从来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信手拈来好不露怯却是事实。说好听点儿,本人兴趣广泛,因为琴棋书画都爱过也都摸过,按蜻蜓好歹还点点水,我却在很多时候不过是在水面上掠过这么一下。话虽如此,我还是很热爱那些让我感兴趣的东西的,比如说“画”。在看《小顾聊绘画》之前,我以为自己更爱水墨山水,外国人的油画不如照片逼真,抽象画又莫名其妙,梵高什么的,只看到一堆堆乱七八糟的颜料……-+哪如咱们鱼啊虾啊的灵动活泼,更别说花啊鸟啊的写意有趣以及大山大水的气势磅礴……反正就是因为国画俺看得懂画的啥,“外国画”除了那些老老实实照人画的知道是画了个人,别的啥都看不出所以然,看不懂当然就不觉得好!我感觉单就这次来说,《小顾聊绘画》的作者顾爷绝对是我的启蒙老师——尽管极有可能他并不因此而感到开心。不过换个角度想,让一个本也什么都看不懂的人对这些画竟然产生了兴趣,而且在他的指导下居然看出了那么一点儿“意思”,其实也应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谨以此安慰我的启蒙老师顾老师!因为本人处于刚刚被启蒙的混沌状态,所以对于梵高啊、德加啊、塞尚啊啥的,他们的画其实还是看不懂(虽然在顾爷的指导下多少了解了他们各自的绘画特点和伟大之处),也仍然喜欢不起来。我多少能喜欢的还是卡拉瓦乔、伦勃朗等颇为写实的画风。也终于了解了点儿为什么人们更爱绘画而不是照片,绘画中的人物是可以呼吸的,而照片中的人物是静止的。我爱看他们笔下人物的肌肉线条和一瞬间的表情、衣服上小小的褶皱……作为一个不可救药的细节控,绘画给我的乐趣远非照片所能企及。特别是当我看到卡拉瓦乔笔下苹果上那个小虫洞的时候,所有的感觉只能用“惊喜”来形容!顾爷教我的还有雷诺阿《秋千》中少女衣服上深蓝色的阴影,以及梵高笔下的疯狂,甚至可以在莫奈的《奥林匹亚》中似乎触摸得到床单那微凉柔滑的丝绸质感……如果没有顾爷,我想我在面对这些画的时候,永远脱离不了目瞪口呆的痴傻表情。再次谢谢顾爷!最后,我想问一下中信,《小顾聊绘画》贰什么时候出?

“有趣”是财富

小顾很有feel,总能get到有趣的点,用现代化的俗语以轻松幽默的姿态把它们传达给读者,跟意公子的“意外艺术”有些相似之处,两者到都散发着艺术科普的理念呢。小顾那让人扑哧一笑的语言,让我们再感受一下:好莱坞与罗马,一个是拍电影的,一个是搞装潢的;《圣马太蒙召》讲的是耶稣走进税务局,指着身为公务员的圣马太说“跟我混吧!”;这幅画的特别之处在于耶稣没有像磁悬浮一样飘着,身边也没有光屁股的天使飞来飞去;卡拉瓦乔偏要上街做“古惑仔”。太多这样的不着边际又让人会心一笑的语句了,以上还仅仅是出现在第一章的而已。这样的手法同样体现在他对画作的解读:在大家的印象里贴标签是不对的,但是不可否认“贴标签”对于人脑第一步的识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先贴上标签,有了第一印象,记住了名字,了解了基调,然后对那个标签背后的人有兴趣了再自己去深入了解他反转的魅力。在这本书里,小顾为每个画家都贴上了商标,讲诉了他们各自的品牌和特技,作为艺术的简易入门也挺合适的。其中,有个在我脑中挥之不去的品牌名字就是幸福画家——雷诺阿,因为很贴切吧。看雷诺阿的画,就像在阳光下吹泡泡一样,有种温暖的气泡在身体里蒸腾的感觉,暖洋洋的幸福感。还有安静祥和和疯狂澎湃交织的“神童”透纳,第一次听说透纳是在电影《少爷》里面,装逼的教导主任和他的马屁跟班在小船上看景时说:“那个婀娜的曲线正如透纳的手笔”,镜头没有给,所以当时很好奇透纳的手笔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本书给我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摄影。《论摄影》中关于绘画和摄影的关系有这样一个表述:因为摄影技术的出现,绘画的写实功能受到了挑战。表达的不太准确,大致意思如此。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的出现就是对此的突破吧,从莫奈的《印象·日出》到“舞女控”德加在《剧院乐队》中模仿照片的构图,从多视角的塞尚到极致抽象的毕加索,真实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彩。如果摄影是一门艺术的话,艺术确实是相通的。“伦勃朗光”是作者明示出来的,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启发。卡拉瓦乔高超的抓拍能力体现在:能抓住最重要的一瞬间,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出紧张的气氛。伦勃朗的《夜巡》中指挥官要跨出画框的脚让人感受到画面冲击力的力量,还有45度角的布光在《权力的游戏》的任务画报里也有淋漓尽致的体现。梵高用大片浓烈的蓝色和黄色结合的画作,让我想到镜头下的色彩也要大胆的尝试,也许能迸发奇妙的趣味。有两点作者使用的手法让我更好地找到“feel”,就是对比和细节呈现。讲伦勃朗的肖像画时,对比了当时其他画作那种排排站的团体肖像,让读者一眼就看到伦勃朗独到的眼光和创意。还有我很喜欢的莫奈的《蛙塘》,那用不同颜色的交替勾勒出的惟妙惟肖的池塘倒影,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画作细节图片让我们能够近观艺术家们的笔触,明白远观那富有魅力的视觉效果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于是,下班后我到公园拍了倒影,感觉比拍三分之一处的花苞来的更有趣呢。

外行看热闹

2014年3月28日中午12点半,我正在专心致志地对付午饭,突然一个长期线人冒了个泡,告诉我有一桩涉及诸位艺术家的大案。案件本身并不错综复杂,他已经整理成册,预备给我寄过来。不过,他告诉我,这一次的案件与以往不同,时间要求很高,且不能打草惊蛇。在我表示了这次案件过于复杂,我恐怕力有未逮之时,线人突然反客为主,露出狰狞的微笑,“差评你就完了!”随即下线,再也不说话。我当然很信任这位线人——作为资深线人,他(也许是她)已经为我提供了很多不错的案件,每次都让我斩获颇丰。我们的联系不算多,不过他知道我喜欢哪些案件,因此每次出现都会带给我不少的惊喜。虽然,我也知道,作为放长线钓大鱼的线人,他的这条线索也在以超越光速的速度飞奔向其他多位项目执行人手中,如果我不能抓住这次如此高要求的线索,很有可能线人就要弃我而去了。在苦等了十天之后,我终于拿到了线人所谓的“册”,这更证实了我的猜想:这份“册”虽然很考究,但显然经过了批量处理。由于案情特殊,“册”简直名副其实:也就是上百页纸用针线缝合在一起,连正常案件都应该有的封皮这次都消失不见,不过这倒也方便了我翻阅。大部分画面可成180°大刺刺地展开,再小的细节也难以忽略掉。我最爱这样的卷宗了,不禁怀疑起线人对此次案件的用心程度来。拿到案件综述当晚,我就开始挑灯夜战。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开始头疼,对于几乎没有美术细胞的人来说——譬如我,面对着综述里精心挑选的这些画和文字,几乎要蒙头大哭起来。我当然知道这群艺术家团伙,说出他们的名字绝对不费吹灰之力,甚至连他们的著名作品也能说个一二,可是也仅止于此,如果想要我详细说说他们的生活经历、作品背景,那简直是要我的命。这本“册”的制作人非常贴心,说的都是大白话,把那些艺术家从偶像神坛上硬生生地拖到我面前,一人一小册,从小时候干过的小坏事到长大之后干过的大坏事全都事无巨细地列在我面前。我几乎有拿着小皮鞭好好教训他们的冲动。(听说确实有项目执行人拿到了三根彩色的“疑似”小皮鞭)不过,看着看着,我才发现,制作人的口味还真是独特,这次的案件并不算复杂,表面上看说的是逃犯,是疯子,是舞女控,是苹果男,其实隐藏在其中的是光影大师,是奇才,是幸福画家,他们有人爱画睡莲,有人爱画彩虹,无一例外画过自画像——我突然醒悟过来,大概就是因为我没有美术细胞,线人才会把这次的卷宗委托给我,想看看门外汉是怎么处理这次的案件吧。“你别瞎猜了……”这似乎是线人当时给我的回复。三天之后,我顺利看完了整部卷宗,其实真正的审阅时间还不到一个小时,总觉得漏了点什么,于是在第四天,我又顺手翻开了这次案件,准备细细梳理一下,重新发现错过的小细节。很快,我就发现,每一张大图旁边,有局部放大外加详细说明,看起来就像是藏宝图一样。幸好有这些“藏宝图”,不然我就是拿着放大镜怕是也发现不了其中的玄机。眼神、虫洞、枯叶子,每一个都没逃过制作人的眼睛,配上细节解说,我竟然感觉到这次案件本身的美好。啊,这一定是幻觉……翻来覆去几天后,我突然想起线人告诉我,这次的案件“最着急”……顶着上层名为线人的要求、众多的案卷和所谓“良心”的三座大山疯狂催促结案的巨大压力,我不得不一边装死来艰难度日,一边偷偷摸摸地奋笔疾书。4月14日,随着反复揣摩线人的意思,热气腾腾的案件分析回到了线人手中,《小顾聊绘画》 艺术家生涯解读案,结案!PS:当然,我也注意到,这份“册”的第一页已经告诉我,这次才是壹,这意味着还会有贰、叁、肆、伍、陆……我不禁开始期待线人的下一次冒泡,说不定我最爱的胡子男达利先生也会获得出镜机会。【总结】 案件代号:《小顾聊绘画》 案件目的:解读艺术家团伙的秘密生涯主要线人:中信社科君当事人:艺术家 们项目执行:天第一次结案:2014年4月14日参考项目:圣礼拜五之《万万没想到!!!》项目出品:中信出版社

20150910-小顾聊绘画1

20150910-小顾聊绘画11-1571/米兰/逃犯卡拉瓦乔,最擅长将作品定位在高潮的那一秒,抓住最重要的瞬间。水果篮的逼真,乐谱的可演奏性,通过绘画讲故事。画的快,把眼睛看到的直接搬到画布上,力求表现最真实的一面,其他人认为没有经过反复推敲的作品是对艺术的亵渎。(不同的理解,但不影响卡老大的天才)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人。在其他人看来,也许卡老大就是一个狂徒。2-17世纪/荷兰/伦勃朗/光影大师站在顶峰的男人世界三大绘画之一的《夜巡》独创的光影效果——45度角拍摄的伦勃朗光戏剧性的画风——群画像100多幅自画像——无声自传通过表情动作,描绘出人物内心。能够将养家糊口的手艺变成流芳百世的作品,这就是画匠和大师的区别!3-1870/英国/伦敦/透纳神童,不仅在艺术风格,还有其做事风格,先画受欢迎的,后画自己喜欢的。他的出现,将风景画在历史上的地位带上来一个绝无仅有的高度。一个执着疯狂勤奋爱较劲的奇才!4-1776/英国/康斯太勃尔/职业风景画师反复画着相同的尺寸甚至更大草稿的方法,来体会不同的细节,色彩,和尺寸给观者带来的不同感受,最终打磨出一副惊世骇俗的杰作!世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或淡化我对你的爱,爱你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无论任何艰难险阻。他一生都坚持走正确的道路,影响无数人,留下无数传世之作,但更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与玛利亚的忠贞不渝的爱情!5-1874/法国莫奈/印象派祖师爷莫奈用他的睡莲征服了整个世界!6-1874/雷诺阿/法国/幸福的画家一幅好的画,胜于一千句赞美。他就这样一直画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7-1886/法国/梵高家喻户晓因其独特。癫狂派,神经病,高更在笔记里写到,我至今满脑子都是向日葵。8-19世纪/法国/德加舞女控他只画脑子里的东西,记文字笔记,数字处理后输出到画布。从某种程度来讲,他才是真正的印象派。9-塞尚/现代艺术之父同一幅画里表现多个视角。他就像是推着一个巨石的登山者,在到达顶峰之前一旦放弃,就必定粉身碎骨。庆幸的是,他坚持到了最后。写作手法:报名之前先铺垫,结尾处有总结。

【干货贴】如何看懂一幅画

文/Peter Wang(微信zaiyunduan1084)最近看了两本跟赏画有关的书,一本是《如何看一幅画》,还有一个就是《小顾聊绘画》,看完两本书,我自己在微信群跟人讲了一次课,名字就叫《如何看懂一幅画》。今天,我把我讲课的实录写到这里,算作是本书的一个读书笔记。【文字实录】我今天要讲的呢,主要就三个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看懂一幅画?第二,看懂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第三,怎么样去看懂一幅画?一、为什么要看懂一幅画?首先我们来讲讲第一个问题,这里我先从我自己的角度跟大家来讲讲为什么我想去学着看懂一幅画。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有时外出旅游的时候,稀里糊涂地就会进入一个博物馆看画展,有时也会在一些朋友的邀请去看一些画展。之前因为不懂怎么鉴赏,所以面对一个画,你基本也就只能是走马观花地看看。看完,什么感觉都没有。但是很奇怪,当时的我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看懂其中的门道。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萌生一种想法,我要去积累一定的赏画知识,然后面对一幅画,不至于会束手无策,至少能够看出一些别人看不出来的东西。第二,有一次我听《锵锵三人行》的窦文涛在节目中提到一个事,大致意思是会说艺术作品的价值永远就在那里,他不会因为你不懂得欣赏他而失去。相反,你可能会因为不懂欣赏他而使得你的生命失去一些乐趣。这话,我很赞同。后来我也联想到看画这件事,其实也是这么一道理。我其实见过那些对绘画作品如痴如醉的人,我也能够间接地感受到他们在赏画这件事上得到的快感。对于这种乐趣,我自己也想去体验一番。第三,考虑到对于绘画作品,很多人是跟当初的自己一样,是不懂得怎么看,不懂得怎么欣赏的。我就想如果我知道怎么看,而且我能够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语言帮他们去讲解一幅画,别人会得到满足,别人的满足,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引起我的满足。如果对方又是个漂亮的异性,我的成就感搞不好会更大。以上三方面的动机,促使我开始了赏画和学习赏画之旅。在下面的内容里,我就跟大家讲讲我对于赏画的一些心得。二、看懂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今天的这个主题是如何看懂一幅画,那这里我就先解释一下我这里指的这个“看懂”是什么意思,我这里指的看懂一幅画很简单,它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搞清楚这幅画大概画了什么。第二个标准,搞清楚作者通过这个画想表达什么。第三个标准,搞清楚这幅画的亮点在哪里?这里我举例说明,比如这幅画的名字叫《蛙塘》,作者是印象派大师莫奈。我接下来就用上面说的三个标准来解读一下这个画:「1」午后,一批上流社会的交际人士在公园游玩聊天,那里有片蛙塘。「2」这幅画本身,是一幅简单的风景人物画,其本身没有暗含太多的“隐秘信息”,但考虑到莫奈是个玩印象风的高手,所以他借助这个画,肯定是有意在传递他的那种印象派的绘画风格。印象派的特点就是主张从色彩和光的角度观照自然,抛弃注重色调和形式的传统绘画方法。莫奈说:「倘若你到室外作画,试着忘却跟前的物体,不论它是一株树、或一片田野。只要想象这儿是小方块的蓝,那儿是长方形的粉红,这儿是长条纹的黄,然后照着你认为的颜色和形状去画就是,直到符合你自己对景物本来的印象。」例如,他会画出对一整株树的印象,而不去画每一片树叶;远处的一片房舍或树林则成为一团斑驳陆离的颜色、光和阴影。这种风格,莫奈一直持续下去。他专注于光的变化和气氛的营造,使他的画中景物渐渐丧失实质的主体,只有色块勾勒出的轮廓依稀可辨,大自然或景物消失在一种颤动的抽象形式之中。那莫奈通过这幅画其实是在表达,或者说是在实践他的那套印象派的绘画理论和主张。「3」这幅画的亮点就是这池塘的水。虽说画得不太栩栩如生,但是湖水荡漾,微波粼粼的感觉已经出来了。如果你把这幅画拿远一点看,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它又变得真实了。这里所谓的真实,就是我们看了一个客观画面后,闭上眼睛回想的时候,脑子里留下的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模糊朦胧的画面。估计莫奈的绘画理论中,重视的就是这种留在脑子里的「真实」,而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印象派,印象派,强调的就是人们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三、怎么才能看懂一幅画?在我们看懂一幅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手段呢?我们有哪些工具可以使用呢?「1」眼睛和脑子比如我们为了达到第一个标准——搞清楚这幅画大概画了什么,就可以借助自己的主观感受,通过眼睛去看,以及通过脑子去想,通过看和想,有时基本就能大致搞清楚你眼前这幅画大致画了些什么。「2」百度谷歌当然在有的时候,你凭借自己的眼睛和脑子或许看不懂眼前的画是怎么回事。比如像毕加索的这幅图,一般人肯定不知道毕老师这是在发什么神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只能借助百度谷歌去搜答案了,看看别人是怎么解读这幅画的,然后我们看看通过别人的解读或者相关信息,我们是不是能够搞懂这幅画画了什么。当然,对于前面提及的第二个标准和第三个标准,我们同样可以借助百度谷歌搜索来找答案。另外,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前面提及的三个标准是很难一下子就百度到的,相反我们所能做的是「曲线救国」,通过搜索其他的相关信息,最后间接地推断出三个标准所涉及的问题。那么有哪些内容可以成为我们做推断的依据呢?或者说白了,哪些因素有助于我们看懂一幅画呢?有这么几个事很重要,第一,作者的生平际遇。举例:梵高在跟高更决裂前和决裂后,作品风格全然不同。这个例子很典型,说明一个画家的画风跟他的人生故事和遭遇有着很大的关系。马奈和伦勃朗的作品都有一种贵族气质,这跟他们所成长的环境和成人后的交际圈直接相关,相反有些出生卑苦的画家在早期会画一下下层人士的生活场景。像梵高的早期作品《播种者》,《吃土豆的人》以上例子说明,作者的生平际遇跟他的绘画风格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我们通过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特别有助于我们去解读这幅画。第二,作者的性格举例:梵高,毕加索,都是那种性格极度古怪天才型人格,同时其作品也都是古怪晦涩的。相反像雷诺阿这样是个性格极好的老好人,所以他的画风充分的希望,美好和幸福,这个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通过这个我想说明的是:作者的性格以及性格特点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也会直接影响画风。那么我们通过了解作者的性格,也有助于我们去理解作者的绘画作品。第三,属于什么派?画家跟武林高手一样,很多都分门派,什么古典派啊,现代派,印象派等等。每个流派都有这个流派的理论,风格和显著特征。有时如果我们知道这个画家属于什么流派,我们就可以顺藤摸瓜搜索到这个流派的特点,然后再用这些特点去对照绘画作品,只要能对上,我们就会有一种顿悟,这种顿悟,也是一种很棒的体验。第四,这个画背后是不是有一个历史故事西方的很多绘画背后其实都是一个个的历史故事,宗教故事,神话故事。如果一个绘画画的是某个经典故事中的某个片段,那么你了解这个故事背景,自然也就有助于对这幅画获得进一步的感性理解。比如你去看卡拉瓦乔的《圣母之死》,如果你不知道圣母是谁,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死的,那么你就可以动手百度了。「3」书籍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专门给你科普绘画知识的通俗读物。有的是给你介绍西方绘画大家的生平故事,比如《小顾聊绘画》。有的则是通过解读一幅幅的绘画作品去披露赏画方法,比如《如何看一幅画》。还有的则是给你去讲解名画背后的故事,比如《名画之谜》。这些书都有助于你集中地去增长一些赏画技能。所以综上,面对一幅画,我们可以怎么去看呢?这里我不妨完整地说一下我的操作步骤:第一步,收集信息1,先用眼睛看,脑子想。看到什么是什么,能想到什么是什么。2,去搜索别人对这幅画的解读,同时了解一下这个作品作者的生平际遇,性格,绘画风格。3,如果这个作品画的是神话故事,宗教故事和历史故事中的某个片段,就去了解一下这个故事的大致来龙去脉。第二步,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1,这幅画大概画了什么?2,作者通过这个画想表达什么?3,这幅画的亮点在哪里?第三步,完成前面两步之后,你就可以在画展上,当着妹子的面跟她侃侃而谈你对各幅绘画作品的看法。

与十个奇葩共度绘画时光

如果你问我知道哪些绘画大师,我大概能说出梵高、达芬奇这两个人的名字,至于他们画的画吧,虽是闻名于世界的画作,但我却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梵高的《向日葵》怎么就牛逼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没觉得到底有多美啊!我想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样吧,在艺术上一点造诣也没有,所谓的大家追崇的名画也只是看一眼而已,绝不会深究。名画是他们的,我只过好我的小日子。可就是有一本书,竟然让我记住了一些牛逼画家的名字,还知道了他们的绘画风格!感觉立马从屌丝进化到高大上了!这本书叫《小顾聊绘画》。初拿到书,觉得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还蛮赞的,一个有着一头棕红色头发和胡子的大叔,戴着一款某宝上面超红的爆款眼镜,时尚感倍增!不同的是,眼镜里竟然是某幅大作的截图!而且这位大叔用的是油画笔墨,也有那么点大作的感觉!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此书,心里带着的疑问是:绘画有什么好聊的?像我这种对绘画没什么兴趣的人,能看得进去吗?但是我的疑问瞬间被作者给打碎了!作者你这么蛇精病你妈妈造吗?自称顾爷的作者仿佛就坐在路边摊上,吃着烤猪腰子,用沾满辣油的手扯着一堆世界名画跟你唠嗑,而且还是非常痞的口吻!那些超牛逼的画家在他嘴里就仿佛在说“我们村的那个谁谁谁”,瞬间拉近距离好吗!而且谁想知道画家的画表达了多么高深的意思啊!听八卦才是王道啊!于是最佳客串卡拉瓦乔隆重登场!卡拉瓦桥的画我承认我是看得懂的!因为很容易从他的画上看出些端倪来!先不说人物刻画得多么细致,光是一幅画所营造的环境,看起来就生动无比!就像作者自己形容的:“卡拉瓦桥的厉害之处,就是他往往能抓住最重要的那一瞬间!将剧情定格在最高潮的那一秒!下一秒,可能往任何方向发展,使看的人自然而然地产生无限遐想……”作为一个想象力比较丰富的人,看到他的画,不消一会儿我便可以脑洞大开,在脑海里蕴量一个又一个无限可能的故事。至于卡拉瓦乔什么攀上高富帅,挤进上流社会,投靠黑社会,越狱的故事……大家去这本书里看吧,不同的人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其实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梵高,真的是一个超级蛇精病!看了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有谁会把耳朵割下来送给心爱的姑娘?请看向梵高!有谁会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把亲弟弟折磨得死去活来?请看向梵高!有谁会因为好基友的离开,疯掉般的自残?请看向梵高!这个神一般的男人倒是留下不少画作,可惜的是我却看不懂……即使放在我面前一幅他的真迹我也会路过看都不看一眼吧……有些人注定穷困一生,大概说的就是我。还有一个丧心病狂的怪男人——塞尚!看到大家都在骂他我觉得这样很不好,我希望有人站出来揍他!明明是正常的房子,你把它画歪了你还有理;明明好好的山,你非得画得乱七八糟,还说是不同视角!向马奈致敬的那幅画作对比度之强烈简直想掀桌给差评啊!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的某幅画竟然卖到1.6亿英镑,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绘画史上的世界纪录!好吧……非正常人的世界我永远不懂!这本书里讲了九个奇葩画家,我觉得作者也是一个奇葩,因为只有他,能用如此轻松诙谐的语气带我们走进高大上的名画世界!谢谢顾爷,让我第一次离名画家这么近!也请顾爷继续给我们聊绘画呀,因为看了根本就停不下来呀!

打开艺术的门

这几天不是很忙,下班回了家之后,慢吞吞地把《小顾聊绘画》翻完了。但这里的翻并不是一个贬义的词。我自认为一本好书,当如曼妙少女,用轻盈灵动的身姿引人入境,而不像小学班主任,以自上而下的威权一声令下,命你正襟危坐,眉头紧蹙地听其教诲。 所以从整体上讲,这本书不是艰深的论著,风格类似于《明朝那些事儿》,用说书人的口吻告诉你一些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的画家,其间穿插了画家的生平轶事、风格特征、时代背景等等。 当然,用这样轻松诙谐的方式普及来西方油画艺术,也可能存在一个弊端,无法满足我的不良嗜好——“术语收纳癖”。每当一个不知所谓的词出现在我眼前,它的词义越是纠结,我就越是肾上腺激素爆棚。我会把它们收入囊中,以备日后轻巧地抖出来,比如“艺格敷词”、“具象现实主义”、“伦勃朗光”之类。 现在,这本书翻完了,准备给自己一个交代,加之很久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写博客了,于是酝酿写个读书笔记,做一些摘录或者总结啥的,以便日后装X使用。 因为这里不能间断发插图,所以把文章链接放这,供大家移步啦~ PS.我不是科班生,只是看了这书的一些摘录或者个人总结,不对的地方多多包涵。 【链接】http://www.douban.com/note/403574561/

原来当画家是这样的

《小顾聊绘画》是一本关于西方艺术史的书籍。作者顾爷原先在微博上发表了这一系列对艺术大师的介绍,大受读者们的欢迎,所以他将这些故事以纸制书的形式出版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九位大师的生平故事与艺术特色。在这篇读书报告里,我详细讨论梵高与塞尚这两篇故事。梵高这个人物家喻户晓,但他的生平大家不一定知道。梵高一生中只卖出过一幅画,只能靠他弟弟提奥养活。梵高做过很多疯疯癫癫的事,比如割下自己的耳朵,或在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喝一罐黄色颜料等。他越来越疯,后来被送到法国南部的一所精神病院,在中年的时候自杀。几个月后,他的弟弟提奥也去世了。这时,提奥的太太乔安娜开始卖梵高的画。忽然,梵高的画变得大受欢迎。顾爷把这个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帮助读者通过了解画家的生活来对艺术有更深刻多理解。顾爷在整本书里运用通俗易懂、讽刺幽默的语言。比如在介绍梵高的弟弟的时候,他写道:“嘴上说靠画为生的梵高,其实是靠他弟弟为生”。通过梵高喝黄颜料这件事,我意识到黄色对梵高来说是忧郁的生活中的解脱。这可能是为什么梵高在画向日葵和其它东西的时候经常用黄色。这本书也让我更真实多看待艺术在生活中的角色。很多时候,一个艺术家有没有被公众发现是很有机遇性的。为什么梵高的画会在他死后才受欢迎?它们又没有因为他死了而变的更好看。书中讨论的另一个名叫塞尚的艺术家的表达方式也很不同一般,包括画“歪房子”。他和梵高一样,几乎卖不掉画。但是,他在朋友的资助和鼓励下继续画画,在被朋友背叛的时候也继续画画。终于有一天,他的画引起了群众的兴趣,受到了别人的认可。塞尚先苦后甜,至今还很有名。可见,每个艺术家的经历都截然不同。艺术界里没有一定的“出名之路”。是这些不同时代的不同经历让艺术家们创造出独特的、令人深思的作品。

我想我比较爱顾爷的真实

推荐《小顾聊绘画》的理由(有没有很实在):第一,关于”书“:收到书的时候,看到背后那三根笔的时候,确实小小惊喜了一下,除了收到意外礼物的惊喜的感觉之外,还有就是总觉得顾爷再说:喜欢就去画吧,去画吧,去画吧。第二,关于“顾爷”:我一直以为,“深入浅出”是一种很高的造诣,倒不是说顾爷对绘画方面的造诣有多深,顾爷可以把他所知道的东西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讲给大家伙听。艺术这条路上,不缺少那些真正的造诣高深的艺术家,更不缺少故弄高深的虚伪的“艺术家”,缺少的是像顾爷可以用大家伙都可以理解的通俗的方法将这些“不通俗”的艺术通俗起来的“分享家”。第三,关于书的“内容”:顾爷果真是顾爷,说起话来没一句是正经的,整个书完全是以搞笑为基调的。我平时所谓的“欣赏”名画,只是大眼一瞟,然后不假思索的说:嗯,我喜欢这个!说来我理解的艺术是一种共鸣,我们喜欢这个画,必然有我们喜欢的理由,至于为什么喜欢,就没几个人知道了。所以如果我们喜欢这个东西,我们可以再去了解一下其中的奥妙的话,对于我们认识自我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顾爷在这方面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平台,不是告诉我们多少关于绘画的知识,而是可以带我们一探平时我们所不了解世界(有多少人能读的进去绘画史这种书),让许多人产生兴趣,而兴趣又从来是最好的老师。至于缺点,让人读不下去的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书的味儿有点大。。。。

一些有趣有各性的画家,让你喜欢艺术及其历史

坑爹!跟微博完全一样!

预定的书,拿到手后挺失望的。虽然无书脊设计挺新颖,这样看跨页的图就不用担心把书撕坏了。我很喜欢顾爷的系列,因为通俗易懂(虽然吐槽越来越多了)。但是,没想到这本书跟微博一样一样的啊!!!原来以为会至少有一半的新内容呢!!!不光连图是一样的,连文字说明都没有变呀!!!那这样我为什么要买书呀!!!原来以为顾爷后期微博吐槽越来越多,干货越来越少的原因是因为投入了很多精力再写书,可现在看来,真是......嗯嗯。当然,你也可以怪我没事先看目录,说买书是为了收藏云云。但是我就是觉得这种打印微博的做法很没诚意。ps用的纸还不是铜板纸,达不到一般美术类书籍的要求。pss点了关键情节透露,因为所有内容跟微博一样的——如果有人说微博上杂七杂八的信息太多,本书是合集,那么顾爷在暴走日报上有无广告专栏,还每天更新噢。


 小顾聊绘画·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