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明十五讲》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 欧洲文明十五讲章节试读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6
ISBN:9787301066072
作者:陈乐民
页数:279页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19页

城邦民主的形成,地理因素十分重要。希腊比之周,有一点很不同,希腊是先分,然后融合;周是先融合,然后分。所以希腊城邦有各自的特色,而周的诸侯则多有类同。
远古时代,尧舜禹的禅让,可以认为也是一种选举制度。是氏族内部的选举。可以说也是民主的。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私有制的发展,从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希腊的原始民主社会,必然也会过渡到罗马的专制时代。如果说希腊是西方民主的起源,那么三皇五帝时代是不是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己的民主起源的原点呢?
分散,小,就容易出现民主和自治。自治是民主的形式,民主又强化了自治。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理和文化的范畴。希腊谈不上什么联邦和国家联盟,有的只是一个个的城邦国家。或许人种是一样的,语言是一样的,但不是一个整体的国家概念,罗马才是的。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2页

中国(东亚)的历史(鸦片战争前)就不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么?当然应该算是的才对。中国文化的封闭性,更多的由于封闭的地理环境所造就的。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不是一根线索,而是多线索的。有东方,也有西方的。而且双方不管多封闭,也是有联系的,很早以前就有联系了。
历史既然是这样发展的,总归是有它当时的合理性。不论这种合理后世如何看待,至少在当时发生的时候,某种偶然中也孕育着必然。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46页

而且每一个历史时期同上一个历史时期的接续,后一个历史时期总会在前一个历史时期当中找到它发生的因素和种子,不能断然分开。
即注意到历史的分期,有注意到历史的延续性。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20页

适合自己的,自己所选择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汲取别人的方法,汲取别人的做法,但最好先考虑自身的情况。加以吸收和利用。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37页

所以民主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来的。文明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来的。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52页 - 第三讲 罗马兴衰一千年

正像我开始说的,希腊的精神是自由的。尽管打仗,但它是那种自由的、欢畅的、向上的、轻快的、内心非常充实的一种状态。到了罗马呢,它是模仿的、是行动的、是沉重的,或者叫做凝重的。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21页

民主和专制的优劣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因为反对而反对。民主和专制的矛盾本质在于调动社会的效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下,能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运转的制度,就是好的制度。
在远古,任何只是都不如现在这般细分。总体上,知识就应该是这样的。知识就是由疑惑而探索解决。事物是有关联的,所以知识不能孑然分开。而现在的教育则是犯了错误,我们太专注于专而忽视了全和整体性。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13页

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正如你为何是你,我为何是我,言不近。差异的存在是普遍的,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基于个人的立场,论证以及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史无信史”确实是个问题。史书对于事件的走向过程应该有相对客观的记载,参考不同的史书,或许能得出最接近的历史真相,但不会是真实的历史真相。但是完全质疑史书的记载,则就没有历史了。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47页 - 罗马兴衰一千年

-古罗马留给后世的遗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行政管理、政治管理方面的经验。三种政体:贵族政体、王政政体和民主政体;三句话概括经验:行省建制、中央统制、分省管理。
罗马留给后人的第二个精神就是孟德斯鸠所说的“法的精神”。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第二个创造就是法律。
第三个遗产就是实物方面的,包括公共建设和民用设施、建筑、雕塑和雕刻。
-恺撒:军事家、政治家、作家。《高卢战纪》
-希腊的精神是自由。尽管打仗,但它是那种自由的、欢畅的、向上的、轻松的、内心非常充实的一种状态。罗马则是模仿的、行动的、沉重的,或者叫凝重的。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44页

相对而言,中国的统一比起罗马要稳固。行省更像是军区,军政管理,中国一开始就强调军民分开,凡是军民部分的时候,地方分离因素就要严重些。罗马征服的地方多自治,所以即使是征服了,习惯上更倾向于独立,而中国虽然周代的时候没有后来那样一统,不过天南地北的,华夏民族内部,还是尊周天子是共主。天下有了这样的思想,所以后来的秦兼并天下,就没有受到太强烈的对抗。后来秦王朝灭了,天下也没有马上分崩离析。西楚行封建,但是失败了,这就是说明了封建的不适应历史的地方。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32页

我们没有维纳斯,但是我们有兵马俑。两者的美确实是审美观的问题,所以没有什么优劣可言。
中国三皇五帝以来,崇尚的就是贤人政治,以一个人来代表大家,代替大家思考,出了问题也他一个人来承担。
希腊是公民政治,中国是贤人政治。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4页

历史在质疑中前进,没有质疑,就不会有发展。人人都可以质疑,都要去质疑。质疑才会有思考,思考了才会行动,有行动才有结果。而行动的结果又反过来指导质疑,让我们指导对错。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22页

陶片放逐法,不认为是民主的异化。民主只是程序和过程,并不表示结果。结果只能是在事后才能得出。
民主不能保证保障结果的正确合理,它本身不是价值判断的标准。它仅仅是行为和思维的方法。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12页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从经验到理性。所谓的预知,也是从无数的经验中总结出理性,再用理性来指导实践,预测未来。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6页

基督教 —— 基督教文明
基督教的政治化和理论化

教会——罗马帝国模式 有自己的财产
宣传机构 + 镇压机构
↓ ↓
教义——大学 教会与政治(宗教裁判所)

整理古籍,经书。
天文学,逻辑学,(哲学与自然科学)
专事宗教的研究与传播——>现代“大学”的雏形

宗教分裂
基督教 与 东正教
↓ ↓
西欧 东欧
拉丁语 希腊语
近代较发达的 当时较发达的
对教义的解释不同

众相和殊相 一般和个别 理性和经验
实在与具体or实在与概念 ——>何为实在
英国与西欧大陆。(经验主义的哲学家大多出在英国。why?)

东西交流
基督教文明(诞生于耶路撒冷,扎根于西欧)和希腊文明都是由东向西传入欧洲


貌似严肃阴森的中世纪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23页

以财产的多寡的股份制来代替均权制,是民主制度向寡头政治转变的一种表象。
人民来法庭陪审,即是将民主制度引入司法。司法应该以法律为准绳和依据。公民来左右审判可以导致以道德代替法律,以好恶来代替法律。
周穆王据说曾经西游,为什么要往西走?里面的意味深长。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9页

我认为欧洲文明的核心是基督教,现代欧洲社会固然是世俗的,但是其本质还是宗教的,原则还是宗教的。
任何文明的发展都会受到周围文化的影响。既是是自封闭的,总会把外来的转化为自己的。中华文明的封闭性和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而西方文明的所谓开放性,也是和其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的。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62页

郡县制管理是秦发展完善起来的,因为有始皇帝,把各个国家兼并起来了,所以促进了流通和融合。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38页 - 罗马兴衰一千年

-古罗马的含义是从公元前500年所谓“共和时代”起到西罗马帝国灭亡(476)这么大约一千年上下。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称帝,他是恺撒的养子。
-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的国都迁到了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东西罗马就分治了,西罗马帝国-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西欧,包括一部分北非;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又叫做“拜占庭帝国”。
-如果说希腊的精神在于文化,在于自由、民主的精神,那么罗马的精神的特点就是行动,主要是他的战争。
-公元500年左右的时候,欧洲西部的民族大迁徙,就是日耳曼民族向整个西欧大迁徙,逐一地占领罗马的阵地和领土。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49页

这是中西理念的问题,不存在绝对的优劣。我们东方习惯用土木建设,能够矗立千年的木结构建设也是我们的骄傲。使用这样的建筑材料,可能因为我们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以及人的舒适性。西方的古典建筑多是些公共设施——教堂、神殿、广场,我们多一些私人的空间。东西方审美不一样。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22页

原来我连希腊和罗马都分不清楚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3页 - 第一讲:开场白

「做学问的个人体会」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46页

中国内部市场是统一的,统一度量衡和驿道的建设,是个重要的因素。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57页

现代的意大利和古罗马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生活在同样的一片土地山而已。现代意大利的国家还是拿破仑战争的结果,可以说是人为的一个国家。它更多的是地理的概念。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21页 - 第一讲

这本书的中心问题:西方文明的核心,即西方何以为西方?民主与科学这条线路在欧洲的传承是怎么样的?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18页 - 第一讲

1.做学问,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怀疑,没有怀疑就没有知识。我疑故我思,我思故我在。二是经常感到缺憾,总觉得自己缺点什么东西,知识才会见长……西方人就是这样,不断提出问题,不断提出假设;解决一个问题,再提出一个问题。希望诸位趁着年轻,像海绵一样,尽量吸取知识。
2.geographical Europe 与 cultural Europe的区别:欧洲的文化不局限于它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的四围和文化的四围是不重合的。(文明的扩张,融合,借鉴。一个地域的文化可能来源于其他地域文化的影响或传播,也可能传播或影响其他地域的文化,文明不以地理为局限,和地理概念不重合)
*3.欧洲文明的起源:希伯来文明,起源——两河流域(新月湾)辐射:波斯文化通过两河流域、通过埃及进入希腊本土;爱琴文明(克里特岛:两河流域和希腊本土间的跳板)
4.民主和科学可以大而化之的概括欧洲文明的核心(大意)(?)
5. 研究历史:人文的感觉/科学方法?
研究政策性问题和研究文明的区别。现实问题与历史文化的区别。研究理念的区别“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研究现实问题时,也可以转道去读点现实以外的书,从读书中体会,也多观察,靠一个思考,多问为什么(乐民先生回答的很含糊,这种回答大概就是提问者所说的“人文的感觉”。感觉历史是活的,是浓缩的。想了解它的人一定需要足够的高度和宏观,这种宏观是统摄全局的,有时靠的就是一种悟性、一股灵巧劲。科学方法总让人感觉太过于生硬,像外科手术刀,过于精细和系统化了,一刀下去反倒把历史的神切断了。但作为历史研究,科学方法又必不可少,所以才会有了乐民先生所说,在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的同时,也要时刻找一找“人文的感觉”,这大概就是他想表达的意思吧)
——初读《欧洲文明十五讲》,也说不上来个大概感觉。 既然是老师书单里的首推之书,就一定能或多或少起到“总纲”的作用,那这第一章就更是总纲中的总纲了。评价一类就算了,未免显得不知敬畏,作为一个好读者,角色感是很重要的。 读推理小说,就该挑剔刻薄;读诗歌,就让自己浪漫轻狂;而读史,也应该拿出足够的谦恭敬畏。做一个历史的好学生。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33页

“城邦都很小”阐明了可以实现公民民主的一个条件。中国的问题在于范围太大了,人口众多,在那个时代不可能实现选举民主,特别是天下一统后,更是如此。雅典也许称为部落更合适些。一两千年后,游牧民族还是实行这样的部落会盟的民主选举制度。
因为海上的交通和联系,希腊能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波斯的、两河的、埃及的;这些文化在希腊这个节点上融汇起来,糅合起来,就变成了希腊的文化了。不是全部,也是相当部分。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55页

问题还是回到了行政效率上来。民主被政客利用而失去了高效的优势,个人的权威就必然上升。而人民为了正常的生活必然会选择他来结束纷争的政治,树立起秩序。所以专制有时候,对百姓来说,或许某一时刻是进步和必要。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1页

暴君的统治固然很厉害,但是在暴君统治之下的人民的浮华,志气怠惰,沾沾自喜于这个帝国取得的所谓的成就,这是更可怕的事情。
康德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给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启蒙运动是什么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的自由。
培根:读书使一个人丰富,讨论使一个人成熟,写作使一个人精确。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writing, an exact man.
我疑故我思,我思故我在。
从两希文明发端,经过罗马-基督教文明,至盎格鲁-撒克逊的实证、经验哲学,而后衍生为英美传统的自由和民主精神。在欧洲大陆,古典的文化传统加上英国的经验,经过启蒙高潮,汇成了自由、平等、博爱、共和等现代民主思想。
如果不读中国的历史,你就不知道中国为什么伟大;不读世界的历史,就不知道为什么中国这么落后。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12页 - 第一讲课堂提问与解答

研究国际问题,无非就是在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就是研究一些很现实的问题,今天哪个国家跟哪个国家矛盾了,张三说了一句话李四怎么批驳了,为什么这样批驳啊,都是这样的事情,写一点这样的材料,而且都是往上报的内部材料,写着写着,我觉得不太满足,我总想把我感觉到的欧洲的文化底蕴和它的发展写出来。正如我的一个朋友说的,欧洲研究啊,用北京话来说,是“有嚼头”,那是咀嚼,不像吃麦当劳。
于是我就要跳出研究政策性问题的这个圈圈,进入欧洲文明这方面的研究,进去之后我发现那是相当大的一篇海洋。其实欧洲的文明,不可能通过一个学期的讲课就能讲清楚,我觉得她的博大精深真是难以言说的,即political culture,所以我要涉及到科学、民主和自由这样的问题。那么再进一步呢,就是我现在这个状态了,我要想一想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11页

欧洲文明的核心,我认为是在于对个体的认同。尊重个体的差异。东方则在抹平个体之间的差异。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26页

民主从来就是有限的,不能超越历史而苛求古人。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1页

这本书我是利用在走路做家务的闲暇时间用耳机听完的。好像没有什么收获!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53页 - 罗马兴衰一千年

“自从皇帝们当政的时候起,历史就更加难写了,因为一切都变成秘密的了;行省的一切公文信件都送到皇帝的办公厅。人们能够知道的只有暴君们的愚蠢和大胆所不愿意隐藏的东西,或是历史家们所能猜到的东西而已。”“没有在比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溺死。”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1页

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Writing, an exact man.
读书使人丰富,讨论使人成熟,写作使人精确。
p228
世界历史,归根到底是“精神的”(Spiritual),而非“现世的”(temporal)。
从世界发展看问题,只能是从欧洲看世界,而不能从中国看世界。
p231-232
中国的传统文化广大而细微,刻着悠久历史的沧桑痕迹;它深邃幽远的哲理,独特的美学价值以及某些可以抽象继承的道德操行,都是可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一个知识分子,它还代表着某种文化学养。
但是,在涉及现代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前途的问题时,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它所形成的“道德”无论如何却是无能为力的。中国没有也不可能从自己的土壤里生发出近代文明,中国是同西方文明有了大面积接触以后才有近代史的,更不用说当代史了。
胡绳院长80自寿铭,“四十而惑,惑而不解,垂三十年”
233
结论简括成一句话,就是:“欧洲精神”或西方文明,在实质上点出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欧风美雨所及,浓缩而又浓缩,就是“民主与科学”。
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是方法论革新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同时,文艺复兴、宗教革命激荡了全欧,使几乎整个社会都动了起来,社会意识、民风民俗……都在发生变化。我读莱布尼茨的印象和感觉:在艰涩的语言中埋藏着深深的理性主义的冲动。那种感觉十分引人入胜——觉得一个新的思想时代正在躁动。果然,英国的实证哲学、法国的理性哲学、德国的“古典哲学”,连在一起,造就了欧洲的近代思维。它们在欧洲社会思想意识中所起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非常值得考究。
英伦三岛的历史人文的独特性,使发端于贵族和商业的“自由”空气,已经弥漫到社会上去了。
234
严复译孟德斯鸠:唯英之民,可谓自由矣。
235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241-242
我们的政治文化是“道统”,特点简而言之,是从上到下的专制主义和从下到上的臣民主义。
康熙大帝,还要再活五百年!大家想想你们受得了吗?“歌颂”了半天,唯独不指出他们对知识分子的残酷迫害,他们制造的“文字狱”。
电视片里头,公司的董事长,集团的老总,哪个不是非常霸道的啊,哪有一点讲民主的气息啊。
自由的精神,民主的制度
243
没有文化就愚昧,愚昧就使这个民族站不起来。
136
康德:“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深刻至极。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1页

涉及到两国的关系,其国家的差异除了基本的政治体制外,更多的是由其国家(民族)特有的文化属性决定的。
欧洲不是地理的概念,同样,中国也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是文化的中国或者称之为文明的中华。世界文化很多,但主要是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佛教文明。文化的世界,其实就是宗教的世界。文明的冲突还是客观上存在的。文明就是思想,思想就会有碰撞。一个国家所采用的内外政策,本质上是其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意识形态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更指其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53页

日耳曼南侵灭了西罗马的身体,自己却用了它的文化和灵魂。并且皈依了基督教,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文化基因。日耳曼灭了西罗马,自己以罗马人自居,历史就是这样的诡异。
黄帝时代,君权神授,自己的意思,就是上天的旨意,天下人只要服从就行了。因为一个人专断,所以不需要天下人思考。既然天意是神秘的,那么得到的天意也只能是神秘起来,隐藏起来。不然另外的人知道了天意,或许就会产生大逆不道的想法来。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16页 - 前沿

陈乐明推荐:陈珩哲《西洋史》辽宁教育出版社 至今为止中国人写的最好的一部西洋史。
《西洋文化史纲》雷海宗 研究西方文化史必备工具书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36页

我认为,“异化”一词不够准确。 不能说一件东西使用后与事前期望不一样就是异化。任何的一件东西,使用后的结果没有人可以准确无误地预见到。所以,才会有“尝试”。任何东西都不会hi完美的,都需要在实践中完善。一句话,民主也好,科技也好,都只是工具,是人使用的工具。是工具就能干好的事情,也能干坏的事情。关键在人怎么用。所以无所谓的“异化”问题,而只是使用的方式问题。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39页

要读书,但不要尽信书。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22页

苏格拉底的死是个悲剧,死于雅典的民主,而民主制度是欧洲文明的源泉之一,这是矛盾的,也是辩证的。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60页

欢乐地扫盲ing~这本书密度挺大~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16页

一种理想,哪怕是非常神圣的理想,如果要把它变成现实的话,逃不脱人的因素。而人的因素一旦介入就必然带有事功的成分、利益的成分。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2页 - 开场白

黑格尔把中国和印度划在了世界历史之外,就是吧中国和印度看做了世界历史发展规律之外的国家,是“另类”。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13页 - 第一讲课堂提问与解答

还是要从读书当中去体会点什么东西。...比如说是哲学的东西或是文学的东西,这样子呢,它不会让我直接写出些什么东西来,但是它使我丰富使我充实。比如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篇散文给我的启发很大,他是19世纪初的文学家,一次到了德国的一个温泉去游览,他就发现这压力一个人一个人地看,他可能长得很美,也可能长得很丑陋,可以有这样的穿着,又可以有那样的穿着,但是总体地看这个人群,却可以体会到在俄罗斯索体会不到的文明状态。由此他感觉到欧洲的文明——当时俄罗斯是刚刚进入和接受欧洲文明——高过,甚至大大地搞过俄罗斯的文明。那你说这种感觉怎么来的,也就是靠读书之外还有一个观察,靠一个思考,靠多问点“为什么”。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65页

宗教和世俗是结合,不能说是统一。所以封建的欧洲才会有教皇和皇帝之间的斗争。总体上说,在东方(伊斯兰地区),宗教和世俗是合二为一的。伊斯兰的教主就是哈里发;东亚情况不一样,因为没有什么国教可言,所以世俗的皇帝就不会是什么教主之类的(特殊的例外)。政教分离的原因是没有一个信仰的教。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20页

伯里克利:雅典的“民主制度”不是从别人那里模仿出来的,是自己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只能供别人模仿,而不是雅典效仿别人。

《欧洲文明十五讲》的笔记-第24页

希腊败于罗马,是不是因为民主出了问题?当然有这个原因,但罗马的衰亡仅仅在于专制?同样希腊国运的衰退本质上不是在于专制还是民主,在于民族的特性。事实在远古,文明高的民族对于落后的蛮族的进攻,总是恐惧的。很有一些就败于蛮族的入侵。这仅仅是军事上成败,而不是文化上的。蛮族最后占领了先进的国家和民族,但是文化上却被同化了。
僭主的产生,可以说股份制推行的结果。股份制使得某些人能擅权,能专权。


 欧洲文明十五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