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章节试读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544266543
作者:[巴西] 保罗·柯艾略
页数:209页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67页

你与众不同,却希望与别人一样,我觉得,这可称得上是一种恶疾了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33页

”我不知道疯子是什么?“维罗妮卡轻声说,”但我知道我不是。我只是自杀未遂而已。“
”疯子就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比如精神分裂、心理变态或狂躁症患者。或者说,与其他人不同的人。“
”比如你?“
”不过,“泽蒂卡接着说,装作没有听到维罗妮卡的评论,”你大概听说过爱因斯坦的故事,他竟然说既不存在时间,也不存在空间,只存在着二者的结合。或者哥伦布的事迹,他坚持认为海洋的那一边不是深渊,而是另一块大陆。或者埃德蒙·希拉里,他坚信人类能够登临珠穆朗玛峰峰顶。或者披头士,他们的音乐与众不同,穿着也与他们的时代格格不入。所有这些人——以及成千上万的其他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这疯女人讲的话很有道理,维罗妮卡想到。她回忆起母亲给她讲过的圣徒故事,圣徒们坚称自己同耶稣或者圣母交谈过。他们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吗?
”我曾看到过一个女人,她目光黯然地走在卢布尔雅那的大街上,身上只穿了一件红色的露胸礼服,而当时的气温是零下五度。我以为她喝醉了,所以上前帮助她,而她却拒绝了我递过去的外套。“
”也许在她的世界里,那时正是夏天,而她觉得有个人正等着她,因此身体充满了热量。纵然那个人只存在于她的幻想中,她依然有权利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活或不活,是不是?“
维罗妮卡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不过这疯女人的话很有道理,谁知道她是不是就是自己在卢布尔雅那大街上见过的半裸女人呢?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泽蒂卡说,”从前,有一个法力无边的巫师,想摧毁一个王国,就在井里下了魔药。那井是王国所有居民的水源。谁要是喝了这水,就会变成疯子。
“第二天一早,喝过这井里的水,所有的居民都变成了疯子,唯独国王没有,因为另有一口井专供他和王室饮用。他忧心忡忡,想控制住居民的行为,因此下达了一系列公共安全与卫生方面的指令。不过,警察和检察官也饮了魔水,觉得国王的命令荒谬不堪,决定无论如何也不照此办理。”
“全国的居民都得知了指令的内容,他们坚信国王疯了,才写下这些无聊的文字。他们狂呼大喊地来到城堡,要求国王退位。”
“国王绝望了,准备放弃王位,但王后阻止了他。她说:‘我们现在就去那口井,也喝那儿的水,这样我们就和他们一样了。‘ ”
“国王和王后去了,饮下了魔水,马上开始胡说八道。这时,他的臣民反悔了:既然国王如此睿智,为什么不让他继续治理国家呢?”
“国家一派祥和,尽管国民的言行与邻国大不一样。而国王一直统治着这个国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7页

第一条理由:生命里的一切均一成不变,一旦青春消逝,一切都会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衰老将留下无法逆转的印记,疾病来了,朋友们远去了。终于,活着不会为生命增光添彩,而刚好相反,受苦的可能却大大增加。
第二条理由更为哲学:维罗妮卡读报纸也看电视,她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一切都错乱了,而她却无法重整局势,这使她觉得自己很无能。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99页

“什么是真实的自我?”
“就是你到底是什么样,而不是别人觉得你是什么样。”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35页

我想继续做个疯子,按照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其他人希望的方式生活。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88页

有些人一心想建立一个外部威胁进入不了的世界,因此严防死守外部的一切,比如陌生的地方或不同的体验,而内心却不设防。这样,苦病从里面开始作恶,直至沉疴难起。
苦病(或类矾,伊戈尔先生更喜欢这个名字)的侵袭对象是意志。被病魔击倒的人渐渐推动了渴望,不出几年但再也不肯走出自己的世界,因为他们费了千辛万苦才构筑了心灵的堡垒,那里有他希望的现实。
为了不受外界打击,他们还限制着内心的成长。他们依然上班、看电视、报怨交通、生儿育女,但却机械地做着这一切,内心激不起半点涟漪,因为这一切都在控制下。
苦病的最大问题在于所有的感情,恨也好,爱也好,绝望也罢,激动也罢,好奇也罢,都再也不会表现出来。过上一段时间,苦病患者将不会有任何渴望。他们既不想活,也不想死。这便是问题所在。
P65
“她只在简单的事上彰显自己的固执,以证明自己强大到可以不动感情。实际上,她是个脆弱的女人,学业也好,运动也好,家庭关系的维系也好,她从未表现出任何出类拔萃的地方。”
P66
“她克服了容易克服的缺陷,但在重大的本质问题上却连遭挫败。她具有独立女性的外在,内心却绝望地想找人相伴。……为了让所有的朋友都觉得她是个令人钦羡的榜样,她几乎耗费了全部的气力,期许行为符合她自我塑造的形象。
因此,也再没有气力去做自己,其实她和世界上所有人一样,需要其他人才能幸福。”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02页

玛丽认为,这种困境不是由于混乱、无序或无政府状态,而是过于循规蹈矩的结果。社会上规则越来越多,又有很多律条与之相悖,新的规则再去与法律作对,这让人如坐针毡,没有人能够逾越这无形的却指导人一切生活的规矩。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46页

······曾有几次她这样想:“如果我还有选择,如果从前我便明白我的每一天之所以一成不变,是因为那其实正是我的愿望,也许······”
但是她的回答总是一样:“没有也许,因为根本就没有选择。”然后她的内心又回复平静,因为一切业已注定。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22页

一天,我厌倦了这千篇一律的说辞,为了让她高兴,我强迫自己爱上一个男人,与他结了婚。我与他终将找到一种共同梦想未来的方式:住进乡村别墅,一起生儿育女,为我们子女的未来操劳。第一年,我们常常做爱;第二年,爱做得少了一些;从第三年开始,我们可能半个月才想一次性爱,而把想法化作行动,通常一个月却只有一次。更糟糕的是,我们不再交谈。我强迫自己接受这个现实,自问是不是有什么做错的地方。我无法吸引他,他不再注意我,成天谈论自己的朋友,仿佛他们才是全部的世界。
就在婚姻奄奄一息之际,我怀孕了。我们会有一个孩子,有一段时间我们两个会彼此靠近,然而不久之后,一切又会回到老样子。
然后我会开始发胖,就像昨天(或者是前几天,我记不清了)女士们护士的姨妈一样。我开始节食,但每一天、每一个星期都会遭遇全面失败,无论我如何节制,体重还是不断攀升。这时,我会服用一些仿佛具有魔力的药片,这样才不至于沉陷于抑郁之中。一些匆匆而逝的爱的夜晚过后,我会有几个孩子。我会告诉所有的人,孩子是我生活的理由,而实际上,是他们要求我为生活找个理由。
人们总认为我们是一对幸福的伴侣,但没有人知道那幸福的表象背后隐藏的孤独、苦楚与弃绝。
直到有一天,当我的丈夫找到第一位情人时,我也许会像那样护士的姨妈一样,大吵大闹一番,或者我会重新考虑自杀的可能。不过那时,我老了,胆子变小了,而且还有两三个孩子,在放弃一切之前,我得养育他们,把他们安顿在这世间。我不能自杀,我会闹,会威胁带着孩子离家出走。就像所有的男人一样,他会退缩,会对我说他依然爱我,并保证不会再犯。他从来想不到这一点:如果我决定一走了之,唯一的可能是回到我父母的家中,然后在那里度过余生,我将不得不终日忍受母亲的絮絮叨叨,因为我失去了幸福的唯一机会,他虽然有些小毛病,但还是个好丈夫,况且我的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离异而倍感痛苦。
两三年以后,他的生命里会出现另外一个女人。我总会发现的,或是我自己看到,或是其他人告诉我,但是这次我会装聋作哑。在与上一个情人的斗争中我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精力,现在一点儿都不剩了,所以还是接受生活本身的模样,而不是我想象的模样。我母亲说的是对的。
他依然对我很好,我依然在图书馆工作,依然在剧院前的花园里吃三明治,读那些永远读不完的书,看些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一成不变的电视节目。
只是当我吃三明治时,我会有些负疚,因为我在发胖;而我也不会再去酒吧了,因为我有丈夫,他正在等我回家照顾孩子。
从此,我将只有把孩子们养大这一个盼头,整日想着自杀,却不敢实施。在一个美丽的日子,我会得出一个结论,生活就是如此,既不会前进,也不会改变。我认命了。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01页

“年轻就是这样呀!它确定了自己的极限,而不问身体能否承受得了。实际上,身体总是能承受得了的。”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94页

生活缺少意义的责任不在别人,而在自己。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86页

与自己的生命作对是人类的天性。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4页

“几个月前,我姨妈自杀了,”那个女人接着说,“整整八年,她不想离开房间一步,胡吃海塞、发胖、抽烟、服安眠药,大部分时间在睡大觉。她有两个女儿,丈夫很爱她。”
维罗妮卡想把头转到声音发出的地方,但却没法做到。
“只有一次,我见识了她的反抗,那是在她丈夫找了一个情人的时候。她大闹了一场,消瘦了好几斤,家里的碗都被她砸得稀烂。她连着几星期大喊大叫,邻居们都没法睡觉。你可能会觉得这很荒唐,但我觉得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因为她在为一些东西斗争,她觉得自己充满了活力,能够对抗所以必须面对的挑战。”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60页

<原文开始人们不会从听闻中学到东西,只能靠自己发现。</原文结束>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21页 - 1

时光流转,我会重新光顾过去常去的酒吧,会和朋友讨论这世间的问题和不公,会去电影院,会在湖畔散步。......
因为选择服药自杀,所以我的身体没有损毁。我依然年轻,漂亮,聪明过人,因此对我而言,找个恋人将不会有--过去也没有----任何困难。我会和他们在家里做爱,或者在森林里野合,我会有快感,但高潮过后,空虚会重新占据心灵。等我们无话可谈之时,无论是我还是他都明白,到说抱歉的时候了,彼此会说一声“现在太晚了”或“明天要早起”,然后两人匆匆离去,甚至不敢看对方的眼睛。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4页

在一个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活下去的世界里,该怎么评价那些决定去死的人呢?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85页

现实就是大多数人觉得应该如此的事。它不需要是最好的,也不需要是最理性的,只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即可。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4页

在一个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活下去的世界,该怎么评价那些决定去死的人呢?
没有人能作出评价。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受的什么苦,或是自己的生活多么没有意义。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38页

”我想离开这里,在外面死去。我要爬上卢布尔雅那的城堡,从前我总去那里,可是从来没有在近处好好看过它。我想和那位动它卖栗子春天卖鲜花的大婶说说话。我们总是擦肩而过,可我从来不曾问候她一句。我想不穿外套在雪天里走走,感受屋外的寒冷。从前我总是捂得暖暖和和的,唯恐得了感冒。“
”伊戈尔医生,我想让雨水打在我的脸上,我想对我有兴趣的男人微笑,如果他们请我喝杯咖啡,我一定接受邀请。我要吻我的母亲,告诉她我爱她,在她怀里大哭一场,对于感情的流露,我不会觉得羞愧,因为它一直存在,只是从前被我藏起来了而已。“
“也许,我会走入教堂,看看那些雕像,他们从不曾和我说过一句话,但这次,也许他们会和我说点什么。如果一个有趣的男人邀请我去舞厅,我会接受,我会整夜跳舞,知道筋疲力尽。然后我会与他共度良宵。从前,我也和其他男人在一起过,但不是克制自己,就是装成有感觉的样子,而这一次却会大为不同。我想透入地爱男人,投入地爱这个城市,投入的度完这生命,最后投入地死亡。”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88页

有些人一心想建立一个外部威胁进入不了的世界,因此严防死守外部的一切,比如陌生的地方或不同的体验,而内心却不设防。这样,苦病从里面开始作恶,直至沉疴难起。苦病(或类矾,伊戈尔医生更喜欢这个名字)的侵袭对象是意志。被病魔击倒的人渐渐的失去了渴望,不出几年便再也不肯走出自己的世界,因为他们费了千辛万苦才构筑了心灵的堡垒,那里有他希望的现实。为了不受外界打击,他们还限制这内心的成长,他们依然上班、看电视、抱怨交通、生儿育女,但却机械地做着这一切,内心激不起半点涟漪,因为一切都在控制之下。苦病的最大问题在于所有的感情,恨也好,爱也好,绝望也罢,激动也罢,好奇也罢,都再也不会表现出来。过上一段时间爱你,苦病患者将不会有任何渴望。他们既不想活,也不想死。这便是问题所在。因此,对于苦病患者来说,英雄与疯子同样迷人:他们对生或死都不感到恐惧。面对危险,无论是英雄还是疯子都表现得毫不在乎,他们不管旁人如何评说,一心勇往直前。疯子自杀了,英雄为了理想牺牲了自己,这两类人死去了,而很多夜晚、很多白日,苦病患者却可以去评说这两种人的荒谬或荣耀。这是唯一的瞬间,苦病患者有了力量,跳上了自卫的堡垒,开眼看着外面的世界,不过一会儿,他的腿累了,手乏了,便又回到了日复一日的生活中。(88-89)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02页

玛丽认为,这种困境不是由于混乱、无序或无政府状态,而是过于循规蹈矩的结果。社会上规则越来越多,又有很多律条与之相悖,新的规则再去与法律作对,这让人如坐针毡,没有人能够逾越这无形的却指导人一切生活的规矩。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85页

现实就是大多数人觉得应该如此的事。它不需要是最好的,也不需要是最理性的,只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即可。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9页

维罗妮卡开始感到一阵轻微的恶心,这感觉越来越强烈。
不过几分钟,她的注意力便无法集中在窗外的广场上了。她知道现在是冬天,时间大约是下午四点,太阳很快就要落山了。她知道其他的人依然活着。此刻一个小伙子经过她的窗前,看见了她,却一点都没意识到她正准备死去。一个玻利维亚乐队(玻利维亚在哪里?为什么杂志不问这个问题?)正在弗兰策·普列舍仁的雕像前演奏。这位伟大的斯洛文尼亚诗人,深深地镌刻在人民的心底。
她还能不能听完这首从广场上传来的曲子呢?这将是她一生的美好记忆:日近黄昏,乐声悠扬,倾诉着世界另一端的梦想,房间温暖而舒适;那个相貌英俊、生气勃勃的小伙子路过这里,停下脚步,面对面地看着她。她知道药效正在发作,他会成为最后一个见过她的人。
他对她微笑。她也报以微笑——反正她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他向她挥挥手。而她却假装看着其他东西。真实的,这小伙子有些贪心了,他不知所措,只好继续走自己的路,并永远地忘记窗子里的这张脸。
然而维罗妮卡很开心,因为人们再一次渴望着她。她自杀,不是因为失恋,不是因为缺少家庭温暖,不是因为经济问题,也不是因为罹患不治之症。
就在卢布尔雅那的这个美丽的傍晚,玻利维亚乐手正在广场上演奏,一个青年在她窗前走过,而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令她开心的是她的眼睛尚能看,耳朵尚能听。更让她开心的是她不需要看着同样的事情发生三十、四十乃至五十年,那样,人生不但了无新意,更会变成一场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悲剧。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96页

······灵修之路上最艰难的两次考验,一是要耐心地等待正确的时刻的来临,二是勇敢地不对遭遇的事情失望。不要成天想你会让别人不自在。如果他人不喜欢,他们会提出来的。如果他们不敢提,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33页

”为什么我之前没有这样做呢?我是自由的,我爱想什么就想什么,可为什么我老是憋着,不肯去想那些不能做的事呢?“
”不能做?你听好了:我当过律师,我熟悉法律;我也曾诗歌天主教徒,大半本《圣经》我都背得下来。你说“不能做”是什么意思?”
……
”看着我的眼睛,千万别忘了我说的话。只有两件事是不能做的。一件是人的法禁止的,另一件是神的法不允许的。“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54页

然而,就泽蒂卡的情况而言,患病原因却比所有的揣测都简单:一个潜藏在她过去的男人。或者应该这样说:因为一种幻想,对一个她认识了很多年的男人的幻想。
真可笑!她抑郁了,她疯了,竟然因为一个不知身在何处的男人。年轻时,她便深深爱上了那个男人。泽蒂卡曾是个正常的姑娘,正如她那个年龄的所有女孩一样,必须经历那种无望的爱。
只不过,她的女性朋友们只是期待一下这无望的爱,而泽蒂卡却不同,她要得更多,竟想征服这爱情。他住在大洋彼岸,她倾其所有与他相会。他结婚了,她甘做情人,唯有暗中计划着,终有一天把他变成自己的丈夫。他连留给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她却安心地在廉价宾馆的房间里度过白天与黑夜,等待着他少之又少的电话。
尽管她准备好了承受所有,一切只为了爱,然而这爱却没有结果。他从未直接说出来,但有一天,泽蒂卡明白自己已不受欢迎了,便返回了斯洛文尼亚。
她曾经几个月食不甘味,回忆着与他共度的每一个瞬间,一次又一次地回味床上的欢愉,希望找到些蛛丝马迹,让她相信两人的关系还有未来可言。她的朋友忧心不已,但泽蒂卡心里明白这迟早会过去:人的成长需要付出代价,而她正在付出,无怨无悔。事实的确如此:一天早上,她一觉醒来,心里充满了活下去的欲望,然后好好地吃了一顿饭,她已经好久没有这样吃过了,最后出门找了一份工作。
尽管不甚相似,我还是忍不住想到了阿黛尔雨果。
下文作者又说:“那无望的爱不过是一个托词、一个借口,让她与当时的生活一刀两断,因为那并不是她真正期盼的生活。”——这段,我是能懂得泽蒂卡的。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30页

服药速死是一回事,躺着等死又是另外一回事,在经历了一切可能的生活之后,她还要等上五天,甚至一个星期。
她的一生都在等待:等待父亲下班回家,等待恋人未到的情书,等待年末的考试,等待火车、汽车、电话、假期、假期的结束。现在她必须等待死亡,日子一到,死神便会到来。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86页

与自己的生命作对是人类的天性。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25页

“我们的一生中,可以犯很多错。”合伙人说,“只有一种错绝对不可以犯,那就是会毁了我们的错误。”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65页

“······在论文里我探讨了所谓‘正常’人类的行为方式。在我之前,很多医生都研究过这个问题,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所谓正常不过是个常识的问题,或者说,如果大多数人认为一件事是对的,那这件事就是对的。”
“有些事情,是由人的理智控制的。比如,衬衫的扣子是在胸前,因为在边上,系扣很难,在背后系扣更是不可能。”
“而另外一些事,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它应该那样,它便越来越向那样发展。我给你举两个例子:为什么打字机的键盘会以那种方式排列,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我从来没想过。”
“这种键盘我们称之为QWERTY键盘,使用第一行的字母排列方式命名的。我想知道这是为了什么,后来终于找到了答案:第一台打字机是克里斯托弗·肖尔斯于一八七三年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书写。但是使用中出现了一个问题,人们飞速打字时,键会挤在一起,机器也不能动了。因此肖尔斯设计了QWERTY键盘,一种迫使打字员慢点打字的键盘。”
“我不相信。”
“但这是事实。后来,当时还是缝纫机制造商的雷明顿公司制造自己的第一批打字机时,采用了QWERTY键盘。这样,越来越多的人被迫学习这种打字系统,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生产这种键盘,终于有一天它成为了唯一的标准。我重申一遍,打字机或者电脑键盘不是为了更快地打字,而是为了打字更慢一些,明白吗?如果键盘上字母的位置变了,那大家都不会买这种键盘了。”
当初第一次见到键盘的时候,玛丽心里也曾泛起疑问,为什么键盘不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不过,后来她再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她相信,设计这样的排列方式是为了让人更快地打字。
“你去过佛罗伦萨吗?”
“没有。”
“应该去,反正离得也不远。我要举的第二个例子就在那里。佛罗伦萨的主教堂里有一座钟,漂亮极了,是一四四三年由保罗·乌切洛设计的。这座钟很奇怪,它可以指示时间,这一点和其他钟都一样,但它的指针却是朝着逆时针方向走的。”
“可这一切与我的病有什么相干?”
“我马上就会讲到了。保罗·乌切洛设计这座钟的时候,本身并不像标新立异。在那个时代,一些钟就是逆向走的,而另一些是顺时针,就像今天的钟一样。不知道什么原因,或许因为大公已经有了一座顺时针座钟,并被认定为唯一的走向,这样,乌切洛之钟便成了颠覆与疯狂的象征。”
伊戈尔医生稍微停顿了一下。他知道玛丽跟得上他的思路。
“好了。现在说说你的病: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特质与天性,追求快乐与寻找冒险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然而社会却把一种统一的行为与方式强加给人,而为什么需要这样行事?人们居然连问都不问。他们只会接受,就像打字员只把QWERTY视为最好的键盘一样。为什么钟表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走?为什么不能逆着走呢?你认识的人中有这样问过的吗?”
“没有。”
“如果谁敢这么问,肯定被扣上‘疯子’这顶大帽子,如果他刨根问底,人们会随便给他找个理由,然后迅速转移话题,因为除了我刚才的解释之外,没有其他理由。”
“现在,我们回到你问的问题。请再问我一次。”
“我的病治好了吗?”
“没有。你与众不同,却希望与别人一样。我觉得,这可称得上是一种恶疾了。”
“与众不同这个病很严重吗?”
“希望与别人一样才是个严重的病,会引发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和妄想症。强迫自己与其他人一样才是个严重的病,因为这既然=违反了人的天性,又对抗着神的法则。在世界的每座森林里,每棵树木上,神创造的每片叶子都不尽相同。但是你却觉得与众不同是一种疯症,因此选择维雷特来逃避。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你也就变得与别人一样了。对不对?”
玛丽点了点头。
“因为人们没有勇气与众不同,只能选择违抗天性。”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6页

她写好了信。此刻她神清气爽,简直想改变自杀的想法了,不过她已经服了药,想回头也晚了。
从前,她也曾有过这般神清气爽的时刻,之所以自杀,不是因为悲伤、苦楚,或深陷沮丧而无法自拔。多少个午后,她曾快乐地漫步在卢布尔雅那的街上,或是从修女院的窗口望着雪花飘扬在小广场上,诗人的雕像正矗立在那里。一次,一个陌生男人在广场中心送了她一束花,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她都快乐得仿佛在云端徜徉。
她相信自己是个平凡的人。自杀的决定源自两个简单的理由,她相信如果她肯在遗书中详细说明,很多人会同意她的做法。
第一条理由:生命里的一切均一成不变,一旦青春消逝,一切都会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衰老将留下无法逆转的印记,疾病来了,朋友们远去了。终于,活着不会为生命增光添彩,而刚好相反,受苦的可能却大大增加。
第二条理由更为哲学:维罗妮卡读报纸也看电视,她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一切都错乱了,而她却无法重整局势,这使她觉得自己很无能。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21页

我还活着,维罗妮卡想。一切又要重新开始。我会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直到医生认为我完全康复。之后他们让我出院。我会再次看到卢布尔雅那的大街小巷,它的圆形广场,桥梁与行走在路上上班下班的人。
人们总是倾向于帮助别人,觉得这样的自己比真实的更好,所以他们会给我一个工作,让我重新回图书馆上班。时光流转,我会重新光顾过去常去的酒吧和夜总会,会和朋友讨论这世间的问题与不公,会去电影院,会在湖畔散步。
因为选择服药自杀,所以我的身体没有损毁。我依然年轻、漂亮、聪明过人,因此对我而言,找个恋人将不会有——过去也没有——任何困难。我会和他们在家里做爱,或者在森林里野合,我会有快感,但高潮过后,空虚会重新占据心灵。等我们无话可谈之时,无论我还是他都明白,到说抱歉的时候了,彼此会说一声“”现在太晚了“或”明天我要早起“,然后两人匆匆离去,甚至不敢看对方的眼睛。
我回到修女院的出租屋,尝试着读本书,或打开电视机看些一成不变的电视节目,然后上好闹钟,以备第二天能准时醒来,前一天我也是在那一刻醒来的。在图书馆,我机械地做着交代给我的工作。我会在剧院对面的花园里吃三明治,总是坐同一张长椅,就像我身边的人,他们也选择坐同一张长椅吃午后点心。他们目光空洞,却假装关注极为重大的事情。
然后我回到工作地点,听听人们的评论,谁和谁一起交往,谁正遭受什么罪,谁如何为了丈夫而痛哭流涕。我会产生这样的优越感:我条件优越,漂亮可人,又有工作,能找到我爱的男人。黄昏时分我来到酒吧,一切重新来过。
因为我的自杀行为,我的母亲必定焦急万分。但她会从恐惧中恢复,然后不断追问我该怎样度过余下的生命,因为我和其他人不一样,其实生活并非我想象那般复杂。”比如我,我和你父亲结婚很多年。我一直想给你最好的教育,尽可能给你做个好榜样。“
一天,我厌倦了这千篇一律的说辞,为了让她高兴,我强迫自己爱上一个男人,与他结了婚。我与他终将找到一种共同梦想未来的方式:住进乡村别墅,一起生儿育女,为我们子女的未来操劳。第一年,我们常常做爱;第二年,爱做得少了一些;从第三年开始,我们可能半个月才想一次性爱,而把想法化作行动,通常一个月却只有一次。更糟糕的是,我们不再交谈。我强迫自己接受这个事实,自问是不是有什么做错的地方。我无法吸引他,他不再注意我,成天谈论自己的朋友,仿佛他们才是全部的世界。
就在婚姻奄奄一息之际,我怀孕了。我们会有一个孩子,有一段时间我们两个会彼此靠近,然而不久之后,一切又会回到老样子。
然后我会开始发胖,就像昨天(或者是前几天,我记不清了)那位护士的姨妈一样。我开始节食,但每一天、每一个星期都会遭遇全面挫折,无论我如何节制,体重还是不断攀升。这时,我会服用一些仿佛具有魔力的药片,这样才不至于沉陷于抑郁之中。一些匆匆而逝的爱的夜晚过后,我会有几个孩子。我会告诉所有的人,孩子是我生活的理由,而实际上,是他们要求我为生活找个理由。
人们总认为我们是一对幸福的伴侣,但没有人知道那些幸福的表象背后影藏的孤独、苦楚与弃绝。
直到有一天,当我的丈夫找到第一位情人时,我也许会像那位护士的姨妈一样,大吵大闹一番,或者我会重新考虑自杀的可能。不过那时,我老了,胆子变小了,而且还有两三个孩子,在放弃一切之前,我得养育他们,把他们安顿在这世间。我不能自杀,我会闹,会威胁带着孩子离家出走。就像所有男人一样,他会退缩,会对我说他依然爱我,并保证不会再犯。他从来想不到这一点:如果我决定一走了之,唯一的可能是回到我父母的家中,然后在那里度过余生,我将不得不终日忍受母亲的絮絮叨叨,因为我失去了幸福的唯一机会,他虽然有些小毛病,但还是个好丈夫,况且我的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离异而倍感痛苦。
两三年以后,他的生命里会出现另外一个女人,我总会发现的,或是我自己看到,或是其他人告诉我,但是这次我会装聋作哑。在与上一个情人的斗争中我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精力,现在一点儿都不剩了,所以还是接受生活本身的模样,而不是我想象的模样。我母亲说的是对的。
他依然对我很好,我依然在图书馆工作,依然在剧院前的花园里吃三明治,读那些永远读不完的书,看些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一成不变的电视节目。
只是当我吃三明治时,我会有些负疚,因为我在发胖;而我也不会再去酒吧了,因为我有丈夫,他正在等我回家照顾孩子。
从此,我将只有把孩子养大这一盼望,整日想着自杀,却不敢实施。在一个美丽的日子,我会得出一个结论,生活就是如此,既不会前进,也不会改变。我认命了。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7页

每个家庭都是如此,人们总是倾向将责任推给外人。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85页

疯人的世界,人们还不十分了解。一切都是新的,每隔十年疯病便会发生一些变化。精神分裂患者是想从这个世界脱离的人,他们天生便有这种倾向,直至一件事——因人而异,事情可大可小——使他创造了一种只属于自己的现实。病情可以根本痊愈,或有所好转,病人可以工作,过上基本正常的生活。这一切取决于一样东西:环境。现实就是大多数人觉得应该如此的事。它不需要是最好的,也不需要是最具理性的,只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即可。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页

她从床头柜上拿起四盒安眠药,没有把药片碾碎掺进水里,而是一粒接一粒地吞服,这样,意图与行动之间会出现一段长长的距离,在这条通往死亡的道路上,她可以随时反悔。然而每吞下一粒药,她便愈加坚定。五分钟之后,药盒全空了。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15页

······当我们用双眼看东西时,看到的仅仅时一小部分,其余部分全然是失焦状态。
而且不仅如此,她还知道,她能看见的所有东西不过是大脑中的电脉冲击产生的意象,通过我们称之为“眼睛”的玻璃体最终呈现出来。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4页

生活无非是个等待最佳时机的问题。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页 - 1


她说自己谈不上很幸福,也谈不上不幸福,正因如此,她再也没法忍受这种生活了。
在一个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活下去的世界里,该怎么评价那些决定去死的人呢?
维罗妮卡知道,她的一生里,很多她认识的人都热衷于谈论其他人的不幸,仿佛他们十分情愿伸手相助,实际上他人的不幸让他们很开心,因为这样他们便能自认为幸福,相信生活对他们更加慷慨大度。
这事只能发生在我身上。一般来说,人们死去的那天恰恰是他觉得不会死的那天。
疯子就是不能表达自己观点的人。就像你置身于外国,你看到一切,你明白身边发生的一切,但是你无法张口,也无法得到旁人的帮助,因为你不懂哪里的语言。
她只在简单的事上彰显自己的固执,以证明自己强大到可以不动感情。实际上,她是个脆弱的女人,学业也好,运动也好,家庭关系的维系也好,她从未表现出任何出类拔萃的地方。
正是这种不求回报的爱让她充满自责,总是想达到母亲的期待,尽管这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梦想。正是这种爱数十年来不让她看到世界的污秽和挑战,全然不顾有朝一日她会自己发现,而且没有任何能力面对与抵御。
只有人有条件去疯的时候,人才舍得去疯。
现实就是大多数人觉得应该如此的事。它不需要是最好的,也不需要是最具理性的,只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即可。你看我脖子上有什么?
不要成天想你会让别人不自在。如果其他人不喜欢,他们会提出来的。如果他们不敢提,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
希望与别人一样才是个严重的病,会引发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和妄想症。强迫自己与其他人一样才是个严重的病,因为这既违反了人的天性,又对抗着神的法则。在世界的每座森林里,每棵树木上,神创造的每片叶子都不尽相同。但是你却觉得与众不同是一种疯症,因此选择维雷特来逃避。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你也就变得与别人一样了。对不对?
说到底,外交是一种推迟决定的艺术,直到问题自己解决为止。
我们脆弱生命中的每一秒钟,都会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因此每一天都称得上是奇迹。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02页

遗憾的是,安拉、耶和华、上帝——无论叫什么名字都好——没有生活在今天的世界上。因为那样的话,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在天堂中享福,而神却要回应人间的无助、恳求、哀恸、嘱托,并要在不计其数的听证会上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他们不过吃了知善恶树的果实,违反了一个专断而又没有任何公正科研的法条而已。
如果他不想让这一幕发生,那为什么非要把那棵树栽在园子中央 ,而不是墙外的什么地方呢?如果亚当夏娃请她辩护,那她一定会指控上帝犯了“玩忽职守罪”,因为他不但把树栽在了错误的地点,而且一没张贴告示,二没立起围栏,连最起码的安全措施都没有,置过往行人于危险之中。
玛丽还可以指控他犯了“教唆罪”,若不是他的提醒,那两人是没法知道那棵树的确切地点的。倘若他什么都不曾说,那么人类会世代繁衍,在那块土地上安居乐业,而不会对禁果产生兴趣。而那树本应生长在森林之中,四周都是一模一样的果树,就不会具有任何而别的价值了。
但是神没有这样做。他制订了法条,然后想方设法地引诱其他人违犯,只为施以惩罚。她知道,一切是如此完美,亚当与夏娃一定会感到厌倦,迟早有一天他们会挑战他的耐心。他静观其变,因为也许正是他——无所不能的神,厌倦了完美的世界。如果夏娃没吃禁果,这几亿年间,世界上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等法律遭到了破坏,上帝——无所不能的审判者,居然煞有介事地大肆追捕一番,仿佛他对这两人的藏身之处毫无所知一般。神踏上了路途,天使看着他,这个游戏让他们倍感快乐(自从路西法离开了天堂,他们的生活也变得沉闷无聊了)。玛丽觉得,圣经里的这段描写可以成为悬疑片中的精彩一幕:上帝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夫妇二人惊恐地面面相觑。而后脚步声停在了他们隐藏的住所之外。
“你在哪里?”上帝问。
“我听到园子中有你的脚步声。我很害怕,便藏了起来,因为我光着身子。”亚当回答说,他不知道说出这番话时,便已坦白了罪行。
好了,上帝假装不知道亚当在哪里,耍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手腕,便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可是,为了不给认真看戏的天使留下半点疑问,他决定追问到底:
“你怎么知道自己光着身子呢?”上帝问,其实他心里明白,这个问题只可能有一个答案:“因为我吃了禁果,所以我知道了。”
有了这个回答,上帝向天使显示了自己的公正,而现有的证据足以将那对夫妇绳之以法。这样,到底是不是夏娃的责任,或者亚当有没有求得上帝的原谅反倒无关紧要了。上帝需要一个典型,以后便不会再有其他生灵——无论天上或是地上——胆敢反对他的决定。
上帝驱逐了这对夫妇,他们的子女也为罪恶付出代价(时至今日,罪犯的子女也有着同样的遭遇),司法系统就此诞生:法律,违犯法律(合理也好,荒谬也好,这无关紧要)。审判(经验会战胜无辜),以及惩罚。
由于人类只能任神审判,没有权利修正判决,人类便创造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希望上帝不要再次暴露出专断独行。然而千年的实践中,人们创造了太多的上诉手段,数量大到夸张的程度,因此现在的条款、法规与文本之间相互纠缠,彼此矛盾,没人能真正理解,司法变成乱麻一团。
等上帝改了主意,派他的儿子拯救世人之时,又发生了什么呢?他掉进了自己编织的司法罗网里。
法律的混乱造成审判的混乱,最终导致圣子被钉在十字架上。审判的过程并不简单:先从亚那手里转移到该亚法手里,又从祭司处转给彼拉多处理,彼拉多不想判决,借口罗马法中缺乏足够的法律支持。这样,案子从彼拉多手里转给希律王决断。她说,犹太法律不允许判处死刑。案子又从希律王重新转给了彼拉多,他依然想给耶稣脱罪,希望与民众达成司法和解;他鞭打了耶稣,把伤口给民众看,然而这一切依旧徒劳无功。
正如现代公诉人一样,彼拉多决定提起公诉:提出用巴拉巴换耶稣。因为他清楚,司法此时已经变成一场大战,需要一个高亢的结局,而犯罪的死亡正是众望所归。
最终,一条法规把彼拉多从尴尬中解脱出来,当出现疑虑时,这条法规会让法官——而不是被审判之人——处于有利地位。他洗了手,这就意味着他“既不赞成,也不反对”。这样,他既保存了罗马法的尊严,又没有伤害与地方官员的良好关系,同时把决断的重责转移给了民众,因为如果某个判决出了问题,罗马帝国的巡查官会从首都风尘仆仆而来,亲自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29页

维罗妮卡知道,她的一生里,很多她认识的人都热衷于谈论其他人的不幸,仿佛他们十分情愿伸手相助,实际上他人的不幸让他们很开心,因为这样他们便能自认为幸福,相信生活对他们更加慷慨大度。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87页

有皇帝和国王的时代真美好!那个时代,生与死都是浪漫的。杀人者邀请被害人共进晚餐,侍者端着两只美丽的杯子走进来,其中的一杯酒里掺进了矾,受害人的行为让人多么激动啊!他拿起杯子,或甜言蜜语,或恶声恶气,将那毒酒当作琼浆般一饮而尽,然后他惊讶地望着主人,横死在地板上。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89页

慢性苦病患者每星期只有一次机会能发现自己得病,那就是在周日的下午。那天,他没有工作,也没有任何杂事来舒缓病症,他开始察觉有样东西不太对头,因为那天下午太平静了,就像地狱一般,时间仿佛停滞不前,而他却愤懑莫名,随时都可能爆发。但周一来临了。苦病患者马上把病症忘得一干二净,尽管他咒骂说自己根本没有时间休息,抱怨说周末过得太快。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这个并的唯一优点在于它已经变成了规则,因此无需入院治疗,当人已经开始影响其他人的重症患者除外。大部分的苦病患者可以留在外面,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因为他们自己周围构筑的堡垒让他们完全与世隔绝,尽管表面看来,他们正积极地参与社会。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61页

“我知道,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还记得我问你的第一个问题吗?”
“什么是疯子?”
“不错。这回我不用讲寓言就能回答你:疯子就是不能表达自己观点的人。就像你置身于国外,你看到一切,你明白身边发生的一切,但是你无法张口,也无法得到旁人的帮助,因为你不懂那里的语言。”
“我们都有这种体会。”
“或多或少,我们都是疯子。”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37页

“从前我总是把事情推到将来,因为我以为生命意味着永恒。而等我觉得生命毫无意义的时候,我又对那些事失去了兴趣。”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23页

我会告诉所有的人,孩子是我生活的理由,而实际上,是他们要求我为生活找个理由。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8页

二十四岁,在经历了可能经历的一切之后——看来可不是乏善可陈!——维罗妮卡几乎可以确信,死亡将终结一切。因此她选择了自杀,这是最后的自由,这是永远的忘却。
然而在她内心深处,依然潜藏着一个疑问:上帝是否存在?几千年的文明将自杀变成了一种禁忌,一种针对所有宗教规范的抗争:人斗争是为了存活,而不是为了屈服。人类需要繁衍。社会需要劳动力。就算爱情已经不复存在,夫妇二人仍然需要一个理由生活中在一起。一个国家需要士兵,政要和艺术家。
如果上帝存在——说真的,我并不相信——他会明白,人类的理解力是有限的。正是他创造了这片混沌,充斥着贫困、不义、贪恋与孤独。他的本意很好,但是结果却不怎么样。如果上帝真的存在,对于想早点离开这个世界的生灵,他应该宽容一点,甚至应该乞求我们的原谅,因为他竟逼我们活在这样的人间。
让禁忌和迷信见鬼去吧!她那位笃信宗教的母亲说:“不管过去、现在和将来,上帝没有不知道的事。”那么,在他把她安放于人间的一刻,他就应该知道,有一天她会自杀而死,因此他不会对她的行为感到震惊。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22页

一天,我厌倦了这千篇一律的说辞,为了让她高兴,我强迫自己爱上一个男人,与他结了婚。我与他终将找到一种共同梦想未来的方式:住进乡村别墅,一起生儿育女,为我们子女的未来操劳。第一年,我们常常做爱;第二年,爱做得少了一些;从第三年开始,我们可能半个月才想一次性爱,而把想法化作行动,通常一个月却只有一次。更糟糕的是,我们不再交谈。我强迫自己接受这个现实,自问是不是有什么做错的地方。我无法吸引他,他不再注意我,成天谈论自己的朋友,仿佛他们才是全部的世界。就在婚姻奄奄一息之际,我怀孕了。我们会有一个孩子,有一段时间我们两个会彼此靠近,然而不久之后,一切又会回到老样子。然后我会开始发胖,就像昨天那位护士的姨妈一样。我开始节食,但每一天、每一个星期都会遭遇全面挫败,无论我如何节制,体重还是不断攀升。这时,我会服用一些仿佛具有魔力的药片,这样才不至于沉陷于抑郁之中。一些匆匆而逝的爱的夜晚过后,我会有几个孩子。我会告诉所有人,孩子是我生活的理由,而实际上,是他们要求我为生活找个理由。
人们总认为我们是一对幸福的伴侣,但没有人知道那幸福的表象背后隐藏的孤独、苦楚与弃绝。直到有一天,当我的丈夫找到第一位情人时,我也许会像那位护士的姨妈一样,大吵大闹一番,或者我会重新考虑自杀的可能。不过那时,我老了,胆子变小了,而且还有两三个孩子,在放弃一切之前,我得养育他们,把他们安顿在这世间。我不能自杀,我会闹,会威胁带着孩子离家出走。就像所有的男人一样,他会退缩,会对我说他依然爱我,并保证不会再犯。他从来想不到这一点:如果我决定一走了之,唯一的可能是回到我父母的家中,然后在那里度过余生,我将不得不终日忍受母亲的絮絮叨叨,因为我失去了幸福的唯一机会,他虽然有些小毛病,但还是个好丈夫,况且我的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离异而倍感痛苦。
两三年以后,他的生命里会出现另外一个女人。我总会发现的,或是我自己看到,或是其他人告诉我,但是这次我会装聋作哑。在与上一个情人的斗争中我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精力,现在一点儿都不剩了,所以还是接受生活本身的模样,而不是我想象的模样。我母亲说的是对的。他依然对我很好,我依然在图书馆工作,依然在剧院前的花园里吃三明治,读那些永远读不完的书,看些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一成不变的电视节目。
只是当我吃三明治时,我会有些负疚,因为我在发胖,而我也不会再去酒吧了,因为我有丈夫,他正在等我回家照顾孩子。从此,我将只有把孩子们养大这一个盼头,整日想着自杀,却不敢实施。在一个美丽的日子,我会得出一个结论,生活就是如此,既不会前进,也不会改变。我认命了。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法力无边的巫师,想摧毁一个王国,就在井里下了魔药。那井是王国所有居民的水源。谁要是喝了这水,就会变成疯子。第二天一早,喝过这井里的水,所有的居民都变成了疯子,唯独国王没有,因为另有一口井专供他和王室饮用。他忧心忡忡,想控制住居民的行为,因此下达了一系列公共安全与卫生方面的指令。不过,警察和检察官也饮了魔水,觉得国王的命令荒谬不堪,决定无论如何也不照此办理。全国的居民都得知了指令的内容,他们坚信国王疯了,才写下这些无聊的文字。他们狂呼大喊地来到城堡,要求国王退位。国王绝望了,准备放弃王位,但王后阻止了他。她说:“我们现在就去那口井,也喝那儿的水,这样我们就和他们一样了。”国王和王后去了,饮下了魔水,马上开始胡说八道。这时,他的臣民后悔了:既然国王如此睿智,为什么不让他继续治理国家呢?国家一派祥和,尽管国民的言行与邻国大不一样。而国王一直统治着这个国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这里,没人会中断自己的乐子,只为了向其他人表示好感。她曾放弃了很多梦想,只希望父母如孩童时代一般爱她,尽管她直到真正的爱会随着时光变化、发展,并会拥有新的表达方式。就像某人曾说的那样,保持‘可控的疯狂’就够了。血清素,她体内缺少这种化学物质。维罗妮卡却更爱这弯月如钩。尽管月落无从避免,但在那之前,月亮可以增大、扩展,让光华填满它所有的空间。我吃下安眠药的时候,想杀掉一个我憎恶的人。我那时不知道,在内心深处,还有着其他我会去爱的维罗妮卡。人越是可以生活得幸福,便越发不幸福。的确如此,她一生曾经把很多事情做到最后,但净是些无足轻重的事,比如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的争吵,却非要辩个对错黑白;或者再也不给她爱的男人打电话,因为她觉得那爱不会有结果。她只在简单的事上彰显自己的固执,以证明自己强大到可以不懂感情。实际上,她是个脆弱的女人,学业也好,运动也好,家庭关系的维系也好,她从未表现出任何出类拔萃的地方。
她克服了容易克服的缺陷,但在重大的本质问题上却连遭挫败。她具有独立女性的外在,内心却绝望地想找人相伴。白天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喜欢盯着她看。而晚上她却孤枕难眠,只有待在修女院的出租屋看电视,甚至连台都懒得调。为了让所有的朋友都觉得她是个令人歆羡的榜样,她几乎耗费了全部的气力,期许行为符合她自我塑造的形象。因此,她再没有气力去做自己,其实她和世界上所有人一样,需要其他人才能幸福。但是搞定其他人实在太难了。他们的反应难以估计,总是把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他们的做法跟她一样,对一切仿佛不屑一顾。如果有人对生活敞开心扉,他们或者拒他于千里之外,或者认定他下贱,天真,让他痛苦不堪。
她的力量与决断可以给无数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她又得到了什么呢?她空虚极了,承受不了这深深的孤寂。她身处维雷特,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后悔自杀的念头又一次出现,但维罗妮卡再次坚定地赶跑了它。因为此刻,她体验到一种她从前不允许自己感受的情感:恨。
恨。如同墙壁、钢琴或病房一般实实在在,她几乎可以触摸到体内这种毁灭的力量。她任这感情喧腾而出,不去想到底是好是坏----什么自我控制,什么戴上面具做人,什么举止要适当,通通够了!生命中的最后两三天,维罗妮卡希望怎么不适当就怎么来。
她先是打了那老男人一个耳光,又与护工起了冲突,当她想独处,就拒绝向人示好,拒绝和人交谈。如今她足够自由,可以感受恨意汹涌,但要足够警觉,不去破坏身边的一切。而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要借助镇静剂的药力,在病床上度过。
她恨此时能想起的一切。她恨自己,恨世界,恨眼前的椅子,恨走廊里坏掉的暖气,恨完美的人,恨犯罪的人。现在她在疯人院中,可以让自己感受人们通常隐藏的感情----我们接受的教育要我们去爱,去接受,寻找解决方案,避免冲突。维罗妮卡恨所有的一切,尤其痛恨自己把生活搞到了这种地步----她将不再可能发现自己体内生存着的上百位其他维罗妮卡,她们有趣、疯狂、好奇、大胆、勇于冒险。一时间,她竟对世界上自己最爱的人产生了恨意,那就是她的母亲。这位伟大的女性白天工作,晚上洗盘子,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送她去学钢琴与小提琴,把她打扮得如同公主一般,裤子和鞋都买名牌,自己却数十年穿一件旧衣。我怎么可以去恨一个把爱全给了我的人?维罗妮卡想,她的心很乱,想修正自己的思绪。但是太迟了,仇恨已汩汩而出,她自己打开了那扇地狱之门。她仇恨母亲给她的爱,因为她竟不想一点回报,这太荒谬了,太不真实了,简直违反一切自然法则。
正是这种不求回报的爱让她充满自责,总是想达到母亲的期待,尽管这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梦想。正是这种爱数十年来让她看到世界的污秽和挑战,全然不顾有朝一日她会自己发现,而且没有任何能力面对与抵御。她一次、两次、十次、二十次地敲击着琴键,每敲打一次,仇恨便仿佛减少了一分,最后,恨意竟完全消失了。维罗妮卡沐浴在一种深沉的宁静中。她再一次抬起头,仰望着夜空。繁星点点,新月如钩,将光华温柔地洒向她的所在。她再一次感到,无限与永恒正携手并肩。凝视其中的一个----比如那无垠的宇宙,你会发现另一个的存在,那是时间,它永不终结,永不消逝,永远停留在现在,凝聚着生命全部的秘密。从病房到活动室,她如此强烈、如此集中地恨了一次,现在心中已无半点愤懑。这种负面情绪在她心中已压抑多年,今天任它倾巢而出。她体验过了这恨意,现在已不需要它了,可以让它离去了。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147页

什么是苏菲派的冥想?什么是上帝?如果世界真的需要拯救,那么什么是拯救?如果这里或外面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并允许其他人也这样做,那么上帝便存在于每一个时刻之中,存在于每一个芥子的颗粒之内,存在于每一片或隐或现的云朵之上。上帝就在那里,然而人们却依然相信应该继续找寻,因为对他们来说,接受生命就是信仰未免太过儿戏。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43页

正因为她觉得一切都无所谓,所以生活给她什么,她便接受什么。少年时代,她觉得选择为时过早,而现在已是青年,她又觉得改变为时已晚。
可是她究竟把精力浪费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她曾尝试让自己的生活一成不变。她曾放弃了很多梦想,只希望父母如孩童时代一般爱她,尽管她知道真正的爱会随着时光变化、发展,并会拥有新的表达方式。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笔记-第85页

精神分裂患者是想从这个世界脱离的人,他们天生便有这种倾向,直至一件事----因人而异,事情可大可小----使他创造了一种只属于自己的现实。现实就是大多数人觉得应该如此的事。它不需要是最好的,也不需要是最具理性的,只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即可。领带唯一的作用就是,当我们回到家里解开它时,会让我们觉得解脱,从一件连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的事情中解脱了。与自己的生命作对是人类的天性。他认识的很多人都做过这事,尽管他们在表面上依然一脸无辜,完全正常,那也只是因为他们选择的自杀方式不够决绝。他们中了一种毒,伊戈尔医生称之为“类矾”,他们在慢慢地自杀。你们通过了灵修之路上最艰难的两次考验,一是要耐心地等待正确时刻的来临,二是勇敢地不对遭遇的事情失望。什么是尊严?是希望大家都觉得你好,觉得你做什么都对,觉得你对朋友充满爱心?还是尊重一点人性吧,没看过有关动物的片子吗?它们是怎么争夺地盘的?你打了那个耳光,我们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我们所有的只有现在,短暂的现在。他知道沉默比发问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答案。我想投入地爱男人,投入地爱这个城市,投入地度完这生命,最后,投入地死亡。那天我给你讲了一个故事,告诉你我们怎么看世界,世界就会呈现出什么样子。……但是,生活中有些事情,无论我们怎么看,都是一个模样,对所有人都如此,比如爱情。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但却用这屈指可数的时间坐在一个人的床前,看着他睡觉,那就可以称之为爱了。我还想说,如果那个人心脏病犯了却不声张,因为她不想离开那个男人,那只能说爱可能已经很深了。
也可能是绝望。维罗妮卡说,只是一种尝试,最终证明了再阳光下没有任何继续斗争的理由。我不可能爱上一个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的男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你看看天空,那里繁星密布,那些不同的世界结合起来,便形成了星座、太阳系与银河系。我活着,便要冒险。打字机或者电脑键盘不是为了更快地打字,而是为了打字更慢一些佛罗伦萨的主教堂里有一座钟,漂亮极了,是一四四三年由保罗·乌切洛设计的。这座钟很奇怪,它可以指示时间,这一点和其它钟都一样,但它的指针却是朝着逆时针方向走的。你与众不同,却希望与别人一样。我觉得,这可称得上是一种恶疾了。希望与别人一样才是个严重的病,会引发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和妄想症。强迫自己与其他人一样才是个严重的病,因为这既违反了人的天性,又对抗着神的法则。在世界的每座森林里,每棵树木上,神创造的每片叶子都不尽相同。但是你却觉得与众不同是一种疯症,因此选择维雷特来逃避。生活将我推到了另外一条路上,而我却不想踏足。爱德华向后看去。他看的不是病房的墙壁,也不是病人们静静散步的花园,而是一条街,它属于另外一个大陆,一片时而豪雨倾盆,时而滴雨不落的土地。你明白,爸爸,我爱你们胜过生命里的一切事,一切人。爸爸,你是爱我的。可你不能这样要求我,因为你一直是我的榜样,教会我为了喜欢的事情而奋斗。你不能要我成为一个没有独立主张的人。他如云朵一般空虚。他已经厌倦了爱的故事,再也不想弄懂这爱。他本想放弃理想,听取父亲的劝告,但是在这条理想之路上,他已经行得太远,早已越过了人与梦想之间的深壑。现在,他已不能回头了。既不能继续向前,也不能转身回头。因此,逃避成为了最简单的出路。《圣经》里说,蛇给世间带来了善,也带来了恶。而圣母则用她的爱把这善与恶掌控在手中。我真心相信你父母是全心全意为你着想,然而这爱却几乎毁了你的生活。我祖母家的那幅画里,圣母脚下踩着一条蛇,这说明爱是两面的。我们会天长地久,维罗妮卡。在这里度过的每一个白天黑夜,我都曾试图忘记天堂的影像。我几乎做到了,然而它们似乎又回来了。我们走吧。疯子就应该做疯事。做汩汩而出的泉水,不要做一潭死水。爱高于智慧,正如圣母高于蛇。对于她来说,一切都是启示。她不会去判断善与恶。谢谢你赋予我生命的意义。我来到人世间,经历了所有的一切,尝试过自杀,摧毁了自己的心脏,遇见了你,与你一起爬上这座城堡,让你把我的脸铭刻在心。我在这人世间走了一遭,唯一的理由是让你回到那条半途而废的路。请不要让我觉得我的生命毫无意义。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