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的世界》书评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44755630
作者:[日] 森茉莉
页数:314页

洛丽塔般的梦幻

因为史航老师提到她是“日本的张爱玲”,于是匆匆跑到图书馆借下此书,应该是从《贫穷的美食家》开始,开始进入森茉莉的迷幻世界。这个被大文豪父亲宠爱到17岁,接着离婚、被抛弃,最后晚年活在垃圾堆里,却依然写出日本耽美小说鼻祖的女人,太神奇。她的文笔和描写并不如张爱玲般十分的出色,但吸引我的是在五六十岁高龄写下的文章,碎片间竟透着一股少女感,少见,少见。这本《我的美的世界》里,存有大量写食物的文章,那段在法国居住的日子,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森茉莉的精神支柱,今天就先来学习一下吧。1、雪白的蛋壳有细微的凹凸,让我联想到新积雪的表面、压平的白砂糖,他与英国瓦特曼上好的西洋纸、与法国手工书的书页也是相似的。2、大文豪夏目漱石似乎添尝过果酱,我咋经常舔尝炼乳。最近我更讲究了,把绵白糖放入无糖炼乳中来舔尝。那时我仿佛置身天堂,柔柔的甜味一直蔓延到我的神经。小时候的牛奶香气会从记忆里苏醒吗?推理小说家阿加莎用像猫舔牛奶一样形容一个人背地里得了便宜而得意微笑的表情,而我用勺子舀牛奶喝时活脱脱就是那副样子吧。3、饼干一定要又硬又脆,并且要适当薄一点,嚼饼干的时候,饼干要有口感,云母状的细粉末要散落在胸前或膝上,饼干要有优质面粉的味道,还要带着一丝牛奶和黄油的香气,刻在饼干上的拉丁字母和小孔要排列着整齐规范,不能有一丝紊乱。4、玫瑰色——我想起大正的一天。那天不知发生什么气候现象,天空变成了玫瑰色,院子也仿佛罩上了一面玫瑰色的玻璃,我走到户外,只见路上、天空,目力所及整个世界都是玫瑰色。我至今还记得这两个日子,我奇妙的玫瑰色人生,借助一种气象而披上了奇异的光芒,即使没有爱情,人生也可以是玫瑰色的。5、过去没有方便面,女职员们就烤面包、热牛奶、煎鸡蛋。全职太太拿掉罩在饭桶上面的那块洗过后晒得很干的抹布,揭开竹盖子,把虽是早上剩下、却也是用锅煮的好吃的米饭盛在碗里,吃切成丁并且拌上酱油的腌茄子或腌黄瓜,喝好喝的粗茶。即使用豆沙面包填肚子,那也是面包房带着要让人品尝可口面包的心情烤制的,中心夹着盐渍樱花,表面撒满罂粟籽,齿颊留香的美味豆沙面包,再配上一杯冲泡讲究的粗茶。

外面的世界再严酷,也要有自己的温馨小世界

是谁给森茉莉冠以“日本张爱玲”称号的?她们俩给人感觉完全相反。张爱玲表现出的爱欲冰冷晦暗,森茉莉表现出的爱欲则是温馨明快的。用颜色来表达,张爱玲给人感觉是灰色的,森茉莉则如她最爱,是“玫瑰色”的。不过说起来我为什么会找森茉莉的书来看,倒跟师太有关系。某天看到《我的美的世界》一段文摘,突然有所触动,度之发现作者号称日本张爱玲,心怀多学点红玫瑰白玫瑰般的段子好适时装逼的主意,搜罗来这本《我的美的世界》,没想到一打开,就跳出一颗生机勃勃的茉莉跃动少女心。第一篇就深得我心。喜欢做菜,但并不喜欢在一旁看别人享用她做的菜,哪怕是她爱的人,她对于烹饪的喜爱,是一种“摒除了母爱的西方个人主义”。喜欢做菜,只是因为做菜很快乐,并不为了别人,这点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学习做菜的初衷并不高尚,不是为了减轻父母负担,不是为了嫁个好人,不是为了获得别人夸赞,就是为了随时随地,不求人地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在学习的过程中,当然也会逐渐发现烹饪技艺的精妙之处,当然也会逐渐获得夸赞等等附加价值,但最根本地还是自己能够满足自己所带来无语言表的快乐,仿佛一个人占有了全世界。森茉莉是个喜欢吃,也懂得吃的不老少女。她喜欢的鸡蛋,我也喜欢,她罗列出一大串鸡蛋菜肴,我也非常有兴致地立志要全部试一次。她对食物描写尤为印象深刻,我至今都记得简爱和鲁滨逊的饥饿感觉。她对饼干点心有着自己的见解,我也有自己对某种食物古怪的要求。她称自己是贫穷的萨瓦兰,我也认为人不管境遇再悲惨,也不该放弃对事物的细致体验和对“好”的追求。关于“纯真”,她引用了一句比较极端的话“太太是淫妇,妓女中反有纯情女子”。实际上,她在说的不是纯真,而是人性,纯真和恶魔,是人性本来的样子,可却有人要掩饰心中的恶魔,仿佛他的人性中只有纯真一样,可这些人当中,真正的好人并不多。这说法虽然没有得到科学的验证,但在生活中却经常是验方,伪君子嘛,人身上的善与恶假如都是固定量的,有的人通过语言就可以释放掉很大一部分,有的人拼命掩饰逃避,反而最终需要通过行为去释放。看她可爱的吐槽也是好玩的一件事,很能吐到点子上。比如高峰秀子,之前一直觉着她长得哪里不对劲又说不出来,怪老太婆一下子就get到是鼻子和嘴巴中间距离太短,笑起来有横纹。对装逼犯吐起槽,也很是辛辣,对无聊的事情感兴趣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老太婆在八卦上看到阿兰德龙和布里亚利的合影,不也照样写耽美照样不耽误工作。她不仅吐槽别人,也吐槽自己,第一次上电视做节目的土鳖心态,叫人看着忍俊不禁。ps 真的很想看她吐槽下若尾文子,纯真又恶魔的若尾文子,会不会也吐槽是“伪知性”呢?毕竟全日本她都吐槽是伪知性了。不过可能因为她俩活跃的世代错开,所以没机会看了。至于说她“恋父”,我觉得在这本小集子里并没有很明显的体现,她表现出的,只是正常的,得到过很多父母关爱的孩子会表现出的依恋。一下子失去父亲这个“大椅子”的感觉,足以成为任何一个子女一生的羁绊,至少我是很能体会她这种难以名状的怀念和失落的。她似乎对外界有许多关注,但从这本书看来,她还是更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娱自乐,毕竟你们不懂我的乐嘛。出身优沃,青春丧父,早早离婚,中年被儿子欺骗,晚年靠卖文为生,境遇反差太大,大家都觉得她是个大写的惨,可人家自己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即使没有爱情,人生也可以是玫瑰色的”是她的口号,从她的心境上看,确实也是做到了的。这本小集子也有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方,最可怕的就是她追忆似水年华时那巨细无遗的华丽词藻。据说词藻华丽也是她的个人风格。确实,人一旦对什么东西很感兴趣,就很容易变得巨细无遗起来,显然她最热爱的,是往日的奢华时光。(虽然我在这儿吐槽她法国小说风景描写式的,巨细无遗的叨逼叨风格,但其实我自己真的写起东西来,也是这么无法控制地叨逼叨的。真的很难改,半天进入不了正题,经常一不留神就跑偏数十里,而且跑偏不止一次,像这本小集子一样充满无数的括号。最后出来的成品,就好像永远拧不干的烂抹布一样令人不清爽。真的好羡慕那种干爽轻快的文章啊!学不来,学不来。)赶紧用她的一句话结束吧。“人生中会有人际关系这种麻烦事儿,但独自待在房间,或一个人走路时,心境就跟刚出生的婴儿一样。”

森茉莉就是森茉莉,不是森鸥外的小女儿,更不是日本的张爱玲

在日本提森茉莉必称是森鸥外女儿,仿佛她只是一个文二代。鸥外的书我看不进,茉莉也不喜欢父亲的作品,说那里没有“魔”。父女文风迥异。最近,有“魔”的茉莉成了我最喜欢的作家。她写作的当年,文坛严肃得多,被大评论家盖了戳,很难翻案。虽有当年三岛由纪夫极高的评价,今世又有群阳子、平松洋子等一众女性作家爱她很深,更有人呼吁日本应该全民阅读森茉莉培养品位。但一个作品不多,早已作古的女作家,高级的文坛是不会把她的牌位请上去的。放在异国的环境,没有父亲光环和文艺评论的标签,我只看到一个有着奇特人格的,满脸皱纹却心如少女的厉害的魔女作家。她把一些男人不敢写不会写的东西写到极致。她的杂文天真而犀利,态度潇洒不输雅痞女性。没有人可以像森茉莉。说她是日本的张爱玲,不过是给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的一句话介绍语。尖刻阴冷的爱玲和顽皮温暖的茉莉,并没有太多可比性。

森茉莉是“日本张爱玲”?是恋父狂?是被嫌弃的松子?

原题:恋父情结是她写作的原点转载自:《现代快报》 记者 陈曦 嘉宾:止庵(作家、学者)梁艳萍(湖北大学博导、东京大学客座教授)——一样出身显赫、老年落魄张爱玲写恨,森茉莉写爱——读品周刊:有评论认为《甜蜜的房间》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你怎么看?梁艳萍:我没有把它看成一个自传体小说,因为所有的小说都是虚构的,都是不能把小说作为作家传记去分析的,即使有作家个人生活的影子在里面。国内在介绍森茉莉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种误区,把她个人生活跟她的创作贴得过于紧密,其实作家的个人生活和创作永远是有差异、不可以画等号的。止庵:我觉得即便是自传也是心理自传。森茉莉在主人公身上投注了自己的影子,在藻罗父亲身上投注了她父亲森鸥外的影子,或者说森茉莉希望她和森鸥外的关系像小说中的父女关系,只能说到这儿。它是个小说,不是一个自传。但如果森茉莉没有这么一个父亲,没有跟父亲这样的情感的话,她也不会写这本书。读品周刊:可能也是为了便于宣传,将森茉莉称作是“日本的张爱玲”。但在我看来,除了出身显赫、老年落魄这样相似的经历之外,她们似乎并无太多共同之处,尤其是她们的作品。梁艳萍:她俩出身显赫这一点是一致的,个人经历其实也不是太相同。张爱玲是一个悲苦者的经历,从小被抛入一个冰冷的世界,而森茉莉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个小孩。晚年森茉莉的钱和房子据说被大儿子拿走了,但她的小儿子还是经常去看她,她的房子也不是像我们说的那么脏,只是很小,不是太干净,但日本人整洁的程度跟我们不同,一点点不干净都会觉得很脏。她的长子是东京大学研究法国文学的教授,小儿子是平凡社的编辑,至于有人说钱被大儿子骗走了,应该是对那么多年不在儿子身边的一种补偿。她的版税是给小儿子继承的。止庵:森茉莉跟张爱玲可以说一点关系都没有。张爱玲有篇没写完的文章,叫《爱憎表》,还没有出版,里面写她爱和憎的人,憎的人里就包括她的父亲。最不喜欢、最烦的人就是她父亲,你说这怎么可能把她们俩弄到一块儿去。读品周刊:张爱玲笔下的人性灰暗看不见光,但读森茉莉,能够感受到喜悦和爱。请谈谈对她们二人作品的看法。这与她们的际遇有关吗?梁艳萍:森茉莉在作品中,并没有表现出对两任前夫有多大的恨,而是带有一种比较温馨的回忆,如果说张爱玲写身边一些人是带着一种恨意的话,森茉莉带有的依然是少女的天真烂漫,当然也有调侃。如果说共同点,她们在作品中对人性幽微之处的那种逼视是有相似之处的。—— 对日本作家的介绍森茉莉是最大的空缺——读品周刊:三岛由纪夫盛赞她,“日本能写出真正厉害的性感的杰作的,除了川端康成,就是森茉莉了”,这里面有没有过誉的成分?因为她的父亲毕竟是大文豪森鸥外。梁艳萍:我觉得三岛是以一个作家对另一个作家惺惺相惜的感觉来看待森茉莉的,与森鸥外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她所描写的父女亲情、同性感情,除了三岛自己以外,很少有人这么写过,所以三岛对森茉莉的评价是精准恰切的,而不是因为她的父亲是文豪。森家是个传承性的文艺世家,森鸥外的母亲是著名书法家,他的祖父也对文学有很深造诣,到森茉莉这代已经是第四代了。止庵:新井一二三曾经跟我说,他最喜欢的日本作家,男的太宰治,女的森茉莉;中国作家男的鲁迅,女的张爱玲。日本战后第一大作家是三岛由纪夫,同时能跟他抗衡的作家就是森茉莉。因为日本的现代文学,女作家总体比男的弱,男盛女衰。最著名的就是樋口一叶,在当时可以与夏目漱石抗衡,但她很年轻就死了,是个没有完成的作家,之后就没出过超一流的女作家,森茉莉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唯一可以跟三岛由纪夫抗衡的女作家,这个意义非常之大,她改变了日本文学的版图,比重都改了,这是非常大的一件事。她应该是日本第一流的作家,而且是战后唯一一个能列入一流作家行列的女作家。我们这么多年对日本作家的介绍,森茉莉是最大的空缺。她来了,介绍就完满了。就是这么大一个事。读品周刊:森茉莉的价值在日本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认可了吗?止庵:现在没有挖掘的事儿了,谁也不能挖掘谁了。全日本都说好的作家只有夏目漱石,女作家只有樋口一叶,他们是经典作家,即便是川端康成,得过诺奖,应该是公认的吧,但大江健三郎来中国,就烦别人提川端康成。文学这东西没有一致的看法。读品周刊:森茉莉在日本文学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止庵:森茉莉在日本是超一流作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她单独开辟了一个领域,就是所谓“耽美文学”;还有一个,日本文学普遍情强理弱,三岛由纪夫的贡献是做到了情理两方面同时强,这个理是指文学的思维,这个文学思维是从西方来的,除了三岛,只有一个作家也具有这个能力,就是森茉莉。如果你看《甜蜜的房间》,故事非常简单,但是她写得很复杂,日本文学一般是细腻有余复杂不够,包括川端康成也是,甚至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太宰治都是如此,只有三岛和森茉莉能达到细腻而又复杂。——恋父情结,是她写作的原点——读品周刊:传说中的森茉莉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恋父狂,因为从小被父亲溺爱而失去了自理能力,导致后来两次离婚。有人认为,恋父情结是她写作的原点。梁艳萍:她小时候是由佣人来照顾的,16岁就离开了她的父亲,19岁时父亲去世。但你看她的随笔,她不是一无所能的一个人,只是不符合那个年代日本主妇的标准,她16岁结婚、20岁两个孩子都生完了,20出头两次婚姻也结束了,就是未成年人的心态没有完好地过渡,后来一直生活在对父亲的怀念中。她父亲对她的影响肯定是巨大的,但如果真把她作为一个恋父狂的话,也不太合适。日本作家大概有女承父业的传统,比如幸田露伴的女儿幸田文,萩原朔太郎的女儿萩原叶子,太宰治的两个女儿津岛佑子和太田治子,评论家吉本隆明的女儿吉本芭娜娜。她们作品中的父亲都是慈爱的、理性的、富有情感的、完满的男性的象征。我是见过幸田文的,七八十岁了说起父亲眼睛里面也会放光的。我认为对父亲的一种热爱不能说是恋父。止庵:是这样,但不能这么简单地概括。日本作家有两大派,一派是写社会的,对他们来说,恋父确实是很窄的一件事。另一派根本不写现实,对他们来讲,得到一个题材,在这个题材里面深入开掘,就像一个小试验田,这一派文学没法拿第一派文学来要求,这一派文学又分为两个大方向:一派研究美的,比如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他们的作品如果拿社会现实的标准来衡量,什么都没有,什么也不是;还有一派以情感为主,比如太宰治,最好的作品都是在写自杀,你说这有多窄,可是他就把这事儿写透了,而森茉莉就是以探讨父女关系来写情感,达到非常深刻的程度。读品周刊:作为耽美小说的开山鼻祖,森茉莉笔下的很多爱情故事都发生在成熟英俊的中年男子与俊美的少年之间,有人认为,小说里森茉莉化身年轻男子去跟父亲恋爱,是以耽美形式寄托父女挚爱、以不伦掩盖不伦。对于这种解读,你觉得是对森氏父女的一种冒犯吗?止庵:前面说了,日本两派作家,一派写现实,还有一派写的是一种类型,这种作家我们没法用第一派的尺度去批评他,森茉莉就是这类作家,川端康成也是这样,二战以后他只关心审美,他写《睡美人》,换个角度看特别不堪,一个老人没有性功能了怎么办,在旅馆里女人吃了药后昏迷,然后老人睡在旁边。你说的这种批评,他没有考虑到一个前提,日本有一类作家写的是一个类型,不是社会,不追求所谓的社会意义。


 我的美的世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