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论》书评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3-3-1
ISBN:9787101088694
作者:王夫之
页数:948页

这个平装版内容全吗?

据读友称 岳麓书社 那套竖繁版补齐了后发现的卷二十二唐玄宗第六论共378个字——中华书局的这个平装版全吗?

老了依然“愤青”的王夫之

从《宋论》和《读通鉴论》这两书来看,王夫之对历朝的政治都不满意,观点也多有偏激之处,老了还能保持这种“愤青”精神,实属难得。不过“愤”出水平来是不容易的,王夫之靠的是他的思想、见识和学问,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并不是浪得虚名。明朝灭亡,外族入侵,无情的现实刺激得王夫之开始反思历史,希望在历史中找出原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通鉴论》其实也是王夫之的《资治通鉴》。王夫之反对朱熹的理学,认为李贽的学说是异端邪说,他写《读通鉴论》也有摧异端求正理的理想在内,目的是为了“适于用”,经世济用,这和朱熹的谈性说理只说不做有着根本的不同。王夫之对历朝的政治都不满意,他所谓的“治道之极”就是“上稽尚书,折以孔子之言”,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让人莫测高深,王夫之的《尚书》加《论语》治天下看起来好像和赵普没什么分别,不过时代是变迁的,这两本老古董还能适用么?王夫之通过他的两部史论告诉你是可以的,只要定下统治大纲,下面的斟酌衡量都不是大问题,“法”可以按实际需要制定,人才只要选好了宰相,下面的人才都不成问题。王夫之对外族深恶痛绝,恨不得画一条楚河汉界来分开夷夏,恨不得像对待禽兽一样对于外族人。这种观点在现在无疑是不适用了,而且元朝和清朝早就已经归于中国的范畴了,都是少数民族嘛。不过当时的人不这么认为的,夷狄进占中原就像近代日本入侵中国一样引人愤慨。对于外族与中华之别,王夫之认为,每个地方都有他的气候环境、风土人情,什么地方住什么人,中原地区自然住的是中国人,外族人不能离开他们的塞外边疆入侵到中原来,中国人也不必占领塞外地方,不然的话文化土地和本性不相吻合,必然会引起混乱,自我毁灭。就像一个老虎跑到河里去讨生活,那不是自取灭亡么。王夫之喜欢翻案,古代的那些名臣名将很多都被王夫之贬成一坨屎,或者至少也是缺点多多问题不少,在他眼中没有完美的将相与皇帝。王夫之还有一个经典的论断,就是权臣比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祸害士民要轻的多,或者根本就没有社会动荡。比如司马氏夺了曹氏的政权,政权是变了,但是祸害不流于百姓,流血事件不多,况且天下又不是一姓的天下,改朝换代如果都能这样子,那该是天下苍生多大的福利啊。相对来说,宦官和外戚专权,他们的文化程度以及见识都相当低下,他们专权仅仅是满足自己的私利,因此流弊下来,国家政治瘫痪,整个天下都会大乱。王夫之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读过此书就能领略到。再说说王夫之的行文,可以说这是最难懂的文言文之一了,他用的词不难懂,整行句子,每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有时候一个句子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转折,又在什么时候完成,加上王夫之又喜欢在说事实之前说一段道理,一开始就给你一段莫名其妙的理论,更让你恼火的恨不得摔书。此书的校注者就表示给此书标点真是头疼,其实标点以后,我们读者表示还是很头疼。

读懂本书的一些建议

船山在这部巨作中表达的观点,本人目前不敢妄发议论,有待进一步阅读与钻研。假以时日,日后或可略加点评。本文主要就文辞谈几点个人看法。第一,本人读船山著作比较多,发现他其实是十分重视文辞的,在《尚书引义·毕命》和《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中他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另外,船山在《庄子解》中对庄子的文辞表示激赏(能得到船山的赞赏是难能可贵的,要知道在我上面提到的篇章中,他对于韩愈、苏洵等后世奉为古文大家的文章提出了十分严厉的批评),“以为‘虽洋溢无方,而指归则约’,而且‘自说自扫,无所粘滞’,这也可以说是船山的夫子自道”(严寿澂《<船山思问录>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第二,个人以为船山的文辞堪称典雅。论文辞,有唐以降无出其右者(纯属个人看法),尤其是在这部书中,他的文辞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典雅不等于难懂,个人读一遍基本没什么问题,一些经验可以分享:一,第一遍先通读,不要停下来死抠某些字句,整体把握中心论点,领略船山浩瀚无涯、一往无遗的文气。二,第二遍解决一些长难句和关键字以及某些必要的古汉语句式句法等问题(这里主要是省略,很多句子省略主语等重要成分,不搞明白很容易造成误解,张冠李戴),从语法上解决语意问题。第三,再次通读,反复吟咏,体会船山文辞之雄,文理之密,文气之畅!总之,读船山著作对于古文功底要求比较高(这也是船山之学素称难治的原因之一),需要靠平时积累。除此以外,沉下心来,每天专注、连续读上三四个小时的《读通鉴论》,自然会发现一些门道和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我的一点经验和看法,希望可以帮到各位!


 读通鉴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