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世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508643595
作者:[美]艾伦•格林斯潘
页数:330页

内容概要

艾伦•格林斯潘
1926年3月6日生于纽约市。197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74~1977年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1977年后任国会预算局顾问、通用电缆公司、摩根公司、通用食品公司、莫森信托公司和飞马公司等公司的董事。1987年8月被里根总统任命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91年7月,布什总统任命格林斯潘继续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96年2月,克林顿总统提名他连任美联储主席。2000年1月,克林顿总统再次任命他为美联储主席。2004年5月,小布什总统提名他继任美联储主席。
他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在红地毯上受到国家元首一般的接待。他的公文包里藏着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引擎”的秘密,许多人将其与美国总统的核按钮相提并论。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他英国爵士称号,高傲的法国人也给予他法国荣誉勋章的最高荣誉。人们称他为伟大的经济学大师、预言家、魔术师……

书籍目录

目录
前言 / XIII
第一章 动物精神:我们的本性是什么
长远的视角 / 004
行为经济学 / 006
特性识别 / 007
心理倾向 / 007
心理倾向: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 019
理性 / 019
第二章 危机的爆发、加剧与缓和
流动性的蒸发 / 024
影子银行 / 025
银行的资本准备金 / 026
大而不倒问题 / 027
风险管理的失败 / 027
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败 / 029
监管的失败 / 030
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 031
债务的重要性 / 032
识别有毒资产 / 034
对政策的成功保持警惕 / 035
历史重演 / 036
第三章 危机之源:为什么会如此狂热
次级贷款证券化:危机的开端 / 045
被掩盖问题的规模 / 047
一场经典的狂热泡沫 / 049
杰塞尔悖论 / 049
为什么狂热会到达如此高度? / 051
第四章 股票价格与财产刺激:股市预测的玄妙之处
恐惧与风险厌恶:起决定作用的心理倾向 / 059
上升过程 / 059
下降过程 / 060
小人物的困境 / 060
资产价格 / 061
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 061
政府对于资本收益的反应 / 062
财产的刺激效应 / 063
资本支出 / 063
如何操作 / 064
从直觉到理性 / 064
公司文化 / 066
第五章 金融与监管:我的经济观出现了裂痕
金融中介与监管 / 072
监管改革 / 078
难题的解决 / 088
第六章 我的经济预测生涯
私人企业的经济预测 / 096
位置的重要性 / 097
大数据时代的诞生 / 098
战后岁月 / 101
初次经历 / 101
宏观预测 / 101
参加工作 / 102
竞争对手 / 103
为福特总统工作的岁月 / 104
政治 / 106
回到私人企业 / 107
在美联储 / 108
第七章 投资失误:为什么市场失灵了
成本节约型投资增加 / 116
全面复苏受阻 / 117
二元偏离 / 117
投资厌恶 / 118
政策分歧 / 119
深刻的分歧 / 119
进入政治 / 121
卖盘高潮的约束 / 122
后果 / 123
历史 / 124
干预主义政策 / 125
新政的干预主义 / 126
第八章 生产率:经济成功的终极指标
更长的视角 / 131
神奇的3% / 132
多要素生产率 / 133
测度 / 133
对创新的预测 / 134
美国和其他国家生产率水平的消长 / 135
需要时间 / 136
进入金融业 / 138
如何做到 / 138
产品的小型化 / 142
产品小型化和生产率提高 / 143
转折点 / 145
收益 / 146
停滞的千年 / 147
第九章 生产率与权益时代
观念表达方式的重要性 / 152
过去的理解 / 153
优惠价格 / 154
结构性的政策转变 / 155
财政拖累 / 156
1∶1替代 / 159
挤出效应 / 159
需要双方的配合 / 160
贷款与借款 / 160
重要性 / 162
私人储蓄 / 162
边际储蓄率的计算 / 163
为资本投资融资 / 165
社会福利的代价 / 165
遏制福利权益的必要性 / 167
美国的国际影响 / 167
第十章 文化:为什么经济会受到文化的影响
欧元:平稳的起步 / 174
文化的支配作用 / 176
欧元的出现 / 177
冷静思考 / 178
关注基本面 / 179
更宽广的视角 / 181
文化的定义 / 181
文化的测度 / 183
创新 / 185
共识 / 188
社会交流 / 188
政治 / 189
第十一章 全球化、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以及裙带主义
收入不平等:基尼系数的提高 / 194
黄金时代 / 195
全球化 / 195
教育界的基尼系数 / 196
股票价格的支配作用 / 197
学校教育的回音 / 198
劳动力市场失衡与H-1B补贴 / 199
结论 / 200
自动减赤 / 201
清晰图景 / 202
转折 / 202
竞争 / 203
弹性 / 204
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不同弹性 / 204
市场的调节过程 / 205
创造性破坏 / 207
资本主义的“公平” / 208
社会协作 / 209
我们必须选择 / 211
政治应对:大而不倒 / 211
后果 / 212
不可思议的事情 / 214
时代的确改变了 / 215
裙带资本主义 / 216
权益经济学带来的僵化 / 217
第十二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美联储的应对之策
持有时间 / 223
不可兑现货币 / 223
获选者 / 224
货币的重要性 / 225
货币选择 / 225
紧密契合 / 226
外国经济体的货币与价格 / 228
贷款与货币乘数 / 228
削减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 / 229
恐惧和未来 / 230
第十三章 缓冲手段:一种休眠式的投资
私人部门同样面临老化问题 / 235
未来的任务 / 235
更宏大的议题 / 236
第十四章 未来前景:什么样的预测模型才是完美的
模型构造 / 241
反躬自省 / 242
向后看 / 246
向前看 / 247
政治派别 / 248
必须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 / 249
赌注 / 250
华盛顿的政治风气 / 251
必要的任务 / 252
致谢 / 255
附录 / 257
注释 / 293

作者简介

美国犹太人艾伦•格林斯潘,响当当的大人物,他是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任期跨越6届美国总统。在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他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在红地毯上受到国家元首一般的接待。他的公文包里藏着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引擎”的秘密,人们称他为伟大的经济学大师、预言家、魔术师……美国的一家媒体在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时说道:“谁当美国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就可以了。”
然而,在格林斯潘盛大谢幕前后,对他的批评声不绝于耳;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各种质疑更是层出不穷。人们开始追问格林斯潘主政期间的种种失策,赠予他一连串新的“头衔”:机会主义者、谄媚者、两面派……然而,事实呢?真相在哪里?幸好,大人物终于说话了。
格林斯潘,“我为什么没有预测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
任美联储主席长达18年半的格林斯潘,曾被广泛赞誉帮助了美国经济腾飞的格林斯潘,好像突然之间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被拉下了圣坛。转瞬之间,大人物成了历史的罪人,世界经济的操盘手竟是一介莽夫,一片片挞伐甚至责骂之声倾泻而下——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甚至直言不讳地称格林斯潘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前央行行长”。而这时,格林斯潘在想什么,他又在做什么?格林斯潘的这本新作《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的前景》也许就是这两个问题的最佳答案。
建立在虚幻之上的繁荣迟早会崩坍,大人物格林斯潘又如何不知。经过数年的缜密思维与研究分析,现在他开始反击了。在《动荡的世界》这本书中他声称,在这场经济危机发生前,几乎所有人都坚信已有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能够防止金融体系的崩溃,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原因是什么?


 动荡的世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规避风险是很自然的心理,人对损失的感受总是比获益要来得强烈得多。掉期交易等金融衍生产品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下,规避损失的一种行为,但人们对风险的认识要复杂得多,锁定价格的金融工具就是巧妙利用人的这样一种心理,放大人们自认为能得到的收益,寄希望在避免损失的基础上还能获利,这似乎是想的太好了!如果单方面只是为了规避风险,选择风险对冲的投资组合是可以基本避免损失的,但这太四平八稳,不合自己的利益追求,投资者于是冒险选择了单方判断,其实是将自己置于另一种风险的陷阱中。人的行为并不总是符合理性的长期利益,我们为自己的动物精神买单,为逐利的本能所驱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作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因而人的行为很难被预测。查尔斯•普林斯说当音乐停下时,有关流动性的各种事务肯定会非常麻烦。不过只要音乐还在继续,你就必须起来跳舞,舞会还没有结束。这句话非常诗意地道出了金融泡沫在破裂前的一瞬,当所有人都在追逐热钱时,形成了一个看似可以永远循环下去的资金链,而当一环断裂后,狂热迅速演变为恐慌,市场流动性不复存在。泡沫破灭其实并非完全是坏事,虽然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情况令人担忧,某些政策对不同行业的扶植并未带来后续的良性发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价格能够重新归于平衡,在重建中恢复原有秩序。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起到刺激效果,激发了商人们的动物精神。但是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和弊端性都在于破坏性创新,在经济衰退的过程中,牺牲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利益,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格林斯潘从动物精神入手,分析危机的成因和影响,讨论不确定性对经济复苏的反作用力,并透视美国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自己的经济预测生涯为视角,洞见预测的不可预见性。2008年的金融海啸如同黑天鹅一般,在这之前,稳定和繁荣的经济状况刺激了人们的冒险和自大,对于发生大危机的可能视而不见,缺乏认识。等危机爆发后,人们迅速被恐慌的情绪席卷,大量减少长期投资项目,然而人们虽然能认识到经济上的肥尾理论和不确定性,却无法预测下一次危机的发生。沃伦•巴菲特说,不要问你的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同样,也不要去问学者他的研究是否有用。我们无法从一个黑天鹅现象预计下一个不可能发生事件,虽然踏出了有所认知的第一步,但极有可能迈入下一个自以为预测成功的误区。如何学习并利用经济黑天鹅现象,认识这个动荡的世界,仍是个庞大且迷雾重重的未知数。
  •     还记得我最初了解股票这个玩意儿的时候,IT技术男的特点让我一下子就痴迷于各种技术型分析,沉溺于各种金叉的加权曲线与精妙的算法中,甚至自己写算法来验证走势,当发现算法的涨跌提示与股票历史趋势的大多数拐点重合时,我不禁欢呼雀跃,自以为看了一些书的我一瞬间就成为了“股神”,也许是《大时代》看多了吧。在后来的几周,我反复验证自己的算法进行模拟炒股,可是输赢总在五五之数,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最终,我发现了自己的预警提示中,不仅依赖过去的历史数据,还依赖于当日的数据。而这恰恰是把因变量当成了自变量,它吹碎了我“股神”的泡沫。当我重新捡起纯粹分析盘面的指标、推敲大趋势的曲线,发现原来也不过是五五之数。再后来,当我多次发现主力资金操盘手利用其资金优势操纵交易走势、使得K线等指标走势符合散户的期望时,我才知道自己的渺小。当然,后期还学了价值投资,可是仍然发现上市公司的股价和其价值很难说有直接的反映关系。于是乎,我就又成了四处道听途说的芸芸众生了。为什么要扯这么多呢,因为我不过是个想发明出一种公式在资本市场一劳永逸的技术宅(目前我仍有兄弟在这条路上闯荡,据说他很成功),而本书的作者——五届美国总统青睐的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也在试图用一种有效的经济模型预测和预防世界经济所面临的挑战。这是一本有分量的书,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背景是一位对世界经济如此具有影响力的决策者,而且他从各个视角来讨论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应对措施。 在任何的预测模型中,历史数据都仅仅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毕竟人的行为有一定程度上的规律性和惯性,但决不可迷信。比如日本曾研究过,福岛所在的东北方向从未有超过8级以上地震,因此福岛按照7.9级抗震级别设计,这才遭遇了2011年造成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9级东日本大地震。这就好比我们认为现在最厉害的武器是中子弹(我军事知识有限),可谁知道未来外星人会不会一束光子炮就能轻而易举胜过我们(我游戏玩多了。。。)?地震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灾难,但是经济危机的影响绝不亚于地震。面对今天经济形势的多变与复杂,唯有预见的越多,才能有能力做好充足的应对。作为“美元总统”的格林斯潘,也在不断的探索,尤其是在他卸任后爆发了次贷危机,更让其对于世界经济运转的规律产生了新的看法。于是,本书通过人性与风险的关系,综合经济政策中的各个方面——生产率、通货膨胀、经济文化、收入分配、市场干预、危机缓冲等,构建出新版“格氏”预测模型。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其对于动物精神的提出。作为经济学的学生都知道,“理性人”的假设是所有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但格林斯潘偏偏对这个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产生了质疑。经济行为就是由无数可度量和不可度量的自变量所产生的,而不可度量的因素背后综合反映的是隐藏在经济行为背后的人性。作者从恐惧与狂热、风险厌恶、时间偏好、从众行为、依赖倾向、互动倾向、家族倾向、竞争倾向、价值观、乐观主义倾向、珍视亲人的心理倾向、自理倾向、自尊倾向这些非理性因素着眼,虽然未必像心理学家那样专业,但是以心理视角来剖析经济问题,不得不对这位近90岁的老人表示钦佩。如果说他2007年的回忆录《动荡的年代》是依靠其辉煌的经历而成为天价畅销书,那么这本《动荡的世界》则是在遭遇空前质疑和抨击后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2010年,老态龙钟的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曾希望历史能够对自己“三七开”,希望这本集他思想、智慧、经验、教训于一体的成果,能够为他的“30%错误”挽回点公正的评价。文/卢育涛 2014.01.24
  •     昨天在家里整理旧衣服,理出许许多多,很多衣服都是很新很新的,有些当时买的时候还相当贵,但是还是扔了,因为已经完全OUT了! 《绯闻女孩》里BLAIR说过,有2样东西,女人永远不能碰,过季的衣服和前男友。当时是为什么会买这些衣服的呢,因为看淘宝模特穿的那么好看,于是买了,可是后来发现,人家好看是因为人腿长,胸大,屁股翘,脸蛋白。所以是人穿衣服,而屏幕前的我,注定只有衣服穿人。只是,在那一刻,按下购买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也许那时的欲望,和人们涌进股票市场是一样的吧。市场中,人人逐利,为何逐利,不过是因为欲望。资本社会为何被攻击成万恶,不过因为它只强调利益。 按马克思的说法即使,如果有百分之300的利润,那么人就会为此杀人越货,在所不惜。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是坏处,好处是:一个人的某个观念驱动的某个行为,它像体育比赛一样,能很快见分晓,盈利就是胜利,亏损就是失败,固执的人,亏一次不认输,最后亏光了,也不得不离场。市场并非假设“人人理性,人的每一个行为都理性”,它的参与者是人,带有人的各种弱点:自大、短视、愚蠢、非理性……只是有这些弱点的人,他们终究要输光资本。盈亏的数字冷酷无情,所有的参与者都无法忽视,承认和修正让自己亏本的错误,才能避免痛苦。于是,每个人被逐利的欲望逼着成为一个理性人。所以这是为什么,万恶的资本社会有启蒙思想,而农业社会没有。分析经济的书,很少有超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当然,这本书,也不例外,不过,虽没有超过,也不差多少。如果想要看完后,跟看郎咸平一样,可以跟妹子吹水的,奉劝别看了,因为,这本书可以说是相当相当的,怎么说呢,用枯燥不合适,但是用有趣,又不合适。它像一本注脚丰满,资料丰富,据点详尽的论文。虽然作者努力想要让书更简单。但是如果没有一点经济学知识,看这本书你会很累。但是,它是一本实在的书,不靠无聊的心灵鸡汤故事,而是拿实例做分析,更甚至于,作者自己提出了许多概念,须知道,那是很难很难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2008年金融危机过去5年之后格林斯潘再次反思美国经济的调控。最有价值的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大量经济数据分析和图表。
  •     粗读,略过了大部分的表格。值得细读一次
  •     还行 随便翻翻
  •     要我如何评价一本看不懂的书呢。。。。maybe someday我会鼓起勇气重新打起精神重新看一遍吧,maybe not ?!
  •     福利政策,储蓄率,固定资产投资,生产率,文化,金融中介的效率
  •     格林斯潘不仅仅是一位经济学家,更是经济金融领域的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操作者与决策者,他对经济预测问题的感受,要远比象牙塔里的教授们来的实际而深刻。
  •     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分界点究竟在哪是经济学中永恒的争论?
  •     读着太累,用术语表达浅显道理。看资本主义和我国也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精英政治。
  •     看完了。
  •     连续看了盖特纳的压力测试,格林斯潘的动荡的世界,以及宽客,基本从方方面面回顾了危机以及联储和财政部的想法。盖特纳在为自己的大而不能倒辩护,明显格林斯潘认为市场一直建立在破坏性创新上,该倒的就由他去,不然短期还是要为长期买单。听听都有理,盖的政策止血止住了,然而,到了今天世界经济继续动荡,似乎又印证了格林斯潘的理论。格林斯潘坚信自由市场,但也对美国政治出现的困局感到无力。推荐推荐。
  •     非常一般…幸好是从图书馆借的… 格林斯潘认为 危机恶化是因为肥尾效应 恐惧往往比狂热更为极端 因此尾端风险会被放大 再加上杰塞尔悖论 极度的风险厌恶击垮了流动性。应对方案是 提高保证金比例 准备更多流动性 可谓是毫无意义的废话。批评干预主义 认为正是因为福利体系 才造成了储蓄率下降 防止萧条是延缓市场清算 毫无新意…
  •     芝士书摘第004期 生活中的经济学
  •     格林斯潘关于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的反思,他提到人类的本性就是动物精神,而进一步表示如果能够将非理性的因素包含到模型中,那么可能有助于未来的经济预测。但是本书的结构很散乱,前后章节的关联性不大,每一章都像是单独一部分。
  •     好久没看如此严肃的理论书了,对于经济来说,大统一的思想个人感觉就是供需平衡的关系,看似简单但要深入却不容易
  •     2015-11-2 初读 2016-11-13 重读 1. 方法论上的东西值得关注:如何通过某项指标(如GDP)度量某个因素(如企业对未来的预期); 2. 人性在过分乐观于恐惧中摇摆,是造成市场波动(甚至是商业周期)的主要因素; 3.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在带来短期收益的同时,容易造成长期隐形成本,如:大而不倒、政府赤字带来的挤出效应、福利(收入再分配)带来的储蓄减少等等; 4. 政府干预市场,还容易滋生裙带资本主义,阻碍“破坏性创新”过程; 5. 利用私人市场的力量,比政府救助有效; 6. M2与价格变动趋势最为接近;
  •     nothing new
  •     很好的入门读本,只是看了很少的一部分
  •     格老可谓是一个争议颇大的人物,在位时权利很大,退位时被诸多人批判,所谓“清算格林斯潘”,写这本书,他不是为自己开脱,更像是很早就意识到,泡沫终究会破,能做的只是让它破得慢一点,换句话说,也许只有破了,那才叫泡沫。
  •     经济学最终和人性密切相关
  •     这本书是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08年金融危机后的反思、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立意很高,大开大合。格老从人类的动物精神本性入手,介绍了和经济学相关的一些人类心理学研究(人的本性研究),表面看似乎和经济学关联不大,实际上打下了全篇的基石。对金融危机、经济预测、生产率、文化、全球化等等各类经济相关性大的话题格老都进行了深入思考、关联回应。每个章节介绍一个话题,每个章节相对独立又能呼应中心整合成篇。相关的分析深入浅出,比较容易读懂,很多重要观点融入在分析之中,让读者觉得自然而然。格老对经济发展的长远思考、对福利的担忧带领我们看到一些美好现象背后的糟糕本质。本书值得通读、也值得细读、反复读。最重要的改变往往是思想观念的改变,这本书将帮助读者深入认知我们这个动荡的世界,也将或多或少改变读者的某些观念。
  •     美联储前主席现身说法,谈为什么美联储没能预测08年次贷危机,以及之后的政府救市如何像“社会福利”一样成为了创造出来的需求,并坑坏美帝财政的故事。好像金融界的《the Hot Zone》。
  •     16书78。用了几个早晚看完。格林斯潘的文章、演讲看过一些,但书是第一次看。好书,值得一看,特别是有几章如动物精神、危机之源、金融与监管、文化,相当精彩。1、俺一直对理性人假设很是怀疑,4年多前俺就写了一段(图二)。没玩微博前俺也常这么想,但没以时间为锚记下来。2、俺以为格老所谓的肥尾事件,实际就是塔勒布讲的黑天鹅。极端小概率事件就这样扑面而来,有的还是连续多次发生,丑陋的现实往往无情地打漂亮理论的脸。3、没有买盘了,卖给谁?杰塞尔悖论可作如是观。4、圣贤大概能灭人欲存天理。而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由俗人组成的国家也一样。老美厉害就厉害在:经常犯错误,但知错能改。
  •     本身来说,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
  •     老潘在经济政策层面是个坚定的市场主义者,但是为什么要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呢?
  •     在半年之后回忆这本书,发现如果不看笔记,自己真的记不起来啥了。
  •     看了一半
  •     人性试验场,风云际会,沧桑过尽,二十年间也算躬逢其盛,下一幕是润物细无声的人工智能大潮,中美之间。
  •     对金融了解不多的我看这本书能找到看科普书籍的感觉,书上提到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后续处理,也提到了大众心理对危机的影响,书还是不错的。
  •     看得有点吃力
  •     15.12.18
  •     很有前瞻性,是他写的吗?
  •     给予启迪的东西太少了,主要是是生产率,德国和欧元的关系以及其他吧,我不认这是一本好书。
  •     Nothing new
  •     老潘的想法还真是有点落后。。
  •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所关注的几十张经济报表和各种政治角力,以及不可探究的人的本性问题,我想,这些也许都不重要,而重要的是政治和国家利益
  •     思维缜密是种能力
  •     很宏观又表达清晰的书。印象深刻的一段话是:很多创新会失败并被迅速遗忘,但创新者仍在继续尝试,我们仍在不断前进。这些似乎是生活与我们的竞争本性的要求。
  •     前面有点意思,后面有点无聊。
  •     高屋建瓴,感觉他是个市场原教旨主义者
  •     论证学院派经济学家的理论在现实社会是否行得通
  •     既是对自己的辩护,也是对人性在逐利上的探讨
  •     格林斯潘角度观察的近20年金融动荡的情况,站在监管者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想法,可能这种学院派的解读并没有过多的新意,
  •     金融与人性迎面而来,碰出了疯狂的货币
  •     陌生金融领域书籍,看的不是很明白,但,经济水平决定市场价格水平。当价格严重偏离价值,而所有想买的人都达成所愿时,出现拐点,流动性的抽离使得需求方的迅速消失,负循环的导致股灾的发生。但文化因素和外交因素也会影响流动循环性。
  •     居然看懂了,写得比较科普,开心
  •     这并不是讲人性贪婪的书,格林斯潘更多的展示了影响宏观经济的易被人忽视的不确定性因素,文化,政治,福利制度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     翻译的太差
  •     如我们已经知道了经济的未来,是否意味着那一刻经济本身又会因此调整,也许经济走势根本不可预测。美联储主席作为'"世界央行'"舵手,预测经济走势自然是不可能完成而又必须要面对的任务。喧嚣的资本市场,各种分析、假设并不理想,老头子辛辛苦苦几十年得出的结论依然是尊重市场的力量。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把有限的资金配置到高生产率的项目上,同时创造性破坏落后产能,才能保持经济增长的弹性和活力。如果无法发挥市场出清作用,必然扭曲经济结构。中国企业不只是大而不倒,从地方企业到民营企业与地方政府关系盘根错节,都是地方政府的宝宝们,谁都不能倒。各种矛盾归根到底是政府对市场粗暴的干预,如果政府不能向服务型有限政府转型,谈什么结构转型、什么创新、创业。
  •     动物精神的部分写的不错,后面的就有点虚。
  •     看的时候一直觉得有点乱,相比于经济学著作,还不如说是格林斯潘的回忆录…还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基础不牢…直到看完之后翻了翻下一本准备要看的《非理性繁荣》,诺奖获得者写的,整本书细到每一张都逻辑清晰。 后面自己给这本书做了个脑图,才稍微摸到了点思路,隐藏的太深了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