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特急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32760404
作者:[日] 泽木耕太郎
页数:241页

章节摘录

印度航空的班机降落犹如沉在幽暗底层的加尔各答达姆达姆机场时刚过晚上八点半,比预定的时间晚约一个小时。    香港和曼谷的暑热潮湿黏腻,加尔各答比它们更湿更黏。一进机场大厅,毫无凉意,不禁怀疑空调是否出故障了?    入境手续非常简单。不到十五分钟便来到行李运转台。我等着拿行李,沉浸在终于抵达印度的喜悦与不安交织的淡淡感触里。好运道    我从在新加坡的日本人墓园里突然决定来加尔各答,到实际坐上飞往加尔各答的班机之间,几天都忙得头昏眼花。    加尔各答这城市名一旦进驻脑中,我就恨不得早一天启程;最快的方法是直接在新加坡买张飞往加尔各答的机票,但这样一来,我那张曼谷飞德里的机票就浪费了。于是,我到乌节路的旅行社去,询问是买张新的机票便宜,还是先回曼谷有效利用原来那张机票比较划算。    听他们说,就算搭国际列车花三天时间回曼谷,也比重新买张机票划算。不过,要利用那张机票也不是没有问题,因为曼谷到德里的机票能否换成曼谷到加尔各答,我也没有把握。机票上确实注明“不得变更”。可是,我不是要到更远的地方,而是要到距离较近、差不多只有一半里程的地方。未必不能变更吧!我选择的不是简单切实的方法,而是不要花钱的方法。说得夸张一点,就是赌。    翌日,我向亲切的特派员一家告辞,坐上开往曼谷的国际特快列车。早上八点出发,两天后的上午七点抵达。不过四十七八个小时就跑完我曾经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走完的路程。    我一抵达曼谷,立刻赶到位于是隆路上的印度航空分公司。交涉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麻烦。柜台女职员一直坚持机票上加注的“not variable”,我知道她说得都对,我也不打算反驳。但是我如果让步,那么回曼谷这一趟就毫无价值。因此我打死不退。    女职员坚持不让,她的强硬态度让我差一点就要放弃。我的说法是飞航距离缩短了,应该可以通融一下,但我没有说服力,能说服她放弃“机票上说不能变更就不能变更”的说辞。    正当我无所适从时,一个风度不错、像是她上司的印度男性出现了。他听完女职员的报告后,向我摇摇头表示的确恕难从命。但是他的出现对我来说仍是个运气。因为他看起来比那个女职员容易沟通。如果错过这个机会,我就必须买到加尔各答的机票。我在脑中拼命组合英语词句,鼓起勇气面对他发出连珠炮似的辩解。    我想从印度坐巴士去伦敦。就这个目的来说,从德里出发和从加尔各答出发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但如果从这里直接到德里,我就在没有见识到大半个印度的情形下出发,只能浮光掠影地判读印度这个国家。如果我能去加尔各答,在抵达德里以前可以慢慢旅游认识印度。你不希望自己心爱的国家让外国年轻人看看吗?还是,真的不愿意让人看到……    我在脑子里告诉自己放轻松、好好地说!我的确滔滔不绝,他面带微笑。    “我了解,就让你变更吧!我是加尔各答人,也希望你去看看孟加拉邦是多么美丽的一块土地。”    接着,他又补充说:“可是,你能不能放弃缩短航程部分的运费差价?”    我压根儿没想到要索取差价,所以我回答:“当然。”    他帮我改签机票,我道完谢要离开时,他突然用流畅的日语问我:“我妻教授还好吗?”他像享受我的惊愕般继续说:“我在东京大学跟我妻教授学过法律。”    “我妻教授是写《民法大意》的我妻荣教授吗?”我问。他回答说“是”。我读大学时教科书用的也是《民法大意》,但没有直接受教于那位民法大学者。    “我不知道耶……”    我歪着脑袋,他也并没有执著于这个问题,只爽快地说声“是吗”,就离开了。但是,知道他精通日语后,我突然觉得刚才卖弄英语实在丢人,好像让旁边的日本人看到我对外国人说蹩脚的英语一般。    我匆匆出来后,有点怀疑他是否真的在东京大学受教于我妻荣教授。因为以他的年龄来看,直接上我妻荣教授的课好像太年轻了。或许这只是他唬唬日本人的玩笑。他突然问我妻教授好吗,不是我妻教授学生的日本人应该不知道。他倒打日本人的“东大崇拜”一耙,让日本人感觉困惑,或许只是好玩。如果真是这样,我也结结实实地被他消遣了一顿。    但不论如何,我还是托他之福,得以飞到加尔各答……与日本人同住    行李台转动,行李开始转出。我茫然地等着自己那有点脏的旅行背包。    “你到市内吗?”    背后有声音,但我没想到那是对我说的。    “你要住在市内吗?”    我注意到重复的话语是日语,这才回头。一个和我同龄的日本人不安地呆立。他穿着狩猎装式的短袖衬衫和宽棉裤,像是相当正统的旅行者。头发也梳得整齐,戴着眼镜。P5-8

内容概要

泽木耕太郎
1947年生于东京,横滨国立大学毕业,毕业后任采访记者,1970年开始报导文体的写作,以鲜明强烈的感性及崭新的文体获得瞩目,目前已出版著作二十多种,作品类型涵盖小说、散文,尤以报导文字见长。1979年以《恐怖行动的决算》获得大宅壮一非小说赏,1985年以《波木大街》获讲谈社散文奖,1995年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发表《檀》。《深夜特急》被誉为“自助旅行者的圣经”,获得第二届JTB纪行文学大赏、日本冒险小说特别奖,1996改编为日剧《深夜特急(午夜快车)》,大泽隆夫、松岛菜菜子主演。日本专业旅游杂誌《SWITCH》于2003年12月做了名为《泽木耕太郎特辑》的厚达200多页的个人专刊;《COYOTE》于2005年5月亦专文推荐泽木耕太郎的旅行风格。文艺春秋80周年时推出《泽木耕太郎自选集》九卷。
◎获奖记录
1979年《恐怖暴行的决算》赢得第十届大宅壮一非小说类文学奖
1982年《一瞬的夏季》获得第一届新田次郎文学奖
1985年《波本大街》赢得第一届讲谈社散文奖
1993年《深夜特急(午夜快车) 第三班》赢得第2届JTB纪行文学奖
2003年因过去的创作活动赢得第五十一届菊池宽奖。

书籍目录

第二班车波斯之风第七章 神子之家第八章 雨使我入睡第九章 死亡的味道第十章 翻山越岭第十一章 石榴与葡萄第十二章 波斯之风

编辑推荐

泽木耕太郎所著,陈宝莲翻译的《深夜特急(Ⅱ中东篇波斯之风)》讲述26岁的作者,有一天突发奇想:从德里到伦敦,来一趟两万公里横跨欧亚大陆的巴士之旅吧!于是他凑了1900美元,到了香港,沉迷在城市的狂欢气氛里。接着到了澳门,又迷上“大小”赌戏。他飞到曼谷,然后,他抵达新加坡时,他才发现自己一直在追求“香港幻影”。他来到印度。在印度,他和印度最低阶层人的子女共同体验生活,随后他一路西进丝绸之路,从巴基斯坦,奔往阿富汗,意外地在喀布尔久住。后来,他继续迈向德黑兰,走完他的丝绸之路之旅。这是一段奇特而有趣的旅行,叙述一段段吸引人的故事,让人不到终卷,不能放手,也让人更了解欧亚大陆各国的平民生活与旅行者的艰苦。

作者简介

泽木耕太郎所著,陈宝莲翻译的《深夜特急(Ⅱ中东篇波斯之风)》讲述刚踏出车站,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站前的漆黑广场上,露天躺在地上的人成百上千。有脏布裹着全身而睡的男人;有保持喂奶状睡着的女人;有围着全部家当般大的行李而睡的一家人;有慎重抱着个小袋子而睡的老人……不只是人,还有屈着四肢趴睡的野牛。
《深夜特急(Ⅱ中东篇波斯之风)》中我突然起意,我也露天而睡如何?说不定比差劲的旅馆还安全……我因为长旅而累瘫了,不想再动脑筋。我找个全家人睡在一起的地方,在旁边铺上垫子,上衣卷好当枕头。
一躺下来,星空像是覆盖在身上一般,看起来好近。不久,泥土的微温透过垫子传到身体。在大地温热的裹覆下,随着紧张感的消除,和数千个印度人在同样的天空下过夜,让我感到一般不可思议的安详。
就这样,我在迦耶站前和印度人一越露天而眠;在菩提迦耶的餐馆不用刀叉,而用三根指头抓饭而食;在巴瓜村的厕所不用厕纸,而用手清理排泄行为,我感落从物质中获得了解放,傍佛又有一个自己,变自由了。


 深夜特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是一本看完一本就催着你看下一本的书。你可以说他是书,你也可以说这只是一个一边走着一边记录故事的人的剖白。我看过梅尔的普罗旺斯,我看过比尔的英美澳大利亚日记,泽木则是让我感受到了亚洲国度的风情。黏湿的东亚区,再到中东,无一不是我一直想要涉足的地方。嬉皮士背后的是什么,是逃避,当回到平凡的生活之后还能接受这样的生活嘛?这样的问题充斥在作者笔下。当去设身处地考虑如果是自己会不会敢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睡在火车站外一晚。当这些你都做过了,当你真正地做到随行而过,不考虑明天的事,明天总有明天的办法过的时候,还有什么事是看不穿的。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你看过不一样的山川,喝过不一样的水,然后突然就豁然开朗。境界各有区别,你可以麻木地回去,你也可以愤世嫉俗的回去。东南亚的雨磨去的动力,或许哪一天你就会因为一次朝拜的仪式而起身坐上前往伦敦的野鸡车。
  •     随着近年来出国旅游热的持续不衰,图书市场上各种游记也多了起来,但写得好的、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旅行读物要么是“到此一游”的流水账,要么是名胜古迹的资料堆砌,缺乏作者的独特感悟和文化内涵,因而无法打动人心。上海译文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日本作家泽木耕太郎《深夜特急》(2)告诉我们,一本成功的游记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在《深夜特急》(2)一书中,泽木耕太郎以真实而感性的笔触,讲述了自己在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与伊朗旅行的经历。作为一个背包客,他在从南亚进入阿富汗、伊朗的旅途中,可以说是风餐露宿,风雨兼程,备尝艰辛。在拥挤不堪的印度列车上,他睡过行李架;凌晨时分的圣城菩提迦耶火车站广场上,他像几千个当地人一样露天而卧;为住上便宜的旅店,作为交换条件他甚至被老板拖去拉日本客人;在开往巴基斯坦的巴士上,被司机互不相让的疯狂飙车吓得目瞪口呆;当然,也会像我们外出旅行时那样,不时遭遇让人扫兴的宰客行径。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行走天涯、探险人生的热情,阻挡不了他体验丝绸之路的冲动。他认真地观察当地人的生活,敏锐地感受所到之处五花八门的风俗民情。于是,我们在他的笔下,看到了卖青草的女人与偷吃草的公牛无可奈何的“拉据战”;听到了安坐在佛陀菩提树下的老瞎子击鼓而歌时仿佛蔓延到印度无尽的红色大地里的苍凉的歌声;闻到了阿富汗红茶的独特饮法所飘散出的甘甜沁人的清香……阅读本书,你会发现,作者很少描写所到之国的山川景物。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风景名胜、历史掌故可以通过专业图书和影像资料去了解,假如人云亦云,依样画葫芦,那样写出来的游记很可能费力不讨好。因此,作者把着力点放在了他沿途交往、感受最深的形形色色的人的身上,展现了交流与沟通如何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心与心彼此靠近,写出了人性的真与善。比如,沙曼巴亚道场由甘地的第二代追随者达尔科以佛教精神所创建,它的教养院专门收容贱民阶层的儿童。作者在此住了几日,与被称为“神之子”的印度社会最下层的孩子们产生了真挚的情感;教养院里唯一的一位英国女教师美丽而又让人难以亲近,却在作者临行时露出了惜别的泪光;卡车开动,好几名印度少女流着眼泪追来,把自己身上唯一的私人物品小发卡送给日本的大学生志愿者。这是何等感人的场景!抱病抵达克久拉霍后的作者迫不及待地想住进旅馆休息,由于没有单独的房间,旅馆经理只好安排他住进了已有两个法国女孩的四人间,想不到她们毫不介意,反而主动询问他的病情,还买来苹果送给他吃;分手之际,又与他交换了巴黎的地址,相约法国再见。萍水相逢,困顿之时,得到他人如此友善的帮助,让作者分外感动。他坦露心语,假如再相处一段时间,他说不定会爱上那个送他苹果的金发女孩的。最有意思的是,在伊朗的美丽古都设拉子的旅馆里,与作者同住大通铺的白人青年,先是冷冰冰地回绝了作者交换地址的请求,又口气强硬地拒绝了送给他的葡萄,但身体虚弱的他到底还是吃掉了这些水果,然后腼腆地向作者表示谢意。第二天分别时,他主动向作者提出交换地址,并暗示希望一起去伊斯法罕……人的个性会因为家庭、环境、阅历的不同而各异,但真诚与善意毕竟能超越种族、肤色与信仰的差异,融化心灵的坚冰,走向理解与和谐的彼岸。旅行的最大诱惑,莫过于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体会不同文化的碰撞对心灵的震撼,拓展视野,升华精神。书中描述的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的残疾老妇与乌鸦争抢剩饭,地铁动工典礼上印度技师阻止作者将点心送给工人,旅馆里可爱的少年服务员打骂比他更低阶层的孩子等场景,所激起的不仅是作者心灵上的震动,读者同样为印度社会等级森严的种性制度对人的毒害而触目惊心,引发思索。印度虽然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但要与这古老的、戕害人性的封建残余彻底告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深夜特急》是泽木耕太郎撰写的系列旅行读物,文笔生动,内涵丰富。除了第二册“中东篇”,已经出版的第一册为“亚洲篇”,不久译文社还将出版第三册“欧洲篇”。《深夜特急》(2)曾获日本第二届JTB纪行文学大奖、日本冒险小说特别奖,1996年被改变为日剧《深夜特急(午夜快车)》。相信读者,特别是驴友读者在看了《深夜特急》(2)之后,会明白它被誉为“自助旅行者的圣经”的奥妙所在。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等了很多年的简体版,各方面都很满意,亚马逊还是一贯的优秀
  •     还是印度亲切
  •     看完了第二部,中东对我们这些人来说一直是个很玄乎的地方,路途遥远,连年战乱。但是在20多年前,似乎是嬉皮的乐园。看作者写的那些风土人情,觉得有人情味。但是这样的苦行僧一样的旅游估计不是我能爱好的……
  •     不矫情的游记,没那么多抒情(余秋雨那种),会有些不曾想过的看法和意想不到的世界,有时候觉得很刺激,非常好看啊
  •     引用下他人的评论: 无尽的好奇,适当的谦恭,旺盛的精力,独立的态度 说的太好了。 书写的很好 真的可以再看一遍
  •     流水账中记录着来来往往的人、破旧的房间、苦逼的旅行、不停的还价以及满嘴的土,看到印度篇基本无法直视,还是中东比较有趣。结尾补充的好,年轻时要像个年轻人呀。
  •     走过书中除了阿富汗以外的国家,所以读来份外亲切和有趣,而且,写出了当时在路上的感觉,那些流浪的日子啊。
  •     看到第二本真的想抛开一切,出去
  •     年轻人就该做年轻人做的事情
  •     日本背包客始祖。
  •     不知不觉就跟着作者的脚步往下走了 作者也是个有趣人 看这本书我有几次笑得很欢 图书馆里面肯定有人觉得我傻了 巴基斯坦的飙车 中东的葡萄石榴 多么有趣的旅行呀
  •     很棒,一些个人旅途的心里路程。我觉得挺真实挺耐读的,比较有趣
  •     最近忙的要死竟然利用各种缝隙看完了这本书,真的是太好看了!没有对景点景色的特别描写,也没有任何小清新,主要就是作者所遇到的人和事(大部分都不是好事)但是却深深地吸引人,读了就不想放下,比1更好看!明显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世界,但是那份亲历的感觉却毫不遥远
  •     接地气啊
  •     虽然是快二十几年前的游记,作者游历过的那些国家与现在一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依然无法对印度、泰国这种地方产生好感,总觉得那边很脏,过去大概会拉肚子拉死。。。
  •     感觉很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     倒数第二章,在巴基斯坦边境破败客车上的告别,不禁看哭了。
  •     这是第二本,印象最深刻的是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
  •     很有意思
  •     嬉皮散发出来的颓废气息来自长途旅行形成的漠不关心。他们只是过客:今天在这个国家,明天又到了另一个国家。可以过着对任何国家,对任何人都不必负责的日子。当然,那和因为旅行而任性胡为之类的无责任不同。他们这种无责任的背后有着深邃的虚无。深邃的虚无,有时候连自身性命都不关心的虚无。
  •     一个能够看到颓废与老去的旅者。
  •     译者译的不错,当然我了解的不多,我也不知道那么多。我就知道这本书,看完,我仿佛也经历过一次旅行一样。
  •     年轻的时候应该像个年轻人,老了要像个老人。深夜里,这句话也深深地触动了我,那些蠢蠢欲动却奄奄一息的梦想渐渐开始苏醒,长路漫漫,来不及走就老了。
  •     没想到作者多年前和矶崎新夫妇就是朋友,不过依旧不能掩盖本书的流水账……
  •     一本关于长期旅人的真实记录篇。我的最爱
  •     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出发,不去有意无意炫耀自己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储备,不去过度分享沿途资讯以期造福后人,也不去故作深沉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才是一本正常游记的意义--带读者的灵魂旅行
  •     刚看的时候,觉得作者高高在上的姿态让人很难受,但是继续看下去 感受到作者对于体验以及融入旅行地当地的决心 。作者以外来者的视角 来叙述自己看见的事情,也许你并不认同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知,了解其他人对同样一个地方的看法也是很有趣。
  •     像我这种有轻微洁癖加强迫症的人看完简直不想去印度
  •     读了两个半小时。初六晚上七点半到十点。真实。
  •     等到旅行结束时,我能完全适应这条旅行隧道出口的一切吗?我没有自信。我很清楚,等在旅行隧道出口的是远比波斯秋天的天空还要透明和空虚的正经生活。我是否已经无法再适应那样的生活了?
  •     对印度这一程的悲催描写,让我记忆复苏,文字虽然平铺直叙,却让人在大半夜里看得热血沸腾。当年那段走过的路还是舒坦有趣得紧,好想再回普什卡呆几天哦~
  •     总算找到
  •     很自我的旅行,富有个性
  •     欧亚大陆之行 一上手就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好读
  •     第二本是旅行的中年期,作者开始变得老练,却也还是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在大泽隆夫演的剧集中,这一本的状态也完全呈现出来。处处惊险,却又充满干劲。
  •     发现作者的游记是四十年前的,然而所描述的风土人情和旅者心境却跟我六年前的西藏尼泊尔之行无异,顿生感伤:走过漫长的履行隧道,沿途的景色不变,可尽头却是衰老呢,怎能不叫人想永远在途中,永远不要遁入无聊又乏味的“正经日子”
  •     断断续续一个多月才看完,深夜有点急part2了,看的越发心痒痒,但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     1)不知道现在的印度和90年代有多大差别。2)去巴基斯坦那段在车上的好萌。3)写得真好。游记要写得好这个绝对值得参考。4)现在的我们,正在重复二十年前日本年轻人做的事啊。。。落后了二十年呢。
  •     神奇的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真的是自讨苦吃的旅程。那么颓废的人何来动力一路向前。看作者为了省一点点钱来回折腾,其实最后到底是省了还是浪费了,他也不清楚了吧。消费的标准在何处?为讨价还价花费的那许多时间与精力有何意义。啊,真是不明白啊。虽然也算切实体会了一把苦逼劳动人民的生活,但看大巴那段,作者能一路平安也算是大幸了。
  •     甚至比第一班车更好看
  •     幾十年過去了,似乎那片土地變化不大
  •     特别的旅行者,一点都不做作和傲娇
  •     中东地区的游记。没有很多人宣扬的那么可怕。防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     如今,旅行畅销书随处可见,配着大量的彩图,短短的文字,好似快餐,迅速读完迅速忘掉。深夜特急,才是真正值得一读的好书,记录着70年代末的世界,书中虽没有值得我们现在去参考的攻略,但以其独特的角度,平凡的叙事口吻将每个国家、城市娓娓道来,他与当地人的交流,所遇见的旅行小故事,都在书中变得生动起来,远比华丽辞藻、精美图片堆砌起来的旅行畅销书好太多。
  •     其中太多深有体会:长途旅行的心理疲惫和冷漠,对于频繁变动的不安,以及对世人的善意的防备,那时在波斯应该带上这本书的。
  •     与第一本相比,更让人心疼。印度—中东这条线的深刻,令其与现代化格格不入。人类所有的痛苦,无非都来自于对停下或继续前进的抉择。
  •     还是不行
  •     太赞了!!就是这本书让我喜欢上了印度,中西亚。作者讲述的风格太吸引我了。在印度瓦拉纳西生的怪病,巴基斯坦的飙车,中东的葡萄石榴,土耳其的烩饭,青椒酿肉,烤茄子。。。还有那一群生活颓废的嬉皮。争取早点把三本看完。
  •     虽然是30多年前的游记,看着依然有趣。无图,纯文字,一窥当年嬉皮时代旅游者的风貌。那时候阿富汗还是嬉皮进入南亚的门槛,德黑兰是让日本人赞叹的现代化大都市。。
  •     没看一和三,犹如和作者一样旅途的疲倦和空虚各种真实感受
  •     很奇妙地,讀到後來,仿佛也被那種長途旅行所帶來的身心被磨損的深深倦怠感浸染。
  •     不是血脉喷张的冒险,亦非自我发现的重启。不着急赶路,无周密计划,去想去的地方,搭乘一段又一段公车,看看停停——跟我的旅行态度太契合了吧。作家的书到底比草根的背包日记更有才情和角度,不知为何名声不大。前勒口的作者简介写的太烂。
  •     总是写出我的心声/看完彻底放弃中亚斯坦开始觊觎阿富汗了,没救
  •     越往西行,环境和文化的差异越明显。尤其是印度,我既向往,又担心自己适应不了它和中国的差异。看多了穷游,有时会对穷游的意义产生疑问。普通的旅游与穷游,也许只是享乐主义与禁欲主义的差别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