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5-7
ISBN:9787550713685
作者:(加)金翠
页数:178页

内容概要

金翠(Kim Thúy)
原籍广东潮州,1968年生于越南西贡,10岁时随家人逃离越南,在马来西亚难民营度过一年后,被加拿大接收。上世纪90年代初先后毕业于蒙特利尔大学语言学与翻译专业和法学专业,当过译员、律师、裁缝,开过饭店,2009年因《漂》而走红,成为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致你的信》《满》等。

作者简介

一个显赫的大家族因时局动荡而发生巨变,天堂与地狱一步之遥,海上逃亡九死一生,难民之苦不堪回首,新大陆的阳光温暖人心,但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生活只承认强者,成功要靠奋斗。
四十多个人物,五十多个故事,阅尽人间悲欢,看透世间浮沉。
风靡全球30多个国家的畅销书,英美法各国报刊和书评家高度评价
作者为华裔加拿大作家
8万多字,写了四十多个人物,讲了五十多个故事
荣获:2015“加拿大阅读”年度小说奖
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法国RTL-《读书》大奖
意大利蒙德罗多奖
加拿大书商奖
亚马逊(加拿大)处女小说奖


 漂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传递跨文化密集交流中的复杂情怀——读越籍加拿大女作家金翠的小说《漂》越籍加拿大女作家金翠的这本题为《漂》的海外畅销书,虽然让人立即想起另一本美国著名畅销书《飘》,但两书的时间距离,让各自的写法分别站在了传统与现代的两股道上。《漂》的总字数仅为八万,却有四十多个人物,五十多个故事,肯定是当今最流行的碎片化思绪与写作文风,加上《追忆似水年华》、《情人》、《基本粒子》似的法国意识流风格,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个人轻声低语,语速飞快,语音跳跃,所有的人物和故事既让人瞬息获得,又让人转眼错过;读者好象听到了很多全新的高质量信息,更仿佛错过了太多最重要的生活真相。小说的情感是如此饱满、不断地溢出言表,又如此地丰富多样、持续地相互矛盾和自相践踏,让人常常不知所措和追赶不及;悲情、恩情、亲情、爱情、友情,以及这些高大尚情感另一面的恐惧、憎恨、仇恨、厌恶、怨气、悔意等等,都在被作者尽情地直接拼贴和尽兴地随意杂揉,阅读者既无法放手或释卷、更无法轻易释义和释怀。由于作者的个人背景太过丰厚,结合了跨文化上的越南、中国、马来西亚、美国和加拿大,阶层上的传统大家族与现代难民类移民,生存方式上的冷战时期政治灾难、滔滔大海上的逃难船、和平时期的西方式救援以及在发达国家的幸存与个人奋斗等等,所以,可能作者在此时遇见我们这些中国读者的时候,正处于继续挣扎和不断成长的一个节点上。她的书不想让我们有太多明确的收获,庞大的家族故事才刚刚开始讲述。目前的故事女主人公“我”已经能在一片非母国的土地上独立生存、已经有了两个拥有西方名字的白肤男孩,但不像是同时拥有了一个美满家庭;她的一个孩子是自闭症患者,她作为年轻的母亲好象才刚刚学会如何爱他,因为她自己也更是像一个刚刚学会如何向外国人表达、让他人多少真正看懂一些她的意思的异乡新人。所以在我的第一次阅读体会中,她不是在哭诉,也不是在抒情,她不呐喊,也毫无畏惧,她仿佛是在向熟人唠叨或向自己低语,更仿佛相信读者也是一个饱经风霜,什么都多少知道一点的人。印在海天出版社中文版小说背面的法国《ELLE》杂志评语,我相信是最重要的。这条排在末端的异邦评语说:“金翠既让我们感到宽慰,又让我们感到不安。”小说虽然说的是一个被西方慈善事业拯救的个人故事和她的很多家人被接纳的历程,但却处处对这种救助表达真诚的感激和自由吐露的嘲讽。这其实是很讨巧、很对西方读者胃口的事。号称“自由世界”需要的正是“自由表达”之声,尤其是质疑和讥讽之声。当然碰巧的是,拥有一定中国血统的金翠,她喜欢的这种自由嘲讽西方的口气,此时此刻也挺对中国读者胃口的,我们也正需要或渴望真正尖锐的酷评。当然更重要的是,金翠的自由嘲讽总是保持着一种高雅法国文化特有的智识和幽默、精准和优雅,所以也保证她的小说在全球30多个国家畅销,得到英美法各国报刊和书评家的好评。小说开篇不久就口含嘲讽地说一些年轻的西方现代艺术家们,正如何积极在通过影像、图像和声音记录等新式行为艺术形式,来努力“留住”身边底层生活的真实场景和语境,仿佛这些“弊端”很快就会被自己的政府和社会组织发现并妥善解决,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记录在案、成为自己的个人艺术作品;但是阅读者会同步地体会到,西方社会底层的真正生活和艰难困苦,其实完全不在西方年轻人的思想视线和内心波段之中。跨文化的误解和误读随时发生、多数人对周遭的深重苦难和困境挣扎其实是熟视无睹、置之度外的。小说巧妙而又自由地穿梭在个人历史的不同阶段,比如“我”回忆说自己的越南名字叫阮安静,出生在机关枪“嗒嗒”作响的南北越决战的“春节攻势”期间,十岁的时候就乘坐一条生死由天、弥漫恶臭的轮船,苦熬漫长而又黑暗的人间地狱、侥幸逃到了国际红十字会修建在马来西亚的难民营,并最后与一堆瘦得皮包骨头的孩子们被加拿大代表团认领。“我”很难忘记,最初登上加拿大格兰比小镇后,学校的老师怎样让我们这些经历过恶虱遍体、恶臭熏天、大难不死的学生去仔细观察一只苍蝇的叫声和长相。当地人怎样高兴地轮番招待我们,一方面跑遍全城去买存量有限的即熟米饭,另一方面又让我们用叉子吃散在盘子里的米粒。尽管叙述者“我”一再强调加拿大的赞助人和志愿者家庭都像“天使”或者说就是“天使”,曾经给予我们如此多、如此慷慨的帮助,但“我”的记忆中既有无法表达完整感激的遗憾,也有太多的类似爸爸穿着女式收腰红毛衣到处走动和出门打工的不安、窘迫和内心惶惑。我虽然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心理障碍,努力学习英语、学习法语,但一直无法告诉他人,自己的父母曾怎样惊慌地半夜起床,悄悄扔掉慷慨解囊的赞助人帮助选择的便宜床垫,因为里面充满了消灭不了的跳蚤。显然,西方救助者与他们的被救对象之间彼此的相互理解一直十分缺乏,只有沉重的和平苦难岁月在人们的身边高速流逝。“我”从小就看到了很多还没有记录进历史教科书的严酷现实,知道“战争与和平实际上是一对盟友,它在嘲笑我们。只要它高兴,就把我们当作敌人戏弄一番,全然不顾我们给它们下的定义或是给它们安排的角色。”比如美国大兵在越南留下了太多的政治孤儿,这些孩子们在一切地方都注定了要永远流浪的悲惨命运,至今无药可治。比如古拉德夫妇,一对曾经雇用“我”妈妈做清洁工的中产阶级代表,他们的家曾经让“我”这样的新移民们如此羡慕和向往,却在三十年后的邂逅中被“我”看到,他们早已经在富足生活中活不好,夫妇已然分手,女儿迷失方向。“我”不由地要嘲讽说,突然有了一种“犯罪感”,怀疑是自己“偷走”了他们的美国梦。金翠的语言在这样的细节中真的是巧妙、含蓄而又极其准确传神。与这种正负两面、正能量为主的西方慈善事业相比,小说对越南人在冷战时期遭遇的政治国难也落墨许多,尤其是这种政治冲突中人性的被扭曲和严重摧残。赶走资本主义的“新政权”曾经让军事化的恐怖管理渗透每个角落,同时让越南的年轻人几乎都成为了彻底的白痴。每天的生活不仅变得不文明,而且是毫无文明的气息可言。比如父母们竟然在放弃他们的孩子、不断送他们上船,来表达对他们的爱。太多的人一如“我”的大家族成员,生活和命运都被连根掀起地颠覆和毁坏。在之后多年的跨国生存和跨文化对比中,“我”最终哀叹地写道:“美国的黑奴们还能在棉花地里大声唱出他们的悲伤,而越南的妇女却任由忧伤占据心房。……她们大都在重负中死去,无声无息。”小说中比较令我费解的是那么多家族成员以及他们的性格变迁和复杂人生。也许金翠需要更多的篇幅才能一点点地向外人讲述更完整的家族生活,她目前只在小说中任意地翻动了一些故事文本的边角。比如“我”的父母都出身大户人家,曾经拥有法式与越式相结合的越南高层富贵生活,但在灭顶的政治灾难中,他们只能不顾一切地逃逸和溃决。父亲最终变成了一个远离父母、不断搬家、“永远活在当下”的不负责的人;母亲曾贵为省长大人的女儿,却在三十四岁时咬牙替加拿大白人做帮佣,先后在不同的加工厂、生产线和餐馆里打工。“我”的六姑父靠着给美国大兵供应冰块而发了财,“我”更有才华的二舅则在母亲的支持下较晚才逃到加国。结果他从一个才华横溢的议会议员、作家、画家、体育记者,最终变成了一个只能在新移民凡庸生活中表现“轻浮”的男人。他令我母亲厌恶,因为他本应是国王和偶像,却只能意志薄弱地活在他乡和假象之中,做一个可笑的大众情人和著名“牌友”。“我”的亲二婶活得不长,继二婶后来一直疯狂地爱着她狂热的赌鬼儿子,这个儿子实际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家族败类。“我”的七姨不知从何时起成了心理残疾人,她独自外出后生下了一个不知何人是父亲的儿子,最后被“我”的四姨收养。我后来雇用的一个泰国的保姆,也以一种疯狂的方式疼爱着我的正常的大儿子,让“我”看出了她的内心残疾。不过“我”的记忆也顽强地记得家族中最优秀的东西和传奇式的人物,比如“我”的外祖母一直是生活中的女王,“我”的母亲更一直是真正的越南式强者。母亲在异乡苦心执着、发明了许多怪味训练方式,希望把众多的家族儿女们都培养成未来的国王与公主,也就是她从来都梦想的通晓多国语言的音乐家、科学家、政治家、运动员和艺术家。“我”因此一直生活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之下,虽然对母亲我有着太多未能说出的无限感激和深度理解。我年幼的表弟们从小在美国自觉自愿地做家庭“童工”,每天放学回家的晚上,都在家中的两台缝纫机前完成很多苦工,但最终他们都成为了真正的工程师。才子二舅的女儿少媚,从童年起就一直是“我”的发言人和学习榜样,她敢做敢拚的方式让“我”永远对她也只知其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果然成为了加拿大连锁越南餐馆的成功企业家。小说中的“我”也曾生活在一个呼唤“英雄辈出”的乱世越南。“我”接受了来自课本和宣传墙上的无数爱国主义思想指导和英雄事迹教育,但唯有他,是我心目中永远的越南英雄,因为他也是全世界人民都会敬佩的真正英雄。这个永远活在我的心中的越南英雄,当年是一个父母朋友的十来岁儿子。他在西贡新政府军的那些直接对着我家的危险枪口下,假装玩耍地去寻找母亲扔在窗前巨大垃圾堆中的一个纸包。虽然我们自己都去找过多次没有找到,虽然他的家中正一贫如洗、等米下锅,但他还是在第一时间就交给了我们那个又皱又破的纸包。正是这个纸包中的金子,让我们家的很多成员后来有机会登上出海逃离祖国的难民船。而在那么多年的事后,他仍平静而又自然地对我说,他当时以及之后的任何时间,都会那么做,因为只有那样做才是对的。令人感动的是,真实的社会和生活一直是“我”真正的学校,“我”因此经历了一系列“非典型的学习过程”,越来越坚强和美丽。“我”遇到的第一个外国女教师玛丽弗朗丝,第一个外科医生乔安娜,所有的第一个不同职业或背景的外国人,若对“我”友好和和善,都会毫无疑问地给予“我”可贵的新生活的梦想。最终,“美国梦”也让“我”在同胞的眼中“变胖了”,意思是“我”现在的说话口气太强硬了。就像这部小说中的鲜活人生一样,艰难的生活确实自有一种磨练人的自然正能量,就像“我”的自闭症小儿子也会迅速成长,突然闪电般地奔向一辆大路上驶过的汽车,从而让他的小哥哥突然学会了用自己略大一点的能力,在一瞬间将有知觉缺陷的弟弟拉上马路中间的草坪。简言之,这本八万字不到的小说,斗胆地想讲太多人物和太多故事,生活被她讲得太碎片和太像一部难说真实的现代传奇,但金翠仿佛找到了一种现代读者喜欢的方法,她用纯粹且饱满的诗意、东方式的简洁含蓄、跨文化带来的特有幽默风趣,来揉捏一切全球化时代的错综情绪和复杂局面。这部小说的全球畅销,说明各类文化中的读者都能接受她的写作形式,因为其中的创意和独特并非仅在文字和写作形式上有创新,而是运用这些新的流行技巧,她极其有效地传递出了当今那些跨文化密集交流中的复杂情怀和凡人生活的大局面。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粗暴的北越,不倒的贵族。 像是散文,或许可以隔段时间就看看。作者是贵族,贵族总是细腻,如曹雪芹。作为屌丝的我好像记不住那么多,不过小学的事仍历历在目。那是精神家园。
  •     回忆是苦楚的,回忆本身具象化后还是不能忘记,被印刻到生命里。意识形态和政治格局上的分野,却造成了个人生活无可弥补的苦难。写得非常感性和空。
  •     文笔比较朴实,书中有些地方还是挺励志的
  •     生活是一场战斗,悲伤会把你击垮。/我失去了参照点,不会再做梦,无法想象未来,生活在当下却体会不到。/每片茶叶上都保存了短暂盛开的花朵的灵魂。
  •     说不清
  •     命运馈赠的一切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价格,从痛不欲生里活下来的人就是应该得到更多呀。
  •     文笔一般 故事可读性强
  •     一段段小小的碎片拼凑起来的人生,
  •     碎片化的故事串起了整个家族的悲惨,但是在作者那细声细语的描述中,你仿佛能够见到她坚韧的力量。
  •     用散文和无意识的手法写了自己家族的故事,情感零碎但真实,只是稍显单薄。
  •     感觉挺混乱的,像是想到哪写到哪。
  •     语言是否会玷污那些美好的时刻而沉默才能更好地传递某些感觉。
  •     毫无意义的一本书。
  •     作者已经是当年那批苦难的越南人中,最幸运的可能
  •     说不出读得懂还是读不懂。主人公颠沛流离的生活,出现在她人生中、故事里的数之不尽的人和事,都烙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不了解越南那一段历史,却其实有迹可循。战争与和平总是相伴出现,希望和毁灭也只在一线之间。零零散散的碎片故事,仅177页的短短一本小说,却道出了一个人绵长的一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