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乃敌国也

出版日期:2013-6
作者:林志宏
页数:481页

内容概要

林志宏,1970年生于台北市万华区。辅仁大学历史系学士,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曾在台湾大学、东吴大学、辅仁大学兼任讲师,现为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史学史、学术史,着有论文及书评等三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 王汎森
绪论
第一章 异乡偏聚故人多:活动范围
前言
第一节 京津
第二节 青岛
第三节 上海
第四节 广东及港澳
第五节 其他海内外各处
小结
第二章 出或处:政治抉择及其象征性仪式
前言
第一节 易代之际的生计与政治选择
第二节 衣着、历法、发辫等认同行为
第三节 奉安、万寿祝嘏等政治性仪式
第四节 主张帝制与复辟
小结
第三章 文化政治:书写中的自我认同
前言
第一节 《清史稿》和王朝的最后记忆
第二节 《元广东遗民录》透露的反种族观
第三节 《碑传集三编》的纂辑
第四节 其他几种表达认同的书写
小结
第四章 重建社会秩序:政治与文化的议论
前言
第一节 “五代式民国”下道德的焦虑
第二节 读经书以明人伦
第三节 尊孔及立国教的构想
第四节 “共和”之辨
小结
第五章 “国故”和“遗老”:学术的挑战及去神圣化
前言
第一节 亡清遗臭在人间
第二节 典范转移与史学中立
第三节 “敝屣一切,还我自由”
小结
第六章 身体终结与记忆的开始:以王国维之死为例
前言
第一节 “殉清”
第二节 公共舆论
第三节 “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
小结
第七章 王道乐土:情感的抵制和参与“满洲国”
前言
第一节 来自赤化之忧患
第二节 国家和朝廷的两难
第三节 郑孝胥的转向和建立乌托邦
第四节 “王道”思想及其批评
小结
结论 追寻“现代”中国
后记
征引书目
附录 清遗民基本资料表
索引
提要
简体版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视角独特,在近几年中国大陆出版的民国/辛亥题材书中,这恐怕是唯一的一部从辛亥“失败者”的角度、深入探讨“清遗民”们的政治/文化活动,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现代中国的著作。
作者注重“内部分析”的方法,以“同情之理解”的立场来解释人物的行为动机,而不是轻易地下结论,使用是非、进步落后之类先定的概念去裁断人物。这正是严谨的史家的工作。
台湾中研院副院长、前史语所所长王汎森先生专门作序推荐。


 民国乃敌国也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过如此
  •     忠清遗民在民国建立后,对逊清王室仍抱持忠诚的态度,敌视民主共和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其政治认同感系从自我出发,乃至社会文化建构和他者眼光形塑而成。距离民初政治核心京津地区愈近,其涉入政治活动愈深,相反则以文化活动居多;于公、私领域展现种种鬻卖字画、题主、衣着、发辫、历法、奉安等象征性仪式行为,其出/处政治抉择常关乎生存的考量;或假修《清史稿》兴寄对王朝的记忆,或编遗民录表达反种族(满)歧视观,以古鉴今,或撰碑传集以今证古;尊孔以安定社会秩序,寓经世之意;兴新史学以区隔旧学,使史学摆脱道德价值判断的基准,从皇宫到故宫博物院,隶属宫禁的知识体系转向国民文化的再现;有关王国维之死的叙事历经去道德政治化,反映时日学术的道政分离;郑孝胥的王道说和扶助伪满,透露出其将业已过时的文化主义理想转寄在日帝的身上。
  •     作者的阅读量很惊人,征引了不少艺术史领域的书籍,但其实还有一些书画作品可以利用,譬如去年苏富比秋拍的陈曾寿《第三十四洞天》,还有章学诚的殿试卷,都有清遗老的题跋,很有研究的价值
  •     清遗民面对的是全所未有的时代,其中的危机和挑战也超越了个人,上升到了文化、历史的层面。
  •     松松垮垮,不成腔调,行文学了个十足十,眼光却不及乃师。不过作者史料功底还是相当扎实的,值得学习。
  •     读完剁手买了《郑孝胥日记》......
  •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民国真乃敌国也。
  •     关于民国大家更多的是关注应对变革时那些主导变革的人,而却很少关注民国时那些“遗民”的生存状态。他们中有的人坚持,有的人徘徊不定,有的人反对。书名用郑孝胥的“余以民国乃敌国也”更改后作为标题,实为恰当。反应出遗民在社会大变革时,很多人对现状不满,变成仇视民国,进而成为各种各样遗民。写出了遗民在历史进程中的挣扎与困惑,
  •     古今之争的直观体现,每一章都能进一步独立展开。
  •     读过他的论文了,不过手头留本翻翻也方便些。
  •     康有为总是有想法
  •     在万圣读了这本书,确实不错,有新的视角和思路。
  •     视角不错
  •     史料
  •     因为国府治下的各党派太闹腾了,清遗民不免偏台而被人忽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激烈碰撞,谁会在意还有满洲国的“王道乐土”呢?一直觉得溥仪心思没那么复杂,不过是想继续当皇帝,享受荣华赞颂和象征性的权力掌控感,而跟随者他的一批遗老就各有各的想法,如郑孝胥对满洲国的设定和计划简直渺远博大,共和-共产-共治,等把前台闹腾的那批熬到渐次破产后,又将是论纲再立,吾皇中兴。
  •     前两章感觉简直是材料轰炸,地毯式的搜罗很不容易,但读完还是觉得差点火候,英文理论也有些突兀。
  •     怎么说这书呢?作者搜集了大量的关于满清遗老的资料,对他们的社会活动进行了方方面面的阐述。但是,作者却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本书最后得出的是一个我早已经知道的结论,这点真的颇为尴尬啊。要是作者的分析能力再提升一下就好了。
  •     还是堆砌事实为主,未能深入分析。
  •     与《何处是“江南”》异曲同工
  •     在读王国维自沉的章节。遗书载王氏与友论一战之形势:此战将为国家主义及社会主义激争之结果,战后恐无战胜国,或暴民专制将覆国家主义而代之,或且波及中国…观中国近状,恐以共和始,而以共产终。能说什么呢,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     翻过。好书,好在思路。
  •     此书是在某本书注引里发现的,读完此书才发现彼书多抄啊。程德全作诗赞李梅庵有“多少逋臣称逸老”,遗民的某些心态很有意思,梁漱溟爹投什刹海前那段话即使今天也值得警鉴,进步革命者喊着平等自由,却不允许遗民有不同想法,呵了个呵
  •     很好。对于遗老看过最入木三分的描写还是张爱玲:他们从民国开始就没长过岁数,是泡在酒缸里的婴尸。
  •     彼生于君主时代,仕于君主时代,自幼所受之教育,皆适应于君主时代者,则求不欺其心以随世俯仰,必以王室倾覆为一生中最大之不幸,亦犹民主政治下之士君子,决不愿帝制之复生也。
  •     居然出了大陆版
  •     看的出来作者下了大工夫,材料非常多,但写的有点枯燥,学术著作。35
  •     构架清晰,但论点有点散。
  •     研究亡清遗民的力作,系作者的博士论文基础上改成。
  •     看书名觉得有趣买的,却觉得读起来比较无味,内容其实也比较简单,可以浓缩到更短
  •     对遗民的研究并不鲜见,但是对于民国时期清朝遗民的研究论著,却是屈指可数。本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不仅触及了这一近现代史研究上的盲点,而且没有单纯把清遗民放在历代王朝更替上的旧式遗民层面加以考量,而是从政治制度变迁、传统文化的沦丧与变异等诸多角度来分析和考量清遗民的心理和种种行为,读起来很有说服力。从作者的台湾学者身份以及其在书的后记里的讲述来看,这一论著多少也还有一些借古托今、记录偏安台岛的民国人士心态的意思。作者的文笔也颇为值得称道。
  •     第一次看封面的时候,看成民国乃故国也,吃了一惊2333
  •     终于出版大陆版的了
  •     题材很精彩,关注了一个特殊群体,失去了凭依的遗民。在我看来,本书最到位之处,是指出了辛亥后,中国面临的不止是政治困局,还有一个文化与意识形态困局。遗民群体就是除了政治夹缝,观念夹缝更为痛苦。同时作者也准确指出,其实清朝与民国,建构模式完全不同,观念大异,推演一下,就是现代的民族理念,国家概念,其实不适用于民国前。不过此书的缺点也很明显,在布局中,诉诸种种西方理论,以致于凸显生硬感。同时对于材料的分析,驾驭都略显简单,有种说不透,浅尝辄止的感觉
  •     把对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托付在一个异族建立的极端专制政府上,清遗民的纠结可想而知。至于做满洲国的走狗,不过是想“行王道,成帝师”。其实清遗民何止这几个遗老遗少?专制、愚昧、麻木的国民才是真的前朝余孽,根本配不上现代国家!
  •     表明上大体只是简体字化了台版,并未把把台湾的译名术语一并简体化为大陆通用术语(可能超出了编辑的学术审查能力)…但也有特例与精密的政治检查:川岛芳子在繁体字版本是“愛新覺羅‧顯紓(shu)”,简体字版本却是“爱新觉罗·显玗(yu)”,原因不明。原作者在后记中提到了台湾总统的第一次政治交替,编辑细心地给“总统”加了引号。。
  •     后面不错,前面有些松散。启发有两点,汉奸这个符号也是建构出来的;中国缺乏解决争端的有效途径,故而内部的意见分歧往往能为外部所乘~
  •     资料收集很用心
  •     拖拖拉拉很久,才看了一半左右。算了,先不看了。 书很好,分析深入。
  •     满清遗老的视角。
  •     规矩中正,特第三章书法精彩【风雨飘摇的台风之日读此书恍如身临其境~~
  •     草草翻过,对这部分人,不如看看八卦
  •     选题新颖,写作细致
  •     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意识是士大夫阶层无可回避的道德政治底线,而在现代西方文明强势冲击下的天国上朝,摇摇欲坠的孔孟学说已不足以支撑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基本文化认同。同理,妄图复辟以旧装新的王道乐土也终究不可逆转大势。宏观来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已不可避免地被日俄挟裹进东亚秩序的重建。而最终,毛泽东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彻底把这些遗民逸民彻底扫除,故国人民有所思?
  •     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利益群体 所以没有绝对一致的意见;
  •     初闻此书,就被标题所吸引了
  •     集中精力专研民国遗老这个历史人群,史料搜集非常广阔,有许多新见,做民国研究的孩子可以参阅。
  •     为主流近代史叙事提供一有趣“他者”视角,扎实可读。第一、二章略琐碎;第三-六章启发甚多,然由于近些年国内新研究对其中各主题俱有突破,故稍感欠缺新意。个人最感兴趣其实是第七章,郑孝胥的王道思想和当今的某些主张实有遥相呼应之处,期待对此的进一步研究。【当然在赵家意识形态下,满洲国研究估计是出不来什么东西了】
  •     文科博士论文,相对于大家的史学著作差距明显,大段古文中出现莫名其妙的解构术语真是破坏阅读趣味
  •     逻辑混乱,废话连篇。
  •     关于政体交替间自我存在意义的审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