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书评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49565112
作者:(美)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
页数:288页

选择活过的查理

我很想忍住不哭,不是吗?男主角回到了他要的温暖地方,他的‘朋友们’重新接纳了他,事实上,当他无意识去到成人智障班的时候,为阿尔吉侬死掉强忍的泪水,就和他的老师一样,会崩溃。初初看,我想得最多的是,人们真的有认真接受过这个努力用真诚温暖的男孩吗?研究中心的人,有把查理当做一个人吗?书读到过半时,我又一遍一遍想象改变的查理错在哪里?真的是因为他太自大了吗?我亲爱的查理,一直爱着爱丽丝,一刻也没有改变过,不管他是否聪明。找到一个让他释放天性的菲,找到已认不出他的父亲,找到一个依旧恐惧他的母亲?,还有一个全然改变的妹妹。对啊,他得到过,他不想后悔,他在故事的发现过程中,提前预知了自己的结局。我亲爱的查理,我会记得给阿尔吉侬献花的。

查理高登与车武赫

查理高登是《献给阿尔吉奴的花束》的男主角,车武赫是韩剧《对不起我爱你》里的男主角。一个科幻小说,一个偶像剧,原本不该有什么关联,但却因为主人公同为弱势群体的出身找到了共鸣。“想要变聪明,想要更多人喜欢他”一直贯穿在查理的生命里,无论他是智商为70的傻瓜,还是无法估测IQ的天才,这样的渴望始终都在。可是,当他真的冒险成为了聪明人之后,并没有改变什么,甚至事情变得更糟。他发现原本以为善良的朋友,实际上却以作弄他为乐,童年时代那些欺辱嘲讽的画面也逐渐变得清晰而又污浊。人们无法接受连一个傻瓜都不如的事实,排挤他远离他,他被赶出了视为家的面包店,他变得愤怒。同时,他发现原本需要他仰视的“聪明人”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聪明,那些权威科学家有其自身知识的狭隘和性格的缺陷,而他的女神其实也不过是个普通人罢了。他费尽心思要触及的这个世界并不如他想象中完美,心里的落差让他觉得失望,进而延伸为恐惧。要知道这些人可是决定他命运的人啊,然而正是这样并不完美的人,或者在他看来虚伪浅薄的人口口声声向世人宣称他是他们智慧的产物,是他们的作品。不被当作一个人看始终是查理深恶痛绝的,他变聪明以后,看到以前傻瓜状态下的查理是怎样被人们排挤伤害,那几乎成了他心中抹不去的烙印,如今他变聪明了,却依旧换不来被当作人看待的回报,他必然是愤怒的。在那场举世瞩目的学术论坛上,他爆发了。他放走了跟他一样作为展示品的小白鼠“阿尔吉奴”,在众人追逐中,带着阿尔吉奴逃之夭夭。其实描写这一段的时候我的心一直在悬着,担心他真的会打开困住阿尔吉奴的笼子,担心一向容忍的他在这重要的的场合爆发他的愤怒。如果他让这群科学家除了大丑,那以后他的生活来源该怎么办。我一方面希望他释放内心的情绪获得解脱,另一方面又希望他压抑自己迎合众人。这让我想起去年我打算辞职完成间隔年计划时身边人对我的劝阻,“没有收入怎么办?”“回来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错过了找对象的年龄变成大龄剩女怎么办?”“一个人在外面遇到坏人怎么办?”那时的我胸怀激情,还嘲讽他们顾虑太多,太过世俗,可笑的是如今我竟然也站在了他们的位置,过多的顾虑也在潜移默化地左右我的思想。我像是坐在台下唯一一个知道查理心思的观总,紧紧地盯着站在阿尔吉奴笼子边不停敲动手指的查理,紧张而又迫切地等待着。他与阿尔吉奴上演人鼠大逃亡的场面让我激动地不禁要起身为他们鼓掌。他想带着阿尔吉奴躲开人群,却发现与他有着同样命运的阿尔吉奴出现了一系列反常,查理意识到他不能独自解开谜团,所以回归了科学家团队,继续关乎他命运的试验,只是这一次由他来主导。他写出阿尔吉奴-高登效应的报告,预测他和阿尔吉奴的大脑正经受着快速老化的过程,阿尔吉奴的死证实了他的预测。此刻的查理是绝望和恐慌的,可当他拜访了命中的归宿“埃伦之家”之后,看到那里被当作人来看待的智障同类后,突然变得从容平静起来,或许他意识到那里才是他应该待的地方。我暗暗觉得当他听到埃伦之家的管理员对社会上那些正常人满怀鄙夷和不屑的评价后,会觉得这个地方不那么虚伪,不那么冷酷。当他告别所有,把他的头脑还给傻瓜查理的时候,他才算获得了平静。一切又回归到原来的样子,真相往往带来伤害,所以忘记回忆对查理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说一说书里的CP,这无疑是书中很重要的环节。艾利斯是个善良的女人,她富有同情心,当她借口说自己眼睛进了东西躲到洗手间落泪的时候,当最后失忆的查理不知不觉重新回到她教室,她哭着跑出教室的时候,我都要被这个女人迷倒了,更何况是渴望被人关爱的查理呢。而费伊,一个快乐的像小鸟的女人,她个性十足,像一股新鲜的空气一样融入查理的生活中。她带着查理没日没夜地流连在歌舞厅里,沉醉在酒精里,给查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活力。相信每一个男人遇到这样的女人一定会为之动心。查理也不例外,他喜欢她,可并不爱她。可他都跟她同居了,怎么还能说他爱的人不是他怀里的人呢?是的,这正是本书设计的一个很巧妙的情节,证明他只爱艾利斯的表现就是他身体里另外一个傻瓜查理不允许他跟艾利斯做爱。男人的爱和女人的爱不同。男人的爱分为两类,一类是肉体,一类是灵魂。而且,可以同时存在。查理需要的是关爱和理解,那是他一直缺失的东西,只有艾利斯能给他这些,哪怕他们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保持着乌托邦式的爱情,但那确实是灵魂上的爱。至于费伊,她只对三样事情感兴趣:酒精,跳舞和性。所以,她身边的男人们换了又换,但也只能换了又换。大抵爱情也是需要付出后才能得到的吧。这不是偶像剧,所以不会有女主角对男主角不离不弃或者殉情的情节,不过艾利斯在某种意义上表现出了对查理的不离不弃。最后查理开始智力退化的时候,费伊拒绝见他,继续在她的公寓里跟不同的男人们把酒寻欢,而艾利斯却搬到查理的公寓,精心地照顾他,直到被不想拖累她的查理赶出公寓。即便如此,她还会时不时过来探望查理,查理刻意避开她,她还是托房东送东西和钱过来。试问这样的女人,谁能不爱?归根结底,人们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其实是爱他的心灵。所以,无论是傻瓜查理,还是天才查理,艾利斯对他都有不同于别人的特殊感情。因为查理始终有一颗善良而又纯粹的心。正如《对不起我爱你》中的车武赫一样,哪怕他外表粗野,宋恩彩还是会透过他的外表,看到他一颗纯粹善良的心,还是会死心塌地地爱着他,追随他。只不过车武赫还是比查理幸福太多,因为查理最终是一个人走向孤独的宿命,而车武赫哪怕去了天堂,还有宋恩彩陪着。可是对于查理而言,至少自己被真真切切地爱过,这也就算是圆满了吧。至于亲情,真的在查理的生命中占据太多的份量,造成他悲惨遭遇的正是童年时期母亲给他留下的阴影。在他敏感渴望被关爱的年纪,他的母亲刻薄地对待他。恐惧,惊慌,孤独早已埋下了种子。他顺从,战战兢兢,只为了讨她的欢心。可他最终还是为了让女儿不被人嘲笑有个白痴哥哥把小查理赶出家门。做手术的动力是为了“变聪明”,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完成母亲对他的希望,变聪明后的查理回忆起过往发生的一切,他或许有愤怒,但更多的是悲伤和失望。他一直计划着有一天要站在她面前,让她看看变聪明了的查理。我以为查理会报复她憎恨她,可他没有。当他见到患了老年痴呆的母亲后,他还是选择了原谅。如他所说“如果不选择原谅,那我就一无所有”。你能说她不疼爱孩子是个不称职的母亲吗?可她为自己的女儿全心付出,也是为了给女儿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才把查理赶出家门。只能说,母爱这种东西也是有适用范围的。查理甚至承诺会给母亲和妹妹寄钱过来,那是他用生命从基金会获得的补偿。查理离开妈妈和妹妹一个人号啕大哭的时候,让我想起同样选择放弃仇恨选择原谅的车武赫跪向母亲眼含热泪的场景。当一个人连造成自己悲惨命运的人都能原谅的时候,甚至到死都爱着这个人,那这样的人一定有着金子般的心灵。世界对弱者是充满恶意的,可弱者对世界却满怀善意。这本书周六晚上开始看,直到周日凌晨才看完。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完一本书,于我是很不寻常的。只是因为对书中查理命运的关注一直挂在心头,做事业心不在焉,只得迫不及待地看完了书。第二天强打精神去上班,一想起查理,如鲠在喉,有什么东西堵在心里,说不清道不明, 不敢让自己去想,怕影响一天的心情。开会的时候,开始神游,突然就明白是什么堵在心里了。查理冒险从傻瓜变成天才,可他所做的一切却都没有意义,因为他想要的还是得不到。倘若我们现在做的事情,用上同样的结论,怎么能不令人细思极恐呢。

假如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阿尔吉侬是一只天竺鼠,改造智能的科学实验在它身上取得了成功。于是人体实验手术在智商只有68的查理身上进行,术后查理智商达到185。我以为这个阿甘向超体进化的故事,然而,在查理变成U盘之前,实验的缺陷显示出来了。他开始愤怒、恐惧,童年的记忆渐渐浮出。在手术后的第一阶段,查理在快乐中期待 “便匆名”,并在声音、文字的刺激下,智商渐渐提升,但困惑也开始出现。当他看到一直帮助自己但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瘸脚的金皮私吞蛋糕店的钱时,他不知所措,便去寻求尼姆教授的建议,他不满意,又找艾丽丝寻求帮助,最终靠自己智慧想到一个两全的方法。手术后第二阶段,查理发现自己学习和理解能力太强了,很快周围人显得那么荒唐可笑。 他们因他的聪明害怕他、疏远他,而他心高气傲气急败坏,最终在全世界的科学大会面前,带着阿尔吉侬逃跑了。第三阶段,他发现阿尔吉侬不再那么聪明,在走迷宫时焦躁,他看到了自己的命运。于是在失去记忆和智慧前,去看了下自己的归宿沃伦之家,看了没有认出自己的父亲、痴呆的母亲和长大的妹妹。历经浩劫的查理努力为科学留下自己的发现,阿尔吉侬没有被送到焚化炉,埋葬在查理的后院。在失去彻底的记忆前,查理保留自己最后的尊严,独自前往沃伦之家。与其说这个科幻小说,不如说是一个人爱人求智的日记。从白痴到天才,再回到白痴,无非是我们可能要经历的纯真懵懂到成熟探索再复归衰老和忘却的夸张。丹尼尔·凯斯细腻地表现了整个过程的无奈和抗争。男主角并不迷人,不是处于弱智的状态,就是在天才要崩溃的边缘,面对心爱的女人还阳痿。全书的氛围压抑沉闷,在下雨的周末看这样一本书,更加沉重。只是读完后,久久说不出话,像过完无悔的一生在静待死神。罗素说被三种激情控制:“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抑制的怜悯。”查理短暂的聪明时间里,正是这样践行。《疑犯追踪》中1-23中,这本书反复出现。除了误导观众以为是天才是失踪的少女外,也暗示Finch和Root的天才非常人所理解。书中主人公若能保持他的聪明,将是剧中Finch这样悲悯、伟大和孤独。

献给查理的花束

有一类书读完会让你有种感觉——能读到这本书真是幸运。不但能启发思考,还能引发情感的共鸣,像一颗投入思想水池的石头,激起理性与感性的涟漪。例如丹尼尔 凯斯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是一本不怎么科幻的科幻小说,第一次发表的时候以中篇小说的形式拿了雨果奖,后来扩写成长篇小说以后又拿了星云奖。可见这帮写星球大战、宇宙洪荒、超能技术的科幻大老爷们得有多喜欢这个故事啊!后来还三次改编成电影,两次改编成电视剧。故事讲述了弱智的查理高登在三十二岁那年接受了一场实验性的治疗,由弱智变成了超高智商的天才,开始逐渐回忆起过去,那三十二年白痴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都浮现在脑海。在获得了天才的智商后,查理经历了一系列生活和情感上的巨大变动。后来由于实验的缺陷几个月后查理的智商又急速退回到了原来的水平。“我只要和其他人一样便匆名,这样我就可以有很多洗欢的朋友。“这是真诚、善良的查理想要变聪明的直接动机,他想要和其他人一样,一样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在做什么、一样读书写字,他所有愿望是想成为一个普通人,不再那么孤单。在我的回忆中似乎也渐渐浮现了一些亲身经历的事情,在小学或者初中,遇到过明显与普通小朋友不正常的小孩,怪异的肢体动作与傻傻的笑容。大家讨厌和害怕跟他坐在一起,他总是一个人孤孤单单,其它小朋友要么在背后嘲笑议论他,要么时不时地作弄一下他。弱智的查理被不愿接受现实的母亲所厌恶,父亲接受他但却说不上爱他,后来为了妹妹的成长不受影响,被父亲带到叔叔家。叔叔收留了他,帮他在面包店里找到了一份工作,老板同情他,让他一直在那里工作了十七年,同事们把他当作同伴但也经常戏弄他。童年时的被厌恶和遗弃让他终生都在追求一种归属感,无论同事、其他人怎么戏弄他,他都笑嘻嘻的讨好他们,“很多人都笑我,但他们是我的朋友我们很快乐。“有人同情、帮助、怜悯他的残缺,但是没人了解他,没人想去了解他的渴望,他不是被嘲笑就是被同情,没有人能像对待正常人一样把他当成朋友。没有人给予除了怜悯与同情之外更多的情感,给予这个不怎么聪明的人一样的尊严和爱。后来查理变成了天才,他反而更加与别人疏远了,变得更加孤单。从前他是白痴,其他人在他身边很自在,可以随意地拿他开玩笑。现在查理的智慧让他们觉得自己像个白痴,他们无法忍受这种转变和感觉,于是联合起来将他赶出了面包店。他学会了数十门语言,洞悉前沿科学的多项成就,顶着无数智慧的光芒,但查理发现无论自己智商增加了多少,他的情感却还是停留在低能的水平,理智与情感的巨大鸿沟让他陷入痛苦的挣扎。智慧让他看清了世界和生活,但也勾起了他深藏的回忆和潜意识,过去的阴影一直在内心支配着他。他母亲害怕他伤害别人,在他童年时不准他触碰女孩子,否则就会被狠狠的教训。于是后来他一触碰到自己喜欢的纪尼安小姐就全身颤抖、恶心头晕。查理以为变聪明就会有人喜欢,自己就可以和别人一样。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周围有人比自己聪明太多。他从前是白痴,不懂也不需要懂得生活的潜规则,人们没有用正常标准来约束他,他像一只狗,等待同情与施舍,喜怒全看别人脸色。后来他变成了天才,有了超强的大脑,他从书本上学会了海量的知识,但却还没有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什么都没做错,甚至还帮面包店增加了收入却还是被赶出了工作了十七年面包店,为什么变聪明了却更加无法融入他们的生活。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查理经历了弱智-天才-弱智的过程,当看到他后来智商急速倒退,开始忘掉之前学会的知识,又开始写出拼写错误的单词,一股绝望感像落下的雨滴一样打湿了地面。他最后一直在拼命抵抗这种倒退,他甚至连自己以前写的报告都看不懂了。“拜托不……拜托不……不要让我忘记怎么读和怎么写。“我的内心似乎也在呼喊,”拜托,不要再让查理变成过去一样了,不要让他忘掉经历,难道他的一生还不够悲惨吗?“但是作家通常不会让读者好过,因为他自己也有时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人物会自己选择归宿,情节会自己发展。在发现自己智力终将倒退后,在所剩无几的时间里,查理把自己的智慧回馈了人类,发表了几篇意义重大的研究成果。最后查理又变回了原来的查理,回到面包店打扫卫生、扔垃圾,去成人智障班学习,最终选择了去收容智障的福利中心。有些人生来就与众不同,他们背负着异乎寻常的命运,我们唾手可得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整个人生都奢望不到的追求。命运之光给了他们不一样的色彩,让他们也许永远活在4岁的时光,永远学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不会表达在哭泣和傻笑之外的情绪。他们活在不一样的阳光下,是被遗忘在花园外的花朵,是脆弱心灵无法承受的火焰。但他们是我们群体中实实在在的一员,如果放弃他们,我们终将无法通过生活的考验,终有一天也会放弃我们自己。

读后感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没记错的话,这是我继一口气读完余华的两本作品后一口气读完的第三本书,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我很庆幸听了大狗熊的播客后就立刻拿起kindle在线买了这本书,开篇就是查理的第一篇进度报告,到最后一页全书的末尾也是查理的进度报告。我确实也被这本书震撼到了,作者用一个第一人称且一个智障的口吻开始,到后来查理的智力巅峰期,成为一个天才,再到后来慢慢又退化为一个智障。我看到了查理迅速增长的智慧,但很不幸,查理其实是所有人的缩影。从小时候的牙牙学语,我们什么也不懂,到后来我们逐步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从什么都不懂,吃喝拉撒被人照顾,到后来有幸为人类做出一些贡献,再到我们慢慢老去记不住东西,生活起居又需要被人照顾。而这一生就发生在查理的几个月中。我们通常需要一生几十年来适应这些改变,因为这几十年,所有这些改变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变的微小,我们也会在这漫长的几十年中慢慢地改变自己接受自己。而查理的几个月中,这些改变显得太快,太剧烈,完全要击垮了查理。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在读查理的进度报告的同时,也会有一阵阵剧烈的痛苦袭来,当一切来得太快,自己又没有能力掌控的时候,那种绝望和恐惧感让我难受。我心疼查理。抓紧时间吧,趁还有能力去提高你的智慧,去尽情的追求真理和知识吧,抓紧时间吧,努力做的好一点,学习有缺憾的那个查理吧,他懂得怎样快乐的生活。给自己献一束花吧!

一个普通的故事

这本书被分在科幻里所以我才有了一些兴趣,看了以后才觉得并不很科幻。从故事来说当然很不现实很怪诞。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普通人一生的故事。第一个阶段:查理的蒙昧时期对应正常人的婴幼儿时期。三岁或者五岁以前?在大人眼里,小孩子是和痴呆差不多的,否则也不会那么轻易的对孩子说出那么多恶毒的话。很久以前计划生育查的很严,我有个比我大十几岁的姐姐,拼了命的想生一个男孩儿。但是前两个孩子都是女儿。于是她的二女儿被大家叫做“多余”,这样的一个“小名”可能一直叫到上学时候才停止。孩子在家庭成长中,天然会受到很多伤害。大脑忘记了这些,对自己是一种保护。第二个阶段:查理的天才时期对应正常人的青春期。当查理的智商变得更高,他并没有因此更合群。人们会更加乐于接受周围平庸的一切,以此衬托自己的正常(或是并不那么差劲)。智商并不能带来人际关系的改善,拥有这样智商的人,也会变得越来越格格不入。平庸的人最可怕的一点,是希望其他人和自己相同。甚至因此反对其他意见,对与自己不同的或超过自己的事物和人,都心怀偏见。我试着去理解一切,包括我不明白的事情。第三个阶段:查理的痴呆时期对应正常人的老年时期。后来,查理又叫回自己爱的人“凯恩斯小姐”,客气、尊重、疏远。他全部忘了。忘了自己爱过一个人,做过一件事情,精通多国语言,大脑的容量浩瀚如宇宙。我想,我们的大脑都在进行着从获得到丢失的过程。只是可怜的查理和阿尔吉侬快了一些。

宽恕与爱是值得敬佩的情感

好吧,我是POI观光团。第一次写书评。当然并不是因为这本书对我产生了什么不可磨灭的影响——书的内容挺不错的,但还没到那样的程度——只是觉得写书评大概会是一个好习惯?所以或许应该试着培养一下?Anyway~如果查理始终维持智商低于平均线的状态,他应该会度过混沌而不知所谓的一生。当然,“混沌”和“不知所谓”是我从正常人视角给出的评价。在他自己看来,生活还是被令人开心的事、令人恐惧的事、令人困惑的事充满着的——尽管这些情绪只能停留在表层,并且过不多久就会被他遗忘得干干净净。他难以有喜极而泣的时刻,有幸不必感受撕心裂肺的痛苦,难以泯灭的回忆大概也是不可能的。整个生命仿佛一眼就能看尽。如果他一直是一个普通人,他大概会过上与面包店的其他员工大同小异的生活。悄悄瞒着老板赚些外快,通过捉弄别人获得些恶作剧的快感,仔细算计着每月的薪水是否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充满尘世烟火味的、琐碎的、世俗的生活,但是有血有肉,让人哭也让人笑。大部分的人日复一日重复着这样的模式。如果他从小顶着“天才”的光环长大,一路都将备受瞩目风光无限。他或许因此恃才傲物,对大多数的弱者不屑一顾;或许更能体察平凡人的辛酸与无奈,成为一个强大而温柔的人。两种可能都会给他带来远超常人的荣光与折磨。但他能从小开始慢慢学着适应这一切。然而,由于作者的安排,他从一个白痴迅速变为了一个智力超群的天才。随着智力的提升,他逐渐回忆起了许多陈年旧事,对现实环境的体察也越发敏感,两者的共同作用使查理过去和现在生活中的诸多真相浮出了水面。他想起了幼年的自己如何被母亲一点点放弃,觉察到了面包店同事们一直在拿他当寻开心的工具,意识到了尼玛教授并没有将曾经的他作为一个人来尊重。手术让他的智力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却没有同步提高他的情感能力(或者可以说是“情商”?)。他看懂了人性本质上的丑陋与阴暗,却难以理解和接受它,只能深陷于痛苦的挣扎之中。丑陋和阴暗是人性本质中就带有的东西,所以我其实也无意苛责书中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毕竟心知如果那个位置上的是自己,也未必会做出更高尚的举动。他们是普通的人,我们是普通的人,自私是埋在骨子里的东西,别人的存在对自己的意义,首先是满足了自己的某种需求,比如通过捉弄他获得优越感,比如通过利用他获得利益。对他人的道德水平提出要求是一种过于傲慢的事,谁能说自己是道德水平更高的那一个呢?说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有损于道德水平的行为。所以尽管人造天才查理对各种人的行为感到愤怒,我却只能体会到悲伤。我有资格评价什么呢?我有资格要求什么呢?最好的做法或许是像书中某个人所说,学会“宽恕”。但宽恕实际是对自己的善行,让自己从愤怒、仇恨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对改进事态其实是难有成效的。逐渐成熟的查理似乎也理解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开始认为爱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是能解救自身的。人性是丑陋的是阴暗的,但宽恕与爱是将人从地狱拉回人间的情感。虽然只能用于解救自身,但似乎也足够了。拯救世界?那是不得善终的英雄们的事,见鬼去吧。查理最终退化回了一开始的状态,并逐步踏上了与阿尔吉侬相同的归途。不知道他最后一次阖眼时,是否已经全然忘记了这场苦乐并存的实验。人们会给他和阿尔吉侬献上花束。人们捉弄过他嘲笑过他,也畏惧过他憎恨过他,但还是会给他献上花束,人性的矛盾就在于此。

才华与命运都是伤人的

书的开头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任何有常识的人都会记得迷乱的眼睛可以区分为两类,而且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不是由光明进入黑暗,就是由黑暗进入光明,这些心灵之眼与肉体之眼绝对真实。——柏拉图理想国。巧合的是,同一天里,我在Criminal Minds一集的结尾,看见了柏拉图的另一句话:We can easily forgive achild who is afraid of the dark; the real tragedy of life is when men areafraid of the light.( 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剧,是成人害怕光明。)哪个成人不害怕光明呢?还是,他们害怕纯净的心灵? 尤其是,当这颗心灵拥有比他们更卓越的能力。以及,一旦发现世界的真相,连它的主人也对自己感到害怕,于是,我们看见了两个查理。查理高登其实从未在尘世间存在过,他的生活,若非天堂,便是地狱。当他尚且痴愚,懂得爱,懂得对人笑,看不透这世间猜忌争夺,尽管他的不能比阿尔吉侬更快的走完迷宫,但是他拥有静好岁月,忘记小时候的创伤,不晓得月亮的背面怎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谁说天堂里只有智者。可是他遇见了尼玛教授和史特劳斯博士,还有回走迷宫的阿尔吉侬,他做了那个手术,于是世界逐步坍塌。他的IQ飞速增长,EQ却仍然停留在以前的那个查理身上。他阅读书籍,学习语言,日记里再没有错别字,甚至可以凭着非凡的记忆力想起那些在脑海中尘封的童年往事,隔着玻璃窗看见小小的查理被歇斯底里的母亲伤害。于是,一个查理留在原地踟蹰,另一个查理,则大步追上世界的脚步,结果又怎样?当你拥有知识,首先便发觉自己干过的是多么无知,世界并非一片祥和,看到人们在背后的各种小动作,并且感到难过和震惊。当你再聪明一点,阅读更多的书籍,就知道历史怎样周而复始,开始觉得周围人行动迟缓,语言滞涩,再来,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被你仰视的人,会逐渐变矮,直到你开始俯视他们。那么,你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究竟什么才是真实,什么才是正确?你在荒野里跋涉,却找不到答案,身后,还有另一个查理时时注视,那必然不是什么好的感觉。你在天才和疯子中间的那条钢丝上小心行走,生怕有一天会重新坠入黑暗,可是,有时候,黑暗也不是那么可怕。即使你带着阿尔吉侬出逃,也打碎不了命运女神的纺锤,最终,还是要尘归于尘,土归于土。当阿尔吉侬死去,你记得在它的墓前摆一束雏菊,当你死去,又有谁会记得你。你不过是在红尘俗世走了一遭的躯体,头脑却只在天堂或者地狱存在,即使你再努力,也无法感知正常人的世界,感知他们充满妥协,诱惑,和欺骗的世界。小说的中间很伤感,最后,却莫名的让人感到安慰,当金比对查理说他们是他的朋友时,我和查理,都是高兴的吧。英语里对于“心魔”,有个很好的翻译,叫做personal demon.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魔鬼存于心中,当两个查理终由合为一人,那场疲惫的旅程,也 终告结束,记得,给阿尔吉侬的墓前放一束花。至于爱情,孩子和成熟女人的爱情,注定要寂寞终场的,不论是一夜变大TOM HANKS(电影BIG里),还是不解情为何物的查理。

献给可爱的他们一束花

深深的感动。原本以为智慧是造物主给予人类最宝贵的东西,那些智力低下的人们实在是可怜,他们被剥夺了智慧,只是具备人类的形态而已。可看到查理变成天才之后,他是那么的压抑和不开心,原来人的情感才是最宝贵的,也心疼查理从失去到拥有再到失去的过程。通过这本书我改变了对残障人士的看法,他们的微笑是如此纯真,他们如此单纯可爱,也许我们对待他们不应只是可怜,而是平等的看待他们。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3月3日到11月21日,8个月的时间,查理从一个智商68的人飙升到185,又迅速的跌落谷底。进度报告从一开始的错误百出,到后面的精确流畅,又回到一开始的错误百出。人的心智,就像人生长河的发展规律一样,迅速的抵达巅峰,又更加迅速的跌落谷底。这真是特别的体验。PS:如果你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吉侬坟上!当心智和力量都消失的时候,感激和温柔仍然留存在人类心中!

那简单的一生

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我,就这样见证了我的一生。从天真无知的孩童成长为满腹经纶的少年再变成对整个世界充满质疑的成年,最后却在糊里糊涂中老去。  年少的我,就如同查理·高登一般,认为这世界是无比美好的,每个人对我都充满着善意,我是每个人的朋友。虽然有时候他们会对我做不友好的事情,但是每当这时,他们都会很开心,那我也开心。我有自己的宝贝,有许多朋友,拥有整个世界,哪有什么不开心的?当我走在路上,我羡慕那些行色匆匆的人们。他们总是懂得很多,讲着很多我听不懂的事情,做好多我不能做的事情,我是多么急切的想要融入他们,想要和他们变得一样聪明。这样,我的世界会完全不一样。  于是,我进入了实验室。我很开心,这样意味着我很快就能变得和那些大人们一样,做那些我迫切追求的事情。可是他们总是让我做一套又一套的试题,我看不懂上面的符号,不能理解他们的意思,我感觉到他们在戏弄我,看我出丑。他们让我做这做那,我不想要,也不需要,即使那些是为了让我变得和他们一样,一样的聪明。他们还让我去竞赛,我很有压力,因为我不能击败对手。即使他不是我的同伴,但也比我聪明。我每天都很努力,但他们还是觉得不够,我感觉到很难受。  我撕毁了所有试题,打破了仪器,我讨厌它们。它们让我受到别人的嘲笑,每个人都很看重它们,它们能反映出我的一切。明明是我要变聪明啊。我努力了这么久,还是没有变聪明。我很狂躁。  我遇见了对我很好的老师,她真美啊。她没有因为我不聪明而不理我,她不停的鼓励我,告诉我要放松,听教授的话,努力提高自己,好变得和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更好。我很喜欢她,而且也想变聪明。于是我继续做试题,和别人比赛,只是希望下次她见到我的时候,能开心的对我说“你真的很棒!”我盼望着那一天,我充满着激情。  我不停的读书,汲取着各种各样的知识,我渴望了解这世界,我不停的和那些我曾经认为权威的人交流探讨。渐渐地,我发现,身边的人是多么的无知啊!他们执着于自己那不足称道的领域,在那里肆意的称王称霸,却不愿意睁开眼看看这整个世界。即使他们知道未知的存在,却从来没曾想过去触碰它。而当有人告诉他们现实时,他们变得易怒而且危险。我质疑这世界,它有太多太多不可名状的东西;我质疑身边的人,他们有太多难以捉摸的性格;我质疑着我自己,我有太多黑暗的东西。  我的朋友渐渐离我远去,家人早已不再认识我,即使是我深爱着的她,仍旧对我摇着头。我询问他们,我做错了吗?他们都说,没有,只不过你太聪明。我记得以前的我是那么迫切的想要变聪明,以至于在这路上丢掉了越来越多的东西。我后悔吗?  我离开我熟悉的地方,住在远方,在那里谁也不知道我的过往。我有了新的朋友,新的女伴,新的生活。太多个酒后的夜晚,我都会想起以前的生活,但我闷头大睡,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我发现我的记忆变得很差,我再也不能理解那简单的文字,不能明白简易的图形。我知道,我不再聪明了。于是,我放弃了现有的生活,回到了过去的地方。那里的人都没变,还有着我深爱的她,可我已经不再是那个他。于是我知道,这是我该离去的时间。  当我待在养老院的时候,看着身边无数个我,我知道,我们都是一样的。

放一些花在阿尔吉侬和查理的坟上

格里高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悲剧的是,它还是一只能够思考、有自我意识的大甲虫。这让人不可思议的异化,让可怜的小职员彻底滑入孤独死去的深渊。读者在卡夫卡“超现实”的故事中感到阵阵寒意,其间所描述的人世态炎凉、人际冷暖,尤其是亲情的虚假给人留下了可怕的“真实”印象。退一步讲,从一个人变成一只怪物,这种“退化”所引发的一系列情感变化,多少能让人觉得“情有可原”。与《变形记》相反,《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几乎讲了一个逆向的故事,主人公从弱智变正常变聪明,却仍然没有逃脱被人嫌弃、鄙夷、讨厌,最终孤独走向死亡的命运。丹尼尔·凯斯的这部长篇小说,由其短篇处女作扩展而来,发表于1966年。尽管斩获“星云奖”、“雨果奖”两项科幻小说中的顶级勋章,《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却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科幻”。除了“改造智能的科学实验”这一“科学因子”之外,我们几乎看不到更多的科幻小说里应该有的经典桥段。何况,除了一场手术和那只叫“阿尔吉侬”的小白鼠,书中涉及的大量测试和实验都是为了检测主人公查理的心智成熟度,基本上都是心理学测试。作者并不想炫耀天马行空的科幻想象,而是通过他更擅长的心理探究,来讲诉主人公“弱智—接近正常—智力快速进步—不可思议的高智商—智力迅速衰退”这一过程中 的种种遭遇。正因为如此,用“软科幻”来为《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科幻性质”正名,并没有太多的意义。查理从小的智力障碍,让他生来就是一个“怪物”。母亲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以正常孩子的水平去教育查理,于查理而言,这无疑是一种远远超出其理解能力的强求。一次一次的失败只会让母亲变得更加粗暴,直到耗尽耐心和信心。父亲是唯一一个接受现实的人,处处维护查理,然而终究是拗不过强势的母亲。妹妹的恶意报复让这一局面更加糟糕。作为家里的“异类”,查理的存在让整个家庭都“不正常”,他避免不了被送走的命运。嘲笑、羞耻伴随着查理的成长,奇怪而又自然而然地,这让查理的生活中还能有一些朋友,不管是出于对弱者的同情,还是真挚的友爱,或是有保留的信任。查理渴望变聪明,当他通过手术,终于聪明起来之后,人们看待他的眼光却发生了变化。他发现了同事工作时揩油,遇到了第一桩麻烦事。他有了自己的思考,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感到困惑。他的聪明慢慢让人感到不适,使他失去了工作。当他最终成为一个高智商的人之后,他又拥有的知识和对世界的认识早已超过了他的朋友们,而人们不能适应这种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有一条浮动的标准,它决定了查理与周围的人的关系。没有人喜欢比自己聪明很多的人,人们和比自己聪明的人没有共同语言。即使是爱他的艾丽丝小姐,也会因为跟不上他的思考而崩溃,而实验室里的教授,更加不能容忍自己的实验对象竟然比自己还要懂科学。这样看来,似乎原本愚笨的查理才是“正常”的,聪明之后的查理反而变成了“怪物”。人们对他的态度,无论是敌意还是亲近,都建立在一种“虚假前提”之上。聪明之后的查理,真正的朋友是那只老鼠,老鼠阿尔吉侬某种意义上是他的“同类”,更是他的命运寓言。他在阿尔吉侬身上发现了实验的漏洞,阿尔吉侬的死亡让他预先看到了自己的结局。面对自己的退化,除了他自己和艾丽丝小姐真正感到痛心以外,对其他人来说反倒是松了一口气。最终,对查理来说,这一场蜕变和回归,让他真正体会到了之前所认识不到的东西。即使科技能够在短时间内加速人的智商发展,情商的发育却要迟缓得多,需要漫长的学习。而愚笨和聪明这两种状态,究竟哪一个更好,查理可能也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据说,“双重人格”是作者在后来的作品中反复书写的,聪明的查理体内永远住着一个愚笨的查理,而愚笨的查理永远梦想变成一个聪明的查理。这并不像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那样把“双重性”分得断然、绝对。伴随着查理智力的增长,他慢慢回忆起一些过去的事情,这使得故事常常跳回到查理小时候。不过,全书的叙事技巧仅仅停留在这里,并不复杂。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记忆”的主观性或者说是不可靠性,这是朱利安·巴恩斯在《终结的感觉》当中重点讨论的。特别是查理对妹妹的回忆,让人对妹妹的印象相当恶劣。而当长大后的妹妹再一次出现,谈起小时候,她似乎不记得自己有多坏,只记得自己有多无奈,而且对为什么要送走哥哥感到不解甚至遗憾。综观整部作品,弗洛伊德的学说始终在里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变聪明之后的查理让人存在着诸多的人际交往障碍,通过闪现的童年回忆,我们看到那些似曾相似的童年创伤,让他的那些处理不好的事情通通都有了合理的解释。这也许也是作者想要质疑的,科学从技术层面上拯救了人的智商,却抹不去过去所受的伤害和其带来的心理阴影。在语言方面,《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做了非常聪明的处理。那个智商有硬伤的查理,字、词、标点都有严重的错误,而正常之后的查理,不仅能写正确的英语,还能读懂多种语言。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对傻子班吉的语言也经过了“弱智化”的处理。相比班吉那复杂、混乱交杂的语言,查理的语言更像一个才学会说话没多久的小孩。这种语言虽有错误,但理解起来并没有困难,没有玩叙事技巧,因而并不烧脑。中文版也保留了原著风格,错别字连天,阅读感受很是奇特。(这一点一定深深折磨了小编,毕竟一个职业编辑对错别字多是敏感的,要容忍它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又不能动手去改,想想也挺让人抓狂的。)程小樾2015.12.6 深夜

如果你让别人笑你,交朋友会更容易。

“当有人笑他的时不要满怀怨气,他会有更多的朋友的。如果你让别人笑你,交朋友会更容易。”不管是智商还是其他什么,每个人或许都有每个人所欠缺的天赋,有些人与生俱来、那就是资格、他们确实有,只要记住,我们曾经为了这些我们所缺少的努力过、哪怕最终失败了,我们也没有做错什么,通过努力,知道过笑的人,也并没有曾经我们想象的那么优秀。也许美妙的事会是过程中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并不一定非要是那个完美的结果。

我很难过,因为我幸福过

以前流行过一个段子,说如果我们像孩子一样多好,没有那么多操心的事,高兴了就笑,难过了就哭。多好。于是很多人点了赞,包括我。可是说这个段子的人却忽视了一点,孩子,是最喜欢被夸奖称为懂事的。也就是说,孩子希望成长,二乘人,却喜欢想孩子一样简单,这真是个悖论。何为幸福,幸福是源自内心的一种满足感。智障时的查理幸福吗?可以说是幸福的,因为他有很多的朋友。但他希望自己能读会写,他觉得那叫幸福,而智力超群的后的查理幸福吗?应该幸福啊,因为他能做的更多。可是他却丝毫不感到幸福。于是这就有了又一个悖论,到底人应该聪明点还是愚笨点???这本书打着的是科幻的面子,谈论的却是人性,一个人知道太多究竟好不好?中国有句古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别觉得这叫和稀泥。还真有,试想一下,是不是我们也很希望身边有一个像智障的查理一样的人,来衬托自己的牛逼哄哄呢?如果你身边有了一个总是比你强,气势咄咄逼人的朋友,相信你也会有糟糕的体验。查理的悲剧,在于他认为懂得多是件好事,但他却没有意识到,知道的越多,面对的越多,压力越大。于是,在自己变聪明,甚至比别人都聪明的时候,他却发现一切都不是当初的样子,甚至完全不同,欲望在增加,压力在增加。而带来的还有各种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真心觉得这作者肯定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所以他才会让最后的查理回到了那个智障的阶段,但真要我说,这结尾还不够悲观。要让查理自觉无力面对的时候,主动切了脑白质,变成一个彻底的傻子,那才叫绝!当然,这样的结尾三观就不正了。总之,这书值得一读,是本好书,读完后,我现在也在想,儿时那种幸福的感觉,是什么了?????有点忘了!

在天才眼里,被感情支配的普通人是不是就等同于扑火的飞蛾

因为山p知道《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虽然最后看了集电视剧发现改动挺多的,带了日剧常有的励志范在里面。我觉得书里传达的东西要更冰冷。《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讲的一个智商只有60几的查理,参与了研究员的一项脑部方面的实验,最后变为智商超群的天才,经历一系列智力,心理还有生活的变化。但是最后脑部快速萎缩,他努力的想要记住这聪明的感觉,却连自己的日记都看不懂了。而阿尔吉侬就是他实验前的小白鼠,但在那些研究员眼里,他也不过是个小白鼠而已。我想要便匆名,我会很奴力。我想要听懂他们在讲的是情。我会很奴力。全文都是查理的治疗日记,他每天都要把自己想到的事情,感受的事情写下来。开头的时候简直惨不忍睹,我必须要把他的文章念出来,才能懂他写的东西,因为错别字和断句错误什么的实在太多。但即使是这样我也能感受到,查理想要变聪明的那份极其强烈的愿望。有一篇日记让我当场笑出来,因为那天查理学会了逗号,然后他全篇都各种肆无忌惮的用逗号,类似于“我,今天学,会了,标点,,,很开心,,,,,,,,,,,以,后,要,,常常用,,这个,,,,,,”。然后就想起了自己发工资那天,除了老子要疯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再没有任何语言表达开心。查理虽然笨(莫名想到阿甘),但是因为想要学会读写,问了很多人找到了成人低能学校,而且一直是学校里成绩最好的。也许是因为妈妈从小就歇斯底里的告诉他一定要变聪明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日记里可以看出,他一直被当成傻子来取乐,但是他很开心,觉得是在play game,希望自己变聪明后能和这些朋友更加亲近。读那些小孩子一样的文字,然后读到很多残忍的故事,觉得十分心纠。不过说实话,当查理智力顶峰的时候,我也看不懂他写的东西(真的有一种被鄙视的感觉,但是那些研究员说查理从一个真诚的傻子变成了一个自大反社会的人渣,不过是因为智商上被完爆了而已)。因为脑子转的比嘴比手快,这时的他,就和最开始因为脑子的问题写的全是语义不详的文章一样,让人不懂。虽然看简介,好像就是傻->聪明->傻的过程,但是由于作者貌似也从事这方面的心理研究,所以整个小说不局限于文学的表达。尤其是查理在一些实验步骤的治疗下,开始慢慢回想起很多儿时的记忆,描述的手法实在很精彩。查理的家庭,查理的妈妈,查理的妹妹,当查理慢慢想起那些在脑子深处的碎片时,简直就是和他一起窥探脑子里最隐秘的秘密。所以小孩子都记得吧,所有看到的争吵和嫌恶。就藏在脑子某个地方。而查理因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看出这个世界的平庸,整个人也开始越来越不耐。虽然大家越来越不待见他,但是我一直努力通过日记的东西,试图了解他的困惑。也许是现在就是流行这种类型的天才吧,像Sheldon和Sherlock这种,所以我一点也不觉得他反社会好么。他不过是指出错误。他也没有看不起别人,只是你听不懂觉得被羞辱而已。(你在操心明天的零花钱,他在想整个世界,怎么谈得拢)....甚至我看完觉得为什么大家都希望这样的天才拥有我们认为的人类情感,他的脑子已经在另一个级别了。也许在他眼里这些平常人所有的情感,就像是飞蛾扑火一样,不过是被自然控制而不自知而已。文中还有很多关于查理对于爱情,性的探索,他不懂,因为停留在正常人的时间段太少,当他有爱的时候,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当他能爱的时候,他又找不到可以爱的人。没有人懂他,没有人能真正沟通。发布会那天,查理放走了阿尔吉侬,他很尖刻的像世界宣布,我是个人,不是一个实验品。那段时间查理的愤怒确实很多。阿尔吉侬开始智力急速衰退,最后被推进了焚烧炉。而查理也一样,虽然他是进了疗养院。知道自己不久之后就会变成一个傻子,绝对不好受。最后,我们看到,日记又没有了断句,错别字又开始了。而这时所有人又开始待见他了。查理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他的世界没有人了解。他写在日记里的东西,对研究员只是冰冷的数据,而对他自己,是所有的思考。

关于孤独的故事

亚当夏娃吃了禁果之后获得了智慧,却被上帝从伊甸园里驱赶出来,失去了一部分自然属性,失去了和自然和万物联系的纽带,没办法相互理解,因而孤独。从弱智到天才又回到弱智,从自然脱离最后又回归自然。我不觉得男主有失去什么,也许智商回退之后他眼中的世界又会继续温暖而美好。没有超人类的智商,也不知道是不是智商高到一定程度之后还会拘泥于目前的痛苦。卡在中间的我们,也许才是最痛苦的。

献花给查理

从3月3日到11月21日,一年未满的时间,查理从黑暗走入光明,又再次堕入黑暗。初拾这本书,确确实实是被名字吸引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一定是个治愈且温暖的故事。很不巧,完全猜反了,作者用了二百多封报告及日记让我信服“人性是恶的”。查理从一个智障变成了天才而又变回智障的历程中,他先拥有朋友,又失去朋友,最后这些朋友很奇怪又都回到了他身边。但他始终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是真心的。人们在面对弱者时会产生同情心和优越感,大家会尽力帮助他;但当他超越你成为一个强者时,你只会厌恶他。这就是人性。我承认如果查理存在于我的生活中,我不会做的比他们好,甚至有可能更差。当那个活泼开朗对小偷都不会上锁的美国女孩费依给自己的公寓换上一把新锁时,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查理,人无论多么洒脱善良,到头来还是自私的。当然她想保护自己的安全也没什么错,但错的是,人们为什么不愿意花几分钟时间来听听查理的故事呢?书读到最后五十页,我拖了一个星期才鼓起勇气看完它。就好像我不读完这部书,查理就不会走。他能继续活在光明中,他能通透地看清他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最起码他能知道,谁是嘲笑他,谁是真心对待他。我从未这么想抓住一个人,当时的感受是,我想替他抓住他的命运。最后读懂了“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含义。这世界上能懂查理的只有阿尔吉侬这只实验鼠,可笑吧。因为这世界上只有他们俩有一模一样的遭遇。当查理赶在他还处于智商最高峰时彻夜写出那份用阿尔吉侬和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尔吉侬——高登效应”论文的时候,查理更想做的不是传播科学知识,而是把他和阿尔吉侬曾到光明世界走一遭的印迹留下。献花给阿尔吉侬,不如说是献花给查理。但这束花查理记得要摆在阿尔吉侬的坟上,我们却不记得要带给查理。为什么要用盲人重获光明而复又失去光明的经历来比喻查理的经历?盲人一生看不见与突然能看见又突然剥夺他看的权利,哪一项更难接受?那项更难接受的经历就是查理经历的人生,他说他不后悔,但我很遗憾。故事的开始,我和那些医生、博士、艾丽斯、甚至是查理自己一样,热切地期盼着接受 手术来改善他的智商。我想,他已经这样了,再差还能差到哪去?并且我受够了满是错别字的“近步抱告”,我希望一个聪明有内涵的查理跟我对话。但是我错了,真的有更坏的情况。对不起查理,我不该像其他人一样推你去做这个决定。我想和“三位”查理说几句话:小查理:嗨小查理,为什么这么叫你,因为你只有六岁孩子的心智。你只是个孩子,不需要像大人一样生活。如果告诉你,没有人强迫你一定要变聪明,你维持原来的你,爸妈还一样的爱你,朋友会有很多,你努力工作的话每天都会很快乐,你还想要变聪明吗?查理。高登:不知道我用这样的语气跟你说话会不会让你觉得幼稚呢?你知道吗你渐渐达到智商顶峰却又目中无人的态度让我很气愤,原来的查理不是这样的。但我发现我不该生气,因为我没有明白,智商升高的同时,你也变成了另一个人。当感知的东西越来越多,填充进身体的东西越来越多,你自然会变。对不起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你甚至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原谅我们没有经过你的同意就把你放出来。但想要经过你的同意这个行为我们也实在办不到。你真的不应该眼睁睁地看着即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还争分夺秒地要为这个世界作出些许改变。而你在面对自己光明稍纵即逝却并未作出拼命想抓住自己的命运的姿态,真让人心疼。你应该彻夜和费依一起玩,享受夜晚放纵的欢愉。你应该和艾丽斯生活在一起,做任何你们俩想做的事。不要计较得失,趁你能感知的时候感知这世上存在的一切。你知道我有多想抓住你吗?困惑的查理:没有关系不必拼命去记起曾在你身上发生的一切。沃伦之家没有人认识你,在这你会生活地很好,你会拥有朋友。教世界文学史的莉莉姐说她并不认为叙事技巧的精妙能让一个人成为伟大的作家。丹尼尔凯斯写这部书所展现出的叙事技巧不得不让人叹服,但我想他并不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只是想把这个故事说进人们的心里,说到人们能记住它为止。通常我写报告或论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都会尽力找到一个答案,因为我觉得没有答案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有朝一日真的出现了能提高人的智商的技术,要不要进行人体试验?我不知道。但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吗?

他曾经从黑暗走向光明,继而再次跌入黑暗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但它却是我看过的所有科幻小说中情感描写最为细腻的,作者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弱智青年因为手术变成了天才,继而再次变为弱智的故事。我们的主人公叫查理·高登,他是一个智商只有68的32岁青年,他在唐纳先生的面包店做零工,偶尔去低能成人中心上课,他可能是我们每个人在街上看到后都唯恐避之不及的弱智青年,如果他生活在我们身边,那么他就会成为每个人嘲笑和愚弄的对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被选中接受了某种能够提高智慧的手术,成为了实验品的他由傻瓜变成了天才,而这次实验也改变了他的一生。作者的写作手法非常特殊,以查理·高登本人所写的“进步报告”作为全书的叙事方法,所谓“进步报告”,就是实验人员要求查理将实验过程中每天发生的事与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的一种载体,这有点像日记体,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主角的文字从满篇错别字向能够行云流水地表达观点的转变,与他在心理与情绪上的变化。一个白痴通过手术变成了天才,这本身是一件非常让人拍手称快的事,拥有主角光环的他完全可以在智商达到顶峰时俯视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但作者却并没有这样去写,反而将整个小说的基调渲染得有些忧伤。亚当和夏娃偷食了禁果,获得了智慧,从此天堂的大门向他们关闭,查理也是一样。故事从一个叫“阿尔吉侬”的小白鼠开始。实验人员发现给阿尔吉侬做手术后可以提高它的智慧,使这只普普通通的老鼠异于常鼠,能够从复杂的迷宫中寻找出路,于是决定将这项手术运用在人的身上,查理·高登就是他们选中的试验品。这位智商只有68的青年从小到大唯一的愿望就是变聪明,他的父母因为他的弱智而将他赶出了家门,他只能在唐纳的面包店里打些零工,偶尔还要被店里的伙计们捉弄。实验人员找到了他,并给他做了手术,要求他将手术过后自己的每一步转变记录下来,形成一个“进步报告”。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查理·高登也如愿拥有了超高的智慧,然而这一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智商提高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是缓慢增长的,起初他与阿尔吉侬一起走迷宫时还经常输给这位老鼠,逐渐地,查理就能打败阿尔吉侬并且还能够学习多种语言、阅读复杂的学术报告。可是智商的提高并没有带给他快乐,面包店的同事因为他变得聪明反而与他渐渐疏远,实验人员因为他的智商甚至超过了自己而对他有所忌惮,他一直暗恋着低能成人班的艾丽斯·纪尼安老师,却因为恐于自己突如其来的生理与心理的变化而止步不前,查理的生活改变了,但他有时觉得自己甚至还不如从前。对自我的认知越是明显,查理越觉得自己是被当做实验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心理变化开始畸形,甚至出现了精神分裂,曾经弱智的查理与如今高智商的查理共用一个身体并为此而争执不休。终于,他在一次展示自己智商成果的学术报告会上,带着阿尔吉侬逃离了会场,带着仅剩的钱,在一家公寓里住了下来。查理在公寓里遇见了喜欢跳舞和画画的古怪艺术家(暂且称之为艺术家)费伊,两人因此结合,但查理却一直心心念念他的艾丽斯。这段日子过得很平淡,查理一边照顾阿尔吉侬一边写自己的学术报告,但好景不长,他渐渐发觉到阿尔吉侬有着某些不寻常的表现,这种行为出乎了他的意料,也使他感到惶恐,于是他决定回到实验室,并把阿尔吉侬送还给实验人员。阿尔吉侬的行为似乎预言了查理的未来,它变得暴躁、行动毫无章法,甚至呈现出了某种退化,而实验人员此时也告知查理,这次手术并非是永久性的,会出现一些后遗症,他的智商很可能退化到原始状态。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查理感到焦虑不安,他想要拼命抓住自己正在流失的智慧,就像一个肌肉逐渐退化的病人想要拼命控制自己的手脚一样。他如愿与艾丽斯在一起,也见到了曾经抛弃自己的家人,他们对他礼遇有加,再也不是曾经对待一个白痴时的态度,但这一切都让他感到不安,因为他知道,不久以后,自己就会忘记全部的事,从而进入沃伦之家——这个低智商成人的收容所。查理将自己的学术研究总结为“阿尔吉侬-高登效应”,并把它交给了自己的母亲,言外之意是——当别人再说你的儿子是个弱智时,你就把这篇文章交给他,告诉他,这是查理写的。而此时阿尔吉侬也已经去世,查理将它安葬在自家的后院,并为它献上了一朵花。查理的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他的进步报告也回到了最初充满错别字的时候,面包店的同事再次接纳了变成白痴的他,他失去了智慧,但却拥有了无知的快乐,他就像做了一场变聪明的梦,最终梦醒了,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在最后一次书写的进步报告中,查理已经不记得自己曾经变聪明这件事了,他在文章中向实验人员以及挚爱的艾丽斯告别,同时希望人们为他在阿尔吉侬的坟上献一束花。我无法用短短两千字描述完这个细腻的故事,查理的每一步改变都暗含着某种悲剧式的英雄情节,让人忍不住掩卷叹息。这部同时获得了星云奖与雨果奖的科幻小说描写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关于人性、关于心理、关于知与无知、关于黑暗与光明……只有真正读到它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它是少有的能够让人读到内心深处的科幻小说,让人伤感,也让人沉默。P.S:书的第一页里引用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段话,初读时觉得摸不着头脑,然而读完全篇再来看这段话,感触良多。“有些常识的人都会记得,眼睛的困惑有两种,也来自两种起因,不是因为走出光明,就是因为走进光明所致,不论是人体的眼睛或心灵的眼睛,都是如此。记得这件事的人,当他们看到别人迷茫、虚弱的眼神,他们不会任意嘲笑,而会先询问这个人的灵魂是否刚从更明亮的生命走出来,因为不适应黑暗而无法看清周遭;或是他刚从黑暗走入光明,因为过多的光芒而目眩。他会认为其中一个人的情况与心境是快乐的,并对另一个人产生怜悯。或是,他可能想嘲笑从幽冥走进光明的灵魂,但这总比嘲笑从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柏拉图《理想国》微博:@木本缺一公众号:壹本笔记

献给查理·高登的花束

我为查理·高登感到难过——我能想到读完这本书后席卷我的最初感受。不止这样,我为阿尔吉侬感到难过,为纪尼安小姐感到难过,为罗丝、诺尔玛、马特感到难过,为在智力低谷的泥沼中深陷的人们感到难过,这些都是有理有据,值得我为之难过的。然后,我想到更本源的东西,那是任何一本小说都隐藏起来又期待读者将之发现的“内核”似的思想,或情感一类的事物。知识与情感。光明与黑暗。愚昧与开化。科学与人性。这些矛盾与冲突以一只老鼠为滥觞,在一篇科幻的交响诗篇中谱下一曲预言式的短章。查理·高登享用了科学发展以来结下的最大果实之一,声称能改造智能的实验在白老鼠阿尔吉侬身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作为人类实验体,接受了人体改造,于是,32岁的心智障碍者——查理·高登的智商从68跃升为185,成为了伟大的天才。这段期间内,他收获了平常人一辈子才能得到的成就,赢取了掌声与欣羡,也得到了畏惧与疏远。过去的一切以令人疑惑却更为清晰的面孔一一浮现,查理·高登在不断直面、弥补自己过去的同时,也感到逐渐紧迫的时间——阿尔吉侬很快死去,他的智能也将以上升的速度再度下降,重新被那个智能障碍支配自己的身体……这样的故事不算宏大,也不算复杂,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在作者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与惊人的叙事技巧下,散发出超越时间、空间的人性光辉。作者通篇“引用”查理·高登的进步报告,以第一人称视角描绘了他的两次改变,其间更以错别字的变化形成巨大的戏剧张力。全书有两大基本主题值得探讨:第一是对心智障碍者的人性关怀。查理是天生的弱智,母亲不断试图改变他,更在女儿出生后对他心生畏惧与厌恶;他的妹妹把他视作恶魔,疏远他、欺负他;只有父亲能稍微给他主持公道,而这还只体现在语言上,无法换取实际的改变。当然,童年的经历只是在他心中留下模糊的影像与隐约的胆怯,真正对这些不公有清楚认识还是在变聪明之后。查理从智商低下时被人轻视、欺负,甚至视作“不是人”,到变聪明后受人尊敬,这样的变化是作者对现实认真观察后做出的真实刻画与想象,也是给身为读者的你我提出的问题:这样令人痛心的现状,是合理的吗?第二则是以“人”为本和以“人类”为本的矛盾。从对人类的角度看,这样的实验是改变无数人命运的伟大尝试,然而,对查理来看,实验失败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同时,查理的乐观品格与他的友善伴随着智力增长而消失,这无疑与每个人的期望相悖。着眼于大还是着眼于小,以少数人的牺牲换取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做法是否合理,是科学发展至今的困境之一。书中另一处使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花束”之喻。它不仅出现在书名里,更在阿尔吉侬死后多次被描述。花束是查理对阿尔吉侬的感谢与怀念,它象征着美好的人性;阿尔吉侬是科学的产物,代表着科学创造的价值,象征着冰冷的科学。于是,敬献花束给阿尔吉侬也就象征着人性与科学的碰撞、交融,也传递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其它的分析便不再赘述。回头审视,科幻文学提供的不过是科学发展的一种可能性,然而这种可能性可以蕴含许多庞大的命题——人性、历史、宇宙、精神……其本质其实反映着人类对于自身、对于外在以及两者联系的态度。这种简单的二元论也可以在本书中得到印证,就像查理·高登写下“如果你有时间,请在阿尔吉侬墓前放一束花束”时,即便人类为科学付出了惨重代价,作者还是借查理之口承认科学、感谢科学,内在的人性光辉得到了释放,外在的科学也得到了尊重。这或许将是人类永恒的命运——在矛盾中成长,在教训中前行。

查理·高登是白羊座

感动之余,我很好奇一个问题,查理·高登是什么星座?于是我进行了一番研究。开篇,3月3日的进步报告中,查理提到,“我现在三十二岁下个月是我生日”。所以查理生日在4月份,也就是说,他是白羊座或者金牛座。那到底是白羊还是金牛呢?在3月21日的进步报告中,又提到了生日的话题,可见查理虽然智障,但对自己的生日还是记得很清楚的。那么,可以推测,如果生日当天他写了进步报告,一定会在其中提到生日。而4月份所有的进步报告中,都没有提到生日,所以,写报告那些天他不过生日。进而得出结论,他的生日在没写报告的那些天中。4月份,查理没写报告的日期有:2日、5日、9日、11日、12日、19日、20日、23日、25日、29日、30日。依然判断不出是白羊还是金牛,需要进一步分析。在22日的报告中,查理写:“明天晚上我要请纪尼安小姐看电影,庆祝我获得加薪……”如果23日是生日的话,他应该还会提到同时庆祝生日,毕竟生日比加薪更值得跟心爱的人一起庆祝。查理没有勇气在23日约纪尼安小姐。24日的报告中,他写:“关于请纪尼安小姐看电影庆祝加薪的事,我会等到明天再去问他们”。根据同样的理由,25日应该也不是查理的生日。而且,如果他是在29或30日过生日的话,在写报告时,在日期已经如此临近的情况下,以查理当时已经达到的智商,一定会想到约纪尼安小姐在生日当天一起庆生的,但他依然没有提到这一点,说明他的生日已经过了,在23日之前。所以,查理的生日只能是20日或者20日之前,那么他很可能是白羊座。但还不能妄下结论,因为4月20日是星座分界点,不同年份归属的星座可能不同,有些年份这一天是白羊座,而另外一些年份就是金牛座了。看来,我们要严谨地判断,还需要搞清楚,查理的出生年份是哪一年。根据书中情节,成为高级科研工作者的查理还在用打字机,也没有谁使用传呼机,所以故事发生在80年代以前。书中查理的工资,3月3日的报告中提到过“一星期给我十一元”,4月21日提到“每周加薪十元”,一个有些智障的低级面包房工人,周薪二十多美元,这大概是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作者丹尼尔·凯斯最早发表这个小说是在1959年(当时是一个中篇,后来在1966年扩展出版成为长篇),所以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但到底是哪一年呢?谢天谢地,书中有线索。11月1日的进步报告中,查理记道:“……今天是星期日……”通过查万年历,可以得知,50年代,11月1日那一天是星期日的,有两个年份:1953年和1959年。也就是说,查理生于1920年或1926年。而1920年4月20日是金牛座,1926年4月20日是白羊座。考虑到作者出生于1927年,小说发表年份在1959年,那有理由相信,作者选取了一个几乎与自己同龄的主人公,并以写作的实际年份为小说的背景年份。综上,查理出生于1926年,而1926年4月20日,属于白羊座。所以,得出结论,查理一定是个白羊座。

一本刚开始要挑病句的书——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场景一:手指肚由于长时间的按压而越发涨红,也许是神经的传输,他的脸色竟也拥有了相同的颜色,若声音可以用色彩描述,那我想也一定是红色吧。印着一行等式的白纸似乎成为了一面镜子,将此景显现的那么清晰。“我怎么会有你这么笨的孩子?”他气愤的说。场景二:“一二,一二,左脚,右脚,左…右…”跟着老师的口号,我紧绷大腿,希望早点跟上她的节奏,但不知为何,她依然铁青着脸,当我再次迈错脚步时,她闭上了刚才发出巨大声响的嘴,转而用白眼和转身给了我回复。“我怎么会遇到像你这么笨的学生?”这或许是她此刻最想表达的吧。场景三:“重新做!”老板此刻像是一头发威的牛,鼻子不停的发出呼呼的气息,他用双手使劲的将我刚交给他的报告仍在书桌上,这一瞬间,桌子上仿佛经历了一场小地震。“我怎么会有你这么笨的员工啊?”他脱口而出。这些场景总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最终都会有以“你怎么这么笨?”这句经典语录结尾。以后能变成天才该有多好?这种想法总在不知不觉间涌上心头。查理.高登,一名被定义为先天智力不足(俗称弱智),在32岁那一年,接受了一次试验性手术,使他一下子变为了全球智商最高的超级天才。但随着智商的提高,周围的一切似乎变了样子……就在这时,与查理进行同一个手术的小白鼠阿尔吉侬却突然表现出了许多问题。查理接下来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吗?而面对身边的变化,他又改如何应对?——这就是《献给阿尔吉侬花束》这本书的简介。成为天才后究竟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呢,我就带着这样的疑问翻开了这本书。额.....这真的是写一本弱智的书啊!这是我翻开书的前几页的感受。作者以查理写进步报告的方式来为我们描述查理的变化过程。但第一篇进步报告满满都是错字、病句,活生生的让我以为买了盗版书,正当我沉醉在修改病句的时候,书底下一行注释却让我对亚马逊重新信任起来(因为书是在亚马逊买的,哈哈哈)“本文词语、标点符号的误用情形为原文创造风貌,以此来增强查理手术前后智商落差的故事张力。”第一次看见用这种方法写书的作者,这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兴趣,我倒要看看后面大魔王怎么崛起!(嗯,是查理怎么变聪明。)但随着前几份满篇错字病句的进步报告过渡到中间充斥着大量我看不懂的名词、书籍、理论,甚至到最后再次出现错字等问题的报告时,这些看似微妙的差距却使我产生了很强的心理起伏,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之一。但不管写作方式多奇特,决定一本书好坏的终究是内容。如果你想从这本书中学会几句鸡汤话,那就只能请你继续刷微博转发不是杨绛说的百岁感言了。但如果你想更加了解自己,那就请你读到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就如药品说明书总会有副作用,蝴蝶效应下的微小变化会引起巨大连锁反应。查理头脑中的的迷雾散开之时,友情、亲情、爱情也被重新定义。当现实与理想产生冲突时,曾经变聪明的目的到底实现了吗?单方面的智商提高却带来更多的疑虑与痛苦。当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无法与头脑运转的速度相匹配时,一切都变的没有那么轻松。书中的查理可以快速掌握多门语言,了解多国历史,甚至轻易找出专家发表理论的漏洞,但面对自己的爱人,不管他心中的爱火多么热烈,亲密时刻却总是被“旧查理”所牵制。“事实上,我也一直怀疑,他没有真正的离开,在我们的心灵中,没有什么东西会真的离开,手术虽然借由一层教育与文化将他遮盖,但情感上他一直在那里……观看与等待。旧查理依旧是那个带着儿时伤口的孩童,他惊恐的睁大双眼,害怕着感情的变化。查理一直渴望着有朋友,手术前渴望,手术后同样渴望。但直到最后,他真正的朋友只有和他一样接受手术的阿尔吉侬,同样的经历,带给查理平等的感受,这也许就是交往的真谛。阿尔吉侬除了扮演查理朋友的身份,还以查理的另一面呆在他身边,那是查理的手术后,它的未来也是查理的未来。随着阿尔吉侬的变化,查理身上也出现了相同的症状。脑萎缩的出现意味着这个手术的失败,聪明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于是接受手术的初衷再次被唤醒。查理慌手忙脚的与父亲相见,但父亲最终也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奇怪的客人看待。查理鼓起勇气回到曾经的家中,那个家中最嫌弃自己的母亲已变为痴呆老妇,不管自己生死的妹妹也只是渴望哥哥可以帮助自己解决照顾母亲的问题。一切似乎并没有因查理的变化而变,母亲眼里他依旧是那个让自己丢脸,会伤害妹妹的傻子。妹妹眼里他依旧只是个用来炫耀或是丢弃的棋子。当查理像个孩子似的在街道哭泣时,旧查理也只能再次用那惊恐而无奈的眼神默默注视着周围这一切。智商变高似乎换回不了什么。短短几个月,查理以超高速经历着我们普通人的一生,儿时的我们总是在憧憬着未来,甚至对长大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当真正的迈入成年的行列,我们似乎又带着对青春的不舍去默默感叹时间的易逝,直到老年,我们终于学会了释然过去。生命承载着许多我们不能承受的重量,每个人都渴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支撑,但最后才会发现,真正放不下的是那无形,无力的执念。生命终究有太多无常,无法预知的未来,无法改变的过去,只有面对、放下它们,你才会明白他们是我们用来丰厚自己灵魂的必经之路。“如果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吉侬坟上。”就让这束花来祭奠过去的时光,感激一切的安排。

觉醒中的幸福

全书以第一人称视角,平实而真挚地用最生活、最基本的话语娓娓的讲述了一个白痴到天才再到白痴的故事。然而这本经典科幻小说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平实文字下蕴藏的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白痴-天才-白痴,这是查理的人生,而天才的时间只有10个月。正常人的一生也是这样的过程,只不过“天才”的阶段占据大部分人生时间。有人说这是个让人伤感的故事,因为查理恢复智力的时间太短,而他自己亲自发现自己的智力很快会退回,并且一点点的在经历这个过程中的心绪,这种感觉让人唏嘘。也有人说成为天才的查理让人恐惧、嫉妒,让他自己迷失,反而是智障的查理更能得到人们的友善,他自己也更快乐。这些对于查理来讲都没有错,这也确实是真实的人性。但是对于我们来讲,就要因将体会终究会失去的痛苦而不去争取绚烂的人生吗?就会因无意识的傻傻地快乐而放弃觉醒和认知吗?我想很多人会给出否定的答案,而这我想也是作者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我常常觉得,无知和通晓都可以抵抗恐惧,唯有处于中间状态的部分知晓会带来恐惧感。智商低下的查理原本有一丁点幸福就能满足,可是在他智商正常以后,对知识、生命、人际、爱情的认识便急剧增长,对幸福的认知标准也拔高了许多。我们绝大部分人的痛苦、纠结、无助都是因为我们处于这样的中间状态,而到大彻大悟的通晓之路又是何其之难,所以有人经常感叹不如做个白痴好。这就是人性,懒惰而趋于舒适。假如我们试着想想是否可以朝着拔高的标准去努力一把,并且坚韧的去做了,也许我们也会逼近那拔高的幸福与快乐,只不过有多少人会拿出这样的勇气和毅力呢,但凡是可以做到的,那一定是幸福的。智力即将退化的查理仍然在做着努力,他希望减缓这个过程,但是他的时间太短了,还是留下了一个悲伤的故事。但是我们有几十年的时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充分利用,去学习、去生活、去爱、去感知这个世界,让我们在无能为力的年华,已经大彻大悟,而不再恐惧。

聪明和愚钝,你会怎么选

深夜聆听您推荐的月读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心智褪去时的爱情与生命,是作者对《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读书感悟。《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讲述的是一个智障青年通过一次实验获得了智商的增长,直到智商超越常人,却因这个实验的漏洞使得智商达到巅峰后迅速退化,从而退回到智障状态的历程。小说被归为科幻,应该是说这个实验是科幻元素吧(如果是这样的话,琅琊榜算不算科幻:P)。智商和情商小说主人公智障时,满眼都是美好,觉得别人对他笑就是喜欢他;智力慢慢正常时,发现周围的人也有丑恶的一面,觉得困惑;智力超越常人时,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远,远没有他智障时觉得快乐;智力迅速退化时,反而又被原工作过的面包店接纳。这样的描写,或许是有些夸张了,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并不是越聪明就过的越好,科技或许能够在短时间内加速人的智商发展,情商的发育却要迟缓得多,需要漫长的学习,需要友善、真诚、感恩等等这些品质的积淀。自我与他我小说主人公蜕变与回归的过程,是自我认识与他我认知的不断撞击,自己认识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也许从来就不是一回事儿。有时候还是不要太聪明了,不用把别人的想法洞悉地太透彻,傻傻地反而会更快乐。

2016,09,2

在两个星期上班级管理的这节课上偷偷把书看完了。在结尾,查理不自觉的去成人班上课,不可逆的习惯使他坐在了教室后面的老位置,他跟爱丽丝说:“我准备好要上课了”,爱丽丝哭着跑了出去。我读到这里很伤心,也是这段是我真正的泪点。可能在他们智商平等的时候,他们拥有过真正的爱情。爱丽丝可以不顾查理的过往,因为他的真诚,他想要变聪明的努力,而爱上他,曾经有和他过普通人的生活。这是最真挚的感情。在7月16日,查理在和费伊做爱后,最后写着一句话是,“继续想着爱丽丝”。他只敢和爱丽丝握手,不过这是比拥抱更加亲近密切的举动,与费伊的性爱肉体的接触只是他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但爱丽丝,是他在任何想要倾诉时刻想起的真的关心过他的人。往往最纯洁的带有禁忌的爱,最后也是伤人最深。在查理结果持续恶化,爱丽丝给予不了任何帮助,查理也不愿意她看着他难堪的一面,拥有过的感情却无能为力看着它消逝,并且只剩下爱丽丝一个人明白这种痛苦,物是人非,伤人至深,而查理只回归他最原始的状态,再也无法体会铭心、晦涩难懂的爱情。另外,我想身为一个师范生要好好进一步研读心理学,并好好关爱孩子。从懵懂也好,还是智商极高也好,我觉得查理一生追寻的是人性的温暖,是对他的关怀,理解,是对他的认可。缺失的部分父母之爱,亲妹妹对他的仇恨,社会各阶层和年龄段的人对他的嘲弄,科研人员不把他当真正的“人”个体,无不给他造成影响。聪明后的他想要不停阅读不停写作,一开始最单纯的目的只是想要证明他可以变聪明,仅仅只是为了大人的赞许和表扬。多么简单啊!只是一句夸奖,能使人激励的奋斗。他去寻找父亲,母亲,也是为了解开自己多年的心结。他可以得到承认,他也可以在父母身边长大,他可以争光。人始终要回归的,是最原始的状态,真的只是想要在父母身边。最后,阿尔吉侬的坟墓上会有人献花吗?一生漫漫,我相信会的。我还是坚信终有一天能碰上理解你内心的人,为你奉上这一束玫瑰。

纯感受,记录

“理解,是最大的残酷” 小说以主人公查理写“进步报告”为形式,向我们讲述了这个悲伤的故事。查理天生有智力缺陷,后通过手术成功的变成“天才”,但由于手术本身就存在缺陷,致使刚成为天才不久的查理又以飞快的速度退化成原来的自己。故事的开头让我很兴奋,通过查理的报告可以看出他在一步一步的成长,但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智商的变化。查理变成了他心目中的“聪明”的人,他因此才看清社会,才知道他的朋友原来一直都在嘲笑他,想起了自己儿时的痛苦回忆,精神质的妈妈,对他产生敌意甚至陷害他的妹妹。变聪明后他并不开心,每天都在工作中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因为他渐渐发现他身体中原先那个查理并没有走,他与他并存。儿时的压迫使他对艾莉丝没法“交往”。过去的记忆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高智商使他瞧不起那些科学家,医学家,看透社会的争权夺利,他不屑一顾。此时聪明的他敏感,暴躁,傲慢并且抗拒自我。他鼓起勇气去了父亲的理发店,父亲并没有认出他。又曾去找母亲,母亲精神质并拿刀逼迫他离开。一切的一切都太快太快。跟他一起做实验的老鼠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已经很久没有推荐给别人什么书,最近凑了几日坐地铁的时间,重读了这本《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也顺路把 Kindle 版发送给说是感兴趣的人,对方隔了几日告诉我,这个版本不好,通篇错别字。我笑笑,那你删掉吧。第一次读是在青岛的如是书店,冬天,外面下着冷雨,地上结了冰。半杯咖啡渐冷。很多年前读过的《 24 个比利》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一,常常想象房间里孤身一人,却又万分拥挤,挤满了自己,这样的场景。《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一口气读完的。故事是绝妙的故事,表述上细腻而微妙,阴郁和伤感也实实在在的折人心魂,刻薄的高智商和善良的弱智,哪一个查理更受人喜爱,读罢心酸眼亮,人们会选择后者,选择之前呢?是忽视,是嘲讽,是恐吓。查理在他开始衰弱的时候也想明白了一个词:「爱」。「没有能力给予和接受爱情的智慧,会促成心智和道德上的崩溃。」「只知专注在心智本身,以致排除人际关系并因此形成封闭的自我中心,只会导致暴力和痛苦。」查理清楚,因为他的人生,就是作了一场证明的赌注。情深不寿,慧极必伤。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也是献给自己,无知的时候只是烦恼与快乐重重,高智的时候想寻回自己,追溯往昔,父亲却已认不出他,老年痴呆的母亲举刀赶走了他。曾经的查理低智而单纯,后来的查理因为惧怕低智的降临而痛苦恐惧。人们不惧怕进化升级,但害怕退化。得而复失和失而复得哪一个更痛苦,当然是前者。但是查理什么都没有得到,聪明没有带来快乐,科学没能抹去他心头的阴霾。查理回忆起他的过去时,他看到那些黑暗,深黑的尽头是他的无能无知和人性的恶。对真实世界的残酷,他已心知肚明。他的绝望打败了自己。「如果有时间,请帮我放一些花在后院阿尔吉侬的坟墓上。」「好的,我也爱你。」

懂得越多却越悲伤

看到一半,觉得是本好书,便等不及写书评了。越长大却越孤独。这本书其实就像是每个人的一生的浓缩。懵懂无知的时候渴望长大,了解更多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等到长大了,终于能够看清世界了,看到了社会的残酷,人性的丑恶……懂得更多了,却发现灵魂变得更孤独更空虚了。懂我们的人越来越少了。再到垂暮之年,我们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慢慢开始下降,想想曾经自己也曾轻易地记住一串数字,理解一句话,那种曾经拥有却又失去的悲凉感又会自心底蔓延。

是做傻子,还是做天才?

丹尼尔·凯斯 是一位精通心理学的美国作家。以《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成名,又著有《24个比利》等作品。《24个比利》是作者以作者的身份出现在书中以第一人称展示真正主角的经历,比利于我们是个病者,是躺在病床上,我们时常去探望的病者。《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主角查理以第一人称“我”让读者阅读的是他的进展报告,也可以称叫日记,查理于我们是个朋友,是身边那个把他遭遇的际遇及不幸一一真诚向我们倾诉的会让我们牵肠挂肚的朋友。在书中查理·高登是一位通过手术智商从68跃升为185(正常人的智力值在85~115之间)由一个心智障碍者变成了比给他做手术的医生智商更要高出许多的超级天才。然而那些渐渐浮现的记忆,和从未有过的经历以及对未来的恐惧,穿插着“我是谁” 穿插着骤变的友情,亲情,爱情,使查理在回忆和现实中挣扎,在期望与失望中挣扎,在生与死之间挣扎......——我自己"如果阿尔吉侬被放回原来的笼子和其他老鼠关在一起,他们会排挤他吗"——查理因为个性和善、学习态度积极从众多的心智障碍者中被挑选出来作为这项实验的第一位人体试验者。在此之前有位相对成功的天竺鼠的案例,天竺鼠的名字叫做阿尔吉侬。智力的骤然增长给查理自身带来的变化是惊人的是多方面的。其中是“无(gu)敌(du)” 星爷作品《美人鱼》中,邓超唱过这样一段话: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无敌是多么多么空虚,独自在顶峰中,冷风不断地吹过,我的寂寞,谁能明白我。当时还被邓超演唱时夸张的表情逗得狂笑不止 ,对歌词不以为意,但读这本书时猛然想起这首歌,细想想,嗯真是这个理。“知识在我和所有我深爱和认识的人之间筑起了一道墙。现在,我比以前更孤单了。”书中爱丽丝也就是查理喜欢的女人和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以前很温和,开朗,亲切,让每个人都很喜欢接近你,但现在你有了知识和智慧,却变得和以前不同了,你对人的态度,好像你不是个凡人一样。这是不是智慧所带给人们的烦恼?积累的知识多了言语举止当然会变化,之前陪伴在身边的人听不懂甚至看不惯你长篇大论,你对一项他毫不知情的观念讲述的慷慨激昂,滔滔不绝。同样你对他们的生活,谈话变得提不起兴趣,觉得一切索然无味。之前有位朋友和我说:智者都孤独。我叹一口气,可孤独不是人人都享受的吧,大概这是他们无法不接受的结果。——朋友啊"很多人都笑我,但他们是我的朋友我们 都很快乐"——“我有朋友,他们对我很好也很照顾我,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开心的,啊,对了,还有成人智障班的那些同学们” 手术过后,记忆渐渐清晰开来,不再是智障的他意识到曾经“开心的时光”是在小巷里被“朋友”拳打脚踢,是让他出尽洋相之后众人捧腹大笑。查理以为那是因为喜欢他的缘故,即使他根本不了解笑容之后隐藏的原因。他希望被喜欢,于是举止像个小孩,还跟他们一起发笑。智商过人的时候他以为拥有了获得朋友的资格了,甚至不计前嫌,依然来到“朋友”身边,可他们却对查理沉默以对,甚至无视他的存在,有一天查理被要求离开他们,查理不明所以,穷追不舍直呼“为什么”,终于有一个人忍无可忍暴怒地对查理说:为什么?好,我现在就告诉你。你突然变成了大人物,万事通,天才,正常人,无所不知!我告诉你,你以为你比这里其他人都优秀,既然这样就到别的地方去吧!......你下地狱去死吧!” 当查理智商快速下跌已然不是个天才甚至快要成为原来的“白痴”时(这项实验只维持了查理三个月的高智商)身边人却又回来,并对他温柔相待。这几度变化究竟是因为什么?首先我们无可否认他自身的原因,不会爱以及上一条阐述的关于“无敌”所带来的无法与他人相融。《月亮与六便士》里写过:他再也无法陪那些取笑他的人一起笑。那些人自然也就不跟他来往了。而另外,外部的原因,我想是由于大家更喜欢以一个英雄的姿态去拥抱可怜人的成就感或是,虚荣感。“朋友考试没及格,你难过;当朋友考试得第一名时,你更难过。”是不是只有我们落魄的时候,朋友才能低下身来抱一抱我们?当然,我想真正的好朋友是:你过得好,他们打心眼里为你高兴,你过得不好,他们由衷地为你担心。“现在我就要去一个可以找到很多朋友的地方了”当查理意识到自己即将变回低智商时这样写道。——家人啊"你现在可以以我为荣,向邻居说这件事,不必在朋友来访时将我藏在地窖里。拜托你,跟我说说话"——查理的妈妈是一个很在意别人眼光的人,并且始终固执的认为自己的小孩不是智障,他与别的小孩一样,只是太懒惰不愿意用功读书才显得有些笨拙罢了。妈妈对他严厉的管教是他不能承受的,几度因为害怕妈妈说他而吓得大小便失禁,每当这时妈妈便会更加苛刻的辱骂他甚至对小查理施以暴力,于是他便更加害怕,与此反复恶性循环,使得查理始终痛苦难堪。如若一开始妈妈便正视查理不是一名正常的孩子,并对他正确相待,查理会不会和现在状况有着很大的不同呢?最终父母把他送到了特别看护中心,之后查理与家人便再无联系。术后高智商的他想回去与父母相认,告诉他们我现在不一样了,我有了知识,我不再是智障了,我甚至比其他人还要聪明,你们可以以我为荣了。然而结果是父亲认不得他,妈妈神志不清,说着胡乱话。小说的结尾是查理经历了种种挣扎,幸与不幸,最终又回到了原点。是做傻子?还是做天才?——————— 分割线呀 ———————在人与人可以这么近,也可以那么远的时代,愿能与志同道合又有趣的你相遇。

树上的阿尔吉侬。

有些常识的人都会记得,眼睛的困惑有两种,也来自两种起因,不是因为走出光明,就是因为走进光明所致,不论是人体的眼睛或心灵的眼睛,都是如此。记得这件事的人,当他们看到别人迷茫、虚弱的眼神,他们不会任意嘲笑,而会先询问这个人的灵魂是否刚从更明亮的生命走出来,因为不适应黑暗而无法看清周遭;或是他刚从黑暗走入光明,因为过多的光芒而目眩。他会认为其中一个人的情况与心境是快乐的,并对另一个人产生怜悯。或者,他可能想嘲笑从幽冥走进光明的灵魂,但这总比嘲笑从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柏拉图《理想国》这是印在本书第一页的一段话,当我第一次翻开时,没有什么感触,更想不到这本成书于1959年,同时摘得科幻小说“星云奖”和“雨果奖”的短篇小说会让我在昨晚合上最后一页时趴在桌上无声流泪。紧紧扼住咽喉的叹息。上一次,还是凌晨一点的《白夜行》。科幻小说从来不是我最爱的那杯茶,这本书也其实真的不科幻。如果你读过《发条橙》,读过《树上的男爵》,看过《飞越疯人院》,看过《楚门的世界》...那种胸口的钝痛,一定体会过吧。当亚历克斯最后主动要求被改造成一个“好人”时,当柯西莫最终决定一生留在树上时,当麦克接受电击和药物注射不再反抗时,当楚门最后面对空气坚定的说出“如果再也不能见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时.....这最后的道别,《发条橙》亚历克斯可以对过去的自己说,《树上的男爵》柯西莫可以对薇诺拉说,《飞越疯人院》的酋长可以对麦克说,《楚门的世界》可以对楚门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里,查理·高登先生在心里也一定对艾丽斯说过,对曾经怀有渺茫希望的爱情说过,对曾经拥有的正常人的、尘世烟火说过。查理和小白鼠阿尔吉侬一样,见到过光明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品尝过穿越迷宫的亢奋快感,智慧的甘冽醇美。因此,他不愿意再循着看得见的轨迹重回黑暗的洞穴,不愿意接受虚假的快乐和不知情者廉价的怜悯,不是没有勇气不是懦夫,是不愿连累那些美好的记忆,宁愿带着真实的痛苦一走了之。虽然他一再恳求命运,“拜托...拜托不...不要让我忘记怎么读和写..." 在如此深重的绝望中,他仍会清醒的对爱人说出:“我现在已经走到死巷,再没有什么好做的了。... 不要管我,我已不是我自己。我正在解体,我不希望你在这里。... 当时机来临时,我宁可自己一个人前往”。最悲哀的,莫过于看着查理的“进步报告”从错别字连篇句读不分,到满篇睿智的思想火花迸发,再到最后慢慢重新变得迟钝弱智。无知从来不会有深入骨髓的痛,理解亦是最大的残酷。完整的拥有,再直面全然的失去,并且是水流一样一丝一缕抓不住的流逝,真的好过从没有拥有过吗?“我知道我将突破外壳,进到那神圣的光芒中。但那不是我所能承受。从来不曾有过的痛苦、冰冷、恶心,以及像有一千只翅膀在头顶拍打的嗡嗡鸣响。我睁开眼,但被强烈的光芒刺痛。我挥击着空气、颤抖,并尖叫。”这是借着科幻的壳,直戳最复杂的人性。首先接受实验的小白鼠阿尔吉侬,和作为首例人类实验研究样本的查理·高登,你们再也不用做罗夏测试和走该死的会电到你们的迷宫了。我宁愿你们永远呆在树上,双脚不要沾上肮脏的尘土,宁愿你们没有乳酪和爱情,也不要眼睁睁的看你们受苦受难的离去。说到底,是谁需要安慰的花束?顺便一提,作者Daniel Keyes的另一部作品《24个比利》,小李子在他的最新电影正在扮演这24个分身,有望凭本片第5次冲击Oscar,就拭目以待...再顺便一提,上一次有冲动写书评是在读罢《被淹没的和被拯救的》,探讨在非人的环境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良善。后终因思考不够时间有限作罢。现在能有时间坐下来梳理情感,理清思路,记录感受,有幸,知足。

宽恕所有人的过去

想不起来起什么名字。看完这本书就想到那张在网上流传很久的图片,知识的多少,无论广度还是深度的确会影响人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估计即使有超强的认知能力,在童年阴影的不断显现,和短时间内过于集中realize自己曾近是怎么被人对待的,让查理只能看到灰暗的社会现实。认知能力是双刃剑,没有同步发展的智慧 (而不仅仅是聪明和知识量) 情商,社会阅历,是会严重影响个人生存的。不知道到最后是不是应该为查理而高兴,聪明而痛苦地或者和愚钝而快乐地活着究竟哪个更好?书中经常出现关于失乐园的叙述,渐渐地觉得那是一个隐喻。吃智慧之果之前人类还是和其他物种一样在伊甸园里面快乐生活,这应该是上帝的原意。但是智慧之果让人有了善恶分别,进而发展至今,人间也有了罪恶。在手术之前查理就是一个天真的小兽,之后得到智力提升反而愈发不开心了。当然还有一种所谓超脱的快乐,所谓极乐就是另一个极端,看清万物本相之后反而不为世事所扰,也不知道要到达那个极端需要做些什么。凡是带有极端或者终极这样字眼的描述都得留一个心眼,因为很有可能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存在。对内心的修炼是方法之一吗?只是查理有的时间太短了。小时候总是被母亲骂我笨,因为我数学总是考不好,奥数也只是在B班不是A班。有的时候也自我强化说是因为我自己笨吧所以某件事情做不好,给自己找原因开脱。高中里拼命读书认真学习,虽然很努力但是不及那些仅有我一半用功的同学考得好,不过还是总算有一些成绩,也不乏被同学甚至父母挖苦。他们的言下之意就是我笨嘛。在我的世界里只有非常努力,没有什么东西是毫不费力得到的,不管这个毫不费力只是看上去毫不费力,还是真的毫不费力。又看到查理的故事稍稍有些同感,童年的记忆也稍稍浮现。有一次和母亲视频的时候,我说起小时候她说我笨的故事,她先是有点惊讶,欲顾左右而言他,但是又不得不半开玩笑说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你这么记仇啊。我竟然也不知道说什么。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变化成长吧,如果我不能原谅以前别人对我犯下的错误,我怎么能够在多年之后原谅不断仍然在犯错误的、今天的我呢?怎么对自己和解和宽恕,从宽恕别人做起吧。

刚才肛肠寸断地写了半天,电脑突然重启了。一个习惯在不能即时保存的对话框里写东西的我,连自动保存都无法拯救。搞不好是某种征兆。写读书评论要冷静,要站在社会和全人类的角度审时度势,不可以过于主观短视,bla bla bla……但我现在决定换个角度。查理最后可能真的变聪明了。如果你让别人嘲笑你,你就比较容易有朋友。每个人有不同的病,相应地也就会对不同的刺激有所反应,如果你没有像我一样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很多天都绕不出来——总是想着面包店的伙计,尼姆教授,斯特劳斯医生,查理的家人,费伊,还有当然了,艾丽斯·纪尼安小姐,和那只叫阿尔吉侬的老鼠。好像已经认识查理一辈子那么久——那么你的病不在这里。恭喜,能够保持乐观是件非常难得和幸运的事情。这是我很后来才想明白的。在此之前,我的生命中也有小学老师莉比太太和瓜里诺医生,也曾在很长的几年里都错把周围人的耍弄和看笑话误认作友善。我并不是一个智商过低的人,只是单纯的蠢和反应慢。但是你们知道的,这个世界上最能够肆无忌惮散播恶意的是小孩子,因为他们没有限度,体会不到自己的言行会对别人造成怎样的伤害。而那些大人纵容这一切。我很庆幸和感激自己拥有了读和写的能力。就像查理在用自己的方式感激尼姆教授和斯特劳斯医生,我曾经恨一些人,但我对他们的感激和恨一样多,不管怎么说,那些正面和反面的因素作用,我学会了自主学习。我的妈妈阻止我干很多事情,但她从来没有限制我去书店或者图书馆,所以我的很多休息天都呆在那里,按照书架的顺序读书,虽然很多时候并没有读懂。后来我原谅那些人。长大以后,我变成一个很尖锐的人。语言具有强大的力量,我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是我发现自己有能力用它伤害别人。我没有总是这么做,但也不再对每个露出笑脸。那时候信息流通性还没有现在这样好,人们面临一个处境的当时还不能够从网络寻求帮助,被陌生人搭讪或留言,首先预设的立场也不全是带着恶意,完成一个反射所需要的时间远长于现在。所以装逼也比现在容易很多。我在那时候认识了我的艾丽斯·纪尼安小姐。虽然直到再后来很久她和我才分别体会到装逼被识破是件多么没眼看的事情。查理是个挂神,逼格是系统掉落的,不用自己刷,而我们只是卑微的凡人,前期的好感堆积很容易把对方脑补成他们其实未达到的成熟度,最后人设崩了也是水到渠成。后来的每一天我都在反思自己。重新开启自己蠢的那个人格,把一切锋利和倒刺都逼退回壳子里去。这样做得可能有点矫枉过正,因为我本来就是个社恐症,逐渐自我洗脑到自己都信了我是真的蠢,团体作案的一切功劳都在别人,不顺利过错都在我。但蠢得平易近人了之后,真的结交了许多朋友呢。其实交朋友并不难,闭上嘴听别人说话就好了。聪明的那个查理大概是太看不起智商低的人吧,聪明人会觉得自己有义务把道理给别人讲明白,有意无意地表现出高姿态,进一步就会模糊一般蠢和蠢的界限,一般蠢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受了冒犯。交朋友并不难。只要真诚倾听,夸赞对方。难在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要求回报。很有趣的是,聪明的查理会强调他在做手术之前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也会说旧的人格和他并非同一个体,但在同时希望自己能够取代蠢的那个。可以肯定,有些人不适合养育儿童,不管为什么生出孩子,他们从未做好培育的准备,就像书中的罗丝和马特,他们的生活本身已经一团糟。第一个孩子智商比较低,所以生第二个来找补。这是很多人会做的事情,找一个理由让自己以为他们能够开始某新的生活。当他们最终发现不能时,恼怒被发泄在无辜者身上。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可以选择自己将成为什么。故事的意义并不仅在于我们会为主角的命运扼腕叹息,同时我们反观自身。查理或许是个特别的样本,我们凡人永远不及他伟大,也不及他悲怆,但这个故事最终是关于得到与失去的,蠢的查理说,天哪我这次真的摆了查理·高登一道。但他也说他想要继续变聪明,这样才能再次有那种感觉。人从来都不只有单一的一面,两个或更多的人格相互对立牵制,但并不是非此即彼地敌对,如何在防止变蠢的基础上接纳原本蠢的一个自己,需要历经整个人生去思考与探究。我的名字也是查理,最开始满是错别字的几页很难默念,只好大声读出来,浑身插满箭头的代入感。我很庆幸我是蠢的那一个,而仍还有变聪明的机会。读书去吧,小伙子们。

孤独的查理

因为美剧疑犯追踪的关系知道这本书,后来总想找来看看,网上一搜名字全是山p的同名日剧,后来想去我们那儿的小图书馆借,没有。再后来我可能和它扛上了,去书店找,新华书店找了一遍没有,大众书局找,找了好久发现后排书架下面仅剩下一本,塑料包装纸都有点裂开了,当时就决定要把它带回家,感觉这就是命中注定属于我的书。这本书不像其它小说,用了一种日记体的形式。看着查理的记录,我的思绪会跟着飘回上学的时候,我们被要求写作文,那时候的作文都是定期要写的,有的老师会命题有的就是周记,不知道语文老师看了我们的作文会不会像分析查理一样的分析我们每个人。随着查理的智商开始发生变化,不论是智商开始提高还是智商开始衰退,查理内心的变化以及周遭人对他的态度变化让人触动。当每个人从年幼无知到懵懂后来渐渐成熟是否同样拥有查理一般的残酷记忆,想起来我虽然不是像查理一样的智商缺陷,小时候也同样遭受过邻居伙伴的嘲笑捉弄,小时候并不会难过因为他们是我的朋友,多的是困惑为什么会笑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的我增长的智慧和感情慢慢让我醒悟,那瞬间的愤怒和以后再次回忆起来的苦涩只能埋藏在心里,是成长带来的沉重。查理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了正常人的人生,他期盼变“聪明”,而我,更愿意像原来的查理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变聪明之后的查理最喜欢看的书是《失乐园》,他一直保持学习,却很难获得快乐,他再也不去考虑去拥有朋友,因为他从此孤单一人,即使有爱的人都难以沟通无法相处,只能在智慧相交的短暂时间相处,爱丽丝愿意等,这真令人感动。这里我思考了一个问题:我们的人生是否同样经历了智慧上升和下降的过程,是否同样因为智慧的改变而引起和周围人的隔阂,那到底获得智慧的乐趣在哪儿,似乎只能带给我们孤独的心灵。题外话:现在回过头想想,这本书的结局也许就暗示了Root的结局,聪明的人只能孤独着,孤独地活着,孤独地死去T_T

献给阿尔吉侬们的花束

看完之后才恍然明白卷首引用的柏拉图的《理想国》的意义:“有些常识的人都会记得,眼睛的困惑有两种,也来自两种起因,不是因为走出光明,就是因为走出光明…………他可能想嘲笑从幽冥走进光明的灵魂,但这总比嘲笑从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其实从我在POI里看到这本书时就想读它了,然而它还是顽强的在我的购物车里躺了好久,最近才买下看完。阿尔吉侬是一只小白鼠,主角查理.高登是智商仅有68的成人。他们被当做试验品参加一个能“变聪明”的实验。查理在智商从68一跃至185时,心智情感上还是一个孩子,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他想起了过往,自己被嘲笑、侮辱、不被当成人来看待。他原来认为“很多人都笑我,但他们是我的朋友我们都很快乐。”现在的他,没有朋友。他从原来善良的弱智变为自负自傲的天才,并觉得原来那个自己并未离开,而此刻聪明的自己只是霸占了原有的躯壳。实验最终还是失败了,查理变回了原来的样子,阿尔吉侬也与世长辞。我不愿仅仅称它为科幻小说,它有着人性的光辉。人的智能能否通过科学提高?这有悖伦理吗?这对那些低能的人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书中用《圣经》亚当夏娃偷食禁果之后失去了永生的权利来表达书中多数老百姓的看法:即人不应该改变与生俱来的智能,否则会遭受惩罚。查理在阿尔吉侬死时,智能已经退化,他为阿尔吉侬修了座墓碑,给它献上了花束,它是一只聪明的老鼠。但查理死后呢,会有人为他献上花束吗?他们都是阿尔吉侬。本书用日记体表现,一篇篇进步报告让我们直观的看到查理身上的变化,从最初的错字连篇到高深莫测再到错字连篇,没有违和感的第一人称带入,强烈地表现出一场实验带来的变化。用POI对Root说的话来结尾好了:This is a good book, you should read it.

飞鸟来过。

一个弱智的31岁男人,接受了能让自己短时间内变聪明乃至成为绝世天才的手术之后,又迅速退化成原本的智力,甚至更糟,也许命不久长。简单到一句话就能描述的故事。其实不用拘泥于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否是正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文中对于手术的理论基础也没有冗余的描述。最重要的是它是一本好的小说,它所试图表达的东西是超越时空而存在的,不会因为年代进步科技发展而褪色(当然我看到时代广场旁带家具的公寓月租是$95每月的时候还是感慨了一番时代变迁)。这本书的重点并不是构思(真正重要的plot只有一个,而且也不能说有多么新鲜),而在于表现。文学上说show not tell,它用非常平实又真挚的文笔来写这仅仅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既荒诞又真实,像是虚幻的故事,但是每一个人的心理都是如此有迹可循,仿佛就是尘世之中丑恶庸俗的我们自己。渊博的教授只为名利,爱过的女人必定要分离,弱智时候的查理单纯可爱,而变成天才的他反而显得颇为令人讨厌——读书的你我,也是这芸芸众生的一员。查理挣扎着,智慧像手中的沙子,无论怎样也是不可避免地飞速流逝了。智力巅峰后进步报告出现的第一个错别字,无可奈何。到尾声的时候,曾经在查理变聪明以后集体赶他出门的面包店同事们又为了保护他不被人欺负站到他身边。感动吗?是的。可这是真实的善意吗?还是仅仅出于居高临下的怜悯?没有接受过手术的查理会觉得是前者,而经历了这一切的查理,尽管智商仍然是低下,他能隐约这不是真正的善,只是他们从他身上获得优越感的方式。你要清醒的痛苦还是愚昧的欢乐?从0到无穷,又一切归零。但飞鸟终究留下了痕迹。请放一些花在后院阿尔吉侬的坟上。

人生是一道难题

久到深夜,我终于看完了。最近因为别的事也有一些感悟。再加上看书。书的结尾很压抑,但查理和爱丽斯谈恋爱的那一段,或者查理讲述自己将要突破智慧极限的一段附在刺眼亮光中旅行的经历,都异常炫美,怎么讲呢?人对其自身还是了解的太少太少太少了。我们对爱也了解的微乎其微,甚至对自己是谁,我们也根本不清楚。做了什么事,都没有察觉,这就是宗教信仰里面说的无明。我们每天都在看着别人,观察别人,用思维体会别人,但我们一点都不了解别人。比如傻傻的查理,他不了解父母和妹妹,不了解面包店周围的员工。等到他变成聪明的查理,他仍然不明白,他以为他理解了,那只是一定层面上的,他觉得面包店的员工们其实不喜欢以前的查理也不喜欢现在的查理,他觉得他们在伤害他。那又怎么讲说智商降到谷底的查理回到面包店,大家都对他那么温暖?也许大家只是想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英雄和美好的一面?也许大家只能在自己面对弱势群体时才有拥抱的姿势?查理也许是受伤害的一方,或者说伤害的承接方,但我并不确定查理是导致这些人做出伤害行为的真正原因,一个人没从别人身上学到爱的方法,就会以学会的方法攻击或者发泄,然后一个集体就会变得相似,好像结果谁也无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处事是他经历过的一些事物的外在体现,也许他对你好或者不好其实根本上与你无关,然而你却在生气。所以与其你为了他的行为生气,还不如好好坐下来问问他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失控?但没有人能做到被骂的很难听的时候,静下心来反而倾听这个人的故事。也许对孩子我们的容忍度很高,但对大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对别人的指控,到最后都会发现那是你对自己无能的控诉。好的坏的都在你体内,与其情绪消化在别人身上,还不如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到最后我归结一点,别人做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行为背后的意义。这个时候要用心考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大概就是学东西越多,才越可能阻止自己不去做一些愚蠢的事情,说出来自己都后悔的事情。再来就是,学的越多,大概越能从N多种渠道开导自己和别人,这样,既能深入思考,又能避免太过纠结。还有就是和一些有敌意的人交流起来,不会犯错。除此之外,大多数时候与人交往的质量,和对人的判断,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质量。=================================================看《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一件事,一个人就算智商达到上限,但仍然可以说是非常孤独和痛苦的,因为他不会爱。人的世界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内在世界,一个是外在世界。外在世界是他人,社会和自然等等外在的体现,而内在就是一个人思维,心灵以及身体内部的反应。然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却发现对比外在,内在反而更加不了解。很多种疾病,包括精神疾病都无从应对。一个人自打一出生就在吸收外界的知识和养分,然而很多时候一个细微的错误导致了一系列的结果,而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当然无知而无畏,不管是不聪明的查理和聪明的查理都明白一点,不要干涉别人的人生,因为你没办法负责。我说不清是一个人的外在世界重要,还是内在世界更重要,二者总是互相影响又密不可分。比如你内在变化了,你就会更懂得和周围人相处。而当你懂得如何去爱了,周围人包括自己,也更有机会自我治愈。我所知道的就是,他人,或者说自然,相比于你个人来说,其实更重要一些,我不是说内在世界没外在世界重要,而是说外在世界比你的自我重要一些。怎么说呢。其实他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生活,比如,你的出生父母决定,你交往什么样的异性和朋友取决于,他们什么时候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认为这是宿命论,其实是的,我也觉得我是宿命论。然而我从来不觉得宿命论是消极的,一件事是否消极取决于你应对它的态度。如果宿命论会使我生活的更积极,这叫不是一个消极的事情。为什么说放下自我,因为自我也许是个错误的概念。什么是自我?从本质上来讲真的有这个东西吗?你感觉到的自我真的就是你认识中的自我,如果你感觉到的自我,一直拖着你做非常坏的事情,那么这个自我还是你的自我吗?很多时候,别人说一句话或者做一件事就会触怒你,为什么?伤到了你的自我,扒开了不能给人看的伤口。当然一个态度不好的朋友值得跟他争吵,但是,我们真的不愿意面对的是什么?难道不是自我吗?我对心理学没有详细的研究过,说错了概念,大家原谅。有人看你美,有人看你丑,为什么你会对说你丑的人生气?为什么你不会对说你美的人生气?难道苹果不是既有绿色的,又有红色的,苹果为什么不会因为自己的颜色而难过。可能有人说因为是苹果,没感情。我们的情绪设定什么时候跟别人对你的判定挂钩了??为什么别人对你的判定会严重伤害你。我确定的是,你有不让人说的地方,这个点还会再一次让你难堪。直到某一天你觉得这都不是问题。我可能拥有这种问题,然而我清楚知道我是谁。我是谁?你是谁?你是通过别人界定的,还是通过自己界定的?我们是姓名的代替品,还是一个给了姓名代码的没办法界定的生物体。如果继续循环,这将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所以有人问,是聪明好,还是傻好?其实阿甘正传已经回答你了,做傻事的才是傻人。其实这是非常高明的一句话,情商再高的人也会做傻事,再聪明的人也难免疏漏。所以人都会做傻事,不过,一而再再而三做傻事的人,可能既不是那种智商不高的,也并非是那种情商不高的人,而是那种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对别人造成什么后果的人。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就是以自己的心去揣摩对方,其实,你站在自己立场永远想的是自己,你要能站在对方立场,把自己变成对方是很难的一件事。我们积累的都是经历和经验,并非是新的知识。人浮于事,能做好自己,已经非常不易。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处理好和他人的关系,而且能平衡好自己的内在。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这时候靠心,非靠智力。《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本书其实说明白了再一件事,智力能解决的事情其实相当少,而且通常无解。所以很多人看到一定以为我是消极的,那都别上学了。非也。智力是一个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解答大多数问题。然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只有一小部分时候要脑力,而且脑力分析多半是误导的,因为人这个生物脑回路相当复杂。所以这个时候要靠心。不过一个人在社会中工作,当然你是需要智力去应付繁杂的工作的。只是人还没有能力平衡用心和用智力间的关系。如何去爱别人,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千帆过境,恍如隔世,爱一个人就是报之以他想要的,然而并不是物质和金钱,是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只能你自己体会。最后你可能会懂得,留些时间给自己,让自己也得到治愈。如何做呢,当你开始用心爱别人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了。知行合一是最难的。=======================================以下是看到一半时候的感受:近几年来我都活的不开心,我的确很寂寞,这都是事实,然而最近在看这本《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我发觉了一件事,其实,人其实真的不太懂得与别人平等相处,很多时候,他内心里一定要与你有个高下立见,在某一个层面上,你必须要输给她,这样朋友才有得做。我相信很多人一定潜意识里都在说,我不会的,我不会跟别人比较,其实真的认赌服输的人太少了。而且这样的人存在感太低了。也不会被很多人尊重,因为他首先让别人感觉不尊重自己,其实只有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的人会相信,这样的人是有胸怀的,然并卵。有些事,只能留给自己。其实,很多花费大量时间既没有了解别人,也没有了解自己,都只是妄图猜测一些东西和别人的心理,所以说无知是福,有些东西无论怎么想都不会有正确答案的,比如人的想法,因为人的想法随时都会变的,根本上来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你好他会比你更开心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是值得交的,但是仍然会有那种他要把你比下去的时候,这种时候也不要难过,我相信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安全感,而不是刻意要伤害你。人根本上都想要存在感和安全感,所以你如果真的想要别人喜欢,就给别人这些东西吧,肯定别人的优点和价值,给予别人安全感。当然,这个之前,你要先爱自己。王尔德说过: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我还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好坏都会有,需要不需要对所有人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个我保持怀疑,书里面也是怀疑的态度,因为大概人们并不互相理解吧,连自己也不理解。所以,即便是对众人保持了赤子之心的查理还是被赶出了面包店。然而虽然他最后回去了面包店,我并不觉得那些真的是他的朋友,当然这要看朋友的定义了。我觉得朋友不是互相接纳,而是你比我好,我会更开心,这才是真朋友。也可能书中的查理能去的地方并不多。我们遇到的人也没有这么多选择。为什么聪明了反而痛苦,其实原因在于你会被迫分析所有人行为背后的原因,其实所有人的行为追根溯源都是一种空性。所以痛苦根本上找不到源头。说到底,真的,无知是福。不去追究别人行为背后的原因也是一种能力。人都有自己的痛苦,所以人都要争高下,但是如果你爱一个人,切记要让她赢。

直指人性的科幻小说

——这本书流行了很久,因为讲了一个好故事《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出版于1966年。49年过去了,这本书讲的故事依旧非常吸引人:查理是一名智障。他的父亲临死前将他托付给朋友,父亲的朋友提供给他一份卖面包的工作。无论是面包房的同事,还是前来买面包的顾客,对查理都很亲切。可是在32岁那一年,查理接受了一次试验性的手术,他居然从智障变成了极度聪明的人。随后,查理发现了很多一直存在却一直被忽视的事实。比如面包房的同事和顾客联手欺骗面包房的老板。与此同时,变聪明的查理开始失去原本对自己亲切的“朋友”。大家都接受不了查理变得聪明。查理不甘心如此生活,开始去寻找自己的父母,开始尝试爱情。然而屡次失败的查理在还没有完成自己的愿望时,由于手术伤及大脑,他重新变成了傻瓜,默默死去。——朋友,以及简单生活在《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中,最让人感慨的,也是长久以来存在的命题有两个。这两个命题都告诉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理论上和现实中,往往相差甚远。一个是:究竟什么是朋友?查理在身为智障的时候,有很多朋友。他们喜欢和他聊天、照顾他。按道理来说,查理变聪明之后,这些朋友应该很高兴。可惜没有。他们不再愿意当查理的朋友。因为生活中的朋友最大的用处就是衬托自己的好形象。所以人人都需要一个智障朋友,而不是一个聪明朋友。另一个是:不好的事情一定要揭发吗?当查理看到面包房的同事想办法欺骗老板的时候,他选择了揭发。而老板却接受不了,因为查理明察秋毫,让面包房的全体员工都忍受不了,威胁老板集体辞职。最终的结果是,查理被辞退了。所以,当发现别人做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你还敢站在大多数的对立面吗?——作者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作者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1927—2014)出生于纽约,拥有布鲁克林大学心理学学位。他非常了不起地创作了让人难以忘怀的几本书。比如讲述多重人格的《24个比利》,最近中文版又再版了。但是从《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中不难看出,丹尼尔对人性的定位还是挺悲观的。书名中出现的“阿尔吉侬”是查理最后的朋友、一个和他一起接受试验性手术的小白鼠。只有小白鼠,是查理的朋友和陪伴者。---------------欢迎关注我们的公共微信号book-life

残酷的是,当你看清这个世界后反而更痛苦

想象你是个智商只有七十的男人,智力低下的你无法与人有正常的交流。所幸你的爸爸有个热心的朋友愿意收留你在面包店从事最低等的工作,店里的同事经常笑你,你只当他们喜欢你,并视他们为值得信赖的好朋友。但是你心底有一个不断浮现的梦想,那就是变聪明。为此你参加补习班学习写字,并认识了生命中带给你最多温暖的纪尼安小姐。某一天,一个大学的研究机构因为你在学校的优秀表现选中了你作为他们智力改造工程的试验品。就这样,你和实验室里那个名为阿尔吉侬的小鼠一起经历了一场变聪明的旅程。这是个相当成功的手术。当你醒来之后,你的智商得到了快速增长,一度从七十飞速增长到一百七十,你能够在阅读时毫无障碍地吸收书籍内的信息,你可以掌握一门又一门语言,在任何一个接触的行业成为权威专家,你学会了弹奏钢琴,你真的变聪明了,而且是身边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聪明。但是,你却再也快乐不起来了。你发现到,原来面包店里的同事一直以来对你的都是嘲笑和作弄,甚至有人利用你的无知来帮自己谋取非法收入。超常的智力让你无法容忍身边人的愚笨,即使是教授专家,你都能清晰地看到他们知识的有限边界。童年的回忆像散开的迷雾渐渐清晰,曾经被抛弃的恐惧重又萦绕心间,你不停地在现在和过去交战,在爱和痛苦中徘徊。这就是查理.高登的故事。书的封面上印着一句话,理解是最大的残酷。这带给我们一种更延伸的思考,也许智力和智慧并不是对等的关系。智慧能让人幸福,而智力并不一定。查理的超级大脑让他能轻易看到旁人存在的缺陷,他无法掩饰那种得不到共鸣的失望。查理智力的迅速发展没有经过相应时间的情感积淀,其实他并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个全新的人间。人们的生活可以无限简单,也可以无限复杂,衍生出的变换无穷的点线面构成了人性的多面,查理心里的小男孩并没有处理这些的智慧。又或者,我猜想,绝对智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影响了人们在情感上的体验。我不曾见过真正的天才,但是我知道历史上很多天才都过得孤独潦倒,更多在历史上不着一笔的大概都是如你我一样平淡收场的普通人。查理和阿尔吉侬一样都在实验室里完成了一次智力的跨越。阿尔吉侬没有回忆,可是查理有,而且都是不堪的回忆。假如有一天,有一束光照射到你,你在那里看到了前世,你看到最亲近的人从来不曾接受过你,你看到爱成为了虐待的理由,在理解这一切沉重后,你还能继续前行吗。作为一个人,无论他的智商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他都有给予和接受爱的愿望,不管在潜意识里还是在清醒意识里。可惜回忆拖垮了查理,他没能迈过这道门槛。不过就像他说的,他和艾丽斯的拥有的已经比多数人一生找到的更丰富。查理总是能够有最精确的解读。查理听妈妈说变聪明能受欢迎,于是他前半生都在想要变聪明。短短的几个月,他从智商七十的低能障碍到智商超常的天才,最终又回到原点,仿佛是在人生路口给他带向另一条分岔路,这一段路就像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鲜活又枯萎,真实地散发过花香,曾经见过的人都不会忘记。

献给查理的花束

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肉体,思想还是记忆?当高智商的查理高登逐渐失去对思想和记忆的控制,分明就是一个人死去的过程。最终高智商的查理消失时,很是沉重。欣慰的事以前的查理又回来了

评论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2016金曲奖最佳新人 谢震廷《查理(progress report)》看到这张专辑是因为《先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而写的,主人公名字就叫查理,我下个月要去看他的演出了,所以想在之前看一下这本书,一搜才发现,豆瓣评分9.0,获得“星云奖”“雨果奖”两项大奖,昨晚到货看着睡着了,今天看了几个小时一口气看完了。看完有很多感受,需要记录一下—我最近忘性太大了。• 关于写作形式让参与智力实验的主人公查理以记录个人体验的第一视角的进步报告的方式完成全文的写作,读起来更像是在读一个人的日记,大量的第一人称的个体感受,思想挣扎,纠结痛苦,让人很容易带入自己的情绪,跟着查理一起感受它的恐惧,困惑,难堪,愤怒;• 关于善意与人性在查理渐渐开始变得聪明的时候最先明白他的所谓“朋友”在之前的那些他认为的比较热闹的场合中对于他的不尊重与嘲笑,这让他变得愤怒。在他之前的报告中的懵懂回忆中,我们就看的出那是别人对他的嘲笑,我为他感到心疼,但是反而想一想,如果是我自己,可能不会那么过分,也可能会更过分,可能我更多的是同情?但绝不会想到他自己是怎么想的,他自己对于礼貌、尊重和友谊的定义。正常的生活中我们不会想到一个白痴可能在未来的时间里变聪明起来,之后想起之前别人对他的嘲笑作何感想,人们都是在没有这种假设的前提下哗众取宠而已,爸爸在以前是查理黑暗生活中唯一的温暖,但是愚钝的查理也并不能理解。妈妈一直不能接受现实,终于走向了崩溃,爱丽丝是那种满心善良的老师,抚慰人心,小说里的他们都是那么真实,愚蠢或是可恶,都是可能目前正在存在于现实中的人。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教育可能就是对于人的尊重。在查理手术前,小时候巷子里的坏孩子、妹妹的同学、他“所谓的朋友”、尼姆教授…都没有将他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尊重,对待,认为智障的人生没有价值,对社会没有贡献,是社会的负担?但是谁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谁又能妄自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呢?人于世间,是在与去其他生物竞争生存资源,同时互利共生,但是种群内部每个个体间也是竞争关系,同时互利共生,这种稳态的是自然规律。但同时,每个人对于自己都是100%,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价值存在,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这是伟大的事情。当查理意识到尼姆对自己一直是一种研究者与试验样品的的关系而没有作为独立的人看待的时候,他失控了,带着阿尔吉侬离开了,他的失控是合理的,但作为研究对象也是容易让人忽略的,尼姆确实犯了错误。没有人生来想把事情搞砸,没有人故意出错,你可能在要求他做他不能理解的事情,或是他不擅长的事情,再给他点时间,但是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匆忙??反过来说,匆忙没有错,你认为的匆忙可能在别人看来是正常啊查理!每个人有自己的压力,就像尼姆教授也有自己的问题要面对,就像小时候那个讨厌的妹妹,她有自己的生活要面对,因为你导致她在外面遇到那么多的阻力困惑,他是个小女孩儿啊,她也渴望被爱,渴望融入周围小朋友的生活。后来查理又忘记了很多事情,金皮和乔还是替他出头,唐纳思还是接纳了他,他又找回了那群朋友。开始我有点意外。后来,我想他们捉弄查理可能是无心的偶然为之?在他们面包店伙计之类的普通人中间,那样是正常的,但是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存在不一样的趣味,他们捉弄查理就像别人喜欢听音乐会一样?只是一种消遣方式?而心里面他们是爱查理的,不然查理那样的孩子怎么会在那里安安全的生活17年,他把他们当作家人,他们也把他当做自己人;至于金皮偷钱的事情,查理的愤怒和困惑我也偶尔会碰到,从小受到的教育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受到了挑战,但是很多时候发现时间没有什么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事情,金皮偷钱老板真的不知道吗?可能是他的某种妥协,人心就是这样,真的是复杂的。我渴望通过查理得到答案,希望谁告诉我究竟要怎么做,但是爱丽丝说的对,你需要自己做决定,成长就是自己做决定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是不能逃避的。• 关于工作和智慧查理在接受手术后急速的智力增长让我惊讶,在他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后,他的很多看法产生了改变,更容易的看穿人们脸上带着的假面, 以前让他羡慕不已的大学生们之间关于科学、艺术、哲学等争辩让他嗤之以鼻,在他的眼中,大学教授走下神坛,变成了为了利益工作奔走劳累的普通人。看到这些,我就想到自己,我也会掩饰自己的无知,在人前卖弄自己了了的知识,一旦被戳穿也会因此感到难堪。所以不仅仅是我自己,所有人都是这样,只是我们大家被戳穿的难易程度不同,但这恰恰就是因为大家的知识水平不同,理解力不同,这很合理。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学识满腹但是非常自负,高傲的人出现,谁会喜欢他呢?除了要利用你的聪明,谁会真的把你当朋友?你还是孤独的查理!没错啊,总有这样的人,讨好自己不如的,轻视自以为超越的,我毫不掩饰的表达对他的唾弃。大量的专注于细枝末节的研究让他烦恼不已,似乎这些都是在浪费资源。这其实并不敢苟同,人类的科学就是在这无数人的细微末节的堆积中慢慢拓展的呀,并非人人都是天才,人人都可以一下子做出一个重大发现,人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龙凤满街走,那人还有啥用场?科研的康庄大道需要大石头也需要小碎石,什么都不是浪费,他们只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人类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一切都是值得尊重的。最后,这本书是一本好书,看的时候不会特别惊险刺激,不会让人特别兴奋,但是整部作品一气呵成,节奏由慢到快再归于平静。我在不得不中断去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不能控制的去想象查理接下来会怎么样,她会如何面对发生的事情。想到一个词来形容,静水流深。最后,回到谢震廷的专辑,看了小说再来听专辑,非常不一样的感觉,整张专辑结构完整,与书里的情节非常贴合,曲目顺序与情节的发展完全吻合,而且留意到歌词里传达的意义也非常贴合人物感受,非常棒的创作!

……

快速的读了一遍,代入感极强的科幻隐喻故事。作者细腻而深刻的描写出了各种人世冷暖,为此心情久久难平。另外,极其吸引我的是作者对知识的无比渴求:“我的寸寸肌肤仿佛都张开来吸收外在的知识,浸淫于浩瀚的学海中。白天,知识从毛细孔钻入体内,夜晚,它们则像爆竹一般在脑海里一连串地爆炸开来,绽放出喜悦的光芒。”诸如此类,把拥有智慧时溢于言表的孤独和喜悦表达到淋漓尽致。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从一个弱智,变成天才,再变回去,查理的故事像极了人的一生。人生下来的混沌不清,通过学习与成长,慢慢的有了对世界的认识。再后来,又体验了生命的爱的三个主要来源——亲情、友情与爱情,接着,有了自己的事业,继续探索——进入学界(商界政界)。最后,将一切还给上帝,认识又遁入虚无。书里的细节已经遗忘很多了。记得看到查理逐渐失去智力时,内心很难过,仿佛经历了我们普通人老去都会面对的场景。死亡是很多问题的出发点,也是某些生命意义的来源。等下一次看后再补,很多思考的东西已经还给上帝了。。。

人文关怀经典之作

读这本书是源于美剧《疑犯追踪》里面root姐小时候的朋友汉娜推荐的(没记错的话)。第一次阅读这种日记体小说,模糊间竟有一种不深的代入感,也许作者的心理学学位让他对人的情绪和思维的描述真的太到位了,很容易让人置身其中,仿佛自己就是查理,无论是低智能还是高智能的时候,无论是高兴还是悲伤,难过还是期许的时候。书中无疑处处透露着人文主义关怀的视角。查理时常在争论中强调他是个人,无论是手术前或者手术后!他不后悔做手术,也并不是不感激他们帮他做手术,但憎恨他们没有把他当人看,恨他们把他跟阿尔佶侬一样当做实验品,不过也许他最终理解了他们的苦心,他们欲求对像他一样的弱智群体的帮助,当然,在实现他们实验成功论文成功人生成功的基础上,这也许并不冲突!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查理的智商变化并没有改变他善良努力的内心,反而与周遭的人心形成对比,感动中不乏心酸,在追名逐利的现世,难得的是保持本真,坚守善良的天性。

别忘记献束花给阿尔及侬

别忘记献束花给阿尔及侬光明里的你是否比黑暗中的我要更快乐"眼睛的困惑有两种,也来自两种起因,不是因为走出光明,就是因为走进光明所致,不论是人体的眼睛或心灵的眼睛,都是如此。记得这件事的人,当他们看到别人迷茫、虚弱的眼神,他们不会任意嘲笑,而会先询问这个人的灵魂是否刚从更明亮的生命走出来,因为不适应黑暗而无法看清周遭;或是他刚从黑暗走入光明,因为过的光芒而目眩。他会认为其中一个人的情况与心境是快乐的,并对另一个人产生怜悯。或是,他可能想嘲笑从有名走进光明的灵魂,但这总比嘲笑从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 ——柏拉图《理想国》在查理·高登短暂的一生中,他同时是这两个人。我很庆幸他能够以前者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因为看不清,而满怀爱意,而让最美的一颗流星滑落夜空。在众多心智障碍者中,查理·高登因为个性和善、学习态度积极而被选入改造智能的科学实验。因为本来就心智不健全,所以即便失败了,从冷峻科学的角度看来,对他造成的危害也微乎其微;就他本人而言,三十二岁的他也坚定地相信"如果我便匆名,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大家都会喜欢我"。人们都是在相互利用,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好的。那时的他还生活得很快乐,怀有努力工作学习后变聪明的梦想。仅仅是因为愚昧,因为心灵的窗上满是灰尘,一双大眼睛空洞地探寻着世界,奋力求取着周围人的欢心。面对嘲笑,他纯净地认为"很多人都笑我。但是他们是我的朋友我很快乐。"然而后面的故事,却让这句看似滑稽的话直剜心脏。我小学的时候,班上也有一个这样的女孩H。她总是脏兮兮的,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说不清楚一个完整的句子,考试也永远是最后一名。班上调皮的男孩子用拖布杆打她、用小石子掷她;女孩子们远远地看见她就掩住鼻子尖叫、向她吐口水。老师们则要么无视她,要么干脆劝说她不回家。孩子们总是因为这样对待她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而哈哈大笑。我不知道她那时是否也像查理一样觉得他们是她的朋友,是否也因别人的笑声而为自己带来欢乐。或许她要比查理聪明一些吧,因为面对笑声,她脸上也还是是一如既往的麻木。惭愧地讲,当时我对她,既同情又害怕。为了不受到孤立,我所能做的只是不去欺负她,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对不起,那时的我真的没有勇气站出来为她说话,我想,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吧。小学时候的很多人我已经忘了,可唯独还记得她踽踽独行的背影。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与查理相比,她是不幸的,因为没有那么一刹那沐浴过洞穴外的光明;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始终没有经历生命的颠簸。查理手术成功后,智商从68跃升为185,从未有过的感觉和记忆都浮现于脑海,开始站在强者位置俯览众人,就像短短数月前众人俯览他一样。但是这时他的"朋友们"都去了哪里?无论是起初快速地学会操纵面包机,还是后来在科学大会上对尼姆教授透彻批判,都如投入平湖的石子般激怒了他人。我们很容易原谅一个孩子,一个智力障碍者,却无法对一个成人,一个正常人如此。面对强者和弱者,我们总有两副不同的面孔。在我有一点小胖的时候,姐姐总安慰我说"你这样子很受人欢迎的。不仅多数男孩子喜欢有一点小肉肉的女生,女孩子尤其愿意和你一起,这样可以把她显得不胖或很瘦。"之前我讲我的朋友,我弟弟反问我什么叫朋友。我知道教室里小女生的友谊没办法同学校外东北汉子之间的友谊站在同一地平线上讲话,却又想保存一点姐姐的权威,所以没办法回答他,只好敷衍了事。现在,我虽然懂得了友谊不能只肤浅地用时间与经历来衡量,但还是觉得,所谓朋友,不过是基于双方需要的一种关系,即便是那些无私奉献的,也是因要获求精神上的充实而需要一个为之付出的对象。况且这又那里只是友情,血浓于水的亲情、自原始社会起各式各样的婚姻与爱情,不都如此?所以当查理太过聪明,甚至有些高高在上时,周围的人就有意无意地不再需要通过他获得对自身的安慰与认同,同时他也就没有了"朋友"。这一点也不是一件值得悲哀的事。无知才无畏,当窗上满是灰尘阳光无法直射,那光便不刺眼;随着心智的完备,记忆浮出水面,查理只能被深深刺痛,发现自己原来被伤得那么深,自己亲切真诚的笑容原来代表着空洞和愚蠢…他探寻真正的自我,寻找"我''存在的完整的意义,他清楚地知道在迷宫的尽头是什么在等待着自己…不仅是他,文字面前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发现,原来理解是最大的残酷。让我欣慰的是,在他智力退化的生命临近终点,得以重拾那份"愚昧"的爱。"纪尼安小姐如果你有机会读到这个请不要为我难过。我很感机我就像你说的得到生命中的弟二次机会。因为我学到很多我以前甚至不知道这世界上真的存在的事情。我很高兴能够看到这些即使只是很短的时间。我很高兴我发现了所有关于我的家人和我的事…我做了一些事但我不记得是什么…如果你让别人朝笑你你就比叫容易有朋友。我要去的地方我将会有很多的朋友。还有:如果你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及侬坟上…"名为科幻,实似人间。我们每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壮年,再到老年,不也是如此?由黑暗走入光明,再退回到黑暗之中。就像我的姥爷总是愿意回忆起他当年的光辉事迹,但随着沙漏中细沙的流逝,记忆也在流失,他身手不再敏捷,思维不再灵活,甚至还有些迟钝。他知道这是生命之常态,可豁达中总是隐隐透着一丝失落。"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赏析"这是阿尔及侬的一生,是查理·高登的一生,也是我们每个平凡的人的一生。所以,无论光明中的你是否比黑暗中的我更快乐,在时间与空间的每一个交点处,请使出所能够的最大力气,用力去爱这个世界,以及所有匍匐前进和直立行走的动物。合上末页,我真的是感到撕心裂肺的难过,许久不曾哭得这样伤肝动气。或许也是因为我太爱哭,太矫情,但无论如何我希望你也能看看这本书,看看查理的家,看看他的报告书,看看他的爱情...以及,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及侬坟上。

假如给你三天光明

如果要在悲凉中留着一点希望地表达对人类的绝望和人生的孤独,我们会怎样去讲一个故事?换一个角度,就更能知道作者君做得有多好。阿尔吉侬是一只老鼠,一只用来做实验的变聪明了的老鼠。查理是个蠢蛋,一个想要变得聪明从而能得到大家喜欢的蠢蛋。因为他想要变聪明,所以和阿尔阿尔吉侬联系在了一起,心理学家用改变阿尔吉侬的方法改变查理,让查理变得聪明。查理确实变得聪明了,他写的日记不再是让每一个处女座看了想死的错别字满篇。他开始懂得大家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大笑并不是因为喜欢他,他们只是在愚弄他嘲笑他。他开始懂得妈妈并不爱他,她辛辛苦苦带他去治疗不放弃只是为了证明她不会生出蠢孩子。他开始知道尼姆教授治疗他不只是为了帮助他,更是为了他自己的声名。他发现工作的面包店勤劳的店员一直在偷东西……聪明以后,好像并没有变得更好,他学会了做面包,可是面包店的人再也不喜欢他。他知道了爱情,却得不到爱人。他懂了心理学生物学文学,却依然无法得到尼姆教授的认可,他们仍然把他当作一个实验品到处展示,变聪明以后,他甚至不是一个人。查理是蠢蛋的时候,可以像盲人想象光明那样想象聪明人的世界,想象那个世界的美好。而查理聪明以后,他却不能像个蠢蛋一样假装不知道人世间的冷漠与恶意。故事到这里,大概已经足够表达出世界的冷漠和孤独的人生了。可是,作者笔锋一转,写起了阿尔吉侬的崩溃。聪明的老鼠开始变得暴躁,隔三岔五要自我毁灭地撞墙,开始找不到迷宫的出口,实验的结果好像并不像想象那么完美,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的智力无法持续,实验品们将会慢慢退化,此时,聪明的他们将感受到智力的消退,他们将重新变回曾经那样一无所知的蠢蛋,包括查理。 假如给你三天光明,假如只给你三天光明,假如你知道你只有三天光明。查理明白了自己最终的归宿,他将像阿尔吉侬一样迅速地衰退和死亡。他去参观弱智病院,像给自己预定棺材一样去看参观自己的未来。他屈服了和艾丽丝在一起的愿望,不再考虑未来的释放。仿佛在给死去的自己献花一样,查理埋葬了阿尔吉侬,给它献花。查理给阿尔吉侬的献花应该是全书的一个点睛之笔,可是作者竟然一笔带过——“我把阿尔吉侬的尸体放在一个小金属容器里带回家,我不会让他们把它丢进焚化炉。这样做有些愚蠢和伤感,但昨天深夜我把它埋在后院。把一束野花放在坟上时,我哭了起来。”浓墨重彩的地方,反而轻轻带过。真是我最喜欢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场景特别精彩。一是查理和阿尔吉侬一起被尼姆教授带去参加心理学大会的时候,查理放走了阿尔吉侬。两个高智商的生物依然被当作没有思维的展品一样展示,于是他们作为共犯逃跑了。简直是在冷漠世界的酣畅淋漓,痛快极了。二是查理去看望爸爸,最后却没有相认。他终于回想起小时候爸爸对他特别的爱,他想去看望他。可是,时隔多年,爸爸没有认出他,不知道那个蠢蛋儿子变得像正常人一样了。他认为查理是在恶作剧,他向查理要理发费。最终,查理没有说出他的身份。“我不是他儿子,那是另一个查理。智能与知识已经改变我,他会恨我,就像面包店里的其他人一样,因为我的成长让他显得渺小,我不要他这么想。”三是查理的智商再次下降时和艾丽丝在一起的日子。查理从智识的低估向高峰飞跃时,艾丽丝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因为他终将成为天才一样的人物,她无法听懂他谈论的东西,她无法了解他。查理从智识的巅峰向原来的黑暗降落时,艾丽丝却愿意和查理在一起。那或许是他们一生仅剩的一次相遇,像《返老还童》一样,在刚好般配的日子,只能短暂相遇。真是写得极好的书,构思制胜。Anyway,还是万万没想到这本书竟然得了“雨果奖”,竟然被划分到科幻类,好像构思得还没有那么科幻吧……《奇葩说》的某一集大家讨论长生不老好不好,马东认为长生不老至少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去探索时间的尽头是什么,而康永最后反驳说:我不知道长生不老以后是否能探索到时间的尽头,但如果探索到了时间的尽头,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能够承受。我们总是希望能拥有很多很多的东西,但却很少设想如果真的得到以后我们是否有与之相当的智慧去承受。查理在短暂的时间里拥有了极高的智商,而在那短暂的时间里,他主要在纠结应该用这些聪明来做什么。他甚至无法承受,觉得智商离间了他和他所爱的人。顺便觉得,凡事大概应该要有勇气去憧憬,有能力去实现,更要有智慧去承受。以及,顺便鄙视一下《夏洛特烦恼》,活到30岁了发现人生能够重活一次居然是那么没有创意的浪费,基本就是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了你还要睁眼瞎。最后,感谢《疑犯追踪》的根妹让我看了这本书。(●'◡'●)

从未存在的世界

前两天刚在TED上看了一个智障人士的演讲。他是特殊奥运会的运动员,讲述了智障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所受到的忽略,歧视和恶意。就在不久的过去,很可能包括现在,许多残障人士,尤其是智障人群,虽然很可能跟我们生活在一片蓝天之下,我们却从未看见也不在乎,熟悉的人可能恨不得把他们藏在角落,或者不接受这个现实,就像书中查理的妈妈,她无法接受自己生下来一个有问题的儿子,他没法面对自己儿子学习缓慢,理解能力不如其他孩子,她发了疯的去找医生,在家歇斯底里的丈夫争吵,而在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把他抛弃。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那是一个正常人觉得从未存在的世界。我们游荡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曾遇见这些人,我们大部分人不会去特殊学校做义工,也没有在街上遇到这样的人时给予耐心,更多的则是戒备和远离,然后那一分钟的记忆迅速被上司的邮件,孩子老师的短信所覆盖,如同沉入海里的尘埃,消失不见。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在想,作者是如何能把一个智障人士的内心活动,语言表达写的如此自然逼真,查理对待周围人的方式,对周围人行为的思考,都是如同起雾模糊的镜面,影影绰绰,似乎从未能抓住一件事情的关键。随着尼玛教授的实验起了成效,查理渐渐有了正常人的智商,最后超过二变成了天才,同时学会十几种语言,阅读的范围广而深,曾经周围的人看起来都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他却发现他敬佩的教授学者,似乎都能力平平,做事避重就轻。是的,他的智商不断增加,他的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然而他发现,曾经面包店的伙伴们离他而去,对他很好甚至产生情愫的实验室的女孩也承受不住被查理当成偷懒不学习的人儿逃离恋情。查理终于发现“智慧确实是人类的最大天赋。但是,人们往往在追求智慧时,忘了爱的需求。这是我自己最近发现的。我现在就告诉你们一个假设:但有智慧,没有感情方面的施与受能力,是会导致心理和精神的崩溃,很可能会让人发疯、失常。而且一个人如果太过于自我,完全忽略人际关系,只会走上暴力和痛苦之途。”随着故事的推进,查理的这一假设变成了现实,尼玛教授实验存在的缺陷就是,由于智慧超人,被实验者可能会陷入疯狂和狂躁等极度不稳定的情绪之中,他们的情商没能跟上智商的发展,他们虽然拥有者有人的能力,却无法控制和为自己所用,最后反而被这超人的能力吞噬,陷入自我的毁灭。其实话题故事到了这一步,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的,其实是感情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许多有些小成就,或者智商上叫他人更优越一些的人,其实很多时候会由于优越感而以自我为中心,不屑于浪费时间在与旁人的相处和沟通上。然即使是主动选择孤立,却不是对自己发展的帮助。没有一个人,不论智商高低,不论健康与否,能彻底断开与别人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如果常常孤芳自赏,往往最后固步自封。回到开始的那个智障的TED演讲者,他在参加了特奥会的训练后,对自己开始产生了信心,尽管缓慢,他却在坚持的学习,交流,并且得到家人鼓励,和同类人的理解。能占到TED 的平台上,思路清晰,吐字清楚的为特殊人群发声,这便是他取得的突破,他们不应该在社会的角落苟且偷生,而是应该和我们一起享受蓝天白云,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世间百态

最先知道这本书,是从《疑犯追踪》这部电视剧里。女主角root,十分钟爱这本书。对我而言,这本书是偏科幻的,以硬科学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在我看来近乎真实的故事。阿尔吉侬是一只老鼠,一个人与一只老鼠,一同接受了一个科学实验。这个实验可以提高人的智商,把人从傻瓜变成天才。这本书从第一视角展示了主角从傻瓜到天才的心路历程。有对比才有矛盾,才有冲突。故事的前半段,描述了周围的人们是怎样戏弄这个傻瓜。故事的后半段,描述了周围的人们如何害怕、畏惧身边的天才。在整个故事里,面包店的人们都不是友善的,傻瓜供人取乐,聪明人则有威胁。而我们的主角,在故事的前半段,不能理解并认识到“被取乐”的这种行为,因为他是个傻瓜。在故事的后半段,他逐渐意识到了自己是如何被对待的,从而开始苦闷。亚当和夏娃吃了苹果,因此开启了罪恶的大门。这句古老的咒语在如今看来依旧诅咒着所有的人类。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些教授们,天才的主角发现教授们也不过如此,这种颠覆性的认知让主角更加痛苦。这让我联想到人类崇拜一个人,欣赏一个人,苦苦追求做成一件事情,到头来却发现,这个人并非想象的那么完美,这个人也是一个有过错的人,这件事情并非带给你如此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落差在内心深处留下了一个个空洞。这个时候,我就开始问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