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州县建置沿革图说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02-9
ISBN:9787806593455
作者:任乃强,任新建
页数:445页

章节摘录

书摘    东晋实际统治全蜀的时间,并不很长。从公元347到419的七十二年中,就有三段时间在别人统治中。那就是:(1)347—352,汉遣臣塑定、隗文等奉范童为帝,占据盛都并统治蜀大部地面两年。(2)373—385,全里为苻坚占有,南中诸郡连同婴、莋、夜朗等民族部落都归附于他。(3)405—413,全蜀为迭巡所据。算来登翘只统治得四十多年,而且也是动荡不安的。在这些政局变化中,郡县建置又多有改变,因而侨郡县与实郡县的变化更为複等了。    东晋地理志对柬晋的郡县沿革说得异常简略。洪亮吉的裹晋疆域志十六國疆域志,墨沅的晋蕩地理志新撼正,以及徐文範的东晋南北朝兴地表,也都未能解决这些混乱、复杂的問题。本图编绘时,把上举这些资料,参考宋书郡志兴杨圈、袭志作过一番整理,鉴别出哪些卖于实郡、实县,哪些属于侨郡、侨县。凡是实郡、实县皆考订入图。而侨郡县则不完全加以考订,除与下面各幅实郡县有沿革关系者外,概不入图。还有,在务实县中,许多是佰多少,实际辖境很难确定,因此圃里只绘实郡的郡界,不绘县界。     闗于鉴别实郡县与侨郡县的方法,主要是:(1)史有明文著为侨置的或旧立的;(2)史无明文,则凡郡名与所领县皆非旦蜀所固有者,判为侨郡;(3)郡治无考,或考得其附著于某城邑,及领县皆无实地可指者,判为侨郡;(4)郡治无实地可指,而所领各县中有一县以上为蜀中旧县者,认为是在旧县境内建立的侨郡,在这样情况下,则图中只收录旧县与郡名,其余属县(侨县)皆不收录;(5)同一县名见于数郡者,以系在原所属郡者为实县,其脱离故郡而别属新郡者为侨县,从而亦可判断所系之新郡为侨郡。     这种鉴别实郡县和侨郡县的方法,通用到塞、查、梁、魏各幅,过去在叙述这些朝代郡籍里,无论是正史,是补辑,总是列举了许许多多的郡县,似乎那时各地区的郡县增长得多,其实并非如此,相反还比前代减少了。许多旧郡旧县皆已荒废,徒在局部地区涌出大量的侨郡、侨县来。实际是土著户口大大减少,客民陆续有些增加;荒废郡县尚存虚名,增加客民虚立郡县的虚伪现象。本图之所以一定要把实郡县与侨郡县区别出来,便是为了揭出这些历史现象,让阅者进一步了解到当时各地方人口稀密的实际情形。     但是,这一整理工作做得很不细致,也可能有误删和误留的郡县。还有苻秦和懿縱所增、废、移和改名的郡县,图裏全未考到。这些,都有待于今後的修订和补充。     圖裹新增各县的位置,旧籍没有定说,此次亦曾作了初步的考订,择要在图裹嵌了小注,但未一一说明。    四川在五代时,先後为王孟二氏所据,皆国号蜀。新互代史噬方考列出两蜀所领州名,未具属县。杨立敬五代疆域圖,龚煦春四川郡志,都曾据庐、塞两代史志皆具有的县,和古籍中曾经直接或间接说到两蜀州县名的,补成两蜀时的州县体系。近人刘石農撰五代州表(载师大月刊十一、十五期),所搜资料更为详备。兹即依三家之说,绘成此图。惟杨圖依梁、唐、晋、汉、周划代,把两蜀割为五幅。本图将雨蜀合为一幅,用两种綫条加以区别。    两蜀疆域的共同特点是:(1)州、县俱从唐旧,变革很少。(2)西南与少数民族接触部分没有变动。这反映了汉民与少数民族之间是和平安处的。(3)东北面与中原王朝,和东南面与荆、楚小朝廷间纠纷较多。特别是孟蜀,立国较久(934—965),它与后唐和置、且的兵争频繁,疆域消长不一,故再用两条綫表示它最大疆域和最小疆域,并把他们曾经占据过的州县都绘入图。这些匹贝省外的州县位置,全是依据镘圖标绘。    那时四川比中原安静,中原的世家大族避地入蜀者很多,东、西两贝人口都有很大的增长,生产和文化也很发达。从直北朝以来,这七十多年,可算是皿业地区最富庶、最繁荣的时代。    成都历来就是西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工商业发达很早,这时由于王孟两氏的建都,和北来豪族的营萃,更显得格外繁盛。那些北来豪族,挟其重资,兼仗封建势力,多在U酉平原购地出租,或在彭、逻、蜀、邛等州经营工矿,或分派族属到小城邑放贷子钱,发展新的剥削,这就愈益增长了社会的贫富悬殊。这些虚假的繁盛气象,促成了社会道德的堕落,丑恶的封建积弊也随之发展起来。贵族的奢淫,官吏的贪污,武人的虚骄,文士的卑鄙,在史籍裏都有不少的记载。    蜀檮杌载王衍时,吏部侍郎捏晅司铨选,受贿徇私,选人如赴市。时人嘲之日:“嘉、眉、邛、蜀,侍郎骨肉;遵道江、青城,侍郎亲情;逾、合二州,侍郎自留;旦、蓬、集、璧,侍郎不惜。”这一风谣,不但反映了当时选官的真实情况,还反映了当时州县社会的发展变化。就嘉、屋、邛、蜀和道江、青城两县说,在直北朝时,都是川中很荒凉的州县,甚至成了汉民绝迹的地区,这时,它却成为卖官鬻爵的“肥缺”了。“逾、合”,一本作“果、闾”,与嘉、眉,皆沿江水运商运发达之州,这时亦在“肥缺”之列。而里、蓬、墓、璧四州,都是隋、唐间州县很密的地区,也是“獠乱”时期汉族地主们集中居住的地区。到了此时,大概是地主们都迁居到丛酉平原去了,只有一些贫苦的劳动人民留住下来,因而成了卖官的下缺。        还有一个故事,证明彭州是当时最优的一个肥缺。相传陈敬碹有妾,得其父红绫小笺云:“深宫富贵事风流,莫忘生身老骨头。因与太师欢笑处,为吾方便说彭州。”彭州与邛蜀和道江、青城一样,都是靠近少数民族的地区,一半山地一半平原,农、工、商、矿业都很发达的新兴州县。这些州县的突然繁盛,正反映出那时社会经济的突变。    四川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一巨大变化,反映在州县建置的变化上极其明朗。试把王、孟据蜀以前的四川州县建置与宋代以後的四川州县配置情形对照一下,就可以看出:第十世纪以前的四川盆地,只有北半部是进步的、繁荣的。南半部本是水运最便、气候最暖、资源最富的地方,却是落後的、荒旷的。自十世纪以後,南半部在北半部带动之下,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经济地位领先,压倒北半部的现象。从十一世纪起,整个四川盆地的州县,才得平衡发展(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逐渐平衡)。王孟二氏据蜀的年代,正是这一发展变化的关护年代。    宋乾德三年乎蜀,得州府四十六(益、彭、眉、嘉、邛、蜀、绵、漠、资、简、梓、遂、黎、雅、陵、戎、泸、维、茂、昌、荣、果、闾、渠、合、龙、普、利、兴、文、巴、剑、蓬、壁、夔、忠、万、集、开、渝、涪、黔、施、达、洋、兴元府),县一百九十八,户五十三万四千三十九(见宋史地理志)。平均每州4.34县,县2697户。这代表唐末宋初的州、县、户比率,较开元二十八年,每县辖户数恰好减少一半,每州辖县数亦略有减低。但这是就承担赋役的民户而言,实际户口绝不如此。按宋史的记载,後蜀年代,两川的实际情况是“土狭民稠,耕土不足给”了。估计那时的四川盆地,至少有三千万人,就平蜀所籍民户言,以平均每户十口计,也仅有五百三十四万余人,不足实际户口的七分之一。即是说,现避赋税的户口约为承担赋役的户口为六倍之多。这样的社会是很危险的,所以宋军入蜀,蜀民都不愿抵抗。再发展下去,不久还爆发了王小波、李顺等的农民大革命。唐自安史乱後,刺史皆治戎。于是要冲大郡,增设节度使以钤束之。剑南分设东西两节度:西川节度治成都府,管彭、蜀、汉、眉、嘉、资、简、·维、茂、黎、雅、松、文、龙、戒、翼、姚等州。束川节度治梓州,管梓、绵、剑、普、荣、遂、合、渝、泸等州。是为“两川”。王建、孟知祥初兴,皆兼两川节度使。又有山南西道节度治兴元府,所管开、通、渠、集、利、蓬、壁、果、闾、洋、凤、金、商等州。兴元世称汉川,故合剑南两川称为“三川”。後唐庄宗以赵季良为“三川制置使”是也。山南束道节度治襄州,别分归、夔、峽、忠、万等州为荆南节度,治江陵府。世称为“三峡”或“峡中”。五代史记前蜀世家,王建“复攻束川,别遣王宗侃、宗阮等出峡,取渝、泸卅”。天复二年“攻下夔、施、忠、万四州”。天复六年,又复攻取归州,于是并有“三峡”是也。这四个地区,五代时俱为前蜀所有。宋平蜀後,置“川峡四路”,便是在这样基础上建立的。    从明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平定荡州,置遵盏应,到壅正改土归流以前,凡一百二十六年,经历了明、左西、直明、渣四个王朝,;四川州县建置并无重大变革。就沿革地理说,可以划作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战争频仍,遥州的战争刚结束,蔺州和水西的战争又起(1621—1628)。少数民族反压迫的战争才过去,农民大革命战争又起(1629—1646)。接着是反抗道政权的战争(1646—1664)。以後又是吴三挂割据的战争(1674—1680)。直到十七世纪的九十年代,四川停息兵革。那时四川盆地中部已经是人烟绝迹,祗盆地边缘的山區,保存了少数“子遗之民”,许多州县都徒有其名。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四川州县建置沿革图说,初稿完成于1958年底。当时先父正戴着右派帽子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资料室劳动改造。虽年逾花甲,然拳拳报国之心仍热。每于劳动之余,利用藏书,潜心研究,先後撰成四川历史地图、华阳国志校補图注及本书。这三本书虽体例、内容各不相同,但彼此互为印证,颇多聊繁。[为便印行,后将四川历史地图合入州县建置沿革图说之规划领导小组将此书列入首批规划出版图书之一。由于先父年事已高,乃由我负责对旧稿进行全面整理,添补了一些60年代後的新资料、新发现,订正了若干文字和图表的误漏,交由巴蜀书社印行。然因绘图困难和经费筹措困难等种种原因,出版一再推延。2000年,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得悉後,十分重视,拨出专款,支持此书出版。在巴蜀书社与成都地图出版社的协力合作下,此书终于得以正式出版。在此要特别感谢原四川省委书记、巴蜀文化学会会长杨超同志,他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此书的出版。此书得以出版还要感谢四川省新闻出版局的李正培局长、伍堯副局长的关心与支持,巴蜀书社汪啓明社长、段志洪总编和成都地图出版社领导的热情支持,更要感谢此书的前任责编柯静先生与现任责编侯躍先生,他们对此书倾注了大量心血。由于他们的支持与帮助,才使得此书顺利出版。    任新建    2001年10月

内容概要

任明强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

书籍目录

叙例目录图与图说  第一幅  四川今县和帮县遗址的位置  第二幅  四川州县建置的自然背景    四川州县建置的自然背景图说  第三幅  秦代行政区划(公元前316--前207年)    秦代行政区划图说  第四幅  前汉行政区划(公元前206--公元36年)    前汉行政区划图说  第五幅  后汉行政区划(公元36--190年)    后流行政区划图说  第六幅  蜀汉行政区划(公元191--263年)    蜀汉行政区划图说  第七幅  西晋及成汉行政区划(公元265--347年)    西晋及成汉行政区划图说  第八幅  东晋行政区划(公元348--419年)    东晋行政区划图说  第九幅  刘宋行政区划(公元420--479年)    刘宋行政区划图说  第十幅  南齐行政区划(公元479--502年)    南齐行政区划图说  第十一幅  萧梁行政区划(公元502--553年)    萧梁行政区划图说  第十二幅  後魏与北周行政区划(公元505—580年)    後魏与北周行政区划图说  第十三幅  隋代行政区划(公元581—617年)    隋代行政区划图说  第十四幅  唐代初叶行政区划(公元618—733年)    唐代初叶行政区划图说  第十五幅  唐代中叶、末叶行政区划(公元733—891年)    唐代中叶、末叶行政区划图说  第十六幅  五代行政区划(公元891—965年)    前蜀、後蜀行政区划图说  第十七幅  北宋行政区划(公元965—1126年)    北宋行政区划图说  第十八幅  南宋行政区划(公元1127—1275年)    南宋行政区划图说  第十九幅  元代及明夏行政区划(公元1276—1370年)    元代及明夏行政区划图说  第二十幅  明代行政区划(公元137l—1600年)    明代行政区划图说  第二十一幅  明末清初行政区划(公元160l一1726年)    明末清初行政区划图说  第二十二幅  清代中叶行政区划(公元1727—1850年)    清代中叶行政区划图说  第二十三幅  清代末叶(公元1851—1911年)    清代末叶行政区划图说  第二十四幅  民国时期(上)行政区划(公元1912—1938年)    民国时期(上)行政区划图说  第二十五幅  民国时期(下)行政区划(公元1939一1949年)    民国时期(下)行政区划图说  第二十六幅  建国初的川康行政区划(公元1950一1955年)    建国初川康行政区划图说  第二十七幅  1956年的四川行政区划    1956年四川行政区划图说  第二十八幅  1958年的四川行政区划    1958年四川行政区划图说  第二十九幅  1980年的四川行政区划附录一:四川州县建置沿革表附录二:关于编绘四川州县建置沿革图表的说明    (一)德阳、绵竹两县在南北朝时的建置沿革考(插图)    (二)西遂宁郡和怀中县位置考    (三)冶官、咨官、资官三县的沿革和境域、位置考(插图)    (四)大竹、潾山两县的建置沿革和今地位置考(插图)    (五)考订三冈县位置的经过(插图)    (六)考订始宁县故治的经过(插图)    (七)考订和义县治的经过(插图)    (八)郪为秦县说        附:湔氐道、严道、蒲阳非秦县说、秦黔中郡考    (九)羊渠故治考附录三:地名索引后  记

编辑推荐

《四川州县建置沿革图说》是第一部以地图形式记录四川州县建置变迁的专著,填补了四川图书出版界的一项空白。同时为广大地图爱好者和从事行政区划、历史地理、地名等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一个方面的历史说明。该书最近被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和省版协联合评为"四川省优秀图书"。此书由成都地图出版社和巴蜀书社联合编制出版。


 四川州县建置沿革图说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不错的资料。
  •     一本关于四川行政区划沿革的书,内容详实。
  •     乡土巨作,那些熟悉的地名 倍感亲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